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烟草土壤区划补充稿.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6553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7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黔西南州烟草土壤区划补充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黔西南州烟草土壤区划补充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黔西南州烟草土壤区划补充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黔西南州烟草土壤区划补充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黔西南州烟草土壤区划补充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黔西南州烟草土壤区划补充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7页
黔西南州烟草土壤区划补充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7页
黔西南州烟草土壤区划补充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7页
黔西南州烟草土壤区划补充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7页
黔西南州烟草土壤区划补充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7页
黔西南州烟草土壤区划补充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7页
黔西南州烟草土壤区划补充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7页
黔西南州烟草土壤区划补充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7页
黔西南州烟草土壤区划补充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7页
黔西南州烟草土壤区划补充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7页
黔西南州烟草土壤区划补充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7页
黔西南州烟草土壤区划补充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7页
黔西南州烟草土壤区划补充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7页
黔西南州烟草土壤区划补充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7页
黔西南州烟草土壤区划补充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黔西南州烟草土壤区划补充稿.docx

《黔西南州烟草土壤区划补充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黔西南州烟草土壤区划补充稿.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黔西南州烟草土壤区划补充稿.docx

黔西南州烟草土壤区划补充稿

黔西南州烟草土壤区划

前言

黔西南布衣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地处云贵高原山地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上,介滇、黔、桂三省交界的金三角地带。

处于东经104°35′~106°32′与北纬24°38′~26°11′的范围内。

州境东西长210公里,南北宽177公里,总面积16804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9.54%。

黔西南州辖兴义市与兴仁、贞丰、安龙、普安、晴隆、册亨、望谟县共八个县(市)。

总人口311万(2005年),有汉、布依、苗、彝、回、仡佬、壮、瑶、侗、水等民族。

其中望谟、册亨、贞丰、安龙是布依族聚居的区域。

本州海拔虽介于275~2207米,但大部分在1000~2000米之间,有大面积地势较平缓的丘原与槽谷。

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度适宜,雨量丰沛,无霜期长,特别日照条件好,是我省太阳辐射较高的地区。

境内土壤有红壤、黄壤、黄棕壤、石灰土、紫色土等类型,耕地土壤大部分系微酸性或中性,PH值在5.5~7.0之间,土壤钾素含量较高,适于烟草生长,加之煤矿资源丰富,为烤烟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烤烟在本州的种植,始于1946年在普安、晴隆和兴仁的试种。

建国后1958年曾产烟3万担,但直到改革开放后,20世纪80年代末才有较快的发展。

1990年全州种烟11.4万亩,产烟20万担。

但90年代几经周折,2000年种烟15万亩,产烟28.1万担。

2001年以来,本区烟草呈现稳定发展的趋势,产量逐年上升,质量逐年提高。

2005年全州种烟24.78万亩,收购烤烟54.5万担,烤烟生产已成为黔西南“农产富州”的八大支柱产业之一,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黔西南州的烟叶,由于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采用了适宜的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生产了以色黄、味醇、香气质好、香气量足、烟碱含量适中、烟叶外观油润丰满、厚薄适中等为特点的清香型或清香偏中的优质特色烟叶,深受省内外卷烟厂家欢迎,但在目前烟草市场激烈竞争的形势下,如何才能保持和发扬现有的品质特长,并克服影响品质提高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进一步促进黔西南州烤烟生产的发展,做到因土种植,合理布局,平衡施肥,科学管理,在既往工作的基础上,特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与取土分析化验,制定本烟草土壤区划,以供生产参考与应用。

第一章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与土壤分布

第一节地质条件

地质条件包括地层,母岩及其风化产物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现分析如下。

1、地层

黔西南州在大地构造上属扬子准地台上扬子台褶带的黔西南凹陷主体部分,由于地质历史中累遭海浸,因而沉积了自寒武系至三迭系的厚层浅海相碳酸盐岩,并与砂岩、页岩、玄武岩互间为层。

经过长期内外营力的作用,出现岩溶地貌与常态侵蚀地貌呈条带状分布的局面,这也是非地带性的石灰土与地带性的红壤、黄壤、黄棕壤相间分布的原因。

本区在加里东旋回中,中寒武纪曾一度上升,缺失中上寒武系地层,奥陶系与志留系地层未出露。

泥盆系地层系碳酸盐岩,在普安、望漠有少量出露。

中上石炭系在普安、册亨、望漠均有出露,以碳酸盐岩为主夹有碎屑岩。

二迭系下统地层为碳酸盐岩,各县均有零星出露。

二迭系上统下部多为峨嵋山玄武岩组,上部包括宣威群、龙潭组、长兴组、大隆组为海陆交互相沉积的煤系砂页岩地层,为本区主要的成煤时期。

三迭系地层在本州特别发育,由滨海相、浅海相、泻湖相的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组成。

三迭系下统地层包括永宁镇组、飞仙关组、罗楼组,各县都有不同程度出露。

中统地层包括关岭组、青岩组、边阳组,除顶部为碎屑岩外,多为碳酸盐岩,在全州广泛分布。

上统地层有法朗组、把南组、龙头山组、赖石科组、火把冲组,仅在兴义、兴仁、贞丰、安龙局部出露。

上白垩系至下第三系地层在兴仁潘家庄有少量分布。

第三系地层分布于普安、兴义、兴仁等地的山间盆地,面积不大,为干旱条件下的内陆盆谷与河湖相堆积,中上部为红色钙质泥质胶结的砾岩,褐红色含钙质泥岩及粉砂质泥岩,一般通称为第三系红层。

第四系在安龙、兴仁、普安、兴义、贞丰、晴隆有成片分布,多在溶蚀盆地与丘原地貌的洼陷处,以残积、坡残积、洪积、湖沼沉积为主,其中又以第四纪红色粘土分布较广。

2、成土母岩与土壤类型

岩石是地壳的主要构成物质。

土壤是在岩石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的基础上,再经生物的成土作用而形成。

成土母岩及其风化产物的矿物成分、结构、质地和养分含量,直接影响到土壤的形成过程、土壤类型和肥力状况。

黔西南州的母岩类型依分布面积的大小依次为砂页岩、碳酸盐岩、泥页岩、砂岩、第四纪红色粘土、紫色岩类、玄武岩、钙质砂页岩等。

各类成土母岩的面积及相应的土壤类型见下表(表1)

表1黔西南州各类成土母岩面积与相应的土壤类型

母岩类型

面积(万亩)

占土地面积%

本州相应主要土类

1.砂页岩

1059.05

42.04

红壤、黄壤、黄棕壤

2.碳酸岩

817.90

32.47

石灰土、黄壤、黄棕壤

3.泥页岩

329.26

13.07

红壤、黄壤

4.砂岩

122.18

4.85

黄壤、黄棕壤

5.第四纪粘土

87.27

3.40

黄壤

6.紫色岩类

58.76

2.33

紫色土

7.玄武岩

17.66

0.70

黄棕壤、黄壤

8.钙质砂页岩

8.26

0.32

石灰土、黄壤

9.其他(水域)

19.06

0.76

合计

2519.40

100.00

注:

面积资料来源于《黔西南州土壤》

由上表可知,本区砂页岩、泥页岩、砂岩等碎屑岩分布的面积约占全州土地面积的60%,其风化物在不同的海拔高度与气候条件下发育成地带性的红壤、黄壤、黄棕壤等土类。

石灰岩与钙质砂页岩在较陡的山地与丘陵区多发育成非地带性的石灰土。

而在浅丘槽谷与溶蚀洼地等地势平缓处,碳酸盐岩的残坡积物经深度的化学风化与生物成土作用而发育成相应的地带性土壤,如大黄泥土等,《贵州省土壤》分类系统将它归为黄壤的一个土属,《黔西南州土壤》则将它归为石灰土类的次生石灰土属,它在本州分布面积很大,是主要的植烟土壤类型之一。

由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而来的黄壤,《贵州省土壤》分类系统将它归为黄壤土类的黄粘泥土属,其中部分表层因受复钙作用,酸碱度为中性或微碱性的黄粘泥土,《黔西南州土壤》则将它划为石灰土。

紫色岩类发育而来的土壤,其土壤理化性质与肥力状况深受母岩的影响,统称为紫色土,包括酸性紫色岩类发育的血泥土与中性紫色岩类发育的紫泥土、紫砂泥土等。

玄武岩发育而来的土壤因海拔与气候的不同形成桔黄泥土(属黄壤)或桔灰泡泥土(属黄棕壤)。

第二节地貌形态

地貌形态的变化影响着地表物质和能量的再分配,支配着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的活动,也必然影响到气温、降水、植被等成土因素的变化,形成相应的土壤类型,州内西部最高点兴义白龙山(祭羊山)海拔2207米,往东南最低处,望漠红水河打洛河口275米,相差1932米。

全州随着地形的垂直变化,海拔的上升,分布着红壤、黄壤、黄棕壤等不同的土壤带谱。

1、地势与地貌类型

州内地势按海拔高程来划分(图1),高于1600米的土地面积有226.74万亩,占总土地面积9.0%,主要分布于普安和兴义七舍、捧乍地区,地带性土壤以黄棕壤为主;海拔1000~1600米的地区,在全州广泛分布,面积为1615.19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64.11%,地带性土壤为黄壤分布区;海拔1000米以下的地区为677.47万亩,占总土地面积26.8%,主要分布在册亨、望漠、贞丰县境的北盘江、南盘江两岸地区,地带性土壤为红壤分布区。

按地貌类型而言,全州以山地丘陵为主,在高原面上也有较大面积的缓坡与盆地(坝地)。

其中,山地1143.82万亩,占总土地面积45.41%,丘陵1166.62万亩,占46.30%。

盆地(坝地)208.95万亩,占8.29%。

各海拔高度不同地貌形态的面积分布见下表(表2)。

表2黔西南州不同地貌类型面积分布

海拔

<1000米

1000~1600米

≥1600米

合计

全州

面积(万亩)

占总土地%

677.47

26.89

1615.19

64.11

226.74

9.00

2519.4

100.00

山地

面积(万亩)

占总土地%

270.99

10.76

646.09

25.65

226.74

9.00

1143.82

45.41

丘陵

面积(万亩)

占总土地%

359.06

14.25

807.57

32.05

1166.63

46.30

坝地

面积(万亩)

占总土地%

47.42

1.88

161.53

6.41

208.95

8.29

注:

资料来源于《黔西南州土壤》

2、地貌类型分区:

全州地貌形态按照成因,可分为发育于碎屑岩层的常态侵蚀地貌和发育于碳酸盐岩的溶蚀地貌,就全州的地貌形态可分为以下四类地区:

1)南部南、北盘江侵蚀山地、峡谷与盆坝区:

海拔在800米以下,多砂页岩发育的土质山丘,地表切割深、坡度大,坡高崖陡,水土流失严重,除桑郎与望谟盆地外,多为陡坡耕地。

主要土壤类型有红壤、石灰土、粗骨土、水稻土。

2)中部兴义、安龙岩溶高原槽坝区:

兴义、安龙分布在海拔1000~1400米的峰林盆地岩溶高原。

高原面广阔,有浅丘、峰林与地势平坦的坝地,土层深厚是主要农耕区与烤烟主产区,主要土壤类型有黄壤、石灰土和水稻土。

3)兴仁、贞丰岩溶侵蚀高原区:

兴仁、贞丰西部海拔1000~1500米,碳酸盐岩与砂页岩相间分布,砂页岩经侵蚀形成缓丘,碳酸盐岩则溶蚀发育为残丘坡地-峰林谷地-峰丛洼地-峰丛峡谷等地形,这些丘原地形的平缓处土层较厚,农业发达,也是主要的烤烟产区,主要土壤类型为黄壤,而坡度较大,水土流失较重的陡坡地,土层较薄,土壤发育过程受母岩影响极大,形成石灰土,粗骨土或石质土。

4)普安、晴隆岩溶侵蚀山地区:

除普安县南部地区以外,其余晴隆、普安大部分地方海拔都在1500米以上,都是受河流深度切割或岩溶强烈发育的山区,切割深度常达500~700米,坡大沟深,田高水低,耕地分布零星,土壤类型有石灰土、紫色土、黄壤、黄棕壤、红壤。

第三节气候概况

黔西南州热量资源丰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季,终年温暖湿润,无霜期长,有利于烟草等各类农作物的生长。

同时,在随着地形与海拔高度而变化的不同气候带中,相应地发育着不同类型的土壤。

1、光、热、水时空分布特征

1)光能资源:

农业生产实质上就是人类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贮藏于农产品的过程。

光能资源自然便成为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形成的源泉。

我省光能资源虽处于全国低值区范围,但黔西南州与威宁、盘县都是我省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

本州的安龙、兴义、兴仁、普安年日照时数都在1550小时以上。

日平均温度≥10℃是喜温作物开始生长的时期,全年≥10℃期间的日照时数以册亨、望漠最多,达1200小时以上,其次兴仁、兴义、普安、贞丰一带也超过1100小时,各县(市)年总辐射量都在40百兆焦耳/米2以上。

≥10℃期间的辐射量达21~29百兆焦耳/米2,在全省也都是高值区。

各县(市)太阳辐射量与日照数见表3。

表3黔西南州各县(市)太阳辐射量与日照时数

兴义

普安

晴隆

兴仁

贞丰

安龙

册亨

望谟

年总辐射量(百兆焦耳/米2)

45.29

44.62

42.16

43.76

43.64

45.58

42.94

41.67

年日照时数(小时)

1636.1

1628.0

1458.0

1564.7

1541.8

1644.0

1494.7

1441.3

年日照百分率(%)

37

37

33

35

34

37

34

32

7~8月日照时数(小时)

337.4

357.4

350.8

339.6

367.8

342.0

347.8

329.6

2)热量条件:

本州各县年平均气温为13.6~19.1℃,南部册亨、望谟年平均温度均达19℃以上,是全省高温区之一。

随着海拔的增高,温度逐渐降低,北部普安、晴隆年平均温度分别为13.6℃和13.9℃,其余各县(市)在15.1~16.5℃之间。

(表4,图2)。

表4黔西南州各县(市)平均气温

县名

测站海拔(m)

年均气温(℃)

1月气温(℃)

7月气温(℃)

≥10°积温

兴义

1296.6

16.1

7.1

22.8

4796.0

兴仁

1378.5

15.2

6.1

22.1

4531.2

普安

1649.4

13.6

4.4

20.8

4007.6

晴隆

1552.7

13.9

4.6

21.0

4083.3

安龙

1394.5

15.1

6.0

21.8

4476.3

贞丰

1040.0

16.5

7.2

23.6

5075.7

册亨

559.1

19.1

9.7

26.0

6303.5

望谟

566.9

19.1

9.7

26.0

6200.5

3)降水:

黔西南州是我省三大多雨地区之一,各县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在1236.8~1550.0mm之间。

其中,望漠、安龙两县雨量最少,年降水量在1200~1300mm之间,晴隆县降雨最多,年降水量1550mm,多雨年的降水量达1700mm以上,其次普安、兴义年平均降水量都超过1400mm(表5,图3)。

但本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匀,冬、春季少雨,如春天雨季来临较迟,往往发生春旱,影响大秋作物和烟草的播种和移栽。

表5黔西南州各县(市)降水量(1961-1990年)

县名

年平均降水量(mm)

3~5月

6~8月

9~11月

12~2月

4~9月

占全年%

兴义

1437.4

282.1

828.8

317.3

79.6

1238.9

82.2

兴仁

1306.5

277.3

673.6

286.0

68.5

1051.5

80.5

普安

1414.6

259.7

741.7

337.0

76.3

1141.6

80.7

晴隆

1550.0

364.4

792.4

347.7

95.5

1219.6

79.2

安龙

1238.0

288.5

649.1

241.7

58.8

1021.4

82.5

贞丰

1360.0

293.3

703.0

290.3

37.6

1096.3

80.6

册亨

1318.7

316.4

635.0

267.4

63.9

1053.1

82.1

望谟

1236.8

314.2

638.5

123.1

58.1

1004.8

82.1

2、气候区的划分

按照贵州省气象局对我省气候带划分的标准(表6)。

黔西南州大部分地区都在中亚热带范围内,主要土壤类型为黄壤、石灰土,还包括部分黄红壤;南亚热带分布在南北盘江两侧的河谷地带,海拔800米以下的地区,以册亨、望谟境内面积较大,主要土壤类型为红壤;北亚热带分布在海拔1600米以上的地区,以普安、晴隆面积较大,主要土壤类型为黄棕壤;暖温带仅在兴义市祭羊山顶局部地区存在。

表6贵州气候带分区指标

气候带

≥10°积温

最冷月平均气温

极端最低气温

南亚热带

>6000℃

>10℃

>-5℃

中亚热带

4500~6000℃

4~10℃

-10~-5℃

北亚热带

3500~4500℃

2~4℃

-20~-10℃

暖温带

<3500℃

<2℃

<-20℃

资料来源:

贵州省国土资源厅编制《贵州省地图集》,2005年。

第四节植被与土壤

植物群落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生物气候条件下,不同的植被类型发育着相应的土壤种类。

同时,不同的植被对土壤水热平衡,物质与能量的转化,土壤有机质的积累与分解,养分的富集与损耗和土壤酸碱度都有重要的影响。

黔西南州地处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的地区,水热资源丰富,植物种类多样,一度自然植被生长繁茂。

据《兴义府志》记述:

“府亲辖境及兴义、兴仁、普安、贞丰、安南(晴隆)等县的马乃慄、断山、独秀山、春岩山、九盘山、长贡山、桥子山、笼纳山、凤凰山、把兰山等大山,相互连接,山箐多、万里重叠、古木参天”。

直到建国初期,古树参天的原始森林还到处可见,虎豹等异兽珍禽出没无常。

当时,全州森林面积91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6.3%。

以后由于人口快速增长,毁林开荒等原因,森林面积急剧减少。

1979年全州森林覆盖率仅9.4%。

这些年,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森林面积逐年增加。

按中国植被区划,本州属南亚热带季风阔叶林带的滇黔桂石灰岩峰林阔叶林、细叶云南松林区。

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原生植被破坏后,现存的多为次生植被,但物种仍极丰富。

据林业部门1982年在贞丰、兴仁境内龙头大山调查,该区有植物369种,分属96个科,221个属。

黔西南州境内地势起伏大,高低海拔相差近2000米,垂直分异的生物气候带与植被类型发育着不同的土壤,相应地出现土壤类型的垂直分异。

1、南亚热带河谷季雨林区:

植被由一些南亚热带甚至热带成分的植物种类所构成,以桑科、豆科、楝科、无患子科、大戟科与茜草科植物为主。

分布于南北盘江的河谷地带,由于纬度偏南,并处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背风河谷之中,气温高而降水偏少,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

该区主要土壤类型为红壤,风化程度深,脱盐基、脱硅富铝化过程十分明显,原生矿物被彻底分解,土体铁、铝含量高,次生粘土矿物赤铁矿等的出现,使土体呈深、浅不同的红色,局部有铁盘层出现。

全剖面呈强酸性至酸性反应,盐基饱和度为10~20%,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

该区自然土壤肥力虽然不高,但水热条件好,是发展南亚热带经济作物与反季节蔬菜基地最理想的地方。

2、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主要由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冬青科以及金缕梅科、山矾科、杜英科、杜鹃花科的常绿植物构成。

在常绿阔叶林受到破坏后常有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出现。

主要分布在兴义、兴仁、安龙、贞丰海拔1000~1600米的范围内。

该区主要土壤类型为黄壤,它的脱硅富铝化过程较红壤弱,生物富集过程较红壤强,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红壤。

由于气候湿润多雨,土体中氧化铁高度水化,多以针铁矿和水化氧化铁的形态存在。

使土体,尤其是心土层(B层)显现蜡黄或棕黄色。

黄壤的盐基饱和度低于红壤,视母质不同,土体呈酸性或强酸性反应。

黄壤与红壤土体氧化铁的游离度一般高达30%以上,这是本区土壤磷素易于被固定,磷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

3、北亚热带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区:

主要植物有白杨、檫木、野核桃、漆树、丝梨、灯台树、猕猴桃、杨梅、竹节人参、杜鹃花等。

分布在普安、晴隆,兴义的七舍、棒乍,兴仁、安龙、贞丰的龙头大山等海拔1600米以上的地区。

该区气候温凉,主要土壤为山地黄棕壤。

它的富铝化作用微弱,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壤矿质养分含量也较多,土壤仍为酸性。

第五节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土壤

人类在从事社会经济活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变了环境,改变了土壤。

其中一些是向有利于持续发展,有利于人类的方向转变,另一些是和人们预想的相反,破坏了生态平衡,污染了环境和土壤,受到自然的报复。

1、有利于改良土壤,提高肥力,利于农业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活动,主要包括:

(1)旱地改水田,“海子”改荷塘与稻田。

全州162万亩水稻土,都是人们兴修水利或修筑梯田,蓄水灌溉,种植水稻,而形成的人为土壤。

“旱改水”以后,作物产量成倍增长,而且满足了人们改善生活对稻米的需要。

另外,安龙县招提一带,过去曾是一个绵延数公里的岩溶湖,后经人们挖沟排除渍水后,改造成十里荷塘与连片的稻田。

(2)瘦地变肥地:

人类开垦以后的耕地土壤,通过长期的施用有机肥料,合理耕作、轮作和改良,土壤逐渐熟化,肥力逐年提高,土壤酸度逐渐趋近于中性。

如第四纪红色粘土新垦地为死黄粘泥土,耕作后逐渐演变为黄粘泥土,再熟化为油黄粘泥土。

并且,出现村寨附近土壤肥力最高,呈同心园状向四周肥力逐渐降低的现象。

据省农科院土肥所1998年在省内各地调查,这几个土种之间的土壤有机质与养分含量有极显著的区别(表7),当然,对于烤烟种植来说,油黄粘泥土肥力过高,难于调控养分供应,影响烤烟品质,是不适于优质烤烟栽培的。

表7不同肥力黄粘泥土的有机质与养分含量

土种

样品数

有机质

%

全氮

%

碱解氮

mg/kg

全磷

%

速效磷

mg/kg

全钾

%

速效钾

mg/kg

死黄粘泥土

15

1.84

0.114

65.0

0.103

9.1

0.97

55.2

黄粘泥土

43

3.01

0.175

102.8

0.168

15.1

1.11

89.2

油黄粘泥土

6

4.49

0.216

127.8

0.264

29.4

1.60

106.1

(3)坡地改梯土:

这是农田基本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控制了水土流失,利于逐年培肥土壤,提高土地生产潜力。

(4)酸性土壤改良:

我州处于亚热带地区,化学风化淋溶作用强烈,地带性的土壤—红壤、黄壤、黄棕壤都呈酸性,人们在开垦利用的过程中,积累了施用石灰、火土灰及钙镁磷肥等碱性肥料,调节酸度,改良土壤的经验,凡开垦时间已久的农耕地,目前土壤的酸碱度大都已是中性或微酸性。

2、使生态环境恶化、肥力降低、土壤退化的社会经济活动包括:

(1)毁林开荒,水土流失严重,导致石漠化的产生。

黔西南州一度植被繁茂,森林复盖率达36.3%,建国后由于人口剧增,毁林开荒,粗放耕作现象严重。

1958年大炼钢铁又肆意砍伐了大量的森林,据统计,1956—1982年全州毁林面积达302.3万亩,同期发生山林火灾5915次,森林资源损失严重,1979年全州森林覆盖率降为7.9%。

由于失去了森林植被的覆盖,地面直接受到暴雨的冲刷,水土流失严重。

全州每年通过红水河外泄的泥沙达2760万吨,相当于平均全州每年冲失表层土壤1.2cm(《黔西南州土壤》上册2-50页),导致部分岩溶地区石漠化的产生,同时引起本州干旱、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加重。

(2)粗放耕作,引起肥力降低,土壤退化。

据省农科院土肥所调查,目前我省的施肥水平仅能满足400kg/亩稻谷或250kg/亩玉米对氮磷养分的需要,并造成土壤钾素养分的严重亏缺。

旱地单位面积养分投入仅为水田的73.5%,其中厩肥的施用量仅为水田的36.7%,导致土壤养分过度消耗,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由1985年的3.24%减少为1998年的2.98%,肥力降低,土壤退化(陈旭晖,贵州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与施肥管理,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1,7

(2),121~128)。

(3)土壤污染严重。

本州矿产资源丰富,但在开矿的过程中,忽视了土壤与环境资源的保护,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如煤矿开采中流出的黄色含硫废水,不加处理地流入稻田,导致土壤酸化与贫瘠化。

再如本州各地的金矿开采,采用氰氢酸提取,导致大片旱地土壤荒弃等等。

总之,随着生产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相应的三废(废水、废渣、废气)问题,未得妥善处理,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六节土壤区域分布规律

土壤区域分布受区域自然条件,如地形、气候、母岩、植被、水文等因素不同作用的影响而形成。

此外,人类生产活动也影响到土壤分布的变化。

只有掌握不同地区土壤组合的分布规律,才能做到因地种植,合理布局,因土施肥,科学管理,充分发挥土地的生产潜力,获得优质的烤烟与农作物的优质高产。

整体而言,黔西南州的自然与农田土壤可以分为四个分布区,现着重就适宜烤烟种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