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力激荡怎样写好一篇访问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690549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6.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力激荡怎样写好一篇访问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脑力激荡怎样写好一篇访问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脑力激荡怎样写好一篇访问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脑力激荡怎样写好一篇访问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脑力激荡怎样写好一篇访问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脑力激荡怎样写好一篇访问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脑力激荡怎样写好一篇访问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脑力激荡怎样写好一篇访问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脑力激荡怎样写好一篇访问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脑力激荡怎样写好一篇访问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脑力激荡怎样写好一篇访问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脑力激荡怎样写好一篇访问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脑力激荡怎样写好一篇访问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脑力激荡怎样写好一篇访问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脑力激荡怎样写好一篇访问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脑力激荡怎样写好一篇访问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脑力激荡怎样写好一篇访问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脑力激荡怎样写好一篇访问稿.docx

《脑力激荡怎样写好一篇访问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力激荡怎样写好一篇访问稿.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脑力激荡怎样写好一篇访问稿.docx

脑力激荡怎样写好一篇访问稿

腦力激盪第三章—怎樣寫好一篇訪問稿

時間:

961123下午1:

30

地點:

小會議室

出席:

尙濤、冠儒、冠錡、芊妤、冠緯

討論內容:

人物採訪

1.採訪前資料蒐集(準備工作做得愈好,愈能寫出好的採訪稿)

1)對採訪對象本身應有的了解:

透過網路、採訪對象的親人、友人、長官等。

2)專業的認知:

例如採訪科學相關人才,就必須對科學議題事前研究,將專家的專業弄清楚,進入主題時,才不會有雞同鴨講的遺憾。

2.採訪時提問方式

1)一個好的記者也應是ㄧ位好的發問者,ㄧ定要事先根據蒐集的資料,擬定問題大綱。

2)提問題很重要,但是發問的同時也必須隨時掌握被採訪者的回答,從他們的回答裡再發現新問題,如以一來,採訪當然進行順暢,被訪者也更容易知無不言。

3.5W1H

在採訪前或採訪時,隨時都要抓住這六個要素即「五W一H」,

採訪後的寫作要素,也同樣是由「五W一H」組成。

‧WHO(人):

是誰,那些人。

‧WHEN(時):

什麼時候。

‧WHERE(地):

什麼地方。

‧WHY(何故):

怎樣發生的,原因。

‧HOW(如何):

有那些過程與人情味故事。

4.寫作方式呈現:

1)針對筆記,消化吸收,就可開始動筆了。

拿起筆來,不管多麼粗糙不堪,直管寫,慢慢筆端一順,靈感就來,再邊寫邊改,無論如何總是從頭到尾把第一遍寫完,以後有空再慢慢刪改。

2)採訪稿以一氣呵成文章方式呈現較佳,因為對談式的Q(問題)A(回答)固然撰稿輕省且可做對話實錄,但不管如何都僅是現場實錄。

唯有透過作者筆端細膩統整、潤飾及背景介紹,才能淋漓盡致地展現作者文采並展現受訪人經歷的全貌。

3)採訪一個成功有為人物,寫畢一定要擬好小標題,提綱挈領,使眉目醒豁且收畫龍點睛之效。

4)大功告成之後,擬定一靈動適切的題目以吸引讀者目光,文題要有十足表情,使它有加分效果。

範文1

青蛙的最佳代言人─陳王時

  要跟陳王時約時間採訪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的行事曆上寫滿密密麻麻的行程,晚上和假日的時間不是去上課、演講就是帶隊解說服務,可見他受歡迎的程度。

曾經聽過他演講、解說或和他接觸過的人一定能感受到他的熱情、幽默風趣和口若懸河的口才。

充滿活力和對大自然的熱情的他,給人一種精力永遠用不完的感覺。

圖/陳王時提供 文/楊惠敏

從小就愛飼養動物

←陳王時正在拍攝停在動物糞便上的蝴蝶

  自從懂事開始,陳王時就對大自然中的動物非常有興趣,特別是魚類。

小時候家境並不好,身為長男的他才五歲大就要幫忙賣豬肉的父母親送貨。

下課後或送貨完之後,每每路過水族館,他總會跑進去看魚,但因為沒有錢,所以也只能看看而已。

後來父親對他說,如果他考進全班前三名,就買一個水族箱送他。

原本成績平平的他一聽立刻奮發圖強,在下次月考時考進第四名,雖然不是前三名,但父親非常滿意,便帶他去買水族箱。

陳王時興高彩烈地天天望著他的水族箱,開始養魚,有的是買來的,有的是自己釣來的,最高記錄曾經同時養一百多條的魚。

不只養魚,陳王時更喜愛釣魚,個頭不高的他,從小就愛趴趴走,到處去釣魚。

國小六年級時,自從父母帶他去過一次和平島之後,他非常喜歡和平島,一直想著要再去那裡釣魚。

但母親怕他一個人危險,於是告訴他必須要有同學們陪伴才准他去。

於是他開始存錢,找了五、六個高個子的同學,幫他們出車費、準備魚餌、釣桿、綁釣線、算好潮汐時間,帶他們去和平島、教他們在潮池中釣魚、再自己跑去靠海的地方釣魚、最後再回來和他們會合,把他們帶回台北。

這一切的流程都是陳王時自己安排的,也可以看出他從小就非常獨立自主、聰明伶俐。

  陳王時也喜歡養各式各樣的動物,國一時他開始養鴿子,他先研讀過飼養鴿子的書之後,再和朋友合資養了鴿子。

為了製作鴿籠,自己騎自行車去木材行撿拾廢棄的木材回家釘,做了一個他自己笑稱「雖然很醜、卻很實用的違章建築」。

他也曾養過果子狸、兔子、貓狗、雞、鴨、豬…等等,總計到當兵前,曾經養過二十幾種動物。

後來他開竅了,與其當動物的奴才,不如把動物養在大自然,要看,隨時在野外就可以觀察到。

  民國67年國中畢業後,因為三重商工旁邊有荷花田,可以看到許多種鳥類,而且是公立學校,學費便宜只要1050元,於是他便選擇這所學校報考,也很順利地考上第一志願機工科就讀。

在學時,他利用晚上的時間去打工,以半工半讀的方式完成學業。

畢業後,陳王時開始在印刷公司擔任業務員,從此便踏入印刷界。

退伍後,陳王時受到朋友的刺激,開始白天工作、晚上補習,準備考大學。

在考試前三個月還辭職參加總複習班,天天在補習班及K書中心讀書,晚上睡在K書中心,兩天才回家洗一次澡,終於讓他考上淡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夜間部。

與鳥類的第一次接觸

←姬紅蛺蝶。

  新生訓練的第一天,陳王時打定主意一定要參加社團活動,趁著下課十分鐘,他立刻溜到社團辦公室想尋找釣魚社。

但那麼多社團,不知從何找起,於是便向人問路,結果對方是野鳥社的社員,極力推銷野鳥社,陳王時聽了很有興趣,便交了社費,成為會員。

在參加第一次的社團活動去烏來賞鳥後,從此就迷上了賞鳥。

  陳王時買了許多鳥類的圖鑑來閱讀,並且上山下海到處去賞鳥。

民國78年他自己創業開印刷公司,雖然課業和事業兩頭忙,但一聽到有自己沒看過的鳥類出現時,馬上拉下公司的鐵門,帶著女朋友(也就是現在的陳太太)一起去看鳥,看完鳥後,再立刻開車回台北開店做生意。

儘管很累,但他卻樂此不疲。

  在偶然的機會下第一次參加台北鳥會舉辦的深坑賞鳥活動,他就被拉進了鳥會擔任義務解說員。

過了幾年,台灣的鳥種他差不多看完了,這時,他發現夏天的鳥很少蝴蝶卻很多,為何不來看蝴蝶呢?

於是和幾個朋友在鳥會中成立蝴蝶組,後來更籌備成立中華蝴蝶保育學會(現已正名為台灣蝴蝶保育學會),歷任的數屆的理事、常務理事,且瘋狂地投入賞蝶的行列。

邂逅台灣的青蛙

←黑蒙西氏小雨蛙鳴叫時,鼓起好大的鳴囊。

  過了幾年,台灣常見的蝴蝶他幾乎都看過了,正好蝶會義工訓練班邀請鄭振寬先生演講「台灣的蛙類」,他才發覺原來夜晚的青蛙世界是如此有趣,開始著迷於青蛙。

他拿著蛙類圖鑑開始一一去找青蛙,第一年就看完台灣三十一種蛙類。

第二年起,他開始拿起相機自學攝影,把所看過的青蛙逐一拍照。

剛開始時,陳王時拍得並不好,但他並不氣餒,發揮好學不倦、愈挫愈勇的精神,經過不斷地摸索,終於拍出自己滿意的作品。

  後來他檢視自己的攝影作品,驚覺到自己拍的都是成蛙,怎麼沒有拍蝌蚪、卵呢?

因此,開始拍攝每一種青蛙的卵和蝌蚪。

那時,他也加入本學會的小雨蛙俱樂部繳交會員費時,個性海派卻又健忘的他,因為怕會忘記繳,於是很阿沙力地表示要直接成為永久會員,還因此把葉品妤秘書長嚇了一跳。

  為了要拍青蛙繁殖的畫面,他都是晚上十一點才出去看青蛙、拍青蛙,一直到天亮才回家。

這樣持續了兩三年之後,在民國92年,台北鳥會因接下關渡自然公園,必須廣闢財源,計畫出版一系列自然叢書,其中蛙類的部份就商請陳王時來撰寫和攝影,於是他就幫鳥會完成了一本《台灣31種蛙類圖鑑》。

這本書雖然小小一冊,但可是台灣第一本有呈現台灣30種蝌蚪的書喔!

  每當夜晚來臨的時候,陳王時常常一個人往山裡面跑在沒有人跡、路徑的山中,穿著長筒雨靴,尋著蛙嗚的方向便勇往直前向前衝。

往往就在他意想不到的地方,撥開雜草和樹葉就發現樹洞和青蛙。

雖然晚上一個人在山裡面亂跑很危險,而且這樣一找下來,他全身早已被露水、泥巴和雜草等等弄得髒亂不堪,但陳王時很喜歡這種刺激的感覺,尤其在賞蛙、拍蛙的過程當中,若觀察到一些在書上找不到的資料,他就特別興奮。

例如他每個月都會去滿月圓做一次蝴蝶和青蛙的調查,有一次他發現一個樹洞中有艾氏樹蛙的卵,心想下一個月再來時,蝌蚪應該就很大的了吧?

隔月,卻赫然發現樹洞的水竟不見了,樹洞中只剩下快要乾死的一、兩隻蝌蚪存活而已。

他仔細一看才發現很多天南星科的植物把根伸到樹洞裡去,吸光了樹洞中的水,導致蝌蚪無法存活。

原來,艾氏樹蛙的天敵不是只有蛇類或水蠆,連天南星科的植物都會影響牠的生存。

(這是平時觀察竹筒中的艾氏樹蛙,所不可能遇到的事。

即知即行,熱情永不減

  雖然學歷不算高,但陳王時對鳥類、蝶類和蛙類的喜好及自我研究的精神,讓他成為這方面頂尖的專家。

平時除了在鳥會、蝶會擔任義務解說員之外,也在台北市社區大學擔任生態講師。

但如果你以為他從小就是朗讀或辯論高手,就大錯特錯了。

陳王時小時候只會講台語或台灣國語,那時在學校講台語會被罰錢,讓零用錢不多的他更不敢開口講話,總是沈默寡言,陳王時笑稱是「不敢跟狗說笑(不苟言笑)」的人,一直到當兵時,強迫講了兩年的國語,再加上後來當業務員的自我訓練,才讓自己變成今天這樣滔滔不絕的口才。

  目前他正在撰寫另一本台灣蛙類的書,打算用三年的時間將台灣的蛙類做更詳細的介紹,將比較全台灣同一蛙類不同的外型特徵及生態習性。

原本他希望40歲就能退休,專心去拍照和記錄這些野生動物的生活習性。

但現實環境讓他退休計劃必須往後延,不過他仍就一有空就會立刻去賞蛙,尤其颱風前夕或豪雨特報時,更是奮不顧身地開車往南部衝,儘管很多人認為他是「肖仔」,但這可是他熱情生活的原動力呢!

 

範文2

讓教育翻翻觔斗

----專訪鹿港高中陳賢俊老師

誰說當老師一定道貌岸然,「可遠觀不可褻玩焉」,個個「LKK」?

其實不然,陳賢俊老師

就是最佳實證,年過不惑的他,依然花樣百出,熱忱又有活力。

他的創意教學點子一籮筐,百寶

箱中法寶多的是。

風趣「李表哥」

綽號「李表哥」的陳老師是斗南人,畢業於高雄師大,有一個奇特無比的戽斗下巴,因個性開朗風趣,被學生封為「滑稽派開山祖師」,經常和學生打成一片,他的學生傳神地描述他:

「陳老師蠻幽默的,我們班長叫黃春燕,可是被他一叫,就成了一碗熱騰騰的陽春麵。

幽默之餘,篤信基督的他,對學生的關懷可是從不打烊,天天限時專送給學生剛出爐的愛,

經常腦筋急轉彎,讓學生夢想起飛,也使呆板的教育翻翻觔斗。

超發明,動動腦

  上課喜歡師生互動的他,經常想點子逗弄學生,使他們思想細胞躍動起來。

為紓解課業壓

力,發洩旺盛精力,曾辦過「陪李表哥慢跑」、「成長經驗第三類接觸」、「許老師講古」、

「角色想像通信活動」、「班歌創作」等活動,另也鼓勵同學狂想並將之繪圖撰文展示,結果學

生發明出「夢幻門」、「照鬼器」、「超級萬能錶」、「氧化燈」、「隱形雷電龍」、「萬能雨

具」,最特別的就屬「垃圾處理機」,他是一支槍,所有垃圾一經分類,立刻變成有機物。

不過

槍上還加裝安全鈕,一旦對人發射,槍支會自行摧毀。

三代同堂連環泡

  鹿港是文化古鎮,文化資源相當豐富,作文課時間,陳老師曾先後邀請鹿港名書法家施昭澤

及黃天素二位老先生到校進行三代同堂趣味教學,學生從教學中不僅分享長者充滿智慧的人生哲

學,更自然而然濡染大師風範。

陳老師說:

那真是一次美感的特殊體驗。

向落日敬禮

  有一回他迫不得已要處罰學生,卻在轉身望見壯觀、美麗的夕陽時,當下轉念不體罰而叫學

生「向落日敬禮」使原本的訓斥改成鼓勵。

他要他們,看看夕陽,想想自己,並寫下感言。

學生

寫下了:

「夕陽就是時間,一分一秒都不浪費」、「面對夕陽,使我感到太陽一下山就是黑夜

了,黑夜很可怕,如果我不學好,不用功,以後一定走入黑暗道路。

」、「人生就像夕陽一樣,

時間雖少,卻要好好珍惜。

」就這樣小小一個巧思,化解了孩子表面上的桀驁不馴。

活石來電

  陳老師回憶自己任教鹿港國中,甫接放牛班那年,查看成績,全班四十三人,只有二十四人

及格,最高分是六十六分。

前任導師的評語大多是「好勇鬥狠」「因循苟且」、「好言喜動」,

真是糟透了。

起初他也懷疑對素質如此低落的學生實施創意教學的成效,直到有天領略聖經旨

趣,而將所有消極思想所帶來的灰塵一掃淨盡,他深信人必有豐富的潛能,值得開發,於是打開

心枷,勇敢嘗試。

  他開始配合國文教學和課外活動,指導學生設計問題,進行有趣的採訪活動,從分組討論、

擬大綱、蒐集資料、拍照、錄音、聯絡到撰稿,全由各組群策群力,分工完成。

在良性競爭下,

學生來電出擊,從校長、鎮長、老教授、民俗技藝家到街頭觀光客,採訪得有聲有色,令人刮目

相看。

  回顧這個讓他最受衝擊、震撼的班,他以堅定的口吻稱讚:

事實證明,這些放牛班的孩子,

不是「頑石」,而是蘊含豐富金礦的「活石」,充滿了驚人的潛能與創造力。

似曾相識相提攜

  課餘時間,為開拓學生的人際網絡,也藉書信鍛鍊文筆,陳老師和夫人便充當信使,為自己所任教叫的商二丙及鹿港國中一年二十四班牽起紅線,鼓勵同學用筆名每週通信一次。

為保持神秘感,高中代稱「似曾相識」,國中則取為「紅塵有愛」。

並在十四週後安排「會親」,藉著魚雁往返,學姊以過來人身份開導鼓勵學弟妹,深獲好評。

  隔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在建國工專任教的楊斐芬老師認識了陳老師,相談甚歡,也頗讚許筆友活動,有意合作,兩人便欣然為學生搭起友誼的橋,進行「紅塵有愛第二春」。

而且因年紀

相仿,話題接近,心靈溝通更無障礙,得到學生熱烈迴響。

兩個活動結束,還出版專書「限時專

送我的愛」。

國文教育動動腦

  班級經營之外,陳老師還有夢想蓋一間創意國文教室。

科學家赫勒曾說:

「今日不重視創意

思考的國家,明日將淪為落後國家而蒙羞。

」赫勒得的話一直是他教學堅持的理念。

因為理念相

近,便和當時鹿港國中同事葉秋枝、許舜華、劉淑惠及大學同學賴素貞、蕭麗華合編國文教育動

動腦-創造思考式國中國文。

  上課的效果和老師開放及靈活特質有密切關係。

向陳老師上每猴王時,就會即興地跳上講

台,又叫又搔癢,開心地表演受封猴王的志得意滿。

在教學過程中,也不要輕忽學生的創意。

上「差不多先生」那課時,提問:

如果你是老師,你如何替這一課設計題目?

結果學生妙招不斷

地提供問題-「如果你是工廠老闆,你將如何設計差不多先生造型?

」及「差不多先生這種習性

的人,從淙重從事何種行業最為適當?

  這樣的教學,老師輕鬆愉快,學生又主動參與。

陳老師興奮地說:

「亦以前學生上課時常打瞌睡,不然就分心、抄作業或偷看其他科目,使用創意教學後,學生個個眼睛睜得大大的,望著似乎會七十二變的老師,國文課變成生意盎然最有趣的一門課。

不僅如此,師生角色也重新調

整,改以學生為主,老師為輔,互相腦力激盪,綻放生命的火花。

  的確,用過該書的老師都覺得受益良多。

如果每個老師都不藏私,把手中握著的創意夜光石

展示出來,那麼我們的教育就滿天星斗,大放光芒。

生命活泉來叩應

  陳老師喜歡自我挑戰。

除了用心賣力教書外,他還接下大彰化之聲廣播電台主持棒,播前之

企畫、邀約、播後之檢討、修正,正是自己充電的好機會,也算替社會盡點心力。

  除了自己充電,他還大膽推介學生上電台,創立廣播社並和嬌妻首創廣播作文教學,作文前

先鼓勵學生勇敢表達,並分組討論,集思廣益,再藉由錄音讓大家深思謹言,反覆修正,然後

「麥克風出走」外出採訪有情天地,回來後,再去蕪存菁,如此地訓練學生口才。

在活動起跑

前,還有資深記者專題演講、趣味新聞報報、圖書館巡禮等配套措施。

  原本每週一小時的實習,因為表現出色,遂變成每週一至週六的帶狀節目「青春來圓夢」,

更有學生因此找回自我,改善親子關係並推甄上喜愛的科系。

非常美展,夢想速配

  去年十一月,陳老師和夫人又在寒冬發起「送愛心到少輔院」,鼓勵學生集體製作卡片及每

人一封信關懷那些曾誤入歧途的青少年,並寫信給師長、知名演藝人員請求捐簽名照或寫慰問函

共襄盛舉。

然後再專車送輔育院。

在過程中,學生學習犧牲奉獻,期許自己做個高附加價值的現

代人。

  另外,為開發師生的三Q(IQ、EQ、CQ-智商、情商、創造商數),提高美的鑑賞力,更有

「非常美展,夢想速配」活動。

共分五週完成-三Q來電週、真情面對面週、歡樂傳真週、魅登峰

週、速配成功週。

提供學生有別於課堂的另類學習。

視障兄弟檔點燈

  今年,校長將士用命地把中輟生組成的春季班(實用技能班)交給他,在外人看,要將中輟

生留在學校,並習得一技之長,非得三頭六臂外加兩把刷子是做不到的。

他卻任重道遠接下。

也不諱言地指出:

「學生情形真的五花八門,從刺青、自殘、厭食症到感情糾紛、打群架、蹺家

什麼都有。

」陳老師在瞭解學生背景後,卻不去翻舊檔案,不貼標籤,只因信仰是他的支柱與靈

感來源。

因此雖只有三節國文課,卻每天陪他們吃飯、午休及聊天,並挖空心思設計教材。

除了

「優點轟炸」「燉愛心雞」,還邀請目前就讀清大、彰化師大的視障兄弟檔-黃崑源、黃崑祐,

以自身求學的「摸索之路」激勵他們把握現有求學機會。

另如失明、曾獲青年獎章的靜宜大學講

師陳國詩也慨允現身說法,給予打氣。

也有曾中輟、留級及重考而後來研究所畢業,創業有成的

校友來分享心路歷程、解除疑惑,效果奇佳。

愛是生活,給反存留

  生命有涯,創意卻無限。

陳老師相信「愛是生活,給反存留」,他自許為信望愛工程師及勞

力的農夫。

而他的確像個農夫,因為他總能忍耐等候地底的出產,而且深信不疑。

Luwa87.06.20

範文3

沒做過米糕竟也賣起米糕來的

侯白鶴女士

你可別小覷這店面!

臨著人車雜踏的民生路,小小的店裡可是經常熱滾滾的。

尤其到了星期天,若想一嘗美味,幾乎要罰站十分鐘,才能搶到位子。

熙來攘往的客人,一波接著一波,像浪潮般湧進,連外國人都喜歡這口味道地的小吃,來自日本的觀光客,更是慕名而至,吃後還會帶些回日本免費宣傳呢!

年輕的老闆娘進進出出,笑盈盈地招呼著客人。

遇有客人稱讚:

「唉喲,老闆娘你好能幹哦!

生意作這麼大!

」她總是燦著笑臉,得體地說:

「其實也沒什麼啦!

天下是公婆打下來的,我們是三年前接棒的。

夫家本就賺錢如賺水

可不是嗎?

想當年這店的開創者還是離鄉背井,貧無立錐之地的外鄉人,卻胼手胝足,憑著一股堅忍的毅力,腳踏實地的苦幹,便在異鄉打響了故鄉小吃的知名度-「嘉義米糕」,且經營得有聲有色,小有名氣!

侯白鶴女士,嘉義朴子人。

小時候,家境很不錯。

他父親是日據時代的「保正」,(相當現在的村長),也是農會理事長。

但因時處中日八年抗戰,為了躲避敵機的轟炸,童年就在恐懼、驚慌中度過,無情的砲火也摧毀了她受教育的機會。

他無限惋惜地說:

「那是爆炸時代,飛機在天上炸來炸去,我們成天躲空襲,沒心情唸書。

後來就沒再進上去了。

」她用親切且充滿鄉土味的台語娓娓追述著,只有小學畢業的學歷,是她一直引以為憾的。

十八歲那年,她嫁入李家。

因為長得高壯,就在家中幫忙種田。

李先生原本在國小教書,光復後,便辭去教職。

在嘉義市做起進口生意,主要從上海買進大宗香菇、金針來賣,並經營幾家戲院、旅社。

當時一天之內便可賺近四萬,相當現在一輛摩托車的價錢。

不久,便在嘉義市買下好幾棟房子。

父親是鄉下人,認為田地多才有好名聲,便慫恿他賣掉房子,回鄉下買了幾甲土地,卻是登記在幾個兄弟名下。

那時賺錢就像賺水一般,財源滾滾而來。

有錢便是大爺,每次到廟宇,別人都要開正門,擊鼓迎接,好不神氣!

好景不常在

有一回,在北港媽祖廟抽籤,問卜事業前景,得到的答案是:

「你現在賺錢不算賺錢,台灣錢淹腳目咧!

你到五十歲還要賺更多,一輩子都用不完!

」聽過解讀,仔細收好籤詩,李先生大喜過望,篤信不疑,便借錢擴大營業。

另一方面,父兄亦大肆購置田地,於是逐漸入不敷出,再碰上週轉不靈,便債臺高築,開始「走路」,從此一蹶不振。

落魄還鄉,想向兄弟要回自己賺來的田產,沒向想到兄弟們個個絕情地表示:

「那是我名下

的田,怎麼可以給你?

」無可奈何,最後只得從父親分得幾畦溪邊的瘠地,暫時耕種。

屋漏偏逢連夜雨。

她說:

「頭一年種植水稻,颱風一過,稻子被掃得白蒼蒼,根本沒有收成;次年,種蕃薯,又碰上大水災,蕃薯長在水裡經不得浸,結果三、四天,全都爛掉;第三年,改種雜穀(雜糧),又遇到下霜,一夜之間,玉米高粱全都凍死。

」人生崎嶇,宛如玫瑰多刺。

連著三年,他們遇到人生最嚴寒的冬天,厄運緊緊糾纏,間單的幾句話,簡直道盡了種田人靠天吃飯的辛酸、無奈與悲哀。

她懇切地說:

「我們很認真地學著種田,可是天不從人願!

」歷經三劫,她們心如死灰,暗忖田是無法種了。

想投靠親戚,做工營生,大家都以李先生以前做的事業太大請不起,予以婉拒。

四處碰壁,某日在田間溝埂整理作物,想到命運多舛,實在走投無路,兩夫妻悲從中來,便抱頭痛哭。

哭罷,商量一起喝農藥自殺算了,死了就一了百了。

但繼而一想,死是很容易,死後五個小孩無依無靠怎麼辦?

最後只得打消念頭。

忍氣吞聲為一元

後來經過朋友介紹,便離開故鄉北上。

身上只帶了一萬兩千元,全部的家當就是小鐵牛車上的幾袋花生、幾擔柴及一個擔頭(攤子)。

先生幫朋友看管鋼廠的倉庫,她便在廠房樓下擺攤子賣起一碗一塊錢的綠豆湯。

光顧的客人大多是鋼廠的工人,只要聽到樓上工人喊道:

「綠豆湯一碗!

」就得應聲端上四樓,上上下下賺取微薄的利潤,小女兒覺得如此很沒尊嚴,不願意端。

為了生活,她總是忍氣吞聲,當作服務人群一般地端上端下。

三個月後,時序進入冬季不適宜再賣冷飲。

幾經考慮,不知做什麼好?

有個朋友說:

「我曾在嘉義吃過米糕,覺得很好吃,你們不妨做做看!

抱著試試的心理,她回到嘉義學做米糕。

但一般人都會保留一手,不願意把技藝傳授給外人,只是口頭上隨便敷衍應付,結果等到自己親做時,卻老是蒸不熟。

客人抱怨連連

剛開始,客人都會抱怨,「怎麼米糕這麼硬,好像沒熟?

」不然就是「今天的米糕怎麼像稀飯?

」她一面陪著笑臉解釋:

「因為是舊米,放得比較久,所以蒸不熟,這是新米,所以煮出來軟黏黏的,一面心裡暗自打算,如果再不改善,客人可要跑光了。

有一回,嘉義的米糕師父親自蒞臨指導,為表謝意,她還致贈一個大紅包,誰知那天蒸出來的米糕,竟是最難吃的一次,這時她突然領悟,連最好的師傅都做不好,可見不是技術的問題。

她是虔誠的基督徒,從那次以後,蒸米糕前他就把報紙鋪在灶前,跪下禱告:

「主啊!

我很緊張,因為米糕每次都蒸不熟,這樣不太好,我沒面子,你也沒面子,求你幫助我!

」她回憶起當時每天都很緊張,生怕蒸不熟,客人抱怨或吃過一次就不再光顧,結果一邊煮一邊試吃,等到要賣時肚子早就吃得鼓鼓的。

「那時真得艱苦到真艱苦」她說,全家七口擠在一小間用鐵皮屋拼湊搭建而成的違建裡,家徒四壁,唯一的破床也是朋友送的。

暑假孩子從外地回家度假還得在外租房子給他們住。

一個攤子靠著牆邊,釘上一長條桌子,就做起生意。

有時妹妹來探望,看見這種光景,就心疼的說:

「你一定要這麼苦嗎?

她起先也自憐自艾,但因信仰的安慰、神的同在,別人眼中不堪的囚牢變成她喜樂的宮殿。

漸漸地,她不再在意環境的艱困,開始殷勤起勁地經營著生意。

做米糕生意的一天是辛苦又忙碌的,每天凌晨兩點起床泡米,三點蒸米糕,五點營業直到中午十二點。

到了下午四、五點,又得開始滷蛋、滷貢丸、製作肉燥,這些都是用柴燒,等到做完,頭、手和臉都燻得髒黑黑的。

而且當時本錢不夠,請不起太多人手,只有兩個歐巴桑、兩個工讀生幫忙照應店裡的生意,但其他預備工作都得一個人全部包辦。

後來還因長期工作,站力太久,整個膝蓋關節扭曲變形而開刀呢!

從禱告中獲得經營的信心

她嘆口氣說:

「社會是很現實的,有一次因為生意忙,忘了去付糯米錢,米店老闆馬上把載來的五斗米又載回去。

更可怕的是,每天早上,天剛濛濛亮的時候,打開店門,總有喝得爛醉如泥的酒鬼在店前發酒瘋:

「在台中店名怎麼可以取嘉義米糕?

你是活得不耐煩,是不是?

明明在台中,還叫嘉義米糕,真是笑死人!

她表示信仰是她最大支柱,每次她都從禱告中獲取靈感、勇氣與無比的耐心。

她也悟出補救失敗最好的方法就是記取教訓,馬上改進且重新再來。

譬如今天米糕太硬,表示是舊米,應多加點水並延長時間;反之,則減少水量並縮短時間,這樣每失敗一次就換來一次經驗,每成功一點就換來更大信心。

幾經調整,她對蒸米糕的火候、水分竟也拿捏得準,了然於胸了。

蒸好米糕,拌上少許油,再淋上一匙特製的肉燥變成晶亮油潤,清爽可口令人垂涎三尺的正牌嘉義米糕了。

她堅持嚴格的品質管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