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兽医放射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683242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四 兽医放射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十四 兽医放射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十四 兽医放射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十四 兽医放射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十四 兽医放射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十四 兽医放射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十四 兽医放射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十四 兽医放射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十四 兽医放射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十四 兽医放射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十四 兽医放射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十四 兽医放射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十四 兽医放射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十四 兽医放射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十四 兽医放射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十四 兽医放射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十四 兽医放射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十四 兽医放射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十四 兽医放射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十四 兽医放射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四 兽医放射学.docx

《十四 兽医放射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四 兽医放射学.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十四 兽医放射学.docx

十四兽医放射学

第十四章

兽医放射学又称为兽医X线诊断学,是利用X线的物理特性,使动物体内的器官和组织结构显像进行视诊的一门学科。

使用X线检查患畜,借助其特殊性能,观察动物体内组织器官的解剖形态,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从而对疾病作出诊断是本学科的主体,目标是对疾病作出诊断。

第一节X线产生、特性及X线机

一、X线产生原理

X线是高速运行的成束电子流撞击了某种物质而突然受阻时产生的,因而X线的产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有自由活动的电子群

2.电子群能高速运行,阴阳两极之间高压使其高速运行

3.阴极靶面提供阻面,电子群在高速成运行中突然受阻

为达到上述条件,必须具备下列设备:

真空管,灯丝,并在灯丝中通低压流,对面用靶面并加高压,电子遇靶后能量有0.2%变为X线。

二.X线的特性

1.穿透作用

①波长越短,穿透性越强,而波长由管电压决定,管电压越高,波长越短,其穿透力也愈强。

②穿透性与被穿透物质的原子序数有关。

2.荧光作用3.摄影作用4.生物作用 5.电离作用

①损害程度与照射量有关,微量的照射无明显的影响,但达到一定剂量后会引起明显的损害,过量的照射可导致不可恢复性的损害。

②损害程度与细胞的分化有关,分化程度低的细胞如肿瘤细胞、生殖细胞、血细胞等,对X线极敏感,分化程度高的细胞如骨细胞,则对X线的敏感性较差。

这一作用可在放射治疗学中得到充分应用,但X线对人体或动物的正常组织也有一定的损害作用,因此必须注意防护。

一.兽医用X线机

1.根据X线管的管电流分三类

小:

100MA以下

中:

100-300MA之间

大:

300MA以上

2.根据X线机能机疏性分类

  携带式:

10-15MA

  移动式:

30-50MA

固定式:

100MA以上

二、X线机的基本构造

1.X线管2.变压器3.控制器4.附属装置

三、放射安全

X线穿透人体将产生一定的生物效应,如所用X线超过容体曝射量,可能产生放射反应,甚至产生一定程度的放射损害,但曝射量在容体范围内一般很少有影响。

因此必须了解防护的方法及意义,消除不必要的顾虑,并应强调和重视。

(一)X线对人体的损害

微量照射可引起人体组织细胞轻度损害,大量照射则细胞的机能受到抑制,甚至遭到破坏。

人体不同的组织器官对射线的敏感性有差异,造血系统,生殖系统与眼球晶状体较敏感,皮肤肌肉,骨骼,结缔组织较迟顿。

X线对人体最明显的影响:

①造血系统:

白细胞数下降,淋巴细胞数下降,凝血酶的性下降,而出现贫血,出血症候群。

②生殖系统:

引起不育或出现畸胎。

③眼睛:

出现干涩感晶状体浑浊,白内障。

④皮肤:

皮肤干燥,出现红斑,脱毛,严重者出现皮肤溃疡或癌变。

⑤全身反应:

倦急,睡眠不佳,头痛,健忘,食欲不振或呕吐。

(二)剂量单位与安全剂量

1.剂量单位

①照射单位(X线剂量单位)

伦琴(R),即在0℃和760mmHg柱气压下,1ml干空气受照射产生电离电流量为1静电单位时的X线量。

②吸收单位

拉德(rad),任何受照射的物质吸收X线能量为100尔格时即为1拉德。

拉德常用于表示人或动物吸收X线量的多少。

1伦琴=0.869拉德。

1拉德=1尔格/克=0.01焦尔/公斤。

③剂量当量

雷姆(rem):

生物体吸收的能量作用相当于1伦琴X线所起的作用的剂量为1雷姆。

吸收的辐射剂量与引起的某些已知的生物效应往往不等效。

因生物效应还可随辐射的种类和照射状态而有所不同,实际上对每种辐射的吸收单位乘以一个或多个附加因数,经校正后的吸收剂量称为剂量当量。

2.安全剂量

概念:

人体受X线的直接或间接照射后,最敏感的组织细胞检查不到任何反应,身体观察不出任何损害,则所接受的照射量为安全剂量。

①敏感组织:

骨髓、生殖系统、眼睛,安全剂量为O.2rem/周。

②皮肤,骨骼,甲状腺安全剂量为0.6rem/周。

③四肢安全剂量为1.5rem/周。

④其它器官,安全剂量为0.3rem/周。

3.测定方法

①辐射仪测量法②个人测量法③胶片测量法

4.安全防护的基本原则

X线的防护包括从X线管射出来的放射线(原发射线或一次性射线)和照射到其它物质后的继发射线(散射线或二次射线)。

防护的主要办法是①采用屏蔽;②缩短照射时间;③增加与X线源的距离。

具体防护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①避免放射窗发出直射线的直接照射,尽可能缩小和控制照射野,荧光屏前遮盖铅玻璃

②防止散射线的照射

用铅橡皮围裙,手套,铅屏风等起屏蔽作用;⑵透视时用活动光门,摄影时用聚光筒,以缩小照射野减少散射线的产生。

③提高和熟练透视技术

选用合适的方法保定动物,以缩短透视时间,摄影时,在离放射源较远的地方操作,增加距离,减少照射量,尽量使用增感屏以缩短曝光时间。

5.X线室应有适当的面积和高度

宽敝的房子,散射线因分散面广而强度减弱。

X线室的建筑材料要考虑其铅当量。

6.坚持日常防护检查

检查防护制度执行情况,防护条件是否合格,工作人员定期体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三节X线技术

一、透视与摄影

(一)透视

即利用X线的穿透能力和荧光作用,X线透过面体在荧光屏上显示影像,观察这种影像进行诊断的过程称为透视检查。

1.优点

①简便易行,费用低廉,结果迅速。

②能进行多方位观察,容易了解病变的位置。

③能够观察运动脏器的活动功能。

2.缺点

①不能永久保留。

②细微的病变容易忽略。

(二)摄影

即X线透过机体后使胶片感光产生影像,然后根据影像进行诊断的过程称为摄影检查。

1.优点

①能长久保留。

②能清晰地观察细微的病变。

2.缺点

①比较麻烦,费用高,结果慢。

②不能观察运动脏器的活动功能。

1.X线影像的形成原理

首先X线具有穿透作用,荧光作用和摄影作用等特性,其次是由于畜体组织本身存在密度和厚度的差别,X线经过畜体各种不同的结构组织时,它吸收X线的程度不同,所以到达荧光屏或X线片上的X线量即有差别,因而在荧光屏上或X线片上就形成黑白对比不同的影像,X线穿透不同原度的组织时,也可形成黑白对比不同的影像。

一张质量优良的X线照片,其影像应具有适当的密度,良好的对比度和较高的清晰度。

2.密度

密度是由被检部组织的密度决定的,而被检组织密度又取决于该物质的原子序数和单位体积内的原子数目,故密度越大,X线照片越白。

3.对比度

对比度即不同密度的组织,在其所形成的照片影像中显现出的密度差异。

如骨骼,肌肉在照片上就显现应有的密度差异。

良好的对比度应是黑白分明,境界清楚。

4.清晰度

清晰度指被检组织在照片上微细结构与外形轮廓的清晰程度。

清晰度好的照片,应能显现精细的骨小梁和锐利的边缘轮廓。

二、天然对比与人工

1.天然对比

畜体各组织和器官,彼此之间密度不同,吸收X线的程度有差异,所以透过的X线在荧光屏上形成的影像有明暗之别,在照片上有黑白之分,形成不同的对比,称天然对比。

各种组织之间的密度与其影像的天然对比关系如下:

①骨骼:

在机体中密度最高,吸收X线最多,胶片上感光最小,显示白影,在荧光屏上显示暗影。

②软组织与体液:

在机体中密度中等,吸收X线中等,在胶片上形成灰白影,荧光屏上呈灰黑影。

③脂肪组织:

也属软组织,由于排列稀疏,密度略小于软组织,在对比度较好的X线照片上显现密度稍低的灰黑色阴影。

④气体:

密度最低,分子排列稀疏。

胶片上为黑影,荧光屏为白影。

2.人工对比

缺乏天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尤其是中等密度的组织或器官,可用人为方法引入一定量的密度小于或低于它的对机体无害物质,使之产生对比,称人工对比。

这种人工对比法称造影检查,引入的物质称造影剂。

三、影响X线照片质量的因素

(一)影响清晰度及影像变形的因素

1.有效焦点面积

有效焦点面积越小越清晰,相反焦点面积越大影愈模糊。

2.投照部位与胶片的距离

一般来说,机体与胶片的距离越近,影像越清晰,越远越模糊。

3.投照部位与焦点的距离

投照部位离焦点越远越清晰。

投照部位离焦点越近越模糊。

4.投照角度与方向

若X线与物体不垂直,而作倾斜照射时,则物体的放大率不一致,形态改变很大,如长圆柱形成物的影像可变成长条形,短条形或圆形等。

当X线中心线垂直照射于肢体,肢体又与X线胶片平行时,胶体影像的各部放大一致,形态改变不大。

5.组织结构投影的重叠和积累

重叠时密度大影像常掩盖密度小的,不均匀的结构易掩盖均匀的结构。

6.运动性模糊

焦点肢体,胶片三者中,曝光时有一出现移动,都会造成影像的模糊。

(二)影响对比度的因素

1.管电压

管电压决定波长,波长决定X线的穿透能力。

管电压过小波长太短,则X线的穿透力过强,照片因穿透力过强,一致变黑,丧失对比度;管电压太低,因穿透力不足,X线照片一致灰白,也丧失对比度。

2.管电流与曝光时间

“管电流×曝光时间”为毫安秒(MAS)。

MAS过大照片发黑。

MAS过小,照片发白,丧失对比度。

3.散射线

散射线多则照出的照片对比度不好。

为减少散射线可以加上聚光筒及滤浅器。

 

X线检查方法

一、X线造影检查

对缺乏天然对比的组织和器官,为扩大其检查范围,提高诊断效果,可以把人工制剂引入被检器官的内脏或周围,造成对比差异,使被检级别织器官的内脏和外形显现出来,这种人工比对技术称X线造影检查。

(一)造影剂

1.高密度造影剂

硫酸钡(钡剂)碘化钠,碘油。

2.低密度造影剂(常用空气)

(二)造影方法

1.直接引入法

把造影剂直接充盈到所检查的器官内腔或周围,形成对比,如气腹造影,钠剂造影。

2.生理排泄法

将造影剂直接静注或口服,经胃肠吸收进入力循,有选择性的在器官积累,深缩,排泄而形成对比,如口服碘酚酸进行胆囊造影。

二、透视检查的条件

管电流:

2-3MA,电高不超过5MA。

管电压:

根据被检动物种类及被检部位厚度而定:

小动物:

50-70KV

大动物:

65-85KV

距离(焦点离荧光屏的距离)一般在50-100CM之间。

曝光时间:

间断曝光,曝光3-5秒后停2-3秒,然后再重复该程原因,延长X线管的使用寿命,防止烧坏。

三、透视检查的步骤

开大光门,全面观察-发现病变后,小光门分区观察-再开大光门复核-根据病情需要进行摄影。

增感屏为一对内面深有荧光物质药膜的纸板,能大大缩短曝光时间。

四、摄影检查的条件

1.管电压(KVP)

①根据经验来选择电压。

②计算来选择电压:

KVP=厚度(CM)﹡2+基数。

(基数为20-30KV)。

2.管电流(CMH)

表示X线的量,毫安大即单位时间输出的X线量大,曝光时间(秒,S)。

管电流往往和曝光时间(S)一起,根据不同部位选择。

静止器官:

S可长点,MA降低。

运动器官:

S要短,MA升高。

MAS范围初步选择:

干小动物胸部6-15MAS。

大动物胸部:

15-35MAS。

大动物四肢:

8-20MAS。

3.距离

原则上距离越远,显像盈清晰,但光强度受距离平方反比规律的限制,距离增加一倍,强度减弱4倍,因而距离不能太远。

一般为70-100CM。

第四节暗室技术

一、暗室技术

1.X线曝光原理

胶片曝光后,胶片上的溴化银颗粒发生氧化还原位应,即光化反应,反应过程为一个光子从一个溴离子中击出一个电子,溴离子氧化成溴原子,被击出后由电子又与银离子结合,使银离子还原成银原子,银离子还原成原子后在胶片就在存在看不到的影像,称潜影。

2.X线显影

显影是利用显影液将照射过的卤化银还原为黑色的银,为可见的影像,其反应过程是银离子与显影剂之间的氧化还会存在。

显影过程是从感光最强也就是最黑的地交开始而后向外扩展到全部,未感光的溴化银对还原剂不敏感,而不显影,因此在胶片的出现密度差异,产生层次。

一般显影剂偏碱性(pH10左右),温度18-20℃时,时间4-6分钟即可。

3.定影原理

定影是利用定影剂使显影立即停止,使已显影的X线影像固定,同时使未感觉光的溴化银盐移去,使胶片形成良好的透明度。

定影液:

硫代硫酸钠,一般为酸性。

定影约需10-15分钟。

第五节骨骼和关节常见疾病的X线诊断

一、检查方法

①主要采用摄影技术,因为摄影能够精细反映骨关节的细微结构和细微病变。

②摄影时为了显示其主体结构,常拍摄相互垂直的两张X光片。

③在拍摄四肢长骨时,应尽可能包括一端关节在内,以区别结构上比较相近的骨、关节。

关节拍摄时应包括两个骨端。

二、X线解剖

1.长骨

骨皮质:

密度较高,照片为最淡的白色阴影。

骨松质:

表现为细致的整齐网状结构或海绵状阴影,由骨干梁及其间的骨髓间隙所组成。

骺线:

由软骨板转变而来。

2.关节

关节间隙:

包括关节软骨层,因关节软骨不显影(造影可显影),即所谓的关节腔。

关节板:

指关节面是软骨组织与骨松质之间的骨皮质。

骨关节疾病的X线表现

三、骨关节疾病的X线表现

(一)骨质疏松

主要由于内分泌紊乱,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等原因引起的。

指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的数量减少,含钙量正常,组织学上未钙化的骨组织并不增多。

X线表现:

骨的密度降低,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变细,减少,透明度增加,常引起骨折。

(二)骨质软化

骨中的含钙量减少这是因为骨组织钙化不足,每克骨的含量钙减少未骨化的骨样组织增多。

X线表现:

骨质密度降低,结构疏松,骨小梁,骨皮质边缘模糊,骨质软化常导致骨骼就形弯曲。

(三)骨质破坏

由于骨的一些疾病影响(如骨髓炎,骨脓肿,骨结核),使骨发生这种破解,产生透明区,而骨脓肿,透明区的边缘是清晰的,表明损伤和破坏是良性的或慢性的,如果边缘不清楚表明是恶性或急性的。

透明区内部出现密度增长,形状不规则的阴影,此为死骨X线影像称此为骨柩,如死骨及其边缘轮廓显得非常清晰,诊疗时首先要取出死骨。

(四)骨质增生硬化

单位体积内骨钙的数量增多,其性质和表现与骨质疏松相反,常见于慢性炎症。

X线表现:

骨皮质增厚,骨髓腔狭窄,骨小梁增多,增粗。

(五)骨质压缩

骨密度增高,原因是骨质在外力作用下引起压缩,而使单位体积内骨的数量增多,常见玩弄骨折,如压缩性骨折。

(六)关节改变

1.关节周围肿胀

关节周围密度增大,指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

X线表现:

关节周围软组织密度增高层次不清。

2.关节内积液

X线下,关节间隙增宽,密度增加,但有时关节间隙增宽不明显。

3.关节破坏

原因与骨质破坏相似,首先发生于关节软骨。

X线下关节间隙狭窄,破坏继续下去,侵害到关节板,则关节面不光滑,或出现骨质缺损。

4.关节面位置改变

关节面位置改变指关节面的正常位置发生改变,如关节面的移位,这都是关节脱位的表现,对轻微的复杂关节面,要拍片与正常的关节对比。

5.关节强直

关节强直是化脓性关节病或慢性关节疾病的最后结果。

X线下不显变化或有变化,有变化的分为两种:

①纤维性强直:

关节面处出现结缔组织增生,而使两关节面联系在一起,从而影响关节的活动,但在X线下不显影。

②骨性强直:

纤维组织增生后,钙盐沉着,骨小梁形成,贯穿而使两骨端连接起来,关节腔狭窄或消失。

骨关节常见疾病

骨折:

骨组织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因外力作用而引起破坏称骨折。

1.骨折的分类

①按骨折的程度分类

A.完全骨折:

骨折线贯穿骨的全部横径,骨质完全失去连续性,称完全骨折。

B.不完全性骨折:

骨折线没有贯穿骨的全部横径,骨质未完全失去连续性,称不完全性骨折。

②按骨折线的走向分类

A.横行骨折:

骨折线与骨的长轴几乎呈直角。

B.纵行骨折:

骨折线与骨的长轴近于平行。

C.斜行骨折:

骨折线与骨的长轴成一夹角。

D.螺旋骨折:

骨折线呈螺旋形。

E.多形骨折:

骨折线不规则的骨折。

F.粉碎性骨折:

骨折后,骨块形成三块以上的骨段。

G.骨板骨折:

骨折似柳枝折断样,局部骨皮质和小梁扭曲,但不出现明显的骨折线。

③按骨折的部位分类

A.骨干骨折:

发生于骨干的骨折。

B.骨端骨折:

发生于骨干骨端的骨折。

C.关节骨折:

发生于关节内的骨折。

D.骨骺分离,在外力作用下,骨骺与干骺端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分离与错位,在X线正表现骨骺线很宽。

④按骨折的作用方式分类

A.撕脱性骨折:

肌腱受到暴力的的牵引而撒下其附着的较小骨片。

B.压缩性骨折:

常发生于椎体。

椎体前后受压而发生楔形变形,主要是松质骨压缩,密度增高。

C.嵌入性骨折:

常由于骨折后两骨端受压力相互嵌入,嵌入时出现密度增高而变形,骨皮质,骨小梁的连续性消失,骨长度缩短。

⑤按软级织主要是皮肤受损的程度分:

A.开放性骨折

B.非开放性骨折

2.骨折的X线表现

①骨折线:

骨质断裂的逢隙在X线照片上的影像,是一条黑色透明的线状阴影,骨皮质部较明显,而在骨松质,扁骨有时表现为骨小梁中断、扭曲或交织紊乱,是骨折的最主要象征。

当发生断端重叠或嵌入时,表现局部密度增高的条带状阴影。

在骨干骨折时应注意与骨骺线相区别。

②骨断端的移位

A.前后移位或内处移位。

B.上下移位,出现骨骼断端的分离,重叠,嵌入。

C.成角移位,断端成一角度。

D.旋转移位,骨折的一端沿骨长轴发生旋转(螺旋形骨折易发生)断端重叠者无骨折线,但重叠部分密度增高。

3.骨折的愈合

骨折的愈合指骨痂的形成而将断端粘固接合,骨痂的形成有一定的过程。

骨折一周后,局部炎症开始消退,局部形成结缔组织性骨痂,把两骨个的断端连接在一起,由于该骨痂不含钙盐,故X线下不显影像,此时骨断像的骨组织缺血坏死和破骨细胞活动而被吸收,X线影像上骨折线没有骨折当时锐利,但比骨折时更清晰。

化脓性关节炎

常由外伤引起化脓感染,临床上表现为局部的明显肿胀,跛行,肿胀,不积极治疗,到晚期,会使关节软骨受到破坏,间隙增宽而模糊,同时周围软组织肿胀。

再发展,关节软骨下关面不光滑,粗糙,模糊,最后发生关节强直。

骨化性骨膜炎

由于骨膜受慢性炎症的刺激,骨膜增生骨化而形成新生骨,多见于马类家畜,常发于四肢。

临床表现为跛行,局部肿胀很硬,称为局部硬肿。

X线表现:

骨皮质表面出现新生的致密骨性阴影,该阴影边缘模糊,形状不定,大小范围亦不一致。

骨髓炎:

常由外伤,临近病灶直接慢延,化脓菌侵袭到骨组织或细菌随血流入骨组织引起化脓,X线表现:

1.急性期表现:

以骨质破坏为主,骨质破坏,骨质上出现不规则的透亮区,同时产生骨膜反应,出现骨膜增生,骨的外形增粗变形,局部密度增大。

2.慢性期表现:

以骨质增生为重,X线表现增生较多,骨骼外形发生不规则增生。

第六节胸部疾病X线诊断

近几年,随着狗,猫的增多,X线主要用于狗,猫,猪,牛等家畜的呼吸器官检查,主要原因是肺内含有空气,它与周围组织和器官之间形成良好的天然对比;又因为小家畜的体型小,保定方便,转位容易,便于操作,可以做多方位的检查,因此病变的发现率和诊断的准确性都比较高。

大家畜体型大,对胸部的X线检查只能做站立侧位检查,而侧位检查时,左右两侧的组织影像是重叠在一个平面上,同时宽厚的胸部使影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变差;肺部的病变由于胸宽加大了病变部位到透视屏或胶片的距离,这更大大降低了病变影像的清晰度,对较小的病变难以发现,这就给大家畜的胸部应用X线检查带来了一些限制。

一、检查方法

(一)透视和摄影选择

透视和摄影是常用于胸部X线检查的两种方法,具体选用何种方法根据临床检查的需要,结合透视和摄影在X线检查上的优缺点选用两种方法,配合使用效果最佳,临床上,一般用透,视即可,大家畜常直接做摄影检查,这样便于对呼吸器官影像仔细研究,其检查方法有正位和侧位两种方法。

正位也称后前位(背腹位):

即X光从背部进入畜体穿过胸肺,从胸壁穿出,荧光屏紧贴胸壁。

(二)各种家畜

1.猪

直立位:

使两前肢上举,身体中轴与地面垂直,再进行正位,侧位的X线透视和摄影。

2.羊

通常用直立侧位。

因侧位显示肺野范围最广,如发现病变,需判断何侧时,则须作背腹位(正位检查)。

犬、羊也可用自然站立侧位。

3.牛、马

只有自然站立侧位。

二、正常胸部X线解剖

家畜种类虽不同,其胸部结构基本一致,均以软组织,骨骼,膈肌,纵隔,肺及胸膜等组成,这些组织和器官在X线下相互垂叠组成胸部的综合影像。

但不同家畜有所差异(如被毛长厚的动物如绵羊、狗等肺野可出现被毛的密度增加阴影,应注意与肺内渗出性病变相区别;另外应注意区别狗,猪胸壁的乳头,勿认为是肺内病变;另外不要将胸壁病变,甚至胸壁污物(泥土、砂粒误以为肺内病变。

)我们仅以胸部某些重要器官和组织的正常X线征象作一简要叙述,主要以猪为主要进行介绍。

(一)猪

1.直立正位

①软组织:

为胸壁的外层,呈现中等密度的阴影,并可分为皮肤、皮下脂肪和肌肉等不同层次的阴影。

②胸廓骨骼:

在肌肉的内面,包括肋骨、胸椎、胸骨及肩胛骨,呈现为密度最高的不透明阴影。

猪的胸廓呈圆锥形。

猪有14对肋骨,长白猪17对,与胸椎相连的肋骨上(背)段较呈水平状态,连接肋软骨的下段则变向下内方,未端与肋软骨连接处呈游离状态,因肋软骨未钙化前密度与软组织相同而不能显现;胸骨正位与椎骨,纵隔重合不能显现。

③横膈(膈肌)

膈肌在直立正位呈现为向上隆起的弧形阴影,其上部为肺,下部为腹,腔脏器。

上有三个裂孔,主动脉裂孔,食管裂孔,后腔静脉裂孔,由于食道由此进入腹腔,有时可显示密度增加的切迹阴影,切勿误以为是粘连。

④纵隔纵隔为在右两肺之间密度最高的宽大中央阴影,参与构成纵隔阴影的组织器官包括心脏,在血管,食管,气管,淋巴结,淋巴管等,并与胸椎及胸骨重迭在一起。

心脏影像是纵隔阴影最膨大的部分,为圆形密度均匀的阴影,面积约有五分之三,偏于左侧,心影的边缘清楚。

在透视检查,可见心脏的搏动,除心脏外,纵隔其客观存在器官一般不能显现。

心脏上部胸椎左侧缘外,显示与心脏重叠的密度增加的主动脉弓的阴影。

右心膈角处胸椎右侧缘,中间能显示出后腔静脉阴影。

⑤肺野

肺野是位于纵隔两旁的广泛而均匀的透明区域,这就是肺的阴影。

在肺野两心膈角区,由肺门(支气管由肺门入肺)向下外方呈放射状的中等密度树枝状阴影,是肺纹理的影像,由肺动脉、静脉、支气管、淋巴管等组成,正常的肺纹理一般者清晰明锐,条理性较好。

2.直立侧位

①骨骼肋骨表现为直的阴影,由胸椎向后下方走行,末端呈游离状,若肋软骨已钙化,则见肋骨末端由肋软骨与胸骨相连。

②胸肌胸肌是由几肋间至胸骨剑突末端的向前隆凸的倾斜弧形阴影。

③肺野肺野是由第一肋骨与膈肌,胸骨与胸椎围起来的广泛均匀的透明区域,侧位所见的肺野虽最宽广,但左,右两肺重选不能区分,为了便于表示肺野范围部位,可以将其分为三个肺区。

心脏为类圆锥形阴影:

心基部在气管阴影的下方,心夹部达胸下壁与膈肌连接处附近,心前界部分与胸下壁相连,心前界达第三肋的前缘处,心后缘达第五肋间。

心基部气管终末处发出的如树枝状分叉的阴影,其直始部即肺门的影像,以后延伸为肺纹理阴影。

(二)羊

胸廓狭小而长,羊的肋软骨钙化较早,心脏和肺纹理没有猪清楚,胸骨分七节,前三节排列成弧形。

(三)马、牛

马的肺野较长,牛的较短。

马的肋骨较窄,牛的较宽。

胸部病变X线征象

三、肺部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

(一)渗出性病变

渗出性病变是肺急性炎症的表现,肺泡内充满炎性渗出物。

X线表现:

中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