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成语.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655608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确使用成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正确使用成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正确使用成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正确使用成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正确使用成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正确使用成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正确使用成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正确使用成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正确使用成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正确使用成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正确使用成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正确使用成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正确使用成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正确使用成语.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正确使用成语.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正确使用成语.docx

《正确使用成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确使用成语.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正确使用成语.docx

正确使用成语

正确使用成语

从2004年起,《语文考试说明》把“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改为“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熟语”的使用范围要比成语大,至少还要包括歇后语、惯用语、俗语、谚语等。

2004年客观题部分仍是考查成语,而把考查其他熟语放在了后面的第二卷中。

2005年,从我们见到的全国卷看,成语仍在客观题部分考查,但这并不意味着以后第一卷的第一大题仍然只考成语。

一、高考试题回顾(独立完成下列各题)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

①无锡的梅园,面临太湖,以梅饰山,以山饰梅,。

②苏轼也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代四大家。

③这本侦破小说,构思新颖,,值得一看。

④电影中有几处看来是闲笔,实际上却是之处。

A别具一格不落窠臼匠心独运独树一帜

B独树一帜别具一格匠心独运不落窠臼

C匠心独运不落窠臼独树一帜别具一格

D别具一格独树一帜不落窠臼匠心独运

 

2.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B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C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D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

①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令人。

②玉器厂展品室里陈列着鸟兽、花卉、人物等各种玉雕展品,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真是。

③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

④货柜上摆满了各种具有传统特色的珠宝、翡翠、玉雕、字画,品种齐全,真是。

A应接不暇琳琅满目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B目不暇接琳琅满目应接不暇美不胜收

C应接不暇美不胜收目不暇接琳琅满目

D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应接不暇琳琅满目

 

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B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C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D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5.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球队望其项背。

B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C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D北京大学“五四剧社”为百年校庆排练的话剧《蔡元培》是否会以全新的风格出现在舞台上,大家都拭目以待。

 

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B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C家用电器的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D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中东之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矛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一劳永逸。

 

7.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二恶英成了当今词汇以后,各种媒体对它的“包装”可谓五花八门。

有的写成“二恶英”,有的写成“二恶因”有的写作“二巫英”。

B刚刚兴起跳交际舞的时候,我和妻极看不惯。

不但自己不入“舞流”,而且还颇有微言。

C自从中国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规以来,不少外商蠢蠢欲动,纷纷来中国投资。

D据专家测算,在首都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竟占了污染总量的45%。

 

8.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古人中不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骨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B“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C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D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9.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B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C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

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D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10.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昨天晚上,忽然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我被振聋发聩的雷声惊醒了。

B《康熙王朝》是一部以史实为依据的鸿篇巨制,它囊括了康熙在位时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

C最近,那位足球明星在场上情绪低落,心不在焉,传球和防守都差强人意,真是令人失望。

D当年中国音乐家往外走,现在世界著名音乐大师趋之若鹜地进入中国。

 

1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汲取西方艺术的精华,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

B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C整改不光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的时候,大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都会有口皆碑。

D加入世贸组织(WTO)后汽车价格变化备受关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车大厂,三四个月以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

 

1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经过一代代工匠们的努力,这一精湛的传统制陶工艺薪尽火传,并在新的时代不断得到发展。

B今年春天,中国北方出现了多次沙尘暴天气,其主要原因是我们未雨绸缪,植被大面积遭到破坏。

C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信手拈来前人的成果入词,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境地,真是化典入词的范例。

D这位公司的首席代表以买椟还珠的气魄,大胆地与外商签订了联合开发海外市场的新协议。

 

1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不用正确的一句是()

A时下,田园风光游、农家乐等村旅游很流行,满足了人们走近自然、返璞归真的愿望。

B由于太平洋暖流的影响,去年春天来得早,春节刚过,北海公园就涣然冰释,让喜欢冰的人大失所望。

C本届影展表现出参赛者对民俗摄影的深刻理解,参赛作品的题材从日常生活习俗、人物服饰到节庆活动应有尽有,真是蔚为大观。

D这部电视剧虽然遭到了一些人的尖锐批评和指责,但是批评者认为,作者的创作动机是无可厚非的。

 

1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巴勒斯坦的斯瓦特被誉为“东方的瑞士”,但“911”事件后,来这里旅游的人几乎是凤毛麟角。

B在拍摄大片动辄耗资过亿的今天,该剧组仅用了200多万元就拍出了一部极具观赏性的电影,其意义不可同日而语。

C当人们纷纷向灾区人民捐钱捐物的时候,你却无动于衷,细大不捐,这样做,不感到羞愧吗?

D美国作家欧·亨利具有超群的才华和丰富的想象力,其小说的结尾往往别出心裁,匪夷所思。

 

1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B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拥堵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通部门未雨绸缪的辛劳。

C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D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这两位进城打工的农民遭到保安人员的非法拘押和刑讯逼供,他们在被毒打后忍无可忍,不得不承认偷了商场的物品。

B世界上很难再找到像巴黎这样的城市:

古典高雅的韵味和现代时尚的潮流完美地融为一体,既充满反差,又相得益彰。

C根据犯罪嫌疑人的供述,警方决定顺藤摸瓜寻找在幕后操纵的黑手,最终破获了这起产供销一条龙的制贩毒大案。

D虽然中国队小组赛告捷,但从比赛中各个球队在战术意识、进攻手段和体能上的表现来看,也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和煦的春风带来生机盎然的季节,学校社团的招新活动再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男女生纷至沓来,踊跃报名。

B机场附近的大量无线电发射台严重影响飞行安全,目前虽有一些已搬下山,但这对实现机场净空不过是九牛一毛。

C东方大学城在短短四年内就以2.1亿自有资金获取了13.7亿元巨额利润,这种惊人的财富增长速度确实匪夷所思。

D很多老师和学生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在考试前一定要保持轻松的心态,采用疲劳战术和题海战术只能是事倍功半。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这些年每听到亲友去世的消息,总令我无比伤感,尤其是这回相濡以沫的老伴远行,对于我这个年已九十且神经衰弱的老人,真像天塌了一样。

B这位文学老人被誉为“农民诗人”,他最善于在田间地头和锅台灶边捕风捉影,从普通百姓的日常小事中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

C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高薪”不一定能收到“养廉”的效果,因为贪官污吏本来就是欲壑难填,并不是因为收入维持不了生计才搞腐败的。

D一项社会调查显示,现在很多中学生在学校里见到老师都能亲切问好,而见到烧锅炉的、打扫厕所的和食堂打饭的工人师傅,却都不屑一顾。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组是()

A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一些女记者直接到前线采访,其冒险程度无异于火中取栗。

B这次巴勒斯坦人士遭暗杀的事件,使得中东和平前景再一次成为海市蜃楼。

C美元近期在外汇市场的疲软走势,使长期处于低迷状态的欧洲经济雪上加霜。

D欧洲一些国家从自身利益考虑,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

 

20、(2005年全国卷,答题要求同19题)

A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百里挑一,极其缺乏。

B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仅要办成体育盛会,而且要办成各国运动员欢聚一堂、多元文化精彩纷呈的人类文化庆典。

C该研究所在其旁征博引的2005年度报告《重要现象》中写道,中国在世界经济强劲增长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D近日面世的《共和国万岁》邮票珍藏大系,版面设计新颖别致,邮票藏品丰富多样,可谓“邮苑奇葩,传世珍藏”。

21、根据下面句子的语境,写出出两个适用于句中横线处的熟语(歇后语、俗语或成语均可),答在序号后面。

(2004年全国丙卷第22题)

庄山林说完了,转过身去喝水。

可王杏花偏偏有个的习惯,就又追问了一句:

“这个消息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22、(2004年全国丁卷22题,要求同丙卷22题)

学生会主席说:

“近来大家对学生会的工作有不少意见。

今天这个座谈会,就是想请同学们,有什么说什么,帮助我们做好工作。

 

2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近年来,在各地蓬勃兴起的旅游热中,以参观革命圣地、踏访英雄足迹为特色的“红色旅游”

独树一帜,呈升温之势。

B.某建筑公司会计程某,为填补贪污挪用公款的亏空,不惜再次把巨额公款投入股市,她的这种

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

C.美国黑人电影明星福克斯和弗里弗在第七十七届奥斯上学奖角逐中当仁不让,分别夺得最佳男

主角奖和最佳男配角奖。

D.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别是连续十几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表现,让各国经济界人士都叹为观止。

 

2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我们真诚地希望常昊夺取世界冠军之后再接再厉,不断带给人们惊喜。

B.我国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神舟”六号飞行的各项准备工作。

C.市中心许多商业广告牌被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的宣传画取而代之。

D.近十多年来,我国的城市“夜景观”建设琳琅满目,发展十分迅速。

2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B.王大伯十分喜爱小动物,只要见到流浪的小猫小狗,他都要想办法把它们喂饱,有的人对此感到不解,他却乐此不疲。

  C.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群众纷纷拍手称快。

  D.厂长动情地说:

“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

 

2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题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

B.在灿若群星的世界童话作家中,丹麦作家安徒生之所以卓尔不群、久享盛誉,是因为他开启了童话文学的一个新时代。

C.“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连续成功发射与顺利返回,为我国航天航空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必须彪炳千古。

D.盗挖天山雪莲日益猖獗的主要原因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又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2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这些战士虽然远离家乡,远离繁华,每天过着艰苦单调的生活,但是他们一个个甘之若饴,毫无怨言。

B.近年来,新闻学专业越来越热,许多学生也跟着蠢蠢欲动,纷纷选学这一专业,希望将来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

C.故乡变化真大,高楼拔地起,小路变通街,不毛的小山被夷为平地,建成了现代化的开发区,真是沧海桑田啊!

D.我国的智力残疾人已有1000万,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因缺碘造成的,所以坚持食用含碘盐并不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

2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这次举行的“当代书法展上”,各种书体与风格的作品等量齐观,保证了展览的专业性与流派的代表性。

B.近年来,随着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松花江污染问题也日渐严重,因此恢复松花江的生态功能间不容发。

C.在今年的“排队推动日”活动中,虽仍有凤毛麟角的几个“不自觉者”,但广大市民不论乘车还是购物都能自觉排队。

D.听说这家晚报和当地电信部门将联合举办高校招生大型电话咨询会,请有关专家答疑解惑,考生和家长都喜出望外。

 

二、怎样应对“正确使用成语”这个考点

(一)了解成语误用的类型(试题设置误项的角度)

了解处成语误用的类型,目的是有针对性的掌握成语的意义和用法,便于快速准确地辨认试题中成语运用的正误。

1.不合语境

不合语境是指成语的意思,不符合整个句子的意思或描绘的意境。

例如11题D句的“偃旗息鼓”,是指停止战斗或停止行动。

而从句意看,“几家汽车大厂”实际上还没有开始行动(即价格变化的“动作”),当然就谈不上“停止行动”了。

2.对象误用

对象误用指的是某一个成语该用于人却用到了物上,或与此相反;或者是该用于甲事物,却用在了乙事物上。

例如第8题A句的“汗牛充栋”是用于“书”的,却用在了人上;C句的“洗心革面”,本是用于人的,却用在了“刊物”上。

3.感情色彩不当

感情色彩不当,是指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

前者如第2题A句的“无所不为”,后者如第11题的“雨后春笋”。

4.谦敬错位

谦辞只能对己,敬辞只能对人。

不了解这一点就会犯“谦敬错位”的错误,如第9题D句的“蓬荜生辉”。

再看一例:

张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搞好产品质量的建议。

“抛砖引玉”是谦辞,叙述人用来赞扬“张厂长”,反倒贬了“张厂长”。

5.扩大或缩小词义范围

缩小词义范围的例子如第4题A句,“莘莘学子”指众多的学子,该句却用在了“一位”上。

下面是一个扩大词义范围的例子:

刘老师在本校数学教得很好,受到学生欢迎,别的学校也聘他当兼职教师,这真是“墙里开花墙外香”。

“墙里开花墙外香”这个俗语比喻“人”或“物”在“内”不吃香,在“外”吃香。

上面例句成了“内外都吃香“了,这就扩大了词义的范围。

6.轻重失度

轻重失度指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在前面的高考题中未发现犯这种错误的典型例句,下面补充一个“大词小用“的例子。

李老师当班主任20多年,勤勤恳恳,日理万机,积劳成疾,仍坚持工作。

7.语义重复

语义重复指成语里某个语素的意义与句子的意义或句子中某个词的意义重复。

例如15题D句“老王”数的本来就是“家珍”,却说是“如数家珍”。

8.自相矛盾

自相矛盾是指句中的成语和上下文有互相抵触的地方。

例如第10题D句说“那位足球明星在场上情绪低落,心不在焉”,“令人失望”,却用意思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的“差强人意”来评价他的“传球和防守”。

9.语法错误

语法错误常见的是句子成分不能搭配。

例如第6题D句的“一劳永逸”就不能陈述主语“局势”

10.望文生义

望文生义的错误,多是由不了解语源造成的,如上面高考题中的“万人空巷”,“美轮美奂”的错误使用。

有的错误是因作者只把目光停留在字面意思上造成的,如上面高考题中的“安步当车”“忍无可忍”的错误使用。

(二)怎样掌握、积累成语

1、感情色彩突出的,着重记感情色彩,谦词、敬词,要记住其适用对象。

2、有关键词的,要记住关键词的意思。

例如:

(1)不孚众望:

孚,信服。

(2)不刊之论:

刊,消除、修改。

3、不存在“1”、“2”情况的,记基本(整体)意思。

例如:

(1)耳濡目染:

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2)巧夺天工:

人工的精巧胜过大自然的创造,形容技艺精巧。

4、了解语源

有些成语出自某诗、某文或某一典故,一般有特定的意义,不容随意改变它的意思,甚至某个字的写法。

了解语源,可以确切掌握它的本义,而且也易于识记。

(1)明日黄花:

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意思是我们在重阳节相逢(正是赏菊的好时候)你不应匆忙地离开;到了明天菊花就过时了,连蝴蝶也不欣赏它了。

后用以比喻已经过了时的事物。

不能说成、写成“昨日黄花”。

(2)七月流火:

《诗经》: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火,大火星,即心宿。

流,指往下移。

指到了七月(周历七月相当于夏历九月),大火星往下移,天气渐渐转凉;到了九月,就要把做寒衣的活计交给妇女们了。

可见,这个成语,如果不了解语源,就会犯望文生义的错误,误解为“热”。

(3)空穴来风:

《庄子》:

“空穴来风,桐乳致巢。

”宋玉《风赋》:

“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

”树有枝杈,鸟来筑巢;墙有洞或门,就吹进了风。

可见原比喻出现传言都是有一定原因或根据的。

可是,当今报刊上的文章,没有几个用对的。

例如:

虽然中国足坛尚没有一例裁判员受贿的丑闻,但那么多的传闻,不可能都是空穴来风。

这个例句所用的意思是“传言没有根据”。

大多数人都用错,没办法,所以李行健先生就在他主编的《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中,依照约定俗成的原则规范为“现指传言没有根据”。

5、勤查词典,勤记笔记(包括老师讲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应对高考题,应购置一部“多功能成语词典”。

查词典记笔记,笔记要简化,不应有多少抄多少。

6、辨析成语正误或正确使用成语的难点是“近义成语”和“多义成语”。

在不少情况下,翻开词典,也搞不清某个句子用某个成语是否用对了,这就需要“多功能成语词典”解决问题了。

7、成语只是熟语的一种,那么其它熟语(惯用语、谚语等)怎么学习?

目前可集中精力学习成语,如果模拟题上出现其它熟语,要认真听课记笔记。

以后我们再印一个有关其它熟语的材料。

(三)怎样解题

1、确知成语意义,以判定有据。

做到这一点,前面的积累是基础。

平时不用功是不行的。

2、仔细辨别语境,以精确整合。

本着“词不离句”的原则,在考试中应着重结合语境来分析成语。

3、警觉习惯误用,以防止入彀。

望文生义、偏解语素等等构成对成语确认的习惯性误区,题目选项往往依此设置错误的整合语境,需要提高警觉,防止被诱,陷入误区。

4、先易后难,逐个排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