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史听课笔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682954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古代史听课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世界古代史听课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世界古代史听课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世界古代史听课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世界古代史听课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世界古代史听课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世界古代史听课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世界古代史听课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世界古代史听课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世界古代史听课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世界古代史听课笔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世界古代史听课笔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世界古代史听课笔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世界古代史听课笔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古代史听课笔记.docx

《世界古代史听课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古代史听课笔记.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世界古代史听课笔记.docx

世界古代史听课笔记

世界古代史——1101历史班

(1)史前时代原始社会具有三个基本的要求:

公有性,血缘性和民主性

(二)古代文明的兴衰1054年,西欧世界划分为天主教和东正教;1204年十字军第四次东征,攻占君士坦丁堡(三)现代文明的历程1、古代文明的特征:

个体生产,自然经济,农本社会和乡居生活,普遍的超强经济强制和人身依附,思想的束缚2、现代文明区别于古代文明的要素和特征:

生活的社会化,经济的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人身的自由,政治的民主化,思想的自由化

第2章古代埃及

第一节尼罗河文明的起源一、古代埃及历史的重新发现【希罗多德(古希腊哲学家)】【马涅托的《埃及史》托勒密王朝《古埃及朝代纪年》】【拿破仑一世开创埃及文明研究,并发现了罗塞塔石碑】【埃及学的奠基人,法国历史学家商博良。

公元1822年,开始破译埃及文字——罗塞塔石碑】【马斯伯乐(法国人)埃及古代考古博物馆馆长,19世纪末詹姆斯.布里斯泰德(美国人),20世纪初埃及学博士】二、自然环境与古代居民【埃及古代史可划分为三个时期:

孟菲斯时期(第一至第十王朝)、底比斯时期(第十一至第二十王朝)、赛易斯时期(第二十一至第三十五王朝)】【阿门内姆哈特三世修建莫里斯水库】三、史前文化【1、旧石器文化转向新石器文化——奥玛里、梅里姆达、法尤姆】【2、新石器文化(铜石并用文化)——巴里达文化(前4500—4000年):

母系氏族社会;阿姆拉特文化(前4000—3500年):

父系氏族社会,涅加达文化I】四、尼罗河文明的萌芽——格尔塞文化:

前3500—3100年,涅伽达文化II【与巴达里文化、阿姆拉特文化之间的非连续性:

外来文化】【象形文字的出现】【冶炼术的发明】【国家的雏形】五、早王朝包含第一至第二王朝,前3100—2686年,都于孟菲斯【第一王朝约公元前3100—2890年,第二王朝约公元前2890—2686年】

第二节古王国一、王朝更替【埃及作为整体和独立的发展时期:

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第三至六王朝,前2686—2181年,都于孟菲斯,主神为拉神】【1、第三王朝(公元前2686—2613年),伊塞.霍特姆创造金字塔】【2、第四王朝(公元前2613—2494年)】【3、第五王朝(公元前2494—2345年),太阳神崇拜逐步狂热】【4、第六王朝(公元前2345—2181年)】二、法老统治【法老是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权、神诸权于一身,一切官吏由法老任命,最高审判权,对财产支配权】三、古王国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古埃及的需求:

叙利亚的木材,东非的象牙,阿拉伯的香料】四、古王国时期的标志性建筑【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门卡拉金字塔】【谁修建了金字塔?

奴隶,工匠,外星人?

第三节中王国

【第一中间期:

第7—10王朝,前2181—2040年;中王国:

第11—12王朝,前2040—1786年】【第二中间期:

第13—17王朝,前1786—1567年——政治重心南移,贵族势力膨胀,离心倾向明显,法老权利丧失,都于底比斯,主神阿蒙神】一、第一中间期【第七至十王朝,前2181—2040年,《伊浦唻陈辞》《聂费尔列胡预言》】【第七王朝只统治了70天】【第八王朝:

公元前2181—前2130年】【第九王朝:

统治约409年】【第十王朝:

公元前2130—前2040年】【第十一王朝:

公元前2040年—前2000年】二、中王国【第11—12王朝,前2040—1780年,都于底比斯,主神阿蒙神。

基本特征:

生产逐渐恢复,私人经济扩大,政治重心南移,贵族势力犹存,离心倾向明显,法老权力衰微】【12王朝:

公元前2000—前1786年】三、第二中间期【第13—17王朝,前1786年—1567年。

喜克索斯人入侵埃及,建第15—16王朝。

喜克索斯人意为外来的统治者】

第四节新王国【第18—20王朝,前1567—1085年,都于底比斯,进入青铜时代】【新王国时期的标志性建筑:

底比斯神庙】【僧侣势力的膨胀,左右政局】【阿蒙霍特普四世的改革】【经济生活的进步:

农业方面,发明了新的灌溉设施,相当于水车。

手工业方面,纺织业,金属加工业和玻璃制造业是主要部门。

发明了脚踏风箱,提高炉温,金属锻造技术随之出现】【新王国后期的主要内容:

是19王朝法老拉美斯二世与赫梯人之间的战争,战局是两败俱伤,公元前1283年双方签署交战合约。

】【图特蒙斯三世(古代埃及的拿破仑)将帝国版图扩张到顶点】【阿蒙霍特普四世的改革:

改革来削弱神庙的权利——目的:

排斥神庙影响和僧侣势力,强化王权——实质是宗教改革形式的政治斗争——教俗之间的力量对比决定了改革的成败,结局:

恢复原有信仰,首都迁回底比斯,僧侣势力进一步加强,法老地位衰微】【埃赫那吞改革的意义:

埃赫那吞宣称那吞是唯一存在的神,不仅是埃及的神,也是全世界的神,这种神教的思想,是古代社会进入帝国阶段在宗教观念上的反映,有利于形成一种超越地区和民族传统习俗局限的文化核心,以后的犹太教进一步发展了—神教思想。

第五节后期埃及一、第三中间期:

公元前1085—前715年,包括21至25王朝【21王朝,下埃及的塔尼斯;利比亚人:

22—24王朝;努比亚人:

25王朝(苏丹,埃塞俄比亚)】二、后埃及26—31王朝【26王朝:

普萨美提克一世建立(利比亚舍易斯时期);27王朝:

波斯人;28—30王朝:

埃及人;31王朝:

波斯人(公元前343年)】【传统的货币:

铜矿、银矿】三、马其顿—希腊统治【公元前305年,托勒密称帝,特点:

王室成员内部】【亚克兴海角之战(公元前30年,埃及成为罗马的一部分)【拜占庭帝国统治下的埃及】

第六节古埃及文化一、宗教(信奉多神)【鹰神(荷鲁···)、太阳神、阿蒙神——来世的观念,保存的古埃及木乃伊就是证明】二、文字与文学【圣书体(象形)石碑、祭祀体(僧侣体)、世俗体】

第3章古代西亚一、西亚古代史分类:

【公元前4000年代中期—前3000年,两河流域南部】【公元前2000年,两河流域形成了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公元前1000年,亚述帝国,新巴比伦帝国和波斯帝国先后崛起】【公元前1000年后期至7世纪,希腊罗马入侵】二、西亚古代史特点:

【西亚是世界上最早产生文明的地区之一】【居民成分复杂,国家兴亡更迭频繁,政治上缺乏连续性,各国历史持续时间较短】【经济以灌溉农业为主,王室神庙经济居支配地位】【各国均实行中央集权的君主政体】【各国历代统治者大都注重健全法制,重视法典的编纂制度】

第一节两河流域I古代两河流域的早期文明:

一、气候干旱,河流构成主要水源二、古代居民(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人)三、亚述学的诞生与发展:

以楔形文字的破译为标志【1700年,托马斯.海德称其为楔形文字】【乔治.格罗特芬德是首位译出楔形文字的人,德国中学教师,分辨出其十个字母】【贝希斯顿铭文,高4米,宽20米,古代波斯文,巴比伦文,埃兰语】四、苏美尔文化(铜石并用时代)【1、埃利都.欧贝德文化(前4300—3500年)原始社会末期的父权制阶段,出现最早的社会分化】

【2、乌鲁克文化(前3500—3100年)社会分化明显;神庙建筑的发展】【3、捷姆迭特.那色文化(前3100—2800年)社会分化进一步加剧;城邦成为两河流域早期国家的历史形式】【4、早王朝时期(前2800—2371年)】五、乌鲁卡基那改革内容:

【1、取消弊政,减免赋税,禁止官员侵夺平民财产】【2、壮大公民队伍,是许多失去公民权利的平民重新恢复公民身份】【3、兴修水利,改革社会的陈风陋习,推行一夫一妻制,提倡守法】【4、苏美尔人城邦的特点是浓厚的宗教色彩和神权的影响,宗教政治与世俗政治浑然一体】【5、阿卡德王国:

前2371—2191年】【6、乌尔第三王朝(前2113—2006年)青铜时代,《乌尔纳姆法典》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文法典。

前2006年之于埃兰人和阿莫利人。

】II古巴比伦王国一、古巴比伦王朝的兴起二、《汉谟拉比法典》【1、内容:

a·等级制度和阶级性。

三个等级:

阿维鲁、穆什根努、奴隶(抢、买、贬)b·土地制度c·奴隶制的发展和自由民的分化d·婚姻制度】【2、特点:

一部涉及各法权部门的总综合性法典;用刑极为残酷的法典;保留着同态复仇法和私刑制的残余;保留着凭神发誓和神明裁判的宗教成分。

】【3、意义】三、巴比伦王国的衰亡。

III亚述帝国——历史分期:

早期亚述(前2500年—1500年);中期亚述(前1500年—1078年);新亚述(也称亚述帝国,前935—612年)一、古亚述【贸易活动发达】二、中亚述【城邦向王国过渡,君主政治形势】三、新亚述(武力征服)【沙尔马内塞尔三世时期,亚述地位下降。

提格拉特拍拉沙尔三世改革,重新开始对外扩张,亚述帝国到达强盛时。

萨尔贡二世、辛那赫里布(前704—681年)、伊萨尔哈东(前680—前669年)】四、亚述帝国的覆亡原因:

1、从根本上,亚述帝国(112页)

IIII新巴比伦王国(前626—539年)一、新巴比伦王国的建立二、尼布甲尼撒二世的统治三、社会经济四、新巴比伦王国的灭亡

第二节古代波斯一、伊朗高原的早期环境和早期历史1、五个自然区:

扎格罗斯区:

内陆荒漠盆地式中央荒漠盆地;里海沿岸地区;古代的帕提亚;东伊朗2、早期历史:

前7000年的新石器文化,前5000年的铜石并用;前3000年的青铜文化。

3、埃兰:

三个阶段:

古埃兰时期(前2700—1600年);中埃兰(前1400—1100年);新埃兰(前800—600年)

4、米底:

前700年建国,前612年联合迦勒底人比亚述,550年灭于波斯帝国。

二、阿黑门尼德王朝【1、波斯人的兴起:

法尔斯,前7—6世纪臣服米底,10个部落,前558年建国,前550年灭米底。

】【2、风比西斯:

征服埃及,前522年,波斯发生暴动。

】【3、大流土:

扩张与改革】【4、阿黑门尼德王朝的衰落】【5、锁罗亚斯德教:

基督教诞生之前中东和西亚最具影响力的宗教,古代波斯帝国国教,又称拜火教与袄教,创始人锁罗亚斯德;经典《阿维斯塔》知识《波斯古经》;教义仪式:

传播三、安息王朝(帕提亚)【1、安息王朝】【2、丝绸之路】四、萨珊王朝:

226—651年【1、王朝的建立:

开国皇帝:

阿尔达希尔】【2、与罗马的战争:

沙普尔一世俘获罗马皇帝】【3、与拜占庭帝国的战争:

库斯鲁一世,版图极盛。

395年,罗马帝国分治;卡瓦德一世(488—498);争夺海上丝绸之路。

丧失巴勒斯坦、叙利亚、埃及地区。

】【4、阿拉伯人的入侵:

637年,穆斯人击败波斯人,卡狄希亚在位时期;末代皇帝,651年伊嗣埃死亡,撒珊灭亡。

第三节地中海东岸的古代文明一、赫梯【1、位置】【2、鼎盛:

领有地中海、黑海与叙利亚之间的广大地区,一度攻入两河流域,攻陷巴比伦城。

16世纪铁列平当政时期,君主制度逐渐成熟。

】【3、灭亡:

前13世纪,弗吉尼亚人席卷地中海地区,赫梯遭肢解。

】【4、社会生活:

铁器发明、制造、使用】二、腓尼基(迦南之子)(古希腊)(罗马人称之为布匿人)【1、位置:

阿克城,十字军东征最后据点,阿克城陷落为十字军东征结束。

】【诸多国家无统一政权】【3、海上贸易:

前2000—1000年,东地中海及黑海。

前1000—600年,西地中海;以贩卖奴隶为主】三、巴勒斯坦【1、早期历史:

巴勒斯坦(地理概念)希伯来(语言文化概念)以色列(政治概念)犹太(宗教概念)希伯来(迦南人称之为从河那边来的)巴勒斯坦,犹太人词源考证】【2、士师时代:

前1200—1020年】【3、王国时代(鼎盛时期):

鼎盛(926年)与分裂】【4、灭亡亚述灭亡以色列,新巴比伦526年攻犹太国。

公元7世纪中叶,伊斯兰人】【5、犹太教;发端于公元前10世纪上半叶的巴勒斯坦“先知运动”,公元前6世纪“巴比伦之囚”时基本形成,至公元前538年返国建立神权体系,耶和华是神。

《摩西王经》《创世纪》《利东记》

第四章古代印度来源于印度河一词,本意为水域,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一、自然环境【1、位置与范围:

喜马拉雅山南侧亦或南亚次大陆】【2、孤立性】【3、南部与北部的差异及历史进程的非同步性:

地理上的差异,南方历史进程相对落后与北方,北印度河与恒河平原;南印德干高原;印度半岛最南端。

二、史料【1、印度本地的历史文献:

各种王朝世系表;编年史;历史故事】【2、外国人的着作】【3、宗教和哲学文献】【4、印度史诗:

《摩词婆罗多》《罗摩衍那》】【5、铭文材料】【6、古代钱币】三、古代印度历史沿袭【1、哈拉巴文明:

前2300—1750年】【2、吠陀时代(前1400—600年,分为二期);早期吠陀时代(前1400—900年);后期吠陀时代(前900—600年)】【3、列国时代:

前600—400,早期佛教时代】【4、孔雀王朝:

前324—187年】【5、贵霜帝国:

公元1—5世纪】四、古代印度历史的特点:

【1、政治上:

长期分裂与短暂统一相交替】【2、社会经济结构以农村为主】【3、各种宗教盛行】【4、种姓制度】

第二节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哈拉巴·摩亨佑达罗)一、发现:

印度河流域二、时间:

前2500—1750年三、哈拉巴文字四、创造者

第三节雅利安人国家的兴起一、雅利安人:

南俄草原—伊朗—印度二、吠陀时代(前1400—600年):

【《梨俱吠陀》《沙摩吠陀》《夜柔吠陀》《阿闼婆吠陀】【1、早期吠陀时代:

前1400—900年】【2、后期吠陀时代:

前900—600,开始使用铁器】《梵书》

第四节孔雀王朝和贵霜帝国一、孔雀王朝:

前324—187年二、巽迦王朝:

前187—57年三、贵霜帝国公元1—5世纪

第五节印度种姓制度种姓制度(又称卡斯特制度)是一个以婆罗门为中心的的制度一、起源:

征服与种族的对立—早期吠陀时代【婆罗门、刹帝制和吠舍、首陀罗,不可接触者(社会等级)二、演变:

【早期吠陀时代(肤色差异)雅利安人/达萨】【后期吠陀时代: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梨俱吠陀》】【孔雀王朝:

亚种姓和贱民】【婆罗门:

最高等瓦尔那,也是整个阶序的核心,乃神职人员】【刹地利,乃战士和统治者,实际掌握政治军事权利】【吠舍:

农人或牧人,任务是生产食物并提供祭品】【首陀罗:

没有人身自由的奴仆,负责提供各种服务】三、种姓的差异【1、职业世袭不变】【2、实行婚内制】【3、宗教生活界线分明,宗教权利不平等】【4、法律地位的不平等】

第六节婆罗门教一、开端:

早期吠陀时代二、经典吠陀三、多神崇拜:

梵天【1、梵天(四面佛):

印度创造之祖,辩才天祖】【2、湿婆(毁灭神):

地、水、火、风、空、日、月、祭司】【3、毗湿奴太阳神):

欢乐、太阳的象征四、教义:

业力轮回:

造业(行为)——轮回(升迁)——达摩(规范)——梵我一致(终极境界)五、种姓制的神化

第七节佛教一、背景:

前6世纪新旧势力的消失二、创立:

乔达摩·悉达多,尼泊尔,刹帝利种姓三、教义:

四谛——苦、集、灭、道四、典籍:

经、律、论三藏。

第5章古代希腊

第一节爱琴文明与荷马时代一、自然环境与古代居民:

【1、自然环境:

爱琴海世界、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屿、小亚西部,产橄榄油和大理石】【2、古代居民:

希腊人的五大集团:

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多利亚人和阿卡亚人,阿提卡半岛的爱奥尼亚人,希腊中部诸地的爱奥利亚人,马其顿的马其顿人】【3、古希腊的历史分期】二、爱琴文明三、荷马时代【荷马、但丁、维吉尔、米尔顿】【铁器时代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城市与工商业的衰落】

第二节古风时代一、城邦形成的时代【1、希腊城邦的界定:

是古希腊一种政治共同体,城市与乡村的结合,城市国家,小国寡民】【2、城邦的形成:

城邦是政治和宗教中心,包括卫城、市集、庙宇、浴场和竞技场,除了城邦公民还有外邦人或奴隶,有特定的庇护神,庆祝的节日,不同城邦的政治制度和教育制度也各有不同】【3、城邦的特点:

小国寡民的规模:

经济生活仍是小规模的,私有制和商品经济发展比较充分;城邦的公民有较充分的政治权利,实行共和政体,行政官员都是义务的职位,法治的原则是轮番法治,集体民主主义为准则】【4、自给自足,闭关主义】二、海外殖民的时代【1、原因:

耕地的不足与生存空间的需要;社会矛盾与政治斗争;技术条件许可】【2、范围:

东地中海及黑海,西地中海,向北向西扩进】【3、性质:

希腊人文明的扩张与制度的延伸;从农业向商业的转变】【4、历史影响:

分散殖民,缓解了母邦人口过剩的压力,使城邦制更加巩固;扩大了希腊奴隶制工商业的海外市场,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展开和民主政治的形成;促进文化交流】三、斯巴达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居民为多利亚人【1、来库苦改革(前825—800年)详见P156;核心内容:

地域关系与公共权力】【2、社会结构:

斯巴达人,皮里阿西人,希洛人】【3、贵族政治,军事统治】【4、伯罗奔尼撒同盟】四、雅典位于阿提卡半岛,居民为爱奥尼亚人。

【1、提秀斯改革(169页)】【2、梭伦改革(P161),意义和影响:

这次改革是雅典平民对贵族斗争的一项重大胜利,债务奴隶制的废除,扩大了雅典城邦的社会基础,为雅典的强盛开辟了道路;按财产划分等级、权利、义务,以及设立新的政治机构等措施,不仅改造了制度,也为工商业阶层登上政治舞台以及平民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这就为雅典由贵族政治向民主政治的转变奠定了政治基础;梭伦一系列发展工商业的措施,无疑会促进雅典工商业的发展,为贵族政治向民主政治的转变奠定了经济基础。

】【3、庇西特拉图的翦主政治】【4、克利斯提尼改革(P164),意义:

改革肃清了氏族制度的残余,标志着雅典国家建立的过程;改革结束了雅典平民反对贵族,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进入了雅典为中心的古典时代】

第三节古典时代一、希波战争【1、战争起因:

a、波斯在小亚、色雷斯及马其顿的扩张(领土扩张之争)b、公元前500年小亚希腊城邦的反抗c、爱情海霸权的争夺】【2、战争进程:

a、马拉松战役,公元前490年,波斯战败,腓力波德斯b、温泉关战役,公元前480年,薛西斯c、萨拉米海战,479年波斯人退出希腊本土d、提洛同盟和雅典霸权:

前479—449,战场—爱情海】【战争结局:

前449年,阿卡里阿斯合约:

波斯放弃爱情海的霸权,波斯人承认小亚细亚之希腊城邦的独立地位。

】二、雅典的民主政治(P170)三、伯罗奔尼撒战争【1、战争起因:

雅典与斯巴达的政体差异和政治矛盾;雅典与科林斯的商业竞争和经济矛盾】【2、战争进程:

阿西达莫斯之战——前西西里远征——前415—413年;前413—404年,斯巴达军队进攻阿提尺半岛,雅典投降。

】四、古典时代的结束

第四节希腊化时代一、马其顿人的兴起【1、腓力二世的改革】【2、喀罗尼亚战役】【3、科林斯会议】二、亚历山大帝东征:

a、矛盾的转移与扩张的趋向b、内部矛盾的缓解与波斯帝国屡屡插手西方世界【扩张进程:

I强渡克拉尼克河:

前333年伊苏斯战役与叙利亚和埃及的征服II公元前331年,高加米拉战役,前327年改入印度河流域。

前325年,返回巴比伦,东征结束,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32岁】三、亚历山大帝国的解体【安提柯王朝控制希腊世界】【托勒密王朝控制埃及】【塞琉(西亚)古王国控制叙利亚】四、亚历山大帝国的历史遗产【专制的王国逐渐取代希腊传统的城邦制度,进而形成王权神化的倾向】【小农经济普遍衰落,地权集中的趋势明显加剧,大地产成为主要地产形势】【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交往明显扩大,希腊世界的文化中心发生东移】【希腊化时代双重倾向:

东方诸地区的希腊化,希腊世界的东方化】

第六章古代罗马

第一节意大利半岛的早期历史一、意大利半岛的自然环境与古代居民【1、自然环境:

a、农业性:

大地产与小农经济的对抗在罗马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b、内部联系性:

是意大利较早形成统一国家的重要条件c、外部开放性:

是罗马人在地中海世界广泛扩展直至建立地中海帝国的重要条件】【2、古代居民:

利古里亚人、伊达拉里亚人、翁布里亚人、拉丁人、希腊人】二、意大利半岛的早期文化【特拉马尔文化(母系氏族)前1700—1100年】【维兰诺瓦文化(铁器时代父系氏族)前1000—800】三、伊达拉里亚时代(前8—6世纪):

社会性质:

阶级社会抑或早期国家阶段,揭开意大利文明的序幕。

四、王政时代(前8—6世纪)的罗马(前753—510年)【1、罗马建城】【2、王政时代,前753年罗慕路斯建城至前510年小塔克文统治结束,历经七王a、王政前期:

军事民主制末期——Rex拉丁文中的王,拉丁文中字母“u”用字母“v”代替——元老院即长老会议,由300氏族长组成,政治生活的核心——库利亚大会即民众大会b、王政后期:

无权性,私有性,依附性(罗马平民的特点)】【3、塞尔维乌斯.图里乌斯的改革:

I改革的背景:

社会结构的变化;II内容:

部落重组,以地域关系取代血缘关系,吸收平民进一步融入罗马社会,按照财产划分罗马人等级,确定相应的兵役。

在部落重组的基础上设立新的公民大会森都利亚大会;III意义:

地域关系的发展与公共权力

利的完善】【4、罗马人暴动与王政时代的结束】

第二节罗马共和国一、罗马共和国前期的社会矛盾——平民与贵族斗争【1、原因——政治权利、土地、债务】【2、进程:

a、第一阶段:

前5世纪(内容:

权力的争取;手段:

撤离运动;结果:

保民官的设立与十二铜表法的颁布)b、第二阶段:

前4—3世纪(内容:

土地的分配与债务的废止;结果:

李锡尼.绥克斯图法案,霍滕西】【3、结果:

a、社会关系的改变:

贵族的特权与垄断被打破,平民经济与小所有制得到广泛发展;自由人与奴隶之间的界线日益严格,罗马人与外籍奴隶之间的对立日益尖锐b、政治生活的变化:

元老院地位不变,特里布斯会议成为最高立法机构c、外部扩张的动势:

内部矛盾的缓解,罗马人在地中海世界扩张,罗马共和国实行公民兵制】二、罗马人的扩张【1、意大利半岛的统一:

a、伊达拉里亚战争:

前5—4世纪,控制台伯河流域与亚平宁半岛西北的伊达拉里亚地区b、萨莫奈战争:

前4世纪中叶至3世纪初,控制亚平宁半岛中部c、希腊战争:

前3世纪,控制亚平宁半岛南部与西西里岛】【2、地中海的征服:

a、布匿战争:

前264—146年,击败腓尼基人在北非的殖民地,迦太基征服西地中海(3次)——第一次布匿战争:

前218—201年;第二次布匿战争:

前149年—146年b、马其顿战争与东地中海的征服】【3、统治政策:

意大利半岛分而治之,将征服地区分为五种类型】三、罗马共和国后期的社会矛盾与征服危机【1、奴隶与奴隶主的矛盾——三次矛盾起义:

a、西西里奴隶起义前137—132年,前103—102年b、斯巴达克起义影响:

I罗马奴隶制的经营方式趋于改变,分散耕作的特许析产逐渐取代原因大钟植园II奴隶的反抗促使自由人在更大范围内联合起来,使罗马共和国向帝制过渡的深层背景】【小农和大地主的矛盾:

a、格拉古兄弟改革:

罗马基础的三位一体制(土地、士兵、农民)的深刻危机b、马略军事改革】【3、罗马人与非罗马人的矛盾——同盟战争】四、罗马共和国向帝国的过渡:

实质——政治基础的扩大和权力的集中,罗马人对于国家权力的垄断让位于统治阶级内部广泛的权力分享,统治阶级借助于元首政治和君主政治的形式实行广泛的政治联合【1、苏拉的独裁】【2、前三头同盟(庞培、克拉苏、凯撒)前60年结盟】【3、凯撒的个人独裁】【4、后三头同盟(安东尼、屋大维、雷比达)前43年结盟】【5、屋大维的个人独裁和元首政治的建立:

前27年罗马元老院赠屋大维“奥古斯都”的称号,正式确立元首制,标志罗马由共和国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