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分米和毫米加法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6126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分米和毫米加法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分米和毫米加法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分米和毫米加法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分米和毫米加法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分米和毫米加法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分米和毫米加法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分米和毫米加法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分米和毫米加法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分米和毫米加法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分米和毫米加法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分米和毫米加法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分米和毫米加法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分米和毫米加法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分米和毫米加法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分米和毫米加法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分米和毫米加法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分米和毫米加法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分米和毫米加法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分米和毫米加法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分米和毫米加法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分米和毫米加法教案文档格式.docx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分米和毫米加法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分米和毫米加法教案文档格式.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分米和毫米加法教案文档格式.docx

先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再动手试一试。

在米尺上数数,1米有多少分米?

说说你是怎样数的,结果怎样?

1米=10分米

说说在我们周围,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请一名同学用米尺量一量课桌凳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

再说说接近几分米。

二、认识毫米

今天老师有一个小问题需要大家帮忙。

你能量一量自己的数学书的厚度吗?

大家说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

老师还想知道的更准确一点,该怎么办呢?

有没有办法知道不到1厘米的数学书厚度到底是多少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个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

它就是——毫米。

讲述:

直尺上1厘米中间有一些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你知道1厘米里有几毫米吗?

用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几毫米。

板书:

1厘米=10毫米

在我们周围有哪些事物的长度是1毫米?

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东西?

(教师可以适当补充部分例子:

硬币的厚度,乘车卡的厚度等)

你能用自己的手指比画一下1毫米的长度吗?

手指游戏:

老师说长度,学生用手来比画。

(区分米、分米、厘米和毫米)

你知道量哪些东西的长度和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吗?

三、巩固

1、你能说说他们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吗?

小组合作练习:

每人拿出一块橡皮和一枝铅笔,先讨论量这两种东西的长度和厚度应该用什么长度单位,再独立进行测量。

2、在()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铁钉长2()床长2()大米宽2()黄瓜长2()

3、三条线段哪条最长?

先说说,再量。

4、量一量自己的拇指宽是几毫米。

1分米里有几毫米?

你是怎样知道的?

第二课时简单的单位换算

课本29页的例题,想想做做第1-5题。

1.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能说出换算时的思考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例题1:

自动铅笔的笔芯长6厘米。

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呢?

60厘米=()60毫米

2.(拿出一根自动铅笔的笔芯)

问:

这根笔芯长多少?

你知道吗?

(请一生上来测量。

3.测量结果是多长?

4.(板书:

6厘米)问:

能用毫米作单位吗?

(板书:

6厘米=()毫米)指名说。

5.你是怎么想的呢?

(同桌互说)

汇报(多人说一说)。

1.共有60小格,就是60毫米;

B.1厘米是10毫米,6厘米是60毫米。

6.你觉得这两种说法怎么样?

哪种更简单?

你能像他一样说一说吗?

(再请一人说)

7.出示例题2:

课桌的高是80厘米。

用分米作单位是多少分米呢?

80厘米=()分米

你是怎样想的?

8.这有一张课桌,它的高是60厘米用分米作单位是多少分米呢?

9.补充练习:

30分米=()米40毫米=()厘米

10.这两题你们都会了,如果换两题行吗?

板:

30分米=()米

40毫米=()厘米

你是怎么想的?

同桌一人说一题。

二、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1。

1)现在请你自己量量这些图形中各条边长是多少厘米?

2)自己量一量,同桌可互相看一看,后汇报。

3)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

4)同桌互说,后汇报。

2.完成2。

1)图上小朋友测量的是什么?

2)手的宽度和上步的长度。

3)你知道他手有多宽和一步有多长吗?

4)这用的是什么单位?

5)请你填一填书上的括号。

6)生汇报。

3.完成第3题。

1)请你填一填。

(学生独立填写。

2)开火车汇报。

3)第一题你是怎么比的?

4)讨论:

数据一样时,可以只看单位。

5)你还想说说哪题,你是怎么比的?

4.完成第4题。

1)这儿有两条线段,先估计它们的长度。

2)再量一量,看估计得对不对。

3)你用得是什么单位?

4)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

5)同桌互说。

2)完成第5题。

1)指名读题。

2)师说要求。

有不理解的可以提出来。

3)生可以回家记录。

板书设计:

简单的单位换算

6厘米=60毫米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加法

这个单元是在学生已能比较熟练地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包括:

三位数加两、三位数不进位加、进位加、连加和估算(和在1000以内)。

在教学时教材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使学生联系计算百以内加法的经验,并理解三位数的笔算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能笔算和在1000以内的三位数加法,会用竖式计算比较简单的连加式题。

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九课时

第一课时不进位加

课本第31页例题,第32页想想做做第1—4题。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加法的验算方

法的过程。

2.学生了解验算的作用。

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加法的验算方法的过程。

学生经历探索加法的验算方法的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平时写过日记吗?

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篇数学日记,大家想看吗?

(出示小黑板)

同学们,你们看了小黑板,有什么想法?

有什么数学问题吗?

(生指名提问题,教师整理)

1)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2)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3)一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4)二年级和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谈话:

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

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题:

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指名列式:

143+126)

下面请同学们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求出结果。

(生练习,小组讨论交流)

2.师:

谁愿意把你想出的计算方法告诉大家?

(指名说)

师:

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3.鼓励学生用笔算的形式计算。

1)问:

在列竖式时,两个加数要怎样?

如何计算?

2)问:

应从哪一位算起?

教师列竖式计算:

百十个

143

+126

269

3)指名说笔算过程,以及在结果中每一位上数表示什么?

4)小结:

三位数相加时应怎样列竖式,从哪里算起?

4.教学验算方法。

1)介绍:

要检查算得对不对,还要验算。

验算)

2)将例题中的两个加数位置交换,该怎样列式?

(板书竖式:

126)

+143

3)学生笔算,看计算的结果和例题相比会怎样?

4)说明:

在笔算是要检查加法做的对不对,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计算一遍,看得数是否一样,这样的检查叫做验算。

5.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三位数笔算加法,应该怎样列竖式?

从哪一位算起:

怎样验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在书上算一算。

(生独立计算)

2)你想怎样验算?

3)汇报。

你是怎样算的?

怎样验算的?

1.想想做做第3题

1)先说一说你从表中知道了什么?

2)独立计算。

3.想想做做第4题

1)说图意。

四.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2题

独立计算。

注意对齐数位。

不进位加

143+126

百十个

143126

+126验算:

+143

269269

第二课时解决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课本第33页例题,第34页想想做做第1--4题。

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

33朵红花片

一、复习

用“比……多”、“比……少”或“比……大”、“比……小”说一句话。

说说谁多谁少?

二、新授

1.情境引入:

同学们摆花片,做游戏,小英(中间的女孩)摆了11个红花片,小华(左边的男孩)想比红红多摆3个,你觉得小华要摆多少个花片?

(1)请学生动手摆一摆,排一排。

(2)提问:

你觉得小华应该摆多少个红花片?

你是怎样摆的?

如果用算式,应怎样表示?

11+3=14(个))

(3)根据算式,说说为什么要用加法来算呢?

说说算式中11、3、14所表示的意思。

小结:

要求出小华应摆几个红花片,只要把与小英摆的同样多的朵数加上比小英多摆的3个,就可以求出小华摆的个数,所以当遇到要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时要用加法计算。

(4)拍手游戏,巩固:

①老师拍2下手,学生拍的次数比老师多3下,学生拍多少下?

②老师拍6下手,学生拍的次数比老师多2下,学生拍多少下?

集体练习,每次过后,请学生口头列出相应的算式。

同座自由练习。

2.出示例题:

小平也和他们一起玩摆花片的游戏,小平想摆的花片比小英摆的少3个。

(1)提问:

你觉得小平应该摆多少个红花片,为什么?

分小组讨论,可以用摆学具的方法,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

(2)汇报小组活动的情况:

提问:

可以怎样用算式表示?

[板书:

11—3=8(个)]

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

要求小平要摆多少个,只要从小英摆的红花片中去掉比小平多的部分,就是小平摆的个数,也就是求比11少3的是几,用减法算。

3.小结:

刚才我们帮助小华和小平算出了他们各摆了多少个红花片。

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这两道题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同学听一听。

(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

4.拍手游戏,巩固:

(1)老师拍5下手,学生拍的次数比老师少2下,学生拍多少下?

(2)老师拍9下手,学生拍的次数比老师少6下,学生拍多少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看图,完整地口述图意。

谁走的多?

你是怎样知道的?

(2)学生独立解答,并说说解决的方法以及解题思路。

(3)提醒,在解决完这个问题之后,一般要在得数的后面写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2.完成想想做做第2、3题。

学生看题后,口述题意。

学生列式解答后说说解题思路。

四、课堂小结

今天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了关于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弄清谁多谁少,再选择正确的方法来解答。

五、作业

想想做做第4题。

(竖式计算)

第三课时练习

课本第35页练习四第1--5题。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三位数不进位加竖式计算的方法,比较熟练计算。

2.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分析、推理能力,能正确地解决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一、揭示课题

二、口算。

并用“比……多(少)”说说每个算式的意思。

23+1564+35100-7076-26

56-996-5362+2650+30

1.完成练习四第2、3题。

(1)请学生完整叙述题目。

(2)独立完成,并说说为什么用加法(或减法)解答。

2、完成练习四第4题。

(1)学生理解题意。

“贵22元”是什么意思?

“至少要带几十元”又是什么意思?

(2)学生估计,如果有学生通过口算说出要带68元,要引导他进行估计。

3.完成练习四第5题。

(1)学生讨论,提醒注意“最多”、“最少”。

(2)说说自己的想法。

四、解决问题练习

1.补充:

(1)少先队员种了36棵杨树,种的梧桐树比杨树多20棵,种了多少棵梧桐树?

(2)少先队员种了56棵梧桐树。

种的杨树比梧桐树少36棵,种了多少棵杨树?

①学生读题,独立完成。

②请说说每题的解题思路。

2.出示:

(1)动物园有孔雀16只,黄莺比孔雀多3只?

(2)学校书法小组有38人,美术组比书法组少6人,________?

①请学生提出合适的问题,说说为什么提这个问题。

②学生解答。

五、全课总结

在解答这类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时,一定要先弄清谁多谁少,理解清楚之后,再选择正确的方法来解答。

六、作业练习四第1题。

第四课时进位加

课本第36-37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4+650+9060+90

8+370+803+7

这几题都是什么加法?

每题的和最高位都是几?

为什么都是1?

2.笔算。

37+2564+8

这两题在笔算时分别是怎样加的?

2.导入新课:

笔算百以内进位加法时,要先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这节课我们将利用这些知识,学习万以内笔算进位加法。

(板书课题:

进位加法)

二.新授

出示例题图,学习例题。

1.出示问题1:

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指名列式:

85+143=

1)学生尝试笔算。

2)指名说计算办法。

从哪位算起?

说说个位上相加的过程。

十位上8加4得多少?

十位上满了十怎么办?

十位上的和怎样写?

百位上相加是多少?

为什么得2?

3)指名学生完整的口述笔算过程。

4)请学生在书上进行验算,再填写横式得数。

2.出示问题2:

一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1)指名列式:

85+126=

2)请学生独立探索解决,指名板演。

3)集体核对,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4)学生独立验算,横式上写得数。

3.归纳

1)请你想一想,笔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怎样算?

(组织学生讨论)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3)小结:

做笔算加法要将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三巩固练习

2)汇报。

2.想想做做第3题

1)先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过来。

6576334

+243+646+569

208712893

2)怎样列式?

3)独立计算。

4)汇报。

4.想想做做第2题

1)独立计算。

2)你是怎样验算的?

四.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三位数加法笔算要怎样算?

进位加

85+143=85+126=

8585

+143+126

208211

第五课时比较数的大小

课本第19~20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5题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形式,让学生探索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使学生体会到比较数的大小是有现实意义的。

2.使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进行估计,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少一些、多

得多、少得多”的含义。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形式,让学生探索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让学生探索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一.复习引入

再过几天就是3月12日了,是植树节,每到这个日子学校就会在校园种上一些小树苗,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

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到森林王国去看看吧!

闭上眼睛想像一下森林王国里主要有些什么?

(树木)这时候有一棵杉树和一棵松树在为年龄的大小争论不休(出示两棵数的图片),小朋友愿意帮他们做裁判吗?

(愿意)67和57

1.比大小:

87和6923和329和10

指名比较,说说为什么。

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数位相同,先看十位,十位上大的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个位上大的数就大,一位数总比两位数小。

2.说说下面各数分别是几位数以及它们的组成。

436、288、52、1000、998

3.揭题:

今天我们来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

比较数的大小)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指名说图意。

你认为哪种树多?

为什么?

所以,比哪种树多就是比哪个数大。

3)那么,你认为这两个数谁大?

(小组讨论交流)

指名说,小结:

312和285都是三位数,在比较大小时可以先从百位比起,百位上3比2大,所以312比285大;

也可以把312看作300多,285看成200多,所以312比285大,用大于号连接这两个书。

312>285)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题目,生自读题目。

这个问题,实际就是让我们比什么?

你觉得该怎样比?

(生讨论)

2)指名回答比较的方法。

两个数都是两百多,就比十位上的数,十位上哪个数大,那么那个数就大。

279<285)

1)学生看图,写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再比一比两个数的大小。

(生独立完成)

2)组织学生交流。

803和308为什么不相等?

999为什么比1000小?

2.完成第2题。

1)生独立完成。

2)小组活动:

一人出一道类似的题目进行比较。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情境图,使学生明白题意。

红红说的“我的书比你的少很多”,指的是比多少少很多?

比603少很多是什么意思?

2)学生在合适的一栏打勾。

指名说说选择的理由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出示图,学生观察,理解图意。

差不多是什么意思?

题目要找和多少差不多的距离?

2)学生独立完成,说说理由。

3)问:

你觉得445米和700米相比,怎样?

引导学生说出:

445米比700米近得多。

那么,950米比700米怎样呢?

引导说出:

950米比700米远得多。

4)问:

通过比较,你觉得“远得多、近得多、差不多”是什么意思?

你能说出与700米相比,远一些的距离吗?

近一些的呢?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问题。

2)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3)想一想:

能不能用“快一些、快得多”的语言来回答以上的问题呢?

其实“远得多、近得多、少得多、快一些、慢一些”等等都是相对与某一个数来说的,不是绝对的。

四.全课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

你能说说怎样比大小吗?

第六课时比较数的大小的练习

课本第21~22页,练习三第1~9题。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正确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正确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使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进行估计,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

一.揭示课题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比较数的大小)怎么比较的?

小朋友们学得怎么样呢?

想不想与同桌比一比谁学得好?

今天我们就来进行比较数的大小的练习。

比较数的大小的练习)

二.比较数的大小的练习

1.说说下面各数的组成。

323769561936

他们分别是几百多?

323比500要怎么样?

比100呢?

2.比一比下面各数的大小。

207○307657○269900○1000

3)分别请学生说说比较大小时的思考过程。

4)指名说:

你觉得如果遇到类似情况,要如何比较呢?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第1题。

(1)题:

先读题。

(三位数中最小的,必须每一位尽量小那就是0,但是最高位不能是0那就是1了,所以是100。

三位数中最大的,必须每一位尽量大那就是9,所以是999。

(2)题:

十位上都是5的三位数会写吗?

个位和百位规定是多少了吗?

自己写在本子上。

请几个同学说一说写的数,并说一说怎么写的。

同桌互相检查写的对不对。

三个三位数,该怎样比大小呢?

(先比三个数的最高位,百位,三个数中哪个数的百位大那个数就大,如果一样大,就比十位,三个数中哪个数的十位大那个数就大,如果也一样大,就比个位,哪个数的个位大那个数就大)这里的三个数还要比十位吗?

(不用了,因为都是5,一样大了)

同桌互相检查比对了吗?

第(3)题:

让学生按照要求自己写在本子上。

百位都是5的三位数,该怎样比大小呢?

(直接比十位,哪个数的十位大那个数就大,如果一样大,就比个位,哪个数的个位大那个数就大)为什么不先比百位了?

(因为都是5,一眼就看出一样大了,不用比了。

这一题你比过同桌了吗?

别骄傲也别灰心,下面一题接着比!

(1)学生独立读题。

(2)问:

要知道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