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计划作文集合6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671240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计划作文集合6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计划作文集合6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计划作文集合6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考计划作文集合6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考计划作文集合6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中考计划作文集合6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中考计划作文集合6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中考计划作文集合6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中考计划作文集合6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中考计划作文集合6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计划作文集合6篇.docx

《中考计划作文集合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计划作文集合6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计划作文集合6篇.docx

中考计划作文集合6篇

中考计划作文集合6篇

中考计划作文篇1

  教学策略:

  

(一)重视以下主题内容的训练。

  1.关注自我:

引导学生写好自己的成长经历、学习生活和情感世界。

2.关注生活:

引导学生正确地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和体验。

3.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引导学生写好自己的老师、同学、邻居等身边熟悉的人和事,写好人与人之间深深的爱意。

其实,我们所要关注的三方面主题内容,往往都是互相关联的,有些题目既可以写

  自我,也可以写亲人或写其他的人。

无论写什么内容,都要做到文中有我,文中有情,抒写真情实感。

  

(二)重视专题技巧的训练。

  写作是一种技能,凡是技能都需要经过反复训练,才能不断提高。

从中考实际情况出发,有8种作文应试技巧应该强化训练。

  1.审题(包括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审题)技法:

①审清隐含义;②审清题眼;③审清提示语及写作要求。

  2.选择恰当的材料技法:

①把时代的影子照下来;②把动人的细节写出来;③把陈旧的材料改过来。

  3.安排精巧结构技法:

①小标题式;②总分总式;③串珠式。

  4.亮出凤头豹尾技法:

开头——①开门见山;②巧用修辞;③景物描写。

结尾——①自然收束;②首尾呼应;③卒章显志。

  5.点题恰到好处技法:

①开篇点题;②篇中点题;③篇末点题。

  6.描写具体细腻技法:

①让人物“动”起来;②让语言“活”出来;③让内心“想”起来。

  7.抒写真情实感技法:

①情感源于真实;②情感源于心灵;③情感源于细节。

  8.优化作文语言技法:

①变空泛为具体;②变唠叨为简洁;③变平淡为生动。

  (三)重视习作升格的训练。

  人们常说“__是改出来的”,这话有一定的道理。

可是,我们平时作文很少进行修改习作的训练,尤其是对病文如何修改为佳作的训练,几乎从来没有重视,这不能不说是作文教学的一大缺憾。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作文的修改。

具体措施:

  1.尽心上好作前指导课(分层教学)

  2.注重作文材料搜集

  3.狠抓作文提纲训练

  4.重视作文评讲课

  5.作文评改形式多样化:

①老师详批详改,

  重视面批。

②学生互相批改,取长补短。

学生评改前,确定每次评改的目标,让学生有目的地去评改,去感受他人作文,借鉴优点,指出不足。

  6.要求每个同学每周写一篇小作文,每两周写一篇大作文。

小作文即练笔,可以由学生自选题目(发给学生一些推荐的写作题),每周一交老师查看。

中考计划作文篇2

  漫漫长路走到这决定人生命运的时刻就会鼓起花骨朵,至于是开的芬芳四溢,还是含骨凋谢,那就要看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是否严格,所以就要为自己量身定做一个合一的学习规划。

  我的规划:

  ①初三到了,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到课本上、课堂里。

中考虽然大多数都是课外的,但是处处都有课本上的知识。

  ②从现在开始我决定抓不足,在我的成绩中是不平均的,分数相差很大,所以我从现在就要开始努力。

  ③决定在每一次考试后都反省自己之前犯的错误。

  我们学校会提前开学,开始接触新的科目——化学,我自己也知道,要在有限的时间里,熟悉这门课程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奋斗。

  这学期的到来,我要进行的第一个是复习之前的东西、查缺补漏,拓展提高应对至关重要的期末考试。

  初中这两年来,最大的改变无疑就是初二下半学期,从这时,我们渐渐接受了中考带来的紧张气氛,也慢慢接受了逐渐增大的压力。

在家长和教师的教导中,我们开始明白中考时决定人生的重要关卡。

  在初三来临之际,为了赶上其他同学的步伐,我们必须笨鸟先飞,追求卓越,所以在这个暑假我们一定要努力,备战中考。

  现在这个时候,我还在家里奋发图强,希望成绩能够好转。

中考计划作文篇3

  马上就要开学了,开学后我就是初三的学生了。

初三的到来,好像自己马上就要上战场了。

自己慢慢地有一点危机感了,害怕同学超越自己。

为了能在初三学的好一点,我决定现在就想好新学期的打算。

  第一,我决定学会放弃。

在前两个学期里,我经常去上、看小说、睡觉,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也不认真完成。

对于这些流失的时间,我不能挽回,对于初三我一定要把握。

初三我要学会放弃,放弃了我也可能失去很多东西。

但是我不怕,放弃了会让我更认真点。

那些东西以后来做也一样,何必就要现在呢?

我对自己说。

  第二,我决定抓不足。

在我的成绩中是不平均的,分数高的和分数低的相差几十分。

之前的两个学期我的思想还不够成熟,想法还比较简单。

现在我不之前那想法简单的自己了,我有了自己的目标,自己的想法,我的记忆也更好了。

为了自己的成绩能在平均中上等,我决定在自己擅长的科目不放过,对于自己不懂的向别人学习。

  第三,我决定在每一次周测后都会认真去反思我之前的错误。

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的错误,而且也不会没有错误。

在之前,每一次周测下来我都会有许多错误。

那些错误的地方看起来我我都知道,但还是做错了。

过去我不认真去反思,去发现自己的错误,去改正它。

但是在这个学期,我会去认真改正,我会以最还得状态去面对新的学期。

  还有,在初二我发现有许多人比我努力·认真。

在咱们班上有一个人,她在初一的时候英语很不好,比我还差。

但是后来她努力了,现在已经在中上了。

她现在还是默默无闻地认真学习,她不懂感认真像咱们请教。

老师您多次叫我向她学习,这回我认识到了,你是对的,我早都有向她学习了。

我有许多的坏习惯了,骄傲是我最大的弱点,我会改的——在这个学期。

英语我一定会跟上去,相信我。

  新的学期,我会有新的改变。

老师请你相信,我会给您带来惊喜!

中考计划作文篇4

  现在,是新的开始。

咱们有100%的希望,就要做到120%的努力。

学习需要方法,不死学,不傻学,要有方向,制定好目标。

  首先,要认清现实,认清自己,分析自身现状,找准自身的提高点。

我知道自己有严重的偏科现象,我的英语和物理成绩一直不理想,这两门成绩在中考中占的比值很大,如果这两门成绩不好,会拉下许多分数,想进入高中的大门可能会有危险。

现在要制定一些计划:

(1)每天复习一单元的英语单词和一道物理公式。

(2)英语和物理各积累三道错题。

(3)预习好明天应学的新知识。

  第二,要利用好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初三的时间是紧张的,要充足利用好课余的时间。

(1)在学习的时候要灵活多变,不要死记硬背,加强理解,提高做题时间和背诵速度。

(2)当堂知识当堂记,课下时就可以再复习一遍,巩固记忆。

  第三,要注意学习方法。

分配好学习的时间,理清学习的思路。

周一,着重于复习数学;周二,着重于复习语文;周三,着重于复习英语;周四,着重于复习物理;周五,着重于复习化学;周六,着重于复习政治;周日,着重于复习历史。

要平和心态,按计划行事。

  第四,要树立自信。

相信自己,因为一切皆有可能!

不到中考那一刻,不要轻言放弃,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

  今天是20__年9月11号,到20__年6月11号就是咱们的最后一刻。

200多个日日夜夜,在校的最后34周,我会更加珍惜现在的时间,争取分分秒秒,要做到成功。

因为在“想要”和“得到”之间永远隔着“做到”。

  “书山有利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把握好分分秒秒,背起自己人生路上的十字架,脚踏实地的向前冲吧!

中考计划作文篇5

  近期目标:

每次考试进年段前100名、力争进前50名;单科平均90分以上;三年目标:

中考考取一中,力争分数排名考进年段尖子班;六年目标:

高考考取重点大学(厦门大学);长远目标:

当一名大学老师。

  06:

20分起床06:

20—06:

25刷牙洗漱06:

25—06:

45在家早读时间(内容及安排:

)06:

45—07:

00早餐时间07:

00——07:

10上学时间

  07:

10——07:

50学校早读时间(内容及安排:

)07:

50——11:

15学校上课,课间适当以锻炼方式(到操场走一圈)休息;上课专心听讲,并认真做到“听、读、看、记”,要能听出老师讲课的重、难点,并在下课一分钟内划出疑点。

  11:

35——12:

00复习上午四节课的内容,读课堂笔记或教学重点,5分钟/节;听英语听力,记英文单词和课文。

  12:

00——12:

35午餐时间(早15午晚各25),洗碗。

  12:

35——13:

45午休14:

00——17:

15学校上课

  17:

15——18:

00复习下午三节课的内容,读课堂笔记或教学重点;听英语听力,18:

00前完成当天的英语单词和课文的背诵。

  18:

00——18:

35晚餐时间

  18:

40—21:

40学习时间:

每天必须完成当天的功课(白天未复习的先复习、作业;教到哪,每一科的同步练习要完成到哪)。

  21:

40—22:

00日记时间,总结一天的收获与不足,睡觉。

  身体是学习最重要的资本,每天坚持15分钟运动锻炼(形式自选:

俯卧撑、仰卧起坐、压腿或者小跑步;时间上见缝插针,以晚上为主);

  周末要对一周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和归纳。

周五适当休息,周六、周日上午08:

30—11:

30学习时间,下午14:

00—16:

30学习时间,晚上07:

00—09:

00学习时间。

(学习任务完成后周末可适当放松,如郊游、玩电脑等)

  “苟有恒,何必三更睡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中考计划作文篇6

  回顾以往中考历史的复习工作,有得有失,在强调新课程理念,注重考察学生能力的今天,如何引导学生复习,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取得理想的成绩呢?

下面我结合今年的历史复习工作,和大家谈谈我的复习计划。

  一、系统复习,夯实基础

  根据考试内容和时间,拟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内容包括复习进度、教学案的编写、周练的安排,整个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梳理教材”。

时间大约在2月26—5月x日左右,即按照教材的编写体系,以《中考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为重点,提纲挈领地复习,此阶段约占了整个复习阶段的一大半时间,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识,同时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教材的整体线索有一定的了解。

第二阶段是综合训练,时间是在5月x日—5月x日,将四本书的知识有机融合,根据中考的具体要求,选择若干题目进行一系列综合训练,目的是将第一阶段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进综合、形成能力。

第三阶段是查漏补缺。

模拟测试,时间大约在5月x日——中考,根据列次训练的情况,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再进行讲解、训练,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历史复习内容较多,一共考四本书,但课时少,虽然《中考说明》规定了考试内容,但历史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因此我们必须合理地利用时间,全面地有重点地复习,这样才能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从容面对中考。

为了更好地提高复习效果,我们在以课本为主的前提下,为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案,包括知识结构和习题两部分,知识结构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提纲挈领的认识,习题涉及所有题型,突出重点知识。

使所复习的知识得到巩固,以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抓住重点,加强训练

  四本书的内容很多,在复习时教师首先要全面系统地进行复习,

  同时又要有侧重点,重点是什么呢?

就是《历史考试说明》里的考查内容及要求,复习时这部分内容要强化。

此外,我们认为八年级上册第一、二、三、四单元,下册第一、二、三单元,九年级上册第四、六、七单元,下册第一、二、三、四、七单元是整个初中阶段历史复习的重点内容。

对于上述内容,教学时要强调,平时的训练要强化,我们每两周进行一次周练,每月进行一次考试,每次周练、月考的内容都是滚动式的,带着学过的内容一起考察,对学生常犯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

  三、注重应试能力的提高

  基础知识掌握了,能力提高了,还要提高考试、答题的能力。

特别是应试的技巧,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我们认为学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审题,在平日练习和考试过程中一定要仔细审题,题目问的是什么要弄明白,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回答,千万不能草草看一眼就解答。

(2)对课本内容一定要熟悉,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是,做选择题尽量不看书,材料题和问答题一定要看书。

(3)注意合理地安排考试时间。

  四、历史复习中的困难与解决方法

  

(一)、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面临不少具体困难:

  ①时间太少一般每周4节课算很不错了,工作量太大(4本书)。

②信息不通,材料有限,上学期几乎没有配套练习。

  ③学生基础薄弱,过去两年根本没有重视(学校、家长及学生)这给九年级的老师造成困难,复习课需象新课一样详细。

  ④缺乏经验,老师们大多都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新课教完之后总复习应如何进行,我们感到十分茫然,有点老虎吃天——无从下手。

  

(二)、解决的办法:

  ①加强复习的力度和广度,使学生更加熟悉课本,保证基础的方面少丢分。

第一轮,全面复习,细化知识点,打好基础。

即讲课时要注意课程标准的要求,要线索清楚,重点突出,逻辑严密,时间空间概

  念明确,语言精炼,并辅以条理化的板书。

通过看、读、写、记等方式强化训练,一章一节的基础知识,做到人人过关。

第二轮,比较对照,纵横串连,辨异求同。

经过系统复习,学生掌握的知识是更牢固了,但知识是零碎的、混乱的、孤立的,这一段复习要求师生双边互动,进一步使知识系统化,重新组合教材,进行知识归类,触类旁通。

把已掌握的知识前后左右贯通起来,形成络,把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进行联系,总结寻求历史事件的异同点,强化学生的对知识的掌握。

  ②九年级下学期加大学生的练习量(尽量寻找一些较好的材料,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多创设一些与生活情境相关的试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知识点,促使知识转化为能力,以史为鉴,评论古今,提高能力。

  ③增加检测次数,把握好时间和解题速度,练练学生的应试能力。

我市历史中考虽为闭卷考,但开放性的试题有一定的份量,考试时间又固定,致使考卷大部分内容都是用闭卷形式完成,而很多学生对闭卷考寄予不切实际的奢望,不早采取措施会对他们的中考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我们要指导学生紧扣课程标准,扎实基础,以课本为本,全面系统地做到五看三抓,即看提示、看正文、看插图、看资料、看大事年表;抓线索、抓落、抓重点。

  ④加强学校之间,新老课改区之间的交流,特别老牌学校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们会少走不少弯路,也希望区教研室能为我们提供这样的平台(教研员与教研员之间)。

  (三)、教学与计划

  1、第一轮总复习,以课为单位(八年级上、下册,九年级上、下册),力求详细。

到本学第2周结束。

  2、九年级下册教授,到本学期二月末结束到此作为中考第一轮总复习结束

  3、二月月考后转入第二轮复习,以单元为单位,加大练习量帮助学生巩固

  4、中考前模拟训练

  五、备战中考

  

(一)、时间紧,任务重,紧扣教材,精选练习

  由于九年级《历史》下册本学期(寒假)刚到,我在上给同学们下载了简易教材进行了熟悉赶课。

拿到课本后,我们马上制定计划,熟悉教材,经过紧赶慢赶,本学期结束课程。

新课讲授虽然紧张,但是巩固不能忘,于是利用晚自习和双休辅导时间完成相应的作业、练习,通过单元目标检测来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从3月x日起,准备用一个半月的时间,按照《新课标》要求,紧扣教材,结合《荆门市学考视野》一册,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第一轮复习,迎接5月中旬的模拟考试。

模拟考试后,再进行第二轮复习,此轮复习应有所侧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主要依据是《中考大纲》。

  

(二)、提高效率,向课堂要质量

  历史教学,往往是一头热。

教师热情洋溢,学生无所谓,甚至是冷淡,要求他们读历史,有时候真的是需要连哄带骗。

中考实行等级制,学生、家长、语数英的老师们不愿意我们占学生太多的时间,因此,我们只能淋漓尽致地向45分钟要质量。

  为了提高效率,这就要求老师们巧妙地组织课堂教学,通过声情并茂的语言,生动紧凑的授课环节,活泼有趣的教学活动(讨论、抢答、竞猜等等)来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最大限度地解决应该掌握的知识点,相关的练习,以便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研究试题,提高作答技巧

  我认真研究了近年来(包括八年级的期中、期末)试卷,现在的历史试卷变得可人疼了,人文语言的表述,时政热点的结合,图文并茂,让历史不再只是“古董”。

于是,我们设计出类似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会愉悦读题,沉着思考,从容作答。

作答时力求语言文字简洁,中肯、生动,而不是拖泥带水,更不能答非所问。

同时,养成学生规范作答的习惯。

  另外,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分层次教育,教师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来批改作业,批改试卷,有打分的划等级的,也有面批、面改的。

努力做到稳住A等生,重点推进B、C等的学生进入A、B等,尽量减少D等的学生数。

  (四)、明确闭卷考试形式,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学生首次参加中考,大部分学生会简单地把中考与平常练习联系在一起,因此,我们应该讲清两者的要害,说明平常练习有些答案可以查资料,实际上更注重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培养。

在复习过程中,应帮助学生理清历史线索,掌握基本的史实和史料,牢记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应用、表达等综合能力,为扎实基本功,平时练习以闭卷形式为主。

  (五)、抓住有利时机,获取中考信息

  像今年的历史复习备考会,希望市里的领导,市、区各位曾经取得硕果的老师们,不惜赐教,多多指导,我们将多学习多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