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前后对比.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652409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改前后对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课改前后对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课改前后对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改前后对比.docx

《课改前后对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改前后对比.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改前后对比.docx

课改前后对比

新课程改革前后比较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课改”的全称,建国以后已有过多次课程改革。

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统一规划, 2004年开始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以省级为单位,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进,2010年全面推行。

在实施新课改的实践过程中,各地各校积极探索、认真反思.下面收集整理了一些观点和看法,供大家参考。

观点一、必须进行新课改

从根本上说,课程改革的动因是我们面临的社会环境已经变了: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我们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这就是说,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

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

显然,全国“万校一书”的课程体系、“万人一面”的培养方式,肯定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由于高中教育已经基本普及,高中教育的功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从只面向少数人的精英主义教育,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高中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不再是只为大学输送合格新生。

当高中毕业生可能继续升学,也可能直接走向社会时,高中教育就应当转变为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这些正是新课改十分强调的。

这次新课改还借鉴了先进国家的课改经验,是对世界课程改革潮流的自觉顺应,这一点在高中课改中尤为明显.

观点二、教师是实施新课改的关键

新课程的改革能否成功,改革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教师。

就教师而言,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对新课改加强学习,热情投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提高教师素质是深化新课程改革的前提条件。

教育部及省教育厅等主管部门经过了充分的酝酿与准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志在必改。

一线的老师应坚定实施新课改的信心与决心,要转换角色。

传统教育中的教师是知识的权威,是课堂的“主宰”,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园丁”;而新课改要求教师的角色转换成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者,学生学习课程的指导者和学生终身学习的奠基者。

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唤醒者和铸造者”、是“艺术家”。

唯有主动转换角色,教师才能真正进入“剧情”,师生才能配合和谐,共同演好课程改革这场“戏”。

在新课程改革中发挥教师的关键作用,必须强化教师的现代教师素质观,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观点三、新课改难在哪里

新课改在全国开展得如火如荼,老师的课堂究竟改得怎样了?

恐怕是雷声大雨点小,上面讲得多,下面开展得少,宣传标语口号多,教学行为改变小。

原因还在老师的思想认识上,表现如下:

1、对新课程思想认识肤浅,没有真正理解.2、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缺少反思和反馈.3、对学生的现状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4、对学生的个性发展缺少长远的认识.5、缺乏“以生为本"的思想。

观点四、新课改理念中的技术主义反传统倾向

我国“新课改理念”追奉的是后现代主义,却自相矛盾地走向了技术主义的道路,表现在:

忽视传统学术知识的积累;否定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优良传统;脱离国情和民族文化土壤;简单搬运外国教育理论和教学模式;忽视教学改革和教学方式运用中的人的因素;对教育改革模式和教育研究国际传播中的文化殖民主义倾向缺乏意识.

观点五、家长很关注孩子能否考上大学

在大学还以高考来选拔人才、教育还“以分数论英雄”的今天,高谈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实用型人才对于望子成龙的家长来说形同空话。

现在连大学生、研究生都不好找工作,如果孩子考不上大学,对于学生、家长、家庭来说,压力和负担都是巨大的。

因此,有家长说:

我们期盼这不再是素质教育的又一场秀。

观点六、关注知识点的落实

“轰轰烈烈搞课改,扎扎实实抓应试",那些高深的教育理念、课改理论、热闹的课堂教学形式、开开会、上点公开课,这就是课改或叫做应付课改。

长期以来,我们适应了以升学率、考试成绩、考试排名、中考高考看“堆堆”,数“米米”为标准的终端评价.所以,我们不敢搞那些“花架子",还是要多讲、多练、强压、硬逼,知识点过关不留盲区,棍棒底下出人才。

谁丢掉升学率,谁就丢掉社会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