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摇身变气肥.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651904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秸秆摇身变气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秸秆摇身变气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秸秆摇身变气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秸秆摇身变气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秸秆摇身变气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秸秆摇身变气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秸秆摇身变气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秸秆摇身变气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秸秆摇身变气肥.docx

《秸秆摇身变气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秸秆摇身变气肥.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秸秆摇身变气肥.docx

秸秆摇身变气肥

秸秆摇身变气肥

秸秆摇身变气肥 

 

从今天起我们要和大家聊聊关于“节能减排”的话题。

2007年7月,农业部出台了《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对节能减排作出宏观部署;今年7月,国务院在2008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上提出,要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节能。

那究竟什么是节能减排呢,其实节能减排指的就是减少能源浪费、降低废气排放。

乍听起来这事儿好像离自己很远,可就在蔬菜种植大县——甘肃省靖远县,这里的农户却已经感受到了“节能减排”所带来的变化。

魏宏元:

我和我哥是同一个品种,好像都是叫奥的斯,并且是同一天定植下的。

弟弟,魏宏元,甘肃省靖远县东湾村村民,这几年种了有七分地的大棚西红柿。

魏宏生:

他和我是同时育的苗。

哥哥,魏宏生,也种了一棚西红柿,他的大棚就建在弟弟的旁边。

每年从9月份开始他们就忙着建棚、育苗、定植,年年种,年年收,兄弟俩的西红柿长得也没啥两样。

可就在今年,尽管还是同一品种,同时育出的苗,同时定的植,兄弟俩的西红柿长着长着却发生了大变化。

魏宏元:

像这么高的时候,我这苗全部跌倒了的,我这个都趴倒了,人家的苗都站着,最后发展到人家的花开的黄黄的,像现在黄黄的,我的才几个开花。

魏宏生:

他开花比我这里的迟,我这开了三层花了,他才开了一两层花。

弟弟宏元经常到哥哥的大棚里转悠。

看着西红柿一天天在长,觉着这差距也是越来越大。

哥哥宏生今年到底用了啥高招呢?

魏宏生:

其实这个棚里没啥好东西,就是埋了些秸秆,主要是这个。

说起来,哥俩的大棚离得这么近,弟弟其实也知道哥哥在大棚里鼓捣些秸秆。

过去,这年年收获后剩下秸秆不只对哥哥宏生,对当地的很多菜农来说,不仅没什么大用,而且还成了一种负担。

可现在要说秸秆能让大棚里的蔬菜长得好,弟弟根本不信。

魏宏元:

不能相信,原因是原来没用接触过,到别处没转过。

都说秸秆还可以还田,可在大棚里风吹不着,雨淋不上,要等秸秆烂了,还真不如直接上点儿有机肥来的快。

那哥哥宏生拿这些秸秆到底要干什么呢?

很多作物收获后剩下的秸秆如果一把火烧了,就会在空气中增加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增加空气中的污染。

但哥哥宏生偏偏把别人扔都没处扔的玉米秸,都搬进了自家的大棚,其实这也并不是他有多强的环保意识,他是要让这些秸秆为他的大棚菜发挥作用。

可秸秆还能做什么呢?

哥哥宏生还真把秸秆当成了宝贝,在蔬菜种植行的位置,顺南北方向专门挖出了一条条沟,沟宽70~80厘米、沟深20厘米。

然后把秸秆填进去,秸秆的厚度在30厘米左右。

沟有多少,秸秆就码多少,这样子看起来不太像是要秸秆还田,可要这么多的秸秆干什么用呢?

魏宏生:

主要是产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原来哥哥是想让这些秸秆能产出来二氧化碳气体,提供给棚里的蔬菜。

蔬菜现在住进了温室里。

温度有了,冻不着,光照有了,不愁长。

看起来生长条件都合适,可要想蔬菜长好,温室大棚里面恰恰缺少了一个比较关键的因素就是二氧化碳。

张世明:

因为这个大棚通过,不封闭是不保温,封闭了以后,大气中二氧化碳就交换不进来,所以里面亏缺就会加重。

植物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有阳光就可以光合作用转化成有机物,可要是缺少了二氧化碳,就无法进行正常转化。

现在一般大棚里只有不足300ppm的二氧化碳,让正在生长的蔬菜也饿出了问题。

张世明:

像蔬菜这样多数是在两万给四万之间,这样呢,这个需求量好几万,供给量不足三百,这样两者一比,差距大体是在一百多倍。

正是因为少了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降低了大棚蔬菜进行光合作用的效率,所以不管种什么菜,不光长势弱,挂果小,畸形果的数量也会增加。

哥哥宏生今年参加了县里的一个技术培训班,培训的技术就是利用秸秆在大棚产生二氧化碳。

他觉得,秸秆到处都是,不用多花钱,又能提高大棚里二氧化碳的浓度,何乐而不为呢。

可就当哥哥宏生一次次往大棚里搬运秸秆、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弟弟宏元却始终没有动手。

魏宏元:

今年村上打电话让我搞,我是不敢弄,我考虑这个东西是成功还是失败,以前我们这里用的是那个酸放二氧化碳,像这种方法我没听过。

其实这二氧化碳重要的理儿弟弟宏元也明白,因为过去村里就有人用过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法子。

就是把碳酸氢铵倒进盛有稀硫酸的瓶里,两者混合后就会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来。

可让他摸不着头脑的是这硬邦邦的秸秆咋也能变成二氧化碳气体呢。

魏宏元:

我就考虑这是秸秆,它咋能产气呢。

对呀,秸秆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是气态的,这两种完全不同的形态,咋能说变就变呢,弟弟宏元曾经用稀硫酸和碳酸氢铵产生二氧化碳,那是一种化学反应,一混合马上有气体出来。

哥哥宏生把秸秆埋进土坑,到底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才能使秸秆很快产生二氧化碳呢?

其实,弟弟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如果直接把秸秆埋在土里,让它们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确实并不容易。

张世明:

二氧化碳少,甚至说二氧化碳极少,那个秸秆整的蜡质层你破坏不了,它老是不能够提高自己的转化能力,提高自己的氧化速度,主要是这么情况。

因为秸秆只有在腐烂分解的过程中,才能转化成二氧化碳,所以说,如果秸秆腐烂的越快,腐烂的面积越大,产生的二氧化碳也就越快越多。

然而秸秆坚硬的蜡质层和木质素,很难在短时间内腐烂掉。

为了让它们能迅速的变成二氧化碳,哥哥宏生还给秸秆找了个伴儿。

魏宏生:

埋秸秆时,用的菌种,生物菌种。

按照菌种与秸秆1:

400的比例,哥哥宏生的一亩大棚用了大约3000~4000千克的秸秆,那么,搭配要用的菌种就是8~10千克。

正是这些菌种,让秸秆成了埋在地下的“反应堆”。

张世明:

菌种转化秸秆是一个间接的过程,首先它的产些酶,它得活跃起来,代谢产生酶才能把秸秆一段一段切断,有一些木质素、纤维素啊,到最后切成二氧化碳。

这种专用菌种由16种有益微生物组成的,菌种活跃起来,生命力也会增强,它所代谢的酶就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加速秸秆腐烂,然后将秸秆分解成二氧化碳气体。

不过哥哥宏生在用这些菌种的时候,并没有直接撒在秸秆上,而是把菌种和麦麸按1:

20的比例,拌匀、加水,1千克麦麸加水0.8千克,拌好后用手一攥,手缝渗水时,魏宏生才把它们均匀的撒在秸秆上了。

张世明:

因为它条件好嘛,营养丰富、细腻、水分适中,我们在一般掌握的比例比较协调,所以说搁在这上面萌发的速度,就比直接搁到秸秆上快。

有水分、有营养,麦麸就好比菌种的培养基,菌种马上就能活跃起来,再加上此时粉末状的菌种已经变成了团粒状的菌群,这样它们就有足够的能量迅速启动秸秆生成二氧化碳。

魏宏生用土把菌种、秸秆通通埋起来,这要秸秆产气的反应堆就建好了。

别看弟弟宏元没敢用这技术,可心里也总惦记着,时不时的也来哥哥的大棚里瞅瞅。

魏宏元:

像他们是要打沟,两边垄里的都要埋的,别的地方都埋的严严的,这两头露出来你到底是个啥说头。

哥哥宏生虽然是埋土,可每一行南北两头的秸秆都露在外面,这秸秆到底是要埋还是要露,弟弟宏元怎么也想不明白。

张世明:

那么菌种呢,只有在有氧的情况下才能有活性,才能够正常生存、生长,才能活性高,全部埋起来以后,菌种就会因缺氧而失活,就会死亡。

原来,地里埋的这些菌种都是好氧菌,两头漏出秸秆来,进去的氧气就能帮菌种更好的生长,这样菌种才能真正成为秸秆产生二氧化碳的加速器。

可这快速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究竟从哪儿往外冒呢

魏宏生每隔20厘米就打一个孔,孔径2~3厘米,孔深10厘米,有了这些小孔,二氧化碳就能从地下缓慢的释放出来,10~15天定植的小苗,就可以马上吃到足够的二氧化碳了。

可弟弟宏元发现,哥哥并不是打这一次孔就完活了,这孔是苗期的时候也打,将来挂了果还要打。

魏宏元:

用些秸秆用些菌产出二氧化碳,并且隔上几天,好像还要打眼,这个眼隔几天打一次。

魏宏元不明白,已经有孔能出气了,怎么这孔还打个没完了呢。

张世明:

一般打了孔以后冒出二氧化碳,进入氧,这个孔周围都是根系,生长的很多的白根,就像这个根在里面,都出满了,出满了以后它就阻碍气体来冒出。

原来苗一天天长大,它们长多大,根儿就有多长,根系一旦长到小孔处,就会影响二氧化碳往外释放的速度,所以每隔半个月最好再打一次孔。

这样,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的蔬菜大棚,就能源源不断的供应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浓度低的在900ppm,高的可达1900ppm,二氧化碳浓度比普通大棚提高4~6倍。

其实,哥哥宏生把秸秆和菌种埋好后的第二天,就开始慢慢儿的产出二氧化碳气体;到了第十天,就能产出1万ppm的二氧化碳,并且这个产气的过程能延续14个月。

有了专用菌种和相配套的科学方法,哥哥宏生就能把没用的秸秆,变成有用的二氧化碳气体。

不过,哥哥宏生发现,秸秆的本事还不只是能变成二氧化碳。

秸秆产生二氧化碳过程也是腐烂分解的过程,这时候秸秆还释放出大量的热,据专家们测定,大棚地温能提高4~6℃。

有了地里的秸秆,魏宏元再不用为天冷给大棚加温费心了。

可对魏宏元来说却还有比这个更省心的。

魏宏生:

确实不用施肥,自从地里埋了秸秆之后呢,确实是没使过化肥。

都说庄稼一支花,全靠粪当家。

要说连肥都不用施,小魏是怎么也想不通。

魏宏元:

我是不敢相信,我说这不上肥也不科学嘛,咱们刚开始搞的时候是连粪带肥料,像我们的话一次性,最开始你现在不上肥,东西进去以后,长还是不长,怎么说我也不敢搞。

平日里,从苗一定植开始,化肥也就紧跟其上,什么氮磷钾缺了哪一样都不行。

这烂在地里的秸秆咋就能代替化肥呢?

张世明:

就因为秸秆中有大量的矿质元素,有大量的肥料,而且这些东西一分解,它活性很高,吸收率还很高,没有必要再增加额外的矿质元素。

秸秆腐烂后不仅能分解出大量矿物质元素,而且还能让土壤里的有机质含量增加10倍以上,所以不用化肥,根系也能吃到足够的营养。

就是这不知不觉的分解过程,除了提供营养,还捎带脚把菜的病也给治了。

张世明:

它的这个菌种在这个秸秆上,分解秸秆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孢子

如果是碰到了有害菌,它就会把它吃掉,这就叫生物防治以虫治虫那种瓢虫吃蚜虫那种方式,菌也是这,以菌治菌。

这些抗病孢子分布在土壤中,它们有的能抑制病菌生长,有的能杀灭病菌,防治效果在80%以上,这效果可不比农药差,关键还保证了蔬菜的安全品质。

三个月下来,弟弟宏元再和哥哥的大棚一比较,没想到这秸秆反应堆还真就反应到了果子上。

魏宏元:

现在我这个大棚结果四层子五层子,我哥的那个六层子,七层子都有,六七层相当于比你多两三茬,这个产量算下来。

魏宏生:

我现在卖了三四次了,他现在才卖头一次。

哥哥宏生的西红柿和弟弟宏元比不光长势好、产量高,而且品质也不错。

魏宏生:

他那个是化肥,我这个没用化肥,我这个是无公害的。

没用的秸秆不仅能变成二氧化碳,还能变成热量、肥料和农药,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弟弟宏元也动了心。

魏宏元:

着急,着急想搞,想搞,现在你想你这个东西长这么高,埋苞谷秆子不方便,在这里有转又挖,把叶子都弄掉了。

现在,小魏也想在自己的大棚里埋秸秆,可西红柿也已经长大了,这会儿往地里埋肯定不现实。

不过张教授又给小魏介绍了一个好办法,就是把秸秆反应堆搬到地上来。

这种地上的反应堆就是在贮气池上搭好架子,一层秸秆一层菌种的往上摞,摞上四五层。

张世明:

它就像一个笼一样一层盖上一层盖子再来一层,这样呢,短时间内就可以把蒸出更多的馒头来,这个外置式反应堆在短时间内,可以作出更多的二氧化碳来,解决大棚更多作物的需要。

通过微孔传输带,反应堆产生的二氧化碳就能输送给大棚蔬菜了。

而贮气池里收集的反应堆液也能代替肥料和农药。

有了这种外置的方法,即便已经长上了西红柿,小魏现在也能让让秸秆派上用场了。

哥哥宏生用秸秆反应堆种西红柿的技术,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不仅带动了弟弟宏元,也带动了甘肃省靖远县越来越多的菜农。

如今,不少菜农也都尝到了新技术所带来的甜头。

当地菜农:

不施肥,长的膨大速度快,它这个瓜比往年这个瓜,往年管理,它的瓜能结两个、三个,这一次。

而且今年这个叶子呢,特别抗这个霜霉病。

甘肃省靖远县在短短的半年中,把秸秆生物反应堆这项技术从十几个棚,发展到六百多棚,蔬菜的产量和品质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与此同时,甘肃省靖远县的农业生产也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吕书记:

那为了把这块这个秸秆能够利用好,我们把这个技术引进过来,秸秆呢作为一种原料,能够降低我们的生产成本,把它作为再生农业、再生能源和这个循环农业来考虑,大面积推广这个秸秆循环的技术。

甘肃省靖远县利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种植大棚蔬菜,一亩大棚,一年最少可以消化4000~5000千克作物秸秆,这既解决了秸秆处理的难题,大幅度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而且还提高了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所以说,只要利用科学的手段,每个农户就能参与到“节能减排”的工作中,也能为国家“节能减排”出把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