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满堂红脚手架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665799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满堂红脚手架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建筑工程满堂红脚手架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建筑工程满堂红脚手架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建筑工程满堂红脚手架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建筑工程满堂红脚手架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建筑工程满堂红脚手架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建筑工程满堂红脚手架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建筑工程满堂红脚手架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建筑工程满堂红脚手架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满堂红脚手架施工方案.docx

《建筑工程满堂红脚手架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满堂红脚手架施工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筑工程满堂红脚手架施工方案.docx

建筑工程满堂红脚手架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1.2《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2工程概况

洛阳高新区滹沱村改造项目C地块一期地下车库位于河洛路与孙辛路交叉口西南边。

框架结构、层高4.6米。

由于本工程框架梁和顶板截面尺寸较大,为确保施工安全,顶板及梁下采用满堂碗扣式内脚手架并连成整体。

顶板下立杆间距800mm×800mm,横杆步距1.2m;梁下立杆间距300mm×600mm,横杆步距1.2m。

此外还需在碗扣脚手架的立面和侧面分别设置剪刀撑,以增强脚手架的整体性。

3、施工准备

3.1人员要求

架子工必须具备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的条件,经过培训、考核、取得安全操作证并经体检合格后方可从事脚手架安装、拆除作业。

3.2材料要求

碗扣立杆0.9米、1.8米、2.4米、3.0米,横杆0.6米、0.3米。

立杆、横杆规格为ф48*3.5mm,要求焊缝饱满、没有咬肉、夹渣、裂纹等缺陷,无裂缝、凹陷和锈蚀;立杆最大弯曲变形矢高不超过1/500L,横杆变形矢高不超过1/250L。

600长可调顶托,螺纹部分完好,无滑丝现象,无严重锈蚀,焊缝无脱开现象。

脚手板采用木板,厚度不小于50mm,宽度不小于200mm,不得使用开裂、腐朽脚手板。

扣件采用可锻铸铁制作的扣件,有裂纹、气孔、砂眼、变形等不得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

碗扣杆、扣件、脚手板进场后由材料员、质检员及领工员进行抽验。

对照材料要求,不合格的材料一律不得使用。

4、搭设方案

4.1脚手架设计

满堂红碗扣式内脚手架立杆间距在板下为800mm×800mm,梁下为600mm*300mm(顺梁方向600mm,垂直梁方向300mm),梁下和板下立杆通过600mm和300mm碗扣横杆连接成一个整体。

梁下立杆高度方向采用2.4米立杆+1.8米立杆的组合,具体采用哪一种可根据进场碗扣立杆长度灵活把握。

板下立杆施工时在梁下立杆高度的基础上增加一道900mm立杆即可。

根据结构流水施工的顺序,满堂红碗扣脚手架搭设时分成六个单元架,相邻单元架之间高度方向,通过两层横杆(扫地杆和顶层横杆)将其拉结连成整体。

各单元架在板下及梁下横向逐跨设置剪刀撑,纵向每跨在跨中设置;框架梁下脚手架逐跨在两侧设置剪刀撑。

剪刀撑采用搭接形式,搭接长度不小于600mm,并用不少于2个的旋转扣件固定;剪刀撑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柱上,旋转扣件的中心线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150mm。

 

4.2搭设要求

搭设前按照脚手架设计要求放线,并东西向铺设通长脚手板,标定好立杆位置。

搭设时交错安装立杆,调整立杆底座,使同一层立杆接头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以便装横杆。

组装顺序为立杆底座→立杆→横杆→斜杆→接头锁紧→脚手板→上层立杆→立杆连接销→横杆。

脚手架组装以3-4人为宜,其中1-2人递料,另外两人共同配合组装,每人负责一端。

组装时至多两层向同一方向,或由中间向两边推进,不得从两边向中间合拢组装。

必须注意的是搭设头两步架时,必须保证立杆的垂直度和横杆的水平度,使碗扣接头连接牢靠,待头两步架调整好以后,将碗扣接头锁紧,再继续搭设上部脚手架。

剪刀撑等整体拉结杆件应随搭升的架子一起及时设置。

脚手板在操作层满铺,采用平铺搭设在横向水平杆上,每块板至少三根横向水平杆,其对接接头须满足如图要求。

操作层下随挂层网,安全网之间必须连接牢固,并用16号铅丝绑牢固定在架子上,绑扎间距不大于0.3米。

4.3检查及验收

脚手架搭设时分成三个阶段进行检查:

基础完工后及脚手架搭设前;操作层上施加荷载前;达到设计高度后。

脚手架使用前须经项目部安质、技术、施工三方验收,并上报上级施工技术部、安质部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日常检查主要由安全员负责。

日常检查项目包括:

基础是否有不均匀沉降,立杆垫座与基础面是否接触良好,有无松动或脱离情况,检验全部节点的上碗扣是否锁紧,斜杆、安全网等构件的设置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安全防护设施是否安全、可靠,整架垂直度是否符合要求,荷载是否超过规定。

4.4马道搭设

进入基坑的马道根据施工进度,按照有利施工的原则逐段择地设置。

入口处需悬挂标识牌,马道坡度1:

3,四跑设置,宽度1m;脚手板应铺严,外设挡脚板,上面铺设厚30mm、间距300mm的防滑条;转弯处搭设休息平台,宽度1.2m,护栏高度1.2m。

临时操作层马道满铺脚手板,设两道护身栏,护身栏立杆间距0.9米,高度不低于1.2m,并设不小于200mm高挡脚板。

5、技术要求和允许偏差

5.1各层横杆、扫地杆必须双向满设;

5.2所有立杆下垫板放置牢靠、整齐划一,不允许立杆有浮地松动现象;

5.3整架垂直度应小于10mm,纵向直线度小于20mm;

5.4所有碗扣接头必须锁紧;

5.5剪刀撑扣件拧紧力矩宜为45~50N.m,并不得小于40N.m或大于65N.m。

6、安全注意事项

6.1搭设注意事项

脚手架搭设前技术人员对架子工进行技术和安全交底,使架子工熟悉现场具体情况,了解技术交底意图和施工操作方法。

搭设前将符合要求的钢管、扣件等材料运至现场,分类存放,并清除施工现场障碍物;扣件应装袋传递,严禁抛掷,工人的扳手应拴安全绳。

架子工作业时,必须佩带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严禁穿高跟鞋、拖鞋或硬底带钉易滑鞋作业,工具及零件应放在工具包内,服从指挥,集中思想、相互配合,不准在脚手架上打闹、嬉笑,不乱抛、乱扔材料。

操作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不得将模板支撑、揽风绳、泵送混凝土及砂浆的输送管等固定在脚手架上,严禁任意悬挂起重设备。

六级及六级以上大风和雾、雨、雪天应停止脚手架作业,雨、雪后上架操作应有防滑措施,应扫除积雪,穿防滑鞋;在六级大风与大雨后必须对脚手架进行检查。

对已验收的承重脚手架,任何人不得随意拆改,如防碍施工需要拆改杆件,必须征得技术室同意。

安全员牵头,其他相关人员配合对脚手架经常进行检查和保修。

在脚手架上进行电气焊作业时,必须有防火措施和专人看守。

6.2拆除注意事项

顶板、梁混凝土同条件试块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方可拆除底模板及支撑。

顶板梁底模板及支撑拆除前,分包队伍提出拆模申请,经技术室报请监理同意后方可拆除。

脚手架拆除前,制订拆除方案,并对脚手架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清除所有多余物件,并设立拆除区,禁止人员进入。

拆除遵循由外向里,自上而下的顺序逐步拆除,不允许上、下两层同时拆除。

拆除时首先拆除梁侧模板支顶,松下穿梁螺栓扣件,拆下穿梁螺栓和梁侧模板;然后松下顶板下顶托,取下主龙骨10*10木方,然后用撬棍轻轻撬动面板边缘,缓缓将模板与顶板砼面脱离;梁下模板拆除与板底模同样步骤。

拆除的多层板应用吊具吊下或人工递下,严禁抛掷;木方、顶托、碗扣杆设置溜槽溜下。

拆除的构件应及时分类堆放,以便运输、保管,经行包通道或逃逸通道口运出。

 

7、脚手架计算

A.参数信息:

1)脚手架参数

横向间距或排距(m):

0.80;纵距(m):

0.80;步距(m):

1.20;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m):

0.10;脚手架搭设高度(m):

4.50;

采用的钢管(mm):

Φ48×3.5;

扣件连接方式:

双扣件,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

0.80;

板底支撑连接方式:

方木支撑;

2)荷载参数

模板与木板自重(kN/m2):

0.350;混凝土与钢筋自重(kN/m3):

25.000;

楼板浇筑厚度(m):

0.200;倾倒混凝土荷载标准值(kN/m2):

2.000;

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

1.000;

3)木方参数

木方弹性模量E(N/mm2):

9500.000;木方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

13.000;

木方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

1.300;木方的间隔距离(mm):

300.000;

木方的截面宽度(mm):

80.00;木方的截面高度(mm):

100.00;

图2楼板支撑架荷载计算单元

B模板支撑方木的计算:

方木按照简支梁计算,方木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8.000×10.000×10.000/6=133.33cm3;

I=8.000×10.000×10.000×10.000/12=666.67cm4;

方木楞计算简图

1)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板自重(kN/m):

q1=25.000×0.300×0.200=1.500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2=0.350×0.300=0.105kN/m;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

p1=(1.000+2.000)×1.000×0.300=0.900kN;

2)强度计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q=1.2×(1.500+0.105)=1.926kN/m;

集中荷载p=1.4×0.900=1.260kN;

最大弯距M=Pl/4+ql2/8=1.260×1.000/4+1.926×1.0002/8=0.556kN.m;

最大支座力N=P/2+ql/2=1.260/2+1.926×1.000/2=1.593kN;

截面应力σ=M/w=0.556×106/133.333×103=4.168N/mm2;

方木的计算强度为4.168小13.0N/mm2,满足要求!

3)抗剪计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Q=ql/2+P/2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3Q/2bh<[T]

其中最大剪力:

Q=1.000×1.926/2+1.260/2=1.593kN;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T=3×1593.000/(2×80.000×100.000)=0.299N/mm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T]=1.300N/mm2;

木的抗剪强度为0.299小于1.300,满足要求!

4)挠度计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挠度和,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q=q1+q2=1.500+0.105=1.605kN/m;

集中荷载p=0.900kN;

最大变形V=5×1.605×1000.0004/(384×9500.000×6666666.67)+

900.000×1000.0003/(48×9500.000×6666666.67)=0.626mm;

方木的最大挠度0.626小于1000.000/250,满足要求!

C木方支撑钢管计算:

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P取纵向板底支撑传递力,P=1.926×1.000+1.260=3.186kN;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