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国学经典竞赛题目.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681351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国学经典竞赛题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七年级国学经典竞赛题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七年级国学经典竞赛题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七年级国学经典竞赛题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七年级国学经典竞赛题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七年级国学经典竞赛题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七年级国学经典竞赛题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七年级国学经典竞赛题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七年级国学经典竞赛题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七年级国学经典竞赛题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七年级国学经典竞赛题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七年级国学经典竞赛题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七年级国学经典竞赛题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七年级国学经典竞赛题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七年级国学经典竞赛题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七年级国学经典竞赛题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七年级国学经典竞赛题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国学经典竞赛题目.docx

《七年级国学经典竞赛题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国学经典竞赛题目.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国学经典竞赛题目.docx

七年级国学经典竞赛题目

1、个人必答题

1、诗经分为风、雅、颂,其中记载宗庙祭祀的乐歌是:

2、长安古都的现在地名是西安

3、“名不正言不顺”体现了中国的儒家思想

4、鲁迅先生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5、《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6、《论语·为政》中,孔子所说的“而立”之年指的是30岁。

7、“弱冠”指的是男子二十岁

8、“文房四宝”指的是:

笔、墨、纸、砚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的名言?

10、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名言。

11.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12.乐府,原指(南北)朝由国家设立的音乐官署。

13.《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4.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5.北京奥运会上引用《论语》中语句表示对各位来宾欢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6、唐宋八大家是:

苏洵、苏轼、苏辙、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曾巩。

17、被称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

邓稼先。

18、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19.四书指: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0.五经指:

《诗》《书》《礼》《易》《春秋》

21.诗仙指(李白),诗圣指(杜甫)

22.乐府双璧指《木兰诗》《孔雀东南飞》

23.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摇篮指:

中华名族文化的发源地。

24、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 

25、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传不习乎?

26、表示既要有广博的学习,又要有坚定的志向;既要多提问题,又要多想当前的事情的语句: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静思。

27、《陋室铭》中暗示虽陋室而不陋,点明文章主旨的语句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8、《爱莲说》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9、陶渊明《饮酒》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旷达胸襟的诗句是:

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30、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团队题

1、下列作家、作品、年代、体裁搭配有误的一项是(D)

A.曹操—《观沧海》—东汉末年—古诗B.王湾—《次北固山下》—唐朝—五律

C.孟浩然—《过故人庄》—唐朝—诗D.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元代—词

2、下列诗句后面与其代表的季节不一致的一项是(A)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春)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夏)

C.柳桂九衢丝,花飘万家雪。

(春)

D.枯荷叶底鹭鸶藏,金风荡,飘动花香。

(秋)

3、下列诗句中与“莲”无关的一项是(B)

A.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C.清塘饮水下藕根,春风带露沾侬衣。

D.花中君子来哪方?

婷婷玉立展娇容。

4、下列诗句中有一句不是送别诗,是( D )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5、下列各组作家作品搭配不当的一项是(A)

A.《观沧海》——曹操——《乐府诗集》——律诗

B.《次北固山下》——王湾——《全唐诗》——五律

C.《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白氏长庆集》——七律

D.《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全元散曲》——元曲

6、我们常把结了婚的夫妇称为“结发夫妻”,“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

(B)

A把头发都剪掉B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

C丈夫把头发束起来D妻子把头发束起来

7、成语“三顾茅庐”是出自哪部古典名著。

(B)

A《水浒传》B《三国演义》C《西游记》D《红楼梦》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的下一句是(A)

A.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B.择其好者而从之,其不好者而改之。

C.选其善者而跟之,其不善者而更之。

D.择其善者而学之,其不善者而更之。

9、柳泉居士是下列哪位人物的别号:

A蒲松龄B白居易C李清照D欧阳修

10、“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阳关”位于现在哪个省(B)

  A、新疆B、甘肃C、宁夏D、陕西

三、抢答题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

(A)

  A月亮B姻缘C寿命D太阳

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

(C)

  A苏州B房屋C酒D庄稼

3、“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

(C)

  A窗户B卧具C井上的围栏D门

4、“桃李满天下”的“桃李“指什么?

(D)

  A朋友B孩子C病人D学生

5、“学而不思则罔”的下一句是:

()

A想而不学则殆B思而不学则殆

C思而不学则惑D想而不学则殆

6.通常所说的四书是:

(B)

A.《大学》《史记》《中庸》《论语》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C.《大学》《论语》《中庸》《汉书》D.《易》《书》《诗》《春秋》

7.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

(C)

A.范仲淹B.柳永C.辛疾弃D.陆游

8.“学无常师”中的“常师”意思是:

(B)

A.经常的老师B.固定的老师C.常常拜师D.经常做老师

9.“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飞将”是指:

(C)

A.唐朝李广B.楚国项羽C.汉朝李广D.三国项羽

10.下列诗句“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

(B)

A.冬季B.春季C.夏季D.秋季

11.通常所说的“五经”指(D)

A.《大学》《史记》《中庸》《论语》《书》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

C.《大学》《论语》《中庸》《汉书》《易》D.《易》《书》《诗》《春秋》《礼》

12.《游子吟》的作者孟郊,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有(  D )之称 

A.诗佛     B.诗魔     C.诗仙     D.诗囚 

13.下列成语中出自唐诗《登科后》是( A  ) 

A.走马观花 B.锦上添花 C.喜气洋洋 D.一鼓作气 

14.“老李杜”指李白和杜甫,“小李杜”指(  C ) 

A. 李贺 杜审言   B.李颀 杜荀鹤     

C.李商隐 杜牧      D.李益 杜审言 

15.“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重阳节是阴历( C  ) 

A.正月初一    B.五月初五    C.九月初九    D.十月初十 

四、风险题

风险题10分

1、在《观沧海》这首诗中,描写植物生长繁茂的句子是: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2、《钱塘湖春行》一诗中既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又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无限赞美之情的句子是: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春望》中移情于物的句子是: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王维的诗充满诗情画意。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写出了宁静优美的山中美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写出了终南山水尽云生、变化无穷的美景,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又写出了大漠边关绮丽的自然风光。

5、古人善借动物写景抒情。

李白借“杨花落尽子规啼”表达了对龙标离别的不舍,王安石借“闻说鸡鸣见日升”突出了飞来峰的高耸,而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借“,”两句,用“蝉”与“猿”的鸣叫创造了奇特而优美的境界。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作者想把自己的思念托付明月带给远方寂寞朋友的诗句是: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7、《过故人庄》中哪两句写出了农村的优美风光: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_。

8、《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博大胸怀的诗句: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9、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表达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情景的诗句是: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0、杜牧的《泊秦淮》一诗中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诗句是: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1、朱熹的《观书有感》中说明只有思想活跃,接受种种不同新思想、新知识,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的哲理的句子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2、晏殊的《浣溪沙》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3、《过故人庄》中写农村优美风光的诗句是: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14、王教授已退休多年,仍在勤奋著书。

如果要送他一幅书法作品,用曹操的诗句中比较合适的、连续两句是: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15、“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高大雄伟的特点

16、“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神奇秀丽的特点.

17、《观沧海》中勾勒海岛草木茂盛,给人以生机勃勃感受的诗句是__树木丛生,百草丰茂_。

18、《钱塘湖春行》中写作者徜徉于西湖,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的句子是______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______。

19、夜雨寄北》中写归家无期,雨夜愁思的句子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_____。

20、《论语》中谈学习态度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__、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谈学习方法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

21、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2、《山中杂诗》反映山中屋宇地势高峻且富有情趣的两句是: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23、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乡之情的两句是: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4、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二)风险题20

25、王维《使至塞上》中,运用典故暗指唐军在前线战斗屡获大捷,唐帝国声威已远振域外的句子是: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6、成语“扑朔迷离”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那么这个成语出自于哪里?

《木兰诗》

其原话是: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7、“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的感情?

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故乡的强烈思念之情。

28、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流露出诗人怎样思想感情?

流露出诗人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之情(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29、“在残夜将尽未尽之时,一轮红日正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

”是哪句诗歌的翻译?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0、晏殊的《浣溪沙》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31、《钱塘湖春行》中颈联的诗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点明中心的诗句: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2、《次北固山下》中的千古名句是: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表现新旧更替、时光流逝的名句是: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3、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4、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一诗中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5、朱自清在《春》中引用志南和尚《绝句》中的: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来表现春风的温柔。

又引用俗语“一年之计在于春”表现出人们趁大好春光为创建美好生活风发进取的精神。

36、只有那些不为艰险、勇于攀登的人,才能达到《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的境界。

37、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旧友的怀念和感慨时光易逝的诗句是: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是烂柯人。

(三)风险题(30)

38、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答: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连用五个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2、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答:

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3、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答:

“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39、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

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感情。

2、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

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诗歌的主旨是什么?

此夜曲中闻折柳。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

诗歌的主旨是思乡之情.

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

诗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答:

“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40、龟虽寿

(曹操东汉)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开头以神龟、螣蛇为喻,目的是什么?

说明生命终会消亡的自然规律。

2、作者慷慨高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意在表达怎样的情怀?

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豪迈情怀

3、诗的结尾四句是(议论)的表达方式,旨在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听从自然规律的摆布,一个人如果保养得法,

也可以延年益寿。

从而推迟“暮年”的到来,去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41、观沧海

(曹操东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作者登临碣石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

答:

那苍茫浩瀚的大海上,无边无际,海中山岛突兀耸立。

山岛之上树木丰茂,生机盎然。

随着阵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2、赏析诗句。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

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虚景,是诗人的主观感受。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抱负?

答:

通过对大海吞吐宇宙宏大气势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

42、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答案:

1、花色淡墨,花香清芬。

2、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43、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诗歌前两句里的“断”和“复”反映诗人怎样的贬谪生活?

2、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作“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这里的“怯”和“不敢”反映了怎样的心理?

(答案1、作者贬居岭外,思念亲人,又长期得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精神极为痛苦。

2、因为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却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

这种抒写,更显真切、耐人咀嚼。

44、龟虽寿(曹操东汉)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开头以神龟、螣蛇为喻,目的是什么?

说明生命终会消亡的自然规律

2、作者慷慨高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意在表达怎样的情怀?

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豪迈情怀

3、诗的结尾四句是(议论)的表达方式,旨在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旨在告诉人们:

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听从自然规律的摆布,一个人如果保养得法,也可以延年益寿。

从而推迟“暮年”的到来,去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五、附加题

1、简单题:

请说出一句带有以下词的诗句

节选1:

“春”字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节选2:

“月”字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节选3:

“花”字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2、复杂题:

自选角度赏析

A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

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虚景,是诗人的主观感受。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争”运用拟人法,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用“啄”描写燕子忙碌而兴奋的神

情。

这两句描绘出莺燕的动态,表现出了春的活力与生机,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答:

写花草,画面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

马在浅草地上走的轻快,人在马背上自然感到舒适,但看花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让人目不暇接,神智迷乱。

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美丽和沉醉于美景的春游的人们的感受。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作者以新奇的想象,用拟人的手法,寄情于景,以月作使者,把无情月变成知心人,穿越时空追随友人,表达了对友人遭贬远行的友人的无限关心、思念和同情。

也抒发了对官场倾轧的憎恶。

 

3、下面是某位同学在采访调查中搜集到的资料,请整理出两条主要信息。

 

【材料1】政协委员朱双全认为,武汉建幸福城市,除了市委、市政府的各种政策与措施,还需要每个市民的参与。

这种参与可能只是一次不经意的让座,或是揣着废纸走上一段路扔到垃圾桶里。

“市民应时常去维护城市的幸福感,向邻居、朋友、外来客人传递着对城市的关爱,从小事做起,缔造城市的幸福感。

” 

【材料2】人大代表叶青说:

幸福武汉是由一个个具体的概念,比如不堵车、不被洒水车洒脏等幸福细节而组成的。

所以,我认为,建设幸福武汉就是要做好幸福细节的加法,把小事办成,把细节做好,不断顺应群众过得更好的热切期盼。

 

【材料3】武汉首次公布了乱闯红灯、乱停车辆、乱穿马路、乱扔垃圾的市民名单。

据了解,以后武汉市将每周曝光这些陋习的市民各10名。

目的是引导市民从小事入手,提高市民素质,建设幸福城市。

          

(1) 建设幸福武汉需要每一位市民积极参与。

                             

(2)建设幸福武汉需要每一位市民从小事做起,抓好细节。

 

例:

从今年5月1日起,武汉市将在室内公共场所实施禁烟,罚款额度范围提高为500元至3万元。

学校决定组织同学们参与以“禁烟令的可行性”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围绕这个主题,你和同学准备去公共场所做一次“禁烟令是否可行”的社会调查。

请写出你准备去什么场所,调查哪些人。

调查场所:

火车站候车室;电影院售票大厅

调查对象:

火车站服务人员;等候买票的观众

4、诗以言志,诗以传情。

杜甫青年时期在《望岳》诗中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发雄心壮志;晚年在《春望》中以花鸟拟人,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达感时伤世之情。

5、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诗三、四两句描述了村寨的哪些特点?

(2)作者用诗的最后两句抒发了什么感情?

【答案】

(1)村寨绿树环绕,村外山势倾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

(2)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的感情。

6、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鸟飞绝”“人踪灭”是什么意思?

(2)诗人柳宗元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了怎样的心情?

【答案】

(1)鸟飞绝:

天空中一只鸟也没有;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2)诗人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7、早梅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1)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本诗则侧重写梅花的什么特点?

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

(2)本诗主要表现了梅花的什么品质?

【答案】

(1)梅花开放之早的特点。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2)梅花傲然风雪的品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