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多选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677690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34 大小:8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学多选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4页
中药学多选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4页
中药学多选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4页
中药学多选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4页
中药学多选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4页
中药学多选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4页
中药学多选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4页
中药学多选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4页
中药学多选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4页
中药学多选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4页
中药学多选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4页
中药学多选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4页
中药学多选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4页
中药学多选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4页
中药学多选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4页
中药学多选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4页
中药学多选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4页
中药学多选题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4页
中药学多选题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4页
中药学多选题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4页
亲,该文档总共1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学多选题含答案.docx

《中药学多选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学多选题含答案.docx(1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药学多选题含答案.docx

中药学多选题含答案

中药学

总论

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X型题

1.《新修本草》

A.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B.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

C.载药1746种

D.被今人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

E.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为本草学发展奠定基础

2.《神农本草经》

A.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为本草学发展奠定基础

B.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C.被今人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D.载药365种E.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

3.《本草纲目》

A.被今人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

B.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C.集我国十六世纪以前药学之大成,将本草学发展到空前的高度,而且在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等方面也有突出的成就,为世界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作出了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

D.全书52卷,约200万字,载药1892种,绘药图1100余幅,附方11000余首

E.作者李时珍

4.《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A.载药1746种B.宋金元朝时期的本草代表作C.作者赵学敏D.作者唐慎微E.载药659种

5.《本草经集注》

A.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

B.魏晋南北朝朝代的代表作

C.载药730D.作者陶弘景E.全面系统地整理、补充了《本经》

6.《本草纲目拾遗》

A.广泛收集民间草药和注意研究外来药的基础上撰成此书

B.全书10卷,载药921种,其中新增716种,创古本草增收新药之冠,极大地丰富了本草学

C.作者赵学敏D.明代本草代表作E.清代本草代表作

答案

X型题

1.BD2.ADE3.CDE4.ABD5.ABCDE6.ABCE

中药的性能

X型题

1.药性理论是指

A.研究中药性味的理论 B.研究中药基本性质和特征的理论

C.研究中药功能的理论 D.研究中药四气的理论     E.研究中药性能的理论

2.中药的药性理论,主要包括

A.四气B.五味C.升降浮沉D.归经E.有毒无毒

3.中医学认为药物防治疾病的基本原理

A.扶正祛邪B.消除病因C.纠正阴阳偏盛偏衰D.合理运用四气五味E.合理运用升降浮沉

4.中药的作用包括

A.四气五味B.治疗效用C.升降浮沉D.不良反应E.中药质地

5.中药的性状包括

A.药物的形状B.药物的颜色C.药物的气味D.药物的滋味E.药物的质地

6.药物的质地包括

A.药材的轻重B.药材的疏密C.药材的坚软D.药材的润燥E.药材的温凉

7.研究中药的性状

A.包括药物的滋味B.包括药物的升降浮沉

C.包括药材的坚软、润燥D.以药物为观察对象E.以人体为观察对象

8.研究中药性能

A.以人体为观察对象轻重B.包括研究药物的滋味和颜色

C.以药物为观察对象D.包括研究药物的寒热温凉E.包括研究药物的有毒无毒

9.寒凉药作用有

A.凉血B.解毒C.通阳D.泻火E.温经

10.温热药的作用有

A.补火B.助阳C.回阳D.泻火E.温里

11.四气的临床意义

A.根据病证的寒热择药   B.根据病证寒热程度择药

C.寒热错杂者,寒热并用  D.真寒假热者,治以热药

E.真热假寒者,治以寒药

12.关于四气,下面哪些是正确的

A.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B.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

C.四气是从药物作用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D.四气与所疗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反

E.四气的本质只有寒热二性

13.指出下面错误的是

A.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B.药性确定以病证寒热为基准

C.真寒假热者,治以寒药    D.真热假寒者,治以热药

E.寒热温凉平是对药物四气的概括性表述

14.关于五味,下列哪是正确的

A.药味可以与滋味相同,也可以与滋味相异 B.是药物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

C.是所有药物真实滋味的具体表示    D.指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辛甘酸苦咸等

E.药味既是药物的滋味,又超出药物的

15.指出下面不正确的是

A.黄连味苦 B.蜂蜜味甘 C.生姜味辛 D.芒硝味酸 E.乌梅味咸

16.指出下面正确的

A.发表行散多辛味 B.补虚缓急的药多甘味

C.敛肺涩肠的药多酸味D.降泄燥湿的药多咸味

E.软坚散结的药多苦味

17.辛的作用有

A.泻下 B.活血 C.固涩 D.行气 E.发散

18.关于辛味,指出下面正确的

A.能发散 B.能行气 C.能活血 D.行散输布津液而润燥 E.多耗气伤阴

19.辛味药须注意

A.多腻膈碍胃 B.多收敛邪气 C.多耗气伤阴 D.气虚阴亏者慎用 E.气滞血瘀

20.关于辛味,指出下面错误的是

A.能发散 B.能清泄 C.能降泄 D.能润燥 E.能行气

21.关于甘味,指出下面正确的

A.调和药性 B.缓急 C.通淋 D.补虚 E.和中

22.关于甘味,指出下面错误的是

A.甘味药多质润而善于滋燥 B.自汗盗汗者禁用

C.腹泻者慎用       D.令人中满,气滞者慎用  E.湿阻者慎用

23.哪些不是甘的作用

A.固涩 B.缓急 C.和中 D.调和药性 E.破气

24.中药的性状是指

A.药物的形状 B.药物的颜色 C.药物的气味 D.药物的滋味 E.药物的质地

25.酸的作用有

A.调和药性 B.收敛固涩 C.生津安蛔 D.通泄下引 E.腻膈碍胃

26.关于酸味,指出下面正确的

A.能安蛔 B.能生津 C.能降泄 D.能收、能涩 E.能收敛邪气

27.指出下列不可用收敛之性的酸味药治疗的

A.初泻初痢 B.大汗虚脱 C.咳嗽痰多粘稠 D.崩漏经多 E.自汗、盗汗

28.苦的效用包括

A.能涩 B.能缓 C.能坚 D.能泄 E.能燥

29.苦坚的含义

A.收敛固涩 B.坚阴 C.泻火存阳 D.坚厚肠胃 E.厚肠止泻

30.苦泄的含义

A.通泄 B.引气 C.降泄 D.清泄 E.散结

31,下列哪些不属通泄的内容

A.黄连、栀子味苦,能清热泄火治火热内蕴或上攻诸证

B.代赭石味苦而善降逆,治呃逆呕喘常选

C.杏仁味苦降泄肺气,治咳喘气逆必投

D.玄参味苦,质润性寒,善解毒散结而疗肿毒结核

E.大黄苦寒,泻热通便,用于热结便秘

32.下列哪些属降泄的内容

A.杏仁味苦降泄肺气,治咳喘气逆必投

B.玄参味苦,质润性寒,善解毒散结而疗肿毒结核

C.连翘味苦微寒,质轻浮散,善清热解毒,为疮家圣药

D.代赭石味苦而善降逆,治呃逆呕喘常选

E.大黄苦寒,泻热通便,用于热结便秘

33.下列哪些不属清泄的内容

A.玄参味苦,质润性寒,善解毒散结而疗肿毒结核

B.代赭石味苦而善降逆,治呃逆呕喘常选

C.黄连、栀子味苦,能清热泄火,治火热内蕴或上攻诸证

D.大黄苦寒,泻热通便,用于热结便秘

E.连翘味苦微寒,质轻浮散,善清热解毒,又疏透消散,为疮家圣药

34.关于苦燥的含义

A.黄柏、苦参清热燥湿,善治湿热

B.连翘味苦微寒,质轻浮散,善清热解毒,又疏透消散,为疮家圣药

C.苍术、厚朴味苦,能燥湿,治疗寒湿

D.杏仁味苦降泄肺气,治咳喘气逆必投

E.黄连、栀子味苦,能清热泄火,治火

热内蕴或上攻诸证

35.关于苦味,指出下面正确的

A.苦能坚阴,如黄柏,知母即是

B.苦味药多伤津败胃,津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

C.苦能通泄,如大黄苦寒,泻热通便,用于热结便秘

D.苦味药多腻膈碍胃,湿阻中满者慎用

E.苦味药多收敛邪气,邪未尽之证当慎用

36.咸味的作用

A.行气化湿 B.活血止痛 C.软坚散结 D.缓急补虚 E.泻下通肠

37.指出下列错误的是

A.代赭石味咸而善降逆,治呃逆呕喘常选

B.木瓜、乌梅味酸,能生津安蛔

C.黄连苦寒,能泻火存阴,即坚阴之意

D.黄柏、知母味苦,能坚厚肠胃,起厚肠止泻的作用

E.半夏味辛,合硫磺治肠燥便秘

38.指出下列正确的

A.淡味药伤津液,阴虚津亏者慎用

B.咸味药能渗、能利,有利水渗湿的作用

C.坚阴,即泻火存阴之意

D.芳香味与辛味一样,也能耗气伤津,气虚津亏者慎用

E.辛味药能行散输布津液而润燥又称辛润

39.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辛属阳 B.淡属阴 C.甘属阳 D.酸属阴 E.咸属阳

40.指出下列正确的

A.辛甘咸属阳 B.酸咸淡属阴 C.辛甘淡属阳 D.酸苦咸属阴 E.甘淡咸属阳

41.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A.并非任何气与任何味均可组配  B.气味相异,功能不同

C.一药中味只能有一,而气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二个或更多 D.味越多,其作用并非越广泛

E.气偏于定性,味偏于定能

42.气味配合规律

A.气味均一 B.一气二味或多味 C.气味不均一 D.一味二气或多气 E.二气二味

43.指出下列正确的

A.1两=30g B.1钱=3g C.1分=0.3g D.1两=40g E.1钱=4g

44.气味相同,功能相近的有

A.辛温药多能发散风寒,如麻黄、紫苏 B.辛凉药多能发散风热,如薄荷、菊花

C.苦寒药多能清热解毒,如黄连、黄芩 D.甘温药多能补气或温阳,如黄芪、锁阳

E.甘寒多能养阴或补血,如熟地、鳖甲

45.指出下列气同为温,而味相异的

A.麻黄发表散寒  B.杏仁降气止咳

C.五味子敛肺止泻 D.大枣补脾益气 E.肉苁蓉补肾助阳

46.指出下列味同为辛,而气相异的

A.桂枝发表散寒B.薄荷发表散热C.附子补火助阳D.石膏清热泻火E.瓜蒌清肺化痰

47.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

B.升降浮沉反映药物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和寒热变化的作用特点

C.药物在人体这种升降浮沉的作用趋向与所疗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反

D.升降浮沉是指药物的归属,即药物作用的定位

E.药物在人体这种升降浮沉的作用趋向与所疗疾患的病位相同

48.指出下面正确的

A.酒炒则升 B.姜汁炒则收敛 C.醋炒则散 D.盐水炒则下行 E.盐水炒则发散

49.下列哪些不是确定升降浮沉的主要依据

A.药物的效用 B.药物的性味 C.药物的气味厚薄 D.药物的质地轻重 E.疾病的部位

50.一般升浮药的作用可有

A.发表升阳 B.重镇安神 C.祛风散寒 D.涌吐开窍 E.止咳平喘

51.沉降药的作用可有

A.重镇安神 B.潜阳息风 C.降逆止呕 D.收敛固涩 E.止咳平喘

52.影响升降浮沉转化的因素

A.配伍 B.六淫 C.七情 D.脏气 E.炮制

53.关于升降浮沉,指出下列错误的是

A.药物作用的定位 B.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

C.药物的归属 D.药物的寒热之性对人体的作用特点

E.人体对药物作用的阴阳盛衰的反应

54.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药物在人体这种升降浮沉的作用趋向与所疗疾患的病位相反

B.升降浮沉是指药物的归属,即药物作用的定位

C.药物在人体这种升降浮沉的作用趋向与所疗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同

D.升浮属阳,沉降属阴

E.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

55.确定升降浮沉的依据

A.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 B.病证的寒热程度

C.药物的气味厚薄    D.药物的质地轻重 E.药物作用的部位特征

56.下列哪些不是确定升降浮沉的依据

A.药物的效用    B.药物的性味

C.人体对药物的反应 D.药物影响人体寒热变化的作用特点E.疾病影响人体的部位

57.指出下列正确的说法

A.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这种趋向与治疗疾病的病势趋向相同

B.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这种趋向与治疗疾病的病势趋向相反

C.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这种趋向与治疗疾病的病势趋向无关,与病位有关

D.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这种趋向与治疗疾病的病势趋向相同,与病位相反

E.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这种趋向与治疗疾病的病势趋向相反,与病位相同

58.指出下列错误的

A.花叶类及果实药物多主升浮B.确定升降浮沉的主要依据是药物的质地轻重

C.质重的矿物贝类主沉降  D.桑叶、菊花主升浮      E.磁石、石决明主沉降

59.指出下列正确的

A.药物的性味是确定升降浮沉的依据之B.气味薄者主升浮

C.性寒凉,味酸苦咸的药多主沉降  D.气味厚者主沉降 E.凡温热、味辛甘的药多主升浮

60.指出下列正确的

A.桔梗开提肺气,性属升浮;白前降气祛痰,性属沉降

B.胖大海清宣肺气,化痰利咽,具升浮之性

C.桂枝味辛甘,主升浮;天花粉性寒凉,主沉降

D.胖大海清泻火热,润畅通便,具沉降之性

E.药物的临床效用是确定升降浮沉的主要依据

61.归经的含义

A.药物作用的定位    B.药物作用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

C.药物对经络的选择性 D.药物作用在脏腑经络的定位 E.药物作用在经络上的定位

62.归经的理论基础

A.奇经八脉 B.经络学说 C.阴阳学说 D.脏象学说 E.五行学说

63.下面关于归经的表述方法哪些是正确的

A.归心包经 B.归三焦经 C.人少阴心经 D.人厥阴肺经 E.人阳明肺经

64.指出下面正确的

A.毒性反应多因过用多用而致,对人体危害较大 B.“毒”指药物的副作用

C.“毒”指药物的毒性  D.“毒”指药物的偏性

E.“毒”指药物的四气五味

65.指出下面正确的

A.副作用指在常用剂量时药物出现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B.“毒”指药物的副作用

C.药物的偏性能治疗疾病,而不毒害人体  D.副作用对人体危害轻微,停药后能消失

E.中药学中“毒”的含义为药物总称

66.下列哪些是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依据

A.是否含有毒成分B.整体是否有毒C.用量是否适当 D.给药的途径 E.药物的剂型

67.下列哪些是影响药物有毒无毒的因素

A.病人的体质 B.药物的配伍 C.药物的用量 D.药物的加工炮制 E.病人家属的情绪

68.找出下列句子中正确的

A.整体是否有毒是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依据之一

B.病人的性别是影响药物有毒无毒的因素

C.给药的途径是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依据之一

D.是否含有毒成分是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依据之一

E.用量是否适当是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依据之一

69.下列哪些是影响药物有毒无毒的因素

A.病人的证候性质B.药物的贮存C.用药的环境D.用药时间长短E.药物的给药途径

70.指出下列正确的说法

A.病人年龄是影响药物有毒无毒的因素之一

B.药物的部位是影响药物有毒无毒的因素之一

C.药物的剂型是影响药物有毒无毒的因素之一

D.药物的包装是影响药物有毒无毒的因素之一

E.药物的品种是影响药物有毒无毒的因素之一

71.下列哪些是影响药物有毒无毒的因素

A.药物的产地 B.药物的种属 C.药物的采集时间 D.药物的施用面积 E.气候的变化

72.下面哪些是引起药物中毒的原因

A.辨证不准 B.炮制不当 C.用量过大 D.药物生用 E.剂型不当

73.下面哪些是引起药物中毒的原因

A.个体差异 B.误服毒药 C.病人家属的情绪 D.品种混乱 E.管理不当

74.指出下列正确的

A.砒石能作酒剂  B.药即“毒”,“毒”即药

C.山药大量亦有毒  D.超出人体最大耐受量,即为有毒 E.人参大量亦有毒

75.中药的应用包含哪些内容

A.药物的配伍B.药物的采集时间C.用药禁忌D.药物的剂量E.药物的煎服法

76.指出下列正确的

A.中药配伍,即根据病情、治法和药物的性能,选择两种以上药物同用的用药方法

B.单行,即单味药发挥预期治疗效果

C.相须,即性能功效有某种共性的两药同用,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的疗效

D.相使,即性能类似的药物合用,可增强原有疗效

E.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77.指出下列错误的

A.相反,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

B.相须、相使表示增效,临床用药要充分利用

C.相恶,即两种药合用,能产生或增强不良反应

D.相畏、相杀表示减毒,应用毒烈药时须考虑选用

E.相恶表示减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

78.指出下列正确的

A.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B.相反表示增毒,原则上应绝对禁止

C.相须、相使表示协同               D.相畏、相杀表示拮抗

E.单行,即单味药发挥预期治疗效果

79.指出下列正确的

A.相须,如石膏配知母,可增强清热泻火的效果 B.相使,如茯苓能增强黄芪的补气利水的效果

C.相恶,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的毒性  D.相杀,如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E.相反,如甘遂与甘草合用,能产生或增强不良反应

8.指出下列错误的

A.单行,如独参汤补气固脱

B.相使,如石膏配知母,可增强清热泻火的效果

C.相恶,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的毒性

D.相畏,如甘遂与甘草合用,能产生或增强不良反应

E.相反,如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81.所谓七情配伍含有

A.相杀B.相须C.相恶D.单行E.相生

82.下面哪两种药合用是属相反

A.石膏配知母 B.乌头配半夏 C.人参配菜菔子 D.甘草配甘遂 E.生姜配半夏

83.下面哪两种药合用是属相反

A.甘草配京大戟 B.川乌配白蔹 C.甘草配五灵脂 D.藜芦配丹参 E.甘草配细辛

84.下面哪两种药合用是属相反

A.藜芦配芍药 B.草乌配贝母 C.附子配白及 D.藜芦配南沙参 E.甘草配芫花

85.下面哪两种药合用是属相反

A.甘草配海藻 B.川乌配瓜蒌 C.甘草配人参 D.藜芦配人参 E.藜芦配玄参

86.指出下列正确的

A.藜芦反细辛 B.半夏畏生姜 C.附子畏白及 D.藜芦反苦参 E.白蔹杀川乌

87.指出下列正确的

A.丁香反郁金 B.生姜畏半夏 C.人参恶莱菔子 D.甘草反海藻 E.五灵脂反人参

88.下面哪两种药合用是属相反

A.硫磺配朴硝 B.水银配砒霜 C.草乌配犀角 D.官桂配石脂 E.丁香配郁金

89.指出下列正确的

A.脾胃虚弱患者忌食油炸、粘腻、寒冷固硬等不易消化之物

B.肝阳上亢患者忌食胡椒、辣椒、大蒜、酒等辛热助阳之品

C.疮疡、皮肤病患者忌食鱼、虾、蟹等腥膻发物和辛辣刺激之品

D.热性病患者忌食辛热油腻

E.胸痹患者忌食肥肉、脂肪、动物内脏、烈性酒

90.特殊煎法含有

A.先煎 B.包蒸 C.烊化 D.后下 E.冲服

91.中药的不良反应包括

A.副作用 B.毒性反应 C.药物的寒热偏盛 D.药物的升降浮沉 E.药物的阴阳偏盛

92.指出药物剂量确定的依据

A.药材的质量 B.药物的气味 C.有毒无毒 D.患者的体质 E.患者的病势

93.指出药物剂量确定的依据

A.患者的年龄 B.患者的性别 C.药物升降浮沉 D.药物的质地 E.患者的病程

94.指出药物剂量确定的依据

A.药物的剂型B.药物的使用目的

C.药物的四气五味D.患者的生活习惯与职业 E.方药的配伍

95.下列哪些不是确定药物剂量的依据

A.药物的归经B.药物的升降浮沉C.用药方法D.因时、因地制宜E.患者情况

96.指出下列错误的是

A.药材质优力强的,用量宜小B.药材质次力弱者,用量可大些

C.花叶类质轻之品、干品,用量宜重D.气味浓厚作用峻猛药,用量宜重

E.有毒,严格控制剂量

97.指出下列正确的

A.无毒,可适当增量B.主药,量宜小,辅药,量稍大

C.气味平淡作用缓和药,用量宜轻D.单味,量宜小,复方,量宜大

E.金石、贝类质重之品、鲜晶,用量宜重

98.指出下列错误的是

A.用量不同作用不同,可据目的增减用量B.丸、散剂,量宜大

C.汤剂,量宜小D.补虚为主,脾胃强量稍大脾胃虚量轻

E.驱邪为主,体强量宜重,体弱量宜轻

99.指出下列正确的

A.老幼量宜减小,青壮量宜大

B.经期、妊娠期,活血药宜减小

C.新病量可稍重,久病量宜轻

D.辛热药疗疾,素不喜辛辣热物或常处高温作业,用量宜轻,反之宜重

E.病急重量宜重,病缓轻量宜轻

100.关于服药时间,指出下列正确的

A.饭前服,胃腑空虚,有利于药物迅速进入小肠消化吸收,多数药尤补虚药宜饭前服

B.睡前服。

为顺应人体生理节律而充分发挥药效,如安神药在睡前30分钟至1小时服,以便安眠;涩精止遗药治疗梦遗滑精;缓下剂,以便次日清晨排便

C.定时服。

有些病定时发,只有在发病前某时服才能见效,如截疟药应在疟发前2小时服

D.空腹服。

避免与食物相混合,能迅速进入肠中充分发挥药效,峻下逐水药、攻积导滞药、驱虫药均宜空腹服

E.饭后服。

饭后胃中存有较多食物,可减少药物对胃的刺激,消食健胃药或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

101.服药方法

A.空腹服 B.饭前服 C.饭后服 D.定时服 E.睡前服

102.关于服药方法,指出下列正确的

A.发汗药,如药力较强,以得汗为度,不必尽剂,以免汗太过,损伤正气

B.热在胃肠,患者欲冷饮者可凉服

C.呕吐病人宜小量频服,以免量大致吐

D.用从治法时,也有热药凉服,凉药热服

E.辛温发表药治风寒表实证,热服后还须温覆取汗

103.关于服药方法,指出下列错误的

A.治寒证用热药,宜寒服B.热在其他脏腑,患者不欲冷饮者仍以温服为宜

C.丸散等固体药剂,一般温水送服D.热在胃肠,患者欲冷饮者亦不可凉服

E.泻下药,如药力较强,以得下为度,不必尽剂,以免下太过,损伤正气

104.关于煎药方法,指出下列正确的

A.大黄、番泻叶久煎则泻下力减缓,故欲泻下当后下或开水泡服

B.煎汤代水,如灶心土

C.大黄久煎泻下力缓,欲减其泻下力则应先下

D.绒毛类药应包煎,因难以滤净,混入药液刺激咽喉,如旋覆花

E.须久煎去毒的药物,如附子、川乌有毒应先煎

105.关于煎药方法,指出下列正确的

A.人水即化的药或原为汁液性的药,宜用煎好的其他药液或开水冲服,如芒硝、竹沥水、蜂蜜等

B.含淀粉、粘液质较多的应包煎,易粘锅糊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