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精品试题含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630364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628.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精品试题含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精品试题含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精品试题含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精品试题含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精品试题含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精品试题含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3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精品试题含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3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精品试题含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3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精品试题含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3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精品试题含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3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精品试题含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3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精品试题含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3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精品试题含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3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精品试题含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3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精品试题含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3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精品试题含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3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精品试题含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3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精品试题含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3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精品试题含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3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精品试题含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3页
亲,该文档总共8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精品试题含试题.docx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精品试题含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精品试题含试题.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精品试题含试题.docx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精品试题含试题

2015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精品试题(含2014试题)

1.(湖北武汉2014届高三4月调研)玉米属雌雄同株异花植株,雄穗着生于植株顶端,雌穗位于茎杆中部叶腋间。

隐性突变b基因纯合使植株不出现雌穗而变成雄株,隐性突变t基因纯合会使原来产生花粉的雄穗变成雌穗而转变成雌株。

若要后代只获得雄株和雌株,则最佳的杂交组合是()

A.BbTt(♂)XBBtt(♀)

B.BbTt(♂)Xbbtt(♀)

C.bbTt(♂)Xbbtt(♀)

D.bbTt(♂)XBBtt(♀)

[解析]1.由题意分析,雄株的基因型是bbT-,雌株的基因型是__tt,雌雄同株的基因型是B-T-。

要使后代只获得雄株和雌株,则双亲中只能出现一种显性基因,且另一对基因为杂合子测交,选项A.B.D组合的后代都会出现A-B-雌性同株,所以最佳的杂交组合是:

bbTt(♂)Xbbtt(♀),其后代只有雌性和雄性。

2.(河北省衡水中学2014届高三下学期二调考试理科综合试题)下图为甲种遗传病(基因为A、a)和乙种遗传病(基因为B、b)的家系图。

其中一种遗传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种位于X染色体上。

调查结果显示,正常女性人群中甲、乙两种遗传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分别是1/10000和1/1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调查上述两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及遗传方式时,最好选择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B.甲、乙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依次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Ⅲ-3的甲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来源于Ⅰ-1和Ⅰ-2,乙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来源于Ⅰ-4

D.H如果是男孩则表现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分别是1/60000和1/200

[解析]2.调查发病率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调查遗传方式在患者家系中调查;Ⅰ-1和Ⅰ-2与Ⅱ-1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乙病为X染色体病,由Ⅱ-6和Ⅱ-7→Ⅲ-7或Ⅱ-2和Ⅱ-3→Ⅲ-3,可确定乙病为隐性遗传病,所以综合分析可以确定乙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3患甲病,Ⅱ-2和Ⅱ-3表现型正常,说明Ⅱ-2和Ⅱ-3的基因型为Aa,Ⅱ-2的a基因来自Ⅰ-1或Ⅰ-2,Ⅱ-3的a基因来自Ⅰ-3或Ⅰ-4,乙种遗传病的基因来自Ⅱ-3,而Ⅱ-3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Ⅰ-4;Ⅲ-3患甲病,Ⅱ-2和Ⅱ-3变现型正常,说明Ⅱ-2和Ⅱ-3的基因型均为Aa,推知Ⅲ-2为Aa的频率=2/3,Ⅲ-1(1/10000Aa)xⅢ-2(2/3Aa)→1/10000×2/3×1/4=1/60000aa;Ⅲ-1(1/100XBXb)xⅢ-2(XBY)→1/100×1/2XbY=1/200XbY。

3.(广东省汕头市2014届高三3月高考模拟理科综合试题)某植物的高秆(D)对矮秆(d)显性,抗锈病(T)对易感病(t)显性,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下列对DdTt和Ddtt杂交后代的预测中错误的是   ()

A.由于等位基因分离,后代可出现矮秆类型

B.由于基因重组,后代可出现矮秆抗锈病类型

C.由于基因突变,后代可出现DDdTt类型

D.由于自然选择,后代的T基因频率可能上升

[解析]3.一对基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所以由于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离后分离,导致后代出现矮杆类型;亲本的表现型是高杆抗病和高杆易感病,,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由于基因重组,后代可出现矮秆抗锈病新类型;后代可出现DDdTt类型,可能是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着丝点分裂后子染色体为移向两极,属于染色体变异;自然选择,可以使易感病的个体死亡,所以后代的T基因频率可能上升。

4.(重庆杨家坪中学2014级高三月考)以二倍体黄色圆粒和黄色皱粒两个品种的豌豆(2N=28)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有关实验数据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甲图说明该蛋白质含有两条肽链   

B.乙图说明该细胞可能正在进行减数分裂

C.丙图说明杂交的两个亲本都是杂合子

D.丁图说明豌豆根细胞内离子浓度大小Si4+>Ca2+>Mg2+

[解析]4.由甲图知,该蛋白质共有17个游离的羧基,其中R基上15个,则多肽链末端共2个,一条多肽链末端只有一个羟基,说明该蛋白质有两条肽链;豌豆2N=28,乙图中染色体数为14,说明已经减半,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可能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的细胞;从丙图中可知,两亲本杂交后代黄:

绿=3:

1,推知两亲本粒色基因均为杂合;子代圆:

皱=1:

1,推知亲本之一粒形基因杂合,另一方隐形纯合,所以杂交的两个亲本都是杂合子;丁图所示实验结束时Mg2+浓度最低,Si4+浓度最高,说明豌豆根细胞吸收Mg2+最多,吸收Si4+最少。

5.(2014届青岛高三一模)下图表示某家系中有甲(相关基因为A、a)和乙(相关基因为B、b)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

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是伴X隐性遗传 

B.Ⅱ3的基因型一定是AaXbY

C.若Ⅲ3与Ⅲ7结婚,生一患病孩子的几率是1/4   

D.Ⅲ6的致病基因来自于I1

[解析]5.由Ⅱ3和Ⅱ4患甲病,Ⅲ7不甲病,所以甲病是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所以乙病是伴性遗传病,患病个体中有女性,所以是伴X染色体遗传病,由于Ⅱ3和Ⅱ4不患乙病,他们的儿子中有患乙病的,所以是隐性遗传病;Ⅰ1不患甲病,所以Ⅱ3的基因型一定是AaXbY;由于遗传系谱图可以推出Ⅲ3的基因型是aaXBY,Ⅲ7的基因型是aaXBXB或aaXBXb,且aaXBXB:

aaXBXb=1:

1,所以生一患病孩子的几率是1/4×1/2=1/8;Ⅲ6患乙病,该病的致病基因来自于Ⅱ4,Ⅱ4的致病基因来自于I1。

6.(北京西城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研究人员为探究荞麦主茎颜色和瘦果形状的遗传规律,以两种自交可育的普通荞麦纯种为材料进行杂交试验,结果如下表。

下列分析判断不正确的是()

亲本

F1表现型

F2表现型及数量

绿茎尖果×绿茎钝果

红茎尖果

红茎尖果271 红茎钝果90

绿茎尖果211 绿茎钝果72

A.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由细胞核中遗传物质控制的

B.荞麦的主茎颜色和瘦果形状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

C.荞麦的尖果与钝果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

D.荞麦的绿色茎与红色茎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

[解析]6.由题意知,F1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且具有一定的分离比,故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由细胞核控制;自交后代F2中,红茎:

绿茎=361:

283≈9:

7,可推知这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尖果:

钝果=482:

162≈3:

1,可推知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以上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

7.(北京海淀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列基因的遗传无法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是             ( )

A.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B.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C.一对性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D.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的基因

[解析]7.孟德尔分离规律的实质是:

杂合体中决定某一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彼此分离,互不干扰,使得配子中只具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从而产生数目相等的、两种类型的配子,且独立地遗传给后代,这就是孟德尔的分离规律;孟德尔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是:

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就是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相互分离,分别进入两个细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有可能位于同一染色体上,这样在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就不会发生分离。

8.(北京海淀区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现有纯种果蝇品系①~④,其中品系①的性状均为显性,品系②~④均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

这四个品系的隐性性状及控制该隐性性状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下表所示:

品系

隐性性状

残翅

黑身

紫红眼

基因所在的染色体

Ⅱ、Ⅲ

若需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交配的品系组合为                       ( )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解析]8.设控制果蝇翅长短的基因为A、a,控制果蝇体色的基因为B、b,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为C、c,因为现在研究的三对相对性状,①均为显性,基因型为AABBCC;②号为残翅,那么其它的相关性状应该是正常的,则相应的基因型为aaBBCC;③号为黑身,其它相关性状是正常的,则基因型为AAbbCC;④号为紫红眼,其它相关性状是正常,则基因型为AABBcc;题目要求是验证自由组合定律,自由组合定律是针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因此可以选择②号与④号(即aaCC与AAcc,BB都相同,可以不考虑)或③号与④号(即bbCC与BBcc,AA都相同,可以不考虑)交配;②号与③号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即B、b与C、c)都位于Ⅱ号染色体上,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9.(苏北四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图是具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Ⅱ7不携带致病基因。

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如果Ⅲ8是女孩,则其基因型只有两种可能

D.Ⅲ10不携带甲、乙两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3

[解析]9.由Ⅰ1、Ⅰ2和Ⅱ4(无中生女有)可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Ⅰ1、Ⅰ2和Ⅱ6(有中生男无)可知,判断甲病是显性病,题目中甲、乙两病其中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甲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用XB表示甲病致病基因、a表示乙病致病基因,由Ⅲ9基因型为aaXbY,可推出Ⅱ4的基因型为aaXBXb、Ⅱ3的基因型为AaXbY,如果Ⅲ8是女孩,其基因型有4可能,为aaXBXb、aaXbXb、AaXBXb、AaXbXb;Ⅱ4的基因型为aaXBXb,可推出Ⅰ1基因型是AaXBXb、Ⅰ2基因型是AaXBY,所以Ⅱ6的AAXbY(概率为1/3)或者AaXbY(概率为2/3);题目中Ⅱ7不携带致病基因,所以Ⅱ7基因型为AAXbXb,Ⅱ6产生精子中携带乙病致病基因a的几率为1/3,由于甲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Ⅲ10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

所以,Ⅲ10不携带甲、乙两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2/3。

10.(厦门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正常肢对短肢为显性,基因位于Ⅳ号染色体上。

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果蝇(单体)能正常生存和繁殖。

基因型为AaXWXw的果蝇与红眼短肢单体雄果蝇杂交。

F1中   ( )

 A白眼短肢果蝇占l/16

 B白眼正常肢单体果蝇占2/16

 C红眼短肢单体雌果蝇占3/16

 D红眼正常肢雌果蝇占4/16

[解析]10.两亲本的基因型是:

AaXWXw和aXWY,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分别是:

AaXWXW、AaXWY、AXWXw、AXWY、AaXWXw、AaXwY、AXWXw、AXwY、aaXWXW、aaXWY、aXWXW、aXWY、aaXWXw、aaXwY、aXWXw、aXwY;所以其中白眼短肢果蝇占2/16,白眼正常肢单体果蝇占1/16,红眼短肢单体雌果蝇占2/16,红眼正常肢雌果蝇占4/16。

11.(天津2014届高三七校联考)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

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代的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Y

B.F1代出现残翅雌果蝇的概率为3/16

C.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Xr的配子占1/2

D.白眼残翅雌果蝇能形成bbXrX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

[解析]11.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后代出现残翅,说明亲本长翅基因型都是Bb,F1代的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说明亲本雌蝇不可能是白眼,如果是白眼,后代雄蝇都是白眼,则亲本雄蝇为白眼眼,故亲本中为BbXrY和BbXRXr;F1代出现残翅雌果蝇的概率为1/4×1/2=1/8;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Xr的配子占1/2,含XR的配子占1/4,含Y的配子占1/4;白眼残翅雌果蝇基因型为bbXrXr,生成次级卵母细胞基因型为bXr,后期由于染色单体分离,基因型为bbXrXr。

12.(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2014级高三第一次联考)(12分)控制菜粉蝶体色的基因为A、a,雄性中有黄色和白色,而雌性都是白色的。

控制触角类型的基因为B、b,触角有棒形和正常,且雄性和雌性中都有棒形触角和正常触角。

请根据下表三组杂交组合,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杂交亲本

亲本表现型

子代表现型(F1)

黄色棒形

黄色正常

白色棒形

白色正常

性别

组合一

白色正常♀

 

 

1/2

1/2

黄色棒形♂

3/8

3/8

1/8

1/8

组合二

白色正常♀

 

 

1/4

3/4

白色正常♂

1/8

3/8

1/8

3/8

组合三

白色棒形♀

 

 

 

1

白色正常♂

 

1

 

 

 

 

 

 

 

 

 

(1)可判断菜粉蝶体色显隐性的杂交组合是  ,隐性性状是     ,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2)杂交组合二亲本的基因类型为       。

如将组合三中亲本的F1个体进行测交实验,则F2雄性个体中黄色正常、白色正常、黄色棒形、白色棒形比例为  ,该F2全部个体比例为      。

(3)若检测某白色雌蝶的基因型,可让其与    多次杂交,请预测试验结果。

A          

B          

C           

[解析]12.⑴因为雌蝶个体都是白色,故要根据雄性个体体色来判断,在组合一中雄性是黄色,其后代的雄性个体中既有黄色又有白色,且出现了黄色:

白色=3:

1,故白色是隐性;因为在雄性个体中能出现3:

1,应该是在常染色体上。

⑵在组合二中亲本都是正常,子代中有棒形,正常:

棒形=3:

1,说明正常是显性基因,棒形是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因此雄性个体基因型是aaB-,雌性是-B-,因为子代中出现了正常:

棒形=3:

1,所以控制触角的这对基因应是Bb与Bb在雄性个体中黄色:

白色是1:

1,说明雌性控制白色的是Aa,综合基因型应是AaBb×aaBb;组合三中亲本都是白色,子代中的雄性是黄色,说明雌性是AA,雄性是aa,子代中都是正常说明雌性是bb,雄性是BB,综合起来亲本是AAbb与aaBB,子一代是AaBb,测交后在雄性个体中会出现4种基因型和4种变现型,且比例为1:

1:

1:

1。

⑶要检测白色雌蝶的基因型应让其与白色雄蝶(aa)进行交配,然后观察后代的表现型,如果后代中①若后代中雄蝶全是黄色,该雌蝶的基因型是AA子代的基因型都是Aa;若后代中雄蝶黄色和白色之比约为1:

1,该雌蝶的基因型是Aa;若后代中雄蝶全是白色,该雌蝶的基因型是aa。

13.(南通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8分)家兔眼色受两对基因A、a和B、b共同决定,基因a纯合时遮盖基因B和b的表达,表现为蓝眼;基因b纯合时遮盖基因A的表达,表现为红眼;其他则表现为黑眼。

现用纯系家兔进行杂交实验,得到如下实验结果。

分析回答:

实验组别

亲本

F1表现型

F2表现型

黑眼×蓝眼

黑眼

3/4黑眼l/4蓝眼

黑眼×红眼

黑眼

3/4黑眼l/4红眼

红眼×蓝眼

黑眼

9/l6黑眼l/4蓝眼3/16红眼

(1)基因A、a和B、b的遗传遵循 ▲ 定律,黑眼家兔的基因型有 ▲ 种。

 

(2)实验一中蓝眼亲本的基因型是 ▲ ,F2黑眼个体中杂合子占 ▲ 。

 (3)实验二中红眼亲本的基因型是 ▲,F2黑眼个体间随机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 。

[解析]13.

(1)由第三组F2表现型及其比例可知,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a纯合时遮盖基因B和b的表达,表现为蓝眼;基因b纯合时遮盖基因A的表达,表现为红眼;其他则表现为黑眼,所以黒眼家兔的基因型为:

AABB、AABb、AaBB和AaBb,共4种。

(2)实验一中:

黑眼×蓝眼→黑眼→3/4黑眼l/4蓝眼,所以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aaBB;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是:

AABB、2AaBB和aaBB,所以F2黑眼个体中杂合子占2/3。

(3)红眼个体的基因型由:

Aabb和AAbb,由于实验二中:

黑眼×红眼→黒眼→3/4黑眼l/4红眼,所以亲本的基因型是:

AABB×AAbb;F1黑眼的基因型是:

AABb,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是:

AABB、AABb和AAbb,则F2黑眼个体基因型为:

AABB、AABb,F2黑眼个体间随机交配,F2黑眼个体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是:

2/3AB和1/3Ab,所以F2黑眼个体间随机交配,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黑眼(4/9AABB+4/9AABb):

红眼(1/9AAbb)=8:

1。

其比例为1:

1,黑眼个体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

3/8AB、3/8Ab、1/8aB、1/8ab,

14.(吉林实验中学2014级高三一模)(16分)

雕鹗(鹰类)的下列性状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用A、a表示控制颜色的基因,B、b表示控制斑纹的基因)。

现有一只绿色有纹雕鹗与一只黄色无纹雕鹗交配,Fl为绿色无纹和黄色无纹,比例为l:

l。

当F1的绿色无纹雕鹗彼此交配时,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绿色无纹:

黄色无纹:

绿色有纹:

黄色有纹=6:

3:

2:

1。

请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雕鹗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为           、          。

(2)绿色无纹和绿色有纹出现此比例的可能原因是       。

(3)Fl的绿色无纹雕鹗彼此交配的后代中,致死双显性的基因型有      。

 

(4)F2中的黄色无纹个体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

(5)雕鹗的直毛和卷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T、t决定,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有繁殖能力的直毛雌、雄雕鹗各一只,卷毛雌、雄雕鹗各一只。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卷毛为隐性性状,直毛雌雕鹗基因型为        ;卷毛雄雕鹗基因型为        。

②若选择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一次交配,写出其中一种交配方式             (写亲本表现型)。

[解析]14.⑴由F1的绿色无纹雕鹗彼此交配时,其后代表现型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有纹,黄色有纹四种,所以绿色和无纹是显性。

⑵F2中,绿色无纹:

黄色无纹:

绿色有纹:

黄色有纹=6:

3:

2:

1,可知绿色:

黄色=(6+2):

(3+1)=2:

1,无纹:

有纹=(6+3):

(2+1)=3:

1,因此AA的个体都致死的,即绿色显性纯合时个体死亡。

⑶致死双显性为AAB_,即AABB、AABb。

⑷F2中黄色无纹的为aaBB(1/3)或aaBb(2/3),aaBB(1/3)×aabb→1/3aaBb,aaBb(2/3)×aabb→1/3aaBb,1/3aabb,所以子代黄色无纹:

黄色有纹=2/3:

1/3=2:

1。

⑸①卷毛为隐性性状,直毛雌雕鹗基因型有两种(杂合子和纯合子),是XTXT或XTXt,卷毛雄雕鹗基因型为XtY;

②选择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交配,所以选直毛或卷毛交配,有两种选法,直毛雌雕鹗或直毛雄雕鹗与卷毛雌雕鹗。

15.(湖北武汉2014届高三4月调研)(11分)一个正常眼色的果蝇种群由于受到射线照射,出现了两只褐眼雌果蝇,分别记为果蝇A和果蝇B。

为研究果蝇A和果蝇B的突变是否为同一突变,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

果蝇AX纯合正常雄果蝇→F1中40正常(♀):

38褐眼(♀):

42正常(♂)

实验二:

果蝇BX纯合正常雄果蝇→F1中62正常(♀):

62褐眼(♀):

65正常(♂):

63褐眼(♂)

实验三:

实验二中F1褐眼雌雄果蝇互相交配→F2中25正常(♀):

49褐眼(♀):

23正常(♂):

47褐眼(♂)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1)果蝇A发生的突变是____(显.隐)性突变,且该突变具有致死效应,突变基因位于____染色体上。

请解释实验一出现异常比例的原因,用遗传图解表示(基因D.d表示)。

(2)果蝇B发生的突变时____(显.隐)性突变,该突变也具有致死效应。

果蝇B的突变发生在____上,理由是____。

(3)若上述突变基因均能独立控制褐色素的合成而表现褐眼,让果蝇A与实验二中F1代褐眼雄果蝇杂交,则褐眼的遗传遵循____定律,其后代出现褐眼果蝇的概率是____。

[解析]15.

(1)实验一果蝇A与纯合正常雄果蝇,后代雌性一半正常,一半褐眼,而雄性只有雌性的一半,且表现为正常,说明果蝇A发生的突变是显性突变,且该突变具有致死效应,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其遗传图解如下:

⑵实验二与实验三中子代眼色性状与性别无关,说明果蝇B的突变发生在常染色题上;实验二中F1褐眼雌雄果蝇互相交配,后代正常:

褐眼=1:

2,说明显性纯合致死,即果蝇B发生的突变是显性突变,该突变也具有致死效应。

⑶由上述分析已知褐眼受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假设两对基因分别是Aa.Bb,则果蝇A的基因型为aaXBXb,果蝇B的基因型是AaXBXb;则实验二中F1代褐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让果蝇A(aaXBXb)与实验二中F1代褐眼雄果蝇(AaXbY)杂交,其后代正常的概率为1/2×2/3=1/3,所以后代出现褐眼果蝇的概率是1-1/3=2/3。

16.(湖北八校2014级高三第二次联考)(11分)

已知果蝇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有眼(B)对无眼(b)为显性,控制有眼、无眼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1)二倍体动物缺失一条染色体称为单体。

果蝇中的Ⅳ号染色体只缺失一条可以存活,而且能够繁殖后代。

现有一群正常染色体的有眼(纯合子、杂合子混在一起)和无眼果蝇,选取一部分果蝇受精卵,经处理、培养,筛选出了多只Ⅳ号染色体单体有眼果蝇。

①欲探究无眼基因是否位于Ⅳ号染色体上,应设计的交配方案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无眼基因位于Ⅳ号染色体上,Ⅳ号染色体单体有眼果蝇减数分裂中偶然出现了一个BB型配子,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无眼基因位于Ⅳ号染色体上,为了研究A、a与B、b的位置关系,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