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电大内科护理学课件指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667927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9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沙电大内科护理学课件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长沙电大内科护理学课件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长沙电大内科护理学课件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长沙电大内科护理学课件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长沙电大内科护理学课件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长沙电大内科护理学课件指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长沙电大内科护理学课件指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长沙电大内科护理学课件指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长沙电大内科护理学课件指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长沙电大内科护理学课件指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长沙电大内科护理学课件指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长沙电大内科护理学课件指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长沙电大内科护理学课件指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长沙电大内科护理学课件指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长沙电大内科护理学课件指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长沙电大内科护理学课件指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长沙电大内科护理学课件指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长沙电大内科护理学课件指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长沙电大内科护理学课件指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长沙电大内科护理学课件指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沙电大内科护理学课件指南.docx

《长沙电大内科护理学课件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沙电大内科护理学课件指南.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长沙电大内科护理学课件指南.docx

长沙电大内科护理学课件指南

长沙电大内科护理学课件雷鹂

第一章绪论

一、内科护理学课程的任务

1.内科护理学是研究内科常见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要点、及对内科患者进行整体护理、促进健康的科学。

作为来自临床一线的护理工作者,大家的临床实践告诉我们,在各科疾病中,内科疾病是最常见的。

我们要做好护理工作,必须了解这些常见病的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检查以及治疗的要点,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整体护理并进行健康教育。

例如:

对于糖尿病病人的护理,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是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及其防治的教育。

如果我们不了解糖尿病的基本概念、基本临床表现、并发症以及有关治疗的知识,就不能向患者宣传预防疾病的知识。

2.内科护理学为系统的思考和分析临床问题奠定了基础

内科护理学按照机体的器官、系统的组成介绍疾病的发生、发展,如循环、呼吸、消化等等。

每一个系统的疾病首先要复习解剖生理特点、病理生理特点,然后介绍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检查、治疗、护理、健康教育等。

这种介绍疾病的思路培养我们系统思考问题的方法,遇到患者我们如何来思考问题、询问病史、做出判断,帮助我们少走弯路。

3.内科护理学与基础医学课程之间的关系

学习内科护理学须具有相应的基础医学课程的基础。

特别是应具有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课程的知识。

内科护理学涉及的各系统常见疾病,例如高血压

病。

需要比较熟悉心血管系统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高血压病的病理学知识,这样才能比较好的理解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治疗以及护理。

二、内科护理学的基本内容

内科护理学包括十章的内容,绪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风湿性疾病、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神经系统疾病。

各个系统主要介绍常见病,如循环系统疾病:

总论、心功能不全、休克、心律失常、心脏骤停、人工心脏起搏和心脏电复律、心脏瓣膜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病、病毒性心肌炎。

三、内科护理学的学习资源

1.文字教材

姚景鹏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内科护理学文字教材是一本融学习内容和指导内容为一体的“合一型”教材。

2.录像教材

本课程录像教材18学时,讲授各系统疾病中的重点疾病,特别是疾病的概念、临床表现、有关检查、治疗和护理措施。

第1讲:

绪论、冠心病第2讲:

心肌梗死

第3讲:

高血压病第4讲:

心功能不全

第5讲:

呼吸系统疾病总论第6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第7讲:

支气管哮喘第8讲:

肺癌

第9讲:

消化性溃疡第10讲:

肝硬化

讲:

泌尿系统疾病总论12第讲:

肝性脑病11第

第13讲:

慢性肾功能衰竭第14讲:

贫血

第15讲:

白血病第16讲:

糖尿病

第17讲:

中毒总论、有机磷中毒第18讲:

脑血管疾病

四、内科护理学的学习建议

1.明确学习目的

2.制定学习计划

3.认真读书,做笔记

4.用好录像教材

5.特别注重人体解剖、生理、病理等基础医学知识的复习

6.上好见习课

7.学会寻求学习支持服务,参加网上教学活动

8.参加教学点辅导,认真完成形成性考核

9.用内科护理学的理论指导临床实践。

内科护理学的考核

本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结业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形成性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20%,内容包括:

自主学习、参加辅导、收看录像、参加网上教学活动、完成形成性考核册、参加课程见习,其中课程见习有3次为记分考核,占形成性考核成绩中的8%。

期末结业性考试占课程总成绩的80%。

课程总成绩满分为100分,60分为及格。

期末结业性考试为闭卷考试,实行全国统考。

根据考核说明,由中央电大统一命题、统分。

100分钟。

试卷满分为90一评分标准、统一考核时间。

考试时间为

期末考试的题型包括:

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应用题;期末考核的重点是各章中掌握和熟悉的层次。

第二章循环系统疾病

学习目标

掌握:

1.循环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及其护理

2.急、慢性心力衰竭,休克的定义、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及健康教育,急性心力衰竭急救措施

3.心脏骤停概念、病因、临床判断、措施及处理

4.冠心病的概念、分型、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及健康教育、动脉粥样硬化易患因素

5.高血压的定义、诊断标准、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及健康教育

一、循环系统概述

(一)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下载解剖图)

1、心脏

(1)心脏的组织结构

(2)心脏的传导系统(3)心脏的血液供应

2、血管(阻力血管、功能血管、容量血管)

醛固酮系统、电解-血管紧张素-、调节循环系统的神经体液(交感、副交感、肾素3.

质、激素)

(二)循环系统的诊断病因诊断、病理解剖诊断、病理生理诊断

(三)护理评估

病史、身体评估二、循环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及护理

(一)心源性呼吸困难

、概念12、原因3、护理评估(病史、身体评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4、常用护理诊断:

)气体交换受损1)活动无耐力23)焦虑、目标56、护理措施及依据护理措施

1)调整体位安置病人坐位或半卧位,尤其对已有心力衰竭的呼吸困难病人夜间睡眠亦应保持半卧位.以减少回心血量,改善呼吸运动.

改善呼吸运动了解病人心态,)稳定情绪2.3)休息根据心功能情况,给予必要的生活护理,照顾病人的饮食起居,协助大小便,以.呼吸困难减轻,使心肌耗氧量减少,减轻心脏负担.

4)供给氧气给予中等流量(2-4L/MIN)中等浓度29%-37%氧气吸入.

5)静脉输液时严格控制滴速,20-30滴/分.防止急性肺水肿发生.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呼吸困难的特点程度发生的时间及伴随症状,及时发现心功能变化情况,加强夜间巡视及护理.一旦发生急性肺水肿,应迅速给予两腿下垂.30%-50%湿化吸氧及其他对症措施座位,乙醇

7、评价

(3——7项后面的症状都是有这些项目,不难理解,自己看书)

(二)心源性水肿

1、概念:

心源性水肿是由于心脏功能障碍引发的机体水肿.,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病,当心力衰竭时即出现水肿,最常见的病因为右心衰竭或全心衰竭,也可见于渗液性心包炎或缩窄性心包炎。

2、心源性水肿的特点为:

1)水肿逐渐形成,首先表现为尿量减少(由于心输出量减少——肾血流量减少),肢体沉重,体重增加,然后逐渐出现下肢及全身水肿。

2)水肿先从身体的下垂部位开始(回心血量减少——体循环淤血),逐渐发展为全身性水肿。

一般首先出现下肢可凹陷性水肿,以踝部最为明显。

3)伴有右心衰竭和静脉压升高的其他症状和体征,如心悸,气喘,颈静脉怒张,肝肿大,甚至胸、腹水等。

、护理评估(病史、身体评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3

、常用护理诊断:

4)体液过多,与右心衰体循环淤血有关。

1

)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水肿部位循环改变、强迫体位或躯体活动受限有2关。

、目标5)病人水肿减轻或消失;1)皮肤完整,不发生压疮。

26、护理措施及依据:

、易消化饮食。

根据病情适当限制液体摄入量。

向患者和高蛋白1)饮食护理给予低盐、

家属说明限制钠盐的重要性,应嘱咐患者尽量不食用各种腌制品、干海货、发酵面点、以增进食欲。

调味品等加重水肿食物,可用糖、醋等调节口味,含钠的饮料和

后。

记录2)维持体液平衡,纠正电解质紊乱应观察尿量和体重的变化,尤其使用利尿药

保持出入液量平衡。

每日摄入液量应控制在前左右,1天尿量加500ml24小时出入液量,~1随时调整,一般以、静脉输液时注意控制输液速度,应根据血压、心率呼吸及病情,

电解质变化,及时纠正紊乱。

为宜。

监测血1.5ml/min

、感觉迟钝,易破抵抗力)皮肤护理严重水肿局部存在血液循环障碍、营养不良、皮肤3

取暖,水温不宜过损和发生感染,应保持床单和病人内衣的清洁、干燥;如需使用热水袋

水肿的男病人可用托阴囊~50℃为宜,以免烫伤;保持会阴部皮肤清洁、干燥,有高,40

发生。

带支托阴囊;水肿液外渗局部要防止继发感染;注意观察有无褥疮

、评价7(三)胸痛

临床表现往往具急性心包炎及夹层动脉瘤等疾病,心源性胸痛主要包括心绞痛、心肌梗塞、但主要是在胸疼痛可波及下颌区至胸骨下端之间的任何部位,①胸痛发作突然,有典型性:

②疼痛常放射至左肩、左骨体中段或上段之后,也可波及心前区,区域范围约为手掌大小;臂内侧,甚至可达无名指和小指;③疼痛性质呈紧缩感、烧灼感、压榨感、闷胀感、窒息感等;④胸痛发生的诱因多为情绪激动、精神紧张、饱餐、天气寒冷、受凉等,且常在相似的.

分钟,停止原来诱发疼痛的活动后即可缓5条件下发生;⑤胸痛发作的持续时间大多为1~次,1~2分钟内迅速缓解,具有复发性,可在数天或数周内发作若含服硝酸甘油可在解,1最简便的方法。

天内发作数次;⑥心电图检查是发现心肌缺血及诊断冠心病最常用、也可在1冠状动脉造影和心肌酶学检查有助于心源性胸痛的诊心电图负荷试验、动态心电图、另外,。

断护理见个章节。

(四)心源性晕厥:

心源性晕厥是由于心脏搏出量骤然减少,中断或严重低血压导致脑组织严重缺氧而产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突发意识丧失,严重时伴抽搐,即阿-斯综合征。

多数心源性晕厥与体位无关(心房粘液瘤等一些特殊疾病除外),少有前驱症状,发作时可伴有紫绀,呼吸困难,心律失常,心音微弱和相应的心电图异常。

引起心源性晕厥的心脏病可分为心律失常、心排血受阻和心肌本身病变三类。

一般脑血流中断2~4秒——黑蒙;5~10秒意识丧失;超过10秒——意识丧失、抽搐。

护理自己看书。

(五)心悸(palpitation)是一个常见症状。

患者自觉心跳或心慌,伴有心前区不适感,当心率缓慢常感到心脏搏动强烈,心率加快时可感到心脏跳动,甚至可感有心律失常、心脏搏动增强性及全身性疾病。

到心前区振动。

常见原因护理见有关章节。

三、心功能不全(与心衰有区别)

心功能不全分级标准

Ⅰ级:

体力活动不受限。

Ⅱ级:

体力活动轻度受限。

Ⅲ级:

体力活动明显受限。

Ⅳ级:

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

(一)慢性心功能不全

1.基本病因及发病机理

括)、原发性心肌损害包1)性心肌坏死心肌炎症、变性或坏死(如风湿性或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缺氧或纤维化(如冠心病、肺心病、心肌病等)、心肌的代谢性改变等,都使心肌收缩力减弱而导致心力衰竭。

2)心室后负荷(压力)过重:

肺及体循环高压,左、右心室流出道狭窄,主动脉或肺动脉瓣狭窄等,均能使心室收缩时阻力增高、后负荷加重,引起继发性心肌舒缩功能减弱而导致心力衰竭。

3)心室的容量负荷(前负荷)过重瓣膜关闭不全、心内或大血管间左至右分流等,使心室舒张期容量增加,前负荷加重,也可引起继发性心肌收缩力减弱和心力衰竭。

4)高动力性循环状态主要发生于贫血、体循环动静脉瘘、甲状腺功能亢进、脚气性心脏病(维生素B1作为一种辅酶而参与糖类的代谢过程。

在中间代谢氧化过程中起重要的催化作用。

乏维生素B1可使丙酮酸难于进入三梭酸循环而氧化,因而血中丙酮酸及其前身乳酸的浓度增多,

使周围小动脉扩张,周围阻力减低,故舒张压下降,脉压增大,静脉回流增多,心脏负担增加;心肌对丙酮酸和乳酸盐的利用受限制,心肌代谢发生障碍而引起心力衰竭,后者为高心输出量或

高动力循环型的心力衰竭等,由于周围血管阻力降低,心排血量增多,也能引起心室容量负荷加重,导致心力衰竭。

)5)心室前负荷不足:

二尖瓣狭窄,心脏压塞和限制型心肌病等,引起心室充盈受限,体、肺循环充血。

心衰时心搏量和心排血量不足以维持机体组织所需要的能量,这时就要动用心脏储备以弥补心搏量的减少。

心脏的代偿功能按其奏效的快慢可分为急性(如心率加快、收

这些代偿三种)(如心肌肥大和慢性心脏扩张、缩加强等)、亚急性(血容量增加等)

功能过渡后就会通过一些复杂机制(Frank-starling机制、神经体液代偿机制)发生失代偿——心衰。

.诱因2:

呼吸道感染最常见①感染

②心律失常:

房颤、心动过速、过缓。

③水、电解质紊乱④体力过劳⑤其他(妊娠分娩、洋地黄等药物使用不当)3.临床表现1)左心功能不全

肺循环淤肺循环淤血和心排血量降低。

左心功能不全的主要临床症状出现的病理基础为血的主要症状为劳力性呼吸困难(最早期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为左心衰的典型症状。

低心排血量的主要症状为外周脏器组织灌注不足的综合症状。

是左心衰竭的最早和最常见的症状。

主要包括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和夜:

①呼吸困难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主要由于肺瘀血和肺活量减低所引起,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

被迫坐起、咳嗽频繁、的一种表现,病人常在熟睡中憋醒、有窒息感、

②咳嗽、咳痰、咯血:

是肺泡和支气管粘膜淤血所致。

开始常于夜间发生,坐位或立位时咳则可引若支气管粘膜下形成的扩张的血管破裂,嗽可减轻,白色浆液性泡沫状痰为其特点,起大咯血。

③其它:

可有疲乏无力、失眠、心悸、少尿及肾功能损害症状等。

2)右心功能不全:

体循环淤血表现

①上腹部胀满:

是右心衰竭较早的症状,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及上腹部胀痛。

②颈静脉怒张:

是右心衰竭的一个较明显征象。

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更有特征性。

③水肿:

心衰性水肿多先见于下肢,呈凹陷性水肿,重症者可波及全身、下肢水肿多于傍晚出现或加重。

休息一夜后可减轻或消失。

④紫绀:

右心衰竭者多有不同程度的紫绀。

⑤神经系统症状:

可有神经过敏、失眠、嗜睡等症状

⑥心脏体征:

主要为原有心脏病表现。

右心室扩大致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反流性杂音。

3)全心功能不全

4、实验室及其他检查①、X-线检查

②超声心动图③心肺吸氧运动试验④有创血流动力学检查

⑤放射性核素检查

5、诊断要点:

原有心脏病,肺、体循环淤血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

6、治疗要达到的目的:

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防止心肌损害进一步加重,降低死亡率。

治疗要点:

1)病因治疗:

基本病因治疗,消除诱因。

2)减轻心脏负荷:

休息,限盐,利尿剂应用(最常用药),血管扩张药应用(小、动静脉扩张药)。

3)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

洋地黄(正性肌力作用,负性频率作用)可加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兴奋迷走),增加心排血量,从而改善各器官的血流灌注,改善心功能不全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但肺心病慎用,肥厚性心肌病禁用。

洋地黄的毒性反应:

4)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

临床实践证明β-受体阻滞剂可显著降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死亡率。

在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条件下可以应用。

应从小剂量开始,缓慢递增剂量。

常与ACEI及(或)利尿剂合用。

严重心力衰竭患者不宜使用。

常用药物有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等。

7、护理评估(自己看书)8、常用护理诊断

9、目标10、护理措施及依据11、评价

12、保健指导

(二)急性心功能不全

1、概念

急性心功能不全是指由于急性的心脏病变引起心排血量在短时间内显著、急骤下降,甚至丧失排血功能,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的综合征。

临床上以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较为常见。

2、病因和发病机制

机制:

各种原因导致肺水肿病因:

1)急性弥漫性心肌损害:

临床常见于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炎等

2)严重而突发心脏排血受阻,如严重二尖瓣狭窄、左房粘液瘤。

)严重心律失常,尤其是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3

4)过快或过量静脉输液

3、临床表现:

急性左心功能不全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肺水肿。

严重呼吸困难,咳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发绀,血压先升后降,终至心源性休克。

两肺细湿罗音和哮鸣音。

体征:

心率增快,心尖部可闻奔马律,两肺对称性满布湿啰音和哮鸣音,严重者可出现心源性休克及猝死。

4、诊断要点

根据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一般易作出诊断。

急性肺水肿所致的心源性哮喘应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相鉴别。

一般根据相应的病史和临床表现不难作出鉴别。

早期表现:

患者神志清醒,但可有因缺氧导致的烦躁不安,因外周血管收缩,可有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出冷汗,心率增快,脉搏细速,此时血压下降可不明显。

5、治疗要点

补充有效循环血容量:

是治疗休克的根本措施,补液要早期、及时、充足。

年人易发生心功能不全,可使用快速强心剂,如毛花甙C0.2mg,每日两次。

6、主要护理措施

1)体位:

2)镇静

3)吸氧:

高流量鼻导管或面罩给养6-8升。

泡沫破裂剂50%酒精放湿化瓶内。

4)病情观察

5)药物护理:

建立两条静脉通道,皮下或静脉注射吗啡,合理使用其他药物。

必须指出,对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应先进行病人抢救,在抢救处理过程中,再分析寻找发病病因及诱发因素。

四、心律失常:

或激动次序的异常,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概念:

、1

可单独发病亦可与心血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导致患者心悸,甚至晕厥的疾病,

管病伴发。

、分类:

分为冲动起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

2

(1)冲动起源异常

、窦性停D、窦性心动过速;①窦性心律失常:

AB、窦性心动过缓;C、窦性心律不齐;

、窦房阻滞。

搏;E②异位心律

房性、房室交界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B、逸搏心律(被动性异位心律:

A、逸搏(性、室性)。

室上(;B、阵发性心动过速主动性异位心律:

A、过早搏动(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D、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心室扑动、心室颤动。

性、室性);C

(2)冲动传导异常①生理性:

干扰及房室分离。

、心室、心房内传导阻滞;A、窦房传导阻滞;BC、房室传导阻滞;D②心脏传导阻滞:

内传导阻滞(左、右束支及左束支分支传导阻滞。

)③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

预激综合征。

激动起源失常伴传导失常:

异位心律、反复心律、并行心律(3)

心律失常可按其发作时心率的快慢分为快速性和缓慢性两大类。

临床上,

(剩下的见PPT)五、心脏骤停1、心脏骤停的概念心脏骤停是指任何原因造成的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

临床表现为患者很快出现抽搐、

秒,患者可出现临床死亡,停止20~30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及大动脉搏动消失。

心跳停止判断心脏骤停最可靠的临床表现是意识突然丧失,伴分钟后可引起大脑不可逆的损伤。

4~6.

有大动脉搏动消失。

心脏骤停发生时,心电图常见心室颤动、心脏停搏及电机械分离。

2、心脏骤停的CPR救治

心肺脑复苏术第一期基础生命支持:

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C、胸外按压

第二期进一步生命支持:

D、药物E、心电图F、除颤

第三期延续生命支持:

G、估计H、智能I、加强监护

3、具体救助步骤:

①判断意识:

轻拍或摇动双肩,靠近耳旁呼叫:

“喂,你怎么了!

”此动作10秒钟内完成。

②评估病人:

判断呼吸、动脉搏动,

判断心脏骤停的指征:

意识丧失,自主呼吸消失,大动脉搏动消失

③呼救:

“快来人哪!

抢救!

④开放气道

应清除患者口中异物和呕吐物,义齿松动应取下。

压额提颌法、双手提下颌法方法:

简易呼吸器口对口咽通气道、气管插管、⑤人工呼吸:

口对口、

/min次最常用最简易是口对口人工呼吸:

频率:

10~12秒以上,确保有胸廓起伏。

三、人工呼吸每次吹气应1人工呼吸的有效标志:

吹气时可见胸廓起伏,恢复自主呼吸。

⑥胸外心脏按压1/3部位:

胸骨中下交界处(相当于剑突上两横指)。

分次频率:

100/4~5cm深度:

胸骨下陷胸外心脏按压有效标志:

缺氧情况明显改善;瞳孔由大变小;按压时可及大动脉搏动;有知觉反射、呻吟或出现呼吸。

胸外心脏按压的特殊注意:

胸外按压时要确保足够的频率和深度,尽可能不中断胸外按压,每次胸外按压后要让胸廓充分的回弹,以保证心脏得到充分的血液回流,胸外按压时肩、肘、腕在一条直线上,并与患者身体长轴垂直。

按压时,手掌掌根不能离开胸壁。

单人操作:

人工呼吸与心脏按压比:

2:

30

双人操作:

人工呼吸与心脏按压比:

2:

30

⑦药物:

肾上腺素:

CPR的首选药。

常规给药方法是静脉注射1毫克,每3~5min重复一次配制方法:

肾上腺素1支(1mg)+1毫升NS=2ml

阿托品:

1mg/1ml/支配制方法:

阿托品1mg+1毫升NS=2ml,如只需静脉推注1ml即可,保证了用药的准确剂量。

异丙肾:

1mg/2ml/支

配制方法:

异丙肾1mg+1毫升NS=3ml,如需静注0.5mg异丙肾,只需静脉推注1.5ml

即可,保证了用药的准确剂量。

尼可刹米(可拉明):

0.375g/2ml/支

洛贝林:

3mg/1ml/支

利多卡因:

400mg/20ml/支

常规1.5mg/kg静脉注射,3~5min重复一次

换算:

50mg=2.5ml

注:

利多卡因每小时不应大于300mg

⑧电除颤0.5cm处电极板安放位置:

左板:

右锁骨下方右板:

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交点处

,必要时可反复电击量:

首次360J:

除颤电除颤流程连接电源,接地线1.暴露电击部位2.涂抹导电膏,遵医嘱选择电击功率3.充电4.

5.确认

6.放电

7.观察心电监护

总结:

CPR抢救程序

无意识、无呼吸、无大动脉搏动

心脏骤停

胸外按压

就地抢救

人工呼吸

气管插管

建立静脉输液通路

遵医嘱用药

心电监护

心电图

电除颤

书写抢救护理记录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六、心脏瓣膜病

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也称缺血性心脏病。

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

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原因:

1.血压

2.血脂异常

3.吸烟

4.糖尿病

临床分型

1.隐匿型

2.心绞痛型

3.心肌梗死型

4.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型

5.猝死型

(一)心绞痛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

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

(二)心肌梗死

疼痛:

其性质和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程度更剧烈,常呈难以忍受的压榨、窒息或烧灼样,伴有大汗及烦躁不安、恐惧及濒死感,持续时间司长达1~2小时以上,服硝酸甘油无效。

心电图

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常有典型的改变及演变过程。

急性期可见异常深、宽的Q波(反映心肌坏死),ST段呈弓背向上明显抬高(反映心肌损伤)及T波倒置。

实验室检查

肌钙蛋白T(cTnT)在起病后2~4小时开始升高,24~48小时达高峰,持续1~2周恢复;

治疗要点

再灌注心肌:

溶栓疗法、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

为防止梗死面积扩大及发生再梗死,应给予患者积极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

八、高血压病

(一)概念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排血量和血容量增加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长期血压增高可引起严重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并最终导致功能衰竭。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高血压仍是一种高患病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