石家庄二中届高三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6114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家庄二中届高三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石家庄二中届高三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石家庄二中届高三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石家庄二中届高三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石家庄二中届高三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石家庄二中届高三月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石家庄二中届高三月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石家庄二中届高三月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石家庄二中届高三月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石家庄二中届高三月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石家庄二中届高三月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石家庄二中届高三月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石家庄二中届高三月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石家庄二中届高三月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家庄二中届高三月考试题.docx

《石家庄二中届高三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家庄二中届高三月考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石家庄二中届高三月考试题.docx

石家庄二中届高三月考试题

石家庄二中2013届高三12月月考试题(12.3-12.4)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中学化学教材中有大量数据,下列为某同学对数据的利用情况,其中不正确的是

A、利用焓变和熵变的数据可判断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B、用反应热数据的大小不能判断不同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大小

C、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

D、自发反应在恰当条件下才能实现

2、恒温恒容条件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相同的甲、乙两容器中分别加入1gSO2、1gO2与2gSO2、2gO2发生反应:

2SO2(g)+O2(g)≒2SO3(g)达到平衡,SO2的转化率前者大

B、反应2HI(g)≒H2(g)+I2(g)达到平衡时,增加HI的物质的量,平衡不移动

C、反应2HI(g)≒H2(g)+I2(g)达到平衡时,增加HI的物质的量,HI的分解率和体积分数均不变

D、反应2NO2(g)≒N2O4(g)达到平衡时,再向容器内通入一定的二氧化氮气体,重新达平衡时,与第一次平衡相比,二氧化氮的体积分数增大

3、相同温度下,体积均为0.25L的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

N2(g)+3H2(g)

2NH3(g)△H=一92.6kJ/mol.实验测得起始、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表:

容器

起始各物质的物质的量/mol

达平衡时体系能量的变化

N2

H2

NH3

1

3

0

放出热量:

23.15kJ

0.9

2.7

0.2

放出热量:

Q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容器①、②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等B.平衡时,两个容器中NH3的体积分数均为1/7

C.容器②中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Q=23.15kJ

D.若容器①体积为0.5L,则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小于23.15kJ

4、有4种混合溶液,分别由等体积0.1mol/L的2种溶液混合而成:

①CH3COONa与HCl;②CH3COONa与NaOH;③CH3COONa与NaCl;④CH3COONa与NaHC03下列各项排序正确的是(  )

A.pH:

②>③>④>①B.c(CH3C00-):

②>④>③>①

C.溶液中C(H+):

①>③>②>④D.c(CH3COOH):

①>④>③>②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1mol/L的C6H5ONa溶液中:

c(Na+)>c(C6H5O-)>c(H+)>c(OH-)

B、Na2CO3溶液加水稀释后,恢复至原温度,pH和Kw均减小

C、pH=5的CH3COOH溶液和pH=5的NH4Cl溶液中,c(H+)不相等

D、在Na2S溶液中加入AgCl固体,溶液中c(S2-)下降

6、光谱研究表明,易溶于水的SO2所形成的溶液中存在着下列平衡:

据此,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中存在着SO2分子B.该溶液中H+浓度是SO32-浓度的2倍

C.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酸都能放出SO2气体

D.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可得到Na2SO3、NaHSO3和NaOH的混合溶液

7、已知某温度时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

该温度下向20mL0.1mol/LCH3COOH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NaOH溶液,其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温度变化)。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点表示的溶液中c(CH3COO—)=10—3mol/LB.b点表示的溶液中c(Na+)>c(CH3COO—)

C.c点表示CH3COOH和NaOH恰好反应完全D.b、d点表示的溶液中

均等于K

8、

 

9、在一定温度下,容积相同的两个密闭容器中,一个充入2molSO2,1molO2.另一个充入2molSO3,发生反应2SO3(g)+O2(g)=2SO3(g);△H=-196.6kJ/mol时,下列六种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二氧化硫的转化率与三氧化硫的分解率之和为1,②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相等③密度相等④压强相等⑤放出与吸收的热量相等⑥二氧化硫的浓度相同

A.3种B.4种C.5种D.6种

10、应N2O4(g)≒2NO2(g);在温度为T1、T2(T1﹤T2),平衡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B点时平衡常数与C点时相同B、A、C两点气体的颜色:

A深C浅

C、A、C两点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A﹤C

D、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再充入N2O4气体,平衡逆向移动

11、已知t℃,pkPa时,在容器甲(保持恒温恒压)和容器乙(保持恒温恒容)中分别充入1molA和1molB,发生反应:

A(g)+B(g)

C(g);ΔH﹤0,反应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已知起始时V乙=5/7V甲,当反应达平衡时,测得C的体积分数为4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容器甲、乙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等B、容器甲、乙中反应的起始速率不等

C、达平衡时,容器甲、乙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相等

D、达平衡时,容器甲、乙中放出的热量相等

12、t℃时,某平衡体系中含有X、Y、Z、W四种物质,此温度下发生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2(Y)/c(Z)×c(W),有关该平衡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时,反应达平衡B、增大压强,各物质的浓度不变C、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增大D、增加X的量,平衡既可能正向已动工,也可能逆向移动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5℃时,氯化铵溶液的KW大于100℃时氯化钠溶液的KW

B、二氧化硫通入碘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SO2+I2+2H2O==SO32-+2I-+4H+

C、加入铝粉能产生氢气的溶液中,可能存在大量的Na+、Ba2+、AlO2-、NO3-

D、100℃时,将PH=2的盐酸与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显中性

14、下列表达或判断不正确的是()

A、根据CH3COO-+H2O≒CH3COOH+OH-能说明CH3COOH是弱电解质

B、根据NH3+H3O+=NH4++H2O能说明NH3结合H+的能力比H2O强

C、PH相等的①碳酸钠②氢氧化钠③醋酸钠三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顺序为③﹥①﹥②

D、相同条件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①氯化钠溶液②氢氧化钠溶液③盐酸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

③﹥①﹥②

15、常温下,用0.100mol/L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ml0.1000mol/L盐酸和醋酸溶液,得到2条滴定曲线,如下图所示:

以HA表示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滴定盐酸的曲线是图2

B、达到B、D状态时,两溶液中离子浓度均为c(Na+)=c(A-)

C、达到B、E状态时,反应消耗的n(CH3COOH)﹥n(HCl)

D、当0ml﹤V(NaOH)﹤20.00ml时,对应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均为:

C(A-)﹥c(Na+)﹥c(H+)﹥c(OH-)

16、某温度下,pH=11的氨水和NaOH溶液分别加水稀释100倍,溶液的pH随溶

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据图判断错误的是(  )

A.a的数值一定大于9

B.Ⅱ为氨水稀释时溶液的pH变化曲线

C.稀释后氨水中水的电离程度比NaOH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大

D.完全中和相同体积的两溶液时,消耗相同浓度的稀硫酸的体积V(NaOH)

17、知反应①:

CO(g)+CuO(s)

CO2(g)+Cu(s)和反应②:

H2(g)+CuO(s)

Cu(s)+H2O(g)在相同的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和K2,该温度下反应③:

CO(g)+H2O(g)

CO2(g)+H2(g)的平衡常数为K。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1=

B.反应③的平衡常数K=

C.对于反应③,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则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D.对于反应③,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

18、某温度下,CO2饱和溶液的浓度是0.03mol/L,其中1/3的,CO2变成H2CO3,而H2CO3仅有0.1%发生如下电离:

H2CO3

HCO

+OH-。

则溶液的PH约为()

A、3B、4C、5D、6

19、FeCl3(aq)与KSCN(aq)混合时存在下列平衡:

Fe3+(aq)+SCN—(aq)

Fe(SCN)2+(aq)。

已知平衡时,物质的量浓度c[Fe(SCN)2+]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是

A.FeCl3(aq)与KSCN(aq)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Fe3+(aq)+SCN—(aq)=Fe(SCN)2+(aq)ΔH>0

B.温度为T1、T2时,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

C.反应处于D点时,一定有V正>V逆

D.A点与B点相比,A点的c(Fe3+)大

20、缓冲溶液可以抵御外来少量酸或碱对溶液PH的影响,人体血液里主要通过碳酸氢盐缓冲体系(H2CO3、HCO3-)维持PH稳定。

已知正常人体血液在正常体温时,H2CO3的一级电离常数Ka1=10-6.1,c(HCO3-):

c(H2CO3)≈20:

1,lg2=0.3.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由题给数据可算得人体血液的PH约为7.4

B、正常人体血液中存在:

c(H2CO3)﹥c(HCO3-)﹥c(OH-)﹥c(H+)

C、当少量的碱进入血液中时,HCO3-就与OH-发生中和反应来维持血液的PH稳定

D、当过量的酸进入血液中时,血液缓冲体系中的c(HCO3-)/c(H2CO3)的值将变大

21、对于平衡体系:

aA(g)+bB(g)

cC(g)+dD(g);△H﹤0有下列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A、若温度不变,容器体积扩大一倍,此时A的浓度时原来的0.48倍,则a+b大于c+d

B、若从正反应开始,平衡时,A、B的转化率相等,则起始时A、B物质的量之比为b:

a

C、若平衡体系中共有气体mmol,再向其中充入nmolB,达到平衡时气体总物质的量为(m+n)mol则a+b=c+d

D、若a+b=c+d,则对于体积不变的容器,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变

22、电离度是描述弱电解质电离程度的物理量,电离度=(已电离的物质的量/原来的总物质的量)×100%。

现取20mLpH=3的CH3COOH溶液,加入0.2mol·L-1的氨水,测得溶液导电性变化如图,则加入氨水前CH3COOH的电离度为()

A.0.5%B.1.5%C.0.1%D.1%

23、将PH为5的硫酸溶液稀释500倍,稀释后溶液中c(SO42-):

c(H+)约为()

A、1:

1B、1:

2C、1:

10D、10:

1

24、下列各项中的两个量,其比值一定为2:

1的是()

A、液面在“0”刻度时,50ml碱式滴定管和25ml碱式滴定管所盛溶液的体积

B、相同温度下,PH=1和PH=2的硫酸溶液中c(H+)

C、在过氧化钠固体在,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个数

D、加热条件下,浓硫酸和碳的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硫酸和被还原的硫酸物质的量

25、在t℃时,某氢氧化钡的稀溶液中c(H+)=10-amol/L,c(OH-)=10-bmol/L,已知a+b=12.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PH=c的盐酸,测得混合溶液的部分PH如下表所示:

序号

氢氧化钡溶液的体积/ml

盐酸的体积/ml

溶液的PH

22.00

0.00

8

22.00

18.00

7

22.00

22.00

6

假设溶液混合前后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c为()

A、3B、4C、5D、6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

26、(14分)Fenton法常用于处理含难降解有机物的工业废水.通常是在调节好pH和Fe2+浓度的废水中加入H2O2,所产生的羟基自由基能氧化降解污染物.现运用该方法降解有机污染物p-CP,试探究有关因素对该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设计】控制p-CP的初始浓度相同,恒定实验温度在298K或313K(其余实验条件见下表)设计如下对比实验.

(1)请完成上面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数据处理】实验测得p-CP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右上图所示.

(2)请根据右上图实验①曲线,计算降解反应在50-150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p-CP)=________mol/(L.S)

【解释与结论】

4.8×10-6mol•L-1•s-1

 

(3)、实验①②表明温度升高,降解反应速率增大。

但温度过高时反而导致降解反应速率减小,请从Fenton法所用试剂H2O2的角度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③得出的结论是:

pH=10时,

【思考与交流】

(5)实验时需在不同时间从反应器中取样,并使所取样品中的反应立即停止下来,根据上图中的信息,给出一种迅速停止反应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8分)科学家提出酸度新概念——AG,用AG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能克服pH表示溶液酸碱度的缺点,AG=lgc(H+)/c(OH-)。

25℃时,现有物质的量浓度为0.4mol•L-1的HA溶液与0.2mo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总体积近似等于两种溶液体积之和)

(1)若HA为HCl,则混合溶液的AG=________。

(2)若HA为HCN,且溶液中c(Na+)>c(CN-),则溶液显__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HA为CH3COOH,且混合溶液的AG>0,溶液中粒子浓度正确的是________。

A.c(Na+)=c(CH3COOH)+c(CH3COO-)

B.c(CH3COO-)>c(Na+)

C.c(Na+)+c(H+)=c(CH3COO-)+c(CH3COOH)

D.c(H+)+c(CH3COOH)=c(Na+)+c(OH-)

(4)通过上述讨论知,混合溶液酸碱性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

28、反应aA(g)+bB(g)

cC(g)(ΔH<0)在等容条件下进行。

改变其他反应条件,在Ⅰ、Ⅱ、Ⅲ阶段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回答问题: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

b:

c为_____________;

(2)A的平均反应速率vI(A)、vⅡ(A)、vⅢ(A)从大到小排列次序为_________;

(3)B的平衡转化率αI(B)、αⅡ(B)、αⅢ(B)中最小的是_____,其值是__________;

(4)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平衡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

(5)比较第Ⅱ阶段反应温度(T2)和第Ⅲ阶段反应温度(T3)的高低:

T2T3(填“>”“<”“=”),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达到第三次平衡后,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一倍,假定10min后达到新的平衡,请在下图中用曲线表示第IV阶段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上必须标出A、B、C)。

29、(12分)某课外活动小组研究Fe3+与I-发生反应的速率关系和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1)试写出FeCl3溶液和KI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取2mL平衡混合物加入2mL苯充分振荡________(填操作名称),所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平衡将向________移动。

(3)由于Fe3+与I2水的稀溶液颜色接近,肉眼比较难区分上述反应是否发生,如果要看到发生反应则应有的操作及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小组同学希望通过鉴别Fe2+达到目的,取样加入2滴黄色K3[Fe(CN)6](铁氰化钾)溶液,生成带有特征蓝色的铁氰化亚铁沉淀。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e3+与I-发生反应的正反应速率v与c(Fe3+)和c(I-)的关系为v=kcm(Fe3+)cn(I-)(k为常数)

c(Fe3+)/mol•L-1

c(I-)/mol•L-1

v/mol•L-1•s-1

0.80

0.20

0.032K

0.40

0.60

0.144K

0.20

0.80

0.128K

通过上表数据计算得m=________;n=________。

(5)现有0.10mol•L-1FeCl3溶液和0.10mol•L-1KI溶液各2mL在试管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测得平衡时c(Fe3+)变为0.01mol•L-1,没有碘固体析出,试计算此条件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答案:

1、C2、C3、C4、B5、D6、A7、C8、C9、B10、C11、C12、A13、C14、D

15、B16、C17、B18、C19、C20、A21、C22、D23、C24、C25、B

26、

(1)、31336.00.30

(2)8×10-6(3)高温使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物浓度减小

(4)、反应速率趋于零(5)、向所取样品中加入氢氧化钠至PH等于10

27.

(1)12

(2)碱性 c(Na+)>c(CN-)>c(OH-)>c(H+)

(3)BD

(4)HA电离H+的能力大小或HA的酸性强弱

28、

(1)1:

3:

2

(2)VI(A)VⅡ(A)VⅢ(A)(3)αⅢ(B)19%(4)向正反应方向从反应体系中移出产物C(5)>此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注:

只要曲线能表示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及各物质浓度的相对变化比例即可)

29、:

(1)2Fe3++2I-===2Fe2++I2(此处写“”不扣分)

(2)萃取 分层,上层为紫色(浅紫色到紫红色均给分),下层接近无色 正反应方向(或右)

(3)加入淀粉后溶液变蓝

2[Fe(CN)6]3-+3Fe2+===Fe3[Fe(CN)6]2↓

(4)1 2 

(5)3.2×1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