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文明守纪律教育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669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文明守纪律教育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学生文明守纪律教育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学生文明守纪律教育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学生文明守纪律教育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学生文明守纪律教育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小学生文明守纪律教育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小学生文明守纪律教育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小学生文明守纪律教育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小学生文明守纪律教育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小学生文明守纪律教育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小学生文明守纪律教育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小学生文明守纪律教育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小学生文明守纪律教育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文明守纪律教育教案.docx

《小学生文明守纪律教育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文明守纪律教育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生文明守纪律教育教案.docx

小学生文明守纪律教育教案

文明守纪律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遵守课堂纪律,遵守课间活动的秩序,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小学生。

2、结合学校以及班的实际,提出各项要求。

3、引导学生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是最好的自我保护。

  二、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能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常规。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意识,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对学校的基本要求已经了解。

但在上学期,同学们仍然有些做得不足的地方,这节班会课我们就来谈谈怎样才能遵守学校的纪律。

  

(二)看表演,说一说,议一议

1、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还在大声喧哗。

2、几个同学在教室里追逐打闹。

3、同学在课堂上随便说话,搞小动作。

4、讨论刚才的表演,他们做得不对吗?

为什么?

(他们的做法不对,这样既危险,又影响同学们学习和活动,是极不文明的行为)

 (三)结合本班实际,表扬能遵守学校纪律的同学,教育不够自觉守纪的学生。

  (四)小结:

1、遵守课堂纪律要求:

上课铃响后立即进教室,课本文具摆放好,安静地等老师来上课;课堂上不要随便说话,要发言,先举手;专心听课,不做小动作。

 

2、遵守课间纪律的要求:

(1)教室门口比较窄,离开教室应有秩序,不要争先恐后。

   

(2)在教室及走廊行走,应轻步慢走,不能追逐打闹,否则很容易因碰撞而出现不友好的行为。

  (3)上下楼梯靠右走,楼梯是上下楼的必经之路,为了保证安全,必须按各自方向上楼。

   (4)玩游戏要到操场玩耍,并且要守秩序,排好队,遵守游戏规则。

  (五)看录像,讨论

1、一行人爬马路护栏过马路。

2、一人在水库游泳,傍边有写着不准游泳告示牌。

3、两在扶手电梯上追逐打闹。

4、讨论:

他们做法对吗?

为什么?

(不遵守社会公德,不仅影响别人,还会危及自己人生的安全,遵纪守法是最好的自我保护。

5、学生谈谈自己如何遵守社会公德。

 (六)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做一个守秩序守纪律的好学生,前一段时间里,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迅速地改正过来。

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做更好

 

小学生纪律法制教育教案

教学内容: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教学目的: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

教学重点:

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同学们!

今天的法制教育让我们一起学习1999年6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1999年1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二、颁布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意义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

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是保护青少年成长的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分别为:

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责任和附则。

 三、讲授新课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1、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

风是雨的头。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

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

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

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类6种。

 言语:

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

 举止:

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起居:

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打扮:

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嗜好:

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

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学业:

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

 2、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旷课、夜不归宿;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出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其它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3、不及时矫正不良行为的后果

 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4、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从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

 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

 5、指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A、良好习惯,良好行为的养成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培养训练。

预防不良行为必须从小抓起;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具体的小事抓起。

小事不小。

小时不抓,就演变成大错。

教育无小事;

 B、从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习惯,使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矫治,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抓好两“小”,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

 C、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

 D、《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行为的准则,应努力做到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做到:

自尊自爱,注重中学生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勤劳俭朴,孝敬父母,严于律己,遵守公德。

以高尚道德。

 四、结束语:

 祝:

每一位同学都成为遵纪守法,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课题:

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

曹丰盈

――认识国旗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懂得:

五星红旗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做为中国人,我们要尊敬五星红旗;

2.国歌也是祖国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3.国徽也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

技能目标:

使学生明确升降国旗不是一种简单仪式,知道升国旗、唱国歌时要立正、敬礼。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从思想上认识到国旗、国歌、国徽是祖国的象征。

2.从小树立尊敬、热爱、维护国旗、国歌、国徽的观念,增

强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尊重和爱护国旗、国歌、国徽,因为国旗、国歌、国徽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尊重和爱护它们是热爱祖国的表现。

教学难点:

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国旗、国歌、国徽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树立起自觉尊重和爱护国旗、国歌、国徽的意识。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歌曲《国歌》《红旗飘飘》,视频:

《国旗、国歌、国徽》、法博士的法规等。

2.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国旗、国歌、国徽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每周一的课间操我们都做什么?

(升国旗)

2.为什么我们要升国旗呢?

3.根据学生回答导入本课,并对答的好的同学给予鼓励。

板书:

第3课 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认识国旗

 设计意图:

从学生身边事物引入本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认识国旗、国歌

1. 屏幕出示五星红旗,提出问题:

"为什么五星红旗是红色的?

为什么有五颗星?

五颗星象征什么?

"

板书:

国旗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小结:

五星红旗是红色的,红色象征革命,是用无数英雄战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五颗黄色的五星角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的周围。

(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

直观演示,增强实效性。

3.对于五星红旗你还知道什么呢?

学生汇报收集资料。

(内容大致包括:

五星红旗的来历,关于五星红旗的小故事、关于尊敬五星红旗的小故事,关于五星红旗的升挂要求……)

设计意图:

学生主动收集资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从而多方面的了解国旗,做到自觉尊重国旗。

4.看看法博士说了什么?

(课件出示)

5.屏幕出示《义勇军进行曲》图片,教师介绍《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

(它创作于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

《义勇军进行曲》是作者当时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主题歌)

板书:

国歌

设计意图:

直观演示,增强实效性。

6.提出问题:

想一想什么场合应当升国旗、奏唱国歌,升国旗、奏唱国歌时应当注意什么?

7.分组讨论:

升国旗、唱国歌时应该怎样做?

为什么这样做?

(幻灯出示)

8.学生汇报结果,适当予以表扬,并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9.小结:

(1)少先队员行队礼,唱国歌时肃立、声音哄亮。

国歌也代表我们国家,

表现出我们对国旗国歌的尊敬和无比热爱。

(2)军人行军礼,庄严而神圣。

(3)奥运会领奖台上升国旗时,运动员立正行注目礼,有些运动员习惯把右手放在心上,表示心和祖国连在一起,这说明运动员在胜利的时刻最先想到的是祖国的荣誉,为祖国争光而自豪,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并知道从我做起自觉尊敬国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0.看看法博士说了什么?

(课件出示)

11.同学们,升国旗唱国歌能够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和对祖国的忠诚,让我们重温这庄严的时刻吧!

12、全体起立,齐唱国歌。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认识国徽

1.课件出示国徽。

教师介绍国徽的构成,学生说出象征的意义。

板书:

国徽

2.让我们看一看法博士是怎样说的?

(课件出示法律法规)

3.课件出示交流苑,讨论:

有一家公司在自己的商品包装上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并且以小广告的形式四处散发宣传。

这家公司的行为是否合法?

为什么?

4.小结:

同学们,天安门城楼上有国徽、人民在会堂有国徽、***上有国徽。

国徽和国旗一样代表着国家,爱国徽同样是爱祖国的表现。

四、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国旗、国歌、国徽,它们都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我们要自觉尊重和爱护,我们要为生在这个伟大的祖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板书:

祖国的象征  骄傲  自豪

让我们齐唱《红旗飘飘》

设计意图: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自觉尊重和爱护国旗,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五、课外活动:

1.手抄小报比赛。

2.开展唱国歌比赛。

设计意图:

课外延伸,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祖国从小事做起。

六、板书设计:

3、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

――认识国旗

                                 

国歌

国旗  祖国的象征  国徽

骄傲   自豪

 

小学生安全纪律教育

安鼎文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和法律信仰。

2、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知道如何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会场布置】

1、用幻灯片打出标题。

2、将教室座位布置成矩形,让学生面对面地交流,有利于学生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感想。

【教学形式】

学生主持,由具体案例铺开,让学生参与讨论,发言,相互交流感想和学习体会。

【教学手段】

小组讨论,个别发言,教师总结。

【教学流程】

一、案例引出:

教师宣读案例:

事情发生在某小区的住宅楼,这天正是星期日,三位初中生在四楼的楼道窗前嬉戏,甲失手将乙推出窗外,重重地从高达20米的四楼摔了下来。

当时乙的脸色铁青,血从鼻孔、耳孔直往外淌。

后来,乙被市医院急救车救走。

二、学生讨论:

(用幻灯片打出问题1:

甲失手打伤乙,算不算违法?

学生:

我认为甲是不小心把乙碰下去的,不是故意的,所以不能算是违法;

学生:

不对,如果说甲不违法的话,那乙的受伤岂不是没有人负责了吗?

学生:

我也认为不应该因为不是故意的,就不违法,那这样的话,打伤了人,只要说不是故意的,不都可以逃脱法律了吗?

学生:

我觉得虽说甲不是故意推乙下去的,但他的行为已经造成了对乙的严重伤害,所以他是违法行为。

学生:

我想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法律问题,从法律的角度而言,伤害了他人的合法的人身权利,并且达到了法律所规定的程度,就会构成违法,不管你是有意还是无意。

老师:

有没有构成一定的社会危害程度是确定是否违法犯罪的重要依据。

比如两人开玩笑,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没什么伤害,不是违法,但如果其中一人不注意打到另一人的眼睛上,把眼睛打坏了,达到伤残的程度,那他就是违法了,就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所以案例中的甲造成了乙从楼上摔下严重受伤,显然违法了。

老师:

乙经医院的全力抢救,虽然脱离了危险,但仍被医疗鉴定部门确定为重伤,我再请问同学们:

(用幻灯片打出问题2:

甲违反了什么法?

学生:

他犯了伤害罪。

学生:

他的行为造成了乙的严重受伤,所以他侵犯了乙的人身权利。

老师:

同学们说得很对。

其实在法律上,违法行为还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两种类型,他们的区分有明确的法律条文,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严重违法行为对人或社会造成的危害比一般违法行为大。

所以甲的失手造成了对乙的严重伤害,他的行为已构成了严重违法,也就是俗称的犯罪。

甲违反了《刑法》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

老师:

接着幻灯片打出第3个问题:

你认为案例中的甲应得到怎么的法律惩罚?

学生根据自己对案件的理解和情感的投入,各抒已见,有说罚款的,有说判刑的。

老师:

同学们,你们可知道,确定一个人有没有犯罪,犯了什么罪,以及应该受到怎样的制裁,不是凭感情用事,也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在法律上,都有明确的条文作为依据。

根据《刑法》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第二百三十五条:

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老师:

幻灯片打出第4个问题:

从这个案例中,你能够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

我学到了很多法律知识,知道违法和犯罪的区别。

学生:

我知道一个人做错了事,即使是无意的,只要对别人造成了伤害,就是违法的,所以我以后要处事要慎重,不能做出伤害别人的事,因为伤害了别人,其实也是伤害了自己。

学生:

我觉得我们以后不能再与同学随意玩笑,尤其是在楼梯、阳台、马路边、河边等一些危险的地方,因为一不注意,就会有意外发生,我们不能让这个意外毁了我们的一生。

三、教师小结:

同学们说得非常的好!

是的,我们都是活泼好动的儿童,爱玩是我们的天性,但我们在玩笑时,千万要注意安全,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伤害了别人,也不能因为一时大意让别人伤害到自己,这样的后果是既触犯了法律,又造成了双方一辈子的痛苦。

那将是多么惨痛的事啊!

希望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注意与同学和睦相处,玩笑时注意分寸,课间注意文明休息,别让那冲动的一瞬间成为悲剧的开始。

另外,我们要多学法,时刻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小学生文明守纪律教育教案

安芬阁

一、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遵守课堂纪律,遵守课间活动的秩序,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小学生。

2、结合学校以及班的实际,提出各项要求。

3、引导学生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是最好的自我保护。

  二、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能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常规。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意识,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对学校的基本要求已经了解。

但在上学期,同学们仍然有些做得不足的地方,这节班会课我们就来谈谈怎样才能遵守学校的纪律。

  

(二)看表演,说一说,议一议

1、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还在大声喧哗。

2、几个同学在教室里追逐打闹。

3、同学在课堂上随便说话,搞小动作。

4、讨论刚才的表演,他们做得不对吗?

为什么?

(他们的做法不对,这样既危险,又影响同学们学习和活动,是极不文明的行为)

 (三)结合本班实际,表扬能遵守学校纪律的同学,教育不够自觉守纪的学生。

  (四)小结:

1、遵守课堂纪律要求:

上课铃响后立即进教室,课本文具摆放好,安静地等老师来上课;课堂上不要随便说话,要发言,先举手;专心听课,不做小动作。

 

2、遵守课间纪律的要求:

(1)教室门口比较窄,离开教室应有秩序,不要争先恐后。

   

(2)在教室及走廊行走,应轻步慢走,不能追逐打闹,否则很容易因碰撞而出现不友好的行为。

  (3)上下楼梯靠右走,楼梯是上下楼的必经之路,为了保证安全,必须按各自方向上楼。

   (4)玩游戏要到操场玩耍,并且要守秩序,排好队,遵守游戏规则。

  (五)看录像,讨论

1、一行人爬马路护栏过马路。

2、一人在水库游泳,傍边有写着不准游泳告示牌。

3、两在扶手电梯上追逐打闹。

4、讨论:

他们做法对吗?

为什么?

(不遵守社会公德,不仅影响别人,还会危及自己人生的安全,遵纪守法是最好的自我保护。

5、学生谈谈自己如何遵守社会公德。

 (六)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做一个守秩序守纪律的好学生,前一段时间里,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迅速地改正过来。

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做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