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不锈钢及耐热钢的焊接讲课讲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672365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64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 不锈钢及耐热钢的焊接讲课讲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第三章 不锈钢及耐热钢的焊接讲课讲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三章 不锈钢及耐热钢的焊接讲课讲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三章 不锈钢及耐热钢的焊接讲课讲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三章 不锈钢及耐热钢的焊接讲课讲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第三章 不锈钢及耐热钢的焊接讲课讲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第三章 不锈钢及耐热钢的焊接讲课讲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第三章 不锈钢及耐热钢的焊接讲课讲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第三章 不锈钢及耐热钢的焊接讲课讲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第三章 不锈钢及耐热钢的焊接讲课讲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第三章 不锈钢及耐热钢的焊接讲课讲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第三章 不锈钢及耐热钢的焊接讲课讲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第三章 不锈钢及耐热钢的焊接讲课讲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第三章 不锈钢及耐热钢的焊接讲课讲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第三章 不锈钢及耐热钢的焊接讲课讲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第三章 不锈钢及耐热钢的焊接讲课讲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第三章 不锈钢及耐热钢的焊接讲课讲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第三章 不锈钢及耐热钢的焊接讲课讲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第三章 不锈钢及耐热钢的焊接讲课讲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第三章 不锈钢及耐热钢的焊接讲课讲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章 不锈钢及耐热钢的焊接讲课讲稿.docx

《第三章 不锈钢及耐热钢的焊接讲课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不锈钢及耐热钢的焊接讲课讲稿.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章 不锈钢及耐热钢的焊接讲课讲稿.docx

第三章不锈钢及耐热钢的焊接讲课讲稿

 

第三章不锈钢及耐热钢的焊接

第三章不锈钢及耐热钢焊接

§3-1不锈钢及耐热钢的类型和特性

一、不锈钢及耐热钢类型

(一)定义(三种理解)

1、原义型:

指在无污染的大气环境中能够不生锈的钢;

2、习惯型:

原义型与耐酸不锈钢的统称

3、广义型:

耐蚀钢与耐热钢的统称。

(二)、按用途分类

1、不锈钢(习惯性定义):

包括在大气环境下及有浸蚀介质中使用的钢。

工作温度一般不超过500℃,要求耐腐蚀,强度要求不高。

应用最广的有:

高Cr钢(1Cr13,2Cr13);低碳Cr-Ni钢(0Cr19Ni9、1Cr18Ni9Ti);超低碳Cr-Ni钢(00Cr25Ni22Mo2等)

耐腐蚀性要求高的尿素不锈钢钢常限定:

C≤0.02%,Cr≥17%,Ni≥13%,Mo≥2.2%

耐腐蚀性要求更高的钢,还需提高纯度,常限定:

C≤0.01%,P(S)≤0.01%,Si≤0.1%,即所谓高纯不锈钢(000Cr19Ni15、000Cr25Ni20)

2、抗氧化钢

在高温下具有抗氧化的性能,对高温强度要求不高(900~1100℃)例如:

高Cr钢(1Cr17、1Cr25Si2)以及Cr-Ni(2Cr25Ni20、2Cr25Ni20Si0)

3、热强钢

在高温下具有一定的高温强度和抗氧化的能力,工作温度可达600~800℃。

例如

(1)Cr-Ni钢:

1Cr18NiTi、1Cr16Ni25Mo6、4Cr25Ni20、4Cr25Ni34、

(2)以Cr12为基础的多元合金化高Cr钢:

1Cr12MoWV等。

抗氧化钢和热强钢统称耐热钢。

(可以互用)

1Cr18Ni9Ti可以用于不锈钢,也可用于耐热钢;

25-20钢(Cr25Ni20):

低碳为不锈钢,提高碳含量只能做耐热钢。

三)按组织分类

成分分类:

Cr-Fe系或Cr-Ni-Fe三元(多元)合金GB1220-75

组织分类:

M(耐磨性Cr13、Cr12系)(补焊)、水轮机(导轮、中轮、轮座)、Cr13不锈钢,Cr12热强钢

F(Wcr=17~30%)主要用于耐热钢,退火态供货

A(应用最广,以Cr-Ni最为典型18-8、25-20、25-35(固溶处理)

A-F(双相钢)WF=60~40%18-5、22-5、25-5、耐蚀性↑(应力腐蚀),防热裂

沉淀硬化型:

时效强化:

0Cr17Ni7Al(17-4PH)马氏体类、0Cr17Ni4Cu4Nb(17-7PH)半奥氏体类;耐蚀性↑。

高强度

表3-1列出若干典型钢号,具体钢号的化学成分及性能可查阅相关手册

二、不锈钢及耐热钢的特性

(一)不锈钢的耐蚀性能

不锈钢的耐蚀性能是基于钝化作用。

Wcr>12%时,Cr使钢处于钝化状态,具有不生锈的性质。

腐蚀:

化学反应及电化学作用对结构造成的破坏。

在不同条件下可产生几种不同形式的腐蚀形式,不锈钢中最易出现的有几种腐蚀形式。

均匀腐蚀、点蚀、缝隙腐蚀、晶间腐蚀、应力腐蚀。

等会我们一一分析

不锈钢耐蚀性的程度如何,还与其所处的介质环境有一定关系,因为在不同介质中,钢中合金元素的作用效果同,如图3-1所示。

进行分析。

1、均匀腐蚀(电化学)————总体均匀腐蚀

对于硝酸等氧化性酸:

不锈钢可以形成稳定的钝化层,不易产生均匀腐蚀;

对于硫酸等还原性酸:

只含Cr的M、F不锈钢不耐腐蚀;Cr-Ni耐腐蚀性强;

对于Cl-介质环境,Cr-Ni不锈钢易发生钝化层破坏而腐蚀;

如果钢中含有Mo,在各类酸中的耐腐蚀性能都较好。

双相不锈钢虽然是两相组织,由于相比例合适,并含足量的Cr、Mo,其耐蚀性与含Cr、Mo数量相当的Cr-Ni奥氏体不锈钢相近。

马氏体钢不适合在强腐蚀介质中使用。

2、点蚀

常因Cl-存在造成钝化层局部腐蚀形成腐蚀坑,甚至穿孔的腐蚀现象。

采用F-A钢好。

如图3-1照片所示,称为点蚀或孔蚀。

目前有不同的说法,其中之一认为,Cl-吸附于表面钝化层,环绕Fe2+形成络合物,因Fe2+向溶液中溶解而造成腐蚀。

18-8不锈钢在温度不超过100℃的高浓度的氯离子环境中,主要腐蚀形式是点蚀。

一般不锈钢耐点蚀均不理想,提高Cr、Ni、Mo、Si、Cu有利于改善耐点蚀性能,超低碳耐点蚀也有利。

Cr的有利作用在于形成稳定氧化膜。

Mo的有利作用在于形成MoO42-吸附于表面活性点,阻止Cl-入侵。

3、缝隙腐蚀

因Cl-存在环境,不锈钢装置中不锈钢之间或与异物接触的表面间存在间隙时,缝隙中溶液流动将发生迟滞现象,溶液局部Cl-浓化,造成缝隙中钝化膜局部破坏而腐蚀。

4、晶间腐蚀

在晶粒边界发生的有选择性的腐蚀现象。

外观虽呈金属光泽,但是因晶粒彼此间已失去联系,敲击时已无金属的声音,钢质变脆。

18-8钢固溶处理后再经过450~850℃加热,晶界析出的碳化物Cr23C6或(Fe,Cr)23C6,以至于造成晶界WCr≤12%,即所谓的¡°贫Cr¡±,晶界易受蚀。

5、应力腐蚀开开裂(SCC)

腐蚀介质+σ应(脆性开裂),大部分是由Cl-引起,高浓度苛性碱或硫酸水溶液也会引起SCC。

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Cr-Ni不锈钢的应力腐蚀占失态腐蚀事例的50%,点蚀和缝隙腐蚀占20%,而晶间腐蚀,均匀腐蚀,腐蚀疲劳只能占10%。

所以SCC、晶间腐蚀、点蚀也是我们必须要严密关注的问题。

(二)耐热钢的高温性能

1、合金化问题

一般含Cr、Al、Si,致密氧化膜,抗氧化性↑

热强性,指在高温条件下长时间工作时对断裂的抗力(持久强度),或在高温下长期工作时抗塑性变形的能力(蠕变强度)。

持久强度

蠕变抗力

↑方式:

①提高Ni量稳定基体;Mo、W,固溶强化,提高原子结合力

②形成稳定的第二相,碳化物相MC、M6C、M23C6,Wc↑提高热强性,同时加入Nb、Ti、V更有效。

③减少晶界和强化晶界,d晶↓加稀土或B

2、高温性能变化特征

Cr和Cr-Ni耐热钢因热处理的方式不同,在常温下具有不同的性能。

(1)退火态2Cr13的σb为630MPa,1038℃淬火+320℃回火时达到1750MPa,但是δ仅8%;

(2)1Cr18Ni9Ti(18-8Ti)固溶处理σb为600MPa,但是δ达55%;

(3)25-20钢(4Cr25Ni20)固溶处理σb为650MPa,但是δ达45%;

(4)18-8Ti钢在-196℃时的σb为1350MPa,δ达35%?

在高温下又如何呢?

作为耐热钢,高温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A钢具有优异的热强性能。

Ni含量提高,热强性也提高。

3.高温脆化问题

耐热钢在热加工或长期高温工作时,可能会产生脆化现象。

除了Cr13的550℃回火脆化,高Cr、F钢晶粒长大脆化,A钢晶界析出碳化物脆化,还要注意475℃脆化与σ相脆化。

(1)、475℃脆化

条件WCr>15%,F钢,430~480℃长期加热并缓冷,就可导致常温或负温时出现脆化现象。

产生机理有多种说法:

a、Fe-Cr合金以共析反应时效沉淀,析出富σ¡¯相(体心立方结构);

b、析出有序固溶体Fe3Cr或FeCr,该新相是产生475℃脆化的原因。

c、杂质对475℃脆化有促进作用,提高纯度有利于抑制475℃脆化的产生

(2)、σ相脆化

σ相是Fe-Cr金属件间化合物,无磁性,硬而脆。

在Fe-Cr合金中,Cr>20%,易产生σ相,多Mo、Si、W、MnF化元素量出现。

注:

已产生475℃脆化的钢,在600~700℃加热保温1h空冷,可以恢复原有性能。

(三)物理性能

不锈钢以及耐热钢的物理性能与低碳钢有很大差异。

由表3-3可以看出:

(1)A钢的线胀系数α为低碳钢的1.5倍,焊接时变形较大,接头存在的残余应力可能较大;

(2)A钢的导热系数为后者的1/3,传热慢,接头局部易过热。

(3)电阻率为后者的5倍左右。

§3-2奥氏体钢的焊接

奥氏体钢焊接性分析是本章须重点掌握的内容。

焊接性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为正确选择焊接材料和制定焊接工艺提供依据。

对A钢的焊接已进行了很多的研究,但还需进一步研究的是接头的刀口腐蚀、应力腐蚀开裂问题等。

最常见的缺陷为晶间腐蚀,是作为解决的问题之一。

下面我们将着重讨论三个问题:

焊接接头的耐蚀性、焊接接头热裂纹以及焊接接头脆化。

一、奥氏体钢焊接接头耐蚀性

(一)A接头的晶间腐蚀问题:

产生原因、机理以及解决办法

1、产生原因

内因:

材料组织、成分(Wc >0.02~0.03%,少Ti、Nb)状态(一般为固溶处理态使用)

外因:

加热条件,腐蚀介质、450~850℃工作或再热,常温不发生

当然,就是在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才会引起腐蚀的产生。

加热速度和冷却速度对出现晶间腐蚀的可能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焊接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C-Cr化物沉淀需一个过程(过热度至600~1000℃)。

2、机理:

我们可以用应用贫Cr理论来进行分析。

固溶处理后室温下C溶解度只有0.02~0.03%,因而C过饱和,再次中温加热(450~850℃),多余C向晶界扩散,与Cr形成Cr23C6沉淀。

Cr在A中扩散比C慢,造成靠近晶界一薄层严重缺Cr、有介质存在时将发生明显腐蚀。

3、解决办法

从机理中我们可以看出要形成该腐蚀有几个可能性:

即一是Wc↑、倾向↑;二是C与Cr要相结合;三是Cr的扩散程度。

那么我们可从这三个途径去解决问题:

该堵漏洞的就堵,该促进就想办法促进,使得晶间腐蚀倾向↓。

采取的措施有:

①用超低碳材料

②加入少量的Ti、Nb,优先与C结合、避免贫Cr

③加热条件:

T热<450℃,t热↓,碳化物不易折出;

T热>850℃,Cr扩散充分。

t热↑,扩散均匀化。

对18-8不锈钢:

敏化处理(450~850℃,短时间加热)

稳定化处理(850~900℃,短时间空冷)利于Cr扩散均匀化

(二)18-8钢焊接接头有三个地方可能出现晶间腐蚀现象,如图3-3所示下面对三种腐蚀的情况进行分析。

在同一个接头不能同时看到这三种晶间腐蚀。

a、焊缝区的腐蚀主要取决于焊接材料(在正常情况下,现代冶金技术已经可保证不出现)

b、HAZ区敏化区晶间腐蚀,同接头并不同时见到

c、熔合区刀状腐蚀性,主要取决于成分

1.焊缝区晶间腐蚀

(1)防止方法

a、通过材料控制焊缝金属化学成分:

Wc↓、稳定化元素Nb↑(Ti不容易过渡到焊缝中)

b、控制焊缝组织状态

调整焊缝成分以获得一定数量的δ相(即铁素体相)

(2)δ作用

a、有利作用

1)打乱A方向性、以免贫Cr层于晶界间形成腐蚀介质集中通道;

2)δ富Cr,易扩散、Cr23C6优先沉淀,供Cr好,不会在A晶粒表面贫铬,因此常常希望在焊缝中存在4~14%的的δ相。

b、不利作用

过量的δ相存在不利于高温工作。

在尿素之类介中工作的不锈钢,如含Mo的18-8钢,焊缝中最好不要出现δ相,否则易产生δ相选择腐蚀。

为了获得δ相,焊缝成分必然不会与母材完全相同。

一般须适当提高铁素体化元素的含量,或者说提高Creq/Nieq的比值。

Creq:

就是把每一铁素体化元素,按其铁素体化的强烈程度折合成相当于若干Cr元素后的总和。

Nieq:

就是把每一奥氏体化元素,按其奥氏体化的强烈程度折合成相当于若干Cr元素后的总和。

已知Creq和Nieq可以确定焊缝金属的室温组织。

图3-4就是应用最广的焊缝组织图,是舍夫勒最早于1949年根据手工电弧焊条件来确定的,所以又称为¡°舍夫勒图¡±。

注:

1)舍夫勒图只是针对一般手工电弧焊条件下考虑化学成分的影响;

2)舍夫勒图没有考虑到:

a.结晶条件(焊方法,工艺规范、接头形式);

b.合金元素存在形态(固溶态、化合物形式)无影响。

所以焊缝组织图(舍夫勒图)常用来估算,误差达4%,但有价值。

确定焊缝金属室温组织的其他方法(即检测δ的数量):

(1)金相法(误差大)

(2)磁性法(δ有磁性、A无磁性)方便

2、HAZ敏化区晶间腐蚀

(1)概念:

HAZ峰值温度处于敏化温度区的范围所发生的腐蚀。

对于18-8钢(C%=0.1%)的敏化温度区间不是前面所提到的450~850℃,而应该是600~1000℃。

这主要是因为焊接为快速加热冷却过程,并不是平衡加热,Cr23C6化合物沉淀是一扩散过程,为足够扩散需要一个¡°过热度¡±。

(2)防止办法

为防止18-8钢敏化区腐蚀,在焊接工艺应该采取快速冷却过程,以减少处于敏化加热的时间。

3、刀口腐蚀

(1)概念:

在熔合区产生的晶间腐蚀,有如刀削切口形式。

只出现在含Ti或Nb的18-8Nb和18-8Ti不锈钢接头熔合区,其实质也是与Cr23C6沉淀而形成贫Cr有关。

(2)防止方法(有一定难度)

①采用超低碳不锈钢如含Nb、Ti时,Wc<0.06%。

②工艺上

a、减少近缝区过热,避免“中温敏化”加热效果,例如面向腐蚀介质焊缝最后焊;避免交叉焊缝,减少焊缝接头。

b、双面焊缝中,调规范使图9-9所示,使后焊缝的敏化区不落在前焊缝的过热区。

③稳定化处理。

(三)不锈钢接头的应力腐蚀开裂问题

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不锈钢的应力腐蚀占湿度腐蚀的50%,点蚀和缝隙腐蚀点20%,而晶间腐蚀、均匀腐蚀,腐蚀疲劳各占10%。

而焊接应力引起的占应力腐蚀开裂事例的30%以上,可达80%,因很多金属结构都是焊接结构。

因而讨论该问题具有很大的工程应用价值,必须解决。

1、形成原因:

内因(材料)

外因(应力+介质)A钢,介质不同,开裂形式不一样:

晶间开裂形式、穿晶开裂形式、混合开裂形式

当然,接头过热区对应力腐蚀开裂最敏感。

2、如何控制

(1)合理调整焊缝成份(考虑具体的介质)

前面讲过不同合金元素对材料的耐蚀性有不同影响,而且在不同腐蚀介质中呈现出不同抗腐蚀能力,作为焊缝,其成份也有类似的规律。

表9-3,焊缝组织均为γ-δ双相组织。

在氯化物介质中,SCC的根源是点蚀坑,Mo有利于防止点蚀,可提高耐SCC性能。

超低碳有利于提高抗SCC的性能(图3-7)。

(2)降低σ残

1)设计施工中减少应力集中和σ残

2)焊后消应力处理:

消除程度与T、t有关,

要想达到理想的消除应力效果,一般需达850~900℃(对18-8钢)。

但在热处理时,考虑M23C6沉淀、σ相产生,不利。

温度高时,急冷工艺有时不能实现,且产生新的应力

所以应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作决定,(例如可能考虑承载力)。

(四)点蚀

奥氏体钢焊接接头有点蚀倾向,其实即使耐点蚀性优异的双相钢有时也会有点蚀产生。

但含Mo耐点蚀性能比不含Mo好。

如18-8Mo就比18-8耐点蚀性能好。

点蚀比较难控制,常成为应力腐蚀的裂源。

为提高耐点蚀性能,一方面须减少Cr、Mo的偏析;一方面采用较母材更高Cr、Mo含量的所谓¡°超合金化¡±焊接材料,提高Ni含量,晶轴中Cr、Mo的负偏析减少,因此采用高Ni焊丝应该有利。

防止方法:

(1)为提高耐点蚀性能,避免采用自熔焊接;

(2)考虑到母材的稀释作用,焊接材料必须与母材¡°超合金化¡±匹配,以保证焊缝中足够的合金含量;

(3)提高Ni含量有利于减少显微偏析,必要时可考虑采用Ni基合金焊丝。

二、A钢焊接接头热裂问题

《焊接冶金》讲到热裂纹时,(回忆一下),有:

结晶裂纹(焊接应力+液态薄膜);液化裂纹(低熔点共晶物+焊接应力);

而作为A钢,在焊接时最常见是热裂纹:

焊缝中主要出现结晶裂纹,有时在热影响区出现液化裂纹,其中25-20之类高Cr-Ni钢,对热钢倾向比18-8大得多。

Why?

Ni

为什么A钢易于产生热裂问题呢?

(一)A钢焊接接头热裂产生原因

1.导热系数小,膨胀系数大

在焊接快速局部加热和冷却条件下接头在冷却过中,可形成较大的拉应力。

焊缝金属在凝固期间存在较大的拉应力是产生热裂纹的必要条件。

2.A焊缝中易于形成联生结晶,

形成方向性强的柱状晶的焊缝组织,利有害杂质偏析,而促使形成晶间液膜,显然易于促使产生凝固裂纹。

3.A钢与焊缝中的合金成分较复杂

不仅S、P、Sn、Sb之类杂质可形成易溶液膜。

一些合金元素因溶解度有限(如Si、Nb)也能形成易溶共晶,如硅化物共晶、铌化物共晶。

所以焊缝及HAZ都可能产生热裂纹。

高Ni稳定奥氏体钢焊接时,Si、Nb往往是产生热裂纹的重要原因之一。

18-8奥氏体不锈钢热影响区液化裂纹就与含Nb有关。

(二)焊缝中的结晶裂纹防止途径

1.严格限制有害杂质

一般均采用同质填充金属焊接奥氏体钢。

严控P(S),对18-8有效,对25-20不理想。

18-8S、P<0.03%即可无热裂;

25-20S、P<0.01%亦难消除。

原因在于:

S、P在18-8与25-20中的溶解度不一样,S、P在25-20中的奥氏体中溶解度几乎为零。

也就是S、P很难均匀分布在25-20钢的奥氏体晶内,Ni与S、P形成低熔共晶偏聚在晶界,造成热裂纹。

所以必须足够重视高Cr-Ni钢(25-20奥氏体耐热钢)的结晶裂纹问题。

2.尽可能避免形成单相奥氏体组织

对18-8奥氏体型不锈钢,提高抗晶间腐蚀性能(抗结晶裂纹能力),需A+F双相,可有效消除γ方向性,细化减少晶间偏析。

对25-20奥氏体型耐热钢(A+碳化物或A+硼化物),碳化物以及硼化物可以和铁素体一样使奥氏体晶粒细化,从而减小杂质偏析,可以保证热强性。

3.适当调整合金成分

调整化学成分是控制焊缝性能(包括裂纹)的重要手段。

以Mn为例,在单相奥氏体中Mn的作用有利;但若同时存在Cu时,Mn与Cu可以互相促进偏析,晶界易于出现偏析液态薄膜而增大热烈倾向。

在焊接25-20钢时,可以提高Mn量对防止热裂有利,如图3-15所示。

焊接Cr23Ni28Mo3Cu3Ti不锈钢时,绝不可添加Mn。

从脱硫角度来看,加入少量Mn,在不致于使铁素体相减少或消失,还是有益的。

必须注意Ni的含量高低。

4.尽量减少焊缝的过热

为了避免焊缝柱状晶粗大以及过热区晶粒粗化,以致增大偏析程度,在工艺上应控制熔池过热,采用小线能量、小焊道,而且不应预热,并要降低层间温度。

注:

这里减小线能量是通过减小电流实现的,而不是增大焊接速度。

过分提高焊接速度,反而会增大热裂倾向。

例如,焊接速度为900mm/min的TIG焊,或接速度为4000mm/min的激光焊,因为凝固不平衡,使热裂倾向变大。

三、奥氏体钢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问题(脆化)

要求焊接接头与母材等强度,并不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合理的。

在许多情况下,塑性和韧性往往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性能要求:

(看工作条件)

(1)A钢在常温或<350℃工作,主要是对耐蚀性有较高的要求,而对力学性能并无特殊要求。

(2)A钢若在低温条件下使用(-196℃或-253℃),必须要保证低温韧性;

(3)耐热抗氧化钢主要是防止氧化,对力学性能无要求;

(4)热强钢在高温条件下工作:

a、t短(不超过几十小时),等强度要求;

b、t长(例如105h,即十年以上),保证足够塑性(首要问题)

常发现,有的热强钢焊接接头强度并不低,可是在使用不到几个月就会沿焊缝或热影响区发生脆断。

(一)焊缝低温脆化问题

为了满足低温韧性要求,采用奥氏体不锈钢18-8,焊缝也希望得到单一奥氏体相,尽量避免铁素体相得出现。

铁素体相得存在,总是恶化低温韧性,表3-3即是一例。

(二)高温脆化问题

σ相是指一种脆硬而无磁性的金属间化合物相,具有变成分和复杂的晶体结构。

γ→σ,δ→σ

在奥氏体钢焊缝中,Cr、Mn、Nb、Si、Mo、W、Ni、Cu均可促使γ→σ,其中Ni、Si、Mo、Cr影响显著

(1)25-20钢焊缝在800~875℃再次加热时,γ→σ的转变非常激烈,σ相主要偏聚在柱状晶晶界。

(2)25-20钢焊缝中Cr量高达28%~30%,也会加快σ相。

但含Cr量高达35%~40%,不会产生σ相。

(3)18-8钢焊缝具有γ+δ双相组织,经高温加热时,δ→σ的转变速度大超过δ→σ。

四、A钢的焊接生产工艺特点——与结构钢比较(有无冷裂倾向?

请思考)

(一)焊接方法的选择

要选择最合适的焊接方法,必须要考虑到质量、效率以及成本因素,以获得最大的综合效益。

有时还要考虑到具体的使用条件

例如,板厚小于6mm的不锈钢应用TIG焊接方法是很适宜的;如果板厚超过13mm,仍采用TIG焊就显得效率低,成本高了,条件许可时,应改换其他方法,如MIG焊。

CO2气体保护焊应用有限。

如在有腐蚀介质条件下使用的焊接产品,采用CO2气体保护焊必须考虑到合金烧损以及向焊缝渗碳问题。

但是,对于热强钢,焊缝渗碳后反而改善热强性。

(二)焊接材料的选择

不锈钢及耐热钢用焊接材料,包括有:

药皮焊条、埋弧焊丝焊剂、TIG焊和MIG焊丝以及药芯焊丝。

其中药芯焊丝发展最快,是不锈钢焊接生产中用量最大的一种焊接材料。

焊接材料的选择首先决定于焊接方法的选择。

在选择具体焊接材料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焊接材料类型繁多,应对照相应技术标准考虑选择。

我国目前已有不锈钢焊条国家标准GB983-85,焊接用不锈钢盘条国家标准GB241-84焊接用不锈钢丝国家标准GB4242-84。

采用国外钢种也要引进相应的焊接材料所以必须要熟悉我国适用的技术标准。

(2)应坚持“适用性原则”。

必须熟悉产品所用钢种类型、具体成分、具体用途和使用条件,以及对焊缝金属的技术要求。

要了解对象,针对要求,避免“过”或“不及”,造成浪费。

(3)必须根据所选各焊接材料的具体成分,来确定是否是否适用,并应通过试验加以验收,决不能只根据商品牌号或标准的名义成分就确定取舍。

任何焊接材料的成分都有允许波动范围。

(4)必须考虑到熔合比的大小,即母材的稀释作用,否则难以保证焊缝金属的合金化程度。

(5)必须根据技术条件规定的全面焊接性要求来确定合金化程度,即是采用同质焊接材料,还是采用超合金化材料?

其实,不锈钢焊接时,不存在完全“同质”,常是“轻度”超合金化。

例如,最普通的0Cr18Ni11Ti钢,用在耐氧化性酸条件下,其焊条金属的组成是0Cr21Ni9Nb,我们可以看到不但Cr、Ni含量有差异,而其是以Nb代替Ti。

(6)不仅要重视焊缝金属合金系统,而且要注意具体合金成分在该合金系统中的作用;在考虑使用要求的同时,也要考虑防止焊接缺陷的工艺焊接性如何。

所以要综合考虑,不能顾此失彼,特别是要限制有害杂质尽可能提高纯度。

例如,从耐点蚀性能考虑,加铜是适宜的,但在低Ni的Fe-Cr-Mo系双相钢中,会增加热裂倾向。

在表3-5中,列出一些典型不锈钢和耐热钢及其组配的熔敷金属的主要合金组成,以供参考。

(三)焊接工艺参数的确定

1.导热系数比小、线膨胀系数大。

自由状态下焊接工件变形大,拘束态焊接残余应力大。

所以要能量密度大,快速焊好(TIG焊接薄板,MIG焊接厚板);

2.导热系数比较小,避免过热,IH不锈钢<(1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