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面附属设施施工方案57258.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692496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2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面附属设施施工方案5725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桥面附属设施施工方案5725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桥面附属设施施工方案5725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桥面附属设施施工方案5725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桥面附属设施施工方案5725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桥面附属设施施工方案57258.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桥面附属设施施工方案57258.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桥面附属设施施工方案57258.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桥面附属设施施工方案57258.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桥面附属设施施工方案57258.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桥面附属设施施工方案57258.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桥面附属设施施工方案57258.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桥面附属设施施工方案57258.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桥面附属设施施工方案57258.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桥面附属设施施工方案57258.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桥面附属设施施工方案57258.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桥面附属设施施工方案57258.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桥面附属设施施工方案57258.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桥面附属设施施工方案57258.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桥面附属设施施工方案57258.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桥面附属设施施工方案57258.docx

《桥面附属设施施工方案5725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面附属设施施工方案57258.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桥面附属设施施工方案57258.docx

桥面附属设施施工方案57258

1.工程概况

1.1编制依据

(1)《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2)《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J1155-2011);

(3)《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J1148-2011);

(4)《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5)《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3-2009;

(6)《客运专线铁路工程质量安全监控要点手册》工管技[2009]77号;

(7)《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2009);

(8)《武汉至黄冈城际铁路常用跨度梁桥面附属设施》武冈施图桥参-A10;

(9)《客运专线铁路常用跨度梁桥面附属设施》通桥(2008)8388-A;

(10)《武冈城际客运专线施工图设计文件》;

(11)中铁十六局武冈城际铁路联合体项目部二分部编制的《总体施工组织设计》。

1.2工程概况

1.2.1桥梁总况

本标段范围内的桥梁总况见表1-1。

表1-1本标段桥梁总况

序号

桥名

里程范围

长度(m)

1

武城湖3#左线特大桥

DK29+619.21~DK31+390.74

1771.53

2

刘林塘中桥

DK32+501.8~DK32+579.2

77.4

3

华容特大桥

DK33+690.46~DK35+749.29

2058.83

4

田家村大桥

DK37+031.76~DK37+208.18

176.42

5

华容东特大桥

DK38+773.22~DK39+342.73

569.51

6

江南引桥特大桥

DK39+679.95~DK41+663.205

1983.255

7

武城湖右线特大桥

DYK26+719.11~DYK31+430.36

4711.25

8

赵咀村中桥

DYK31+581.4~DYK31+659.425

78.025

1.2.2各部位设计情况

桥面附属设施的设计情况主要包括:

防撞墙、电缆槽(竖墙、盖板)、接触网支柱基础、遮板、防水层、保护层、声屏障、人行道栏杆、伸缩缝等。

(1)防撞墙

防撞墙为C40钢筋混凝土,并且端部按2295mm、中间按1990mm分节。

两节之间设10mm宽的断缝,防撞墙构造。

无砟防撞墙在曲线段超高一侧高度为950mm,其余段为770mm;有砟防撞墙在曲线段超高一侧高度为1080mm,其余段为900mm,高差过度在1孔梁上完成顺接。

防撞墙构造图见图1-1。

图1-1防撞墙构造图

(2)电缆槽(竖墙、盖板)

电缆槽由竖墙和盖板组成。

竖墙为C40砼,无砟轨道在桥面上分现浇及预制安装2种方式;有砟轨道采用现浇方式,电缆槽的宽度由外到内分别为600、350mm,盖板为复合水泥基。

竖墙按2m一段设置单元,单元之间设10mm宽的断缝,电缆槽构造见图1-2。

图1-2电缆槽构造图

(3)接触网支柱基础

接触网支柱基础为C50钢筋混凝土,基础中预埋6根M39锚栓,顶面预埋钢板。

接触网支柱基础见图1-3。

图1-3接触网支柱基础构造图

(4)栏杆及遮板

梁体两侧外边缘设置人行道栏杆遮板,用于连接人行道栏杆用,遮板构造见图1-4、图1-5。

遮板的安装通过预留钢筋与桥面竖墙A的预留钢筋绑扎在一起后再现浇竖墙A的混凝土,与竖墙连成整体,安装于桥面。

遮板间设4mm断缝,安装完毕后用砂浆填塞。

有砟轨道遮板为C40钢筋混凝土预制结构,分为F1、F2、F3、F4四种型号,各种型号的规格及用途见表1-2。

遮板预制时预埋M16U型螺栓,用以安装人行道栏杆。

无砟轨道遮板为C40钢筋混凝土预制结构,分为FP1、FP2、FP3、FP4、FP5、FP6六种型号,各种型号的规格及用途见表1-3。

遮板预制时预埋M16U型螺栓,用以安装人行道栏杆。

图1-4无砟轨道遮板构造图图1-5有砟轨道遮板构造图

表1-2有砟轨道遮板规格型号表

型号

长度

重量

用途

备注

F1

2.00米

1.16吨

11F1+2F3组合用于24米梁;

15F1+2F3组合用于32米梁;

F2

1.26米

0.73吨

本标段不采用

F3

1.33米

0.78吨

11F1+2F3组合用于24米梁;

15F1+2F3组合用于32米梁;

F4

1.78米

1.03吨

用于连续梁

表1-3无砟轨道刚栏杆遮板规格型号表

型号

长度

重量

用途

备注

FP1

0.5米

0.05吨

94FP1+32FP2+4FP3组合用于32米无接触网立柱梁;90FP1+30FP2+4FP3+2FP4+2FP5+2FP6组合用于32米有接触网立柱梁;70FP1+24FP2+4FP3组合用于24米无接触网立柱梁;66FP1+22FP2+4FP3+2FP4+2FP5+2FP6组合用于24米有接触网立柱梁;

FP2

0.5米

0.047吨

FP3

0.58米

0.055吨

FP4

0.5米

0.043吨

FP5

0.5米

0.033吨

FP6

0.5米

0.036吨

(5)声屏障及遮板

根据设计要求,我标段在华容特大桥上设有声屏障,共计70m(以单侧计)。

江南引特大桥上设有声屏障,共计540m(以单侧计)。

声屏障遮板构造见图1-6。

图1-6声屏障遮板构造图

有砟轨道声屏障遮板为C40钢筋混凝土预制结构,分为F1、F2、F3、F4四种型号,遮板预制时预埋M24地脚螺栓,用以安装声屏障。

无砟轨道声屏障遮板为C40钢筋混凝土预制结构,分为Fg1、Fg2、Fg3、Fg4、Fg5五种型号,遮板预制时预埋M24地脚螺栓,用以安装声屏障。

(6)伸缩缝

根据设计要求,伸缩缝在每两片梁之间设置。

从材料上分为耐候钢型和铝合金型两种形式,在本标段中采用耐候钢的形式;从使用的梁缝宽度上分为TSSF-60型、TSSF-100型、TSSF-160型,因此应根据不同的梁缝设置情况预先选择。

(7)防水层

防撞墙内侧(除轨道底座板外)采用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类防水层,防水卷材铺至防护墙根部,在防护墙根部加铺卷材附加层,附加层沿防撞墙卷起高度5cm,水平向宽度15cm。

泄水孔处先粘贴卷材附加层,防水卷材搭接处采用粘结剂封边处理。

防水卷材上覆盖纤维混凝土保护层,纤维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40mm。

防撞墙外侧电缆槽中涂刷聚氨脂防水涂料厚2mm,上设水泥砂浆或纤维混凝土保护层。

电缆槽底板处仅设水泥砂浆保护层,砂浆最小厚度10mm。

(8)保护层

保护层采用C40细石混凝土及水泥砂浆,C40细石混凝土添加聚丙烯纤维网或聚丙烯腈纤维,质量应符合《纤维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CECS38:

2004的有关规定。

2.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2.1防撞墙

2.1.1测量放线

直线段每梁每侧放设3个点,两端及跨中各一个;曲线段每2米放1个点,保证线形圆顺、模板安装后无明显折角,点位测设后弹出轮廓线。

2.1.2钢筋加工

(1)钢筋原材料的加工

钢筋原材在检验合格进场后,堆放在钢筋加工场集中加工。

加工好的半成品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运至现场进行安装绑扎。

(2)钢筋加工的技术要求

①钢筋必须顺直后进行加工和安装。

②严格遵守“先试验后使用”的原则。

对含碳量较高的脆性钢筋不使用碰焊、点焊。

③钢筋的类别和直径如需调换、替代时必须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并得到监理工程师认可。

④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的表面确保洁净,无损伤,油渍、漆污和铁锈等在使用前清除干净。

不使用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

⑤钢筋必须平直,无局部曲折。

调直钢筋时按下列规定执行:

a.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I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II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l%。

b.冷拨低碳钢丝在调直机上调直后,其表面不得有明显擦伤,抗拉强度不得低于设计要求。

⑥钢筋的弯钩或弯折按下列规定执行:

a.Ⅰ级钢筋末端需要作180o弯钩,其圆弧弯曲直径D不小于钢筋直径d的2.5倍,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钢筋直径d的3倍。

b.Ⅱ级钢筋末端需作90o或135o弯折时,Ⅱ级钢筋的弯曲直径D不小于钢筋直径d的4倍;

c.弯起钢筋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直径D,不小于钢筋直径d的5倍。

⑦箍筋的末端作成弯钩,弯钩形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1.3钢筋绑扎

将加工好的钢筋运至现场绑扎。

钢筋绑扎前先清理桥面的杂物,将预埋钢筋进行整修、使之保持顺直,并将桥面凿毛、清除桥面混凝土的浮浆、保证防撞墙混凝土与梁体混凝土的良好连接。

根据防撞墙的轮廓线确定钢筋的平面位置,根据设计桥面高程计算出防撞墙顶面高程,确定防撞墙钢筋的顶面位置。

绑扎钢筋时,在防撞墙顶拉线确定墙顶高程,以确保钢筋顶面标高的准确。

防撞墙断缝处的钢筋端面要竖直、平齐。

钢筋骨架外侧对称设置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用的混凝土垫块(4个/m2),其混凝土强度不低于防撞墙混凝土要求,已保证钢筋在模板中的准确位置和保护层厚度。

钢筋绑扎完成后先进行自检,自检时特别注意接地钢筋、接地端子的埋设是否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2.1.4模板支立

模板采用定形钢模板,各节模板端头及断缝处设堵头模板,堵头模板采用δ=3.5mm钢板,断缝处两堵头板之间夹塞一δ=3mm钢板夹条保证10mm的断缝宽度,拆模时将钢板夹条撬出即可将模板拆除。

夹条在防撞墙底部设置1条、上部设置3条,长度设置标准为两端比防撞墙宽度长出5cm,夹条宽度设置为3cm。

每节模板设4根拉杆,上下各两道,底层拉杆孔位于桥面保护层内,顶层拉杆孔位于防撞墙以上。

安装时采用吊车配合,人工进行调整就位。

模板加固采用钢管支顶和松紧螺栓紧拉的方法整体固定模板,每梁每侧模板通过螺栓连接成整体,防止模板的移动。

模板支立完毕后,检查泄水孔、电缆孔等部件的预留孔洞的位置、数量和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模板安装完成后,随即测设模板顶部标高,标出防撞墙顶面高程。

保证在浇筑混凝土过程

施工准备

测量放线

钢筋绑扎、调整

钢筋加工、运输

钢筋检查验收

不合格

模板支立、调整

模板整修

模板检查验收

不合格

浇筑混凝土

拆模、养生

图2-1:

防撞墙施工工艺框图

中标高的准确性。

2.1.5浇注混凝土

混凝土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至现场,出料斗通过安装在防撞墙模板上的下料槽直接输送混凝土入模。

混凝土浇注过程中设专业试验工程师对混凝土性能的检测,观察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坍落度并在现场严格控制坍落度(试验要求为10~14cm,实际施工时入模前应尽量控制在下限即10cm为宜)。

砼浇注时采用水平分层法从一端浇至另一端,分层厚度不超过30㎝,施工时应尽量减少溅落在上层模板上的混凝土渣,保持每节段的混凝土浇注时间,以避免影响上层混凝土拆模后的美观。

砼振捣采用插入式30振捣棒振捣,由于防撞墙本身厚度只有20cm,因此在振捣混凝土时,严禁将振捣棒振捣模板。

混凝土周边的振捣用橡胶锤于模板外部进行敲打振捣,减少拆模后混凝土表面的气泡数量。

砼浇注完成后,固定专人进行收浆抹平工作。

收浆抹平中,特别注意防撞墙高度变化处,不得出现明显折角,防撞墙有1080mm(950mm)变化到90mm(77mm)处,在1孔梁的全长度上均匀进行。

2.1.6拆模、养生

待防撞墙砼强度达到5Mpa以上,且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即可拆除模板,拆模时严禁抛扔模板,并避免模板碰撞砼表面及棱角,及时对缺陷部位进行修补。

拆模后应立即进行混凝土养生,采用无纺布覆盖洒水的方法,固定专人负责洒水养生的工作。

2.2竖墙

2.2.1测量放线

直线段每梁每侧放设3个点,两端及跨中各一个;曲线段每2米放1个点,保证线形圆顺、模板安装后无明显折角,点位测设后弹出轮廓线。

2.2.2钢筋加工

(1)钢筋原材料的加工

钢筋原材在检验合格进场后,堆放在钢筋加工场集中加工。

加工好的半成品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运至现场进行安装绑扎。

(2)钢筋加工的技术要求

①钢筋必须顺直后进行加工和安装。

②严格遵守“先试验后使用”的原则。

对含碳量较高的脆性钢筋不使用碰焊、点焊。

③钢筋的类别和直径如需调换、替代时必须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并得到监理工程师认可。

④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的表面确保洁净,无损伤,油渍、漆污和铁锈等在使用前清除干净。

不使用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

⑤钢筋必须平直,无局部曲折。

调直钢筋时按下列规定执行:

a.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I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II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l%。

b.冷拨低碳钢丝在调直机上调直后,其表面不得有明显擦伤,抗拉强度不得低于设计要求。

⑥钢筋的弯钩或弯折按下列规定执行:

a.Ⅰ级钢筋末端需要作180o弯钩,其圆弧弯曲直径D不小于钢筋直径d的2.5倍,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钢筋直径d的3倍。

b.Ⅱ级钢筋末端需作90o或135o弯折时,Ⅱ级钢筋的弯曲直径D不小于钢筋直径d的4倍;

c.弯起钢筋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直径D,不小于钢筋直径d的5倍。

⑦箍筋的末端作成弯钩,弯钩形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2.3钢筋绑扎

钢筋绑扎前先清理桥面的杂物,将预埋钢筋进行整修、使之保持顺直,并将桥面凿毛、清除桥面混凝土的浮浆、保证竖墙混凝土与梁体混凝土的良好连接。

根据竖墙的轮廓线确定钢筋的平面位置,根据设计桥面高程计算出竖墙顶面高程,确定竖墙钢筋的顶面位置。

绑扎钢筋时,在竖墙顶拉线确定墙顶高程,以确保钢筋顶面标高的准确。

竖墙断缝处的钢筋端面要竖直、平齐。

钢筋骨架外侧对称设置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用的混凝土垫块(4个/m2),其混凝土强度不低于防撞墙混凝土要求,已保证钢筋在模板中的准确位置和保护层厚度。

钢筋绑扎完成后先进行

施工准备

测量放线

钢筋绑扎、调整

钢筋加工、运输

钢筋检查验收

不合格

模板支立、调整

模板整修

模板检查验收

不合格

浇筑混凝土

拆模、养生

图2-2:

竖墙施工工艺框图

自检,自检时特别注意接地钢筋、接地端子的埋设是否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2.2.4模板支立

断缝处堵头模板的加工与防撞墙相同,每节模板上部(竖墙圬工以上)设2根拉杆。

模板支立要保证各竖墙之间、以及竖墙与防撞墙承台高度的一致性,同时各竖墙之间、竖墙与防撞墙承台之间的平面位置满足盖板安装的平面尺寸、相对高度的要求,防止出现盖板(为预制)无法安装或板缝过大以及盖板不平整等问题。

由于盖板之间缝隙较窄(3mm),此调整精度较高,为“毫米”级的控制,施工时加工制作一精确模具,保证竖墙的位置满足盖板安装的平面尺寸要求,达到板缝的精确控制;标高的控制除了测量放线以外,为保证各竖墙之间、防撞墙承台高度的一致性,应采用水平尺逐段进行测平调整;

模板加固采用钢管支顶和松紧螺栓紧拉的方法整体固定模板,每孔梁每侧模板全部支立通过螺栓连接成整体,防止模板移动。

2.2.5浇注混凝土

砼浇注时采用水平分层法从一端浇至另一端,根据竖墙的高度,分层厚度20㎝为宜。

振捣采用插入式Φ=3cm振捣棒振捣,振捣时,振捣棒避免碰模板表面,考虑到竖墙截面较小且有配筋,为保证混凝土的密实,采用橡胶锤于模板外部进行敲打振捣。

2.2.6拆模、养生

待防撞墙砼强度达到5Mpa以上,且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即可拆除模板,拆模时严禁抛扔模板,并避免模板碰撞砼表面及棱角,及时对缺陷部位进行修补。

拆模后应立即进行混凝土养生,采用无纺布覆盖洒水的方法,

施工准备

测量放线

钢筋绑扎、调整

钢筋加工、运输

钢筋检查验收

不合格

模板支立、调整

模板整修

模板检查验收

不合格

浇筑混凝土

拆模、养生

图2-3:

接触网基础施工工艺框图

固定专人负责洒水养生的工作。

2.3接触网钢柱基础

接触网钢柱基础与防撞墙、竖墙同时施工。

其模板外模采用定型刚模板、内模采用木模板。

2.4栏杆及声屏障遮板预制、安装

2.4.1底模安装

底模的安装采用锚固钢筋等铁件将底模锚固在地面上,焊接牢固,防止施工过程中模板移动,保证起吊脱模的方便。

底模安装锚固时要保证底座水平,易于控制遮板混凝土水平面的收面工作。

2.4.2钢筋绑扎

钢筋采用预先绑扎成形,整体进行安装就位。

2.4.3侧模支立

施工准备

测量放线

钢筋绑扎、调整

钢筋加工、运输

钢筋检查验收

不合格

模板支立、调整

模板整修

模板检查验收

不合格

浇筑混凝土

拆模、养生

运输安装

检查验收

图2-4:

遮板施工工艺框图

按照模板的拼装顺序安装,模板拼缝之间粘贴双面胶泡沫条,保证模板缝严密,防止漏浆。

每套模板的侧模设2根拉杆,方便调整侧模的尺寸位置符合设计要求,防止模板尺寸的相对变形。

侧模的重量较轻,安装采用人工直接就位。

模板支立加固完毕应进行检查预埋件的位置、数量和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2.4.4浇注混凝土砼浇注时采用水平分层法从一端浇至另一端,根据竖墙的高度,分层厚度20㎝为宜。

振捣采用插入式30型振捣棒振捣。

振捣时,振捣棒避免碰模板表面,考虑到竖墙截面较小且有配筋,为保证混凝土的密实,采用橡胶锤于模板外部进行敲打振捣。

2.4.5拆模、养生、存放待砼强度达到5Mpa以上,且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即可拆除侧模,拆模时严禁抛扔模板,并避免模板碰撞砼表面及棱角,并及时对缺陷部位进行修补。

侧模拆除后应立即进行混凝土养生,采用一布一膜土工布或无纺布覆盖洒水的方法,固定专人负责洒水养生的工作,养生时间不得低于7天。

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的75%以上时,方可进行起吊移位存放,养生时间不足的在存放区应继续进行养护。

2.4.6运输及安装

采用平板运输车运输,吊车起吊预留锚固钢筋的方法进行装运。

安装前应提前进行测量放线及标高测设工作,同时清理梁面杂物,整修梁体翼缘板外缘至整齐顺直,保证遮板安装面平整稳定,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安装时采用吊车起吊、人工配合的方法进行。

直接利用U型螺栓作吊点进行吊装,预先制作吊具,吊具通过遮板预埋的U型螺栓与遮板进行连接。

遮板安装初步就位后人工配合进行精确调整,将遮板预留钢筋和竖墙A的预埋钢筋绑扎牢固,至此遮板的安装工作结束。

2.5防水层

2.5.1清理基层面

防水卷材铺设前对基层面进行清理,用高压风枪清扫梁面灰尘使其清洁。

如发现有尖锐异物,需人工细部处理。

对要进行铺设卷材的地方提前对基层进行湿润处理。

做到不起砂、不起皮。

根据设计,基层的平整度要求为1m长靠尺测量,空隙不大于3mm,空隙只允许平缓变化,每米不应超过一处。

由于在梁体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梁面局部不平整现象,因此对基层必须进行检查。

检查中如果出现空隙大于3mm且小于5mm的,用防水卷材的粘剂填平,空隙大于5mm的,应将高处部分凿除并进行打磨,使空隙小于5mm后用水泥基胶粘结剂填平。

2.5.2粘结剂配制

聚氨酯防水涂料粘剂,是由两种组分组成在使用前拌合而成,其涂膜表干时间小于4h、实干时间小于24h,两种组分称量误差为±2%,因此采取在实验室配制后运送到施工现场的方法进行。

由现场技术干部于当日下午报告第二日的需要量,实验室于次日早晨上班时配制后送往施工现场。

拌合时按先主剂、后固化剂的顺序将液体倒入容器,并充分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后使用,并且搅拌时间控制在3~5min。

图2-5:

防水卷材施工工艺框图

清理基层面

试铺定位

卷材粘结

配置粘剂

碾压、排气

接头粘结压实

检查修补

而水泥基胶粘结剂,由于在配制后4h以内必须使用完成,超过4h禁止使用,因此选择在工地现场拌制。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100kg、饮用水30kg、胶粉120g、增强剂800g,拌合时将胶粉倒入水内搅拌5~8min、再加入增强剂搅拌2min、再加入水泥搅拌10min即可。

2.5.3卷材粘结

为防止铺设防水卷材时偏差较大,在铺设前用墨线弹线放样,并按放样位置试铺,待卷材位置确定后将卷材固定。

涂刷底胶时应涂刷均匀,厚度控制在1.2~1.5mm,搭接处两层防水卷材之间的粘结剂厚度为1mm。

底胶完全干燥后即可进行卷材铺设,铺设时顺上坡方向逐幅铺设。

铺设防水卷材先将卷材长边折叠一半,从折叠处在卷材表面涂刷涂料粘剂,然后待涂料粘剂干燥至不粘手时,将预铺卷材表面进行合拢粘贴。

卷材粘结后用压辊压实,将气泡排出,以使卷材铺贴顺直平整。

2.5.4接头粘结压实

接头处两层卷材间也采用防水涂料粘结紧密,并用涂料将接头外漏缝隙填塞封闭。

2.5.5检查修补

铺设完后安排专人对卷材铺设质量进行检查,严禁出现起鼓、起泡、翘边现象,否则,及时进行补救。

2.5.6温度控制

根据设计要求,铺贴防水卷材的温度要求为5℃~35℃。

对于夏季,当温度高于35℃时,停止中午时进行防水卷材的施工,尽量选择在夜间及上午温度不高时进行。

而对于冬季,当气温低于5℃时,应采取保温措施,可间接蒸汽预热,严禁明火加热。

2.6保护层

保护层施工工艺框图见图2-6。

2.6.1测量放线

直线段每梁每侧放设3个点,两端及跨中各一个;曲线段每2米放1个点,保证线形圆顺,点位测设后弹出轮廓线。

测量目的主要有两方面:

一为施工前梁面标高的复测,二为保护层混凝土标高及无碴轨道底座板预埋钢筋的位置、标高的控制。

2.6.2混凝土施工

采用混凝土泵车进行浇注入模,泵车停在桥梁下方的施工便道上,混凝土运输车将混凝土倾倒在泵车内,直接泵送到桥面。

浇筑时从一端顺序浇注至另一端,全幅宽度一次浇注,并通过泵车的布料软管将混凝土均匀的铺在梁体的防水层上,用平板振捣器捣实。

抹面固定专人进行,底座板位置处直接整平,留自然毛面,非底座板位置进行抹光处理,考虑到底座板立模方便,抹光收面时可向底座板方向延伸5cm。

混凝土抹面时亦应注意控制顶面标高,且不得过量加水,抹面次数也不宜过多。

2.6.3养生

图2-6:

保护层施工工艺框图

养护时采用土工布覆盖,并随时保证土工布处于潮湿状态;冬季采取保温措施,方案为底层薄膜覆盖封闭,其上覆盖双层草帘保温,顶部采用彩条布进行覆盖。

施工准备

测量放线

伸缩缝钢板安装

伸缩缝检查验收

不合格

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养生

 

2.7伸缩缝

伸缩缝施工与保护层同时进行,将异型钢安装在设计位置。

安装完成后重新检查异型钢位置是否准确,如有偏差,必须校正。

校正后即可浇筑保护层混凝土,待保护层混凝土强度达到上人要求后,即可人工将伸缩缝的橡胶密封带安装在耐候钢型材内。

2.7综合接地

(1)接地钢筋

钢筋绑扎时注意各号钢筋的绑扎顺序和防撞墙综合接地钢筋的连接布置,接地钢筋必须按图施工,并保证各部分的尺寸准确,间距均匀。

接地钢筋双边焊搭接长度不小于55mm,单边焊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焊缝厚度不小于4mm,钢筋间十字交叉时采用φ16的“L”形钢筋进行焊接。

立防撞墙模板时,注意将防撞墙接地端子紧靠模板,并用胶带包裹严实。

(2)技术指标

综合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不能大于1Ω,接地钢筋及接地端子的焊接,设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施工组织机构

3.1施工组织机构

施工组织机构见图3-1。

技术主管:

杜亮

架子队队长:

魏大兴

项目经理:

张胜利

生产副经理:

诣承龙

项目总工:

胡志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