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复习指南经济生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613601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复习指南经济生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考政治复习指南经济生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考政治复习指南经济生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考政治复习指南经济生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考政治复习指南经济生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高考政治复习指南经济生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高考政治复习指南经济生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高考政治复习指南经济生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高考政治复习指南经济生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高考政治复习指南经济生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高考政治复习指南经济生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高考政治复习指南经济生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高考政治复习指南经济生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高考政治复习指南经济生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高考政治复习指南经济生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高考政治复习指南经济生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高考政治复习指南经济生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高考政治复习指南经济生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高考政治复习指南经济生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高考政治复习指南经济生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复习指南经济生活.docx

《高考政治复习指南经济生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复习指南经济生活.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政治复习指南经济生活.docx

高考政治复习指南经济生活

2016年高考政治(新课标卷)复习指南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点击高考;从近几年高考来看;新课标卷每年都会涉及有关货币的题型,一般都在选择题中出现(4分),故第一章有关货币的知识点不能忽视。

知识要点;

1.商品的基本属性;

1必须是劳动产品

2必须用于交换

3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自然属性)

4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社会属性)

2.金属货币与货币

金属货币

纸币

定义

从商品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由国家(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产生

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随货币的形态逐渐演变产生。

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支付手段。

执行手段支付手段(工资利息地租债款)。

属性

使用价值、价值。

有使用价值无价值

联系;纸币是在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职能中由金属货币演变而来,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为限度。

1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只是观念的货币(价值尺度)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能够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互交换,充当商品交换媒介(流通手段现实货币)

3一般等价物;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可以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互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

4支付手段;随着商品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在赊销赊购货币被用来偿还债务,被用来支付地租、利息、工资、税债。

3.货币的流通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代售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银行信用卡是商品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一种信用凭证。

(方便、增强消费安全、简化手续)

▲支票(转账支票、现金支票)

4.正确理解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关系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含义

物价上涨、社会总需求>社会总供给

物价下跌、社会总需求<社会总供给

表现

1物价上涨

2纸币贬值

3经济过热

1物价下跌

2纸币升值

3经济随退

原因

1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货币量,纸币流通加快。

2经济结构不合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生产资料价格大幅调整。

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卖方市场→买方市场);货币供应量增长乏力。

后果

适度通货膨胀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过度通货膨胀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适度通货膨胀;抵制经济过热,物价上涨

过度通货膨胀;市场疲软,消费不足,不利于生产发展。

解决办法

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

控制货币供应量,紧缩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扩大内需,适度增加货币供应量;经济结构调整,扩张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联系;都是由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不平衡引起。

影响正常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需要国家宏观调控加以克服。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点击高考;从近几年新课标卷来看,有关“价格的变动”都是历来选择题重难点(4分),问答题会有涉及(4—6分),要对每一个知识点透彻理解。

知识要点;

1.引起价格变动的因素(重点)

1价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最终由价值决定的。

2供求影响价格(供求缩小或需求扩大,可能导致商品供不应求,从而引起价格上涨)。

3货币本身的价格也会影响商品的价格(反比)。

4货币发行量也会影响商品的价格。

5引起价格变动其他因素(市场垄断、国家宏观调控、消费者购买力)。

2.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重点)

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实行等价交换。

形式;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②促进商品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所用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必时间缩短,商品价值量降低。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社必生产率成反比)

④等价交换是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

3.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价格变动引起需要的变动。

2不同商品价格的变动对需求量影响程度不同(高档耐用品、生活必需品)

3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价格变动,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影响。

(互为替代品是正向的、互补商品变化是反向的)

⑴替代品;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人们对其需求量减少,对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增加。

⑵互补品;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人们对其需求量减少,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重点)

4.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调节生产规模

2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缩短生产商品个别劳动时间,企业在价格竞争具有优势)

3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第二课︰计算题(重难点、必考点)

点击高考;从近几年新课标卷来看,有关经济学的计算历年都有,分布在12、13题分值(4-8分),由于考生对公式理解不熟练、不透彻,导致每年计算题失分率较高。

典型例题分析;

考查;通货膨胀率(纸币贬值率)公式熟练运用(容易)

例1;假定M国家去年一件商品平均价格100元,今年平均价格150元,求通货膨胀率、纸币贬值率分别为多少?

 

考查;货币流通次数的计算、通货膨胀率(中等)

例2;假定全年;,全社会销售商品总量1000亿件,平均价值110元,按实际需要发行货币1万亿件,今年全社会商品价格总额提高10%,实际发行纸币1.21万亿元,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会引起通货膨胀率多少?

 

考查;社必时间与价值量,纸币的升值(中等)

例3;假定2013年某商品值用人民币表示为1596元,人民币汇率1美元=7元人民币,如果2014年该商品社会必要生产率提高20%,人民币对美元升值5%,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该商品以美元标价为?

例4;假定单位商品价值量为132元,产量为10万件,如果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该企业生产商品价值总量为多少?

 

考查;社必时间与价值量、个别时间与使用价值量、纸币贬值(中等)

例5;假定某生产部门,甲生产者在2013年的劳动生产率为每小时生产2件,该商品的部门劳动生产率为每小时3件商品,每小时平均创造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80元,若2014年该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该国货币贬值20%,甲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甲生产者每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多少?

 

考查;社必时间与价值量、纸币贬值率、货币兑换(中等)

例6;2013年M国某商品的价值用本国货币表示12元,出口到N国,用N国货币表示为18元,如果2014年M国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率提高20%,N国货币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商品卖到N国价格应该为多少?

 

考查;汇率的计算、社必时间、纸币流通次数、货币兑换(难点)

例7;假定2013年我国单W商品的价值用人民币表示为3200元,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为1︰6.4,如果2014年我国生产W商品社会劳动率提高15%,纸币流通速度提高15%,且人民币对美元升值5%,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按照等价交换原则,W商品用美元标价为?

 

考查;间接考查社必时间、价值总量(难点)

例8;假定2013年某国生产M商品的A企业创造的商品价值总量为20万元,如果2014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率提高25%,而生产该商品的A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30%,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2014年A企业生产M商品的价值总量为多少?

 

答案;

1.通货膨胀率;50%纸币贬值率;33%。

2.通货膨胀率;10%

3.199.5美元

4.1210万元

5.200元

6.18.75元

7.525元

8.208000元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点击高考;从近几年新课标卷来看,有关“消费问题”可能在选择题涉及(4分),我们要对知识点理解透彻。

知识要点;

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重难点)

因素

措施

经济发展水平(根本因素)

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水平。

收入

(基础)

当前可支配收入

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未来收入预期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居民收入预期。

收入差距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维护社会公平,落实分配政策。

物价水平

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消费观念

理性消费,树立正确消费观。

2.消费类型

⑴交易方式;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租凭消费。

⑵消费对象;有形商品消费;劳务消费。

⑶消费目的;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3.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

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少,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4.消费心理

Ⅰ从众心理;Ⅱ求异心理;Ⅲ攀比心理;Ⅳ求实心理

5.理智消费者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点击高考;从近几年新课标卷来看,有关“生产、经济制度”都是历年选择题、问答题重难点(12—16分),知识点涵盖分值较大,所有要对每一个知识点透彻理解。

知识要点;

1.全面把握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重点)

⑴.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又有反作用。

⑵.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相互环节。

①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的环节。

②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桥梁和纽带,对生产、消费有重要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最终目的、动力。

2.生产决定消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2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3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水平。

4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3.消费反作用生产表现

1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2消费所形成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3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出现带动一个产业出现和成长)。

4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消费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4.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必要性(重点)

原因;①由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决定(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同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要求。

②大力发展生产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③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必要性;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的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与发达国家差距,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

5.如何发展生产力

1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出现会带动一个产业出现和成长)。

2人是生产力最决定性的力量,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进步与创新。

4改革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重难点)

是什么;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为什么;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状况,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⑵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怎么办;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经济,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7.公有制经济(重难点)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混合经济

含义

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它同较高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联合生产、经营的形成。

地位

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国民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地位。

社会主义公有制重要组成部分。

以农村为主,存在城乡工业、服务业之中。

社会主义公有制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

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国际地位。

体现共同富裕,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

调动各类投资主体积极性,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

8.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占优势。

2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经济发展起主导地位。

9.如何增强公有制主体地位(重点)

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化企业制度;优化国民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必须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集体经济,合作经济。

10.非公有制经济(重难点)

A.个体经济;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支配。

以手工劳动为主,规模小,投资少,设备简单,经营灵活,扩大社会服务,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

B.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获取利润为目的。

有利于吸收劳动者就业,增加劳动者个人收入,国家税收,对提高国家综合实力起积极作用。

C.外资经济;外国投资者、港澳台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在大陆设立独资、合资企业。

有利于引进境外资金和先进技术,学习境外先进管理经验,有利于扩大就业,扩大出口,增加财政收入。

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点击高考;从近几年新课标卷来看,有关“企业与劳动”问题无论选择题、问答题都是历来考试重点、热点(10—14分),我们要对每一个知识点理解透彻。

知识要点;

1.公司的类型、组成部分形式;

有限责任公司(中小型)股份有限公司(大型)

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三者权责明确,相互制衡)

2.公司经营的含义、目的

含义;公司向社会提供产品,服务并获取利润进行所有活动总和。

目的;利润。

只有保持一定的营利能力,公司才能开发技术、更新设备、扩大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

3.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重难点)

1首要因素;制定正确经营战略,只有经营战略,才能顺应时代潮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2关键因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手段,形成竞争优势。

3重要因素;树立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拓展;a、任何企业第一要义都是搞好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并要为国家、社会、消费者着想。

b、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追求经济效益并不矛盾。

c、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打造自主品牌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扩大产品销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d.加大开发经费投入,吸收优秀人才、企业进行创新,通过奖金、股权方式激励科技人员与科研机构进行科技合作,申请专利,保护知识产权。

4.企业兼并、企业破产(难点)

企业兼并

企业破产

含义

经营好、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那些相对劣势企业

长期亏损,资不抵债又扭亏无望的企业。

意义

扩大企业的规模,增强企业实力,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率,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有利于强化企业风险意识,改善企业管理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产业结构合理配置。

相同点;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必然结果;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

5.重视就业问题的原因

⑴.就业的重要意义;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谋生的重要手段,对整个社会生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

2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获得生活来源,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3劳动者就业,有利于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⑵.严峻的就业形势(必要性)

1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

2劳动力素质,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

3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

4劳动者观念陈旧。

6.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重点)

1根本途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扩大就业总量。

2政府;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同时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3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4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就业观念(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

7.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原因;a.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b.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保证。

如何维护劳动合法权益;(重点)

1国家;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制定《劳动法》。

2企业;增强法制意识和道德意识,遵守《劳动法》职业道德,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3劳动者;⑴自觉的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⑵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重要依据,劳动者要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⑶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法律意识,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护权益。

⑷当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协商、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

 

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

点击高考;从近几年新课标卷来看,有关“投资理财”问题在卷面所占分值比例小,理解各知识要点。

知识要点;

1.利息

含义;银行因为使用储户存款而支付的报酬,存款本金增值部分。

因素;本金、存期、利息率

公式;存款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2.利率

指利息率的简称,是一定期限内利息与本金的比率。

3.利率变动对国家经济发展,居民储蓄存款收益影响(重难点)

利率的调整,信贷政策和外汇政策属于货币政策,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例如;存款利率上调会吸收居民储蓄,使流通中货币量减少,从而使生活消费相对下降;贷款利率上调,增加贷款成本,抑制贷款者积极性,抑制银行贷款规模。

▲利率上调但同期物价涨幅高于利率上调幅度,存款的实际收益并不增加。

4.我国的商业银行、主要业务

商业银行;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业务,并以利润主要经营目标金融机构。

⑴存款业务(基础业务)⑵贷款业务(营利主要来源)

⑶结算业务

⑷提供债券买卖兑付,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管箱。

4.投资风险与投资收益

风险与收益成正比,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不同投资方式,风险不同收益不同。

5.如何选择正确的投资方式

1注意投资的回报率,也要注意投资风险。

2注意投资多元化

3要量力而行

4投资要注意个人,国家利益。

A.股票;代表持有者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投资收入、股息、红利,股票上升带来差价。

作用;搞活资金流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筹措健全资金,促进企业改革发展(股票本身没有价值,不是商品)

B.债券;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的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风险大小;企业债券>金融债券>国债

C.商业保险

人身保险;财产保险

投保人应当遵循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签订原则。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点击高考;从近几年新课标卷来看,有关“分配、公平”问题历来是选择题、问答题的重难点(10—14分),该知识点涵盖面广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每一个知识点理解记忆。

知识要点

1.生产决定分配(实行现阶段分配制度的原因)

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根本原因。

3实行现阶段分配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2.按劳分配(难点)

含义;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基本内容和要求;公有制经济中,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原因;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社会主义公有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意义;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体现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地位;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3.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分配

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活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4.按生产要素分配(重难点)

⑴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

⑵具体形式;

劳动要素

指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

资本要素

储蓄所得利息,股票所得股息和分红,债券所得利息。

土地要素

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

技术要素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

管理要素

企业的管理人才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贡献而参与分配的方式。

⑶意义;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金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

5.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

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6.实现公平的收入分配的重大举措(重难点)

⑴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⑵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⑶再分配更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级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⑷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7.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②效率与公平分别了强调不同的发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促进公平。

8.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⑴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是先富的前提,体现效率;先富带动后富,先富的要求体现公平。

⑵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先富帮后福。

⑶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属初次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