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溴丁烷的制备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671301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62.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溴丁烷的制备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溴丁烷的制备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溴丁烷的制备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溴丁烷的制备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溴丁烷的制备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1溴丁烷的制备实验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1溴丁烷的制备实验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溴丁烷的制备实验报告.docx

《1溴丁烷的制备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溴丁烷的制备实验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溴丁烷的制备实验报告.docx

1溴丁烷的制备实验报告

1-溴丁烷的制备实验报告

 

1-溴丁烷的制备

 

课程名称:

《化学化工软件应用与操作》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化学工程系

2014年12月7日

 

一、实验目的

1.1学习以丁醇、溴化钠和浓硫酸制备1-溴丁烷的原理和方法。

1.2练习连有气体吸收装置的加热回流操作和液体干燥操作。

1.3学习使用分液漏斗洗涤液体的方法。

1.4基本掌握蒸馏操作。

二、实验原理

2.1主反应

2.2副反应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

3.1实验仪器

蒸馏烧瓶、直形冷凝管、带塞子的导气管、长颈漏斗、蒸馏头、温度计、锥形瓶、分液漏斗、小烧杯、洗瓶、铁圈。

3.2实验药品

正丁醇:

7.4g或9.1mL(0.1mol)

溴化钠(无水):

12.4g(0.12mol)

浓硫酸(

):

14mL(0.26mol)

 

四、物理常数

表1正丁烷、正溴丁烷、正丁醚的物理常数

名称

分子量

熔点/℃

沸点/℃

折光率/n20

比重

颜色和形态

溶解度

正丁醇

74.12

-89.53

117.7

1.3993

0.8098

有酒气味的无色液体

微溶于水,能与乙醇、乙醚混溶。

正溴丁烷

137.03

-112.4

101.6;18.8(4kPa)

1.4398

1.2758(20℃);1.2686(25℃)

无色液体。

微溶于水(30℃时0.061),溶于氯仿,与乙醇、乙醚和丙酮混溶。

正丁醚

130.23

-98(有报道-95.3)

142

1.3992

0.7689;0.7694(20/20℃)

略有乙醚气味的无色透明液体

不溶于水,溶于许多有机溶剂。

五、仪器装置图

Chemoffice绘制:

图1溴丁烷的制备装置图和蒸馏装置图

六、实验步骤

6.1加料

在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2ml水,置烧瓶于冰水浴中,小心地分多次加入14mL浓硫酸,充分混合。

继续冷却,加入9.1mL正丁醇,混合均匀,然后将12.4g研细的溴化钠分多次加入烧瓶,每加一次必须充分旋动烧瓶以免结块。

撤去冰浴,擦干烧瓶外壁,加入几粒沸石,装上回流冷凝管,并在其上口用弯玻璃管连一气体吸收装置,以吸收反应时逸出的溴化氢气体。

6.2加热溶解

在烧瓶下置一石棉网,用小火加热,经常摇动烧瓶直至大部分溴化钠溶解,调节火焰,使混合物平稳沸腾,缓缓回流30min,期间要间歇摇动烧瓶。

6.3冷却及蒸馏

反应完成后,将反应物冷却5min,拆去回流冷凝管,补加1~2粒沸石,用75°弯管连接直形冷凝管,以50mL锥形瓶作为接受器,在石棉网上加热蒸馏,蒸出粗产物1-溴丁烷,直至馏出液中无液滴生成为止。

6.4除杂

将馏液倒入分液漏斗中,用8~10ml水洗涤,小心地将下层粗产物放入一干燥的锥形瓶中,从漏斗上口倒出水层。

为了除去未反应的正丁醇及副产物正丁醚,用4mL浓硫酸分两次加入锥形瓶内,每加入一次都要充分旋动锥形瓶并用冷水浴冷却,然后将混合物慢慢地倒入分液漏斗,静置分层,小心地尽量分去下层浓硫酸。

油层依次用12mL水、6mL10%碳酸钠溶液、12mL水洗涤使呈中性。

将下层1-溴丁烷粗产物放入干燥洁净的50mL锥形瓶中,加入约1g粒状无水氯化钙,塞紧瓶塞,间歇振摇,直至液体澄清为止。

6.5重蒸

将干燥后的液体小心倒入50mL干燥洁净的蒸馏烧瓶中(切勿使氯化钙落入烧瓶),加入1~2粒沸石,在石棉网上加热蒸馏,收集99~102℃馏分于已知质量的样品瓶中。

6.6称量及计算产率

用一干燥的小烧杯称产品重量(或用量筒量取产品体积)。

6.7探讨浓硫酸用量对产率的影响

用不同浓硫酸参加反应,重复以上步骤。

记录数据。

七、数据处理

表2浓硫酸对产量的影响

浓硫酸的量/mL

产量/g

12

8.2

12.5

9.5

13

10.2

13.5

10.5

14

11.1

14.5

9.5

15

8.7

15.5

6.2

16

5.0

OriginPro7.0绘制:

图2浓硫酸用量对1-溴丁烷产量的影响

八、数据分析

[2014/12/1013:

13"/Graph1"(2457001)]

PolynomialRegressionforData1_B:

Y=A+B1*X+B2*X^2

ParameterValueError

------------------------------------------------------------

A-175.378118.99282

B127.437272.72962

B2-1.011690.09741

------------------------------------------------------------

R-Square(COD)SDNP

------------------------------------------------------------

0.966470.427379<0.0001

------------------------------------------------------------

OriginPro7.0数据处理的方程式:

Y=-1.0117*X^2+27.437*X–175.38

当浓硫酸用量在13.5mL时,1-溴丁烷的产量最大。

当浓硫酸用量小于13.5时,氢溴酸的生成受阻,所以1-溴丁烷的产量下降。

当浓硫酸用量大于13.5时,副产物(正丁醚)的生成增加,导致1-溴丁烷的产量下降。

当浓硫酸的浓度一定下,浓硫酸的用量过大,加大副反应的进行;浓硫酸的用量过小,则达不到反应所需。

九、实验注意事项

9.1注意浓H2SO4的稀释,混合均匀;

9.2溴化钠先研碎再称量;

9.3小火加热回流、否则易炭化;

9.4注意粗产物的洗涤分离,产物属于哪一层?

以及每步洗涤的作用是什么?

9.5蒸出粗产物后,应趁热倒出残馏液,否则结块很难倒出。

(倒出时有大量HBr气体放出,应在通风橱内进行磁搅子回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