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1教师版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6691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择1教师版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选择1教师版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选择1教师版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选择1教师版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选择1教师版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选择1教师版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选择1教师版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选择1教师版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选择1教师版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选择1教师版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选择1教师版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选择1教师版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选择1教师版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选择1教师版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选择1教师版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选择1教师版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选择1教师版分析.docx

《选择1教师版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择1教师版分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选择1教师版分析.docx

选择1教师版分析

高一年级下学期语文选择性作业一

(教师版)

编写人:

李霞严春红审核人:

王斌

班级姓名学号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医疗质量是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的大事,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_________的天职。

②不要逃避和________,因为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着自己应担负的责任,我们不应该逃避,更不应该畏惧。

③试图以少数人的意愿强加于法律之上的举动,无论其听上去有多么的理由,终究会因为对法治理念、法治原则的反动而遭到社会的唾弃。

A.义不容辞推脱冠冕堂皇B.义不容辞推脱道貌岸然

C.责无旁贷推托冠冕堂皇D.责无旁贷推托道貌岸然

1.A“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表示理应承担,侧重于“理应担当”;“责无旁贷”属于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侧重“不能推卸”。

//“推托”是借故拒绝或推辞.如,他推托有事,不来了。

“推脱”是推卸、开脱责任。

如,这个责任他是无法推脱的.两词的区别在于:

“推托”的对象是别人请求的事;“推脱”的对象是与己有关的事,多为责任、错误等.//“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体面或正大的样子,实际上并非如此。

一般含贬义。

”道貌岸然“,形容神态庄重,外貌严肃正经。

现多用于讽刺故作正经表里不一的伪君子。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时光流逝,白云苍狗,今天的读者大多不会想到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标点符号、汉字的横排正是出自这位文字音韵大家之手。

B.有许多领导“下车伊始”,就随意议论、提意见。

这也批评,那也指责,其实这种人十人有九个要失败。

C.美国总统大选之战飞短流长,真假难辨,电视和报纸杂志给奥巴马贴上了“社会精英、政治激进分子”“地下穆斯林”等标签。

D.伊朗宣称,如果遭到攻击,伊朗将投桃报李,以色列城市特拉维夫和海湾地区的美国军舰将成为报复行动的首批目标。

2.答案:

D(白云苍狗:

苍:

灰白色。

浮云象白衣裳,顷刻又变得象苍狗。

比喻事物变化不定。

//伊:

文言助词;始:

开始。

旧指新官刚到任。

现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飞短流长:

飞、流:

散布;短、长:

指是非、善恶。

指散播谣言,中伤他人。

//投桃报李:

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

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反对派预先埋在公路上的一枚炸弹,使一辆载有北约60名平民的汽车被炸成一堆废墟。

B.国内近期发生的恶性暴力伤医事件,中科院院士、我国肝脏外科创始人吴孟超呼吁:

全社会应共同关心医生的生存处境,通过立法保护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

C.上世纪九十年代创下文摘类报纸神话的《作家文摘》刚刚诞生了孪生兄弟——由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办的《作家文摘•典藏》日前创刊。

D.一年一度的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搭建了世界华人的谒祖圣地、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随州城市的文化名片、对外开放的交流平台。

3.D【解析】A“废墟”指的是房子;B结构混乱,前句没有说完整,后句出现新的陈述对象,中途易辙,句首加“针对”或将“的”改为“了”;C句式杂糅,是“《作家文摘》诞生了孪生兄弟”与“《作家文摘》孪生兄弟《作家文摘•典藏》今日创刊”两种说法的杂糅。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眼镜落上灰尘,不少人用眼镜布擦拭,专家表示不认同这一做法,因为多数眼镜布价低质次,纤维间隙较大,擦拭眼镜只会适得其反。

B.夏洛蒂.勃朗特并没有把简.爱刻画成一个美丽多情、温柔娇弱的天使,而是一个渴望自由平等、勇敢地和自己所处的环境作斗争的女性。

C.许多地方以较低的价格征用耕地盖起高楼大厦,这给国家不但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也给老百姓造成极大的利益伤害。

D.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工业产出和出口低于预期,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已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件具有国际影响的重大事件。

4.A【解析】B.成分残缺,应在“而是”后添加上谓语“刻画成”;C.语序不当,“不但”应放在“给国家”前。

D.主宾搭配不当,“种种迹象”“是”“重大事件”;

5.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

B.高考第一场结束,老师对学生说:

“第一堂没考好,没关系,失败乃成功之母嘛!

C.涂鸦之作,不足当先生一晒,如蒙赐正,小子不胜感激!

D.徒弟给老师拜年时说:

“您的高足叩问老师金安!

祝老师新年事业蟾宫折桂!

5.答案:

C【解析】A.“敝”是谦辞,用于称跟自己有关的事物。

此处“敝校百年校庆”属于敬谦辞误用;B.在考场的特定场合下,不应说扫兴失败的话,说祝福吉祥的话为宜;D.“高足”意为高才,称呼别人学生的敬辞;蟾宫指月宫,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语境不合。

6.下列诗歌中的桃花,与例句中的桃花喻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一夜清风动扇愁,背时容色入新秋。

桃花眼里汪汪泪,忍到更深枕上流。

A.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B.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满禊潭。

广乐逶迤天上下,仙舟摇衍镜中酣。

C.浅色桃花亚短墙,不因风送也闻香。

凝情尽日君知否,还似红儿淡薄妆。

D.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C【解析】此项与例句中的“桃花”都运用比喻手法,以桃花比喻美丽的女子。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据说秋季北京的天是最蓝的,蓝得好似澄澈的海,____________,那样的天亲近寂寞和悠闲,那样的天被畸形的繁华和病态的喧嚣扼杀了。

没有了那样的天,北京的秋天就仅仅是一个表现在日历牌上的季节,使生活在用空调制造出来的暧昧温度里、很少出门的人忘记了它。

①但我在北京生活这些年里,几乎没有感受到上个世纪里那些文人笔下的北京的秋天里美好的天②那样的秋天是与蚂蚁般的车辆和高入云霄的摩天大厦为敌的③如果天上有几朵白云,白云就像海上的白帆④那样的秋天是依附着低矮的房舍和开阔的眼界而存在的⑤如果再有一群白鸽在天上盘旋,鸽哨声声,欢快中蕴含着几丝悲凉,天也就更像传说中的北京秋天的天了

A.③⑤①②④B.①⑤③②④C.⑤③④②①D.③⑤①④②

7、D【解析】第一处填③,对应前文的“海”;第二处填⑤,句式相同,同时句子里出现了“再”;第三处与前文形成转折,应填①;第四处填④,对应后文的“那样的天亲近寂寞和悠闲”;第五处填②,对应“那样的天被畸形的繁华和病态的喧嚣扼杀了”。

8.张华说话喜欢引经据典,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长江发生沉船事件,张华沉吟良久,感叹道:

“真可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呀!

B.爷爷生日寿宴上,张华激情洋溢地说:

“花甲喜循环,风霜变老颜。

感谢大家百忙之中来参加我爷爷的古稀寿宴,让我们一起祝福我爷爷:

生日快乐!

C.儿子想踢足球,张华要他学钢琴,几番争执后,张华摇摇头说:

“这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啊!

D.朋友来访,张华走到小院门口迎接,说: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欢迎你到我家来做客。

8.DA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指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与语境不合。

B项“花甲喜循环,风霜变老颜”指人60岁,与语意矛盾。

C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指不要因为失去而伤心,要珍惜得到的东西,前后内容不对应。

D项“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指人热情地欢迎来访的朋友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更欲一觇北觇:

窥视

B.而不在使者之目目:

列,名单

C.且矫诏纷出矫:

纠正

D.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当道:

执掌政权的人

9.B【解析】C项中“矫”应为“假托”。

10.下列各项与例句句式类型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A.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B.石之铿然有声者

C.避哨竹林中

D.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10.C【解析】C项省略句,其余和例句均为定语后置句。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11-13题。

富公为人,温良宽厚,泛与人语,若无所异同者。

及其临大节,正色慷慨,莫之能屈。

智识深远,过人远甚,而事无巨细,皆反复熟虑,必万全无失然后行之。

富弼为人宽厚,温和善良,通常与他人交谈,好像没有执于己见的。

可等到他面临重大事情时,他就表情严肃,义正辞言,没有人能让他屈服。

智谋与见识深远,比其他人强多了,但是不论大事小事都反复仔细考虑,必须万无一失之后才去做。

宰相自唐以来谓之礼绝:

百僚见者,无长幼皆拜,宰相平立,少垂手扶之;送客未尝下阶;客坐稍久,则吏从旁唱,“宰相尊重”,客踧踖起退。

及公为相,虽微官及布衣谒见,皆与之抗礼,引坐语从容。

送之及门,视其上马乃还。

自是群公稍稍效之,自公始也。

宰相,自唐朝以来可说是礼遇最高:

百官来拜见的,无论老少都要行礼,宰相直立,稍微伸手扶一下来客;送客不用下台阶;客人坐得稍久了,侍吏就从旁边大声说“宰相尊重”,客人就恭敬不安地起身离去。

等到富弼做宰相,即使是小官或平民拜见他,都和他行对等的礼节,延请就坐,说话和颜悦色,送客人到门口,看到他上马才回来。

自此众官员渐渐学习富弼,(礼待下属)从富弼开始啊。

熙宁元年,徙判汝州。

诏入觐,许肩舆至殿门。

神宗御内东门小殿,令其子掖以进,且命毋拜,坐语,从容访以治道。

弼知帝果于有为,对曰:

“人主好恶,不可令人窥测;可测,则奸人得以傅会。

当如天之监人,善恶皆所自取,然后诛赏随之,则功罪无不得其实矣。

”又问边事,对曰:

“陛下临御未久,当布德行惠,愿二十年口不言兵。

”帝默然。

至日昃乃退。

欲以集禧观使留之,力辞赴郡。

明年二月,召拜司空兼侍中,赐甲第,悉辞之,以左仆射、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熙宁元年,调任汝州判官。

诏令入朝觐见,允许坐轿到殿门。

神宗御内东门小殿,让其儿子从宫门进入,而且命令他们不要跪拜,坐下谈话,从容地向富弼询问治国之道。

富弼知道神宗果敢有所作为,上奏说:

“人主的喜好和厌恶,不能让人窥测到;能窥测,那么奸人就得以逢迎。

应当像天监视人一样,善恶都自取,然后进行惩罚奖赏,这样功劳和罪恶都各得其实情。

”又询问边疆之事,富弼说:

“陛下即位不久,应当广布恩德施行恩惠,希望二十年不提用兵之事。

”神宗沉默不语。

到日影西移才告退。

神宗打算将他以集禧观使留在京师,他极力推辞,到郡县赴任。

熙宁二年二月,诏授职司空兼侍中,赏赐上等府第,全部辞谢,任以左仆射、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自致仕归西都十馀年,常深居不出;晚年宾客请见者亦多,谢以疾。

所亲问其故,公曰:

“凡待人,无贵贱贤愚,礼貌当如一。

吾累世居洛,亲旧盖以千百数,若有见有不见,是非均一之道。

若人人见之,吾衰疾不能堪也。

”士大夫亦知其心,无怨也。

尝欲之老子祠,乘小轿过天津桥,会府中徙市于桥侧,市人喜公之出,随而观之,至于安门,市为之空,其得民心也如此。

及违世,士大夫无远近、识与不识,相见则以言,不相见则以书,更相吊唁,往往垂泣,其得士大夫心也又如此。

呜呼!

苟非事君尽忠,爱民尽仁,推恻怛至诚之心,充于内而见于外,能如是乎?

自从辞去官职回到西都十多年了,常深居不出门;晚年请求拜见的宾客也多起来,他都以病为理由,辞谢不见。

亲近的人问他什么缘故,富弼说:

“大凡对待他人,无论富贵贫贱贤达愚钝,都应一样的以礼相待。

我家许多代人居住在洛阳,亲戚故旧大概成百上千,如果有的见有的不见,这不是同等对待的做法。

如果每个人来了都接见,我年老体衰又有病不能承受。

”士大夫们也都知道他的用意,没有怨言。

曾经想到老子祠去,乘坐小轿路过天津桥,适逢府中把集市迁到桥边,市上的人为富弼出行高兴,伴随着观看,直到安门,市面为之冷清了,富弼如此深得民心。

等到富弼去世,士大夫不论远近,认识不认识,见面了就相互转告,见不到面的就以信(互告),相互吊唁,常常落泪,富弼受士大夫爱戴也是如此。

哎呀!

如果不是尽忠职守侍奉君主,尽仁尽义关爱民众,他的怜悯至诚充满内心而表现在外,能像这样吗?

(节选自《富弼》等史料)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莫之能屈屈:

使……屈服

B.从容访以治道访:

询问

C.自致仕归西都十馀年致:

调任

D.吾衰疾不能堪也堪:

承受

11.C(致:

辞去)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晚年宾客请见者亦多,谢以疾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B.至日昃乃退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C.而事无巨细,皆反复熟虑缇骑按剑而前

D.客坐稍久,则吏从旁唱,“宰相尊重”夜则以兵围所寓所

12.D(A项用/因。

B项才/竟然。

C项表转折,但是/表修饰。

D项均表示承接,就)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6分)

(1)及公为相,虽微官及布衣谒见,皆与之抗礼,引坐语从容。

(4分)

等到富弼做宰相,即使是小官或平民拜见他,都和他行对等的礼节,延请就坐,说话和颜悦色。

(“虽”“抗礼”“引”“从容”各1分)

(2)吾累世居洛,亲旧盖以千百数,若有见有不见,是非均一之道。

(4分)

我家许多代人居住在洛阳,亲戚故旧大概成百上千,如果有的见有的不见,这不是同等对待的做法。

(“累”“盖”“是”“均一”各1分)

(3)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4分)

可不幸的是,吕师孟早就同我结怨,贾余庆又紧跟着媚敌献计,于是我被拘留不能回国,国事就不可收拾了。

(二个“状后”、“羁縻”、句义连贯各1分)

(4)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4分)

但这五个人生于民间,从来没受过诗书的教诲,却能被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也不回头,又是什么缘故呢?

(“编伍”、“素”、“激昂大义”、“蹈死不顾”各1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驿①

文天祥

草合离宫②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却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

①这首诗是文天祥兵败被俘后,被押送去元大都(今北京),途经金陵(今江苏南京),宿于驿站时所作。

②离宫:

皇帝出巡时的住所,此处指代南宋王朝。

(1)诗中哪一句是“述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

(4分)

答:

末句。

(1分,答其他不得分)表达了作者决不曲膝求生的崇高气节,和心向故国、哪怕死了也要让一腔忠魂化鹃而归的心志。

(3分)

(2)本诗用多种方法写亡国之悲,试说出三种并作简要分析。

(6分)

答:

(1)用典。

本诗主要化用典故,委婉而深沉地表达了作者的亡国之恨,全诗沉郁雄捷,充分体现出诗人的爱国精神。

“山河风景元无异”化用《世说新语》记王导“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语,“城郭人民半已非”化用丁令威“去年千年今始归,城郭犹是人民非”句,表现了“国破山河在”的深深悲慨。

“芦花”句暗用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故垒萧萧芦荻秋”,寓“一片降幡山石头”的亡国之恨。

这在刘禹锡是怀三国的东吴之古,而在文天祥是写今日之悲,他的沉痛要深切的多。

“旧家燕子”句化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一典故。

(2)对比,如颔联,以物是人非的对比写出山河“无异”而人民“半非”的令人痛心的现状,强烈地表达了“国破山河在”的沉痛情感。

(3)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如首句以行宫破败、荒草离合、夕阳西沉、孤云飘荡等景象寄寓作者对国家沦亡的痛楚和自身无所依傍的哀伤。

(4)反衬(对比)如颔联,用依然如故的山水反衬经战争摧残后城池颓坏、人民流离的惨状,强烈地表达了“国破山河在”的沉重情感。

【译文】

草合离宫转夕晖:

夕阳下那被野草覆盖的行宫,

孤云飘泊复何依:

自己的归宿在哪里啊?

山河风景元无异:

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原来没有什么不同,(“元”,同"原"。

城郭人民半已非:

而人民已成了元朝的臣民.。

满地芦花和我老:

满地的芦苇花和我一样老去,

旧家燕子傍谁飞:

人民流离失所,国亡无归。

从今别却江南路:

现在要离开这个熟悉的老地方了,

化作啼鹃带血归:

从此以后南归无望,等我死后让魂魄归来吧!

【赏析】

本诗写于1279年的深秋,此时,南宋政权覆亡已半年有余,金陵(今南京)亦被军元军攻破四年之多。

诗人战败不幸被俘,在被送往大都(今北京)的途中经过金陵,抚今思昨,触景生情,留下了这首沉郁苍凉寄托亡国之恨的著名诗篇。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夕阳落照之下,当年金碧辉煌的皇帝行宫已被荒草重重遮掩,残状不忍目睹。

不忍目睹却又不忍离去,因为它是百年故国的遗迹,大宋政权的象征,看到她,就好像看到了为之效命的亲人,看到了为之奔走的君王。

“草合离宫”与“孤云漂泊”相对,则道出国家与个人的双重不幸,染下国家存亡与个人命运密切相关的情理基调。

“转夕晖”之“转”字用得更是精妙到位,尽显状元宰相的艺术风采:

先是用夕阳渐渐西斜、渐渐下落之“动”反衬诗人久久凝望、久久沉思之“静”,进而与“孤云飘泊复何依”相照应,引发出诗人万里长江般的无限悲恨,无限怅惘。

一个处境悲凉空怀“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复国壮志的爱国者的形象随之跃然纸上。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山河依旧,可短短的四年间,城郭面目全非,人民多已不见。

“元无异”“半已非”巨大反差的设置,揭露出战乱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深重灾难,反映出诗人心系天下兴亡、情关百姓疾苦的赤子胸怀,将诗作的基调进一步渲染,使诗作的主题更加突出鲜明。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满地芦花”犹如遍地哀鸿,他们之所以白花如发和我一样苍老,是因为他们心中都深深埋着说不尽的国破恨、家亡仇、飘离苦。

原来王谢豪门世家风光不再,燕子尚可“飞入寻常百姓家”,现在老百姓亡的亡,逃的逃,燕子们也是巢毁窝坏,到哪里去安身呢?

拟人化的传神描写,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诗人在哭,整个金陵也在哭,亦使悲凉凄惨的诗人自身形象更加饱满。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尽管整个金陵城都笼罩在悲凉的氛围中,我也不愿离她而去,因为她是我的母亲,我的挚爱。

但元军不让我在此久留,肉体留不下,就让我的忠魂化作啼血不止、怀乡不已的

四、名句名篇默写(1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4分)

(1)__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

(2),。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宫中府中,,,不宜异同。

(4),不求闻达于诸侯。

(5)______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

(6)自非亭午夜分,_____________________。

(7)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_,横无际涯。

(10)日星隐耀,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____,不指南方不肯休。

(12)亦以明死生之大,。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6-19题。

凤凰眼

田双伶

①茶人老陆,经营茶叶多年。

他不像别的茶商忙着谈生意,而是每天端着紫砂壶,乐呵呵地和人品茶对弈,颇具陆羽遗风。

  ②可做生意毕竟不是品茶,这不,命运偏偏给了他一个大玩笑。

老陆的仓库里囤积了一百多吨的普洱茶,说是囤积,其实是阴错阳差留下的。

原来他通过茶城右邻老江的介绍,一时冲动,用本来准备买房子的钱从一家破产的茶厂买了整个仓库的陈茶。

  ③就是那次买茶的冲动,让他这几年的日子艰难起来。

他的店里绿茶、花茶销路都不错,普洱却无人问津,他只好用卖绿茶的钱养亏损的普洱。

老江眼瞅着老陆的生意冷清,心里惭愧得很,见着老陆就自责,而老陆却冲他摆手,连声赞叹杯里泡的凤凰沱:

你看看,色泽褐红汤色明亮,你尝尝,香气馥郁回味尤甘,好茶啊。

别愁,总会有懂茶的人来的。

  ④一天,在茶城闲转悠了半天的那个人进了他的茶店。

那人说是台湾来的,用浓重的闽南口音和老陆聊普洱经,又品了几种陈年的普洱,临走时老陆连卖带送地给了他两块印有“1975”的凤凰沱茶。

  ⑤过了没几天,老陆接到一个电话,那个买凤凰沱的台湾人说,你那里还有多少这种茶?

老陆笑着说,几十吨呢,够你要的。

第二天那人就签单订货,而且还拉起了长线。

  ⑥谁也没想到普洱开始热销,价格扶摇直上,老陆专销普洱自然占了风头。

茶城的人都知道老陆发了财,但不见暴发的样子,他背个包跑到山里的茶场,对着满目的青绿,悠哉地晒太阳或是摆兵布垒和人下棋去了。

  ⑦春末的一天,忽然有人来茶城搜集凤凰沱茶。

那人看来是个行家,说,看这种茶主要是看包装上凤凰的眼睛,双眼皮的是上品。

几家茶商忙回去翻仓库,倒是找出了几摞。

老陆在一旁听了,也回到仓库把那些存货翻出,确实挑出不少双眼皮的凤凰沱,他看看茶饼上的红凤凰,撕开看看内飞的纸质和字体,又掰了块碎茶,放到杯里泡了,仔细啜饮。

末了,他随手将茶饼扔到了茶垛上。

⑧双眼皮儿的凤凰沱茶一时成为珍品,价格猛涨,可这种茶全茶城只有老陆的库存多,但他却不卖。

几个茶庄的人都来找他,说老陆你被钱烧了还是怎么了?

市场上双眼皮的凤凰沱都空了,你还压着不卖?

⑨老江也劝他,你那几年受够了压货的苦,还不趁着行情好卖个好价钱补补亏空?

  ⑩老陆说,一样的凤凰沱,为什么还要分出个贵贱糊弄人呢?

  ⑾话说得僵了,茶城的人来调货,老陆阴沉着脸抱着紫砂壶走了。

几家茶庄的人恨巴巴地说,老陆这次还要囤积,等着卖高价呢。

  ⑿突然有人说,有几家老客户收到了老陆的凤凰沱,价格没变。

茶商们都快疯了,就是找不着老陆。

他们要把老陆恨死了。

  ⒀只有老江知道老陆的性子,在他常去的茶场找到了他。

老陆正在和一个茶农下棋。

老江说,茶城的人都快被凤凰沱搞疯了,等着算你的账呢,你还有心在这儿下棋?

  ⒁老陆磕了磕烟斗,说,什么单眼皮双眼皮的,那是印刷时的错影。

普洱茶的标志,是它的外包装和内飞。

我看过,这两种内飞的纸质字体都是一样的,味道也没有丝毫差别。

买茶卖茶不能只靠标贴,还要用自己的嗅觉和味觉,靠个什么单眼皮双眼皮的噱头去赚钱,算什么做生意?

做我们这行的,外行卖外行,图个热闹;内行卖外行,讲究实诚;外行卖内行,学个门道儿;内行卖内行,以心换心。

你看看,这满山的茶都是云雾所养,天涵之地盖之人育之,除了制茶工艺上的不同价格上有个区别,有什么贵贱之分?

  ⒂老江张口结舌望着他半天没愣过神,老陆忽然止住了话问他,你看什么看?

  ⒃老江笑了,嘿嘿,没事儿,我看看你是单眼皮儿还是双眼皮儿。

  (有删改)

16.小说第二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请具体说明。

(4分)

小说情节发展的开端,交代普洱茶的来历;为叙写后文的“艰难”“发了财”等情节蓄势。

(答出1点2分,答出2点满分)

17.小说围绕普洱茶设置了哪些波澜?

试分条简述。

(6分)

①普洱茶从囤积到畅销;②凤凰沱热销,但老陆又囤货不买;③所有人认为老陆要抬高价格出售普洱茶时,他把双眼皮普洱茶与单眼皮普洱茶同价出售。

(每点2分,共6分)18.18.依据小说具体内容,概括老陆的性格特点。

(4分)

①淡定平和。

比如“每天端着紫砂壶,乐呵呵地和人品茶对弈,颇具陆羽遗风”。

②待人宽厚。

比如当老江向他道歉的时候,他“冲他摆摆手”。

③为人实诚。

比如当需方哄抬双眼皮凤凰沱的价格时,老陆没有借机发财,却揭出了真相。

(每点2分,答出2点得满分。

只写人物性格没结合具体内容的每点只能得1分。

19.试探究小说以“凤凰眼”为题的深刻意蕴。

(6分)

①“凤凰眼”是小说中的普洱茶;②“凤凰眼”是智慧之眼,代表老陆识茶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