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冲击班经典讲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649356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7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考试冲击班经典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公务员考试冲击班经典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公务员考试冲击班经典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公务员考试冲击班经典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公务员考试冲击班经典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公务员考试冲击班经典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3页
公务员考试冲击班经典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3页
公务员考试冲击班经典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3页
公务员考试冲击班经典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3页
公务员考试冲击班经典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3页
公务员考试冲击班经典讲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3页
公务员考试冲击班经典讲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3页
公务员考试冲击班经典讲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3页
公务员考试冲击班经典讲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3页
公务员考试冲击班经典讲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3页
公务员考试冲击班经典讲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3页
公务员考试冲击班经典讲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3页
公务员考试冲击班经典讲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3页
公务员考试冲击班经典讲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3页
公务员考试冲击班经典讲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3页
亲,该文档总共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务员考试冲击班经典讲义.docx

《公务员考试冲击班经典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考试冲击班经典讲义.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务员考试冲击班经典讲义.docx

公务员考试冲击班经典讲义

常识判断应试基础知识复习

1、年龄称谓

(01)襁褓(qiǎngbǎo):

未满周岁的婴儿

(02)孩提:

指2—3岁的儿童

(03)垂髫(tiáo):

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髫指古代儿童犹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

(04)豆蔻:

指女子十三岁

(05)及笄(jíjī):

指女子十五岁,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06)加冠:

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加冕”)

(07)而立之年:

指三十岁

(08)不惑之年:

指四十岁

(09)知命之年:

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10)花甲之年:

指六十岁

(11)古稀之年:

指七十岁

(12)耄耋(màodié)之年:

指八、九十岁

(13)期颐之年:

一百岁

(14)家慈、令堂、家母:

母亲

(15)家严、令尊、家父:

父亲

(16)令正:

大叔

2、古代主要节日

(01)元日:

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02)人日:

正月初七,主小孩。

(03)上元:

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04)社日:

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05)寒食:

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06)清明:

四月初,扫墓、祭祀。

(07)端午:

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舟(屈原)

(08)七夕:

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09)中元:

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10)中秋:

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11)重阳:

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12)冬至:

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13)腊日:

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14)除夕:

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第一部分常识判断

真题解析

(共25题,参考时限20分钟)

(09国考)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展示的巨大的“和”字,其蕴含的思想源自:

   A.墨家B.道家C.儒家D.法家

解析:

“和”字表达了孔子的人文理念:

“和为贵”。

因此选儒家

2.三十年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始于( )。

A.上海B.安徽C.广东D.浙江

解析:

中国的改革选择了计划经济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农村来突破。

安徽凤阳率先实施和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特点是由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循序渐进,先试点后推广,在不断探索中确立改革目标。

3.经济学上所推崇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指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较少,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的收入分配结构。

我国正在采取措施,实施“提低、扩中、调高、打非、保困”的方针,使收入分配朝着“橄榄型”方向发展,这主要是为了促进:

(   )。

A.生产力发展B.效率的提高C.社会的公平D.内需的扩大

解析:

C

4.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制定了“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在:

()。

A.20世纪50-60年代B.大跃进时期C.20世纪60-70年代D.文革时期

答案:

C

5.从2006年元旦起我国政府正式取消了延续2600年的农业税,我国农业税的征收始于:

(   )。

A.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B.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C.秦朝的按亩纳税D.西汉的编户齐民

答案A

6.地热资源、太阳能、水能资源均丰富的地区是(   )。

A. 青藏高原B. 海南岛C. 塔里木盆地D. 四川盆地

答案A

7.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机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关键技术的国家

B.今年5月12日发生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

C.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D.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以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A

8.晚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14至15世纪)的历史大事是(   )。

A.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B.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C. 英国的工业革命D.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D

9.我国领导人多次表示,西藏事务完全是中国内政。

“西藏问题”的实质是(   )。

A.主权问题B.宗教问题C.人权问题D.民族问题

A

10.以下节气按照时间顺序排解正确的是(   )。

A.立冬小雪小寒冬至B. 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C.小暑大暑处暑立秋D. 立春惊蛰雨水春分

B

11.下列历史事件时间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A.司马迁修《史记》→文景之治→王莽篡权

B.杯酒释兵权→岳飞抗金→王安石变法

C.齐桓公称霸→商鞅变法→秦统一天下

D.玄武门之变→黄巢起义→安史之乱

C

12.关于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

A.人均GDP已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B.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接近10%

C. 正成为世界贸易第一大国D. 主要污染物排放的总量逐年减少

B

13.下列做法在日常生活中可行的是( )。

A.医用酒精加工业酒精的主要成分相同,都可用于伤口消毒

B.喝牛奶、豆浆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可有效缓解金属中毒现象

C.由于淀粉有遇碘变蓝的特性,可利用淀粉检验加碘食盐的真假

D.低血糖症状出现时,吃馒头要比喝葡萄糖水见效快

B

14.美国次贷危机中的“次”是指(   )。

A.贷款人的第二次贷款B.贷款人的收入较低、信用等级较低

C.贷款机构的实力和规模较小D.贷款机构的信用等级较低

B

16.下列对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CPI反映一定时期为收集居民所购生活消费品的价格程度的绝对数

B.CPI用来分析消费品非零售价对居民生活费用支出

C.CPI反映居民所购生活消费品的价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

D.CPI是采取指数商品价格加权平均的方法算出来的

D.CPI是采用指数商品加权平均得方法算出来的。

CPI是个相对数,所以A项错误;CPI分析的是零售商品价格,所以B项错误;至于C项,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并不反映生活消费品的价值。

所以选D。

 

17.下列陈述中错误的是:

(   )。

A.隐形飞机机身涂料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电磁波B.混沌理论在很多研究领域有重要应用

C.u盘格式化后,信息不可恢复D.土星环是圆的

C

18.下列能够依次展示美国、英国、法国和日本影响力的文化符号是:

(   )。

A. 感恩节、巨石阵、卢浮宫、浮世绘

B. 硅谷、哈佛大学、白金汉宫、东照宫

C. 爵士乐、金色大厅、圣女贞德、新干线

D. 劳斯莱斯、芭比娃娃、巴尔扎克、桂离宫

A

19.下列关于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

A.法律和道德都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均具有规范性

B.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而道德主要通过社会舆论和内心自律得以实施

C.违法行为一定是违反道德的,但违反道德的行为不一定都违法

D.法律和道德可以互为促进

C

20.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下列哪一行为是不合法的:

(   )。

A.某乡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乡长、副乡长

B.国务院某部门制定规章设定行政许可

C.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2008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

B

21.下列机构中,有权依法制定地方政府规章的是(   )。

A.某直辖市代表大会B.某省人大政府的工作部门

C.某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D.某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

D

22.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给予制裁的行政行为。

据此,下列属于“行政处罚”的是(   )。

A.暂扣违章司机的机动车驾驶证

B.对醉酒的人约束至酒醒

C.对严重违反《公务员法》的公务员给予开除处分

D.对到期不缴纳税费的纳税人,按日加收滞纳金税款数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A

23.下列行为中构成犯罪的是:

(   )。

A.赵某,30岁,醉酒驾驶撞死路人

B.刘某,13岁,盗窃价值人民币50万元的财物

C.张某,20岁,遇人抢劫奋起反击,将对方打成重伤

D.王某,30岁,为了躲避仇人追杀,抢了路人的摩托车逃跑

A

24.甲被车撞伤倒地,行人乙拦下一辆出租车,将甲送往医院,乙支付了车费,其间,甲的手机丢失,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

A.车费由甲承担,甲手机丢失的损失由乙赔偿

B.车费不由甲承担,甲手机丢失的损失由乙赔偿

C.车费由甲承担,甲手机丢失的损失不由乙赔偿

D.车费不由甲承担,甲手机丢失的损失不由乙赔偿

C

25.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突发事件即为紧急状态

B.突发事件的预警级别从高到低一次用红色、橙色、蓝色、黄色来标示

C.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D.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并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不得越级上报

C.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26.尽管我们关于太阳能的研究和议论已经相当多,但今天对太阳能的利用还是非常有限的,其主要原因是:

A.尚未开发出有效的收集和储存太阳能的系统B.核能仍然有效

C.太阳能系统尚不安全D.难以将阳光有效的聚集

解析:

关于太阳能的利用,可能很多人都没有系统的知识,但是仔细地分析这四个备选答案,考生可以根据常识看出B、C、D三个理由都过分具体,似乎不应成为不能充分利用太阳能的充分理由,只有选项A所说的原因概括性强,更为全面也更符合目前关于太阳能研究与应用实际情况。

所以应当选A。

27.下列关于政府职能转变的说法,正确的有:

A.由运动员角色向裁判员角色的转变

B.由裁判员角色向运动员角色的转变

C.由管理员角色向服务员角色的转变

D.由服务员角色向管理员角色的转变

解析:

应选A、C。

这种和当代政治有关的题目要求考生对我国改革的本质和进程有正确、清醒的认识,同时要留意宣传机构对相关政策的分析及其措辞。

作为一名有意于到政府部门工作的报考人员,对改革保持关注也是理所当然。

【28】2008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第122题

行政自由裁量权主要是行政机关对违法的事实、性质及情节轻重的认定权,在行政处罚种类、范围、幅度内,选择具体行政行为,决定是否执行和行政权力。

在过去长期的行政执法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是自由裁量权在行政处罚中显失公平;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前后标准不一。

要确保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自由裁量权工作依法进行,必须坚持()

A.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B.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

C.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原则D.相似违法行为处罚决定标准一致的原则

【答案】ABCD。

【解析】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来源有四个:

一是来源于法律授予;二是来源于行政法规;三是来源于地方性法规;四是来源于规章。

新法优于旧法,特别法优于普通法,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对相同违法行为的处罚标准相同是对法律实施的原则要求。

【29】2008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第91题:

《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第一个纲领性的文献。

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共产党宣言》被译成一二百种文字,出版1000多次。

在人类文明史上有过许多传世名著,但没有哪一部能像《共产党宣言》这样牵动全世界最广大人民的心魄。

2008年是纪念《共产党宣言》公开发表()

A.130年B.150年C.160年D.180年

【答案】C。

【解析】共产党宣言于1848年发表,距2008年正好160年。

【30】2008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第94题: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以来,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强农惠农政策,采取了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举措,办成了一些多年想做而没有做的大事,结束了2600多年农民种地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

这包括全面取消()

A.农业税、牧业税、农业特产税、屠宰税B.粮食直补税、良种补贴税、农机具购置补税

C.农业税、农业特产税、良种补贴税D.农业税、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税

【答案】A。

【解析】本题属于时事题。

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根本的一条是党和国家的政策好。

中央与时俱进地制定了加强“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连续出台了4个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央1号文件,采取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重大举措,办成了一些多年想办而没条件办的大事。

全面取消农业税、牧业税、农业特产税、屠宰税,终结了2600多年农民种地要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

【例题】验钞机上发出的光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电视机的遥控器发出的光可控制电视机,对于它们发出的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发出的都是红外线

B.它们发出的都是紫外线

C.验钞机发出的是红外线,电视机遥控器发出的是紫外线

D.验钞机发出的是紫外线,电视机遥控器发出的是红外线

【答案】D。

【解析】钞票上的荧光物质的重要组成是荧光剂,能在紫外线光照射下发出反光,验钞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来快速分别纸张的。

电视机的遥控器发射的是红外光来传递信息实现遥控

常识判断应试技巧综合

特点:

广、大、难。

“广”即试题知识点覆盖很广,尤其是时事范围很广;“大”就是阅读量大,题干长,把题读完就要花很长时间;难就是整体这部分试题比国家公务员试题难。

应对方法:

加强知识的积累与总结。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对于基础性的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科技以及历史人文常识要能够巩固掌握,

对于社会中的新鲜事物、科技领域的新进展,要通过多看报纸、电视、网络等途径了解熟悉。

1、法律常识

主要考查内容:

涉及法理学、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内容,其中以行政法所占比重最高。

重点考查问题:

行政法的规定为主,基本不涉及法学理论问题。

具体考查要求:

是点而不是面。

因此,考生复习时应关注具体的知识点。

2、行政管理及政治常识  

主要包括国家政策制度、政府职能和行政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并涉及政府人事组织关系等内容。

3、时事常识题

考试重点:

与当年上半年的时事联系紧密,尤其是考前两三个月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为考查重点。

应对策略:

平时关注新闻,考时就不会感到陌生。

4、人文科技常识

此部分涵盖内容广泛,但一般贴近日常生活。

常识题目常常紧跟时事热点。

有时候会考某次重大会议中的每一句话,有时会考一些社会现象,还有国家及各地方的一些比较特殊的事件。

总之,具有实时性,灵活性,并且贴近实际生活!

时事可以分为:

重要会议、热点词汇、时政新闻。

热点词汇包括:

两型社会,创新型国家,大部门制,法制建设白皮书,和谐世界,绿色消费,民主政治,抗震救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四体一位,医疗改革,又快又好,自主创新,“软实力”竞业限制等热门热点时事。

时政新闻可分为:

经济、科教文卫、民生与社会、内需、政治、资源生态。

总之:

要关心身边的大事小事。

巧解常识判断题五大方法

解题技巧比较灵活,需要考生的平时积累。

但还是有一定的解题技巧:

(1)排除法。

排除法是解答客观题最有效的解题方法之一。

考生根据自己平时所掌握的知识,便会轻易的将最不适合题意的选项排除掉。

甚至有些题可以直接将其他三项排除掉,选出正确答案。

如果选项中有自相矛盾的,立即排除一个。

即使不能直接通过排除得出答案,也可以减小难度,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2)去同存异法。

这种解题技巧适用于考生对题目不能做出准确判断的情况。

当考生在阅读完试题题干和所有选项后,如果发现选项中有内容或者特征大致相同的,就可以将其排除掉,并保留那些差别较大的选择项,再将剩余的选项进行比较、判断,最终确定符合题意的答案。

这样做的目的是缩小目标,提高答题准确率。

(3)第一印象法。

有些试题,考生会有这样的感觉:

在读完试题及选项的瞬间,大脑便有这样的一个强烈的信号,此题选某项。

但静下来仔细考虑时,却又不知道为什么。

这种情况下,考生可以先用其他的方法进行解答。

如果仍不能找到合理的理由来确定正确选项,便可将第一印象的选项选出。

虽然这种选法不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但这样选出的答案往往是正确的。

(4)比较法。

在解答单项选择题时,考生可以将各个选项同题目要求进行纵向比较,并根据各自同题意要求差异的大小来确定最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

(5)大胆猜测法。

一般情况下,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它靠的是运气,正确率相当小。

这种方法只有当考生运用其他方法均不能找到试题的正确答案时才可使用。

猜测法的优点是可以避免考生在这种试题上过分深究,陷于其中而不能自拔,从而耗费过多时间并影响考生的情绪。

这种方法虽然是靠运气,有时也有一定的命中率。

二、言语理解部分

(一)选词填空的四大必胜法宝

1.明词义

要正确使用词语,首先要正确理解词义。

这主要靠平常认真看书,勤查字典,注重词汇量的积累。

例.贝多芬曾多次地对小卡尔进行批评劝诫,但他的仁慈和宽容没有唤回毫无人性的小卡尔。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殚(dan)精竭虑B.好心好意C.仁至义尽D.苦口婆心

【解析】答案为D。

殚精竭虑——指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仁至义尽——指对人的关心、爱护和帮助,尽到了最大的努力

苦口婆心——指善意而又不厌其烦地进行劝说。

2.正搭配

公务员选词填空中给出的选项一般来说词义相近,在了解词义的基础上再来分析词与词、词与句之间的搭配关系,从正确的搭配关系入手也是一个正确率极高的手段。

例题:

中美关系      动荡,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

美国侵略政策的对象有好几个部分:

欧洲部分、亚洲部分、美洲部分,这三个是        的部分。

A.一再 重要   B.再三 首要   C.一再 主要   D.再三 必要

答案是C,“一再”和“再三”的含义是一样的,都是“一次又一次”的意思,“一再”和“声明”、“表示”等词语搭配,“再三”则同“挽留”、“考虑”等搭配。

例题:

           是那些有能力适应人造光的动物,它们在进化的过程中也不得不付出生物学的代价:

某些异常的品质受到奖赏,         在正常的自然状态下,它们             变得不适应了。

A.虽然,至于,也         B.除非,或许,仍然C.尽管,不过,反而       D.即使,而,却

答案:

D

解析:

根据句意可知第一个分句是假设关系,故选择D“即使”。

“虽然”和“尽管”表转折,“除非”表条件。

第二个分句表转折选择“而”,和“却”连用。

3.析语境

词语的使用离不开语言环境,公务员考试中的选词填空更多考查的是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的具体运用,因此辨明语境显得尤为重要。

在考试过程中,假如对语境感觉强烈,则能迅速得出答案。

例题:

我们的研究发现,在工作动机上的个体差异是明显的。

比如,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两个人,洛克菲勒一生追求财富,圣雄甘地一生粗布缠身,人生目标        。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相差甚远   B.各有所求 C.截然不同 D.南辕北辙

答案:

C,强调差异性。

4.强语感

语感是一种修养,是在长期的规范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对语言文字(包括口头语言、书面符号)比较直接、迅速、灵敏的领会和感悟能力

考试时间紧、题量大,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时,不仅能快速、敏锐地抓住语言文字所表达的真实信息,感知语义,体味感情,领会意境,而且能捕捉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例题:

雪山草地,       下前辈铿锵的足迹;战火硝烟,      起先烈英勇的雕像。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留,树     B.写,刻C.印,铸   D.刻,铸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程度把握和词语间的相互对应。

仔细分析“留”、“写”、“印”、“刻”,可以发现这四个是程度逐渐加重的动词,那么和“铿锵的足迹”搭配显然要用程度最重的“刻”。

同理,后一个空应选“铸”。

例:

人生三境界:

      ,才能览物于胸;       ,才能洞若观火;        ,才能超然物外。

此三重境界,形影交错,亦梦亦境,需反复思虑,不断探索,才能冲破重天驾驭人生。

A.看淡   看远  看透         B.看远  看透  看淡

C.看透   看淡  看远         D.看透  看远  看淡

答案:

B。

有览物于胸的宽容和大气,需要人能够“看远”。

洞若观火:

洞:

透彻。

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像看火一样。

显然此空应填“看透”。

超然物外:

超出世俗生活之外,引申为置身事外。

超出世俗之外,要做到淡泊名利,此空应填“看淡”。

(二)选词填空的必须理清的五大关联词

关联词属于连词的一种,是复句中用来联结分句与分句,标明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的词语。

关联词可以表并列、承接、转折、因果、选择、假设、比较、让步等关系。

1.并列关系

并列关系指表示有关的并列的几件事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或者表示同时进行的动作。

常见的关联词:

既……又……;既不……也不……;

又……又……;时而……时而……;

不是……而是;

一方面……一方面……;一则……二则……。

例题(2006年辽宁省第21题)

中国和美国保持正常而稳定的关系,   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稳定与发展,处理中美关系应着眼于全球,着眼于21世纪。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既又B.虽然 更C.不但 而是 D.固然 而且

【答案】A。

2、转折关系

转折关系指句子中后面的分句不是顺着前面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转了一个弯,跟前面分句的意思相反,或是对前句加以修改补充。

常见的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主要有:

虽然……但是;尽管……还是……;……却……。

3、递进关系

递进关系指在句子的两个分句中,后一分句所表达的意思比前一分句或语意更进一层,或范围更广泛,或程度更深,或情况更甚。

常见的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主要有:

不但……而且……;不仅……也……;尚且……何况……;不但不……反而…。

4、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指句子中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个分句说明这个原因所导致的结果。

这个结果可以是事实也可以是说话人所做的判断。

常见的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有:

因为……所以……;由于;因为;因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既然……那么……;既然……就……。

5、条件关系

条件关系是指句子中一个分句提出条件,另一个分句说明在合格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常见的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有:

只有…才……;除非……才……;只要……就……;

无论(不论、不管、任凭)……都(总、还、也)…。

例题1.(2004年上海市第34题)

不分青红皂白,   是和亲   一律加以反对,   在封建时代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可以取得民族之间的和解呢?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因为 就 可以 B.由于 那 然而C.倘若 就 那么 D.如果 就 那么

【解析】根据最后一句的问号,可知前面所阐述的必然是一种表示条件关系的句子,所以首先可以排除表示因果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