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习题集先秦部分含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675685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习题集先秦部分含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国古代文学习题集先秦部分含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国古代文学习题集先秦部分含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国古代文学习题集先秦部分含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国古代文学习题集先秦部分含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中国古代文学习题集先秦部分含参考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中国古代文学习题集先秦部分含参考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中国古代文学习题集先秦部分含参考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中国古代文学习题集先秦部分含参考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中国古代文学习题集先秦部分含参考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中国古代文学习题集先秦部分含参考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中国古代文学习题集先秦部分含参考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中国古代文学习题集先秦部分含参考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中国古代文学习题集先秦部分含参考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中国古代文学习题集先秦部分含参考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中国古代文学习题集先秦部分含参考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习题集先秦部分含参考答案.docx

《中国古代文学习题集先秦部分含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习题集先秦部分含参考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古代文学习题集先秦部分含参考答案.docx

中国古代文学习题集先秦部分含参考答案

古代文学习题集·先秦部分

一、填空

1、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歌舞结合在一起的

2、约在春秋以后,诗歌从乐舞中逐步发化独立出来。

3、《弹歌》是一首二言诗。

4、《蜡辞》大约是一首农事祭歌。

5、先秦时期文史哲不分,文化呈现一种综合的形态。

6、上古巫史不分,商周之际,史官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

7、西周时期,文化为贵族所垄断,春秋战国之际,兴起了一个士的阶层,成为文化创造的主要的承担者。

8、先秦文学作者身份发生了由巫到史,到贵族,再到巫的演变。

9、夏商文化以巫文化最有代表性。

10、自西周开始,礼乐文化成了主流文化。

11、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

12、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以盘古故事最为著名。

13、女娲的神话主要应是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

14、神话形象经历了从动物形、半人半兽形到人形这么一个发展过程。

15、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

16、国风多为春秋时期的作品。

17、雅颂多为四言句,较少杂言。

18、《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

19、《诗经》常见的押韵方式是隔句押韵。

20、雅颂多出自贵族之手。

21、周族史诗有《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22、《尚书》、《春秋》是我国记言叙事文之祖。

23、《尚书》分《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其中《虞书》、《夏书》。

24、《左传》的体例是编年史。

25、《左传》确为先秦“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26、《左传》最擅长写战争。

27、我国第一部国别史是《国语》。

28、《战国策》原名叫国策、国事、事语等等,经刘向整理考订,才定名为战国策。

29、《战国策》的体例是国别史。

30、孟子具有“浩然之气”,“说大人,则藐之”。

31、孟子是性善论者。

32、孟子曾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33、诸子中,《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

34、运斤成风的成语出自《庄子》。

35、《庄子》现存三十三篇,全书分为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庄子自著的是内篇部分。

36、荀子的一篇成相辞和另一篇赋对汉赋的产生有直接影响。

37、荀子是性恶论者。

38、锲而不舍这句成语出自《荀子》。

39、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韩非子,他提出一套以法为本,法、术、势融为一体的极权主义的法制学说。

40、韩非子的《说林》《十过》都是寓言专集。

41、在诸子著作中,《韩非子》或《荀子》属于专题论文。

42、在诸子著作中,《孟子》或《庄子》属于对话式论辩文。

43、在诸子著作中,《老子》属于语录体散文。

44、刘勰评价屈原“其衣披词人,非一代也。

45、屈原的组诗《九章》较之离骚具有更多的现实性。

46、《天问》一共提出172个问题。

47、《天问》全诗以一个曰字领起。

48、离骚最引人注目的两类意象是香草、美人。

49、《九歌》中《国殇》篇祭祀的是人鬼。

50、《九歌》中《礼魂》篇是祭祀结束时的送魂曲。

二、判断题

1、先秦文学作品一般说来原始作者和创作年代都可以确定。

2、诗经中的燕飨诗所描述的燕飨并不都是单纯为了享乐,而是要发挥亲亲之道,宗法之义。

3、燕飨诗更多地反映了上层社会的欢乐和谐。

4    、燕飨诗产生于东周时期。

错(?

5、“变风”“变雅”的作品,是政治腐朽和社会黑暗的产物。

6、大雅中的怨刺诗的作者,其身份和社会地位较低。

7、小雅中怨刺诗作者的身份和社会地位较高。

8、小雅怨刺诗的作者,指斥政治黑暗时,也常感叹自身遭遇。

9、大雅中的怨刺诗对朝政的讽刺失去节制。

10、楚文化与中原文化一样崇尚巫风。

11、神话作为原型的意义要比它作为素材的意义更为重要。

12、《离骚》,一般认为是屈原的绝笔书。

13、《离骚》,一般认为是屈原离开郢都往汉北时所作。

14、“变风”“变雅”突破了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

15、怨刺诗出现于西周末年。

16、《九章》是屈原学习民歌的作品。

17、雅颂体现了“雅乐”的威仪典重,多为四言句。

18、《天问》全诗几乎都由问句组成。

对(?

19、《招魂》是怀王死后,屈原为怀王招魂而作。

20、中国文学史上的“悲秋”主题,实由宋玉的九辩发端。

三、单项选择题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一语出自---------------。

A、孔子B、庄子C、老子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一语出自------------------。

A、孔子B、庄子C、老子

3、“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是------------------表达哲学思想的主要特点。

A、孟子B、庄子C、荀子

4、--------------的说理不以逻辑推理为主,而是表现出形象恢诡的论辨风格。

A、《孟子》B、《庄子》C、《荀子》

5、-----------------经常用寓言来代替哲学观点的阐述。

A、庄子B、孟子C、荀子

6、清人方东树说-----------------文章“意接而词不接。

A、庄子B、孟子C、荀子

7、荀子说: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伪”指的是-------------------。

A、虚伪B、人为

8、离骚二字,王逸解释为------------------。

A、离别的忧愁B、遭受忧患

9、离骚二字,司马迁解释为-----------------。

A、离别的忧愁B、遭受忧患

10、《九章》共有---------------篇

A、十一B、九

11、《九歌》共有----------------篇

A、十一B、九

12、重章叠句在----------------中运用较多。

A、大雅和颂B、小雅和国风C、大雅和国风

13、先秦说理文的主要形态是-------------------------。

A、语言形象隽永,说理言近旨远词约义风B、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

14、先秦说理文的另一种形态是--------------------。

A、语言形象隽永,说理言近旨远词约义丰B、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

15、《国语》主要是------------------。

A、记言B、记事

16、为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成立开创了先例--------------------。

A、《左传》B、《战国策》

17、----------------的叙述语言长于铺张渲染。

A、《左传》B、《国语》C、《战国策》

18、-----------------的叙述语言简练含蓄,词约义丰。

A、《左传》B、《战国策》

19、--------------反映出士人精神的张扬。

A、《左传》B、《国语》C、《战国策》

20、不惜脱离史实去描写人物,在这方面最突出的是-------------------。

A、《左传》B、《国语》C、《战国策》

21、------------------的寓言故事多,主要取材于历史事迹和现实。

A《孟子》B《庄子》C《韩非子》

22、---------------的寓言题材平实,但平实中见奇妙,警策,耐人寻味。

A、孔子B、庄子C、韩非子

23、寓言故事的数量具先秦散文之首的是--------------。

A、《孟子》B、《庄子》C、《韩非子》

24、展翅的鲲鹏和御风而行的列子是-------------------。

A、有待逍遥B、无待逍遥

25、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是----------------。

A、《湘夫人》B、《东皇太一》C、《山鬼》

四、多项选择题

1        、周代文学在精神和风格上有这样的特征是-------------------。

A、和谐典雅B、婉而多风C、个性张扬

2        、孟子秉有战国时期特有的文化气质:

---------------------。

A、温文尔雅B、富于激情C、个性张扬

3、《论语》具有的文学特征是:

-------------------。

A、表现了人物的形象性格B、语言形象C、文章以韵文为主D、富于感情

4、《老子》的文学特征是-----------------------。

A、表现了人物的形象性格B、采用了大量的排比对偶句式C、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

5、《论语》与《老子》的共同点是----------------------。

A、语录体B、注重情感和形象性C、以韵文为主

6、《孟子》的特点是---------------------。

A、长于譬喻B、气势浩然C、善于类比推理D、文字古奥

7、《孟子》与《墨子》的共同点是-------------------。

A、善于类比推理B、语言平易浅易C、重质轻文

8、先秦诸子散文主要是----------------------。

A、哲理散文B、政论散文C、抒情散文

9、《庄子》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这“三言”是-----------------------。

A、寓言B、重言C、格言D、卮言

10、属于《韩非子》的寓言故事的是--------------------。

A、守株待兔B、郑人买履C、揠苗助长D、郢书燕说

11、属于《韩非子》的寓言故事的是------------------------。

A、滥竽充数B、画鬼最难C、买椟还珠D、五十步笑百步

12、怨刺诗主要保存在-----------------。

A、二雅B、颂C、国风

13、《九歌》中善于用景物来衬托人物的心理状态的是-----------------。

A、《湘夫人》B、《东皇太一》C、《山鬼》

14、屈原的作品内容比较接近的是-----------------------。

A、《九歌》B、《九章》C、《离骚》D、《招魂》

15、《桔颂》所表现的精神是-------------------。

A、独立不迁B、深固难徙C、桀骜不逊D、苏世独立

16、屈原之后的楚辞作家有----------------------。

A、唐勒B、景差、C黄伯思

17、属于《九歌》的作品是----------------。

A、《山鬼》B、《悲回风》C、《大司命》D、《国殇》

18、属于《九章》的作品是-----------------------。

A、《怀沙》B、《国殇》C、《悲回风》

19、属于宋玉的作品是---------------------。

A《九辩》B《洛神赋》C《高唐赋》

20、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楚辞作家是---------------------。

A、屈原B、宋玉C、唐勒D、景差

五、名词解释

1四家诗、2诗三百、3赋比兴、4风雅颂、5春秋笔法、6四书、

7春秋三传、8楚辞、9风骚、10笙诗、11庄骚、

六、简答题

(一)  中国神话蕴涵着怎样的民族精神?

(二)  神话具有怎样的思维特征?

(三)  《魏风伐檀》在复叠章法中所更换的词语,对充实深化诗歌的主题等方面有何作用?

(四)  《左传》描写人物有何特点?

(五)  《左传》的语言有何特点?

(六)  《战国策》的语言有何特点?

(七)  我国说理文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

(八)  《论语》有什么文学特点?

(九)  《离骚》最引人注目的是哪两类意象?

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十)  《九歌》在描写人物方面有什么特点?

七、论述题(赏析题)

1、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与《庄子》的有何异同?

2、赏析《桃夭》

3、 赏析《氓》

4、 赏析《静女》

5、赏析《秦风蒹葭》

6、赏析《君子于役》

7、赏析《硕鼠》

8、赏析《山鬼》

9、《国殇》赏析

10、《桔颂》赏析

古代文学习题集·先秦部分参考答案

一、填空

1、歌舞2、春秋3、二4、农5、文史哲6、史7、贵族、士8、贵族,士9、巫10、礼乐11、《山海经》12、盘古13、母系氏族14、半人半兽、人形15、西周16、春秋17、四言18、四19、隔句20、贵族21、《皇矣》、《大明》22、《尚书》、《春秋》23、《虞书》、《夏书》、《商书》、《周书》,《虞书》、《夏书》24、编年25、《左传》26、《左传》27、《国语》28、刘向29、国别30、孟子31、孟子32、孟子33、《庄子》34、《庄子》35、三十三、内篇、外篇、杂篇,内篇36、成相37、荀子38、《荀子》39、韩非子,法、术、势40、寓言41、《韩非子》或《荀子》42、《孟子》或《庄子》43、语录44、屈原45、《九章》46、172个47、曰48、香草、美人49、《国殇》50、《礼魂》

二、判断题

错:

1、4、6、7、9、10、12、16

对:

2、3、5、8、11、13、14、15、17、18、19、20、

三、单项选择题

1A、2A、3B、4B、5B、6A、7B、8A、9B、10B、11A、12B、13A、14B、

15A、16B、17C、18A、19C、20C、21C、22C、23C、24B、25A

四、多项选择题

1AB、2BC、3ABD、4BC、5AB、6ABC、7AB、8AB、9ABD、10ABD、11ABC、12AC、

13AC、14BC、15ABD、16AB、17ACD、18AC、19AC、20AB

五、名词解释

1、四家诗:

汉代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说的合称。

后齐鲁韩三家诗亡,毛诗独存。

2、诗三百:

诗经共有三百零五篇,称诗三百或诗三百篇是举其成数作其代称。

西汉初年,诗三百被奉为经典,才尊之为诗经。

3、赋比兴:

赋就是铺陈直叙,既可以是叙事,也可以是议论抒情。

比就是比方。

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4、风雅颂:

风雅颂是诗经的分类。

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

国是地区方域之意。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

雅分为大小雅。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

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

5、春秋笔法:

指春秋作者以一字寓褒贬,在谨严的措词中表现出作者的爱憎。

后来,人们把文笔含蓄蕴藉,带有所谓微言大义并暗寓褒贬的文字,也称为春秋笔法。

6、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书的合称。

“四书”被儒家奉为经典,宋以后成为封建统治者科举取士的范本。

7、春秋三传:

解释和补注春秋的三部著作《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公羊传》的作者是齐人公羊高。

《谷梁传》的作者是鲁人谷梁赤。

三传中《左传》成就最高,《公羊传》和《谷梁传》都旨在解说春秋的微言大义,历史和文学价值不高。

8、楚辞:

战国时,楚国出现的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一种新诗体。

它“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并大量运用语气词“兮”,形式自由,句式多变,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此外也指以屈原为首的楚辞作家的诗歌总集。

9、风骚:

诗经和楚辞的代称。

国风和离骚分别是诗经和离骚的代表性作品,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座高峰,成为艺术创作的典范。

10、笙诗:

笙诗又称“六笙诗”,指《诗经小雅》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六篇,有声无辞。

据《礼仪》记载,这六篇诗都以笙奏,故名笙诗。

11、庄骚:

《庄子》和《楚辞》的并称,语出唐代韩愈《进学解》。

《庄子》是我国第一部体现浪漫主义风格的散文著作,与《楚辞》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有其相似之处,故庄骚并称。

六、简答题(要点)

(一)  中国神话蕴涵着怎样的民族精神?

答:

1、忧患意识。

2厚生爱民意识。

3反抗精神。

(二)  神话具有怎样的思维特征?

答:

1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思维。

2具体、形象的思维。

3思维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

从以上的特点可以看出,神话思维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性或隐喻性的思维。

(三)  《魏风伐檀》在复叠章法中所更换的词语,对充实深化诗歌的主题等方面有何作用?

答:

《伐檀》运用了复叠的章法,全诗三章,文字基本相同,只更换相对应的几个字,起到了加强诗歌的热烈气氛、渲染奴隶的反抗精神、充实深化诗歌主题的作用。

如(举例)

(四)  《左传》描写人物有何特点?

答:

《左传》不像纪传体历史著作在一个专章中集中叙述一个人物的生平事迹,人物的事迹大多分散记录在事件发生的各个年代,是在叙事中写人,因事及人,事起人起,事讫人讫,但却能抓住人物的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加以描写,所以尽管写人的文字往往只具片断,却也鲜明生动。

如《重耳出亡始末》。

(五)  《左传》的语言有何特点?

答:

1、《左传》的记言文字,主要是行人应答和大夫辞令,包括出使他国专对之辞和向国君谏说之辞等。

这类记言文字简洁精练,委曲达意,婉而有致,栩栩如生。

如:

“烛之武退秦师”的说辞。

2、叙述语言,简练含蓄,词约义丰。

如(举例)

(六)  《战国策》的语言有何特点?

答:

《战国策》的语言艺术取得空前成功:

1、说辞:

(1)说辞的主要特点是辩丽横肆,铺张扬厉,气势纵横。

这也与大量运用对偶排比有关。

(2)说辞常用譬喻、寓言故事来说理。

2、叙述语言:

(1)长于铺张渲染。

如“苏秦始将连横”写苏秦说秦王不行时的狼狈之状,发迹后路过家乡时的踌躇满志。

(2)叙述语言有时描写相当精细,如苏秦刺股,邹忌窥镜等,写的都是所屑细节,却展现了人物的精神面貌。

(七)  我国说理文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

答:

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语录体阶段,以《论语》、《老子》为代表。

(2)对话式论辩文阶段,以《孟子》、《庄子》为代表。

(3)专题论文,以《荀子》、《韩非子》为代表。

(八)  《论语》有什么文学特点?

答:

(1)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

(2)语言形象。

(3)充沛的情感和丰富的语气词,使其语言更为委婉。

(九)  《离骚》最引人注目的是哪两类意象?

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答:

美人、香草。

起着比喻的作用。

美人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

香草在《离骚》中种类繁多,其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

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

总之,《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

(十)  《九歌》在描写人物方面有什么特点?

答:

在描写人物时:

1、描写心理十分细腻深入,除了那些一往情深的倾诉外,还敘写了一些细节,如《湘君》言:

“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

”由爱之深、思之切,而生焦虑疑惑之心,对痴情心态的描写可谓入木三分。

2、善于用景物来衬托人物的心理状态。

《湘夫人》云: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嬝嬝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这一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点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被后人称为:

“千古言秋之祖”。

七、论述题(赏析题)

1、《韩非子》的寓言故事与《庄子》的有何异同?

(1)《韩非子》使寓言故事成为独立的文学体裁。

《韩非子》与《庄子》的寓言故事都很多,但《庄子》的寓言故事只是说理文的构成部分,并非是独立的文学体裁。

《韩非子》则开始有意识地收集、整理、创作寓言,分门别类,辑为各种形式的寓言故事。

像《内储说》、《外储说》、《说林》等都是寓言故事专集。

(2)风格不同。

《韩非子》的寓言故事主要取材于历史事迹和现实,很少拟人化的动物故事和神话幻想故事,《庄子》的则奇幻玄虚、怪诞神奇。

两者风格截然不同。

(3)改变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

如《韩非子》让自己笔下的孔子形象法家化;《庄子》也一样,让孔子的形象道家化。

2、赏析《桃夭》

《桃夭》共三章,每章四句,采用复沓的形式,反复吟咏的是对新娘子的祝愿,祝愿她婚后家庭生活美满幸福。

全诗均以起兴开头,兴中含比,是带有象喻性的兴。

桃花象喻着“之子”的美丽、馨香,富于青春气息。

全诗分别以桃李、桃花、桃叶作比兴,同中有异。

“有其实”,不仅形容桃实的硕大圆润,还可以使人想见桃实的色彩,嗅到它的香味。

三章的“其叶蓁蓁”,仿佛使人置身于枝叶繁茂的桃荫之中。

三章的比兴,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那艳丽盛开的桃花,那随风摇曳、妸娜多姿的桃枝和浓厚的树荫,使人联想到新娘艳若桃花的面庞、秀丽窈窕的身材和浓厚的青春气息。

三章的比兴,绘成一副“绿叶成子满枝”的图像。

象喻着新婚之后的多子多福。

比兴的成功运用,使祝愿之辞“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等增色增光,耐人寻味。

《桃夭》的又一特色,是善于练字,巧于变化,虚实结合。

用“灼灼”形容桃花,千百年来,赢得人们的交口称赞。

3、 赏析《氓》

本篇是弃妇的怨诗。

篇中自敘了这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受虐到被弃的过程,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和损害。

全诗分为六章:

第一章写恋爱,第二写待嫁,第三章、第四章叙述中断,插入怨愤之辞,第五章写受虐,第六章写决绝之情。

全诗塑造了女主人公与“氓”两个人物形象。

全诗写女主人公的经历与情感交相发展,结构上故事情节与作者思绪相适应,将叙事、议论、抒情融于一炉。

另外善于运用比兴也是这首诗的特点。

4、赏析《静女》

诗中写一对恋人相会,先是调皮的姑娘故意惹逗,躲藏起来,逗得小伙子心急如焚,抓耳挠腮;再又郑重其事地赠给对方小草,试探其对自己的情意。

而小伙子也知趣、凑趣,说是“彤管有炜,说怿女美”,“洵美且异”,“美人之贻”,用双关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的深情,显示了自己一片爱人及物的诚挚、痴迷之心。

诗很短,但却能生动地写出了一对情人幽会时的有趣场面,写出了人物的心理和感情,在一定程度上还刻画出人物性格。

这首诗语言简练,构思巧妙,人物心理和形象刻画生动,生活气息非常浓烈。

5、赏析《秦风蒹葭》

这是一首怀念情人的恋歌。

作者的思念对象可望而不可即。

中间阻隔千重,因而思心徘徊,不能自抑其无限惆怅的心情。

此诗共三章,每章八句,上四句写景,下四句述事抒情。

诗中蒹葭、霜露、秋水等景物描写,渲染出清秋的凄清气氛,为人物的情感和活动提供了特定的背景,烘托了人物凄婉惆怅的情感。

客观景物与主观感情浑然一体,构成了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

此诗采用重章的形式,一唱三叹。

诗人情感丰富,非反复咏叹不能尽其意。

由于在重复中变换个别词语,写出了白露从凝结为霜到融化为水而逐渐干涸的过程,表现了时间的推移之中,上下求索,徘徊瞻望,章法的重叠也显示了情感的逐层加深。

6、赏析《君子于役》

这首诗表现了一位农家妇女对其久役在外,不知归期的丈夫深切而痛苦的怀念之情,从日常生活的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频繁的战争和徭役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此诗言情写景,真实纯朴。

通过鸡栖于巣、牛羊归栏等农村日常生活的细节,既描画出思者的家庭生活环境与气氛,又起衬托比喻的作用,亲切自然地表达了盼望丈夫归来的心情。

7、赏析《硕鼠》

此诗揭露了统治者对人民的残酷剥削,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

《诗序》说:

“《硕鼠》,刺重敛也。

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

”全诗分为三章,采用重叠的结构方式,反复唱叹。

借喻是主要的表现方法:

被责骂的对象在文中隐去,而用硕鼠来直接喻指替代。

这种手法,使诗篇既委婉又富于形象性,富有感染力。

8、赏析《山鬼》

以人神杂糅的手法,鲜明地塑造了巫山女神的优美形象,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诗人赋予巫山女神以人和神的双重特性,她的衣食住行,服饰车舆,都与山鬼的身份地位相适应,带有强烈的神异和野性色彩。

但她又有人的容貌体态,人的七情六欲。

诗人刻画人物,还注意到了环境、气氛的配合。

正是因为把人物的容貌、动作、心理同环境、气氛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所以才刻画出了一个有血有肉、具有个性的巫山女神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