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692904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山西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7年山西省中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蕴含着“凝聚血缘、合家团圆”的寓意,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

与这一寓意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科举制

2.中国的汉字构型独特,字形丰富,数量庞大,为富于个性化的书法艺术创造了条件。

根据下面图片提示的相关信息,书法成为一门艺术的原因有(  )

①汉字的演变与成熟②历史统治者的推崇③造纸术的发明④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3.据《明太祖实录》记载:

明洪武十三年全国总人口为59873305人,而山西人口已达到4103450人。

明朝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便大量从山西往外地迁民。

明政府在移民同时,给予外迁之人相关政策上的优惠和照顾,这无疑让外迁的山西人更快地投入到当地的农业生产中,与当地人共同创业,使明朝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从这段话中不能提取到的信息是(  )

A.山西人口在明朝增加的原因

B.明朝政府从山西移民的原因

C.政府的优惠政策调动移民积极性

D.山西移民对迁入地经济做出贡献

4.下列选项与“古代对外友好交往”这一主题不符的是(  )

A.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B.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大唐文化

C.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亚非交流

D.郑成功﹣﹣收复台湾,抗击外来侵略

5.为如表中的历史人物找到准确的对应项,空白处应填写的是(  )

历史事件

太平天国运动

戊戌变法

东北抗日

历史人物

洪秀全

李鸿章

康有为

杨靖宇

A.虎门销烟B.洋务运动C.武昌起义D.北伐战争

6.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登载了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

“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子、东洋竹篮仔等”。

这一现象说明了(  )

A.自然经济的迅速瓦解B.社会阶级分化的加剧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D.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7.山西现有红色遗址600多处,见证了革命战争年代不同时期发生在我省的重大历史事件。

如图是小明同学利用暑假去参观太原解放纪念馆时拍摄的照片及批注说明。

据此判断,与太原解放的背景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

A.百团大战,主动出击B.挺进大别山,战略进攻

C.渡江战役,解放南京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8.1984年刚上任青岛冰箱厂厂长的张瑞敏说:

“欢迎我的是53份请假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十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出现这一情景的原因是(  )

①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职工缺乏积极性

②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职工下海经商

③分配中平均主义现象严重

④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9.小丽同学查阅建国以来我国军队建设的相关资料后,制作了下面的大事年表。

据此,她对军队建设所起的作用得出了如下结论,其中理解有误的是(  )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宣告成立

1949年11月,空军司令部成立,标志着人民空军正式诞生

1954年6月,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潜艇部队成立

1958年7月,人民解放军第一支地毯导弹部队成立

1966年7月,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正式成立

……

1996年,人民解放军海陆空三军及战略导弹部队在台湾海峡进行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一次联合实弹演习

2016年,中国空军出动“轰﹣﹣6K”飞机赴南海战斗巡航

A.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国防总体实力和防卫作战的能力

B.为保卫国家领土完整和维护国家统一筑起钢铁长城

C.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安全保证

D.居于现代化科技知识的军队指挥人才队伍正逐渐形成

10.“它是城邦公民内部的而民主。

只有成年男性才真正享受权利,而妇孺、外邦人、奴隶被排除在外。

它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

”文中的“它”指的是(  )

A.雅典的民主政治B.拜占庭的《查士丁尼法典》

C.斯巴达的贵族政治D.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

11.对比同类历史事件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关于文艺复兴和新文化运动相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反对封建制度的黑暗

B.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

C.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12.阅读下面《工业革命动力演进示意图》,从中可以得出蒸汽机的作用是(  )

①用机械力取代了自然力,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②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③为汽船、火车的发明提供了动力,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革新

④确立起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格局⑤出现了机器化大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

A.①②③④B.③④⑤C.①③⑤D.①②④⑤

13.近现代以来,美日关系经历了曲折复杂的变化过程。

对如图两幅图片所反映的美日关系,解读正确的是(  )

A.日本遭受美国侵略后,学习西方进行改革

B.日本为打破华盛顿体系,偷袭美国珍珠港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在美国的扶植下迅速崛起

D.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加紧对日本进行技术输出

14.1941年6月22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演说:

“在过去25年中,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终一贯的反对共产主义。

我并不想收回我说的话。

但是,这一切,在正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情景对照下,都已经黯然失色了……我们将要对俄国和俄国人民给予力所能及的一切支持。

”丘吉尔所说的“眼前展现的情景”是(  )

A.苏德战争爆发B.决战斯大林格勒

C.诺曼底登陆D.苏联红军进攻柏林

15.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召开主题研讨会,下面是四名同学的发言。

从他们的发言中判断其研究的主题是(  )

罪恶的黑奴贸易造成非洲传统文明的衰落,经济社会倒退

非洲版图上各国疆界以直线居多,是殖民主义留下的烙印

二战后印巴分治遗留下的克什米尔问题,成为印巴冲突不断的历史根源

巴拿马运河战略地位重要,但运河主权直到1999年才被巴拿马政府收回。

A.国家的独立于统一B.殖民主义的恶果

C.领土主权与疆域D.地区冲突的加剧

 

 

二、简答题

16.运用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地图中近现代的两次开放,分别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下面年代尺上的信息,分别写出与“创建军队”和“转折会议”相对应历史事件的名称,并归纳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历程的共同特点。

(3)从下面关键词中任选一个,简述它与年代尺上相关历史事件的联系。

马克思主义俄国十月革命苏联两个五年计划

(4)历史事件包含原因、现象、影响等诸多基本要素。

阅读如表中的历史叙述,判断其分别属于哪种要素。

历史事件

历史叙述

要素

新经济政策

美国人哈默在苏俄租办的文具店里,不光有上等的铅笔、钢笔、笔记本、图画纸和画图工具盒,还有花花绿绿的彩带,形状各异的橡皮,甚至还有美国好莱坞的明星照片

现象

罗斯福新政

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市崩溃。

一夜之间,“繁荣”景象化为乌有,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人口激增。

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

原因

改革开放

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连年丰收;深圳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缩影。

短短几年时间,就由边陲小镇变成了一个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影响

 三、材料解析题(含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建立法治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之一。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

材料二1804年,《拿破仑法典》颁布实施,它明确规定成年法国人都平等地享有民事权利,体现了在法律上公民平等的原则;严格规定了私有财产的合法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受侵犯;否定了封建特权,确立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原则。

在拿破仑帝国时期,曾经强迫在法国占领了的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实行此法典。

材料三1861年3月,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农奴制改革的法令。

法令规定:

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会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扭转了战局,加速了北方军事胜利的进程。

﹣﹣材料二、三摘编自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科书

材料四

中国近代民主法制简表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推翻封建帝制后,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宣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民主革命胜利后,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通过了《共同纲领》,确定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从背景、颁布机构、主要内容、性质及作用等方面。

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法制建设步伐加快,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时期比较完善的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材料一中韩非子的思想主张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拿破仑法典》体现了怎样的立法原则?

法典在欧洲的推行起到了什么作用?

(3)根据材料三,分析19世纪60年代美、俄两国颁布的法律是如何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

(4)根据材料四给出的示例,在空白处撰写简要说明。

(5)综上所述,并结合身边的事例,谈谈你对“法治”的理解。

18.经济格局的变化深刻影响着政治格局的走向。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东汉末年到东晋初期,唐代中叶到五代十国,北宋末年到南宋初期,北方民众多次大规模地向南迁徙,既给南方带来一定的人口压力,也为南方社会经济的开发与进步创造了条件和机遇。

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已告完成。

﹣﹣摘自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科书

材料二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球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1850年

英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1%其中出口商品中工业消费品和工业生产资料占85%以上,从而占据了世界经济的中心地位。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

海权,工业,殖民》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打破了旧有的世界经济体系,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冲击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使原有的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的而变化。

美国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为后盾,战后确立了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地位,对国际政治拥有巨大影响力。

材料四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美苏冷战终结,世界局势发生了重大改变,正曲折地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经济领域的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材料三、四均摘自高中历史教科书

(1)材料一中,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几个阶段?

指出其南移的原因。

(2)材料一中:

“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结合史实说明英国是如何“占据了世界经济的中心地位”的?

(3)根据材料三,简述二战后美国“对国际政治拥有巨大影响力”的表现。

(4)综上所述,归纳推动经济、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共同因素。

 

四、探究题

19.“和谐”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髓,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共同的发展愿景。

某班同学以“和谐之光”为主题设计了一期板报,并提出了如下问题,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

任务一【搜集名言﹣﹣汲取思想智慧】

(1)阅读同学们搜集的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名言,请你任选其中两位,分别概括他们的思想主张。

●“人法地,地法天,天发道,道法自然”

﹣﹣老子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兼相爱、交相利”

﹣﹣墨子

任务二【赏析名画﹣﹣见证民族团结】

(2)如图名画分别反映出中央政府在处理与西藏地区民族关系时采取了什么方式?

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任务三【对比事件﹣﹣感悟②】

(3)完成如表中①处内容的填写。

通过比较后,请你为本栏目提炼一个恰当的主题词。

(填写在②处)

历史事件

背景

结果

结果的落实

西安事变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和平解决

①  

重庆谈判

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

签订《双十协定》

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挑起内战

②  

任务四【解读史实﹣﹣体验和而不同】

(4)“求大同,存小异”对和平发展开展意义重大,请从下列史实中任选两个加以说明。

万隆会议《联合国宣言》欧洲联盟

任务五【联系现实﹣﹣构建和谐社会】

(5)下列是同学们围绕“科技与生活”开展问卷调查后,整理出的百姓关注的生活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汽车单双号限行

●微信朋友圈点赞

●淘宝“双十一”购物节成交额屡创新高

●山西政府限制煤炭产能,支持清洁能源的发展

(6)完成板报任务后,谈谈“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

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蕴含着“凝聚血缘、合家团圆”的寓意,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

与这一寓意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科举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分封制的相关知识。

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分封制与“凝聚血缘、合家团圆”的寓意关系最为密切。

禅让制是民主推选首领的方法,郡县制是地方管理制度,科举制是选官制度,故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

2.【题文】中国的汉字构型独特,字形丰富,数量庞大,为富于个性化的书法艺术创造了条件。

根据下面图片提示的相关信息,书法成为一门艺术的原因有()

①汉字的演变与成熟②历代统治者的推崇

③造纸术的发明④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答案】B

【解析】

【考点定位】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昌盛的秦汉文化

3.据《明太祖实录》记载:

明洪武十三年(1381年)全国总人口为59873305人,而山西人口已达到4103450人。

明朝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便大量从山西往外地迁民。

明政府在移民同时,给予外迁之人相关政策上的优惠和照顾,这无疑让外迁的山西人更快地投人到当地的农业生产中,与当地人共同创业,使明朝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从这段话中不能提取到的信息是()

A.山西人口在明朝增加的原因

B.明朝政府从山西移民的原因

C.政府的优惠政策调动移民积极性

D.山西移民对迁入地经济作出贡献

【答案】A

【解析】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朝君权的加强

4.下列选项与“古代对外友好交往”这一主题不符的是()

A.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B.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大唐文化

C.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亚非交流

D.郑成功——收复台湾,抗击外来侵略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收复台湾的相关史实。

根据课本所学,丝绸之路、鉴真东渡日本和郑和七下西洋都属于“古代对外友好交往”。

郑成功收复台湾,抗击外来侵略属于反侵略,不属于“古代对外友好交往”。

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5.为下表中的历史人物找到准确的对应项,空白处应填写的是()

A.虎门销烟B.洋务运动C.武昌起义D.北伐战争

【答案】B

【解析】

【考点定位】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

6.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登载了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

“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

这一现象说明了()

A.自然经济的迅速瓦解

B.社会阶级分化的加剧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

分析题文的“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可以获得的信息是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ABD在题文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定位】人教版八年级上•经济和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的变化

7.山西现有红色遗址600多处,见证了革命战争年代不同时期发生在我省的重大历史事件。

右图是小明同学利用暑假去参观太原解放纪念馆时拍摄的照片及批注说明。

据此判断,与太原解放的背景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A.百团大战,主动出击B.挺进大别山,战略进攻

C.渡江战役,解放南京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点。

阅读题文图片所给提示信息:

1949年4月24日。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了渡江战役,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

ABD和题文图片信息无关,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此题选择答案C。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战略大决战

8.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厂长的张瑞敏说:

“欢迎我的是53份请假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出现这一情景的原因是()

①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职工缺乏积极性②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职工下海经商

③分配中平均主义现象严重④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考点定位】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9.小丽同学查阅建国以来我国军队建设的相关资料后,制作了下面的大事年表。

据此,她对军队建设所起的作用得出了如下结论,其中理解有误的是()

A.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国防总体实力和防卫作战的能力

B.为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和维护国家统一铸起钢铁长城

C.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安全保证

D.具有现代科技知识的军事指挥人才队伍正逐渐形成

【答案】D

【解析】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钢铁长城

10.公民内部的民主,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受权利,而妇孺、外邦人、奴隶被排除在外。

它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

”文中的“它”指的是()

A.雅典的民主政治B.拜占庭的《查士丁尼法典》

C.斯巴达的贵族政治D.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认识。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主要包括两个奴隶制国家:

斯巴达和雅典。

雅典在国王伯利克里当政期间,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

雅典民主政治只是少数人的民主,广大的奴隶、外邦人和妇女被排斥在外。

BCD不符合题意。

A符合题意,故答案选择A。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人类文明的开端•西方文明之源

11.对比同类历史事件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关于文艺复兴和新文化运动相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反对封建制度的黑暗B.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

C.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D.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答案】B

【解析】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运动

12.阅读下面《工业革命动力演进示意图》,从中可以得出蒸汽机的作用是()

①用机械力取代了自然力,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②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③为汽船、火车的发明提供了动力,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革新

④确立起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格局

⑤出现了机器化大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

A.①②③④B.③④⑤C.①③⑤D.①②④⑤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有关知识。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蒸汽机用机械力取代了自然力,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蒸汽机为汽船、火车的发明提供了动力,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革新;蒸汽机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出现了机器化大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最终确立起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格局是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③⑤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择C。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蒸汽时代”的到来

13.近现代以来,美日关系经历了曲折复杂的变化过程。

对下面两幅图片所反映的美日关系,解读正确的是()

A.日本遭受美国侵略后,学习西方进行改革

B.日本为打破华盛顿体系,偷袭美国珍珠港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在美国的扶植下迅速崛起

D.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加紧对日本进行技术输出

【答案】A

【解析】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无产阶级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14.22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演说:

“在过去25年中,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终—贯的反对共产主义。

我并不想收回我说过的话。

但是,这一切,在正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情景对照下,都已经黯然失色了……我们将要对俄国和俄国人民给予力所能及的一切支持。

”丘吉尔所说的“眼前展现的情景”是()

A.苏德战争爆发B.决战斯大林格勒

C.诺曼底登陆D.苏联红军进攻柏林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关史实。

根据题文的“我们将要对俄国和俄国人民给予力所能及的一切支持。

”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袭苏联,苏联卫国战争爆发。

丘吉尔所说的“眼前展现的情景”是指苏德战争爆发。

BCD发生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后,不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定位】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5.研究性学习小组召开主题研讨会,下面是四名同学的发言。

从他们的发言中判断其研究的主题是()

①罪恶的黑奴贸易造成非洲传统文明的衰落,经济社会倒退

②非洲版图上各国疆界以直线居多,是殖民主义留下的烙印

③二战后印巴分治遗留下的克什米尔问题,成为印巴冲突不断的历史根源

④巴拿马运河战略地位重要,但运河主权直到1999年才被巴拿马政府收回

A.国家独立与统一B.殖民主义的恶果

C.领土主权与疆域D.地区冲突的加剧

【答案】B

【解析】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血腥的资本积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亚非拉的奋起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5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0分)

16.运用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地图中近现代的两次开放,分别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

(2分)

(图一、图二分别答出上述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2)根据下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