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柴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676809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8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原市柴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太原市柴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太原市柴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太原市柴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太原市柴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太原市柴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3页
太原市柴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3页
太原市柴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3页
太原市柴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3页
太原市柴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3页
太原市柴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3页
太原市柴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3页
太原市柴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3页
太原市柴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3页
太原市柴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3页
太原市柴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3页
太原市柴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3页
太原市柴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3页
太原市柴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3页
太原市柴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3页
亲,该文档总共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太原市柴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

《太原市柴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原市柴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太原市柴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x

太原市柴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太原市柴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施工方案

一、现场自然条件

本工程拟建地位于太原市尖草坪区,北侧为金桥北街,南侧紧邻昌盛东街的昌盛小区,西侧为汾西路及退水渠,东侧为其他小区,交通便捷,地理条件优越。

自然地面黄海高程797.900m,基本风压0.44KN/m²,基本雪压0.35KN/m²,场地冻深0.74m。

二、工程结构设计概况

1.本工程主楼结构为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主楼地上二十九层,地下三层,结构总高度89.17米,主楼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地基处理。

2.抗震:

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剪力墙及框架抗震等级为一级,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地下工程防水等级为二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3.使用活荷载标准值

卧室、厨房、餐厅、上人屋面:

2.0kN/㎡;

阳台、卫生间:

2.5kN/㎡;楼梯、电梯厅、门厅:

3.5kN/㎡;

地下二层顶板:

4.0kN/㎡;地下一层、三层顶板:

5.0kN/㎡;

电机房顶:

7.0kN/㎡;不上人屋面:

0.5kN/㎡;

其他未注明处均按(GB50009-2001)取值。

施工期间超过上述荷载时应加设临时支撑。

4.主要结构材料:

钢筋:

圆钢为符合抗震性能指标HPB300热轧钢筋Ф6,螺纹钢为符合抗震性能指标HRB400热轧钢筋。

混凝土:

基础垫层C15;主楼基础C30;剪力墙:

基础-9.040采用C40,9.040-21.040采用C35,21.040以上采用C30;框架梁、框架柱、楼板、楼梯板采用C30;构造柱、过梁、圈梁C25。

本工程-0.110标高以下外墙、基础车库顶板等与土接触构件,均采用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P6,型钢、钢板为Q235-B。

砌体填充墙:

±0.000以下及卫生间、管道井采用蒸压粉煤灰砖,非承重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

第二章施工部署及现场施工组织管理机构

一、施工部署总体原则

(一)施工方案确立

1.优先安排好直接影响项目施工经济效果的、为全场服务的施工设施,如现场供水、供电、供热、通讯、道路和场地平整,以及各项生产、生活临时设施。

2.在方案确定过程中集思广益,在诸多可行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努力提高机械化和工厂化施工程度,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尽量缩短主导工序时间,保证在紧张的工期内完成施工任务;合理确定施工起点流向、确定施工程序,确保现场施工有条不紊,紧张有序,有章可循。

3.明确项目管理目标、组织内容和组织结构模式,建立统一的工程指挥系统。

组建综合或专业工作队伍,合理划分各承包班组施工。

(二)主要施工方法及总体设想

1.垂直运输机械:

采用塔吊

2.钢筋采用现场加工制作,绑扎,主筋连接采用直螺纹连接和电渣压力焊连接相结合方式。

3.基础及上部结构混凝土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灰浆现场拌制。

4.模板主要采用多层胶合板,用φ48钢管做支撑,横档采用60mm×80mm方木。

5.外墙脚手架采用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到顶,全部采用绿色密目安全网全封闭围护。

6.整个工程分段分层、分工序展开交叉施工,基础、主体采取小流水段作业。

7.水电、设备、暖通、室外安装工程在主体竣工之后也应尽早展开施工。

二、工期安排

根据我公司对本工程有关资料的了解,结合现场场地情况及公司技术装备和资金实力,我公司完全有能力按招标文件要求,在720个日历天内完成合同约定内的施工任务。

三、施工总体顺序

本工程应以主体工程的施工为先导,抓好主体施工阶段的质量和进度是本项目工程管理工作的关键。

整个工程的施工顺序为:

基础施工→地下室结构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施工→屋面防水工程→内外装饰工程,相关安装工作同步插入,做到密切配合。

四、质量目标的实施

1.质量目标:

质量等级确保优良。

2.通过建立完整的质保体系,制定符合工程实际要求的质量奖惩责任制;加强对工程施工准备过程的质量控制、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严格施工工艺标准、工序定样板、选定材料定样品的标准;执行质量“三检制”,把好计量管理和技术资料管理关;加强对工程的技术复核和隐蔽工程验收;配备足量的各工种质检员,确保施工质量。

五、安全生产目标及实施

1.安全生产目标:

杜绝重大人员伤亡事故和重大机械安全事故,轻伤频率控制在1.5‰以下。

2.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建立合理、有效的施工现场安全施工文明管理的组织保证体系,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安全规范、规程和xxx市有关安全生产条例,确保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3.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设置符合工程实际需要的专职安全员,定期对职工进行安全技术规程的学习,严禁“三违”施工。

4.加强对新入场工人和交换工种工人的三级安全教育,抓好安全生产的定期和不定期检查,严抓重点部位、危险岗位的安全检查和事故隐患的整改,建立完善的工伤事故档案制度和安全交底、安全检查、安全记录制度,确保安全生产目标的顺利实施。

六、施工准备

(一)技术准备

项目经理组织施工技术人员进行有关资料和图纸的学习,详细了解工程的结构特点,并及时组织图纸内审、参与图纸会审,对施工班组进行详细的书面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图的技术交底工作。

同时根据施工需要编制更为详尽的施工作业指导书,使工程从开始就受控于技术管理,从而确保工程质量。

(二)料具准备

编制和落实施工材料采供计划,对甲供材料,我公司将提前将材料用量计划及进场时间报与贵方,并进行对供应方的材料质量、信誉评估。

对自行采购的材我公司将货比三家,从质量上、单价上把关,并通过贵方及有关部门审批。

机具设备将根据工程需要由公司组织调配,同时保证这些进入现场的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完好性。

进场后,公司将立即对大型设备进行相关的设备基础施工,设备安装调试。

对一些小型机具将按进场计划分批进场,并使所有进场设备均处于最佳的运转状态。

(三)人员准备

根据我集团施工队伍的组织形式,对本工程实行专业施工队伍施工,突出专业化施工。

在开工之前10d,所有施工管理人员将全部就位,而施工人员将根据现场需要,分批进场并在内部备足各类专业的施工操作人员。

第三章施工总平面布置

一、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

施工总平面布置由项目经理部总体布置,统一协调,标准统一搭建简易活动用房,施工场地由项目部统一规划、安排、统一管理。

1.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施工用地。

2.在满足施工需要和文明施工“双标化”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原有设施,减少临时设施的建设投资。

3.合理组织场内交通运输,最大限度地减少场内二次搬运,避免各工种、各单位之间的相互干扰。

4.按施工进度分阶段调整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

二、施工临时用电布置

(一)电力线路

现场临时用电采用TN-S系统(三相五线制),根据施工机具设备容量计算,总用电量300kVA,从建设单位的电源引入现场临时配电房中。

根据施工现场临时用设计的规定,须由电气工程师对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进行设计。

1.本工程施工临时用电系统采用380/220V三相五线制(TN-S系统),以保证安全用电。

2.施工电源由建设单位提供,直接引入施工临时发配电房。

3.在临时发配电房处设一组接地电阻小于4Ω的发电机保护接地装置,专用接零保护线和发电机、配电柜外壳接地应与发电机保护接地连接在一起。

在配电线路的中间处和末端处做重要接地,接地电阻≤10Ω。

配电房低压配电柜分3个回路(P1~P3)控制施工现场各用电设备。

P1回路供钢筋加工棚、搅拌棚、机修房等用电。

导线采用铝芯橡皮线BLX-3×70+2×35m㎡。

P2回路供混凝土泵、塔吊。

楼层施工工作面用电。

导线采用铝芯橡皮线BLX-3×95+2×50m㎡,架设在电线杆上到位。

楼层施工用电从管道井内向上垂直敷设,每层设一个分配电箱。

P3回路供施工现场照明和办公、食堂等临时设施照明。

导线采用铝芯橡线BLX-3×16+2×10m㎡沿墙明设,过大门时,穿钢管保护。

详细布置待建设单位提供接入点后再做场布调整。

三、施工场地临时排水

根据本工程施工场地的特点,应做好场地临时排水工作,以防施工现场积水。

排水采用排水沟加浆水井沉淀,后将沉淀水引入城市排水管网,局部沉淀池无法排出时则用水泵抽排。

第四章施工总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一、施工进度说明

(一)施工计划编制思想

在各个施工阶段,统筹协调各专业施工,统一安排施工进度,组织交叉施工相互制造工作条件。

因此,本施工进度计划着眼于从全局出发,注重整体效果,统筹安排土建与安装工程各分项工程的施工程序和工期计划,以满足建设单位的工期和质量要求,早日发挥投资效益。

(二)施工计划

1.我公司在安排本工程总进度计划时,充分考虑了工程特点和以往的施工经验及本公司的实力,确定该工程的施工总期为720日历天。

二、材料采购计划

1.根据施工图纸和施工进度计划,编制合理的材料需用计划表和进场时间计划。

对供货方进行供货质量、能力信誉等方面的评价、选择、建立档案,项目部必须在公司确认的合格物资分包方名录中的供货单位采购供货,进场时按相应程序文件规定进行验收。

2.大件批量材料采购前,应对生产厂家企业性质、规模、信誉、产品质量史、供货能力、质量保证能力进行具体衡量,作出综合评价,以并择优选择。

3.有系统地搜集整理本地区材料、构件生产供应厂商、市场情况。

为贯彻就近取材,合理节约代用产品,降低成本价格,积累信息资料。

厂家应已获准国家质量认证,信誉、产品相对较好,便于大家共同认可,便于就近取材,保证质量。

第五章劳动力配备计划

根据施工队伍的组织形式,对本工程实现专业施工队伍施工,突出专业化施工。

在开工之前10d,所有施工管理人员将全部就位,施工人员将根据现场需要分批进场并在内部备足各类专业的施工操作人员。

第六章现场投入主要施工设备

主要施工机械选择与配备:

鉴于本工程情况,拟选用塔吊用于垂直与水平运输。

该塔吊属上回转自升式固定塔机,最大起重力矩630kN·m,有效幅度为55m,最大起重量为4.2t,最大幅度时起重量为0.76t。

另外在装饰施工阶段设置施工电梯。

第七章主要材料及构配件供应计划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我方对所有材料的采购,在贯彻建设方要求的同时,逐一对工程材料供货厂家的材料质量、信誉、供货能力等进行评估,以确保采购材料的质量。

第八章主要分部分项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一、测量工程

(一)工程测量总体构想

工程定位采用“坐标定位”的方法进行轴线控制。

垂直方向采用经纬仪控制。

标高采用往返“精密水准”测量。

按照先整体后局部和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工作程序进行。

(二)轴线控制

1.平面轴线控制网的建立:

基准平面控制网的设置将以建设单位提供的基准点为基础,根据施工图纸以主要轴线为控制轴线建立平面控制网。

为了在施工过程中能有效地实施测量控制,将主控轴线延伸至基坑开挖范围以外,设置准永久性控制点。

基准点设置要求稳定、可靠、通视,并在坐标控制点投测完毕后,互相之间进行校核,要求其边长相对中误差不大于1/30000,测角中误差不大于

之后加强对控制网的保护工作。

2.基础轴线控制:

在垫层施工完毕后,将主控轴线用经纬仪投测到垫层上,并在垫层表面对投测下来的主控轴线进行校核,将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根据施工图各轴线与主轴线的关系,逐一在垫层上放出各轴线,之后放出各基础边线与柱边线,进行各轴线间复核准确后,画上红漆标志,作为绑扎钢筋、立模的依据。

基础、地下室完成后,将主控轴线投测到基础梁上,放出各柱与各轴线,做为支模依据。

3.主体结构轴线控制:

基础施工完毕后,先检查各主控轴线控制点无碰动和位移后,将主控轴线投测到基础(梁)面上,经闭合校核无误,然后按施工图纸逐一放出各轴线,再放出柱子边线与墙体边线,并对基础轴线位移与各轴线尺寸进行校核。

将通长轴线平移出1米,由纵向和横向相交点做出坐标点,将上一层支模模板上预留出放线洞口,用投线仪将标点投入上一层,然后反回来平移1米为轴线。

每层模板完成后,对梁墙轴线进行复核。

楼层浇筑后,采用经纬仪竖向投测法,每楼层均以首层轴线位置为准,采用延长轴线法或侧向借线法直接向施工层投测主控轴线,或采用挂重线坠法以首层轴线为准直接上引,以减少逐层上投造成的误差累计。

对主控轴线进行闭合校核后放出各细部轴线。

4.轴线精度控制及保证措施:

测量前对经纬仪的轴线关系进行严格的检验,观测时要精密定平水平度盘水准管,以减少竖轴不铅直的误差。

观测时,仪器应避免安置在有搅拌机、卷扬机等有振动影响的范围内。

经纬仪的三脚架必须安置稳固,仪器安妥后,不得用手抚摸三脚架和基座。

轴线的延长桩点要准确,标志要准确、明显,并妥善保护好。

为减少照准误差对测角的影响,观测时,应尽量照准目标底标。

为使目标清晰,对光要仔细,并且注意消除视差影响。

测量时,尽量以首层轴线位置为准,直接向施工层投测。

取正、倒镜向上投测的平均位置,以抵消经纬仪的视准轴不垂直横轴和横轴不垂直竖轴的误差影响。

为减少和消除度盘刻划不均匀和游标盘偏心差对测角的影响,采用变换度盘位置重复观测,取两个游标读数平均值。

为减少因强太阳光使照准部水准不均匀受热造成的水平度盘不水平对测角的影响,在强太阳光照射下进行测设时,撑伞挡住阳光。

(三)标高控制

1.标高控制网的建立:

在建立平面轴线控制网的同时,根据水准基点或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点建立标高控制网,在建筑物附近设置4个水准点。

基点设置以保证其稳定可靠为原则,避开交通干道、地下管线、仓库堆栈、松软填土、机器振动区及其他能使标石、标志易遭腐蚀和破坏的地点。

同时,尽量使场地内需安置水准仪处均都能同时后视到二个水准点,以便使用。

各水准点位置设在建筑物所产生的压力影响范围以外。

高程控制标石埋设后,待其达到稳定后开始观测,其稳定期按地质条件确定,不少于15d。

引测高程采用附合测法或往返测法,按三等水准测量进行,使用水准仪、因瓦合金标尺,按光学测微法观测,往返较差或附合闭合差不大于

2.标高测量:

基础、地下室施工时,将标高用水准仪引测到基坑内进行标高控制。

底层柱拆模后,将标高引测到柱上,在+1.000m处弹线做好红漆标记,以后每楼层施工时,均以该标高线为基准,由外墙三大角用钢尺沿铅直方向,向上量到施工层,划出正(+)米数的水平线。

标高引上后,在楼层安设水准仪,校核由下面传递来的各标高线,达到精度要求后,以该水平线为标准,进行引测抄平。

在每层柱墙完成后,在柱墙上按前标高线抄平弹出各楼层+1.000m水平线,以便检查复核与装饰阶段施工。

要求层高测量偏差不超过±3mm,建筑总高测量偏差不超过±10mm。

3.高程测量精度控制与保证措施:

经常对水准仪进行检验和校正,以保证水准仪的视准轴和水准管轴平行。

水准仪支架安置在土质坚实、行人较少和震动较小的地方。

观测应在标尺分划线呈像清晰和稳定的条件下进行。

不在日出后或日出前约半小时、太阳中天前后、风力大于四级、气温突变时以及标尺分划线的呈像跳动而难以照准时进行观测。

晴天观测时,采用测伞为仪器遮蔽阳光。

观测时,尽量做到前后视线等长,以消除和减少因水准管轴不平行视准轴所产生的误差。

在同一测站上观测时,不得两次调焦。

为保证视线在读数过程中保持水平,要求严格执行读数前定平水准管,读数后检查水准管气泡是否居中的操作程序。

为保证读数准确,读数前要仔细对光,消除视差影响。

为克服由于水准尺前后倾斜造成的读数偏大现象,要求扶尺必须垂直。

(四)沉降观测

为了反映建筑物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变曲等,需要对建筑物在施工期间及使用期间进行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基点使用标高控制网基点,采取妥善保护措施,使控制网点在整个施工期间能准确、牢固地保留至工程竣工,并能移交给建设单位继续使用。

1.沉降观测标志设置:

沉降观测标志点的布置,以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和并结构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为原则确定。

沉降观测标志点拟采用预埋件设置,即在浇底层混凝土前在预定位置埋设预埋件,拆模后用预先制做好的观测点焊于预埋件上。

2.沉降观测:

观测标志点设置完成后即进行观测点初值测定,每处观测标志点首次观测的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根据,如初期精度不够或存在错误,不仅无法弥补,还会造成沉降观测中的矛盾,所以首次观测必须精确,要求进行两次观测,并及时检查计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

测量采用闭合法,采用精密水准仪和锢钢尺,视线长度控制在20~30m内,视线高度不低于0.3m。

测量精度按Ⅱ级水准测量进行,同一观测点的两次观测之差不得大于1mm,闭合误差不大于

(n为水准仪安设的次数)。

观测时,前后视应使用同一根水准尺,同时固定观测人员、固定水准仪、固定水准尺、固定观测方法,以保证观测结果的可靠性。

及时分析每次观测的数据,校对无误后,及时填入沉降观测记录表中。

第二次观测在首层完成后进行,之后每完成一层测量一次,竣工时再观测一次后移交建设单位。

以后第一年观测3~4次,第二年观测2~3次,第三年后每年1次,直至稳定为止。

在观测过程中,如有基础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减、基础四周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等情况时,则及时增加观测次数。

沉降是否已进入稳定阶段,以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若最后三个周期观测中每周期沉降量不大于

倍测量中误差,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或沉降速度不大于0.01~0.04mm/d,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

二、土方工程

(一)基坑支护设计概况

1、根据工程基坑挖土深度和周围环境情况,本基坑采用放坡开挖和钻孔灌注桩相结合的围护方案。

对于局部相对较浅部位采用放坡开挖。

2、不具备放坡挖土的条件,采用¢700钻孔灌注桩,现浇支撑梁(冠梁)加固。

钻孔灌注桩的桩径及间距为¢700@1000,桩身有效长度(桩入土深度-截桩)-15米。

3、放坡开挖:

放坡系数为1:

1和1:

0.5,并设置排水明沟。

4、在基槽对角处设置水井及集水坑,以防地下水位较高降水和雨水倒灌基槽。

5、基坑外排水:

在基槽周边设置排洪渠,地表处的雨水、施工用水,采用地面排水沟截流,引至城市下水管道的方法解决。

(二)施工准备

1、组织落实项目管理人员就位,土方开挖车辆落实。

研究好开挖路线,明确各工种间的配合关系、施工工期要求。

2、检查图纸核对平面尺寸及坑底标高,掌握设计内容及各项技术要求,质量要求。

3、熟悉土质地层、水文勘查资料。

4、对施工人员层层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5、办理好各项有关施工手续,摸清工程场地情况,邻近建筑物、地下基础、管线、电缆坑基、地面上施工范围内的障碍物和堆积物状况。

6、给水管网、排水系统的确认,临时用电安装,夜间照明、机械设备调试。

7、将施工区域内所有障碍物,地上和地下管道、电缆、基础等进行拆除。

(三)设置测量控制网

1、控制内容为复合建筑物的定位桩、轴线、方位、几何尺寸。

2、开工前,红线桩及建筑物的定位桩需经规划部门检验核准。

根据规划红线,按设计总平面图复合建筑物的定位桩,采用经纬仪及标准钢尺进行检查校对,按设计基础平面图对基坑的灰线进行轴线和几何尺寸的复核,并检查方向是否复合图纸的朝向。

3、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建筑物内选择坚固稳定的地方,埋设水准点,为了保证测量成果的正确性,安排专职测量人员进行测量,所使用的全站仪、水准仪及卷尺必须经检定合格并在有效使用期限内。

(四)对土方开挖的控制

1、控制的内容主要为检查挖土标高、平面尺寸、放坡、排水和土质。

2、土方开挖从底处进行,随时做成一定的坡势。

在接近设计坑底标高或边坡边界时应预留30mm厚的土层,用人工开挖和修整,边开挖边修坡,以保证不扰动基土,使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如遇超挖,采用1:

9灰土回填,压实系数大于0.95%,当地基局部存在软弱土层,不符合勘查报告时,应与勘查、设计、甲方共同提出方案进行处理。

(五)土方开挖

先放好坡顶线、坡底线,经复测和验收合格后开始开挖,机械挖土挖至离底标高30cm时,预留30cm土层人工清理。

在开挖至距离坑底50cm以内时,测量人员抄出50cm水平线,在基槽四周钉水平标高的小木桩,10米一个,在基坑内抄出若干个基准点,拉通线找平。

施工中要对标准桩、观测点加以保护。

在基槽一边留置一条5米的施工坡道,作为电梯井、集水井二次开挖运行路线,待电梯井、集水井开挖完毕后再将施工坡道挖除。

在基槽对角设置降水井及集水井,并设置排水沟,以防地下水位较高、降水和雨水倒灌基槽,在基槽周边设置排洪渠。

剔凿的桩头采用塔吊直接吊运到场外拉运走。

(六)回填土

为了保证地基不受侵扰,在基础工程施工完成经隐蔽工程验收后应及时回填,但在回填前应做好输电(强、弱)电缆、上下水管等预埋工程。

1.基坑回填的前提:

基坑回填时,基础、地下室工程应已经过验收,且已达到优良质量等级标准。

近基坑的某些地下的室外工程已经完工,在地面以上工程施工期内不致产生开挖土方的可能,影响主体结构施工。

回填土的来源应落实,回填土质应采用无有机质和腐埴质的土,并应符合最佳含水量要求,黏性土以手捏成团,落地开花为宜。

因为回填土过干将夯打不实,过湿则易变成橡皮土。

基坑内无明显积水(积水和有机质物体如模板、纸袋等残留物,应清除干净)。

做好临基坑四周的排水工作,不使基坑外的地面水流入基坑。

2.施工方法:

回填土从场地最低部分开始,由一端向另一端自下而上分层铺填。

每层虚铺厚度,用打夯机械夯实时不大于30cm。

深浅坑(槽)相连时,先填深坑槽,相平后与浅坑全面分层填夯。

墙基与管道部分回填采用在两侧用细土同时均匀回填、夯实,以防止墙基及管道中心线位移。

采用自卸式汽车运输土料。

回填土较少部分采用人工填土,用手推车送土,以人工用铁锹、耙、锄等工具进行回填土。

在夯实或压实后,对每层回填土的质量检查检验,采用小轻便触控仪直接通过锤击数来检验干密度和密实度,或采用环刀法取样测定土的干密度,求出土的密实度。

3.回填土施工的注意事项:

回填土应考虑天气对回填土的影响,必要时应采取暂停回填土或采取防水覆盖措施。

要控制好回填土土料的质量,严禁使用淤泥或含水量过大甚至达到饱和及被雨水淋湿的土料进入基坑。

当回填土的表层被雨水浸、淋时,回填前应将其表层铲去,方可填筑。

回填时发现有机质杂质应随时清除,大块土块应先敲碎,再填筑。

碾压回填土时,应注意保护基础结构或外墙防水层不受破坏。

三、基础工程

(一)桩头处理及垫层施工

土方工程在人工清土至设计标高后,桩头的凿截工作紧跟而上,密切配合施工,在浇捣垫层以前将桩头凿截完成,少量可在垫层浇捣后再做修整。

凿桩由人工进行,配备足够的机械和人员实行三班制作业,确保凿桩工程按时完成,凿除桩头由塔吊及时吊运,统一运出场外。

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应及时组织有关单位进行地基验槽,做好地基验槽记录。

桩头凿除后,桩承台四周低于底板的基础梁,高低变化处应砌制砖胎膜,并加以抹灰。

在地下室与基础施工期间,做好排水措施,要基坑中设置排水盲沟、排水沟及集水井,及时排出积水,使基坑保持无积水状态。

浇垫层前,将基槽内浮土清除,每4㎡设一标高临时控制点,以控制垫层的标高。

控制桩顶嵌入承台与基础梁的长度不小于要求。

混凝土垫层采用平板振动机进行捣实。

垫层施工后及时放样弹线,砌筑地梁、等砖胎模。

(二)基础模板

承台侧板与基础梁等模板采用多层胶合板模板,钢管扣件或木抛撑支撑。

横楞采用方木,格栅采用钢管,并在壁板中采用对拉螺栓拉撑。

基础梁在梁面上设置钢筋与扣件组成的钢支撑外,另在梁中设钢丝拉撑。

地下室侧板支模前,先在垫层上放出墙的中心线和边线。

将一侧模板立起用线锤吊直,然后安装背楞和支撑,经校正后固定。

之后进行钢筋绑扎,等钢筋保护层及钢筋间的内部撑铁安装完毕后,支另一侧模板,并加设外支撑,防止模板外侧。

模板底部留设清扫口以清除垃圾。

施工时,固定模板用的钢丝尽量不穿过防水混凝土结构,结构内部设置的各种钢筋以及绑扎钢丝均不得接触模板。

如固定模板用的螺栓必须穿过防水混凝土结构时,在螺栓上加焊止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