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独立院校校报的困境和对策研究以城市学院报为例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6302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媒体时代下独立院校校报的困境和对策研究以城市学院报为例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媒体时代下独立院校校报的困境和对策研究以城市学院报为例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媒体时代下独立院校校报的困境和对策研究以城市学院报为例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媒体时代下独立院校校报的困境和对策研究以城市学院报为例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媒体时代下独立院校校报的困境和对策研究以城市学院报为例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新媒体时代下独立院校校报的困境和对策研究以城市学院报为例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新媒体时代下独立院校校报的困境和对策研究以城市学院报为例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新媒体时代下独立院校校报的困境和对策研究以城市学院报为例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新媒体时代下独立院校校报的困境和对策研究以城市学院报为例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新媒体时代下独立院校校报的困境和对策研究以城市学院报为例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媒体时代下独立院校校报的困境和对策研究以城市学院报为例Word下载.docx

《新媒体时代下独立院校校报的困境和对策研究以城市学院报为例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媒体时代下独立院校校报的困境和对策研究以城市学院报为例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媒体时代下独立院校校报的困境和对策研究以城市学院报为例Word下载.docx

独立院校校报,是独立院校的党委机关报,是独立院校发布学校资讯、引导校园舆论、建设校园文化的校园报刊。

从定位来说,独立院校的校报,也就是独立院校校园内的《人民日报》或者“新华社”。

(一)独立院校校报的优势

1、官方性

独立院校校报作为独立院校校园内最具代表性的官方媒体,是学校的党委机关报,刊登着党和国家、学校的最新政策方针、官方文件、规划蓝图等信息,具有其他校园媒体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城市学院报》创刊伊始,就把报纸定位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作为学院党政喉舌,校报以贯彻学院大方针为主,做到“党管宣传,党管舆论”,加强舆论引导;

其次是建立属于学院的“宣传阵地”[2]。

2、严谨性

1998年3月18日,国家新新闻出版署下发《新闻出版署关于设立高校校报类报纸刊号系列的通知》,批准从1999年1月起全国校报开始使用国内统一刊号,由此,从名称、形式、内容到出版管理等方面,校报都有了统一的规定,从此转变成为正规出版物,被纳入到国家新闻报纸发展的总体轨道中[3]。

报纸本身作为一种印刷媒介,主要依靠文字传递信息,行文讲究逻辑,能充分带动读者的理性思维。

规范化的管理和冷静的文字表达都在不断强化着独立院校的校报严谨性、可靠性。

同时,与校园自媒体有所不同,校报并非由少数一两个人把控内容,校报的出版需要经过层层把关,多人审核,才能最终呈现在读者眼前。

3、记录性

独立院校校报往往会刊登校园内近期发生的重大事件,如上级关怀、科研成果、文体活动、先进事例等信息,是学校历史的见证者、记录者。

校报记录着学校的每个重要时刻,刊载了学校的每次改革发展,见证了一批又一批学生有限的四年时光。

校报集,可以说是一间小型“校史馆”,当你翻开它,学院的历史开始在你眼前重映。

比如《城市学院报》在建校十周年、十五周年之际和创刊二百期之际相继推出了铜版纸特刊。

每逢毕业季,《城市学院报》都会推出毕业特别报道,关注应届毕业生的毕业去向问题。

4、指导性

独立院校是不同思想、观念的聚集地,不同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这里交流、碰撞,又产生出新的火花,独立学院校报又可以化身为承担思维碰撞的平台,引导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构筑大学生们的精神家园,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城市学院报》常年推出优秀教师学子系列报道,如第235期《朱泽林:

眼里有光心怀希望》,报道学校优秀大学生朱泽林在建筑智能化、创新创业领域的成果,挖掘多样化人才,反映学院师生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引导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二)独立院校校报的发展状况

《湘学新报》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校园报刊,于1897年4月22日在湖南省长沙市创办。

以此为起点,我国的校园报刊已经走过了一百多个年头,它伴随着我国高等素质教育的创立而成长起来,既是高等素质教育的同行者,也是重要的见证者。

调查表明,在拿到校报时,56%的大学生读者选择大致浏览一遍,挑有兴趣的阅读,19%的大学生表示只浏览标题,10%的大学生表示会直接扔进垃圾桶或做其他处理,反映出高校校报不受大学生重视的现象[4]。

同样,这种情况也存在于独立院校校园。

造成这种局面的部分原因,是独立院校校报当前面对的大环境。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开始崛起,到了21世纪,进入繁荣发展时期。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一批新媒体的面世,如手机、电脑、电子杂志、电子报纸等等,它们将人类带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也就是“新媒体时代”。

这些新媒体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也在不断地革新了诸如校园师生一类群体的媒介选择。

新媒体呈现出了更加丰富化、多元化的信息,并且使用方式简单便捷,赢得了受众的青睐。

再加上校报内容单一、版面乏味等一系列固有缺陷,很快,校报便无法吸引学校师生的阅读兴趣,逐渐走向落寞。

二、独立院校校报的困境

2004年6月,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作为一所独立学院获批建校。

同年年底,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的校报——《城市学院报》正式创刊。

次年1月12日正式出版,具有国内统一刊号,隶属学院党委,经历过三任主编——理阳阳、唐耀碧、张银辉,主要由本报通讯员、记者、各教学单位和大学生媒体中心记者供稿,截止到2019年11月15日,已经出版237期,逐渐形成了一、二版是新闻版、第三版是综合专题,第四版为文艺副刊的办报特色。

《城市学院报》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办报育人为方针,宣传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学院发展大局,服务师生,宣传真善美,弘扬正能量,构建城院人文环境。

正如前文所说,目前高校校报已经陷入了不受校园读者所重视的境地,独立院校校报也如此,笔者接下来将以《城市学院报》为例,探究独立院校校报当前面临的困境。

(一)时新性弱

新闻与生俱来的基本特点是两个:

一是真实,二是新鲜,由此而延伸出新闻报道上迅速及时的要求。

这两点是新闻最为基本、最为核心的规律[5]。

在新闻的报道上,不同新闻媒体之间的竞争甚至是以分秒为计时单位,比如在校运会赛事报道上,各家校园媒体各显神通,争先向受众传递第一手消息。

时新性,被公认为新闻价值六大要素之一,新闻公布得越快,新闻价值就越高。

因此,出稿速度也成了衡量一家媒体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

当前,全国高校校报总数超过一千余家,约占全国报纸总量的三分之一。

2017年底,汉江大学校报编辑部在中国高校校报协会进行了一次关于中国高校校报现状的网络问卷调查,收到有效反馈表673份,涉及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各类本科及高职高专院校。

在此基础上,运用专业性调研软件进行了定量数据分析,结果显示:

在全国高校校报中,周报仅占10%,旬报占15.7%,半月报占50%,月报占24.3%[6]。

《城市学院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是以半月刊的形式发行的,从2019年上半年开始,转变为月刊,在2019年下半年又开始向季刊发展。

新闻是一份报纸的重中之重,讲究时效,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现如今,《城市学院报》的发行周期不断拉长,“新闻”也成了“旧闻”,刊载的信息也成了读者眼中的“昨日黄花”,读者有时候在报纸出版之前就通过其他渠道获知了部分信息,导致了受众的阅读兴趣被大大降低。

(二)互动性差

独立院校校报是一种单向、直线传播,传播者传递什么信息,受众就接收什么信息,传播者和受众之间互不相识,也谈不上建立联系。

校报的出版,是由学院党委宣传部的老师、记者团的学生采访、编写、校对之后,交由领导审核,再送往印刷厂印刷,最后分发到各级单位,报纸派发结束,这一传播活动也结束了,偶尔也有读者调查或者读者反馈机制,但这种反馈时效性低、次数少、缺乏重视,传受双方达不到很好的交流效果。

新媒体却不尽相同,对于传播者发出的信息,受传者能在极短的时间内留言互动,增强双方良性沟通。

比如在学院的微信公众号和官方微博上,粉丝看到推文或者微博之后,第一时间就能在留言区发表言论,并引发用户之间的讨论,甚至可以转发该信息,发酵话题,引发新一轮讨论,开始新的一轮传播。

(三)编辑队伍水平参差不齐

在新闻报道领域,不仅要求新闻工作者具备专业的新闻知识,还强调新闻工作者的信息捕捉、分析、整合能力。

然而,调查显示,只有42.8%的校报把编辑人员的岗位设置为专业技术人员,过半数以上的高校仍然在沿袭行政管理人员兼职办报的岗位设置模式[7]。

专业的事情需要留给专业的人来做,这种情况势必大大影响了校报编辑队伍整体的业务水平,给校报的优质内容输出带来更大的障碍。

在《城市学院报》编辑部,有新闻理想并且满怀活力与斗志的青年人并不少,有的同学一待就是三年,精心耕耘,成为编辑部不可或缺的力量;

尽管所有同学在进入大学生媒体中心之前就经过了两轮测试,但还有一部分同学由于缺乏校园媒体实践经验和新闻专业知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如“浑水摸鱼”,甚至连标题写作都力不从心,更别提稿件质量了,大大降低了新闻报道的可读性,不知不觉中流失了相当一部分读者。

(四)稿件资源不足

一方面,校报报道范围狭小,报道资源主要来自校园内部动态或者本校师生参加校内外比赛、项目,内容十分有限,再加上缺乏线上和线下宣传,部分师生并不知道《城市学院报》的存在,更谈不上主动向校报供稿;

另一方面,稿费金额过少,缺乏实际吸引力,并不能够激起读者的投稿欲。

因此,《城市学院报》的稿件压力就落到了新闻中心的老师和大学生媒体中心的学生头上,由于人手不够、精力有限,老师们和学生们完成新闻稿之后已经疲于应对文艺稿,造成了文艺稿版面长期“缺稿”的局面,只能用大幅图像“填满”版面。

(五)经费紧张

从经费保障看,仅有51.4%的校报经费独立,有近半数校报没有相对固定独立的经费。

从经费数量看,仅有5%的校报年办报经费在30万元以上,10—20万元的占64%,20—30万元的占14%,10万元以下的占17%[6]。

独立院校校报不同于其他市面上流通的报纸,它不以盈利为目的,没有广告收入,在校内公开免费发行,它的新闻采集、报道、版面编排、发行都是由有限的经费支撑着,无法自给自足。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久而久之,编辑队伍的内部培训有限,报纸的内涵和外在得不到提升,更谈不上依靠丰厚的稿费吸引师生投稿。

三、独立院校校报困境的成因

(一)新媒体的冲击

新媒体以新奇的姿态面世,充分满足了独立学院学生的好奇心,内容相对呆板单一的校报转而被抛掷脑后。

在互联网、微信、微博上,有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更加多元化的新闻信息,同时,这些新闻信息又是即时更新的,学生可以更加方便地关注某一新闻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并即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大提高了学生了解校园新闻事件的兴趣。

比如城院学子创办的“城院贴吧”公众号,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建设校园媒体爆料平台,采取文字加图片、视频、音频的多媒体结合传播形式,报道城院每个角落发生的新闻,顺应了时下流行的“短、平、快”的阅读方式,同时,它还提供查询水电费、课程表、校历服务,大大地丰富了该账号的主体功能,校园媒体不再是单一的传播信息平台,而变成了一个多样化的服务平台,很快,在2019年,该公众号成立5年之时,吸引了5万左右关注量,重新分配了城市学院校园媒体受众这块原本就不够大的“蛋糕”,大大地削弱了《城市学院报》的影响力。

(二)受众定位缺乏针对性

根据报纸的办报宗旨和目标,不同的报纸的受众可以分为“主受众”和“辅受众”,报纸内容的选择和排版的设计应该主要以满足“主受众”的需求为目标。

显然,作为独立院校的校报,它的“主受众”应当是该校在校大学生。

这些大学生平时学业压力大,生性活泼,好奇心强,渴望在课余时间了解周边的事物,排解压力,因此,独立学院报在报纸内容的选择上,应当侧重于更符合大学生群体的需求的内容。

《城市学院报》的栏目“英语角”,摘录了名人名言中英译文,但这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做法。

首先,学生们平时乏于应对学业,渴望通过课外读物排解压力,“英语角”的内容过于呆板、枯燥,大大降低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其次,《城市学院报》只有四个版面,空间十分有限,“英语角”的存在反而大大挤压了其他内容的篇幅。

(三)版面篇幅有限

与新媒体的创作空间的无限性所不同,独立院校校报的版面有限,内容编排和版式排列都需要经过精心设计,才能使得校报最终达到“丰”而不“满”的视觉效果。

长时期以来,《城市学院报》一、二版是新闻版、第三版是综合专题,第四版为文艺副刊,久而久之,便造成了消息、通讯、新闻评论、杂文、调查性报道、新闻述评等新闻文体在数量和篇幅上的展示十分有限,难以全方位地展示五彩斑斓的校园生活。

四、独立院校校报发展的对策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笔者将从其他高校校报的现状出发,借鉴它们的办报经验,寻求独立院校校报的办报出路。

(一)增强校报的不可取代性

校报是国家新闻出版署统一管理、具有出版刊号的平面媒体,是学校党委及行政的机关报,较之校园内其他媒体更具有权威性、导向性和主流话语权[8]。

可以说,校报是进行学校形象宣传的一把利器,也是引导校园舆论的好工具。

一方面,当学校深陷舆论漩涡中,校报成了“话筒”,是学校表达官方态度的平台;

另一方面,随着独立院校网民数量的爆炸式增长,校园新媒体呈现出了争夺校园舆论主阵地的趋势,但是,校园舆论的主导权仍然在校报手中,并且,校报必须要牢牢抓住舆论主导权,建设良好健康的校园舆论环境,构建新型健康的校园文化,做师生职工之间沟通的桥梁。

独立院校校报要做到始终紧跟学院发展的步伐,重视教学、科研建设,倾听师生职工的心声,为师生职工谋福利,为学院的建设添砖加瓦,做党和人民的喉舌。

《中山大学报》第85期第四版《‘我给校长写封信’征文选登》,刊登了在校生给校长写信征文比赛的获奖文章,其中,《只为更好的彼此》一文针对学生们夜间缺乏合适的竞赛讨论场所问题,提出了开放专门的自习室或延长图书馆开放时间的建议,畅通了校方和学生们的沟通渠道。

(二)加强校报建设

独立院校校报要持续输出高质量内容,离不开团队的内部建设。

一方面,校报要加强内部培训,不断强化校报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养、社会交际能力、采写编评能力,确保校报在源头上的高水平;

加强校报内部管理,实现校报规范化运作,激充分调动各个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鼓励学院师生职工投稿,掀起全院投稿热情。

另一方面,加大校报经费支出,增加对校报工作硬件的投入,加大校报经费支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高质量的文化输出离不开经济的大力支撑。

(三)推动校报与新媒体的融合

过去,独立院校常常以校报作为依托来发布自己的信息,但是今天,随着移动上网装备和客户端的发展,它们可以通过自己的门户网站、客户端、自媒体账号,进行线上信息传播,推动新老媒体的合作互动,增强与读者、其他校园新媒体的交流。

比如:

深圳大学新闻网上线的“数字媒体”栏目,链接了往期出版的报刊,方便读者随时随地进行线上阅读;

在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深圳大学》的菜单栏上,也能找到《深圳大学报》的数字报链接;

深圳大学报还推出了官方公众号,刊载报刊文章、公布校报征稿启事、更新内部招新公告,加强报网联动,丰富账号内容。

(四)拓宽报道范围,增加报道深度

教育,以人为本。

独立院校办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独立院校必须牢牢把握住这一根本任务,以人为本,培育高素质人才。

校报也是这样,校报输出的内容应当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独立院校的学生,接收着高等素质教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量,同时,政治素养和文化品位也有相当水平,他们处在人生最有活力的阶段,思维跳跃,善于接收不同的信息,因此,他们对信息的需求量更大,对校报的期望值更高,单一、流于表面、枯燥的校报已经不能满足他们更高层次的信息摄取需求。

报纸以大幅纸张作为载体,且纸质轻薄,不易拿捏,阅读时,通常是坐在书桌前,也可以拿出纸笔做读书笔记,充分调动眼睛、手、大脑同时运行,十分适合深度阅读。

然而,现阶段大部分独立院校校报稿件枯燥乏味、版式单调无趣、会议消息过多,趣味性不强,知识性有限,应当跳出原本的办报思维,拓宽报道范围,增加报道深度,增强文章的思辨性。

例如《深圳大学报》第473期第四版《DearLiHua:

我想带你去看国际化的深大》,立足于学生们的亲身体验,从国际交换生项目、国际文化交流项目、国际科研合作三个维度出发,探讨深圳大学在国际化办学道路上的方针政策,展现深圳大学学子的国际化视野,大大提高了新闻报道的接近性、趣味性。

(五)改进版面设计

传统校报第一版通常是校园要闻,报道学院重要会议、重大方针政策、学科竞赛、体育赛事等,第二版是学术版,展示老师的教学、科研成果,第三版是综合版,刊登学生学习成果和优秀事迹,第四版是文艺副刊,刊登诗歌、散文、小说等文艺作品。

好的形式能让内容如虎添翼,舒适的报纸版面更快地吸引读者的关注。

尤其是头版,它能让受众了解报纸的风格和当期的主要内容,并可以通过头版上的导读找到内页中需要的信息[9]。

由于图片的阅读速度远远大于文字,知识文化水平要求也更低一层,目前许多校报都通过在头版排列大幅图片来吸引读者的眼球,达到校报“视觉化”的效果。

不同的图片代表了不同的意象,向读者传达的信息也不尽相同。

校报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图片、色彩、版式、分栏来更新校报的风格,给读者更加新鲜、活泼的阅读体验,也可以通过把新闻纸换成铜版纸,图片由黑白变为彩色、在文艺副刊版或者其他相对活泼的栏目提高标题字样的多样化,改变过去校报过于庄重的视觉面貌,增强校报的可读性。

五、结语

高等学校校报作为校党委的机关报,是学校进行舆论宣传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工具[10]。

独立院校校报也一样,要做到对内引导舆论、对外积极宣传,充分发挥传统校园媒体的优势,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为师生发声,做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构建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

但是,在新媒体时代下,即时通讯飞速更新,自媒体影响力不断扩大,作为传统校园媒体的校报如何坚守阵地,充分发挥校报职能,打造严肃性与创新性兼具的质量校媒,将是时代留给独立院校校报的难题。

校报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借鉴其他校园媒体的运作经验,拓宽自身办报道路,锐意革新,才能化挑战为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01]陈紫燕.川陕民办普通高校发展的比较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

[02]刘润涛.校报:

历史的缩影,年华的沉淀[N].城市学院报,2016-09-01.

[03]徐秀华.高校校报的历史沿革及发展[J].课程教育研究,2013(4).

[04]李睿晗.新媒体视域下传统媒体的转型研究——以高校校报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1).

[05]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107.

[06]江汉大学校报编辑部.中国高校校报网络问卷调查[DB].2017:

6.

[07]韩丹.论高校校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意义[J].艺术科技,2019(11).

[09]范红、陈祥峰.对外报道与报纸视觉化——以对外报道2008北京奥运为例[J].当代传播,2003(6).

白文炜.发挥高校校报的正确舆论引导作用[J].新闻采编,1995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