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及其特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671879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1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及其特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及其特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及其特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及其特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及其特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及其特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及其特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及其特点.docx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及其特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及其特点.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及其特点.docx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及其特点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及其特点

一、世界三大著名学校音乐教育体系:

1、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

(1865年---1950年)著名的瑞士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爱弥儿﹒雅克﹒达尔克罗兹,创立了20世纪最早的音乐教育体系。

其体系的核心是“体态律动”。

(1)所谓体态律动教学是从音乐本身入手,先让学习者聆听音乐,再引导他们通过身体运动去接触音乐的各种要素。

体态律动教学把人体变成了一个能够理解音乐的要求、能够解释和表现音乐的乐器。

通过这件人体乐器展示了音乐的核心要素,又通过学习者的内心听觉和情感强化了音乐的艺术性质。

(2)体态律动的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对于节奏韵律的直觉本能、对音乐情绪和表现的感受、对

2、

3、

4、

表现。

因为能将原本性的音乐教育理念-------融动作、语言、音乐三者为一体的最核心、最基本的要素就是节奏。

节奏训练在奥尔夫教学中既是入门的先导,也是其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基础。

(4)作为一个伟大的音乐家,他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在音乐剧方面,他创造了一种融音乐、舞蹈(动作),戏剧为一体的音乐剧。

正是这种创造,使他的音乐课突破了单纯的唱歌课或器乐课的思路,形成在课堂上融舞(动作)、说、唱、奏及戏剧为一体的教学内容与形式。

(5)他倡导的奥尔夫教育理念,得到了世界各国音乐教育界及爱乐者的一致肯定与推崇。

1950----1954年他的五本《学校儿童音乐教材》出版后,立即吸引各国注意,短期内就有十八种语言的版本问世。

教材中自始至终贯穿了奥尔夫的教育思想,即音乐是为孩子的,并且能唤起孩子的即兴和创造的潜在本能,并为孩子的自发需要而存在。

这套教材不仅是为儿童音乐教学所用,也是奥尔夫整个音乐教育思想的结晶,是奥尔夫音乐风格的基础。

(6)1962年,奥尔夫日本之行,是奥尔夫教学法在世界传播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7)1963年---1973年格特鲁特·奥尔夫与医生、心理学家、特殊教育家研究残障音乐教育。

这使得奥尔夫的音乐教育体系在新的教育学科----音乐治疗学有了新的领域。

但是奥尔夫最主要的目的是将这种音乐教育推广到学校。

(8)从1975年开始,每五年在奥地利萨尔斯堡举行一次定期的奥尔夫世界大会。

目前,世界各国都成立奥尔夫教育学会,并且彼此交流。

(9)20世纪80年代初,奥尔夫教育体系传入中国。

(10)1982年3月9日卡尔·奥尔夫与世长辞。

2、奥尔夫教育理念:

原本性的音乐:

“原本”意即属于基本元素的、原始素材的,原始起点的、适于开端的。

原本的音乐决不只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语言、音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人们必须自己亲自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表演者参与其中。

奥尔夫认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成为“完整的人”才是目的。

因此,他的音乐教育理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本国文化为基础和出发点,从儿童生活天地去取材。

(2)音乐要与动作、语言三者合而为一。

(3)强调每一个人都是参与者、表演者,而并非只是观众,要真正的去体验。

(4)从儿童出发,从最简单的开始让儿童亲自动手去演奏音乐、创造音乐。

3、奥尔夫教学的实质:

真、善、美

(1)“真”:

体现在以本国文化为基础,从儿童生活天地去取材,让他们沐浴于充满音乐气氛的环境中去感受音乐、欣赏音乐、进而研习音乐、创造音乐,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善”:

体现在以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为出发点,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接受音乐的熏陶,采用渐进式的教学方式,以增加学生的信心,产生积极学习的欲望与自然的表达能力。

(3)奥尔夫教学的“美”:

在于启发人的想象力与创造潜能,并在合奏中培养群体的精神,制造一个充满和谐的气氛,更融合音乐、舞蹈、诗歌、美术、戏剧等各种艺术于一体,以达成健全的人格教育。

创造丰富、美好的人生。

4、奥尔夫教学特点:

(1)人性化:

将每个人内在之音乐本能引导出来,使大家都能表现人的价值,并因而发挥个人之潜能,达到自我实现。

(2)本土化:

每个国家都有其丰富的文化宝藏,因此选用本国之童谣、儿歌、谚语、民谣、游戏、乐器、舞蹈等等,来作为儿童音乐教育的素材,不但儿童学习起来倍感亲切,乐于学习,同时能使本国的文化精髓得以发扬光大,源远流长。

(3)创造性:

发挥每个人的想象力,激发创造潜能,举凡声音、语言、节奏、旋律、律动、故事、戏剧等都通过个人创作,小组的集思广益中完成。

(4)渐进性:

由两个音开始到五声音阶、七声音阶,在循序渐进的课程安排都要做恰当的衔接,培养积极的参与态度,使其免受挫折。

(5)游戏性:

每节课都要像玩游戏,不管是知识性的、感性的、理论性的,都能设计成生动活泼的课程,使孩子们很自然的参与并且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6)完整性:

在每一个活动中都能亲自体验音乐中所包含的节奏、旋律、和声、音色、曲式、速度、力度、表情等等,一窥音乐的全貌。

(7)平衡性:

顺应儿童生理与心理的发展,以达到智力与身体的均衡的发展。

(8)社会性:

在活动中培养儿童倾听的习惯,学习互相尊重,有包容心,欣赏自己也欣赏别人,学习与人互动、沟通、协调、合作、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与群体精神。

(9)综合性:

音乐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融合音乐、诗歌、美术、律动、舞蹈、戏剧等综合艺术,已达到健全的人格教育。

(10)全民性:

强调每个人都可以接受音乐教育,甚至连生理、心里残障者也应给于音乐教育的机会。

5、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1)声音与语言的游戏:

运用日常生活中所听到的各种声音以及语言中高低抑扬的节奏变化,做各种各样的游戏。

例如:

名字游戏、山东童谣《风来咧》。

(2)唱歌:

歌唱是孩子最自然的语言,独唱、齐唱、轮唱,或唱歌加上一些顽固伴奏,边唱歌边做律动等,都能赋予歌唱更丰富多元的面貌。

(3)乐器的运用:

运用人的身体当作乐器、自制乐器、打击乐器或奥尔夫音条乐器等做各种音色的变化,节奏的组合与即兴创作或为歌曲的伴奏、器乐合奏以及戏剧的配乐等。

例如:

即兴声势模仿,给语言结构做伴奏的声势,声势卡农练习。

(4)美劳的应用:

听音乐画图,或设计各种图形再用声音、天然乐器或乐器来演奏,为故事需求设计道具等。

(5)律动与舞蹈:

肢体的即兴创作,把内心深处对音乐的感受直接以肢体表现出来,还有以舞蹈的形式表现,认识各国各民族的特有舞蹈亦能增进对音乐的深刻体验。

(6)游戏:

儿童最喜欢玩游戏,把他们熟悉的游戏配合音乐教学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

捉迷藏、猜拳、听音游戏、打电话、跳房子等等。

例如,律动与游戏《握手舞》

(7)戏剧:

由故事到编成戏剧,在角色扮演中体验不同的感受,加上音乐创作等,这种亲身体验比那枯燥的说叫方式要有更大的效果。

(8)音乐欣赏:

通过音乐欣赏可以培养音乐的耳朵,能对大千世界有敏锐的感受力、观察力、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并提升音乐鉴赏能力。

贝多芬《土耳其进行曲》、《大象》。

6、奥尔夫教学法的步骤:

(1)探究

(2)模仿

(3)即兴演奏

(4)创造

(注:

以上四个步骤不是必须按这个顺序进行,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单独练习某一环节,也可两种或三个、四个环节同时使用,也可以像打地基一样一点一点建起来。

总之,教材是死的,而教学法是活的。

我们要学习的是奥尔夫教学法的理念与方法,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在把握其基本原则,以学习者为出发点的基础上,以其兴趣、生活经验、以及想法为导向,教师站在引导的角色,通过启发式、亲身参与,激发其创造潜能。

并且要不断地思考、不停地创新,才能真正地做到“寓教于乐”。

结语:

奥尔夫说:

音乐是一种理想,而每个人都是一棵树,教育使它生长和开花结果。

教师要提供一个全面而开阔的视野,让孩子在充满音乐气氛的环境中,愉快的去感受音乐、欣赏音乐、进而研习音乐、创造音乐。

因此,音乐教育的目的不在培养个个成为音乐家,而在于培养一个健全的人。

音乐教育不是天才教育,而是人人都可以接受的全民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