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标准过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617765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1.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标准过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组织标准过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组织标准过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组织标准过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组织标准过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组织标准过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组织标准过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组织标准过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组织标准过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组织标准过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组织标准过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组织标准过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组织标准过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组织标准过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组织标准过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组织标准过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组织标准过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组织标准过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组织标准过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组织标准过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组织标准过程.docx

《组织标准过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标准过程.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组织标准过程.docx

组织标准过程

组织标准过程

文档编号:

FHI_CMMI_OPD_PRD_OSP

文档信息:

组织标准过程

文档名称:

组织标准过程

文档类别:

CMMI规程

密级:

内部秘密

版本信息:

1.1

建立日期:

2016-1-8

创建人:

EPG

批准人:

李庆林

批准日期:

2016.2.25

存放位置:

集成公司组织资产库/组织标准过程

编辑软件:

MicrosoftOffice2003中文版

文档修订记录

版本编号或者更改记录编号

变化状态

简要说明(变更内容和变更范围)

修改日期

变更人

批准日期

批准人

V1.0

C

创建

2016-1-8

张娜娜

2016-2-25

李庆林

V1.1

M

文档编号去掉版本号

2016-3-13

邓沛沛

2016-3-13

李庆林

V1.2

M

修改了标准工作环境

2016-4-17

邓沛沛

2016-4-17

李庆林

*变化状态:

C――创建,A——增加,M——修改,D——删除

 

1简介7

1.1目的7

1.2适用范围7

1.3术语表7

2过程总体描述7

2.1组织内部软件过程框架总览8

2.2过程概述9

2.2.1组织标准软件过程全貌9

2.2.2组织标准软件过程体系结构的线性标准10

2.2.3组织标准软件过程中相关职责10

2.2.4已批准使用的工具10

2.2.5标准工作环境11

2.2.6过程结构描述12

3项目管理过程域描述14

3.1项目立项14

3.1.1目的14

3.1.2要素关系图14

3.1.3要素活动15

3.1.4参与人员15

3.2项目策划15

3.2.1目的16

3.2.2要素关系图16

3.2.3要素活动16

3.2.4参与人员16

3.3需求管理17

3.3.1目的17

3.3.2要素关系图17

3.3.3要素活动17

3.3.4参与人员17

3.4计划跟踪18

3.4.1目的18

3.4.2要素关系图18

3.4.3要素活动18

3.4.4参与人员18

3.5风险管理19

3.5.1目的19

3.5.2要素关系图19

3.5.3要素活动19

3.5.4参与人员19

3.6结项管理19

3.6.1目的19

3.6.2要素关系图20

3.6.3要素活动20

3.6.4参与人员20

4项目研发过程域描述21

4.1需求开发21

4.1.1需求获取21

4.1.2需求分析与验证22

4.2概要设计24

4.2.1目的24

4.2.2要素关系图24

4.2.3元素活动25

4.2.44.2.4参与人员27

4.3详细设计27

4.3.1目的27

4.3.2要素关系图27

4.3.3元素活动28

4.3.4参与人员29

4.4编码及单元测试29

4.4.1目的29

4.4.2要素关系图29

4.4.3元素活动29

4.4.4参与人员30

4.5集成测试30

4.5.1目的30

4.5.2要素关系图30

4.5.3元素活动31

4.5.4参与人员31

4.6系统测试31

4.6.1目的31

4.6.2要素关系图31

4.6.3元素活动32

4.6.4参与人员32

4.7编制安装、维护和支持文档32

4.8系统验收32

4.8.1目的32

4.8.2要素关系图32

4.8.3元素活动33

4.8.4参与人员34

4.9同行评审34

4.9.1目的34

4.9.2要素关系图34

4.9.3要素活动35

4.9.4参与人员35

55组织支持及改进过程域描述37

5.1配置管理(SCM)37

5.1.1目的37

5.1.2要素关系图37

5.1.3要素活动37

5.1.4参与人员37

5.2质量保证38

5.2.1目的38

5.2.2要素关系图38

5.2.3要素活动38

5.2.4参与人员38

5.3组织培训38

5.3.1目的38

5.3.2要素关系图39

5.3.3要素活动39

5.3.4参与人员39

5.4度量和分析39

5.4.1目的39

5.4.2要素关系图39

5.4.3要素活动40

5.4.4参与人员40

5.5交付及维护40

5.5.1目的40

5.5.2要素关系图40

5.5.3元素活动41

5.5.4参与人员41

通过对组织标准软件过程的定义,为组织中的软件开发项目制定定义的基础,并对项目的具体裁剪情况做出了适当的要求,为项目定义自己的过程提供了依据。

1简介

1.1目的

本过程是所有软件开发项目共用的软件过程,是项目过程定义的基础。

既保证了组织软件过程活动的连续性,也是组织所用软件过程的测量和长期开发实践持续改进的依据。

根据组织中产品类型和开发项目特性的多样性,在详细的软件过程元素中还制定了详细的裁剪指南,以便于软件项目能够从自身特性出发,以多种方式组织和定义项目的软件开发过程。

确保在组织范围内软件开发活动的规范性、一致性,以提高开发过程的稳定性和软件能力成熟度。

1.2适用范围

本文档的适用范围为组织内所有软件项目。

1.3术语表

●组织标准软件过程(OSSP):

可在组织内使用的基本过程定义,用它来引导建立项目的一般软件过程。

它描述每个软件项目打算并入自己的项目定义的软件过程中的基本软件过程要素,还描述这些软件过程要素之间的关系(如排序和接口);

●组织软件过程资产:

一组由组织管理的实体,由项目用于开发、裁剪、管理和实施其软件过程;

●软件过程数据库:

建立该数据库在于收集和获得有关软件过程及其工作产品的有用数据,特别是与组织标准软件过程有关的数据。

数据库中包含或附加了两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是实际度量数据,另一方面是理解该度量数据和评估它的合理性、适用性所需的相关信息。

过程和工作产品数据的实例有软件规模、工作量和成本的实际数据;生产率数据;同行评审范围和效率;软件代码中发现的缺陷数目和严重性等等;

●项目定义的软件过程:

项目定义的软件过程是根据项目特点通过裁减组织标准软件过程而获得的,由某项目使用的软件过程的操作定义,利用软件标准、规程、工具和方法对项目定义的软件过程进行恰当的表征和描述,使其易于理解。

2过程总体描述

2.1组织内部软件过程框架总览

组织标准软件过程结合组织的软件过程数据库,软件过程相关文档库,软件生命周期描述以及组织标准软件过程的裁剪指南,构成了组织软件过程资产,作为项目用于开发、裁剪、管理和实施软件过程的基础。

本组织所使用的软件过程框架如下图所示:

图表1组织软件过程框架

说明:

1.框架的核心是“定义项目的软件过程”,意即项目经理针对其项目设计出合理又符合规范的软件开发过程;

2.“组织软件过程资产”为项目经理定义其项目的过程提供了参照依据;

3.各种项目在实践中产生出新的数据、文档模板、经验,对组织过程资产又起到了积累、改进、完善的作用。

2.2过程概述

组织过程分为项目管理、项目研发和项目支持部分,在本过程中度量和详细裁剪指南分别参见《度量数据收集参考列表》和《组织过程活动裁剪模板》。

2.2.1组织标准软件过程全貌

结合组织现有项目研发过程的实际情况,并基于CMMI、项目管理知识以及改进研发流程的需要,现处理了CMMI3级以内各个过程域的内容和要求,如下图所示:

图表2组织标准软件过程全貌

为了达到在项目的研发生命周期之内,并行开展项目管理、研发过程和组织支持过程的目的。

其中,把项目生命周期划分为六个阶段,分别为:

Ø项目概念阶段,记为PH0;

Ø项目定义阶段,记为PH1;

Ø项目开发阶段,记为PH2;

Ø项目测试阶段,记为PH3;

Ø项目验收阶段,记为PH4;

Ø维护交付阶段,记为PH5;

2.2.2组织标准软件过程体系结构的线性标准

图表3组织标准软件过程体系结构的线性标准

2.2.3组织标准软件过程中相关职责

组织软件过程中的主要职责参见每个过程域参与人员相关职责。

2.2.4已批准使用的工具

以下内容为现公司内部不包括计算机硬件及其环境在内,已购买或批准使用的工具:

过程(阶段)

使用工具

需求开发、管理

需求提问单或使用用例,原型建模工具,需求跟踪矩阵表,文档模板、过程检查表等;需求跟踪矩阵系统。

计划及计划跟踪

MSProject;项目计划跟踪检查表;文档模板、过程检查表等;

设计过程

RationalRose,PowerDesigner,MSVisio文档模板等;

软件测试

TD8.0等;编程语言自带的单元调试工具和测试工具;

编码工具

《编码规范》,资产库中重用内容:

Eclipse、JBuilder、UltraEdit32、MSV系列(2002、2003、2005)、PowerBuilder7.0,编译和创建工具(如脚本)等;

编程语言

JAVA、Asp、C#、A、PowerBuilder、C++等;

开发平台

Windows系列平台;

数据库

MSSQLServer系列产品、Oracle系列产品;

配置工具

VSS,CVS,SVN配置管理系列表格;

支持及管理工具

过程检查表,各个过程使用文档模板,图形和文档化模板等;任务管理系统。

工作产品文档化

Office2000以上版本(目前不允许使用Office2007),HTML帮助工具、文档模板、工作产品文档模板等;

图形、流程图制定

Office软件,MSVisio,UML或其他已批准工具;

SQA及度量过程

Office2000以上版本(目前不允许使用Office2007),MSVisio,文档模板及检查表等;缺陷管理系统。

2.2.5标准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定义

项目

环境

裁剪说明

软件方面

开发平台

WindowsXP2、

 

Windows2000Pro、

 

Windows2000Server、Windows2008Server

 

Windows2003Server

 

数据库

MSSQLServer2000、MSSQLServer2005

 

Oracle9i、

 

Oracle10g、Oracle11g

 

开发工具

MSV系列(2002)、

 

MSV系列(2003)、

 

MSV系列(2005)、

 

PowerBuilder7.0、

 

JBuilder9.0

 

Eclipse3.1.1

 

Eclipse3.2

 

Eclipse3.3

 

Eclipse3.4、Eclipse4.2

 

编制计划工具

MSProject2003

 

MSOffice2003、MSOffice2007、MSOffice2010

 

设计过程工具

PowerDesigner11、

 

MSVisio2003、MSVisio2007、MSVisio2010

 

RationalRose2003

 

软件测试工具

MercuryTestDirector8.0

 

LoadRunner8.0

 

配置管理工具

MicrosoftVisualSourceSafe6.0

 

MicrosoftVisualSourceSafe2005

 

WinCVS1.3

 

Subversion1.5

 

办公软件

MSOffice2003、MSOffice2007、MSOffice2010

 

硬件方面

服务器

Intel(R)Xeon(TM)CPU3.00GHz/内存1G/硬盘160G*2

 

Intel(R)Pentium4CPU3.00GHz/内存1G/硬盘300G*2

 

Intel(R)n(TM)CPU2.80GHz/内存2G/硬盘300G

 

工作机

各款台式机(PC)

 

各款笔记本电脑

 

网络设备

1000M/100M交换机

 

硬件防火墙

 

网络拓扑

机密网(开发国家机密项目)

 

办公内网(公司软件项目和办公)

 

在客户现场开发

 

工作制度

《山东集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涉密管理制度【2007】》

 

《山东集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保密知识手册》

 

《山东集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员工手册》

 

其他

 

 

 

 

 

 

 

 

2.2.6过程结构描述

根据组织的商业目标及产品发展方向,把组织标准软件过程中的过程域分为三类,各类中所包含的过程元素及其作用如下表所示:

类别

过程元素

作用

项目管理过程类

以组织的业务以及项目的立项开发管理为目标,对所有软件工程开发和工作产品提供客观的审查和跟踪;

项目立项

项目立项

采纳符合组织最大利益的立项建议,通过立项管理使该建议成为正式的项目,杜绝不符合组织最大利益的资源、资金等的浪费;

需求管理

软件需求定义

需求追溯

需求状态跟踪

需求变更控制

在客户和研发方之间建立对需求的共同理解,维护需求与其他工作成果的一致性,并控制需求的变更;

项目策划

需求开发

项目定义

工作拆分WBS

软件估计

制定项目计划

为项目的研发和管理、支持工作制定合理的行动策划,以便于所有相关人员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项目跟踪与监控

度量和分析数据

项目控制

项目报告

周期性地跟踪项目计划的各种参数如进度、工作量、费用、资源等,以便于了解项目的实际进展情况,帮助项目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以避免偏离计划;根据当前项目的各种参数定期对项目的表现作出预测,以便有效的减少项目的问题和风险;

风险管理

制定风险计划

风险分析

风险应对策略

跟踪与控制风险

在风险产生危害前识别它们,从而有计划地规避或转嫁风险;

结项管理

结项管理

在项目验收或项目中止等非正常关闭情况的综合评估和总结管理;

项目研发过程类

在整个项目定义生命周期中递归执行活动,并面向过程不断进行改进;

需求开发

需求获取

需求分析与验证

包括获取客户需求并进行需求分析,定义项目系统需求;

系统设计

概要设计

详细设计

设计系统的体系结构、数据库、用户界面、模块等,从而指导开发人员实现满足客户需求的软件产品;

编码及单元测试

编码及单元测试

依据设计文档,编写并测试整个系统的代码。

包括编码、代码审查、单元测试、创建和冒烟测试、集成测试、缺陷管理等活动;

系统测试

集成测试

系统测试

对最终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确保最终系统满足产品需求并且遵循系统设计;

系统验收

系统验收

验收小组或客户依据合同或立项报告对软件产品进行审查和测试,确保产品满足需求并进行验收考核;

评审

同行评审

尽早发现工作成果中的缺陷,并帮助开发人员及时消除缺陷,有效提高产品质量;

组织支持过程类

对整个软件开发过程提供开发和维护的能力、支持,并给予必要的承诺、协作,以作为对整个项目研发过程进行最终的客观评价;

配置管理

制定配置计划

配置项入库和基线发布

配置审计

产品构造与发布

变更控制

管理SCM活动

配置库建立及使用

通过执行版本控制、变更控制等规程,以及配置管理工具来保证所有配置项的完整性和可跟踪性;

质量保证

项目计划阶段的支持

制定SQA计划

促进同行评审

统计分析质量数据

过程评审

产品审计

评审结果报告

不符问题处理

管理SQA工作

通过独立的渠道,客观地检查和监控项目开发过程质量和产品质量,从而持续改进过程质量;

组织培训

培训需求收集与分析

制定培训计划

实施培训

培训管理活动

根据组织(或项目)的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并监控计划的实施,确保取得预期的培训效果;

度量和分析

制定度量计划

度量数据收集

度量数据分析

度量结果处理

周期性度量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如进度、工作量、费用、缺陷、规模等,以便于了解项目的实际情况,提供项目可视性和透明度;通过度量数据的分析处理,为组织的过程改进活动提供依据。

交付及维护

系统交付

系统维护

软件产品交付客户使用后的客户服务和产品维护管理;

以上三类过程元素,贯穿了项目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主要包括软件项目的研发和管理过程。

具体项目应适当地裁剪或扩充某个过程元素的内容到项目生命周期的具体某个阶段,以便于定义出适合于具体项目的过程模型。

3项目管理过程域描述

3.1项目立项

3.1.1目的

严格审核开发项目的立项申请,规范开发项目的立项过程,并以文件的形式确定项目的目标、人员组成、成本、进度和考核管理等内容。

便于对项目进行跟踪和管理。

3.1.2要素关系图

3.1.3要素活动

4.项目确立后,由高层经理负责指定项目经理。

5.对自主研发的项目,项目经理填写《立项可行性分析报告》,提交高层经理进行确认审核。

6.对合同项目,项目经理填写《立项报告》,提交高层经理进行确认审核。

7.高层经理确认审核通过后,由公司副总经理负责最终审批。

8.《立项可行性分析报告》或《立项报告》审批通过后,由SCM人员将其纳入配置管理。

其他相关内容详见《集成【2007-4-3】项目登记、立项管理办法》中的要求。

3.1.4参与人员

●高层经理:

负责指定项目经理,对《立项可行性分析报告》或《立项报告》进行确认审核。

●分管副总经理:

对《立项可行性分析报告》或《立项报告》进行最终审批。

●项目经理:

负责填写《立项可行性分析报告》或《立项报告》。

●SCM人员:

将《立项可行性分析报告》或《立项报告》纳入配置管理。

3.2项目策划

3.2.1目的

为完成软件工程和管理软件项目制定合理的计划,包含估计待完成的工作,确定进行该工作的计划并建立必要的承诺,作为完成和管理软件项目活动的基础。

3.2.2要素关系图

3.2.3要素活动

项目策划的详细活动见《软件项目策划过程》。

3.2.4参与人员

●项目经理:

负责制定《项目计划》。

●高层经理:

负责审批《项目计划》。

●软件工程组:

参与制定《项目计划》。

●客户代表:

参加《项目计划》评审。

●测试负责人:

负责制定《软件测试计划》。

●SCM人员:

负责制定《软件配置管理计划》。

●SQA人员:

负责制定《软件质量保证计划》。

●EPG:

批准软件项目过程定义。

3.3需求管理

3.3.1目的

需求管理的目的是在客户和将处理客户需求的软件项目之间建立对客户需求的共同理解。

需求管理的内容包括:

建立软件需求基线;管理和控制需求基线。

3.3.2要素关系图

3.3.3要素活动

需求管理的详细活动见《需求管理过程》。

3.3.4参与人员

●项目经理:

负责推动和控制需求管理过程。

●CCB:

负责评审、批准需求变更。

●SCM:

负责需求变更的配置管理工作。

●SQA:

对需求管理过程进行跟踪。

●软件工程组:

维护需求模块功能矩阵。

●客户代表:

确认需求变更内容。

3.4计划跟踪

3.4.1目的

建立对实际进展的适当的可视性,使管理者能在软件项目性能明显偏离软件计划时采取有效措施。

3.4.2要素关系图

3.4.3要素活动

计划跟踪的详细活动见《项目跟踪与监控过程》。

3.4.4参与人员

●高层经理:

批准修订后的《项目计划》。

●项目经理:

度量与分析数据;修订《项目计划》;采取纠正措施。

●软件工程组:

参与修订《项目计划》;参与度量数据的收集。

●SCM人员:

收集、分析SCM活动度量数据;总结SCM活动。

●SQA人员:

收集、分析SQA活动度量数据;总结SQA活动;跟踪纠正措施的实际效果。

●EPG:

批准变更后的项目过程定义。

3.5风险管理

3.5.1目的

是对潜在的和突发的、影响项目正常进行乃至使项目受阻的风险提前或及时作出识别,提出应对措施,起到防范,规避和缓解的作用,使项目开发得到顺利完成。

3.5.2要素关系图

3.5.3要素活动

风险管理的详细活动见《风险管理规程》。

3.5.4参与人员

项目经理:

负责制定并实施《风险管理计划》。

软件工程组:

参与制定和实施《风险管理计划》。

SQA人员:

负责对风险减缓活动进行跟踪。

3.6结项管理

3.6.1目的

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估以作为考核项目人员业绩的重要依据,总结经验教训,使整个机构受益。

3.6.2要素关系图

3.6.3要素活动

3.6.3.1.项目总结

9.项目经理组织项目组相关人员编写《项目总结报告》。

详细活动见《项目跟踪与监控过程》。

10.召开项目总结会议,对《项目总结报告》进行评审。

11.高层经理批准《项目总结报告》。

12.相关业务部门组织项目评价。

3.6.3.2.归档

按照公司项目管理制度和相关制度的要求,SCM配合项目组将项目组形成的项目结果和软件工作产品提交到质量管理部。

3.6.4参与人员

●高层经理:

批准项目结项,批准《项目总结报告》。

●项目经理:

负责填写《项目总结报告》。

●SCM人员:

负责归档工作。

4项目研发过程域描述

4.1需求开发

4.1.1需求获取

4.1.1.1.目的

获取软件系统的客户需求,了解客户的业务流程,满足客户的增值需要,以便于项目立项并开展软件需求分析。

4.1.1.2.要素关系图

4.1.1.3.元素活动

(详见需求开发过程)

4.1.1.3.1.获取方法

结合项目特性,针对产品方向等选择获取方法,运用项目提问单或使用用例实施;

13.基于客户工作场景调查的获取方法;

采取与客户会谈、现场调查、任务模拟(如使用客户方业务流程表格)等方法,详细记录客户完成其业务任务所执行的操作,或客户所期望的协助操作,整理形成《用户需求说明书》或《调研报告》;

14.对增强目前产品或产品竞争力调研的获取方法;

分析从客户服务相关部门或工程维护相关部门反馈的客户新需求、系统缺陷,或抽象和总结客户的新任务活动,或评估客户方关于改进事务处理过程的意见等,整理新系统需求,并考虑从当前应用系统到新系统的过渡途径,完成升级改版客户需求获取;

对市场上已存在的同类产品进行调研,或购买市场上的超前产品进行研究,或使用客户方现使用的其他公司软件,或从行业标准、规则中提取需求信息,整理后形成《用户需求说明书》或《调研报告》;

15.基于系统业务目标的获取方法;

在分解客户的软件系统业务目标基础上,与客户确定其在业务实现过程中,为完成既定目标的工作流程、执行操作以及其限制条件等内容,从而导出《用户需求说明书》;

16.快速原型法;

分析已获取的客户需求,增量、迭代地明确客户工作流程、约束条件等,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