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保护地球环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616077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保护地球环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整理保护地球环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整理保护地球环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整理保护地球环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整理保护地球环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整理保护地球环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整理保护地球环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整理保护地球环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整理保护地球环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整理保护地球环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整理保护地球环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保护地球环境.docx

《整理保护地球环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保护地球环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整理保护地球环境.docx

整理保护地球环境

保护地球环境 是我们的责任

对青少年进行环保教育知识系列讲座讲稿

一个越来越紧迫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我们应怎样对待自己的家园——地球”。

是索取;还是征服;是破坏;还是保护,是维护。

还是建设;是毁灭,还是创造;这不是危言耸听,是实实在在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是百年、千年、万年大计。

纵观地球的昨日、今天和未来,人们正思考着一个关系到人类前途的问题,那就是迫在眉捷的环境问题,今天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讲课,让大家有一个明确的警醒,从而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的地球。

主要内容

一、了解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和整体性。

二、运用各相关学科知识,综合分析环境问题中的社会性,了解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的客观性和现实性。

三、环境问题中所需要的正确伦理和价值观。

四、各种不同环境问题的存在与影响,分析与评议。

五、环境问题中,个人责任与公众活动的态度与行为。

六、怎样开展环境保护中的公益活动与法治宣传。

问题的提示:

1、请你指出当前世界上存在着哪些环境问题(例举十种)

2、什么是自然环境、什么是社会环境,请举例说明。

3、地理教学中所列举的污染有哪些,以学校为例,分析出存在的可能性和危险性。

4、“噪声污染”是学校的一大环境大害,你认为应怎样处理好。

 

当今世界十大环境问题

一、气候变暖增加,大气成份改变。

二、臭氧层被破坏,紫外线在加剧

三、生物种类减少,生物群体遭殃。

四、酸雨疯狂蔓延,腐蚀破坏严重。

五、森林面积减少,自然灾害增多。

六、土地干旱严重,沙化面积迅增。

七、大气不断污染,天气变化剧烈。

八、水体质量下降,饮水条件更差。

九、海洋遭到污染,洋流带向全球。

十、固体垃圾增多,废弃污染环境。

中国十大环境问题

1、大气污染日益加剧,兰州变“雾都”。

2、水域污染日益突出,外流河水质下降。

3、垃圾围城现象普遍,固体废弃到处可见。

4、噪声污染普遍超标,严重影响城市生活。

5、水土流失难以遏制,黄土高原沟壑纵横。

6、土地荒漠继续扩展,西北年丢小县一个。

7、濒危物种生境缩小,珍稀动物生态变坏。

8、水资源越来越紧张,人平有效耕地越来越少。

10、森林资源供不应求,人为林木严重毁坏。

 

保护自然环境是我们的责任

一、中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的环境法经过近20年的理念研究和初步研究,已经逐渐形成了一些贯穿在各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法规之中,体现我国环境法律的精神和本质的基本原则。

协调发展原则 所谓协调发展,是指经济建设与环境和资源保护相协调,其主要含义被归纳为著名的“三建设、三同步、三效益”,即:

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必须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协调发展的原则,是从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方面,对发展方式提出的要求,其目的是为了保证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的主含义是:

在环境与资源保护中,要采取各种预防性手段和措施,防止环境问题的产生或限制在最小的程度,尽量在生产的过程中解决环境问题,而不是等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产生以后再去想办法治理。

人类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实践证明,环境问题形成以后再进行治理,在经济上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而且很多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一旦发生,即使花很大的代价,也往往难以清除和恢复,甚至具有不可逆转性。

一些环境问题的危害可能是潜在的,如气候变化和臭氧层破坏,其后果往往难以预测,因此必须以特别谨慎的态度尽量以预防的手段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

我们绝对不能走西方经济发展中“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从环境污染与破坏的长期影响及其治理的费用而言,预先采取防治措施,不产生或尽量减少对环境污染和破坏,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最有效的办法。

全面规划的原则 全面规划的原则是指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对工业、农业、城市、乡村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作出统一考虑,把环境和资源保护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进行统筹安排、规划和布局。

各负其责的原则 所谓各负其责的原则,是指与环境法有关的各个主体都是必须承担其应负的责任和应履行的职责。

各负其责的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一是“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即凡是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个人,都负有治理环境污染的补偿损害的责任。

二是“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

即一切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单位和个人,都负有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义务。

三是各级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的原则。

即各级政府对本辖区内的环境质量负有主要责任。

可持续发展规则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思想在我国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并很快成为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

1994年国务院制定的《中国21世纪议程》,是我国第一个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综合性文件。

该文件针对可持续发展的各个领域提出了指导原则、具体措施和优先项目。

在些后出台的很多法律法规中,也在立法指导思想和法律条文中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二、公民有保护环境的权利和义务

环境保护是全人类的事业,保护环境需要公众的参与。

《中华人民共和环境保护法》规定: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保护环境是国家和法律赋予每一个公民的义务和权利。

对于破坏和污染环境的行为,一方面,公民有权向各级人民政府、各级环保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反映环境污染情况,并可以向有关部门检举控告污染破坏者;另一方面,应积极向有关污染行为的单位和个人宣传环境保护法律,便于及时纠正他们的违法行为。

环境及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

当我们为日新月异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而发出赞叹时,却又惊异地发现,我们周围的生存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空气污染、河流变色、生态破坏、资源锐减、水土流失、垃圾围城、噪声污染严重……人类的生存环境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

人类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面对现实,对当前的生态环境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明智的抉择。

环境对人类的生存繁衍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叫做环境质量。

许多自然的和人为因素都会影响环境质量,而环境质量的变化,又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

二、环境问题概念

自然灾害是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的突发性环境质量变化。

这一类环境质量的变化,是自然环境本身发展演变而引起的,被称原生环境问题,也叫做第一环境问题,主要有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病虫灾害等。

地震是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

全世界的地震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两大地带。

我国正处于这两大地震带相交会的地区,所以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5级以上的地震都会造成程度不同的破坏,震级每增加一级,所释放的能量约增加33倍。

火山喷发也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

火山喷发时,从地下涌出炽热的岩浆,所到之处,能把一切生命化为乌有。

所喷出的火山灰,能淹没村庄、农田,窒息人畜,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

火山灰在大气中扩散,在一段时间里能遮蔽阳光,影响能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从而引起气候异常,给人类造成间接损失。

山崩、滑坡、泥石流发生时,常会毁坏村舍,填塞河流,破坏水库、公路和铁路,毁灭农田和庄稼,造成严重灾难。

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龙卷风、洪涝、干旱和霜冻等。

台风是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其中心风力可达10级甚至12级以上,并伴有暴雨、台风所经之处,往往是人畜死亡、农田受淹、房屋倒塌、水利工程遭到破坏,交通、电力、通讯中断,致使工厂停工停产。

我国1967年4月22日在上海出现的一次龙卷风,竟扭断并拔起了两座高压输电铁塔。

美国是世界上龙卷风危害最严重的国家,每年平均发生龙卷风达700次,平均死于龙卷风的人达112人,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洪涝灾害是大规模不正常降雨引发的一种灾害。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这种灾害发生。

我国是洪涝灾害比较频繁的国家,历史上平均每两年就有一次。

建国以后,特大洪涝灾害也并未完全解除。

1954年长江洪水,淹没了耕地,死伤了人员,京广铁路受阻;1975年8月,淮河上游发生特大暴雨,板桥,石漫滩两座水库垮坝,京广铁路冲毁,死伤了人员。

目前,我国平均每年受洪涝面积很大,因水灾造成了粮食减产。

干旱和霜冻也是常见的气象灾害,往往造成农业作物严重减产,并影响人们的生活活动。

由某些种群生物的不正常增加或生物种群间的比例失调,常常引发病虫灾害,造成农业作物和牲畜的减产,引起人体疾病。

建国前,我国华北农业区常常发生蝗虫灾害,就是因为蝗虫的大量繁殖而形成的,几百万、上千万只蝗虫群,能在一天之内,吃掉上千亩庄稼,然后又迁飞别处,继续为害,造成大面积农用物失收,血吸虫病是一种叫血吸虫的病原体感染而引起的严重疾病,血吸虫破坏人的肝脏,造成肝脏肿大和硬化,引起肝腹水(俗称大肚子病),使人丧失劳动能力,严重的会导致死亡,血吸虫以钉螺为中间宿主,因此,血吸虫病的分布与钉螺分布密切相关,我国长江中下游河流和湖泊地区,适宜于钉螺的生存,往往是血吸虫病的高发病区。

一旦钉螺再次大规模增殖,就有可能再次发生大范围的血吸虫病,此外,各种害虫与其天敌间数量的相互消失,也会造成虫灾。

人类活动往往会引起环境质量变化,所谓环境问题,就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以及这种下降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产生的不利影响。

由于人类活动而产生的环境问题,称为次生环境问题,或第二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两个方面。

环境污染是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了变化,与原来的情况相比,环境质量恶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正常的生产和和生活条件。

具体来说,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主要是工业“三废”对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的污染、放射性污染和电磁辐射污染等。

环境破坏是人类直接作用于自然环境而引起的,主要有乱砍滥伐引起的森林破坏,过渡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滥采滥捕造成的珍稀物种灭绝,大面积开垦草原引起的土地沙漠化,不适当的灌溉引起的次生盐碱化,植被破坏引起的水土流失等。

         

三、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当前人类生存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人们所关注的环境问题。

1、全球气候变暖

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候释放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碳(CO)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的组成发生变化。

大气质量受到影响,气候有逐渐变暖的趋势。

这些气体之所以使大气温度升高,是因为它们能吸收来自太阳的少量长波辐射,所以到达地表的主要是短波辐射,地表由于吸收短波辐射被加热,提高了温度,再以长波向外辐射,这样,大部分长波辐射被这些气体吸收和阻留在地表和大气下层,引起地球表面温度上升。

这种作用类似于种菜或养花的玻璃(或农膜)温室,所以叫做温室效应。

现在,全球气温比1980年高出约0.3-0.6℃。

科学家们估算,要想稳定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总量,全球排放量至少应降低60%。

如果人类不能有效地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未来40年左右,地球表面的气温估计将增加2.5℃(有些科学家认为到2050年,全球的年平均温度将达到16-19℃)。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对全球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较高的温度可使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每10年将升高6厘米,因而将使一些海岸地区被淹没。

全球变暖也可能影响到降雨和大气环流的变化,使气候反常,易造成旱涝灾害,这些都是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和破坏,全球气候变暖将对人类生活产生一系列重大影响。

2、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

在离地球表面10-50千米的大气平流层中集中了地球上90%的臭氧气体,在离地面25千米处臭氧浓度最大,形成了厚度约为3毫米的臭氧集中层,称为臭氧层。

它能吸收太阳的紫外线,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并将能量贮存在上层大气,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

但臭氧层是一个很脆弱的大气层,如果进入一些破坏臭氧的气体,它们就会和臭氧发生化学作用,臭氧层就会遭到破坏。

臭氧层被破坏,将使地面受到紫外线辐射的强度增加,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很大的危害。

研究表明,紫外线辐射能破坏生物蛋白质和基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造成细胞死亡;使人类皮肤癌发病率增高;伤害眼睛,导致白内障而使眼睛失明;根据美国科学家的近期分析,如果照射到地面上的紫外线强度增加1%,那么,在美国恶性黑色瘤的死亡率将上升0.8-1.5%,大豆的产量将减少约20%。

臭氧层的减薄还会造成地面光化学反应加剧,使对流层臭氧增高、光化学烟雾污染加重。

臭氧也能吸收部分的红外线,使大气层加热。

所以,臭氧浓度的变化影响到全球气候的变化。

为了保护臭氧层,1987年9月16日,世界各国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协定书》。

并已于1989年1月1日生效。

其中具体地提到了对氯氟碳等化学物质停止生产、使用和控制的时间表。

3、酸雨

酸雨是指大气降水中酸碱度(ph值)低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

这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

酸雨作为一个环境问题大约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当时,在美国的东北部、北欧的部分地区的降水中就有酸雨出现。

到了60年代后期,酸雨的范围扩大了,在北欧的瑞典、丹麦等国都出现了明显的酸雨危害。

70年代以后,酸雨已广泛地分布在并半球各国,成为当今世界上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

中国的酸雨与其自然环境状况相吻合,秦岭—淮河以北地带降水的ph值都在5.6以上,秦岭—淮河以面的降水ph值普遍小于5.0,是酸雨区。

其中西起四川的峨眉山、重庆,贵州的遵义,广西的柳州,湖南的长沙,向东直至安徽的徽州,向北到山东的青岛,已形成一条突出的酸雨带,酸雨频率均在80%以上。

酸雨对人类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会妨碍水中鱼、虾的成长,以致鱼虾减少或绝迹;酸雨还导致土壤酸化,破坏土壤的营养,使土壤贫脊化,危害植物的生长,以致造成作物减少,危害森林的生长。

此外,酸雨还腐蚀建筑材料,有关资料说明,近十几年来,酸雨地区的一些古迹特别是石刻、石雕或铜塑像的损坏超过以往百年以上,甚至千年以上。

在一些地区,酸雨不仅成为一种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也成为一种重大的政治问题,国与国之间因酸雨引起的纠纷正在日益增多,欧洲各国和美国、加拿大等国的首脑多次磋商如何防止酸雨的问题,但进展都很缓慢。

素有“空中死神”称号的酸雨,正在全球各地蔓延,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4、生物多样性的损害

《生物多样性公约》指出,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的生物体,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它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经过亿万年生物演化过程,地球上已生存着多种多样的生物,有人估计世界上生物种植曾多达5000种。

如此众多的野生生物,既是一种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是一种丰富的社会资源。

它既为人类提供了食物、衣服、燃料、医药和其他的生活用品,也为人类提供了娱乐场所及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生活。

生态系统是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所构成的综合体,所有物种都是各种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每一物种都在维持着其所在的生态系统,同时又依赖着这一生态系统以生存和繁衍。

生态系统有多种多样的类型,而所有生态系统的都保护着各自的生态过程。

这些生态过程对于所有生物的生存、进化和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维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对于维持物种的多样性也是必不可少的。

近百年来,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的人类对资源的不合开发,加之环境污染等原因,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及其生态系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生物多样性也受到很大的损害。

有关学者估计,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0000种生物物种灭绝,估计到21世纪初,全世界野生生物的损失可达其总数的15-30%。

在我国,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压力,对生物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生物多样性所遭受的损失也非常严重,已有一些物种灭绝;有一些植物在近年内已处于濒危状态,这些占我国高等植物总数的相当一部分,还有一些脊椎动物也处在濒危状态。

因此,保护和拯救生物多样性以及这些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同样是摆在我国人民面前的重要任务。

5、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危险性废物是指除放射性废物以外,具有化学活性和毒性、爆炸性、腐蚀性和其他对人类生存环境有害特性的废物。

近年来,危险废物由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转移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些危险物质在转移的过程中易发生泄漏,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

这了防止或减少危害,国际上已在1989年3月签订了《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简称)《巴塞尔公约》。

据联合国统计,现在每年产生的有害废物是3.3亿吨,其中2.7亿吨产生在美国。

目前对有害废物的处理办法主要是填埋、存放、燃烧,还没有找到一个非常安全可靠的办法。

虽然有了《巴塞尔公约》,但是仍然有一些西方国家把一部分废物转移到第三世界和发展中国家,而且屡禁不止,前不久,美国等西方国家向我国转移“洋垃圾”,已引起包括我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强烈不满,大家纷纷呼吁发达国家信守诺言,认真履约,保证不再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

 

环境问题是一个当前世界关注的问题,引起了各国政府和人民的普遍重视,也是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全世界正联合起来解决这一问题,由此我们进行了这一宣传讲座,旨在唤起青少年的觉悟和警醒,希望我们的期待没有白费。

           

                湘潭市一中研究性学习小组

                         朱星明

 

保护地球环境是我们的责任

对青少年进行环保教育知识系列讲座讲稿

 

8.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

 

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环境总经济价值=环境使用价值+环境非使用价值

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审批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前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按照国家规定实行核准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前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备案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办理备案手续后和开工前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三)环境价值的定义

1)采取防护措施。

 

环境敏感区,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与管理体系、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和技术导则的应用湘潭市一中研究性学习小组

2)应用环境质量标准时,应结合环境功能区和环境保护目标进行分级。

           朱星明

(2)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

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