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株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测定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26826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株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测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植株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测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植株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测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植株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测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植株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测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植株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测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植株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测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植株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测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植株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测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植株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测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植株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测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植株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测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植株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测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植株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测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植株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测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植株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测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植株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测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植株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测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植株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测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植株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测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株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测定Word文档格式.docx

《植株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测定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株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测定Word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植株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的测定Word文档格式.docx

H2BO3 

+H2O

滴定过程的反应:

NH4·

H2BO3+H2SO4→(NH4)2SO4+2H3BO3

2、主要仪器、试剂

(1)主要仪器:

万分之一电子天平、移液枪(2ml)、移液管(5、10ml)、三角瓶(50、150ml)、容量瓶(100、1000ml)、量筒、研钵、酸式滴定管、pH仪、定氮仪

(2)需用的试剂:

40%NaOH溶液(10mol/L氢氧化钠溶液):

称取40g氢氧化钠(GB629分析纯)溶于100ml水中

硫酸(GB625—77):

分析纯,0.005mol/L硫酸(将0.01mol/L硫酸标准溶液用水稀释一倍)或0.01mol/L盐酸标准溶液

0.02mol/L硫酸标准溶液:

量取浓硫酸(C.R)2.83ml,加蒸馏水稀释至5000ml,此为0.02mol/L的(1/2H2SO4)标准溶液,然后用标准碱或硼砂标定之,将0.02mol/L的(1/2H2SO4)标准溶液用水稀释4倍。

硼酸—指示剂溶液:

硼酸-指示剂混合液:

每升A溶液中加20mlB混合指示剂,并用稀碱调节至红紫色(pH值约4.5)。

此液放置时间不宜过长,如在使用过程中pH值有变化,需随时用稀酸或稀碱调节之。

A2%硼酸溶液:

20g硼酸(GB628-78分析纯)溶于1L约60℃去离子水中。

B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

0.5g溴甲酚绿(HG3-1220-79)和0.1g甲基红(HG3-958-76)于研钵中,加入少量95%乙醇,研磨至指示剂全部溶解后,加95%乙醇至100ml。

pH4.5的水

3、测定步骤

在150ml三角瓶中,加入2%硼酸-指示剂混合液5ml,放在定氮仪冷凝管末端,管口置于硼酸液面以上3~4cm处。

之后吸取待测液10.00mL(含NH4+-N约1mg)置于蒸馏器的定氮内室中,于定氮仪相应位置上,盖上具塞并密封使之不漏气。

然后从加液漏斗处向蒸馏室内缓缓加入20ml10mol/L氢氧化钠溶液,立即关紧蒸汽发生器上排气口的旋钮,同时打开蒸汽发生器和定氮冷凝管连接橡皮管上的夹子。

通入蒸汽蒸馏,蒸馏约15min左右,馏出液体积约50ml时,即蒸馏完毕。

取下三角瓶,关闭蒸汽发生器和定氮冷凝管连接橡皮管上的夹子,并打开蒸汽发生器上排气口的旋钮。

用少量已调节至pH4.5的水洗涤冷凝管的末端,取下三角瓶。

之后,用气压差的原理,倒吸的方法洗蒸馏瓶中的废液,洗净蒸馏瓶。

用0.005mol/L硫酸(或0.01mol/L盐酸)标准溶液滴定馏出液由蓝绿色至刚变为紫红色。

记录所用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

空白测定所用酸标准溶液的体积,一般不得超过0.4ml。

4、结果计算

植株中N(%)=(V1-V0)×

14×

10-3×

100/m

式中:

V1——样品测定所消耗标准酸mL数;

V0——空白试验所消耗标准酸mL数;

C——标准酸(H+1)的浓度mol·

L-1;

·

14——氮原子的摩尔质量(g·

mol);

10-3——mL换算为L;

D——分取倍数,定容体积/分取体积,100/10

m——干样品质量(g)。

5、注意事项

(1)碱液要过量。

要求中和完硫酸后再过量2mL;

(2)蒸馏装置不能漏气;

(3) 

硼酸要足量。

估算方法:

按1mL浓度为10.0g·

L-1的硼酸能吸收0.46mg的N计算;

(4)指示剂和硼酸最好分开配置保存。

因二者混合过久,有指示终点不明显的可能。

(5) 

指示剂和硼酸的pH要调到4.5(变色点)。

(6)定氮仪参数设置中,加碱量设置为3S;

定氮仪开机预热后,要多空蒸几次,等读数稳定后再进行样品测定。

在酸性条件下,正磷酸能与偏钒酸和钼酸发生反应,形成黄色的三元杂多酸—钒钼磷酸。

溶液黄色稳定,黄色的深浅与磷的含量成正相关,所以,可用比色法测定溶液中磷的含量。

万分之一电子天平、电磁炉、移液管(1、5、10ml2个)、吸耳球、容量瓶(50ml8个、100、1000ml)、量筒

吸管、塑料瓶、棕色瓶、pH试纸、烘箱

722或723型分光光度比色计

(2)试剂

浓硝酸(分析纯)

0.2%二硝基酚指示剂(0.25g2,6-二硝基酚或2,4-二硝基酚溶于100ml水中,其变色范围是pH2.4(无色)—4.0(黄色),变色点是pH3.1)

6mol/LNaOH溶液(24gNaOH(分析纯)溶于水,稀释至100ml)

磷标准液50ug·

mL-1(准确称取经105℃烘干的KH2PO4(分析纯)0.2195g溶于水,移入1L容量瓶,加水约400ml,加入5ml浓H2SO4(或浓硝酸),用水定容,装入塑料瓶中低温保存)。

钒钼酸铵试剂:

A液:

将25.0g的钼酸铵[(NH4)6Mo7O24·

4H2O,分析纯]溶于400mL水中。

B液:

将1.25g的偏钒酸铵(NH4VO3,分析纯)溶于300mL沸水中,冷却后,加入250mL浓硝酸(分析纯),冷却至室温。

将A液缓缓注入B液中,不断搅匀,加水稀释到1L,贮入棕色瓶中。

吸取消煮好的待测液20.00mL(含P0.05~1.0mg)置于50ml容量瓶中,加2,6-二硝基酚(或2,4-二硝基酚)指示剂2滴,用6mol·

L-1NaOH调pH至刚显黄色,准确加入钒钼酸铵试剂10.00mL,用水定容,摇匀。

同时做空白实验。

15min后,用分光光度计在450nm处比色,以空白液调节吸光值的零点。

标准曲线制作:

准确吸取50ug·

mL-1的P标准溶液0、1.0、2.5、5、7.5、10.0、15.0mL,于50mL容量瓶中,加与吸取的待测液等量的空白消煮液,同上述操作步骤显色和比色。

该标准系列P的浓度分别为0、1.0、2.5、5、7.5、10.0、15.0ug·

mL-1P。

植株全P(%)=ρ·

分取倍数×

10-4/m

式中:

ρ——从标准曲线查得显色液P的质量浓度(ug/mL)

V——显色液体积(mL)

分取倍数:

定容体积/分取体积,100/10

m——烘干样品质量(g)

10-4—将ug/L浓度单位换算为百分含量的换算因数

显色液的酸度要求在0.04~1.6mol.L-1H+内,酸度过高时,显色不完全或不显色,酸度太低时则可能生成沉淀或其它物质的颜色;

比色要在15min后、24h内完成。

四、植株全钾的测定(H2SO4—H2O2消煮,火焰光度法)

植物体内的钾几乎全部以离子状态存在于植物组织中,样品经消煮或浸提,并经稀释后,待测液中的K可用火焰光度法测定。

容量瓶(50ml8个、1000ml);

移液管(1.0、5.0、10ml)+吸耳球、火焰光度计。

(2)试剂:

100ug·

mL-1K标准溶液(准确称取在105℃干燥2h后的0.1907gKCl,溶于水,于1L容量瓶中定容,存于塑料瓶中。

3、测定步骤

吸取消煮好的待测液5.000mL(含K10mg/L~50mg/L),置于50mL容量瓶,用水定容,摇匀,直接在火焰光度计上测定,读取检流计读数。

准确吸取100ug·

mL-1K标准溶液0,0.5,1.0,2.5,5.0,10,20ml,分别放入50ml容量瓶中,加入与吸取的待测液等量的空白消煮液,加水定容即得0,1,2,5,10,20,40mg/LK的标准系列溶液。

以浓度最高的标准溶液定火焰光度计检流计的满度,然后从稀到浓依次进行测定,记录检流计读数,以检流计读数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植株全钾(%)=ρ·

ρ:

从标准曲线查得显色液K的质量浓度(ug·

mL-1)

V:

测定液体积(mL)50ml

m:

烘干样质量(g)

10-4:

将ug/L浓度单位换算为百分含量的换算因数

(1)按要求制作标准曲线;

(2)标准溶液和待测液的组成要基本相同。

因为,溶液组成的改变(包括酸碱、阴、阳离子的浓度)对测定结果有影响;

(3)仪器状态(如空气压力、火焰的状态等)对测定结果有影响。

植物全氮、磷、钾的测定

植物中氮、磷、钾的测定包括待测液的制备和氮磷钾的定量两大步骤。

植物全氮待测液的制备通常用开氏消煮法(参考有机肥料全氮的测定)。

植物全磷、钾可用干灰化或其他湿灰化法制备待测液。

本书介绍H2SO4—H2O2消煮法,可用同一份消煮液分别测定氮、磷、钾以及其它元素(如钙、镁、铁、锰等)。

一、植物样品的消煮(H2SO4—H2O2法)

方法原理植物中的氮磷大多数以有机态存在,钾以离子态存在。

样品经浓H2SO4和氧化剂H2O2消煮,有机物被氧化分解,有机氮和磷转化成铵盐和磷酸盐,钾也全部释出。

消煮液经定容后,可用于氮、磷、钾等元素的定量。

本法采用H2O2加速消煮剂,不仅操作手续简单快速,对氮磷钾的定量没有干扰,而且具有能满足一般生产和科研工作所要求的准确度,但要注意遵照操作规程的要求操作,防止有机氮被氧化成N2或氮的氧化物而损失。

试剂:

(1)硫酸(化学纯、比重1.84)

(2)30%H2O2(分析纯)

操作步骤:

(1)常规消煮法称取植物样品(0.5mm)0.3~0.5g(准确至0.0002g)装入100ml开氏瓶的底部,加浓硫酸5ml,摇匀(最好放置过夜),在电炉上先小火加热,待H2SO4发白烟后再升高温度,当溶液呈均匀的棕黑色时取下,稍冷后加6滴H2O2,再加热至微沸,消煮约7—10分钟,稍冷后重复加H2O2再消煮,如此重复数次,每次添加的H2O2应逐次减少,消煮至溶液呈无色或清亮后,再加热约10分钟,除去剩余的H2O2,取下冷却后,用水将消煮液无损转移入100ml容量瓶中,冷却至室温后定容(V1)。

用无磷钾的干燥滤纸过滤,或放置澄清后吸取清液测定氮、磷、钾。

每批消煮的同时,进行空白试验,以校正试剂和方法的误差。

 

(2)快速消煮法称取植物样品(0.5mm)0.3~0.5g(称准至0.0002g),放入100ml开氏瓶中,加1ml水润湿,加入4ml浓H2SO4摇匀,分两次各加入H2O22ml,每次加入后均摇匀,待激烈反应结束后,置于电炉上加热消煮,使固体物消失成为溶液,待H2SO4发白烟,溶液成褐色时,停止加热,此过程约需10分钟。

待冷却至瓶壁不烫手,加入H2O22ml,继续加热消煮约5—10分钟,冷却,再加入H2O2消煮,如此反复一直至溶液呈无色或清亮后(一般情况下,加H2O2总量约8-10ml)再继续加热5-10分钟,以除尽剩余的H2O2。

取下冷却后用水将消煮液定量地转移入100ml容量瓶中,定容(V1)。

同时做空白试验,校正试剂和方法误差。

注释:

①植物体内的钾以离子态存在于细胞液或与有机成分呈现松散结合态。

因此,若只测定钾时,可采用简易的浸提法制备待测液。

浸提剂可用0.5mol/LHCl或2mol/LNH4AC~0.2mol/LMg(OAC)2溶液,也可用热水。

②所用的H2O2应不含氮和磷。

H2O2在保存中可能自动分解,加热和光照能促其分解,故应保存于阴凉处。

在H2O2中加少量H2SO4酸化,可阻止H2O2分解。

二、植物全氮的测定(半微量蒸馏法和扩散法) 

方法原理植物样品经开氏消煮、定容后,吸取部分消煮液碱化,使铵盐转变成氨,经蒸馏和扩散,用H3BO3吸收,直接用标准酸滴定,以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指示终点。

(1)40%(m/v)NaOH溶液 称取工业用氢氧化钠(NaOH)400g,加水溶解不断搅拌,再稀释定容至1000ml贮于塑料瓶中。

(2)2%H3BO3—指示剂溶液 称取20g硼酸加入热蒸馏水(60℃)溶解,冷却后稀释定容至1000ml,最后用稀盐酸(HCl)或稀氢氧化钠(NaOH)调节pH至4.5(定氮混合指示剂显葡萄酒红色)。

(3)取标准溶液[C(HCl或1/2H2SO4)=0.01mol/L]

(4)碱性溶液 

(5)定氮混合指示剂。

称取0.1g甲基红和0.5g溴甲酚绿指示剂放入玛瑙研钵中,加入100ml95%酒精研磨溶解,此液应用稀盐酸(HCl)或氢氧化钠(NaOH)调节pH至4.5。

(6)0.02mol/L盐酸标准溶液。

取浓盐酸(HCl)(比重1.19)1.67ml,用蒸馏水稀释定容至1000ml,然后用标准碱液或硼砂标定。

(1)蒸馏法吸取定容后的消煮液5.00—10.00ml,(V2,含NH4—N约1ml),注入半微量蒸馏器的内室,另取150ml三角瓶,内加入5ml2%H3BO3—指示剂溶液,放在冷凝管下端,管口置于H3BO3液面以下,然后向蒸馏器内室慢慢加入约3ml40%(m/v)NaOH溶液,通入蒸气蒸馏,(注意开放冷凝水,勿使馏出液的温度超过40℃)待馏出液体积约达50~60ml时,停止蒸馏,用少量已调节至pH为4.5的水冲洗冷凝管末端。

用酸标准溶液滴定馏出液至由蓝绿色突变为紫红色(终点的颜色应和空白测定的终点相同)。

用酸标准溶液,同时进行空白液的蒸馏测定,以校正试剂和滴定误差。

(2)扩散法吸取定容后的消煮液200~500ml(V2,含NH4—N0.05—0.5mg)于10厘米的扩散皿外室。

内室加入2%H3BO3—指示剂溶液3ml,参照土壤碱解氮测定的操作步骤进行扩散和滴定,但中和H2SO4需用40%NaOH溶液2ml,扩散可在室温下进行,不必恒温,室温在20℃以上时,放置约24h,低于20℃时,须放置较长时间。

在扩散期间,可将扩散皿内容物小心转动混匀2~3次,加速扩散,可缩短扩散时间。

在测定样品的同时,须在同一条件下做空白试验。

结果计算 

全N%=C(V-V0)×

0.041×

100/(m×

V2/V1)

式中 C—酸标准溶液浓度,mol/L;

V—滴定试样所用的酸标准液,ml;

V0—滴定空白所用的酸标准液,ml;

0.041—N的毫摩尔质量,g/mmol;

m—称样量,g;

V1—消煮液定容体积,ml;

V2—吸取测定的消煮液体积ml。

三、植物全磷的测定(钒钼黄吸光光度法) 

方法原理植物样品经浓H2SO4消煮使各种形态的磷转变成磷酸盐。

待测液中的正磷酸与偏钒酸和钼酸能生成黄色的三元杂多酸,其吸光度与磷浓度成正比,可在波长400~490nm处用吸光光度法测定磷。

磷浓度较高时选用较长的波长,较低时选用较短的波长。

此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可在室温下显色,黄色稳定。

在HNO3,HCl,HClO4和H2SO4等介质中都适用,对酸度和显色剂浓度的要求也不十分严格,干扰物小。

在可见光范围内灵敏度较低,适测范围广(约为1—20mg/L,P),故广泛应用于含磷较高而且变幅较大的植物和肥料样品中磷的测定。

(1)钒钼酸铵溶液25.0g钼酸铵[(NH4)6Mo7O24·

4H2O分析纯]溶于400ml水中,另将25g偏钒酸铵(NH4VO3,分析纯)溶于300ml沸水中,冷却后加入250ml浓HNO3(分析纯)。

将钼酸铵溶液缓缓注入钒酸铵溶液中,不断搅匀,最后加水稀释到1L,贮入棕色瓶中。

(2)6mol/LNaOH溶液24gNaOH溶于水,稀释至100ml;

(3)0.2%二硝基酚指示剂0.2g2,6—二硝基酚或2,4—二硝基酚溶于100ml水中;

(4)磷标准液[C(P)=50mg/L]0.2195g干燥的KH2PO4(分析纯)溶于水,加入5ml浓HNO3,于1L容量瓶中定容。

吸取定容、过滤或澄清后的消煮液10.00ml(V2含磷0.05~0.75mg)放入50ml容量瓶中,加2滴二硝基酚指示剂,滴加6mol/LNaOH中和至刚呈黄色,加入10.00ml钒钼酸铵试剂,用水定容(V3)。

15分钟后用1cm光径的比色杯在波长440mm处进行测定,以空白溶液(空白试验消煮液按上述步骤显色)调节仪器零点。

标准曲线或直线回归方程准确吸取50mg/LP标准液0,1,2.5,5,7.5,10,15ml分别放入50ml容量瓶中,按上述步骤显色,即得0,1.0,2.5,5.0,7.5,10,15mg/LP的标准系列溶液,与待测液一起测定,读取吸光度,然后绘制标准曲线或求直线回归方程。

全P%=C(P)×

(V1/m)×

(V3/V2)×

10-4

式中C(P)—从校准曲线或回归方程求得的显色液中磷浓度,mg/L;

V3—显色液体积,ml;

V2—吸取测定的消煮液体积,ml;

10-4—将mg/L浓度单位换算为百分含量的换算因数。

注释 

①显色液中(CP)=1-5mg/L时,测定波长用420nm;

5—20mg/L,用490nm。

待测液中Fe3+浓度高的选用450nm,以消除Fe3+干扰。

校准曲线也应用同样波长测定绘制。

②一般室温下,温度对显色影响不大,但室温太低(如<15℃=时,需显色30分钟,稳定时间可达24小时;

③如试液为HCl,HClO4介质,显色剂应用HCl配制;

试液为H2SO4介质,显色剂也用H2SO4配制。

显色液酸的适宜浓度范围为0.2~1.6mol/L,最好是0.5~1.0mol/L,酸度高显色慢且不完全,甚至不显色,低于0.2mol/L,易产生沉淀物,干扰测定。

钼酸盐在显色液中的终浓度适宜范围为1.6×

10-3~10-2mol/L,钡酸盐为8×

10-5~2.2×

10-3mol/L。

④此法干扰离子少,干扰离子是Fe3+,当显色液中Fe3+浓度超过0.1%时,它的黄色有干扰。

可用扣除空白法消除。

UV254测定

一、实验仪器:

紫外分光光度计、1cm石英比色皿。

真空抽滤机。

过滤装置:

孔径为0.45μm的滤膜。

清洗滤膜和过滤装置时应保证至少50mL不含有机物的清洗水通过滤膜。

清洗水:

DOC含量低于0.3mg/L的双蒸馏水。

二、操作过程

水样的制备:

将水样通过过滤装置,去除水中悬浮物质和非溶解性有机物。

分光光度法测定:

以去离子水作为空白对照,在254nm波长、室温下测定。

色度测定

一、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本标准规定了两种测定颜色的方法。

本标准测定经15min澄清后样品的颜色。

pH值对颜色有较大影响,在测定颜色时应同时测定pH值。

  1.1铂钴比色法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7887—1985《水质颜色的检验和测定》。

铂钴比色法适用于清洁水、轻度污染并略带黄色调的水,比较清洁的地面水、地下水和饮用水等。

  1.2稀释倍数法适用于污染较严重的地面水和工业废水。

  两种方法应独立使用,一般没有可比性。

  样品和标准溶液的颜色色调不一致时,本标准不适用。

2、定义:

本标准定义取自国际照明委员会第17号出版物(CIEpublicationNo.17),采用下述几条。

  2.1水的颜色:

 改变透射可见光光谱组成的光学性质。

  2.2水的表观颜色:

由溶解物质及不溶解性悬浮物产生的颜色,用未经过滤或离心分离的原始样品测定。

  2.3水的真实颜色:

仅由溶解物质产生的颜色。

用经0.45μm滤膜过滤器过滤的样品测定。

2.4色度的标准单位,度:

在每升溶液中含有2mg六水合氯化钴(Ⅳ)和1mg铂[以六氯铂(Ⅳ)酸的形式]时产生的颜色为1度。

二、铂钴比色法

1、原理:

用氯铂酸钾和氯化钴配制颜色标准溶液,与被测样品进行目视比较,以测定样品的颜色强度,即色度。

  样品的色度以与之相当的色度标准溶液的度值表示。

  注:

此标准单位导出的标准度有时称为“Hazen际”或“Pt-Co标”[GB3143《液体化学产品颜色测定法(Hazcn单位——铂-钴色号)》]、或毫克铂/升。

2、试剂:

 除另有说明外,测定中仅使用光学纯水及分析纯试剂。

 2.1光学纯水:

将0.2μm。

滤膜(细菌学研究中所采用的)在100mL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中浸泡1h,用它过滤250mL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弃去最初的250mL,以后用这种水配制全部际准溶液并作为稀释水。

2.2色度标准储备液,相当于500度:

将1.245±

0.001g六氯铂(Ⅳ)酸钾(K2PtC16)及1.000±

0.001g六水氯化钴(Ⅳ)(CoCl2·

6H2O)溶于约500mL水中,加100±

1mL盐酸(ρ=1.18g/mL)并在1000mL的容量瓶内用水稀释下标线。

  将溶液放在密封的玻璃瓶中,存放在暗处,温度不能超过30℃。

个溶液至少能稳定6个月。

  2.3色度标准溶液:

在一组250mL的容量瓶中,用移液管分别加入2.50、5.00、7.50、10.00、12.50、15.00、17.50、20.00、30.00及35.00mL储备液,并用水稀释至标线。

溶液色度分别为: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