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运动与常见的天气系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638428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气运动与常见的天气系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大气运动与常见的天气系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大气运动与常见的天气系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大气运动与常见的天气系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大气运动与常见的天气系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大气运动与常见的天气系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大气运动与常见的天气系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大气运动与常见的天气系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大气运动与常见的天气系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大气运动与常见的天气系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大气运动与常见的天气系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大气运动与常见的天气系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大气运动与常见的天气系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大气运动与常见的天气系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大气运动与常见的天气系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大气运动与常见的天气系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大气运动与常见的天气系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大气运动与常见的天气系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大气运动与常见的天气系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大气运动与常见的天气系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气运动与常见的天气系统.docx

《大气运动与常见的天气系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气运动与常见的天气系统.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气运动与常见的天气系统.docx

大气运动与常见的天气系统

2012高考试题猜想(原创)

(一)

1.读下面图文材料,完成⑴—⑶题。

材料鄱阳湖位于长江的南部,水系流域面积16.22万km2,在湖口处与长江自然相连,是一个季节性变化巨大的吞吐型湖泊。

鄱阳湖水位受注入的五条河流和长江干流来水双重影响。

鄱阳湖与长江相互作用,一方面是长江对鄱阳湖的倒灌作用(简称长江作用);另一方面是鄱阳湖对长江的汇流作用(简称鄱阳湖作用)。

图一:

“1957—2008年长江作用与鄱阳湖作用的频率分布”图。

 

图二:

(2011年1~11月)鄱阳湖水体变化监测图。

 

⑴读材料和图一,根据锋面雨带移动的规律,判断A作用和B作用作用形式,并阐述理由。

(6分)

 

⑵读图二,描述2011年1月至11月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特点,并分析2011年5月鄱阳湖“瘦身”的原因。

(12分)

 

⑶据报道,江西省拟在鄱阳湖入长江口处建一座长2.8千米的大坝,以控制鄱阳湖水量。

对于这一建坝计划,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8分)

 

2.北风转为南风即回南。

“回南天”为广东特殊天气现象,“回南天”出现时,空气湿度接近饱和,墙壁甚至地面都会“冒水”,到处是湿漉漉的景象,空气似乎都能拧出水来。

而浓雾则是“回南天”的最具特色的现象。

⑴广东的回南天出现在什么季节?

试分析回南天“冒水”和雾的形成原因?

(10分)

 

⑵“回南天”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不利影响?

(6分)

 

1.

(1)A为长江作用,B为鄱阳作用。

(2分)4—6月锋面雨带在长江以南,鄱阳湖的入湖流量迅增,期间鄱阳湖流向长江的水量最大,增强鄱阳湖作用。

(2分)7—9月锋面雨带移到长江以北,长江中上游汇流量增大,增强长江作用。

(2分)

⑵特点:

1-5月水体面积小,并持续缩小;6月水体面积突然增加,6月过后水体面积持续回落。

(4分)

5月“瘦身”原因:

副高势力整体偏弱,暖湿气流难以到达(或答雨带移动慢),鄱阳湖流域降水偏少;气温偏高,蒸发加剧;上游水电站拦蓄河水,入湖径流量减少;干旱导致鄱阳湖水系流域生活生产用水量很大。

(8分,每个要点2分)

⑶赞同(2分)。

理由:

建坝后可增加翻阳湖枯水季节水量;拦阻长江倒灌,可减轻鄱阳湖区丰水季节的洪水威胁;具有供水(灌溉)、航运、旅游以及水产等方面的综合效益。

(6分)

反对(2分)。

理由:

影响鄱阳湖的天然调蓄作用,威胁长江中下游防洪安全;建坝拦截湖水不入长江,可能影响长江下游的用水安全;鄱阳湖在冬季依旧能保持较高水位,这将导致湖区大量湿地消失,不仅众多的鸟类无法在此越冬,生物多样性也会遭到严重破坏;鄱阳湖大坝建成,阻碍徊游鱼类的生存。

(6分)

2.⑴春季(初春季节)。

受冬季寒冷天气影响,墙壁和地板的表里都冷了。

初春季节冷空气回撤后,来自海洋的温暖潮湿空气流过墙壁和地板,空气中的水份遇冷凝结成水滴,附在墙壁和地板上,便好像是墙壁和地板渗出水来了。

雾则是(风力较小的)暖湿气流在近地面附近遇冷凝结而成。

⑵在回南天气中,一些物品或食品很容易受潮,进而霉变腐烂;回南天现象严重时可使能见度降至50米,影响交通;潮湿旨引起电器短路,影响用电安全。

 

提高鄱阳湖枯水季节水环境容量,达到供水(灌溉)、保护水生态环境、保护湿地、消灭钉螺、航运、旅游、发电以及水产等方面的综合效益。

在三峡水库蓄水期,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可为长江干流补水10.77亿立方米,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长江中下游调蓄工程不足。

若是大坝建成以后

  其次,每年3月底至6月底,是长江和鄱阳湖天然鱼类的产卵期,很多长江鱼类都要从长江进入鄱阳湖产卵繁殖;另外也有一些鱼要从长江入海口经过长途洄游,进入鄱阳湖腹地的江西峡江县一带产卵,成鱼后又要游回生长。

如果鄱阳湖大坝建成,这些鱼类的产卵繁殖将被破坏。

  大坝会破坏当地自然水系

  另外,鄱阳湖大坝修建后,也将彻底破坏这里江湖一体的自然水系。

姜加虎告诉记者,长江中下游仅有的两个通江湖泊就是洞庭湖和鄱阳湖,这两个湖泊在长江中下游洪水时期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分洪作用,如果以后鄱阳湖建了大坝,鄱阳湖的自然分洪作用就会彻底丧失,其下游地区面对的洪水威胁将会更大。

年内水位变幅在9.79~15.36米,绝对水位变幅达16.69米。

每年春夏之交,湖水猛涨,水面迅速扩大,烟波浩渺;但到了冬季,湖水剧降,洲滩裸露,湖面仅剩几条蜿蜒的水道。

形成“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景观。

多年平均水位12.86米;最高水位22.59米出现在(1998年7月31日),面积达4070平方公里,蓄水量300亿立方米;最低水位5.90米出现在(1963年2月6日),面积仅146平方公里,蓄水量4.5亿立方米

 

鄱阳湖是一个季节性变化巨大的吞吐型湖泊,洪水期与枯水期面积、蓄水量差异悬殊。

年内水位变幅在9.79~15.36米,绝对水位变幅达16.69米。

每年春夏之交,湖水猛涨,水面迅速扩大,烟波浩渺;但到了冬季,湖水剧降,洲滩裸露,湖面仅剩几条蜿蜒的水道。

形成“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景观。

 

水体监测

鄱阳湖水体变化监测

2011年1~11月逐月气象卫星资料分析表明(图12~13):

2011年头5个月鄱阳湖水体面积较小,一直维持在1000平方公里左右。

6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湖南、湖北、江西、安徽、贵州、浙江等省)出现大范围降水,鄱阳湖水体范围逐渐增大,至6月22日鄱阳湖水体面积达3480平方公里左右。

之后鄱阳湖水体面积逐月减小,至11月23日,约为1082平方公里。

 

37.(18分)2011年5月,影响我国气候的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往年整体偏弱,且湖区气温比往年同期偏高,鄱阳湖大幅“瘦身”,部分湖区变成了“大草原”。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鄱阳湖“瘦身”的主要原因。

(6分)

 

 

 

(2)简要评价图示区域大力发展炼铜工业的有利条件,以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6分)

 

 

 

(3)据报道,江西省拟在鄱阳湖入长江口处建一座长2.8千米的大坝,以控制鄱阳湖水量。

对于这一建坝计划,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6分)

 

 

37.(18分)

(1)夏季风(暖湿气流)偏弱,降水较往年偏少;(2分)气温偏高,蒸发加剧;(2分)上游水电站拦蓄河水,入湖径流量减少(或长江上游来水减少)。

(2分)

(2)铜矿、水电丰富(近原料地、能源地)。

(3分)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造成环境污染。

(3分)

(3)赞同(2分)。

理由:

建坝后可增加翻阳湖枯水季节水量,可减轻鄱阳湖区丰水季节的洪水威胁,具有供水(灌溉)、航运、旅游以及水产等方面的综合效益。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分)

反对(2分)。

理由:

建坝拉截湖水不入长江,可能影响长江下游的用水安全;可能影响鄱阳湖的天然调蓄作用,威胁长江中下游防洪安全;可能改变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影响鱼鸟生存。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分)

 

图2为我国近50年来R河流与其流域L湖之间相互补给作用的频率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湖泊可能位于我国的

 A.黄河下游地区        B.长江中游地区

 C.云贵高原            D.珠江三角洲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R河流与L湖之间的相互作用此消彼长

 B.5、6月份L湖作用次数多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

 C.R河流与L湖之间相互作用主要受我国雨带影响

 D.7月R河流作用强主要受台风影响

5.2011年5月L湖泊对R河流的作用减弱,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为

 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势力偏弱 

 B.湖泊流域气温比往年偏低

 C.L湖泊面积较往年大面积扩大   

 D.梅雨出现时间较往年偏迟

 

29.(10分)【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

2011年5月,鄱阳湖地区(图19)气温比往年同期偏高,降水也大大减少,导致湖泊严重“瘦身”,部分湖区变成了“大草原”。

图20是1957—2008年长江作用与鄱阳湖作用的频率分布图。

它们的相互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长江对鄱阳湖的作用(简称长江作用),包括顶托和倒灌作用等;另一方面是鄱阳湖对长江的作用(简称鄱阳湖作用),即鄱阳湖向长江大流量地持续汇流,造成长江下游流量增加。

读图回答问题。

(1)读图20,判断鄱阳湖对长江的作用是A作用还是B作用,并阐述理由。

(4分)

(2)结合文字材料和图19,分析鄱阳湖“瘦身”的原因。

(6分)

29.(

10分)

(1)B作用(不计分)4—6月锋面雨带在长江以南,鄱阳湖的入湖流量迅增,期间鄱阳湖流向长江的水量最大,增强鄱阳湖作用。

(2分)7—9月锋面雨带移到长江以北,长江中上游汇流量增大,增强长江作用。

(2分)

(2)副高势力整体偏弱(或冬季风的力量相对增强),暖湿气流难以到达,降水偏少;气温偏高,蒸发加剧;上游水电站拦蓄河水,入湖径流量减少;干旱导致鄱阳湖水系流域生活生产用水量很大。

(6分,前两个自然因素的要点不能缺,后两个人为因素任意答一个即可,每个要点2分)

 

什么是回南天回南天是什么意思

  回南天一般出现在春季的二三月份,春天时的墙壁和地板都会出水。

“回南天”出现时,空气湿度接近饱和,墙壁甚至地面都会“冒水”,到处是湿漉漉的景象,空气似乎都能拧出水来。

而浓雾则是“回南天”的最具特色的表象。

据统计,回南天现象严重时可使能见度降至50米。

在回南天气中,一些物品或食品很容易受潮,进而霉变腐烂,因此,要适当采取相应的防潮措施。

  为什么叫回南天

  回南为广东特殊天气现象,通常是指夏季台风因为广东特殊地形等因素,产生的风向转变现象。

就是指台风回南的意思。

于南海附近产生的夏季台风,走向若为南向北移动时,因为地形与气流转变,台风侵袭的前期(登陆前后)通常为北风、东北风或西北风等,台风登陆之后,台风则通常会转变成南风、东南风或西南风等。

而当北风、东北风或西北风渐变成南风、东南风或西南风时,民俗就认为台风已过一半,至此,北部的风雨将逐渐减小,甚至完全停止。

此种方向转变,即为回南台风回南之后,通常也会引进侵害西南部的风害或促成豪雨的西南气流;另外,该南北向台风若没有回南现象,有可能会产生阴雨连绵数日的天气现象。

通常回南就会形成非常潮湿的天气,直到转吹北风才会改善。

  回南天出现的原因

  温暖潮湿的海洋气流,从较暖海面流向经过较凉的海面,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雾滴,在空中积聚便形成雾。

如果气流经过的海面温差大,则成雾的机会亦较大。

  同样地,受冬季寒冷天气影响,墙壁和地板的表里都冷了。

如果这时温暖潮湿的空气流过墙壁和地板,空气中的水份遇冷凝结成水滴,附在墙壁和地板上,便好像是墙壁和地板渗出水来了。

  在夏天,纵然有潮湿的海洋气流,但墙壁和地板的表里不够冷,墙壁和地板还是不会出水的。

 

受冷空气补充影响,近期广东全省持续出现了阴雨寒冷天气。

预计明天起冷空气减弱,各地气温回升,湿度加大,3月1日起大部分市县将出现“回南天”。

25日到28日上午,受冷空气影响,全省出现阴雨寒冷天气。

根据广东气象站网监测,27-28日,大部分市县出现了中到大雨,韶关、清远、河源、梅州的部分地区出现暴雨,其中韶关南雄雨量最大,为78.6毫米。

广州近几天也是阴雨绵绵,从昨天下午起,广州就不时飘下毛毛细雨,配合阵阵北风,最高气温仅7.8℃。

天气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寒冷的冬季,大街上的很多朋友都穿着厚棉袄、厚外套,打着伞、缩着头匆匆前行。

不过真正明显的降雨出现在昨天晚上,降雨绵延不断的下了一整个晚上,很多朋友在窗外哗哗的雨声陪伴下入梦而去,又在嘀嘀嗒嗒的雨水声中醒来。

数据显示,昨天08时至今天08时,广州降雨量为23毫米,达中雨量级。

降雨过后今天广州天空放晴截至今天10时,全省各地雨势已明显减弱。

广州中心气象台预计,今天广东仍受冷空气影响,气温较低,天气阴雨寒冷。

明天起,影响广东的冷空气逐日减弱,气温回升,湿度加大,能见度转差,其中3月1日起大部分市县将有“回南天”,天气潮湿多雾。

逐日预报如下:

28日,南部沿海中到大雨转阵雨,其余市县小雨转阴天。

最高气温中北部8~10℃,南部10~13℃。

29日,粤北市县有小雨,最低气温回升至8℃以上;其余市县有零星小雨。

另外,部分市县有雾。

3月1-2日,粤北市县有小雨和雾,其余市县有零星小雨和雾。

各地气温明显回升,大部分市县潮湿有“回南天”天气。

广州市28日有零星小雨转阴天间多云,最高气温12℃;29日有零星小雨和雾,11~18℃;3月1-2日阴天间多云,有零星小雨和雾,并伴有“回南天”天气,15~22℃。

 

受冷空气补充影响,近期广东全省持续出现了阴雨寒冷天气。

预计明天起(29日)冷空气减弱,各地气温回升,湿度加大,3月1日起大部分市县将出现回南天。

25日到28日上午,受冷空气影响,全省出现阴雨寒冷天气。

根据广东气象站网监测,27-28日,大部分市县出现了中到大雨,韶关、清远、河源、梅州的部分地区出现暴雨,其中韶关南雄雨量最大,为78.6毫米。

广州近几天也是阴雨绵绵,从昨天下午起,广州就不时飘下毛毛细雨,配合阵阵北风,最高气温仅7.8℃。

天气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寒冷的冬季,大街上的很多朋友都穿着厚棉袄、厚外套,打着伞、缩着头匆匆前行。

不过真正明显的降雨出现在昨天晚上,降雨绵延不断的下了一整个晚上,很多朋友在窗外哗哗的雨声陪伴下入梦而去,又在嘀嘀嗒嗒的雨水声中醒来。

数据显示,昨天08时至今天08时,广州降雨量为23毫米,达中雨量级。

降雨过后今天广州天空放晴(图片收集:

广熊猫新浪博客)

截至今天10时,全省各地雨势已明显减弱。

广州中心气象台预计,今天广东仍受冷空气影响,气温较低,天气阴雨寒冷。

明天起,影响广东的冷空气逐日减弱,气温回升,湿度加大,能见度转差,其中3月1日起大部分市县将有“回南天”,天气潮湿多雾。

逐日预报如下:

28日,南部沿海中到大雨转阵雨,其余市县小雨转阴天。

最高气温中北部8~10℃,南部10~13℃。

29日,粤北市县有小雨,最低气温回升至8℃以上;其余市县有零星小雨。

另外,部分市县有(轻)雾。

3月1-2日,粤北市县有小雨和雾,其余市县有零星小雨和雾。

各地气温明显回升,大部分市县潮湿有“回南天”天气。

广州市28日有零星小雨转阴天间多云,最高气温12℃;29日有零星小雨和(轻)雾,11~18℃;3月1-2日阴天间多云,有零星小雨和雾,并伴有“回南天”天气,15~22℃。

为了方便广大广州市的朋友们更好的进行防范措施工作,我们提供了广州市天气预报(http:

//www.tianqi.la/guangzhou.html)方便大家查询天气,这里是广州市天气预报一周的情况:

28日广州天气预报:

白天多云31℃无持续风向微风黑夜多云18℃无持续风向微风

29日广州天气预报:

白天多云31℃无持续风向微风黑夜多云19℃无持续风向微风

01日广州天气预报:

白天多云30℃无持续风向微风黑夜多云20℃无持续风向微风

02日广州天气预报:

白天阵雨29℃无持续风向微风黑夜阵雨19℃无持续风向微风

03日广州天气预报:

白天阵雨27℃无持续风向微风黑夜阵雨21℃无持续风向微风

04日广州天气预报:

白天阵雨28℃无持续风向微风黑夜小雨22℃无持续风向微风

05日广州天气预报:

白天阵雨29℃无持续风向微风黑夜雷阵雨23℃无持续风向微风

 

三农直通车综合报道:

今年3月以来,因为干旱,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的湖水面积较往年同期骤减一半以上,湖水退去后,留下的湖床长满了草,很多地方已经变成了茫茫的草原。

  在这个节骨眼上,近两年一直处于搁置状态的鄱阳湖大坝工程再次被江西官方推到了前台。

根据江西方面的构想,准备在鄱阳湖湖口建起2800米长的大坝,把湖水拦在自己的地盘里。

  江西一直想筑起大坝

  最近一些年来,修建鄱阳湖大坝一直是很多江西人的愿望,官方亦是如此。

  根据江西官方的最初方案:

修建鄱阳湖大坝计划投资100亿元,在距长江27公里处的鄱阳湖北端,修筑一座长约2.8公里的混凝土大坝,提高鄱阳湖枯水季节水环境容量,达到供水(灌溉)、保护水生态环境、保护湿地、消灭钉螺、航运、旅游、发电以及水产等方面的综合效益。

  “上世纪80年代,江西方面就多次‘上书’要求修建鄱阳湖大坝,但考虑到在生态等一些方面无法排开的负面影响,有关方面一直没有批复。

”国内水利行业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告诉记者。

  然而,江西方面一直没有打消修建鄱阳湖大坝的念头。

与之相反的是,他们一直在展开积极行动。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域规划》,其中涉及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内容有两句话:

“做好水利枢纽前期工作,积极推动鄱阳湖水利枢纽各项工作。

”这让很多江西人看到了国家可能支持建鄱阳湖大坝的希望。

  但此后,各种反对的声音十分强烈,国家一直没有同意该工程进入到实质建设阶段。

  大坝可部分抵消三峡工程不利影响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的蒋云钟博士,从2009年开始对鄱阳湖区水资源合理利用及鄱阳湖防洪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门研究。

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江西方面推动建鄱阳湖大坝也有自己的苦衷。

  虽然鄱阳湖水资源总量丰富,多年平均年径流量达到了1513亿立方米。

但其水资源分布很不均衡,其水位受注入的五条河流和长江干流来水双重影响,使得鄱阳湖区“高水是湖,低水似河”、“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特征十分明显。

由于湖区一年之中水位变幅较大,给湖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为此,江西提出修建鄱阳湖水利枢纽的构想。

  “鄱阳湖大坝建成后,可抵消部分三峡工程给鄱阳湖带来的不利影响。

”蒋云钟说,三峡水库运用后,造成长江中下游河道冲刷、水位下降,而这也导致了鄱阳湖蓄水量的减少。

另外三峡水库蓄水期间减小了下泄流量,从而加大了同期鄱阳湖的出水量,加剧了枯水期鄱阳湖湖区的用水困难。

并且在枯水期,即使三峡水库加大泄量,对抬高鄱阳湖湖区水位作用也不明显。

而鄱阳湖大坝修建以后,在三峡水库蓄水期,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可为长江干流补水10.77亿立方米,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长江中下游调蓄工程不足。

  大坝会严重威胁当地生物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姜加虎一直反对鄱阳湖建大坝。

他专门研究鄱阳湖已有十多年,对于鄱阳湖的脾性,他有较深了解。

  “今年鄱阳湖遇到少有的干旱,大量水域干涸,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但从历史上看,这并不奇怪。

鄱阳湖的水位比今年都低的干涸期也出现过。

”姜加虎说。

  姜加虎告诉记者,如果修建鄱阳湖大坝,其在生态方面的副作用明显要大于积极作用。

首先就是对湖区湿地的威胁。

在自然条件下,鄱阳湖湖区拥有大面积的湿地,这些湿地目前已经成为我国鸟类的重要栖息地和越冬地。

  每年秋末冬初,从俄罗斯西伯利亚、蒙古、日本、朝鲜以及中国东北、西北等地飞来的成千上万只候鸟,会到此越冬,直到第二年4月左右才逐渐离去。

如今,鄱阳湖保护区内鸟类已达300多种,近百万只,这里目前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

  若是大坝建成以后,鄱阳湖在冬季依旧能保持较高水位,这将导致湖区大量湿地消失,不仅众多的鸟类无法在此越冬,生物多样性也会遭到严重破坏。

  其次,每年3月底至6月底,是长江和鄱阳湖天然鱼类的产卵期,很多长江鱼类都要从长江进入鄱阳湖产卵繁殖;另外也有一些鱼要从长江入海口经过长途洄游,进入鄱阳湖腹地的江西峡江县一带产卵,成鱼后又要游回生长。

如果鄱阳湖大坝建成,这些鱼类的产卵繁殖将被破坏。

  大坝会破坏当地自然水系

  另外,鄱阳湖大坝修建后,也将彻底破坏这里江湖一体的自然水系。

姜加虎告诉记者,长江中下游仅有的两个通江湖泊就是洞庭湖和鄱阳湖,这两个湖泊在长江中下游洪水时期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分洪作用,如果以后鄱阳湖建了大坝,鄱阳湖的自然分洪作用就会彻底丧失,其下游地区面对的洪水威胁将会更大。

  记者了解到,也正是因为上述各种无法排除的不利影响,尽管江西方面动用各种力量推进大坝进入建设程序,但时至今日,国家依旧没有批准鄱阳湖大坝的建设。

  蒋云钟也表示,从生态环境角度分析,鄱阳湖大坝建成后,将改变江湖自然连通的态势,引起江湖水情新的变化,会对鄱阳湖地区的环境、生态等产生重大影响。

现在的关键是要重视不利影响中一些不可恢复的因素,从而在对工程进行充分的科学论证基础上进行科学决策。

  姜加虎则告诉记者,只要建鄱阳湖大坝,不管如何进行科学论证,有些生态方面的破坏都无法避免。

因此,各方围绕鄱阳湖的各种争论还会持续下去。

 

 

 

 

鄱阳湖南北长173公里,东西最宽处74公里,平均宽16.9公里,湖岸线长1200公里,湖口水位21.71米时湖面面积328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8.4米,最深处25.1米左右[1],蓄水量约276亿立方米,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

湖面以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宽广,为主湖区,长133公里,最宽74公里,湖水较浅;北部狭长,为入江水道,长40公里,最窄处约2.8公里,湖水较深;

湖水补给主要包括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博阳河和西河等河道,经调蓄后,向北由湖口注入长江。

流入长江的水量多年平均1460亿立方米,超过黄、淮、海三河水量的总和。

鄱阳湖水系流域面积16.22万km2,约占江西省流域面积的97%,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

其水系年均径流量为1525亿立方米,约占长江流域年均径流量的16.3%。

鄱阳湖是一个季节性变化巨大的吞吐型湖泊,洪水期与枯水期面积、蓄水量差异悬殊。

年内水位变幅在9.79~15.36米,绝对水位变幅达16.69米。

每年春夏之交,湖水猛涨,水面迅速扩大,烟波浩渺;但到了冬季,湖水剧降,洲滩裸露,湖面仅剩几条蜿蜒的水道。

形成“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景观。

多年平均水位12.86米;最高水位22.59米出现在(1998年7月31日),面积达4070平方公里,蓄水量300亿立方米;最低水位5.90米出现在(1963年2月6日),面积仅146平方公里,蓄水量4.5亿立方米

 

 

通过分析1957-2008年长江与鄱阳湖相互作用的基本特征及其与长江中游、鄱阳湖流域的径流量和气候变化的关系,并用2004-2006年三峡水库蓄水、放水量的数据,定量地计算和比较了三峡水库运行和区域气候变化对长江与鄱阳湖相互作用的影响程度,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1)从年际、年代际尺度上来看,鄱阳湖流域的气候变化和五河入湖流量是鄱阳湖水位和水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长江与鄱阳湖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强弱变化。

2)长江与鄱阳湖的相互作用强度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从季节来看,鄱阳湖对长江的较强作用主要在4-6月,而长江对鄱阳湖的较强作用主要发生在7-9月。

3)三峡水库运行并没有改变长江与鄱阳湖作用的基本特征,在多数季节三峡水库的影响不足以解释长江径流量变化的10%,但是水库在不同季节的蓄水或放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江湖作用的季节变化和鄱阳湖流域的旱涝机率。

4-6月的放水加强了长江作用,由于此时正值鄱阳湖流域的雨季,增强的长江作用在湿润气候的环境下可能增加初夏鄱阳湖流域发生洪涝的概率;7-9月的少量蓄水则减弱长江对鄱阳湖的作用,降低了湖区洪涝的概率;而10月份三峡水库的大量蓄水可能增加鄱阳湖流域的旱季干旱发生率。

 

 

 

 

图12 气象卫星鄱阳湖水体变化监测图像(2011年1月至11月)

水体监测

鄱阳湖水体变化监测

2011年1~11月逐月气象卫星资料分析表明(图12~13):

2011年头5个月鄱阳湖水体面积较小,一直维持在1000平方公里左右。

6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湖南、湖北、江西、安徽、贵州、浙江等省)出现大范围降水,鄱阳湖水体范围逐渐增大,至6月22日鄱阳湖水体面积达3480平方公里左右。

之后鄱阳湖水体面积逐月减小,至11月23日,约为1082平方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