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考纲古诗鉴赏练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6390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考纲古诗鉴赏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考纲古诗鉴赏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考纲古诗鉴赏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新考纲古诗鉴赏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新考纲古诗鉴赏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新考纲古诗鉴赏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新考纲古诗鉴赏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新考纲古诗鉴赏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新考纲古诗鉴赏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新考纲古诗鉴赏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新考纲古诗鉴赏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新考纲古诗鉴赏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新考纲古诗鉴赏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新考纲古诗鉴赏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新考纲古诗鉴赏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新考纲古诗鉴赏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新考纲古诗鉴赏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新考纲古诗鉴赏练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新考纲古诗鉴赏练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考纲古诗鉴赏练习.docx

《新考纲古诗鉴赏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考纲古诗鉴赏练习.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考纲古诗鉴赏练习.docx

新考纲古诗鉴赏练习

2017年新考纲古诗鉴赏练习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文后各题。

(11分)

浣溪沙•洞庭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

楚天阔处数峰青。

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

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①红蓼,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1.请选出下列对诗歌鉴赏最恰当的项()()(5分)

A.“旗梢不动晚波平”,和范仲淹《岳阳楼记》: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都是写俯视洞庭湖之景。

B.“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诗人岸上遥望洞庭湖虽然视觉观察的角度未发生变化,显示出另一番情趣。

C.“白鱼双尾玉刀明”指的写了玉刀似的双尾白鱼。

鱼称双尾而明,是跃出水面之鱼,静中见动。

D.“旗梢不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景象,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

旗梢,即旗旓。

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

E.“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以景语收结,尤耐人寻味,运用了夸张、想象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夜晚的冷气浸润了天上疏疏落落的星斗。

2.词的下片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

(11分)

唐崇徽公主手痕①

欧阳修

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

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

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注】①崇徽公主,唐朝和亲公主之一,姓仆固氏,唐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

生卒年不详。

手痕:

在今山西灵台。

传说公主出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

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人借古生情,结合民间传说,为崇徽公主远嫁这一历史悲剧唱出了一曲悲伤凄凉的挽歌。

B.诗从对比开始,不离故乡的鸟儿尚啁啾鸣叫不止,而豆蔻年华的少女随着悲笳、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就更加依恋不舍了。

C.颔联中“青冢”代指崇徽公主的埋身之地。

诗人在这里沿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的“环佩空归月夜魂”(《咏怀古迹》)诗意,一个“魂”字,使诗情变得更为深婉。

D.颈联诗人寓于两对矛盾现象中的诘问尖锐犀利,自古罕见。

议论深切痛快,而又对仗工整,朱熹推崇此联道:

“以诗言之,第一等诗;以议论言之,第一等议论也。

E.在时间上,这首诗两度由古及今作大幅度的跳跃,使诗情波澜起伏,把读者的感情之流导入诗人以激情冲击而成的曲折回荡的河道中。

4.这首诗的尾联表现诗人怎样的的思想情感?

是如何表现的?

(6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11分)

玉蝴蝶•闲居(明)梁寅

天付林塘幽趣,千章云水,三径风篁。

虽道老来知足,也有难忘。

旋移梅、要教当户,新插柳、须使依墙。

更论量,水田种秫,辟圃栽桑。

荒凉。

贫家有谁能顾,独怜巢燕,肯恋茅堂。

客到衡门,且留煮茗对焚香。

看如今、苍颜白发,又怎称、紫绶金章。

太痴狂。

人嘲我拙,我笑人忙。

5.下列对上阕“闲”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开头三句是说隐居之地有自然赠与的树林池塘,林木高耸,小路有清风绿竹,一切清幽野趣:

体现了隐逸环境的“闲”。

B.“虽道老来知足,也有难忘”是说虽然年老但知足常乐,而且田园生活有更加难忘的快乐,真正做到了“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这体现了内心的“闲”。

C.“旋移梅、要教当户,新插柳、须使依墙”写作者在门前墙边移梅插柳,放松心情,在劳动中享受老年生活。

D.“更论量,水田种秫,辟圃栽桑”,表明作者亲自从事农耕,体现了“闲”的生活方式与人生选择。

6.请简要分析下阕表达的思想情感。

(6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请回答后面问题(11分)。

纱窗恨•答冠月韵田茂遇

笛声阵阵因风送,老天涯,一声入破偏凄切,落梅花。

雕盘处,千山黑雪,马嘶外,万里黄沙。

算春宵归梦,好还家。

7.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5分)

A.“老天涯”之“老”字,可见驻守塞外时间之久,流露出诗人的不满之情。

B.“笛声”意象包含愁苦,上阕既写笛声高亢凄厉,也写诗人心中愁苦凄凉。

C.落梅花,一是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飞飞落落,飘飘洒洒落下的情景,一是梅花落的曲子。

D.“黑雪”,雪是白色,而诗人着一“黑”字,正写出夜晚所见之景。

E.“雕盘处”,“马嘶外”,地域辽阔,突出了边塞的特点。

这一句再现了边塞的壮阔景致。

8.这首诗感情感情丰富,说出诗歌表达了哪些感情?

请结合全词简析.(6分)

五、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1分)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注】谢玄晖:

名谢眺,南齐著名诗人。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

B.“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

C.“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脁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

D.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

E.这首诗,诗人笔触所及,广阔而悠远,时而写自己行迹或直抒胸臆,时而描绘客观景物或赞美古人,给人一种明快、浪漫、清新的感觉。

这就格外突出了诗中的抒情主线,使全诗浑然一体,愈见精美。

10.作者“月下沉吟久不归”的原因是什么?

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分)

六、阅读下面这首词,请回答后面题目(11分)。

采桑子•杂忆史惟圆

当时已惯何曾惜,滚遍香弦,字字清妍。

能得当场几度怜?

今知此曲人间少,绝艺谁传?

往事如烟,满耳筝琶值几钱?

【注】史惟圆,明末清初人,经历甲申之变,明亡之痛。

1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滚遍香弦”中“香弦”代表美好的音乐,意思是说过去天天听惯美好的音乐。

B.“字字清妍”是描写音乐所达到的妙境,每个唱词都能让人感觉美好绝伦。

C.“何曾”“几度怜”,则表现了作者对错过美妙音乐的后悔之情,过去没有好好品味。

D.“绝艺谁传”表达出诗人对艺人们不思进取,不再钻研音乐的痛惜之情。

E.“往事如烟”中“往事”既包括过去尽情欣赏美妙的音乐的生活,也包括身经战乱的生活。

12.“满耳筝琶值几钱”的意思作者认为现在的音乐不值得一听,造成“筝琶不值钱”的原因有两个?

试简述。

(6分)

七、阅读下面这首词,请回答后面题目(11分)

蓦山溪汪莘①

金风玉露,洗出乾坤体。

乘兴到前村,见一片、清溪无底。

竹篱茅舍,鸡犬两三家,寻渔父②,问湘灵③,拄杖斜阳里。

青春误我,白发今如此。

幸自识方壶,有个人、神通游戏。

涧边野鹤,岩上忽孤云,倾浊酒,对黄花,又似东篱子。

【注】①汪莘:

南宋人。

布衣,隐居黄山。

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时弊,没有得到答复。

徐谊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成。

②渔父:

屈原《渔父》中的形象。

③湘灵:

湘水之神。

13.下列对本词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金风玉露”指秋天的景象,常用来比喻人世间可贵且短暂的事物。

B.“渔父”作为古代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常出现在古诗中,成为隐逸情感的载体。

C.“涧边野鹤,岩上忽孤云”将个人情感融入对鹤的描写之中,突出了鹤的沉稳和意气风发。

D.词的上、下片都运用了典故,上片用了屈原《渔父》中的典故,下片用了陶渊明诗歌中的典故。

14.有人认为这首词表达了词人矛盾的心理,请结合具体词句加以分析。

(7分)

八、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11分)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①(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泊吴江夜见孤雁②(元)萨都剌

明月丽长空,水净秋宵永。

悄无踪、乌鹊南飞,但见孤鸿影。

自离边塞路,偏耐江波静。

西风鸣、宿梦魂单,霜落蒹葭冷。

【注】①苏轼初到黄州贬所所作。

②萨都剌被贬官南行途中所作。

15.下列对这两首词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两首词篇章结构上相似,都是上片在写环境、氛围、时间的基础上引出见孤雁之事,下片集中写孤雁。

B.两篇写作背景有相似之处,都是借孤雁抒写主人公孤寂、幽冷的情感,所写孤雁都是人格化的存在。

C.苏词“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与萨词“悄无踪、乌鹊南飞,但见孤鸿影”,“孤鸿影”出现的情境相似,作用相同。

D.苏词中“孤雁”最后栖息于“寂寞沙洲冷”,表现出前途未卜的忧惧;萨词中“孤雁”栖息在“霜落蒹葭冷”,表现高洁孤傲。

16.两首词在意境上各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6分)

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1分)

倦行芳慢(宋)王雱

露晞向晚,帘幕风轻,小院闲昼。

翠径莺来,惊下乱红辅绣。

倚危墙,登高榭,海棠经雨胭脂透。

算韶华,因循过了,清明时候。

倦游燕,风光满目,好景良辰,谁共携手?

恨被榆钱,买断两眉长斗。

忆高阳,人散后,落花流水人依旧。

这情怀,对东风,尽成消瘦。

【注】榆钱:

榆树早春未生叶时先开花,果实不久成熟,名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呼榆钱。

高阳:

《史记•郦生列传》:

“郦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

......县中皆谓之狂生。

”他见刘邦时,自称"高阳酒徒"。

"高阳"之人即指游燕时的狂朋怪侣。

17.下列对这首宋词上阕内容的鉴赏,不准确的两项是()()(5分)

A.傍晚时分,初夏的凉风拂过,吹动了重重帘幕,主人公在这寂寂的环境中独处。

B.“翠径莺来,惊下乱红铺绣”写黄莺飞来,惊动枝上的花瓣纷纷下落,表现了词人内心烦躁凌乱。

C.“海棠经雨胭脂透“中“胭脂透”写经雨的海棠已经开放到最鲜艳最鼎盛的时刻,也暗示着盛极而衰、即将凋落的暮春信息。

D.上阕最后三句略略点明题意,这清明时节美丽的春光又轻易流逝,有一种“无计留春住”的叹惋。

18.结合下阕内容,具体赏析诗人的有哪些伤春意绪?

(6分)

十、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

(11分)

减字木兰花•暮冬杂咏

清•史惟圆

寄愁天上,碧落青霄平似掌。

石破多时,散作春檐夜雨丝①。

埋忧地下,移却南山成旷野。

根蔓牵章,又逐郊原春草生。

【注】①化用“女蜗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

19、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寄愁天上,埋忧地下”,作者借用来作词的起拍与过片,成为词的主旨。

也为这首词定下了基调。

B.“石破多时”化用了李贺诗“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以愁思比雨丝,思与丝谐音。

C.愁,本无形体,却可以“寄”,这是化抽象为具体,他的愁多得无法消除,想寄之于天,天下也容纳不下那么多愁。

D.“碧落”是指天上仙女,在《长恨歌》中有“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诗句。

E.最后一句是说,作者身处在旷野之中,看着眼前的蔓草,悲从中来,驱车任意行走,直尽头。

20.本词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

全词又是如何表现这个字的?

请简述。

(6分)

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1~22题。

(11分)

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

岑参

君不闻胡笳声最悲?

紫髯绿眼胡人吹。

吹之一曲犹未了,愁杀楼兰征戍儿。

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

昆仑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

胡笳怨兮将送君,秦山遥望陇山云。

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

2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开始四句,诗人将胡笳之声与“胡人”的吹奏情形相结合,渲染异域情调,同时用“楼兰征戍儿”的“愁杀”来衬托胡笳声音之悲。

B.中间四句,将胡笳之声与边地的荒凉冷落情景结合起来,写出了边塞的荒寒之境,使得胡笳之声倍增其悲。

C.“秦山遥望陇山云”,是指颜真卿走后对诗人的怀念,但云遮雾障,望而不见,流露出一丝怅惘,正与胡笳的悲声一致。

D.最后一句以问句作结,意思并没有那么肯定,其中也包含着“不喜闻”而不得不“闻’’之意。

这些深长的余味,给全诗增加了悲壮的气氛。

22.这首诗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在表达的情感方面有什么不同?

请简要分析。

(7分)

十二、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1分)

行香子(宋)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飏青旗、流水桥旁。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23.下列关于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词上阕定点取景,以村庄为中心描写四周景物,写出了词人所见的烂漫春光。

B.本词下阙与上阙相似,定点观察,写出了围墙、茅堂、桥、流水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喜爱之情。

C.本词着力表现了清新自然、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的农家田园景象。

D.正如词人“倚东风、豪兴徜徉”,本词主要表现了词人意兴豪迈、旷达洒脱的情怀。

24.请赏析这首词的语言特色。

(6分)

十三、阅读下面这首词,请回答25、26两题(11分)

浣溪沙•新年夜坐

万树清

猿和风声落槛边。

鼠窥人影过灯前。

乱书翻尽不成眠。

夜夜夜深愁永夜,年年年节惜华年。

堪身滞海南天。

2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落”把看不见的声音化成具体可感的东西,风和猿声两意象叠加在一起,倍增新年独坐的凄凉。

B.“窥”“过”灯前,写出了鼠的无惧诗人,颇有它乃此间主人的感觉,益发表现出诗人客居外乡之感。

C.“乱书翻尽”是细节描写,表现的是诗人对不能回家的愤怒之情,是一种发泄行为。

D.本词表现出一种“客的意识”,即孤单、寂寞的异乡飘零之感。

E.“堪”,忍受之意,可堪,就是可以忍受;“海南天”,写出了身处极远之地,作者身处外乡,但仍能忍受。

26.“夜夜夜深愁永夜,年年年节惜华年”如何断句?

三“夜”与三“年”重叠有何妙处?

(6分)

 

十四、阅读下面这首词,请回答27-28两题(11分)

减字木兰花·暮冬杂咏

史惟圆

清寄愁天上,碧落青霄平似掌。

石破多时,散作春檐夜雨丝①。

埋忧地下,移却南山成旷野。

根蔓牵章,又逐郊原春草生。

【注】①化用“女蜗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

27.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寄愁天上,埋忧地下”,作者借用来作词的起拍与过片,成为词的主旨。

也为这首词定下了基调。

B.“石破多时”化用了李贺诗“女蜗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以愁思比雨丝,思与丝谐音。

C.愁,本无形体,却可以“寄”,这是化抽象为具体,他的愁多得无法消除,想寄之于天,天下也容纳不下那么多愁。

D.“碧落”是指天上仙女,在《长恨歌》中有“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诗句。

E.最后一句是说,作者身处在旷野之中,看着眼前的蔓草,悲从衷来,驱车任意行走,直尽头。

28.本词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

全词又是如何表现这个字的?

请简述。

(6分)

 

十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9、30题。

(11分)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阕范侍御

李白

我觉秋兴选,谁云秋兴悲?

山苷落日去,水与晴空宜。

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

歇鞍憩古木,解带挂横枝。

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飙吹。

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对。

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

29.下列对整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诗标题交代了时间“秋日”、地点“鲁郡尧祠亭”、人物“杜补阙”“范侍御”及事件“宴别”。

B.诗开头两句“我觉”、“谁云”前后对照,以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体现李白的艺术个性,一“悲”字为全诗定下伤感的基调。

C.三、四两句交代别宴的具体时间和场景,抓住群山、落日、水流、睛空等景物与后文“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共同营造了一种落寞凄清的氛围。

D.送别宴会上大家开怀畅饮,歌唱的歌唱,奏曲的奏曲。

作者以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描写了别宴上的热烈场面。

E.此诗语言自然而夸张,层次分明而有节奏,增强了全诗的艺术感染力。

30.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十六、阅读下面这首词,请回答31、32两题(11分)

九曲棹歌(其二)

宋·朱熹

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①。

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

【注】①一曲溪之北见第一峰——大王峰,也叫天柱峰。

大王峰的左侧有幔亭峰,在峭壁上刻有“幔亭”二字,而幔亭峰就是神话故事中武夷君宴请乡人的所在。

宴会之前虹桥架空,宴会之后,虹桥飞断。

3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题为“九曲棹歌”,诗歌首句为“一曲”,故中推知此溪共九处曲折,本诗为第一曲,作者从此处上船。

B.“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溪流,“蘸”是浸的意思。

不说倒映水中,而说幔亭峰浸水中,正表现山水融合之美。

C.“虹桥一断无消息”作者游览九曲溪,抬头见彩桥,从而引发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D.“锁翠烟”写出了诗人眼中见皆是山岩,看不见绿色,因为浓郁的翠绿之色被封锁在群山之中,这是九曲溪之奇特之处。

E.本诗在艺术手法上运用了典故的手法,如“虹桥”就是用典;而“锁翠烟”则用了拈32.全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述。

(6分)

十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3、34题(11分)

公安县怀古①杜甫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②。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深秋。

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

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

②此二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

3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

全诗八句四联,对仗工整,颇显诗人的诗律功底。

B.首联构思精巧,用笔着力表现出“山野”之“旷”,“江水”之“深”。

C.颔联中,“催”字将深秋季节里昼短夜长的自然情状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D.颈联“用典”,主要表现出了刘备君臣的和睦关系以及吕蒙的赫赫战功。

E.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叙古迹形胜,次写想象之景,后直抒怀古情思。

34.本诗与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

请简要分析。

(6分)

十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5~36题。

(11分)

野望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

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

②“南浦”句:

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

③涓埃:

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3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由景人题,远望“西山白雪三城戍”,近看“南浦清江万里桥”,景象开阔辽远。

B.颈联写自己“迟暮多病”“未报圣朝”,含蓄地批判了皇帝昏庸无能,荒淫误国,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悲叹之情。

C.尾联照应题目——“野望”,抒发了作者深为民不堪命,世事日转萧条和自己年老多病,功业未就的隐忧。

D.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景是情的基础,情是景的生发,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E.诗人虽身居草堂,然心忧家国,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表情达意抑扬跌宕。

36.颔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

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6分)

十九、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11分)

塞下曲四首·(其一)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⑴,八月萧关道⑵。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⑶,皆共沙尘老⑷。

不学游侠儿⑸,矜夸紫骝好⑹。

【注】⑴空桑林:

桑林因秋来落叶而变得空旷、稀疏。

⑵萧关:

宁夏古关塞名。

⑶幽并:

幽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和陕西一部分。

⑷共:

作“向”。

⑸游侠儿:

都市游侠少年。

⑹矜:

自夸。

紫骝:

紫红色的骏马。

37.下面对诗歌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开头四句写边塞秋景,无限肃杀悲凉,诗歌开篇刻意描写肃杀的秋景是为后来的抒情议论作铺垫。

B“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与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可谓英雄所见,异曲同工,感人至深。

C“不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意思是劝告游侠儿不要只知道自恃勇武,炫耀紫骝,耀武扬威地游荡,而应该上阵杀敌、建功立业。

D此诗写边塞秋景,有慷慨悲凉的建安遗韵;写戍边征人,又有汉乐府直抒胸臆的哀怨之情。

38.说说“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中“寒”的妙处。

(2分)诗人写“幽并客”与“游侠儿”这两种不同的人,用意何在?

(6分)

二十、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39、40题。

(11分)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

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39.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C.“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D.“漏声断”中的“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E.“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40.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7分) 

二十一、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11分)

菩萨蛮温庭筠

宝函①钿雀②金鸂鶒③,沉香阁上吴山碧。

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④。

鸾镜⑤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注】①宝函:

华美的梳妆盒。

②钿雀:

雀饰的金钗。

③鸂(xī)鶒(chi):

水鸟名,又称紫鸳鸯。

这里是金钗上的装饰。

④芳草江南岸:

化用“王孙游兮不归,春草升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⑤鸾镜:

背上镌刻有鸾凤图案的妆镜。

41.下面对这首晚唐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宝函钿雀金鸂鶒”触物生情,女子看到金钗上成双成对的“鸂鶒”时内心充满了一丝喜悦,表现了她内心与之相似的愿望。

B.“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虚实结合,由眼前回忆当年春雨潇潇时和情人驿桥边依依惜别的情景。

C.“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两句实写窗外春景之繁盛、游子无信,反衬内心之思念愁苦之情。

D.“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中“枝”与“知”谐音双关,女子感慨自己的相思之情无人理解,只有妆镜与花枝知道。

4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的情感流程。

(6分)

二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1分)

水调歌头·游览黄庭坚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③。

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祗恐花深里,红路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④。

谪仙何处,无人伴我螺杯。

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

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此词大约写于被贬官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