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新教材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4章第1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683908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5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新教材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4章第1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新教材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4章第1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新教材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4章第1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新教材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4章第1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新教材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4章第1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学年新教材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4章第1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学年新教材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4章第1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学年新教材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4章第1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学年新教材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4章第1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学年新教材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4章第1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学年新教材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4章第1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学年新教材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4章第1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学年新教材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4章第1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学年新教材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4章第1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学年新教材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4章第1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学年新教材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4章第1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学年新教材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4章第1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新教材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4章第1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docx

《学年新教材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4章第1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新教材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4章第1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新教材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4章第1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docx

学年新教材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第4章第1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1.能够认识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及其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

2.能够从时间和空间角度综合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综合思维)

3.从区域视角认识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区域认知)

4.通过调查、考察及户外体验等方式,认识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

一、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1.交通运输

(1)概念:

是指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使旅客、货物沿着特定路线实现空间位移的过程。

(2)作用:

连接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各地区和各部门的重要纽带。

2.不同历史时期的交通运输方式

(1)古代

(2)现代

①方式:

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

②发展趋势:

高速度、网络化。

③带来的变化:

不仅大幅度提高了运量,还降低了运输成本,缩短了交通时间,增强了原材料、产品和人口的流动性。

3.特点:

具有很强的空间集聚倾向。

二、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交通运输与城市发展

(1)古代水运地位突出,较大的城市多沿河流发展。

(2)由于政治、经济和军事的需要,许多城市依托陆路交通发展起来。

(3)铁路的修建,能够带动沿线城市迅速崛起。

我国一些新兴的交通枢纽城市,就是依托铁路发展起来的,比如石家庄、株洲和怀化。

(4)一个地区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会给这个地区的城市格局带来很大影响。

[图表点拨] 教材第86页图4-4展示出:

我国南方内河航运发达,沿河设城是普遍规律。

2.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

(1)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不仅提高了可达性,更强化了区位优势,促进各种生产力要素的流动和集聚,进而形成经济带。

(2)经济带的含义:

以交通干线为主轴,以途经的大中城市为依托,以发达的产业为主体的带状经济区域。

(3)经济带与交通运输

经济带

与交通运输的关系

案例

沿海型

以港口城市为核心,以沿海航线和交通干线为发展轴

日本东海道经济带

沿河型

由河流干流及支流、城市、工业区等构成,以河流为发展轴,以主要城市和交通枢纽为增长极

长江经济带

沿路型

以铁路、干线公路为发展轴,以大中城市和交通枢纽为增长极

陇海—兰新经济带

复合型

依托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交通运输方式,逐步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德国的莱茵河经济带

(1)高速火车、大型飞机的出现,说明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高速化。

(  )

(2)在青藏铁路和京沪铁路修建中都采取了“以桥代路”的模式,其作用是相同的。

(  )

(3)在平原地区修建交通线成本一定低。

(  )

(4)沿海、沿河、沿路、复合型四种经济带是截然分开的。

(  )

(5)在高铁站核心区域最适宜布局的产业活动是(  )

A.工业   B.园艺   C.物流   D.商务

提示:

(1)× 火车、飞机等属于运输工具,铁路、航空等属于运输方式。

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的出现说明现代交通运输的高速化。

(2)× 青藏铁路“以桥代路”主要是为了给高原动物迁徙提供通道,便于保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京沪铁路“以桥代路”主要是为了节省耕地。

(3)× 修建交通线一般平原地区成本低,山地丘陵地区成本高;主要原因是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修建交通线时工程量小,故投资少;但在河网密布的平原地区,需修建大量的桥梁,建设费用会显著增加。

(4)× 通过长期的发展,任何一种发达的交通经济所依托的交通轴线,都已经形成综合运输通道,只不过不同运输方式的地位和分工略有差别。

如长江经济带和沿海经济带都不能只依靠沿江水运和海上航运,为促进其发展,还必须修筑沿江铁路、沿江高速公路(公路国道主干线),建设沿海国道公路主干线和沿海大铁路。

(5)D [高铁客运站以旅客集散为主,交通便利,人流量大、消费市场广,适宜布局商业活动。

]

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

成贵高铁于2019年12月16日全线通车,耗资780亿元,途经6个主要城市。

据了解,成贵高铁全线开通运营后,将是成都南向最快捷的铁路出海大通道。

成贵高铁素有“世界第一条山区高速铁路”之称。

问题1 (综合思维)决定成贵高铁建设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提示:

社会经济条件。

问题2 (区域认知)建设成贵高铁需要克服的主要困难有哪些?

提示:

地表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水文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等。

问题3 (综合思维)成贵高铁建设将给四川带来的有利影响有哪些?

提示:

①缩短出行距离;②改善对外交通条件;③扩大经济腹地等。

1.交通运输方式的评价及合理选择

(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运输方式

运输特点

运量

运价

运速

灵活性

连续性

成本

水路

铁路

较快

投资大、占地广

公路

较慢

短途运输成本低

航空

投资大

管道

损耗小、平稳安全、管理方便

投资大

(2)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原则——“多、快、好、省”

2.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

分析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要从自然、社会、经济、技术四方面入手。

社会经济因素往往是决定性因素。

(1)自然因素

区位因素

影响分析

地形

平原

对线路的限制较少,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城市发展的关系

山地

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弯曲线路或开凿隧道

水文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的总长度

地质

注意避开断层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要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过

气候

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天气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

(2)社会经济因素

区位因素

影响分析

经济因素

合理布局交通线,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铁路和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通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社会因素

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

(3)技术因素

技术因素是交通线建设中的保障。

技术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线路建设的自然障碍和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

3.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

港口

汽车站

航空港

自然因素

入港航道要有足够的深度和宽度,平坦地形为港口提供建设用地,且有利于布置

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但要求地势开阔平坦,位置适宜

受地形、气候、地质、水文等因素影响较大

经济、社会因素

受腹地条件和城市依托影响较大。

腹地范围越广,经济越发达,对港口建设越有利

数量、密度、规模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人流、物流频繁的地区需求最大

1.下图为兰新铁路穿越“百里风区”“三十里风口”位置示意图。

列车经过该区域时,受到大风影响,会在此滞留,停车避风。

读下图,完成

(1)~(3)题。

(1)图中铁路修建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有(  )

①冻土融化 ②水资源短缺 ③泥石流多发 ④流沙危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D.②④

(2)图中铁路线受大风威胁最严重的路段是(  )

A.哈密附近B.了墩附近

C.三间房附近D.十三间房附近

(3)20世纪50年代哈密市到鄯善县该段铁路没有沿直线(图中虚线)走向修建,主要是因为虚线线路(  )

A.地形起伏大B.占用耕地多

C.风灾危害大D.连接居民点少

(1)D 

(2)C (3)A [第

(1)题,读图分析可知,该区域为新疆地区,位于我国的第二阶梯,没有冻土融化问题,①错误;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较少,水资源短缺,②正确;该地降水较少,不易发生泥石流,③错误;该地气候干旱,多风沙,因此易发生流沙危害,④正确。

(2)题,读图可知,该地区常年盛行西北风,三间房的西北方有一个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谷,且三间房位于谷口的位置,受地形因素的影响,“狭管效应”强,风力较大,大风危害最严重。

第(3)题,读图可知,沿虚线线路修建虽然路线较短,但地形起伏大,工程量大,修建成本高。

]

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石家庄原来不过是正定县的一个小村庄,当初京汉铁路修到正定县城时,把车站向南迁了十几千米,建在了石家庄。

后来石德、石太铁路又在这里与京汉铁路相交,石家庄成了重要的铁路枢纽,1968年后又成为河北省的行政中心,石家庄获得了较快发展,现在人口已超过100万。

2015年5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出炉,石家庄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石家庄近期将打通多条通往北京、天津的断头路,着力打造京津冀“一小时交通圈”。

问题1 (区域认知)石家庄城市发展兴起的主要区位条件是什么?

提示: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问题2 (综合思维)推测近几年石家庄的空间发展方向。

提示:

向北京、天津方向发展。

问题3 (综合思维)说明交通运输对聚落的影响。

提示:

影响聚落的形成、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和聚落的布局。

1.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成的影响

2.交通运输对城镇分布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与交通运输布局的联系日趋密切。

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等交通线路,把众多城市紧密地联系起来。

对于城市的正常运行、对外交流和进一步发展,交通运输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表是交通运输对城镇分布的影响。

交通运输的影响

交通运输种类

举例

城市的

形成

古代著名的大都市多诞生于河流中下游平原

水运

杭州、西安

城市的

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市与交通运输布局的联系日趋密切,影响城市的正常运行、对外交流和发展

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

石家庄、郑州、株洲、怀化与铁路枢纽区位密切关联

城市的

变化

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会给一个地区城市的布局和发展带来很大影响

水运、铁路、公路等的变化

扬州、济宁、聊城因运河淤塞,发展受阻

3.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影响城镇的布局和发展

一个地区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会给该地区城市的分布和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

4.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1)交通基础设施促进了经济发展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资本投入、技术投入、人力投入、物力投入,而资本、技术、人力和物力的投入直接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同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区域经济中的资金流动、人才流动、信息流动和物资流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成果的转化。

(2)交通运输促进了经济发展

经济带可分为沿海型、沿河型、沿路型、复合型等类型。

经济带对区域经济中的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等产生了重要影响,增加了交通运输的运营里程,提高了交通运输的货物量和旅客数量,促进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同时,经济带能够提供就业机会,充分发挥区域经济的优势,促进区域经济朝一体化方向发展。

(3)经济发展促进了经济带规模的扩大

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运输基础设施的集聚,扩大了交通经济的发展规模,并提高了经济带的发展质量。

2.读古荆州部分地区示意图,完成

(1)~

(2)题。

(1)图乙中村落从形状上看,属于(  )

A.块状村落 B.带状村落

C.星状村落D.扇形村落

(2)下列有关图乙中村落形成这种分布形态的原因中,不可能的是(  )

A.耕地数量少,地块小

B.交通便利,有利于联系

C.靠近水源,利于农耕

D.依山傍水,制造景观

(1)B 

(2)D [第

(1)题,读图可知,该村落沿河分布,呈带状。

(2)题,村落的区位既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也受经济活动的影响。

村落沿河分布,是为了生活方便,并非为了依山傍水,制造景观。

]

综合思维:

交通运输发展条件的评价思路

评价某地交通运输发展条件一般从区位条件、自然条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科学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评价分析。

1.区位条件

某事物的区位有两层含义:

该事物的空间位置和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

某地交通建设的区位条件包括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和战略区位等方面。

2.自然条件

某地交通建设的自然条件可从地质条件、地形条件、气候条件等方面来分析。

3.资源条件

有丰富资源的地方对交通运输具有很大的潜在需求。

资源的开发需要便利的交通作保证。

4.社会经济条件

交通运输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必须先行一步,以适应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

5.科学技术条件

科技水平比较低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往往是最主要的;科技水平比较高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程度逐渐下降,社会经济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因素。

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

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

据此完成

(1)~(3)题。

(1)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  )

A.等高线分布     B.河谷分布

C.山脊线分布D.山麓分布

(2)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  )

A.原木B.农产品

C.工业品D.石材

(3)近些年来,该区域铁路几乎废弃的主要原因是(  )

A.设施陈旧B.运速太慢

C.线路过密D.运输需求太小

(1)B 

(2)A (3)D [第

(1)题,从图中信息来看,早期铁路分布明显沿河流河谷分布,主要是由于河谷地区地势平坦,有利于铁路修建及运营,B项对,A、C、D项错。

(2)题,图示地区有海拔1300m以上的山地,图示地区地势变化应该是中部较高,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四周,该地区平原面积较小,图示地区不是平原的主体部分,农产品运量较小,B项错误;该区域铁路建设目的主要是运输原木,因为东北地区是我国三大林区之一,林木资源丰富,人口较少,本地需求量小,主要向外运输,A项正确;图示区域位于长白山地区,东北地区的工业主要集中在辽中南地区,该区域工业品运输量小,C项错误;东北地区主要的山地是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森林资源广布,平地土层深厚肥沃,石材资源较少,应不是主要运输对象,D项错误。

第(3)题,读图,结合上题分析,铁路的修建主要是为了运输原木。

而经过多年的砍伐,林木蓄积量减少,以及近年来我国环保力度的加大,对于森林的开采和砍伐进入严格限制阶段,原木生产量减少,所以导致铁路废弃,D项正确。

近年来我国铁路建设飞速发展,设施及运速慢等问题均可以进行技术改造,并非是铁路废弃的原因,A、B项错误。

铁路密度大小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的需求,其废弃原因与疏密程度无关,C项错误。

]

[素养立意] 本题组通过对东北地区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特点、修建及废弃原因的分析,主要考查了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发展条件,体现了综合思维。

评价交通运输的发展条件时,要结合区域特征,一般从上述五个方面考虑。

题组1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下图表示四种货物生产运输过程中的相关特征。

读图,回答1~2题。

1.适合航空运输的货物是(  )

A.①          B.②

C.③D.④

2.货物④的最佳运输方式是(  )

A.公路B.铁路

C.河运D.海运

1.C 2.A [结合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从图中可知货物①适合铁路运输;货物②适合水运;货物③适合航空运输;货物④适合公路运输。

]

题组2 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生活中的地理)古扬州城因大运河的兴起而兴起,因大运河的衰落而衰落。

21世纪宁启铁路和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的贯通,改变了扬州地区的交通运输状况,扬州再次崛起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

读图,完成3~4题。

3.促使扬州再次崛起的交通背景条件是(  )

A.润扬长江公路大桥贯通

B.宁启铁路替代长江航运

C.铁路沟通扬州与长江三角洲

D.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4.关于图中城市地域扩展的方向及其影响因素搭配正确的是(  )

A.南北扩展—平原地形B.东西扩展—铁路线

C.向南扩展—京杭运河D.向东扩展—绕城公路

3.D 4.B [第3题,由题干中“21世纪宁启铁路和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的贯通,改变了扬州地区的交通运输状况”可知,扬州再次崛起的交通背景条件是形成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第4题,由图可知,该城市东西扩展是受宁启铁路影响,南北扩展是受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和高速公路影响。

]

教材P83探究

1.略。

2.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使郑州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货物转运中心;加强了郑州的对外联系;扩大了郑州的服务范围;促进了郑州的经济发展,提升了城市等级,使郑州由一个小县城成为省会城市,进而入选国家中心城市。

3.以石家庄为例:

石家庄原为河北省正定县下属的一个村庄,1907年正太路全线通车,当时的石家庄村东侧,便成了京汉、正太两条铁路的交会点,石家庄因此成为交通枢纽,从而发展为大城市。

石家庄的发展变化与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有直接关系。

教材P85~86活动

1.我国东部地区交通线路里程长,密度大,通达度高;交通线路类型多样,形成网状交通运输格局;西部交通线路里程短、密度小,通达度相对较低。

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对交通运输需求量大;东部地区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形平坦,交通线路修建的难度低。

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少,经济发展水平低,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交通线路修建难度大、成本高。

2.现在人们出行首选高铁,因为高铁比其他类型的列车耗时少、乘坐舒适、价格合理。

这源于高铁的运行速度快,输送能力强,安全性能好,能源消耗少,正点率高,乘坐舒适度高。

3.略。

(提示:

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结合区域发展的特点和发展方向,针对性地进行交通规划。

教材P87活动

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使扬州成为我国古代水陆交通枢纽和盐运中心、南北漕运咽喉,交通的繁荣使扬州成为当时世界大城市之一;清代中叶以后,京杭大运河淤塞,城市发展缓慢甚至停滞;新中国成立后,京沪铁路的修建、京杭大运河的疏浚使扬州又迅速发展起来。

扬州的兴衰与交通运输的发展变化和布局密切相关。

扬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又是闻名的旅游城市,在全国拥有很高的知名度;京杭大运河大规模疏浚,加强了扬州与运河沿线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带动扬州经济的发展;随着连淮扬镇高铁的修建,扬州进入全国高速铁路网,交通地位得以提升,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教材P89~90活动

1.

类型

交通通道

经济带

运输方式

主要城市

产业特点

沿海型

东部沿海通道

东部沿海经济带

海运

大连、烟台、青岛、上海、宁波、南通、福州等

外向型、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业

沿路型

陇海—兰新通道

陇海—兰新经济带

铁路

乌鲁木齐、兰州、西安、洛阳、郑州、徐州等

能源、电力、有色冶金、石化、装备制造、轻纺等

沿河型

长江通道

长江经济带

河运

攀枝花、重庆、宜昌、武汉、南京、上海等

主要农业区及综合性工业走廊

2.

(1)从东京出发0~400千米内,短距离高速公路所占比重高,随距离的增加高速公路比重下降,新干线比重上升;400~800千米内,新干线占绝对优势;800千米后,新干线比重下降,航空比重最高。

(2)1975年,高速公路总长度小,密度小,连通主要城市;1985年,交通线路总长度增加,密度增大,由沿海向内陆发展,连通城市数量增多;2014年高速公路总长度大,密度大,形成了网状交通运输。

(3)促进人员流动,加速和扩大了信息、知识、技术传播;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缩短出行时间;加强区域联系。

(4)日本资源能源短缺、国内市场狭小,交通运输发展能加强日本对外联系,缓解资源和市场问题;日本经济对交通依赖度高,沿海地区交通发达,对外联系便捷,促使产业向太平洋沿岸布局,形成太平洋沿岸经济带;太平洋沿岸经济带的发展,促进沿岸经济发展,提升运输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