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656822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1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压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压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压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压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压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压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压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压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压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压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压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压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压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压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压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压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压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压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压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压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压强.docx

《压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强.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压强.docx

压强

压强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4.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二、能力目标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3.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4.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德育目标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3.了解压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性,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压强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

压力与重力面积的正确理解.

教学方法:

探究法:

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探究活动.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分析比较获得对压强概念深入的理解.比较归纳法:

通过对具体现象、事例的对比、比较,提出问题,并通过研究归纳出一般的结论.

教具准备:

压力小桌、泡沫塑料、砝码、橡皮泥、木条、弹簧秤、投影仪、录像机及录像机资料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播放一段风光片:

金色的海滨。

松软的沙滩.人们的身后是一串串大小不等、深浅不同的脚印;茫茫雪原,浩浩无边,想在上面步行的人双脚深陷.几乎寸步难行.雪橇却能使人插上翅膀……

2.观察教材中P66两幅精美的图片:

小小的蝉可以把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体态庞大的骆驼却可以凭借宽大的脚掌成为沙漠之舟.

3.同学们自己分别用笔尖和笔帽扎手,体验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从同学们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这些现象中,大家会想到什么问题吗?

二、进行新课

[师]请同学们大胆说出自己的问题或想法.[生]人走过沙滩为什么会留下脚印?

[生]人在雪地上,对雪地的压力差不多,为什么一个人陷了下去,而另一个没陷下去?

[生]笔尖和笔帽扎手时的感觉为什么会不一样?

[生]蝉为什么可以将尖尖的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中?

[生]人走过沙滩能留下脚印和软软的沙滩有关系,因为在水泥地上走过就看不到脚印.

[生]用笔尖扎手会感到很疼,蝉的口器能插入很硬的树皮中,是因为笔尖和蝉的口器都很尖。

[生]我认为上面的那些现象都是力作用的结果.

[师]请同学们分析,人站在地面上、板擦或粉笔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时,人对地或粉笔盒桌面的作用力的情况.[生]人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有一个向下的作用力,扳擦或粉笔盒放在水平桌面上时对平桌面也有向下的作用力,作用力的大小应等于物体的重量.

[师]当我们要将钉子钉人墙面或将一枚图钉按在墙上(也可请一名同学演示,感觉)时.钉子对墙面的作用力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生]按图钉或钉钉子的时候.钉对墙面有垂直于墙面的作用力.

[师]同学们刚才谈到的几种力的情况,它们有共同的地方吗?

[生]不论是对地面、桌面的力还是对墙面的力,它们都是垂直作用在接触面上的.作用点在地面或墙面(接触面)上.

[师]我们把这种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演示]静止在斜面上或从斜面滑下的物体.

[师]请同学们分析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生]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垂直作用在斜面上.

[投影]a.粉笔盒对桌面的压力.b.物体对斜面的压力.c.按图钉时图钉对墙的压力.

图略:

通过分析学生应明确,有些压力是由于重力的作用产生的.但大小并不一定都等于重力,只有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才等于重力.在很多情况下压力和重力无关,压力不是重力.

[生]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

[师]同学们可以大胆猜想.[生]力越大产生效果越明显.因此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有关.

[生]用笔尖和笔帽扎手时.用的力差不多大.可用笔尖扎得很痛.而笔帽则没有什么感觉,

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无关。

而是和力作用的面积有关.

[生]我们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压力作用的面积可能都有关系.

[师]研究物理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实验.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大家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请同学们选择合适的器材自己设计并进行实验.

(同学们分组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们的活动.最后进行交流)

第一组:

(1)先将沙子装在一个平底、敞口的玻璃容器中.将沙面摊平.

(2)把压力小桌腿朝下放在沙子上.分别在桌面上加2个和4个砝码,观察并记录小桌腿陷入沙子里的情况.

(3)将沙面摊平后.再将压力小桌面朝下放在沙子上,分别加2个和4个砝码,观察并记录小桌陷入沙子里的情况.实验表格:

略分析实验现象:

结论:

第二组:

参考教材P67图13.1—3的方法设计实验.

(1)准备三块完全相同的橡皮泥(将橡皮泥编号)和两根完全相同的细木条.

(2)将一根细木条放在1号橡皮泥上.通过挂有1个钩码的弹簧测力计使木条对橡皮泥产生压力.

(3)取下l号橡皮泥,换上2号橡皮泥.弹簧测力计上挂上2个钩码.重做上面实验.

(4)取下2号橡皮泥换上第3号橡皮泥.将两根木条放在橡皮泥上,重复实验(3)

比较三块橡皮泥的形变情况.和第一组的结论相同.

[师]两组同学选择了不同的材料进行实验.两组实验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

[生]他们研究问题的方法相同,都用了控制变量法.

[师]其他组的同学还有不同的做法可以补充吗:

[生]我们组分别用完全相同的两块橡皮泥.三根木条时挂4个钩码;一根木条时挂2个钩码模拟了教材中“猜一猜”的内容.发现一根本条挂2个钩码时橡皮泥的压痕较深,形变较大,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更明显.

[师]大家利用“猜一猜”中的数据,计算两种情况下每平方厘米面积上所受的压力;根据实验现象说明每平方厘米上受的压力和压力作用效果的关系.

(学生计算,一名同学板演)

[生]根据计算和实验现象说明,每平方厘米面积所受的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生]也可以说压力的作用效果跟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有关系。

[师]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叫做压强.[生]可以说压强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投影]压强的计算公式: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教师说明,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面积的单位是平方米(m2).由公式确定压强的单位就是牛顿每平方米(N/m2).人们给压强规定了一个专门的单位叫帕斯卡,简称帕(Pa),这是为了纪念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在物理学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

[师]帕斯卡是一个很小的单位,实际中还常用千帕(kPa),兆帕(MPa)

[投影]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面的压强约0.5Pa一颗西瓜子平放在桌面上,对桌面压强约20Pa

成年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1.5×104Pa

三、小结:

1.压力:

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压力不是重力。

2.压强:

是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单位是Pa.

四、活动与探究:

钉板会把脚扎穿吗?

第2课时

一、教学过程:

[例题]将教材中例题投影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分析.

[投影]练习1.一个质量是40kg的中学生,他每只脚着地的面积为120cm2,他走路时对地的压强是多少帕?

(g=10N/kg)

练习2.芭蕾舞演员的体重是475N。

接地面积为9.5cm2,一只大象体重60000N.每只脚掌面积600cm2,比较芭蕾舞演员足尖对舞台的压强和大象四脚着地时对地面的压强哪个大.

(学生练习,两名同学板演,教师讲评)

强调:

(1)在计算的过程中各单位一定要换算成国际单位。

(2)要弄清受力面积的大小.例1中学生行走时始终有一只脚着地.故受力面积为一只脚的着地面积.而大象四只脚站立时,受力面积则考虑四只脚着地时的面积.(3)还要注意题中压力的大小就是重力的大小.但不是任何情况下,压力的大小都等于重力。

[师]同学们对压强已有了一定的了解。

是不是可以解释教材开头两幅照片中看到的现象呢?

[生]蝉虽然很小。

力量不会太大.但它的口器非常尖,和树皮的接触面积很小,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即压强就会很大,因此能插入树皮.’

[生]骆驼虽然身体庞大笨重.但它有四只大脚掌,踩在地上时,地面上单位面积上受的力即压强不会很大.因此,即使在沙漠行走也不会陷进去.

[师]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被损坏.因此生产、生活中。

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又需要减小压强.如何改变压强的大小呢?

[想想议议]

[师]请同学们看教材P68的三幅图.讨论人们是要增大压强还是减小压强,用的是什么办法?

[师]同学们一定还可以举出生活中许多增大压强或减小压强的例子.大家可以互相讨论.

[生]常用的刀和剪都有一个很薄的刃.这是为了增大压强.

[生]不论是钉子还是大头针、图钉做得很尖,这也是为了增大压强.

[生]载重的大卡车上装有许多很大的轮子,滑雪者的滑雪板做得又宽又长,这些都是为了减小压强.

[师]请同学们从举出的这些刨子中.归纳出改变压强的方法有哪些?

[生]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改变压强;受力面积一定时.用改变压力的大小改变压强.

二、小结

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

增大受力面积,压强减小;减小受力面积,压强增大.

在受力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压力.压强增大;减小压力,压强减小.

三、动手动脑学物理

四、作业:

探究之旅

五、板书设计:

压力:

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意义:

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定义:

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压强(P)

压强:

公式:

P=F/S单位:

Pa1Pa=1N/1m2压强:

增大或减小压强

 

液体的压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U形管液体压强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2.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领会液体内部各个方向上都有压强,且在同一深度各方向上的压强相等;领会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领会不同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压强不同。

3.能用公式

计算液体内部的压强。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

初步认识研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实验和实例为基础,使学生产生对身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具有团队合作,积极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点:

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教学难点:

液体内部压强公式的推导

教学用具:

1.计算机、投影仪、录像片

2.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并将一端用橡皮薄膜扎紧。

3.塑料瓶、塑料袋

4.U形管液体压强计

5.连通器

6.水,盐水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创设情境:

人潜入水中时,心脏有没有受压的感觉?

深海潜水员为什么要穿抗压能力强的潜水服?

(组织学生讨论)说明:

液体内部有压强。

教师演示实验:

用一个塑料袋装满水,用一个钉子从底部扎一小孔,水就会从底部喷出。

(组织学生讨论)说明:

水对底部有压强。

老师用钉子从袋子的四周扎上一些小孔,水就会从四周喷出。

(组织学生讨论)说明:

水对侧面有压强。

拓展:

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有压强。

(组织学生讨论)液体有重力,所以对底部有压强;液体与固体不同,有流动性。

容器壁阻挡着它流动,它就会对容器壁有压强。

(二)新课教学

1.学生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

液体内部的压强遵循什么规律?

【猜想与假设】

请你猜想液体压强跟什么因素有关,并说出你的猜想依据。

如果学生不能猜想成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示:

(1)提示一些生活经验,如潜入水下越深,人感觉有何不同?

在同一深度,胸口的感觉跟面对的方向有无关系?

假如你潜入的是密度很大的液体中呢?

(2)提示用塑料瓶做实验:

在不同高度处扎有三个孔的塑料瓶,先用小木棒将三孔堵住。

往瓶中注满水后将三根小棒拨掉能看到怎样的现象?

根据现象进行猜想。

【设计实验】

讲解:

U形管液体压强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液体压强计是由金属盒、橡皮软管、玻璃U形管(内装有液体)组成。

U形管的右管开口向上,左管通过橡皮软管跟一个扎有橡皮薄膜的金属盒相连,当金属盒的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形管两边的水面相平。

当橡皮膜受到外界压强时,U形管中的液面出现高度差,高度差越大,说明所受压强越大。

讲解时演示:

用手指按压橡皮膜,观察液面的高度差,使橡皮膜所受压强增大,观察高度差的变化。

4人一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以及实验所需表格。

教师提示采用控制变量法。

【进行实验】

各小组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实验,观察各组成员之间合作情况、操作的规范程度、实验态度等问题,及时予以鼓励和提醒。

【分析与结论】

根据所得数据加以分析,得出结论: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交流与评估】①实验设计有无不合理的地方?

②操作中有没有失误?

③测量结果是否可靠?

2.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

讲解:

导出液体内部压强公式取高为h的液柱,其底面积为s,重为G,如图所示。

设液体的密度为

,则

在h深处,液体的压强

说明:

公式中密度的单位用kg/m3,g的单位用N/kg,h的单位用m,压强的单位才是Pa

3.例题

例1:

教材例题

——让学生加深理解

公式的应用

例2:

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盛满水,A点处的深度是m,压强是Pa;B点处深度是m,压强是Pa。

——让学生了解“深度”、“高度”的含义和区别。

4.知识应用:

(1)请同学们讨论教材的前三个“想想议议”,了解液体压强规律及其应用

(2)演示:

向连通器中注入有色的水,观察连通器里的水静止时液面的特点,由学生总结规律:

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3)观看视频资料:

船闸。

阅读“想想议议”的内容,请同学讨论回答提出的问题。

课堂练习:

1、如图3所示,A、B两个内径相同的玻璃管内盛有同种液体,当A管竖直,B管倾斜放置时,两管液面等高,则()

A、A、B两管中液体的质量相等B、A管中液体对管底的压强比B中大

C、A管中液体对管底的压强比B中小D、A管中液体对管底的压强比B中相等

2.图18(a)、(b)为用指针式压强计验证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实验中的一个情景,此时研究的是液体内部压强与的关系。

图18(a)、(b)中的容器内均装满液体,用此装置还可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的关系。

布置作业教材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

大气压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大气压的存在并能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

了解托里拆利实验原理。

2、知道标准大气压的大小以及大气压的大小与大气的密度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对托里拆利实验原理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推理的方法.

2.渗透等效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实验观察、实验设计,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参与探究过程的乐趣和成就感,并且体验科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身边的科学。

教学重点:

大气压强,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教学难点:

托里拆利实验。

教学用具:

塑料片、杯子、矿泉水瓶、抽气筒、玻璃管、吸盘、饮料瓶、吸管、金属盒气压计、一次性纸杯、乒乓球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气体和液体都具有流动性,气体和液体有时候有一些比较相似的性质,比如,液体能产生浮力,气体也能产生浮力,前面学过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受到水的压强的作用,那么气体会不会也产生压强呢?

(二)新课教学:

1、大气压强的存在

实验一:

用一张较硬的纸盖在装满水的杯子上,用手扶住,将杯子倒过来(让纸片朝下),手慢慢离开。

现象:

纸片掉不下来,水也流不出来。

问:

什么原因使纸片掉不下来?

分析:

有个力向上托住了纸片,而这个力可能大于杯子里的水对纸向下的作用力,所以纸片不会掉下。

问:

这个力是谁施加的呢?

只能是空气。

说明大气有压力,既,有大气压强存在。

实验二:

抽出饮料瓶中的空气

现象:

瓶子变扁了。

分析:

气体被抽出,瓶内的气体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大于瓶内的压强,所以瓶子被压扁了。

归纳:

大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就像大气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一样,大气压强也是确实存在的,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课堂练习:

1、吸盘为什么能吸在玻璃瓷砖的表面,上面还能挂上很多东西?

(挂钩内气体减少,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把挂钩紧贴在玻璃瓷砖的表面)

2、实验比较:

一瓶是装满水并密闭的容器,另一瓶是装满水但敞口的容器,试一试,能通过吸管把水吸到嘴里吗?

(通过比较,所谓“吸水”实际是靠大气压把水“压”上来)

2、大气压的测量

(1)阅读: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了解马德堡半球实验(非常著名的实验),该实验说明大气压的确存在,而且说明大气压是很大的。

问:

怎样测出大气压。

如图,如将管中空气抽走(吸走),大气压可以把液体托起来,根据大气压所能托起液柱的最大高度,就能精确测出大气压的值。

演示实验(录象):

托里拆利实验

进行简单的实验说明:

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上方是真空,大气压支持着玻璃管中的水银柱,大气压的数值就等于这段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

当大气压发生变化的时候,水银柱的高度会发生变化。

(2)托里拆利测得的水银柱高度为760mm,通常把这样大小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用符号P。

表示,P。

=1.013×105Pa

(3)大气压测量仪器:

气压计

根据托里拆利实验原理制造的水银气压计:

优点,测量准确。

缺点,携带不便。

常用于气象站和实验室。

还有一种金属盒气压计(简介构造和原理)

(4)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高度越高,气压越小。

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天气变化也会影响大气压。

思考:

屋顶面积是45m2,大气压对屋顶的压力是多大?

这么大的压力,屋顶为什么没有被压塌?

压力F=PS=1.013×105Pa×45m2≈4.5×106N,相当于450吨的物体压在屋顶上。

因为房子里面也有那么大的大气压。

3、大气压的利用

让学生读教材图14.3-6,看家庭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泵的工作过程。

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泵都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

三、课堂练习

在生活中,我们有时因为生病而需要打针输液,如图所示,为输液示意图,药瓶口插有两根管子.其中C管的作用是利用________使药液从A管中顺利流出;针头的表面做得非常光滑,这是为了________以减轻病人的痛苦。

若要提高输液速度,除了调节调节器外,还有一个简便的方法就是________.

四、布置作业

1、找找生活中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试着用这节课学的知识解释。

2、完成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

3、利用大气压的原理进行一项设计(或发明)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3.了解生活中跟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认识气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现象。

2.体验由气体压强差产生的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气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亲近感。

教学重点:

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能解释相关的现象。

教学难点:

液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探究活动。

教学用具:

乒乓球两个、小木条两根、饮料吸管一支、大号注射器一支、水槽一个、两只塑料小船、一杯水、一根中间切开折成直角的饮料吸管、两张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实验:

如图1所示,把乒乓球放在伸平的手掌上,再把乒乓球放在翻转的漏斗中,请看(说完,松开手掌),看到了什么现象?

图1

现象:

乒乓球下落。

继续实验:

把乒乓球放在翻转的漏斗中,用嘴通过漏斗向下吹气,同时放开手。

又看到了什么现象?

现象:

乒乓球为什么在漏斗下方不会掉下来。

分析:

乒乓球能在漏斗下方不会掉下来,由物体的平衡条件可知,竖直方向除了受到重力以外,一定还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力。

问:

未吹气时没有这个现象,当吹气之后才产生这种现象,同学们再猜一猜,想一想,这个压力可能会跟什么有关系呢?

吹气就是气体在流动,也就是说,与气体的流动有关。

液体和气体,它们一个共同的特点是:

都具有流动性,统称为流体。

我们猜想这种关系无非存在两种情况:

一种是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大,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小;另一种是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反而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反而大。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

下面我们将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

(二)新课教学

1、气体和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我们今天就来研究流体的流动速度与压强的关系。

同学们的桌子上有乒乓球两个,小木条两根,饮料吸管一支,大号注射器一支,装满水的水槽一个,两只塑料小船,一杯水,一根中间切开(未断)折成直角的饮料吸管,两张纸等器材。

自由选择器材,做一到二组实验。

这里提示你们,我们可以用嘴吹气产生气流,用注射器喷射水产生水流,通过一些物体的运动状况来分析判断压强大小的变化。

这里提供几个参考实验装置,请看大屏幕,如图2所示。

同学也可以自己设计别的实验方案。

图2

●现在我们的研究活动以小组进行,请大家在小组内积极地讨论、研究方案,积极地用眼睛去观察、用大脑去思考,并把你们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全班交流。

看看在实验中能发现些什么?

(学生开始实验、探究、讨论,教师巡视各组的实验情况)

(1)实验装置第一个图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

把两个乒乓球放在两根小木条上,相对靠近一些,用一支饮料吸管向它们中间吹气,两个乒乓球互相靠近。

分析:

向中间靠近,说明中间压力小,压强小,用饮料吸管向两个乒乓球中间吹气,中间气体流动速度大。

结论:

对气体而言,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反而小。

(2)实验装置第二个图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

在两张纸中间吹气,结果看到两张纸不但没有被吹开反而互向中间靠近。

分析:

向中间靠近,说明中间压力小,压强小,在两张纸中间吹气,中间气体流动速度大。

结论:

对气体而言,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反而小。

(3)实验装置第三个图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

选择用大号注射器一支,装满水的水槽一个,两只塑料小船,作为实验器材,用注射器向漂浮在水面上的两只小船间喷射水流,可观察到两只船向中间靠近。

分析:

向中间靠近,说明中间压力小,压强小,用注射器向漂浮在水面上的两只小船间喷射水流,中间液体流动速度大。

结论:

对液体而言,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反而小。

(4)实验装置第四个图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

把一根中间切开(未断)折成直角的饮料吸管,一端插入水中,向管中间吹气,我们可看到水雾从切口处喷出。

分析:

管中间被我们吹气,因此切口处压力变小,底下的大气压就会产生一个力把水往中间压。

结论:

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反而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反而大。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飞机的升力

(1)飞机前进时,机翼与周围空气发生相对运动,相当于有气流流过机翼。

(2)机翼形状上下不对称,上部有弧度,下部较平,气流流过上部的路程长,流速大,压强小,下部流速小,压强大。

(3)由于机翼上下压强不相等,下部受到向上的压强大,上部受到向下的压强小,产生了压强差,这就是向上的升力。

(三)课堂小结

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内容以巩固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