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质量评估一.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681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阶段质量评估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阶段质量评估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阶段质量评估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阶段质量评估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阶段质量评估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阶段质量评估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阶段质量评估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阶段质量评估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阶段质量评估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阶段质量评估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阶段质量评估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阶段质量评估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阶段质量评估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阶段质量评估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阶段质量评估一.docx

《阶段质量评估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阶段质量评估一.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阶段质量评估一.docx

阶段质量评估一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阶段质量评估

(一)

第一至五单元

(6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与“黄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粟”等关键信息有关的古人类活动遗址应是(  )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

2.(2013·安阳模拟)《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

这一描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A.世袭制B.禅让制C.宗法制D.分封制

3.(2013·德州学业考)秦朝举行的一次廷议中,廷尉李斯的发言得到秦始皇的支持,李斯说: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人);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置诸侯不便。

”由此可以看出,李斯明确反对(  )

A.禅让制B.世袭制C.郡县制D.分封制

4.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国力,下列各项属于商鞅变法内容的有(  )

①承认土地私有 ②“尊王攘夷”号召 ③奖励农耕

④没有军功的旧贵族仍享有特权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5.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右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

A.夏朝B.商朝

C.西周D.汉朝

6.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发展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在战国时期就曾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使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

这位思想家是(  )

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

7.“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灭掉六国的“秦王”为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措施与此不符的是(  )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统一货币度量衡

C.统一文字D.创立科举制度

8.(2013·青岛学业考)东汉时期,我国涌现出众多优秀的科学家,他们创造

了灿烂辉煌的科学成就,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下关联错误的一项是

(  )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张衡——写成《九章算术》一书

C.华佗——制成“麻沸散”

D.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

9.

(2013·济宁中考)能够通过右图所示著作查到的史实

有(  )

①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

②文景之治

③蔡伦改进造纸术

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⑤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⑤

10.学者晁福林说,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把民族融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下列有关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让鲜卑贵族改用汉姓②将都城迁往咸阳

③鲜卑贵族必须说汉话④鼓励鲜卑人穿汉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④

11.(2013·泰兴模拟)小明为深入了解唐太宗,进行了探究性学习。

下列可以为他提供最有效信息的文献是(  )

12.(2013·济宁中考)小明以“繁荣与开放的唐朝”为主题进行探究,下列他整理的内容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已普遍使用最先进的活字印刷术

B.唐太宗时出现“贞观之治”局面

C.唐玄宗时出现“开元盛世”局面

D.都城长安是国际性的大都市

13.我国古代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人,他们通常被称为“圣人”。

那么“书圣”“画圣”“诗圣”分别是(  )

A.王羲之 吴道子 李白

B.王羲之 吴道子 杜甫

C.张旭  顾恺之 李白

D.张旭  顾恺之 杜甫

14.(2013·绍兴中考)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丰富的历史信息。

《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

太祖兴,国大明”中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

A.秦隋宋B.秦隋元C.秦元明D.隋元明

15.(2013·青岛学业考)他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大英雄,他以十三副铠甲起兵,出生入死、功勋卓著,也曾身陷囹圄,他多次遇刺却能逢凶化吉;他懂天文熟地理,谙韬略善用人;他戎马倥偬数十载,横扫白山黑水,统一女真各部,击溃大明王朝,成为威震北中国的一代铁血汗王!

他是(  )

A.阿骨打B.忽必烈

C.努尔哈赤D.皇太极

16.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到清雍正帝设置军机处,这说明(  )

A.社会秩序动荡B.边疆防御巩固

C.军政实现合一D.皇权高度膨胀

17.小芳同学在班级举行历史人物图片展,下列图片符合“民族英雄”主题的

是(  )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8.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下列历史文物中再现了清朝强化对西藏地区管辖的一项是(  )

19.(2013·扬州模拟)有人用“盛世与危机”概括中国的明清时期,中国的明清时期之所以出现了危机,主要是因为(  )

A.重农抑商和焚书坑儒

B.文化专制和闭关锁国

C.白银外流与殖民入侵

D.外族入侵和军阀割据

20.明清时期是我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高峰时期,右图所示故事情节出自(  )

A.《三国演义》

B.《红楼梦》

C.《西游记》

D.《水浒传》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5分,第23题13分,第24题8分,共50分)

21.(2012·娄底学业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朝行政管理系统示意图(右图)

材料二 汉初在沿用秦地方管理制度外,对于一些王公和战争功臣,分封了一些诸侯王国。

诸侯王的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

材料三 

材料四 明太祖认为: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意为:

秦以来各朝君主都没有吸取“秦设相”的教训,都跟从设立,结果影响君主,原因是他们“擅专威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秦始皇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在中央和地方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4分)

(2)材料二中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国后来的发展对中央造成什么影响?

(2分)汉武帝继位后采取什么措施消除这一影响?

(2分)

(3)仔细观察材料三,元朝为了加强对全国的行政管理,实行了什么制度?

(1分)该时期,为了加强对今西藏的管理,在中央设置了什么机构?

(1分)

(4)由于材料四的认识,明朝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2分)

(5)古代中国的各朝代均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作为一种管理制度,你认为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作用?

(2分)

22.中国古代采取的不同经济政策,直接影响着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

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作奴隶。

(1)上述材料是哪次改革的内容?

(2分)这一内容会产生什么积极影响?

(2分)

(2)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表现。

唐朝经济繁荣,农业发达。

唐朝对农业工具有哪些创新?

(2分)

材料二 著名史学家漆侠认为:

“宋代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不仅远超此前的汉唐,而且为后来的明清所不及。

它所留下的文化遗产……实为我国古代文化宝藏中之宝藏。

(3)宋代经济高度发展,此时,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

(4)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4分)

项  目

代表性成就或人物

反映北宋都城汴京商业、建筑、民俗的著名画作

宋代城市中出现了固定的娱乐场所

北宋时期,诞生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材料三 清朝……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

(后)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

(5)根据材料分析,清朝实行的是什么政策?

(1分)该政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2分)

23.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又令鲜卑贵族改姓氏、与汉族通婚等,向“汉胡融合”的目标迈进。

材料二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 元朝的统一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

当时,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吾尔、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材料四 18世纪,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发动反清叛乱,建立割据政权,激起人民的强烈不满。

乾隆帝派兵平息,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平定叛乱。

接着,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3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1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民族融合的两则事例。

(4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元朝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何特点。

(1分)原因是什么?

(1分)

(4)依据材料四,概括归纳大小和卓的分裂阴谋不能得逞的主要原因。

(2分)清朝设置伊犁将军有何重要意义?

(1分)

24.(2012·怀化学业考)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开放的国度。

蜿蜒的陆海丝绸之路,成为中外交往的纽带:

遥远而神秘的东西方国度,留下了中国使者的足迹。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丝绸之路的开通主要归功于西汉哪一历史人物的艰辛努力?

(1分)

(2)唐朝时期,中印、中日文化交流中最能反映唐朝文化兼收并蓄和博大精深特点的两件史实是什么?

(4分)

(3)明朝前期郑和七下西洋,其船队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

(2分)

(4)从古代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中,你得到的最大启示是什么?

(1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根据题干提供的关键信息,可以判断是半坡遗址。

链接所学知识,半坡原始居民是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粟,住半地穴式房屋。

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

元谋人和北京人住在山洞里,以采集和狩猎为生。

2.【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题干的中心是尧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

这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做“禅让”。

3.【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李斯话的意思是周王分封了很多同姓子弟为王,随着周王势力衰微,同姓子弟之间相互疏远,彼此攻击。

诸侯之间更是杀伐不断,周天子不能禁止。

由此可以看出李斯反对分封制。

4.【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商鞅变法规定: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

①③符合题意,②与齐桓公称霸有关,④与史实不符。

5.【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图文结合的学习能力。

解答本题关键是明确图片中的文物分别是司母戊鼎、甲骨文。

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典型风格的代表。

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故通过图片可以了解商朝的历史。

6.【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使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

故选B。

7.【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秦朝统一后,为巩固统一,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等。

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

8.【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

东汉科学家张衡制成了地动仪。

《九章算术》是数学成就,与张衡无关。

故答案选B。

9.【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通过分析可知①发生在秦朝;②④都发生在西汉,③⑤发生在东汉。

故选B。

10.【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掌握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进一步实行改革,主要措施包括: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等。

故②的表述错误,排除含②的选项,答案为D。

11.【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

所以《贞观政要》可以提供唐太宗的相关资料。

12.【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识记选项中所述史实的朝代。

活字印刷术发明于北宋,故选A。

B、C、D都是“繁荣与开放的唐朝”的表现。

13.【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诗圣——杜甫。

14.【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理解能力。

中国古代史上,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长期分裂,秦统一全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分裂为主,西晋实现短期统一,在长期分裂的基础上,隋朝统一全国,经过辽宋夏金时期的长期分裂,元朝统一全国,所以B符合题意。

15.【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统一女真各部,击溃大明王朝”。

由此可知,1616年,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

阿骨打是女真族首领,生活在两宋时期;忽必烈是蒙古族首领;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与“统一女真各部”无关。

16.【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朱元璋废除宰相,雍正帝设军机处,都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说明了明清时期君权高度强化。

故选D。

17.【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根据图片下的人物名称链接其事迹可知,岳飞是南宋抗金英雄,属于中华民族内部的矛盾冲突,故岳飞不属于民族英雄。

戚继光是明朝抗倭民族英雄,郑成功是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是领导虎门销烟及鸦片战争中参与抗英侵略的民族英雄。

故属于“民族英雄”这一主题的人物是戚继光、郑成功、林则徐。

18.【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清朝册封达赖和班禅,实行金瓶掣签制度,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筒车是唐朝的灌溉工具,锦衣卫是明朝的特务机构,西夏与宋朝并立。

所以D符合题意。

19.【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明清时期,对内,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强化君主专制统治,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对外,实行闭关锁国,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我国的边疆地区遭受外来侵略,社会危机严重。

故选B。

20.【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的了解情况。

图片反映的是“黛玉葬花”,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人物,由此可知本题选B。

2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1)题根据材料一,可以看出秦朝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2)题从材料二中的关键信息“诸侯王的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可以得出诸侯王国势力渐大威胁中央政权的统治。

为此,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削弱侯国势力。

第(3)题通过观察材料三,根据图中的“中书省”“行省”可知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设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

材料四的中心意思是:

丞相擅专威福,影响君主专制。

为加强君权,明太祖废除丞相。

据此回答第(4)题。

第(5)题是开放性题目,历朝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中央:

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地方:

实行郡县制。

(2)严重威胁中央政权的统治。

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3)行省制度。

宣政院。

(4)废除丞相。

(5)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言之有理即可)

22.【解析】本题以中国古代采取的不同经济政策为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阅读分析的能力。

(1)题在审题时结合材料一中“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等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可以得出是商鞅变法,这一措施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

(2)题链接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农民创制了生产工具曲辕犁和筒车。

第(3)题链接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第(4)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第(5)题注意材料中的时间“清朝”和“通商口岸”等信息可判断是闭关锁国政策,结合闭关锁国政策的消极影响回答。

答案:

(1)商鞅变法。

重视农业生产(或促进农业、手工业发展或使秦国富强起来)。

(2)出现曲辕犁、筒车。

(3)经济重心南移(或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4)①《清明上河图》 ②瓦舍 ③《资治通鉴》 ④李清照

(5)闭关政策(或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清政府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2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1)题根据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令鲜卑贵族改姓氏、与汉族通婚”“向‘汉胡融合’的目标迈进”,即可概括出措施和目标。

(2)题链接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和金城公主嫁到吐蕃都促成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民族融合。

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元朝的统一促进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发展,并且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据此回答第(3)题。

第(4)题根据材料四中的“激起人民的强烈不满”“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可以判断分裂祖国的行为是不得人心的。

由此可以归纳出主要原因。

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

(1)说汉语、改汉姓、同汉族通婚。

向“汉胡融合”的目标迈进。

(2)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3)特点:

出现民族大融合盛况。

原因:

元朝实现了全国大统一;元代疆域空前辽阔。

(4)原因:

①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行为是非正义的,违背广大人民的意愿。

②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

意义:

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促进了新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24.【解析】本题以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为主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实知识的识记能力。

(1)题中,丝绸之路开通于汉朝,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2)题中注意时间的限制:

唐朝时期。

唐朝时玄奘西游天竺(即印度),鉴真东渡日本。

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

第(4)题的“启示”要结合本题的主题:

对外开放,学习与交流来回答。

答案:

(1)张骞。

(2)玄奘西游;鉴真东渡。

(3)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4)必须坚持对外开放。

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经验。

(言之有理即可)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