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导论各章重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669915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工作导论各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社会工作导论各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社会工作导论各章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社会工作导论各章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社会工作导论各章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社会工作导论各章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社会工作导论各章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社会工作导论各章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社会工作导论各章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社会工作导论各章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社会工作导论各章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社会工作导论各章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社会工作导论各章重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社会工作导论各章重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社会工作导论各章重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社会工作导论各章重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社会工作导论各章重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社会工作导论各章重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社会工作导论各章重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社会工作导论各章重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导论各章重点.docx

《社会工作导论各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工作导论各章重点.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会工作导论各章重点.docx

社会工作导论各章重点

第一章社会工作概述

一、社会工作核心理念(本质)—助人自助

二、社会工作的定义: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

三、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

1、社会工作者

2、受助者

3、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4、助人活动

四、社会工作面对的两类社会问题

1.结构性或制度性的问题

2.社会性的问题

五、社会工作的功能

1、对工作对象的功能提供物质帮助给予心理支持促进能力发展维护合法权益

2、对社会的功能促进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促进制度建设与社会进步增加社会资本与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第二章社会工作专业的产生和发展

、人道主义价值观——社会工作专业产生与发展最直接的思想渊源。

、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1601)

1、影响:

(意义):

教材30页【重点内容】

⑴开创了国家以立法形式救济贫民的先河,明确了政府和社会有济贫的责任,并直接参与了社会救助活动的组织工作。

《济贫法》的实施,要求对于个人和家庭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以确定帮助对象,这需要专人和专门的工作方法进行,由此,现代社会工作的雏形形成。

而且济贫法为社会工作的诞生创设了一个合法性前提,使社会工作专业的诞生有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⑵政府首次以立法的方式对全国的贫民实施生活救济制度,首次以立法的角度确立了助人自助的观念,这既是一个救助原则又是一个救助理念。

⑶对于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来说,最重要的作用还在于她确定由专人从事济贫救助活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将救助人员的专门化视为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开端。

⑷所实施的院外救济也是社会工作提供服务的一种基本形式。

⑸《济贫法》的特点是实施分类救助,分别对有工作能力、无工作能力、无依儿童给予不同安排,社会工作的类型化方式由此提出。

(补充教材)总之济贫法对现代社会工作的形成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2、缺陷:

【重点内容】

1、可能养成贫民的依赖心理;

2、对贫民的自尊心注意不足;

3、干涉了贫民谋生的自由。

三、德国的救济制度——汉堡制爱尔伯福制

1、汉堡制与爱尔伯福制影响及评价

消极救助一积极预防

注重案主个别需求,给予个别化服务

区域责任一社区工作雏形有效率的行政组织

问题:

贫困人口增多、贫民到处迁移、管理不易。

四、亨利•索里牧师1869年在英国伦敦成立了第一个慈善组织会社

五、COS寸社会工作发展的贡献(评价)

对社会工作专业化有重要贡献:

友善访问员在会社中的实践,一方面为社会工作的发展积累了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还促进了社会工作者的专门化进程,成为社会工作专业化的重要基础。

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1)促进了社会个案工作这一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产生

(2)为社区组织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运用同一的理念协调组织慈善救济事业,为形成具有共同价值体系的统一概念范畴的社会工作专业体系创造了条件。

六、睦邻组织运动

1、睦邻组织运动的发端:

英国牧师巴涅特夫妇1884年在伦敦东区设立汤因比馆

2、睦邻运动的精神:

“小区中的所有事物都应该要分享”

3、睦邻运动的贡献和意义

⑴首创了以社区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工作及服务机构;

⑵开创了社会工作与社会调查研究相结合的先河;

⑶注重开发、利用和整合社区内的各种资源,以推动社区计划的实施;

⑷注重居民的社区参与精神的培养;

⑸将无私奉献的社区活动与社会工作结合起来,并置于社区工作机构(社区中心)的指导之下。

七、社会工作在近现代中国的发展

第一,20世纪上半叶,中华民国时期,专业社会工作开始在我国出现。

首先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

其次是社会工作实践

1“乡村建设运动”梁漱溟晏阳初

2微观社会工作实务方面

3社会政策、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

再次,私人慈善事业的发展:

张蹇1921年建立了第一座养老院

熊希龄1920年开办香山慈幼院

第二,1949年以后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模式形成阶段。

第三,改革以来的中国社会工作(转型期)

八、总结

立法、法案(英国)

1601济贫法

1834新济贫法

背景

封建制度崩溃贫民日益增多

工业革命发生后,资产阶级掌权贫民道德有冋题、多余人口

做法

地方为单位(教区)

抽济贫税

贫民分三类(有/无工作能力、失依儿童)

米取院内救济(习艺所)工作所得低不当处理贫民家庭关系(全家进去,但夫妻分开,小孩分开)

影响

承认政府有救济责任,建立社会救助基本框架

问题

贫民依赖心理无自尊,干涉自由

群众运动兴起

习艺所一穷人家的巴士底狱

政策(德国)

1788汉堡制

1852爱尔伯福制

背景

贫民增多

:

贫民增多

做法

1、由上而下分区

(1)中央委员会

(2)分区域,设监察员一名

2、救济原则

(1)自立自助

(2)因材施教

1、由下而上分区段

(1)每段只安排四个贫民

(2)赈济员一名

2、资产调查:

最低生活标准

3、贫穷预防

影响

消极救助一积极预防

注重案主个别需求,给予个别化服务区域责任一社区工作的雏形

有效率的行政组织

问题

人口增多,贫民到处迁移,管理不易

服务措施(英美)

1869慈善组织会社(C.O.S)

睦邻组织运动

1884英国巴涅

汤因比馆

1889美国亚当斯

赫尔馆

背景

贫民太多,救济组织缺乏联系,职业乞丐横行

追求理性、效率,兴起慈善科学运动(济贫要采取科学方法救济,达到资源最大化利用)

社会科学兴起,社会研究解决社会问题

反思一救济者应该了解被救济者的需求

做法

中央管理单位、地方分区

每区办理申请案件总登记,统一规划资源分配安排

友善访冋员上流社会妇女

提高救济额度

社会工作者与贫民一起相处居住--了解居民需求

动员社区资源(运用民众力量)社区睦邻中心一社区服务中心

影响

曷亭牧师在水牛城成立美国第一个

cos

友善访冋员个案工作的前身

组织、机构协调(让资源最有效运用),具有社区组织工作的精神科学慈善一科学管理(值得/不值得救助)

思想上:

开始重视贫穷的归因一动员社区的力量

方法:

使用个案、团体、社区工作方法

特征:

3Rs

(research'residence'reform)

问题

上流社会主导、优越心理、无法真正体会贫民的需求

社会安全制度(德、英、美)

德1883

英1942

美1935

背景

工业革命

资本金剥削劳工

—罢工

韦伯夫妇

社会福利与个人

责任并重

1、1929经济大萧条

2、1935罗斯福新

强制保险原则

2、贝弗里奇报告—福利国家

经过

首先俾斯麦于1883年创立强制性劳工保险,从镇压保护(社会安全制度的开始)

生、老、病、死、

伤残、失业

1935

社会安全法案

内容

1883疾病保险

1884职灾保险

1889残废、老年

保险

五种法案(国民保险法、工业灾害保险法、国民健康服务法、儿童家庭辅助法、国民扶助法

三种法案(社会保险方案、公共分类救助方案、卫生及福利服务方案)

意义

国家负担起全民的福利责任从出生到死亡、从摇篮到坟墓社会福利行政正式登场

社会安全三大支柱

社会保险社会救助或公共救助

福利服务

第三章社会福利制度

一、社会福利的内涵

【广义】社会福利是指一切有助于公民生活质量和社群福祉改善的活动、服务、资源,它们既可以

是有形的物质/金钱支持,也可以是无形的精神帮助;既可以是实物形式的帮助,也可以是现金形式的支持。

【狭义】社会福利是指为社会中不能自助者(弱势群体)提供的、满足其最基本的生存需要的资源

和服务。

二、福利的政治哲学基础

朱利安•勒•格兰德认为

(1)福利与权利

(2)福利与平等

(3)福利与正义

①公共开支的平等②最终收入的平等

③使用的平等④费用或成本的平等

⑤结果的平等

三、“选择主义”和“普遍主义”是两个最常用的原则

四、社会福利的分类

(一)社会福利的二分法

1剩余性社会福利/补缺性/残余性

――为社会上无法自助者提供的暂时性、补偿性和紧急性的社会救助。

2制度性社会福利

――指政府为所有公民提供的福利。

(二)社会福利的三分法

1、蒂特姆斯《福利的承诺》

1剩余性社会福利

2财政福利

3职业福利

2、蒂特姆斯《社会政策导论》

1剩余性社会福利

2工业成就一表现模式

3制度再分配模式

五、社会福利的多元性

1)福利内容多元化

2)福利提供者多元化

3)服务使用者多元化

4)福利的供给机制

六、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

1、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初步确立

1城市:

单位福利的基本确立

2农村:

“五保”制度的建立保吃、保穿、保烧,年幼的保证受到教育和年老的保证死后安葬,简称为“五保”

2、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评价

【积极贡献】

(1)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相对稳定和制度化的国家社会福利体系

(2)对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3)为构建未来社会福利制度体系提供了积极经验

【历史局限性】

(1)国家—单位”福利模式存在严重的梯次差异

(2)社会福利与政府和企业紧密依附,造成了政府和企业的沉重负担

3、中国社会工作出现的特征第一,专业教育先于专业实践;第二,本土社会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在理念和实践模式上的衔接还存在制度上的制约;第三,同中国社会文化相适应的社会工作知识体系尚未成熟;第四,社会工作职业化同现行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冲突。

第四章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和价值观

、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包括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

1、宗教理念

2、人文主义和人道主义

3、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

4、乌托邦思想

5、集体主义

、人道主义的论点

1.人道主义承认人的价值或尊严

2.人道主义对人的本性持乐观的态度

3.人道主义承认人的自由

4.人道主义承认个人的人权

三、以人为中心或为本位的人道主义哲学价值理念概括为四个组成部分:

(1)哲学上的人本主义,它是以人为本位的,而不是以神或别的什么为本位。

(2)经济上的自由主义,人道主义是自由经济发展的思想基础。

(3)政治上的民主主义,是民主政治发展的理论基础。

(4)伦理上的人道主义,承认人与生俱来的一切权利,包括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全部权利。

四、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是哲学领域中的两种核心思想,二者之间有联系但又明显不同。

他们都对社会工作的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前者的思想资源主要是欧洲的传统,后者则主要受来自美国思想家的影响。

五、乌托邦思想(理想主义)

乌托邦:

一种理想的国家,居民生活在看起来完美无缺的环境中。

正义与平等②自由③友善④幸福⑤民主

五、集体主义

强调个人与群体的关系必须建立在共同体的利益基础之上,主张群体的利益重于个人利益,而社会福利正是关注群体的幸福。

(一)反个人主义

保守个人主义对人类本质的看法:

把人看作堕落、自我中心、懒惰和非慈善的;认为人只有受到鼓励才会去工作;因此对于人的这种消极本质需要控制,一旦他们脱离轨道就应给予迅速和严厉的惩罚。

对人的行为的看法:

认为个人是自主的,无论个人以往的情景如何或有何问题,现在均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对社会系统的看法:

社会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部分组成的系统;每部分都对系统运作有所贡献,因而整个系统能发挥功能;社会系统本质上是公正的,一些群体比其他群体穷、权力少、地位低,是因为这种情景对社会福利有其必要性。

对政府和经济的看法:

保守主义赞成“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

(二)费边社会主义(主义则主张用温和的非暴力改良实现社会主义)

【概念】费边主义:

19世纪后期,流行于英国的一种主张采取渐进措施对资本主义实行点滴改良的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潮。

它是英国费边社的思想体系和机会主义路线。

费边主义的社会观念是集体主义取向的。

【代表人物】:

萧伯纳卫伯夫妇【福利主张】总体来说,费边社会主义体系共同特征是对民主过程的完全承诺和对社会福利服务明确无疑的支持。

【影响】费边社的思想主要局限在英国,是历史最悠久的社会团体之一,直到20世纪下半叶仍有一定影响,是英国工党的理论基础。

费边主义思想深刻影响了英国等国家20世纪40年代以来的社会政策,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和理念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六、价值观是对事物的欲求和偏好,它是由个体或群体所持有的一套行为偏好的准则,包括对目的、手段、生活状况等产生的强烈感情。

七、社会工作者面对的五种价值观

1、社会的价值观2、案主的价值观3、机构的价值观

4、社会工作者的个人价值观5、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观

八、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意义

“社会工作是一个以价值为本的专业。

”“社会工作价值应在社会与个人之间取得平衡”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意义在于它的规定性和功效性,前者是对专业使命和目标的一般规定,后者是对专业具体行动的标准和执行步骤进行的勾画。

具体来说,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意义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确定专业的使命和核心关怀所在,从而确立了社会工作专业本身的专业特质,使得它同其他社会科学表现出明显的区别。

第二,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对专业人员的职责和行为规范给出了指引,从而有可能确保专业行动在最大程度上保护受助者利益,减少对受助者的伤害;

第三,社会工作价值体系通过对专业共同体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进行明确规定,从而确保社会工作专业为维护社会正义和公平发挥应有的作用。

九、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应该向学生传授六个价值和原则:

(1)社会工作的专业关系是建立在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基础之上的。

通过相互交往、认同、信任,以及负责任地处理矛盾与冲突,这种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2)社会工作者尊重案主做出独立选择的权利,并积极地参与帮助案主的过程;

(3)社会工作者致力于帮助案主获得所需要的资源;

(4)社会工作者致力于促进社会系统更人道、更有效地响应人们的需要;

(5)社会工作者表现出对各种差异群体的尊重和接受;

(6)社会工作者对自己的行为以及所提供的服务的质量负责,并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

十、中国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1)儒家学说的政治伦理和家庭伦理;

(2)佛家学说的行善积德劝化;(3)墨家学说的勤俭和兼爱;(4)道家学说的清静和无为;(5)西方文化的科学和民主观念;(6)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念;

(7)毛泽东的民族自立和艰苦奋斗思想;(8)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十一、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六个原则(教材87页第一段)第一,个人应受到社会的关怀;第二,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赖的;第三,个人对他人负有社会责任;第四,个人有共同的人类需要,但每个人都是独特的;第五,个人潜能得到最大发挥;第六,理想的社会应尽其职责与能力,保证社会中每个人都有机会解决并预防问题。

十二、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

1.接纳——接纳案主;2.自决——案主自决;3.保密——为案主保密。

(一)什么是接纳?

社会工作者在个案工作中感知和处理真实的案主,包括他的长处和弱点,适宜的和不适宜的品质,正面的和负面的感受、态度与行为。

接纳原则的精神在于————尊重和接纳案主整个人

(二)接纳的功能从专业工作者的角度看:

接纳能帮助社会工作者理解真实的案主,能使其工作更有效。

从案主的角度看:

接纳能帮助案主从他的防卫中解脱出来,使案主感到安全并能表白自己,使他能用更为现实的方式面对自己和自己的问题。

(三)什么是案主自决

1、定义:

社会工作者要在实践中认识到,案主具有自由地做选择、做决定的权力。

社会工作者尊重且促进案主的自决权,并协助案主尽力确认和澄清他们的目标。

2、理论假设:

这一原则的理论基础:

有关自由的价值观这一原则植根于能力取向的观点,其理论背后的假定与信念是:

案主有能力成长和改变,并能

负责地使用自由。

人们如果不能对其自由选择负责,就不能真正有道德和负责任。

3、对“案主自决”的三点诠释:

A.影响案主自决的因素:

社会工作者对助人角色和助人过程的洞察力;

B.有关社会工作者与案主关系性质的观点: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与案主的助人关系,更多地被看作是伙伴关系;

C.案主自决不是绝对的。

在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判断下,当案主的行动或潜在行动具有严重的、可预见的和立即的危险会伤害自己或他人时,社会工作者可以限制案主的自决权。

十三、案例分析

(一)、阿康案件

、阿康案件涉及到的伦理问题

1.保密性原则。

受助对象要求享有资料保密的权利。

2.受助对象包括两个人,阿康和他的妻子,妻子享有知情权。

二、社会工作者该如何处理这一困境,怎样做出选择?

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必须清楚认识到,婚姻辅导服务是针对夫妻两个人的,其专业工作的目标是帮助他们解决家庭问题,顺利挽救他们的婚姻。

社会工作者应该讲问题的解决方案同受助者利益第一(我们说在社会工作者伦理决定过程中,两个核心价值是必须考虑的:

尊重受助者的尊严和独特性;二是努力促成受助者的自我决定,案主自决,在专业实践中鼓励受助者个人对自己负责并做出适当的决定,同时工作者在某种程度上也要尊重他人的选择)和维护专业行动的有效性结合起来,因此比较妥当的办法是,社会工作者必须将受助对象的情况与受助者的妻子进行沟通,并且在

受助者本人在场的前提下,鼓励受助者个人承担责任和自我决定,尽力让受助者双方看到解决问题的出路和受助者在意识与行为方面的进步。

(二)南希的案例

一、在南希的案例中,我们将道德责任的优先做一个排序,我们考虑的先后是什么?

1、南希的案例涉及伦理问题主要有:

第一,尊重受助者的权力问题;

第二,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受助者透露的资料的保密性问题;

第三,受助者行为的法律性质。

2、方案:

对于社会工作者南茜来说,她面临的首先是按照专业伦理行事,要维护“保密性”原则,

同时又要使受助对象避免进一步的伤害。

但是,作为专业人员,南茜又必须清楚迪意识到受助对象的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即违法带来的社会后果(危害社会,伤害了公共利益)。

专业伦理一一

保密,社会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一一维护公共利益,具体工作一一受助者个人的情境和需要,案件同法律系统的联系。

最妥当的解决办法就是平衡受助者、专业人员和法律系统(第三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一、人类行为的五个特点:

适应性复合性变化性(多变性)

多样性累积性(发展性的)

 

二、社会环境的构成

 

1、【美】杰美因和布鲁姆认为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2、将社会环境划分为四个层次:

1微观系统一一个人

2

1物理环境

2社会设置

3文化

中介系统——小型群体:

家庭、职业群体等

3外生系统一一教育局、父母工作的单位

4宏观系统一一大型社会系统:

文化、社区、习俗、制度、

机构

三、社会生态系统的主要内容:

1.人类必须适应环境的变化,对环境的适应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导向。

2.必须把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作为一个统一的系统来分析。

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不是单向的因果关系,而是双向的交流和互惠关系。

也就是说,任何一方的改变都会同时对对方造成影响。

4.社会工作的核心是调整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提高二者的契合优度。

四、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1、感觉动作期(0-2岁)

2、准备运算期(2-7岁)

前运算

阶段

3、具体运算期(7-11岁)

4、正式运算期(11岁以上)

运算

阶段

五、依恋是婴儿最初的社会性情结,最情感社会化的标志,是婴儿与抚养着之间的一种积极地情感联系!

六、皮亚杰四个阶段的关系:

人的生长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是以前面的阶段为基础的,其发展是持续适应环境并对外界不断形成新认识的过程。

因此,该阶段也成为下一阶段发展的重要基础。

七、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创始人,著有《梦的解析》被世人誉为“精神分析之父”。

本我一I快乐原则

八、弗洛伊德的人格决定理论:

自我现实原则

超我道德原则

九、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经历的五个阶段

年龄

名称

特征

出生一12、

18个月

口欲期

通过刺激嘴部的经验获得快乐

12、18个月

-3岁

肛欲期

主要的乐趣來自刺激肛门的经验,便溺中得到满足

3岁一6岁

性器期

快乐來自刺激性器官的经验,爱恋异性父母,仇恨同性父母

6岁一12岁

潜伏期

压抑或否认性方面的需求,男女儿童壁垒分明

冃春期的开始

生殖期

性成熟有性需求及生殖的能力,被压抑的性欲开始释放,青少年对异性的兴趣得以恢复。

十、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对儿童社会化工作的重要意义

个体早期的经历对个体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开展儿童社会工作应该考虑或者重视把儿童当前的状况与过去的成长经历密切联系起来。

卜一、埃里克森生命周期八阶段论

阶段Erik

s要事生命周期

八阶段论务

发展危机

婴儿期0-18个月

哺乳

母亲

信任

不信任

幼儿期

18个月-3岁

如厕

父母

自主

羞愧和怀

儿童早期3-6岁

活动

家庭

主动

罪恶感

儿童中期6-12岁

学校

邻居、学校

勤奋

自卑

青少年期12-18

同辈

同辈群体

角色认同

角色混淆

成年期(青年期)

18-30岁

爱情

伙伴

亲密

孤立

中年期

30-60岁

父母角色创造力

分工和享受

家的温暖

生产创造力

停滯感

老年期

60岁以上

回顾与接纳

气味相投者

自我统整

绝望失落

十二、埃里克森心理社会理论对于儿童社会工作的意义

它指出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人生任务和危机,儿童社会工作就是要帮助服务对象顺利地处理这些可能面临的人生危机,从而不断获得成长。

十三、老年问题及对策

(一)、问题

1.经济收入减少:

工作压力、失业或退休

2•情感生活弱化:

寂寞孤独、失婚、丧偶,家庭结构转折

3.身体健康变化——各类疾病增加——死亡

(二)、对策

维护老人权益、恢复老人功能

完善老人社会保障政策

第六章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与知识体系的建构

一、理论是由一系列逻辑上相互联系的概念和判断组成的知识体系,它从一个一般性水平较高的层次上来描述和解释某类现象的存在与变化,是对经验知识的抽象概括。

二、理论三要素:

概念事实假设

三、理论的类型

第一种:

⑴描述性的理论;⑵解释性的理论;⑶预测性的理论;⑷提供解决方案的理论。

第二种:

就社会工作专业而言分为:

外借理论(主体理论);实务理论(助人模式)

四、理论的一般功能:

描述,解释,预测,提示方法

五、社会工作理论的结构

1.二分法(戴维•豪)

⑴为实践服务的理论(为社会工作的理论)

⑵实践理论(有关社会工作的理论)

2、蒂姆斯

⑴外借理论(来自其他科学)

⑵实务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