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地安全小知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680178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地安全小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建筑工地安全小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建筑工地安全小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建筑工地安全小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建筑工地安全小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建筑工地安全小知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建筑工地安全小知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建筑工地安全小知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建筑工地安全小知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建筑工地安全小知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建筑工地安全小知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建筑工地安全小知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建筑工地安全小知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建筑工地安全小知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工地安全小知识.docx

《建筑工地安全小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地安全小知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筑工地安全小知识.docx

建筑工地安全小知识

一般安全须知

 

  1.工人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上岗作业前必须先

进行三级(公司、项目部、班组)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能上

岗作业;凡变换工种的,必须进行新工种安全教育。

 

  2.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认真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在没有防

护设施的高处、悬崖和陡坡施工,必须系好安全带。

 

  3.坚持文明施工,材料堆放整齐,严禁穿拖鞋、光脚等进入施

工现场。

 

  4.禁止攀爬脚手架、安全防护设施等。

严禁乘坐提升机吊笼上

下或跨越防护设施。

 

  5.特种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等。

经考试和体检合格,

取得操作证后,方准上岗作业。

 

  6.施工现场临边、洞口,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检查井口沉井口

等设置防护栏或防护挡板,通道口搭设双层防护棚,并设危险警示

标志。

 

  7.爱护安全防护设施,不得擅自拆动,如需拆动,必须经安全

员审查并报项目经理同意,并应有其它有效预防措施。

 

  

防火须知

 

  1.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安全方针,实行防火安

全责任制。

 

  2.现场动用明火必须有审批手续和动火监护人员,配备合适的

灭火器材,下班前必须确认无火灾隐患方可离开。

 

  3.宿舍内严禁使用煤油灯、煤气灶、电饭煲、热得快、电炒锅、

电炉等。

 

4.施工现场除指定地点外作业区禁止吸烟。

 

5.严格遵守冬季、高温季节施工等防火要求。

 

  6.从事金属焊接(气割)等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焊割时应

有防火措施。

 

  7.木工车间及装修施工区易燃废料必须及时清除,防止火灾发

生,发生火灾时应立即向 119 报警。

 

  8.按消防规定施工现场和重点防火部位必须配备灭火器材和有

关器具。

 

  9.当建筑施工高度超过 30 米时,要配备有足够消防水源和自救

的用水量,立管直径在 2 寸以上,有足够扬程的高压水泵保证水压

和每层设有消防水源接口。

  承重支撑架安全作业须知

 

  1.承重支撑架施工前应根据建筑结构特点和施工工艺进行承重

支撑架设计,并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按规定报审。

 

  2.高度超过 8 米等承重支撑架的搭设施工必须由专业施工队伍

承担,施工人员必须持有建筑登高架设特种作业上岗证。

必须坚持

先教育培训、后上岗的原则,严禁无证人员上岗操作。

 

  3.承重支撑架立杆底部设置的垫块,不得使用砖及脆性材料铺

垫。

 

  4.搭设承重支撑架材质必须符合质量要求。

满堂支撑四边与中

间支架立杆必须设置水平拉杆与纵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立杆(柱)应保持垂直。

 

  5.承重支撑架应自成体系,并应在支架的两端和中间部分与建

筑结构进行连接,严禁与其他非承重架体进行连接。

 

  6.承重支撑架施工时应严格控制操作面堆料及设备荷载。

 

  7.承重支撑架拆除必须有工程技术负责人的批准手续,拆除应

严格按专项施工方案进行。

 

  8.拆除较大跨度梁下支柱时,应先从跨中开始,分别向两端拆

除。

确认上面无集中活荷载时,方可拆除。

  9.承重支撑架的搭设、验收、使用和拆除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

范、标准和专项施工方案进行。

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

工。

在使用过程中应随时用检测工具检测受力构件情况。

 

  10.严格钢管、扣件的进场检验、监测和验收制度,执行报废制

度。

凡检验监测不合格的应作报废处理,不得使用。

 

  11.现场配备必要的检测工具。

 

  工程拆除安全作业须知

 

  1.拆除工程必须由有拆除资质的施工队伍施工。

采用爆破法拆

除时,作业人员应由专门培训考核取得相关资格证书的人员操作。

 

  2.工程必须严格按照专项施工方案所规定的拆除方法及安全技

术措施等进行拆除。

 

  3.拆除工程拆除施工前,必须将通入该建筑的各种管道及电气

线路切断。

建筑拆除过程中,需用照明和电动机械时,必须另设专

用配电线路,严禁使用被拆除建筑中的电气线路。

 

  4.拆除工程拆除作业区应设置围栏、警示标志,并设专人监护。

 

  5.拆除应按专项施工方案要求由上至下逐层进行,严禁数层同

时交叉拆除。

危险部位要先加固后拆除。

  6.拆除作业人员必须站在稳固的结构部位上,当不能满足时,

应搭设操作平台。

拆除石棉瓦等轻屋面工程时,严禁踩在石棉瓦等

脆性屋面板上操作,应使用移动式挂梯。

 

  7.拆除的散料应从溜槽中滑落,较大或较重的构件严禁向下抛

掷,应用起重设备吊下。

 

  8.拆除时临时停止作业前,应拆除至结构的稳定部位,必要时

采取临时加固措施。

 

  9.拆除工程建筑物墙体严禁采用掏空底部墙体整体推拉倒法

(神仙法)拆除。

 

  10.采用爆破法拆除时,应先编制有针对性的专项施工方案,经

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拆除,拆除中应严格遵守《拆除爆破安全规程》

的规定。

 

  施工用电须知

 

  1.施工现场电工须经专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后,

才能上岗作业。

安装、维修或拆除临时用电等作业,必须由电工完

成。

 

  2.使用电气设备前,必须按规定穿戴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并

检查电气装置和保护设施是否完好。

开关箱使用完毕,应断电上锁。

  3.建设工程在高、低压线路下方,不得搭设作业棚、建造生活

设施或堆放构件、材料以及其他杂物等必要时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4.不得攀爬、破坏外电防护架体,不得损坏各类电气设备,人

及任何导电物体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之间的最小安全操作距离。

 

  5.施工现场配电,中性点直接接地中必须采用 TN—S 接零保护

系统(三相五线制),实行三级配电(总配电柜、箱、分路箱、开

关箱)三级保护。

线路(包括架空线、配电箱内连线)分色为:

线 L1 为黄色,相线 L2 为绿色,相线 L3 为红色,工作零线 N 为浅蓝

色,保护零线 PE 为黄/绿双色。

禁止使用老化电线,破皮的应进行

包扎或更换。

不得拖拉、浸水或缠绑在脚手架上等。

 

  6.实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制。

严禁使用电缆券筒螺旋开关

箱,严禁带电移动电气设备或配电箱,禁用倒顺开关。

 

  7.施工现场停止作业 1 小时以上时,应将动力开关箱断电上锁。

 

  8.熔断丝应与设备容量相匹配、不得用多根熔丝纹接代替一根

熔丝,每组熔丝的规格应一致,严禁用其他金属丝代替熔丝。

 

  9.施工现场照明灯具的金属外壳必须作保护接零,其电源线应

采用三芯橡皮护套电缆,严禁使用花线和塑料护套线。

  10.室外灯具距地面低于 3 米,室内灯具距地面低于 2.4 米时,

电源电压应不得火于 36 伏;在潮湿和易触及带电体的工作场所,电

源电压不得大于 24 伏;在特别潮湿场所和金属容器内工作照明电源

不得大于 12 伏。

 

  11.停电后操作人员需要及时撤离现场的特殊工程,必须装设自

备电源的应急照明设备。

 

现场火灾的逃生

1)遇有火警发生时,应迅速准确拨打"119"报警并积极参与扑救

初期火灾,防止火势蔓延。

当火势难以控制时,就要镇定情绪,设

法逃生。

2)火灾逃生要注意以下几点:

3)不要惊慌,要尽可能做到沉着、冷静、更不要大吵大闹,互

相拥挤;

4)正确判断火源、火势和蔓延方向,以便选择合适的逃生路线;

 

5)回忆和判断安全出口的方向、位置,以便能在最短时间内找

到安全出口;

6)现场领导要负责指挥撤离,要有互助友爱的精神,听从指挥,

有秩序地撤离火场;

7)当被烟火包围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行走或匍匐

爬出现场。

当逃生通道被烟火封住。

可用湿棉被披在身上弯腰冲过

火场;

8)当逃生通道被堵死时,可通过阳台排水管等处逃生,可在坚

固稳定的物体上拴绳子,顺绳子逃离火场。

如果上述措施不行,则

应退回室内,关闭通往火区的门窗,并向门窗上浇水延缓火势蔓延,

同时向窗外发出求救信号;

9)如火灾现场、秩序混乱,找不到逃生通道和出口,可以采取

自我保护的方法,在人群中用双手包头,两肘朝外,尽快松开衣扣,

确保呼吸畅通,防止内脏受挤压,用肩和背部承受外部的压力。

免靠墙或墙角尽快走近通道;如被挤倒,应双手抱住后脑勺,两肘

支地,胸部稍离地面,以免窒息死亡。

触电伤害事故的急救

1)当发现有人触电后,应首先应迅速切断电源,若电源开关距

离较远,可用绝缘体拉开触电者身上的电线,或用带绝缘柄的工具

切断电源。

切勿用金属材料或潮湿物体救护他人,更不可接触触电

者身体,以防自己触电。

2)当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迅速展开急救工作。

对伤势不重、

神态清醒者,使其安静休息一小时,再送往医院观察;对伤势较重,

已失去知觉,但心脏跳动和呼吸停止的,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胸

外挤压,并速请医生诊治或送往医院。

必须注意,急救要尽快进行,

不能等候医生,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也不能中止急救。

3)人工呼吸法。

施行人工呼吸以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效果最好。

捏紧被救者鼻孔,深吸一口气后紧贴被救者的口,向其口内吹气,

时间约为 2 秒钟,吹气完毕后,立即离开,再在被救者心窝上方、

胸骨下方的位置,掌根用力垂直向下挤压,以压出心脏里面的血液,

挤压后迅速松开,胸部自动复原。

以每分钟 60 次的速度进行。

4)一旦被救者心脏和呼吸停止跳动时,应当同时进行口对口呼

吸和胸外挤压。

如现场只有一个人抢救,可以两种方法交替使用,

每吹气 2-3 次,再挤压 10-15 次。

抢救要坚持不断,切不可轻率终

止,运送途中也不能停止抢救。

休克、昏迷急救

由于外伤、剧痛脑脊髓损伤等可造成工作现场的休克昏迷。

般按以下程序处理:

1)立即与医院联系,拨打 "120"电话,请医生救治。

2)等待时让休克者平卧,不用枕头,腿部抬高 30 度。

若属于心

原性休克同时伴有心力衰竭、气急。

不能平卧时,可采用半卧。

意保暖和安静,尽量不要搬动,如必须搬动时,动作要轻。

4 骨折急救

工作现场发生严重骨折时,必须迅速采取紧急救护,采用正确

的固定方法。

1)固定断骨的材料可就地取材,如棍、树枝、木板、拐杖、硬

纸板等,长短要以能固定住骨折处上下两个关节或不使断骨错动为

准。

脊柱骨折或颈部骨折时,除非是特殊情况如室内失火,否则应

让伤者留在原地,等待携有医疗器材的医务人员来搬动。

2)抬运伤者,从地上抬起时,要多人同时缓缓用力平托,运送

时,必须用木板或硬材料,不能用布担架或绳床。

木板上可垫棉被,

但不能用枕头,颈椎骨骨折伤者的头须放正,两旁将头夹住,不能

让头随便晃动。

 

重出血急救

现场可备有应急小药箱,备有医用酒精、生理盐水、红汞、碘

酒、纱布、绷带等。

1)一般止血法:

一般小伤口的出血,先用生理盐水

(0.9%NaC1)冲洗伤口,再涂上红汞药水,然后盖上消毒纱布,用

绷带较紧地包扎。

2)压逼带止压法:

严重出血时使用,适用于头、颈、四肢动脉

大血管出血时的临时止血。

即用手指或手掌用力压住比伤口靠近部

位的动脉跳动处(止血点)。

只要位置找的准,这种方法能马上起

到止血的作用。

身体上通常的止血有 8 处,一般来讲上臂动脉、大

腿动脉、桡骨动脉是较正常的。

上臂动脉;用 4 个手指掐住上臂的

肌肉并压向臂骨;大腿动脉;用手掌的根部压住腿中央稍微偏上点

的内侧;桡骨动脉;用三个手指压在靠近大拇指根部的地方。

3)其它止血法:

有止血带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和加垫屈肢

止血法等多种。

 

现场急性中毒急救

当有人急性中毒时,应迅速组织急救,使患者立即脱离中毒现

场,不让其继续接触毒物。

随后将患者移到空气流通处,保持呼吸

畅通,并迅速解开患者衣服、纽扣、腰带,同时注意保暖。

对皮肤、

衣服被污染者,应立即脱去污染衣服,用温水、清水洗净皮肤,严

重者一定要抓紧时间送医院诊治。

现场煤气中毒急救

 

发现煤气中毒时,救援人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打开门窗,同

时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处,解开领口、衣扣,使其呼吸道畅通,

对中毒较重的病人,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挤压抢救,并立即

送医院治疗。

窒息是因为久不通风,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以及腐败

物质产生有毒气体,造成人体中毒缺氧。

因此,人进入这些密闭场

所以后,极易出现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四肢无力,严重的可有

恶心、呕吐、惊慌气短、呼吸急促、嘴唇青紫、呼吸困难,从而导

致中毒窒息。

发现密闭场所可能出现中毒窒息事故时,决不能盲目

进入救人,以避免自己下去后同样出现窒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