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锌管质量控制流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665868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镀锌管质量控制流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镀锌管质量控制流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镀锌管质量控制流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镀锌管质量控制流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镀锌管质量控制流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镀锌管质量控制流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镀锌管质量控制流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镀锌管质量控制流程.docx

《镀锌管质量控制流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镀锌管质量控制流程.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镀锌管质量控制流程.docx

镀锌管质量控制流程

镀锌焊管质量控制流程

上料质量控制

1、明确原料材质,确认带钢边缘无损伤、无毛刺、不卷屈。

2、测量带钢是否符合工艺宽度和厚度、(参考工艺宽度表);测量锌层是否达到275g/㎡(用涂层测厚仪检测,平均值不低于19um)。

3、检查表面有无缺陷存在,有无焊瘤、重皮、锌渣。

4、逐条检查带卷两侧边有无剪切缺陷,分检刀损凹凸、撕裂、边部严重划伤和分层、宽度超差在十层以上的钢带。

5、在吊运过程中要注意对带钢边缘的保护,如果发现有轻微伤边,必须处理后方可进入机组。

6、根据钢带头部形状,确定最小剪切位置,并确保头、尾部切向一致,同时,带钢头尾处矫压平直。

7、剪头要平直成90°,不得倾斜,带钢头尾在剪切时要以最短尺寸剪切。

接头焊接高度不得超过0.5mm。

焊口要磨平。

8、钢带镰刀弯每米不大于4mm。

9、上料班长认真、仔细填写原料检验单(附件1)。

 

成型质量控制

1、焊管机组成型机架布置形式为水平辊与立辊交替布置这种形式,在封闭孔前几架,管坯的变形角相当大,上下辊之间的直径差相当大,所以分速箱的速比相应调整到1:

1.8或1:

2.2。

2、在成型过程中,要精确操作,操作条件包括成型底线的方式、成型机调整压下方式、轧辊直径、孔型设计、轧辊布置方式和速度差等。

满足以上所有条件后达到管坯成型后的最佳状态。

3、成型前应对钢板或钢带表面进行检查,当表面有锈蚀、麻点、划痕时,表面修磨后的实际厚度应满足钢管厚度负偏差的规定要求。

4、钢带应变形均匀,板边预弯后其边缘应圆滑过渡。

5、各轧辊的安装和调试,遵循轧制线原则,最大误差小于2mm。

6、各架上、下孔型对称、平行、压下量适中;开口孔型辊缝值略小于用料厚度或等于(0.92—1.0)t;闭口孔型辊缝值按设计参数原则掌握,以管筒形状做适当调整。

7、管筒边长一般应在D公称+(3—6)mm,立辊应参与一定变形,变形量以管坯无划伤为准。

8、管坯进入焊接区域前应表面光滑,管缝居中,外型满足工艺要求。

9、成型机组还包括:

电机、减速机、传动系统、接手、机架和轧辊等。

10、确保平辊轴、立辊轴平直不弯;立辊滑块与丝杠紧密配合(不能发生因磨损间隙过大而手能来回摆动现象)。

检查、确保所有平辊轴、立辊轴、挤压辊轴(套)、备帽上的丝处于完好状态,并施以防松措施。

11、严格掌控钢带边缘状态,使其处于完好状态,对于坯料上的边缘缺陷及时消除,根据相应边缘状态调整好焊接工艺参数,并对该批成品管重点质检!

确保在线轧辊孔型良好,管筒形状良好,成型稳定,管筒两边缘平行一致对接,开口角适当,火、车速、挤压力匹配,焊缝质量处于可控状态。

 

高频焊接质量控制

1、按工艺要求选择使用磁棒和感应圈,磁棒后端距挤压中心10—30mm,长度400—600mm。

2、高频触头后端距挤压中心1—1.5D,触头间隙10mm左右为宜。

3、焊接时,应随时根据火花、毛刺的形状大小、颜色、热影响区宽窄加以调整,力求达到T、V、P的最佳组合。

4、焊接时,根据铁塔管焊接工艺参数进行焊接。

5、焊缝应保持在挤压中心不得埋缝焊接。

6、内毛刺应均匀呈线状,外毛刺大小适中,无粘刀,无分叉;焊接火花应连续、均匀、细微。

7、焊缝成明亮的蓝色,成一条直线,不得S型扭曲;宽度恰以熔合线为中。

颜色不对表明焊接温度不对,要及时查明原因。

8、磁棒的前端应与挤压辊中心垂直,磁棒应保持充分冷却;开口角应为2°-6°,根据生产壁厚的不同随时做出调整,厚度4.0以下开口角应在4°左右,4.0以上为6°;外焊缝应该是一条明亮的红色直线,火花无飞溅,刮疤粗细一致,无开叉或来回扭转。

9、正确设置机组电流、开口角和车速,并对机组进行精确调整。

10、刮疤人员是焊管质量第一控制人,第一时间内观察判断焊管焊缝是否合格,(沙眼、撘焊、开裂、埋缝焊、转缝、外刮焊开叉、管面划伤、压痕),要把这些症状的状态变化及时反映给调整人员,做出准确判断及时调整,刮疤人员必须与调整人员随时沟通,是连续出现还是断续出现,是否是在带钢接头前后出现。

11、调整人员在正常生产后,把握两个要点,一是机组各部位运行状况,随时巡查,及时调整;二是从开机第一根焊管到停机最后一根焊管,全时检查焊管质量。

真正做到心中有数,这是机组调整工两大主要任务。

 

内毛刺质量控制

1、对去除内焊筋后的高度和几何形状要求:

要求-0.2mm——+0.5mm,最高不能超0.5mm,否则会影响焊缝焊接强度。

2、毛刺必须清除干净,焊筋两边也不能有任何冰凌状残留,用手触摸光滑。

3、筒壁不允许有内刮疤刀杆或内刮疤小轮留下的划伤或压痕。

4、机组成型状态必须运行平稳,除后的内焊筋不允许忽宽忽窄,锉台等现象出现,必须是宽窄匀均、高低一致,刮面与管壁圆滑过度。

5、液压装置要求压力必须均匀,无渗油现象避免时刮时刮不着或一会刮偏一会刮深等现象。

6、除内焊筋宽度应在2-5mm(与内焊筋宽度相应),不允许有内焊筋两侧或一侧有发白的生刮、刮肉现象存在。

7、内毛刺清除毛刺后剩余高度不大于0.5mm。

8、清除内毛刺后,管筒应无内毛刺须子残留。

 

定径质量控制

1、各轧轮的安装和调试,应保证轧制线最大误差小于1mm,各架手轮孔型上下对称、平行,立轮对称,高度一致,平立辊辊缝按定径后的钢管边长水平调整。

2、遵循三点压力变形原理,调整土耳其头,确保钢管弯曲度不大于1mm/m。

3、确保平辊轴、立辊轴平直不弯;立辊滑块与丝杠紧密配合(不能发生因磨损间隙过大而手能来回摆动现象)。

检查、确保所有平辊轴、立辊轴、挤压辊轴(套)、备帽上的丝处于完好状态,并施以防松措施。

4、钢管在定径机组内略有减径,其总减径量波动在0.25—1.5mm范围内,定径的钢管并有微量的延伸。

5、矫直头其机构为辊式,共有两架,上下左右四个轧辊,矫直头设于定径机组最后一架水平辊后面,是定径机组的最后一部分,矫直头一方面在径向使钢管规圆,控制焊管精度和最终尺寸,使钢管符合标准规定,另一方面对钢管进行矫直。

对矫直头要求进行精细的调整和操作。

6、76机组外径控制±0.3mm,140机组外径控制0.5mm。

7、机组班长每天认真填写《焊管生产工艺与设备生产日报表》,(附录2)调整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工艺参数调整。

 

矫直质量控制

1、矫直机的速度根据根据钢管的弯曲度和材质进行调整,一般是弯曲度愈大、愈硬速度愈慢,反之则快。

2、矫直机的角度则以保证钢管与矫直辊表面达到良好的接触原则,矫直辊磨损后可以根据情况进行调整,初调整时可以将焊管送入矫直辊中,使辊身长度的四分之三与焊管接触,矫直辊与焊管的接触部分间隙一般不大于0.05-0.1mm(用塞尺检查),以免发生矫凹缺陷。

3、矫直机压下量的调整是根据被矫钢管的材质、弯曲度和所要求精度,通过调整上下辊之间的距离来实现。

4、为使钢管顺利进入矫直机,应在矫直机前后装有导筒,导筒直径根据被矫钢管的直径来选择,内空直径应大于钢管直径的10-20mm。

5、当矫直辊的角度、压下量初调好以后用1-3根钢管试矫一次,当期弯曲度、椭圆度、以及表面质量符合技术要求,且咬入平稳、矫直顺利时方可正常生产。

 

铣头、倒角质量控制

1、生产之前首先空载运行设备,查看设备有无异常。

2、确认刀具的工装与产品的规格是否相符,避免出现产品椭圆、无法加紧产品的情况发生。

3、铣头、倒角的速度应根据钢管的直径和壁厚进行调整。

4、钢管定位准确,铣头量应大于1.5mm,铣头后钢管端面应光滑。

5、采用管头安装调试刀具,角度要求符合生产计划单标准,余量为1.6±0.8mm。

6、铣头、倒角后管口不得有毛刺残留。

7、铣头后管口不得出现斜口现象,必要时用拐尺检验。

8、铣头、倒角后须子应清理干净,不得残留在管体。

 

外形、尺寸质量控制

1、生产镀锌管前校准所使用的游标卡尺及千分尺,外径、椭圆度、定尺、锌层每20分钟测量一次,并根据生产情况填写质检记录(附录三)。

2、执行ASTMA513标准,焊筋清楚干净,两端平头,壁厚公差-0.16~+0.08mm,定尺公差±4mm,外径127±0.5mm,直线度≤6.1mm,(以焊缝为基准点,分别对接焊缝0º、90º180º方向)来测量直线度,确保直线度≤5mm,椭圆度±0.76mm(大径+小径/2在±0.51mm范围内),用镀锌板生产,锌层≥275g/㎡。

3、外焊缝均匀补镀,管子镀锌表面不允许有白色花斑、凹坑、油漆笔迹、油污等污渍,表面要求清洁,不能雨淋,表面不得有划伤、划痕现象,打包带不得直接接触管体引起划伤,成品码垛时管与管中间要用垫木隔开。

4、保扩口和压扁不开裂:

加大压扁、扩口检验频率,压扁5吨检验一次,扩口15吨检验一次,每天停机再开机时必须对压扁、扩口检验,每个炉号抽样做两次压扁试验和两次扩口试验,出两份报告,做试验的时候,试件上碳笔写清楚规格、材质、炉号,拍试验前照片和试验后照片,以及试验过程的视频,存好档。

5、每个炉号抽样做两次拉伸实验,出两份拉伸实验报告。

6、在装车时不带垫木的,护栏周边不做防护的不予装车,禁止用钢丝绳刹车。

7、喷注钢厂炉号和日期,每隔两米喷注一次,字体尽量大些;入库单注明炉号。

8、每个炉号截取2支300mm样品管,贴好标签,注明炉号、规格材质等。

9、随车带:

每个炉号两支300mm样品管,两份拉伸实验报告,一份压扁、扩口实验报告(内各含两个结果),一份质保书(屈服Rel、抗拉Rm、延伸A见拉伸实验报告,元素含量见镀锌带质保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