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三年真题分类汇编山东省 专题 文学文化常识教师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6767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43.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三年真题分类汇编山东省 专题 文学文化常识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考语文三年真题分类汇编山东省 专题 文学文化常识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考语文三年真题分类汇编山东省 专题 文学文化常识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中考语文三年真题分类汇编山东省 专题 文学文化常识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中考语文三年真题分类汇编山东省 专题 文学文化常识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中考语文三年真题分类汇编山东省 专题 文学文化常识教师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中考语文三年真题分类汇编山东省 专题 文学文化常识教师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中考语文三年真题分类汇编山东省 专题 文学文化常识教师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中考语文三年真题分类汇编山东省 专题 文学文化常识教师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中考语文三年真题分类汇编山东省 专题 文学文化常识教师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中考语文三年真题分类汇编山东省 专题 文学文化常识教师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中考语文三年真题分类汇编山东省 专题 文学文化常识教师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中考语文三年真题分类汇编山东省 专题 文学文化常识教师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中考语文三年真题分类汇编山东省 专题 文学文化常识教师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中考语文三年真题分类汇编山东省 专题 文学文化常识教师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中考语文三年真题分类汇编山东省 专题 文学文化常识教师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中考语文三年真题分类汇编山东省 专题 文学文化常识教师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中考语文三年真题分类汇编山东省 专题 文学文化常识教师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中考语文三年真题分类汇编山东省 专题 文学文化常识教师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中考语文三年真题分类汇编山东省 专题 文学文化常识教师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三年真题分类汇编山东省 专题 文学文化常识教师版.docx

《中考语文三年真题分类汇编山东省 专题 文学文化常识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三年真题分类汇编山东省 专题 文学文化常识教师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三年真题分类汇编山东省 专题 文学文化常识教师版.docx

中考语文三年真题分类汇编山东省专题文学文化常识教师版

专题文学文化常识

【2019·山东淄博卷】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儒家经典《孟子》记载了孟子的社会理想、政治主张等内容,课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

B.“歌行体”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长歌行》《鲁山山行》即为这种体裁的诗歌。

C.汪曾祺的散文《端午的鸭蛋》表达了他浓郁的故乡情结,体现了“平淡而有味”的语言特色。

D.在英国作家笛福的小说《鲁滨孙漂流记》中,鲁滨孙流落到荒岛后,计算时间、记日记和阅读《圣经》成为了他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

【答案】B

【解析】B.《鲁山山行》是一首五言律诗,不是歌行体。

故答案为B。

 

【2019·山东枣庄卷】下面有关文学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经典《周易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话凝结了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

B.明清的科举制度中,全省的考试一般称为乡试”,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参加的就是乡试。

C.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中塑造了一些足智多谋的军师形象,如《水浒传》中人称“智多星”的吴用、《三国志》中号称“卧龙”的诸葛亮。

D.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小说往往在最后突然揭示故事的谜底,呈现出人意料的结局,被称作欧·亨利式的结尾。

《礼物》一文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答案】C

【解析】C:

诸葛亮出自《三国演义》。

故选C。

 

【2019·山东烟台卷】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足下事皆成”中的“足下”是对对方的尊称,类似的还有“阁下”“兄台”等,而称自己时般用谦称,如“鄙人”“在下”等。

C.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以《绿色生活,美丽家因》为主题,旨在倡导人们尊重并融入自然,追求美好生活。

——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运用是恰当的。

D.今日发展中的中国经济,不再是一条平静的内河,而是与全球经济交融激荡的世界洋流,深度融入世界经济链。

——这句话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密切关系。

【答案】C

【解析】C项,句子中的书名号应该改为引号。

主题应该使用引号。

故答案为C。

 

【2019·山东潍坊卷】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客观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首次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B.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小说通过刻画奔走于科举道路上的众多士人形象,对封建科举制度和整个封建社会的“儒林作了深刻的批判。

C.《红岩》中,叛徒甫志高假冒共产党员潜入刘公馆,前来了解刘思扬在狱中的表现,并要他详细汇报狱中地下党的情况。

刘思扬识破了他的伪装,亲手将他击毙。

D.《创业史》中,梁生宝在解放前夕辛苦年的收获,全被地租高利贷压榨净了;解放后,他成了互助组和贫雇农的骨干带领大家起创业,终于取得了成功。

【答案】C

【解析】《红岩》中,一个自称姓朱的共产党员(郑克昌)潜入刘家,说他受区委书记李敬原的委派,前来了解刘思扬在狱中的表现,并要他详细汇报狱中地下党的情况。

所以不是“甫志高”,而是“郑克昌”。

郑克昌在诱骗刘思扬失败后,又伪装成同情革命的记者高邦晋打入渣滓洞。

所以,C项中的“刘思扬识破了他的伪装,亲手将他击毙”说法,也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C。

 

【2019·山东济宁卷】下面所列名著与信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

《朝花夕拾》

散文集

(阿长与《山海经》)

闰土

B

《简▪爱》

英国文学

罗切斯特

第一人称

C

《水浒传》

章回体

鲁智深醉打蒋门神

农民起义

D

《海底两万里》

凡尔纳

基地三部曲

诺第留斯号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B对应正确。

A闰土,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人物。

C应该是“鲁智深醉打镇关西”。

D科幻小说《基地三部曲》的作者作家阿西莫夫。

 

【2019·山东泰安卷】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

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故乡》均选自这个集子。

B.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

《爱莲说》《马说》同属这种文体。

C.《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是清代文学家曹雪芹。

《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D.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是《简·爱》,作品讲述了贫苦孤女简·爱为寻求人格独立、爱情和尊严而挣扎奋斗的故事,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

【答案】A

【解析】A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表述错误。

《故乡》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2019·山东日照卷】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半夜三更”指晚上三点至五。

B.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社戏》《孔乙己》《故乡》都选自《呐喊》。

C.《诗经》也称《诗三百》,共305篇,列为“五经”之一;风、雅、颂、賦、比、兴合称“诗经六义”。

D.“左迁”,即降职。

古代尊右卑左,故将降职称为左迁。

另外“谪、贬”也都表示降职。

【答案】A

【解析】A.“半夜三更”即“子时”,指的是23时至凌晨l时。

不是指“晚上三点至五点”。

故答案为A。

 

【2019·山东滨州卷】下列关于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项是()

A.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称谓,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为垂髫、弱冠、束发、而立、花甲、知命、古稀等;对官职的升迁也有特定称谓,“谪”“左迁”“放”属于降低官职。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河"指“黄河”,“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中“岱宗”指“泰山”,“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中“三秦”指“关中地区”。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它与《中庸》《孟子》《大学》合称四书”。

D.“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苏轼既是“三词客”之一,又是“四大家”成员,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水调歌头》成为千古流传的名篇。

【答案】B

【解析】

A:

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为垂髫、束发、弱冠、而立、知命、花甲、古稀。

C:

《论语》《中庸》《孟子》《大学》合称四书。

D: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是辛弃疾。

故选B。

 

【2019·山东德州卷】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气冲斗牛”中的“斗”“牛”都是星宿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名称即来源于此。

B.习主席讲话时曾引用唐诗“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其中的“钧”与“锱铢必较”“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锱”“铢”“仞”都是古代重量单位。

C.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D.鼎最初是炊具,后被视为传国重器,成为国家和权力的象征,亦有变革之义。

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

【答案】B

【解析】B千钧:

古时一钧三十斤,千钧即三万斤。

但一般用千钧表示物之重或力量之大。

锱、铢:

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

仞:

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故选B。

 

【2019·山东聊城卷】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冰心、泰戈尔、普希金都是著名诗人,其代表作分别有《繁星》《吉檀迦利》《自由颂》。

B.《范进中举》《变色龙》都运用了讽刺笔法,揭露虚伪,鞭挞丑恶。

C.“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分别纪念的是屈原、范仲淹、文天祥。

D.古诗文中,伛偻、垂髫代指老人,提携、黄发代指小孩,烽火、烽烟、干戈代指战争。

【答案】D

【解析】“垂髫”代指小孩;“黄发”代指老人。

故答案为D。

 

【2019·山东临沂卷】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马说》——韩愈——世称“韩昌黎”

B.记是古代一种记叙性文体——《醉翁亭记》——欧阳修——谥号文忠

C.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种文体《出师表》——诸葛亮——字孔明

D.序是古代一种介绍书的内容的文体——《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字景濂

【答案】D

【解析】D.关于文学常识的信息对应不正确。

《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

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

“序”有书序和赠序两种。

书序比较早,多为叙述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

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它始于唐朝,一般是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文体,内容多为勉励、称许、推重之辞。

 

【2018·山东济南卷】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草房子》中的桑桑活泼顽皮、热情善良,让我们感受到了无邪的童真。

B.《三国演义》赤壁之战中,周瑜与曹操联手,却仍不敌诸葛亮的火攻之智。

C.《简·爱》中女主人公的成长经历,表现出她对自由、幸福、爱的渴念和追求。

D.《老人与海》中大海时老人捕鱼的地方,也是展现他硬汉形象的舞台。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B“周瑜与曹操联手,却仍不敌诸葛亮的火攻之智”错,赤壁之战中曹操率领水陆大军,讨伐孙权,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由周瑜指挥,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军,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

 

【2018·山东青岛卷】请从下面给出的四个语句中,选择合适的句子,将四副对联补充完整,使之符合节日和对联的特点。

只填序号即可。

①银花火树开元夜②避恶遍插茱萸枝

③几处笙歌留朗月④角粽投江祭诗魂

【答案】

(1)①

(2)④(3)③(4)②

【解析】考查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形式与内涵的了解,以及修辞手法的日常运用。

(1)“银花火树”指的是元宵节的烟火。

(2)“角粽投江”是为了凭吊屈原,指的是端午节。

(3)“几处笙歌”对“万家箫管”。

(4)“插茱萸枝”是重阳节的习俗。

 

【2018·山东淄博卷】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寓言一般比较短小,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卖油翁》就是一则耐人寻味的寓言故事。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关雎》为其首篇。

C.古汉语中,山之北、江河之南为“阴”,山之南、江河之北为“阳”。

《愚公移山》中的“汉阴”和“河阳”,就指汉水南岸和黄河北岸,我省的蒙阴县则位于蒙山之北。

D.凡尔纳被公认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他的小说《海底两万里》构思巧妙,情节惊险,书中很多独具特色的幻想如今已经变成了现实。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表述正误的辨析能力。

A项中“《卖油翁》就是一则耐人寻味的寓言故事”表述不准确,《卖油翁》是一则生动的故事,其中包含着丰富的耐人寻味的道理,但它不是寓言。

 

【2018·山东淄博卷】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张老师,真抱歉,路上堵车了,让您恭候了这么久!

B.谢谢您对令尊的牵挂,我回家一定转告您对他的问候。

C.感谢惠顾我们书店,请留下您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D.如果你们有学习需求,我们做老师的一定不吝赐教。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语言是否得体的把握。

A.“恭候”的对象是对方,用词不得体;

B.“令尊”是对对方父亲的敬称,应把“令尊”改为“家父”;

D.“不吝赐教”一般用于谦虚请教别人时,如“希望您不吝赐教”,此处使用不得体。

故选C。

 

【2018·山东枣庄卷】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我非常渴望投身到这项惠及众多山区孩子的活动中,为山区孩子也能搭上信息时代的列车贡献自己的宝贵力量。

B.九年级家长会上,家长代表王丽女士的讲话抛砖引玉,希望各位家长就“如何做好家校配合”这一专题踊跃发言。

C.班主任王老师因病请假半年,教物理的陈老师说:

“一个班不能没有班主任,我愿意屈就班主任一职。

D.王晓川同学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李奶奶,说道:

“奶奶,您老身子真硬朗,今年高寿?

【答案】D

【解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语言得体的判断。

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

所谓“语境”包括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场合(时间、地点、氛围),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

D项表达得体,其他各项语言表达不得体的地方在于:

A:

“宝贵”应改为“微薄”。

B:

“抛砖引玉”是谦辞,应在形容自己说话时使用。

C:

“屈就”表达不得体。

 

【2018·山东枣庄卷】下列关于文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其形体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六个阶段: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

其造字法一直沿袭许慎“六书”的说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B.《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岳阳楼记》、《爱莲说》、《送东阳马生序》四篇文言诗文标题中的“书”、“记”、“说”、“序”都属于古代文体。

C.《隆中对》一文选自宋代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一书。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与《战国策》《左传》都是史学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

D.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称为“垂髫”;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带帽),表示已经成年,后人常用“冠”和“加冠”表示男子年已二十。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

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B项表述不正确,古代常用的五种文体:

说、记、铭、序、表。

不包括“书”。

 

【2018·山东烟台卷】下面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称谓,例如“始龀”指七八岁,“加冠”指二十岁,人们常说的“不惑之年”“花甲之年”,分别指四十岁、五十岁。

B.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比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

C.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其宗旨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知为目的。

一—这句话有语病。

D.这篇文章,语言艰涩难懂,内容空洞无物,读起来味同嚼蜡。

——加点成语运用准确。

【答案】A

【解析】考查文化常识。

A项说法有误。

“花甲之年”应指六十岁。

 

【2018·山东潍坊卷】下列关于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己亥杂诗》中的“己亥”是用天干地支纪年,《观潮》中“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的“既望”指农历十六日。

B.《陈涉世家》中“足下事皆成”

“足下”和《惠子相梁》中“子知之乎”的“子”,都是古人称呼对方的敬辞。

C.《公输》体现了道家反对战争的主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体现了孟子反对暴政、主张仁政的思想。

D.“世外桃源”“不为五斗米折腰”等典故,表现了陶渊明远离社会黑暗、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答案】C

【解析】C.“体现了道家反对战争的主张”关于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

应把“道家”改为“墨家”。

故选C。

 

【2018·山东泰安卷】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古人用“阴”“阳”表示方位。

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阴”,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阳”。

B.“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

“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C.《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D.《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英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乔纳森,斯威夫特。

【答案】A

【解析】A.表述不正确,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阳。

故选A。

 

【2018·山东日照卷】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

子》合称为“四书”。

B.古人对年龄有不同的称呼,如“总角”指儿童把头发扎成像一对牛角般的小髻,代指

童年;“弱冠”指男子20岁,表示已经成年。

C.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具有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意义相关等特征。

对联通常用毛笔竖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D.我国传统节日众多,每一个节日有不同的风俗活动。

例如,元宵节有张灯结彩、结伴

观赏的习俗,清明节往往要登高望远、祭祖扫墓,端午节人们要吃粽子、划龙船。

【答案】D

【解析】“登高望远”是重阳节的习俗,不是清明节的习俗。

 

【2018·山东日照卷】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班长主持诗歌朗诵会时说:

“欢迎语文老师抛砖引玉,朗诵一首唐诗,给我们做示范。

B.拜读您的大作后,我斗胆斧正了其中几处不大通畅的文字,请您不要介意。

C.拙著《语文教学艺术初探》刚刚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特赠老友,敬请惠存。

D.黄老师对我说:

“你在写作上有天分,平时要多写,习作可以交给我雅正。

【答案】C

【解析】

A项中,“抛砖引玉”是谦辞,不能用于别人。

B项中,“斧正”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

D项中,“雅正”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

 

【2018·山东滨州卷】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常用“数九寒天”来指冬天天气最冷的时候。

“数九”是从立冬开始,立春结束。

B.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尽量做到用语得体,比如:

初次见面用“久仰”,好久不见用“久违”,中途先走叫“失陪”。

C.汉语中常用“烽烟”代指战争,“手足”代指兄弟,“桃李”代指学生,“鸿雁”代指书信。

D.周敦颐《爱莲说》中写到“莲,花之君子者也。

”但人们常说的“花中四君子”是指梅、兰、竹、菊。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化常识的积累、识记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学习中,注意多积累,多背诵,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种题型。

A.“数九”指从冬至开始每九天是一个“九”,从一“九”数起,数到九“九”为止。

 

【2018·山东滨州卷】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中,富有浓郁民俗特色的传统节日源远流长,五色斑斓。

(1)请根据诗意填写上相应的传统节日,使诗句完整。

A.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

B.年年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C.爱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D.忆对丹桂丛。

花在杯中。

月在杯中。

【答案】A.清明B.端午C.元宵D.中秋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根据诗句填写传统节日的能力。

A句出自宋代晏殊的《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诗句应为“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B句出自宋代赵蕃的《端午三首》,诗句应为“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C句出自元代的《折桂令·元宵》,诗句应为“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D句出自宋代辛弃疾的《一剪梅·中秋元月》,诗句应为“忆对中秋丹桂丛。

花在杯中。

月在杯中”。

据此填写即可。

(2)请写出一句描写重阳节的诗句,并指出诗句中涉及的节日风俗。

【答案】

示例: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风俗:

登高插茱萸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风俗:

登高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风俗:

赏菊喝菊花酒

【解析】这是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

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有关重阳节的诗句如: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涉及的风俗是登高插茱萸。

 

【2018·山东德州卷】柳公权的楷书用笔出自颜真卿,但又改变了横细竖粗的态势。

柳体笔画匀衡瘦硬,爽利挺秀,结体严紧,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

下面四幅书法作品属于柳体的是()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A.是隶书;

B.是颜真卿的书法作品;

C.是行书;

D.与题目中对柳公权作品特点介绍相吻合。

故选D。

 

【2018·山东德州卷】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射者中,弈者胜。

”其中的“射”,指射箭,与“六艺”中的“射”含义相同。

B.“君与家君期日中。

”“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常用的谦辞还有:

家父、舍弟、鄙人、劳驾、赐教、寒舍、见谅等。

C.《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张”是姓,“十八”是他的排行。

唐代以称人排行为高雅的风尚。

D.“自既望以至十八日

最盛。

”其中“望”即望日,指农历每月十六;“既望”,农历十五。

【答案】C

【解析】

A.射:

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六艺”中的“射”是指射箭。

B.“赐教”是对他人指教或来信的敬称。

D.望日,指月亮圆的那一天。

通常指旧历每月之十五日。

“既望”就是农历十六日。

故选C。

 

【2018·山东聊城卷】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和梓树,后人用“桑梓”指家乡、例如: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

②《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赋”“比”“兴”六部分。

()

【答案】①√

(2).②×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能力。

根据所学的知识,逐项进行分析即可。

①正确。

②句表述错误,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

 

【2018·山东临沂卷】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战国时期的诗歌305首,这些诗歌按内容分风、雅、颂三部分。

B.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著,被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朱自清是现代著名的散文集、诗人、学者,著有诗集《春水》,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D.《海燕》的作者是俄国作家高尔基,他以自身经历为基础创作了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答案】B

【解析】

A应该是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各类诗歌305首。

C诗集《春水》的作者是冰心。

D《海燕》的作者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

 

【2017·山东淄博卷】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孔乙己》和《我的叔叔于勒》都用到了少年儿童的视角叙述故事,但小说中两个少

年的情感却迥然不同,小伙计对孔乙己漠不关心,若瑟夫对于勒叔叔则充满了同情。

B.杜甫的诗歌《春望》《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皆以安史之乱为背景,反映了

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和不幸,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C.中国是礼仪之邦,人际交往中常用到谦词,如称自己的父亲为尊君,称自己的儿子

为犬子,称自己的家为寒舍,称自己的作品为拙作。

D.印度文学巨匠泰戈尔是亚洲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他的诗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