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科学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高效课堂模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693816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5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科科学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高效课堂模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教育科科学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高效课堂模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教育科科学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高效课堂模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教育科科学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高效课堂模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教育科科学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高效课堂模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教育科科学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高效课堂模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4页
教育科科学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高效课堂模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4页
教育科科学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高效课堂模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4页
教育科科学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高效课堂模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4页
教育科科学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高效课堂模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4页
教育科科学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高效课堂模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4页
教育科科学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高效课堂模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4页
教育科科学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高效课堂模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4页
教育科科学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高效课堂模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4页
教育科科学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高效课堂模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4页
教育科科学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高效课堂模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4页
教育科科学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高效课堂模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4页
教育科科学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高效课堂模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4页
教育科科学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高效课堂模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4页
教育科科学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高效课堂模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4页
亲,该文档总共8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科科学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高效课堂模式.docx

《教育科科学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高效课堂模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科科学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高效课堂模式.docx(8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科科学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高效课堂模式.docx

教育科科学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高效课堂模式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学校:

教师:

 

教学进度计划表

周次

教学单元

教学课题

计划节数

实授节数

1

第一单元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1

2、点亮小灯泡

1

2

3、简单电路

1

4、电路出故障了

1

3

5、导体与绝缘体

1

4

6、做个小开关

1

7、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1

5

第二单元

新的生命

1、油菜花开了

1

2、各种各样的花

1

6

3、花、果实和种子

1

4、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1

7

5、种子的萌发

1

6、动物的卵

1

8

7、动物的繁殖活动

1

9

期中复习

2

10

期中考试

2

11

第三单元

食物

1、一天的食物

1

2、食物中的营养

1

12

3、营养要均衡

1

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1

13

5、面包发霉了

1

6、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1

14

7、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1

15

第四单元

岩石和矿物

1、各种各样的岩石

1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1

16

3、岩石的组成

1

4、观察、描述矿物

(一)

1

17

5、观察、描述矿物

(二)

1

6、面对几种不知名的矿物

1

18

7、岩石、矿物和我们

1

19

期末复习

2

20

期末考试

2

教材分析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四册。

全册教材包括了“电”、“新的生命”、“食物”、岩石和矿物”四个单元,由30多个典型活动组成。

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第一单元“电”共9课时,具体包括:

电和我们的生活(1课时),点亮我的小灯泡(1课时),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1课时),电路出故障了(1课时),导体和绝缘体(1课时),我来做个小开关(1课时),里面是怎样连接的(1课时),我们选择了什么(2课时)。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共7课时,具体包括:

油菜花开了(1课时),各种各样的花(1课时),花、果实和种子(1课时),豌豆夹里的豌豆(1课时)。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1课时),萌发的种子(1课时),动物的卵(1课时), 

    第三单元“食物”共7课时,具体包括:

一天的食物(1课时),我们的身体从食物中获得什么(1课时),吃什么和还吃什么(1课时),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1课时),面包发霉了 (1课时),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1课时),食物包装上的信息(1课时)。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共7课时,具体包括:

各种各样的岩石(1课时),进一步观察岩石(1课时),岩石的组成(1课时),怎样观察描述矿物(1课时)。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1课时),岩石矿物和我们(1课时)。

 

 

学情分析

 

培优辅差

 

学困生帮扶计划及措施

学困生姓名

基础状况及奋斗目标

帮扶生姓名

帮扶措施

帮扶结果及进度统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期中

期末

备注:

在上次检测基础上有进步者打“√”,退步者打“×”。

检测成绩统计表

姓名

单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期中

期末

总评

第一单元电

1.1电和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标:

1、经历调查家用电器的活动过程,并且科学文件夹记录;

2、经历一次收集并且处理数据的科学研究过程;

3、讨论他们想知道的关于电的知识;

4、明确一些安全用电的常识,并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养成安全用电的习惯。

教学重点:

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

教学难点:

关于电的知识。

教学方法:

实验法

教学准备:

准备一份科学调查记录表,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电的知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课前我们做了一个调查记录,调查了我们自己家里的用电器,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个统计,交流我们的调查结果。

二、探究过程

1、调查家中的电器。

(1)小组内互相交流调查记录,同学之间相互说说。

(2)个人统计:

生活中常用的用电器有哪些?

大的电器有哪些?

小的用电器有哪些?

最少使用的用电器有哪些?

这些用电器分别是用哪些电的?

你统计的数量是多少?

(1)全班交流。

(2)在调查你们发现了哪些问题?

(3)自己还有哪些想法?

(4)要是没有电的话,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2、交流我们知道的电的知识。

(1)小组讨论,相互说说你在以前知道的关于电的知识。

A、静电的知识

B、雷电的知识

3、知道安全用的重要性,养成安全用电的习惯。

(1)哪些地方存在触电的危险。

•在户外,哪些地方存在触电的危险?

•在家里与学校,哪些地方存在触电的危险?

(2)我懂得怎样安全用电?

•讨论:

怎样安全用电。

•全班交流。

三、总结:

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

正电荷和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板书设计:

1.1电和我们的生活

1、调查家中的电器

2、交流我们知道的电的知识

课后反思:

 

1.2点亮我们的小灯泡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一跟电线、一个电池,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

2、学会对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进行观察和画出电在小灯泡内的流动路线;

3、学会画一个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图;

4、经历多种简单电路的连接过程;

5、学会检查电路装置,避免短路现象的发生。

 教学重点:

能让小灯泡亮起来。

教学难点:

画一个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图。

教学准备:

每个学生一份材料:

1根导线、1个电池、1个小灯泡、科学文件夹。

教学方法:

实验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电的很多知识,今天我们要来研究怎样点亮小灯泡?

二、探究过程。

1、让小灯泡发光。

(1)观察材料。

•仔细观察电线、干电池、灯泡,我们有什么发现?

•说说电线的特点;

•说说干电池的特点;

•说说小灯泡的特点。

(2)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

用这些材料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吗?

(3)把发光灯泡的连接装置画在科学文件夹上。

(4)说出电在小灯泡里的流动路线。

2、 出示四种电路连接图,让学生判断哪个小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

3、交流

•  今天我们学会了几种使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方法?

•有什么新的问题?

三、总结:

闭合电路有电流通过灯泡发亮。

电路中必须有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

板书设计:

1.2点亮我们的小灯泡

1、让小灯泡发光

2、哪个小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

课后反思:

1.3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教学目标:

1、观察电池盒、小灯座的结构特点;

2、学会用电池盒、小灯座使小灯泡发亮;

3、学会用简单的电路图记录自己的连接;

4、经历让更多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并且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能使用灯座让小电灯亮起来。

教学难点:

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教学准备:

小组观察:

小灯座、电池盒;

活动材料:

小灯泡2个、小灯座2个、电池盒、干电池一个、电线4根。

教学方法:

实验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探究过程:

1、学习使用灯座的小电灯。

(1)观察材料。

 •  观察电池盒的结构特点。

•  观察小灯座的结构特点。

(2)连接电路。

•  在电池盒两端的弹簧夹上接电线并把电池安装到电池盒里。

•  把小灯泡连接在小灯座上。

•  用电池盒与小灯座组建一个电路。

并且说说电是怎样流的?

(3)画简单的电路图。

•  能不能更简单的方法表示电路。

•  把简单的电路图画在科学文件夹上。

2、点亮更多的灯泡。

•  提供材料:

小灯泡2个、小灯座2个、电池盒、干电池个一个、电线4根。

•  小组讨论:

我们能用这些材料做什么事呢?

可以开展哪些研究?

•  要让两个灯泡亮起来怎么研究?

•  制定一个研究计划。

•  开展研究活动。

三、小结。

四、拓展研究。

能不能使10个小灯泡同时发亮?

为什么?

五、总结:

电路有并联和串联。

板书设计:

1.3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1、学习使用灯座的小电灯

2、点亮更多的灯泡

课后反思:

1.4电路出故障了

教学目标:

1.经历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的分析活动过程。

2.学习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3.经历用电器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的活动过程。

教学重点:

学习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教学难点:

经历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的分析活动过程。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2-3个小灯泡、电线若干、电池、电池盒、小灯座、坏的灯泡、没有剥皮的电线、废电池、形成断路的电池盒;每个小组一套做电路检测器的材料。

教师准备一张电路检测器的挂图。

科学文件夹。

教学方法:

实验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一个能使小灯泡发光的串联电路,说一说电流是怎样流动的。

出示一个不能使灯泡发光的有故障的电路,提出问题:

灯泡为什么不亮了?

二、探究内容:

1、什么地方会出故障。

(1)分组试一试本组的灯泡能不能亮?

(2)分析思考:

是不是电路出故障了?

2、做个电路检测器。

(1)讨论:

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检测有故障的电路?

检查法:

检查电路中的连接是否好。

替换法:

用另外的灯泡、电池来替换电路中的材料,看看灯泡是否能亮。

(2)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指导学生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检验电路检测器是否可以用。

(3)制定检测计划。

(4)用电路检测器查找故障产生的原因。

边检查有故障的电路,边做记录。

数一数电路中一共有几个地方出故障了。

(5)讨论交流。

A.四人小组合作,把自己小组的检测办法告诉大家,边说边演示。

B.进行集体的评价。

3、排除故障,使小灯泡亮起来。

4、注意安全:

电路检测器只能在实验室里检测简单电路;不能用来检测220V的电路。

三、总结:

短路和断路是电路出故障的两中常见形式。

四、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1.4电路出故障了

1、什么地方会出故障

2、做个电路检测器

课后反思:

 

1.5导体与绝缘体

教学目标:

1、经历对多种物体进行预测、检测与记录等活动过程,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提出问题。

2、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意识。

3、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

教学重点:

检测区分25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教学难点:

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体材料和安全用电事项。

教学准备:

学生:

每组一套材料,包括电路检测器,科学记录表及实验盒、泡沫、螺丝刀、海绵、回形针、铝箔纸、玻璃杯、钥匙、一角硬币、五角硬币、橡皮筋、调羹、木条、螺帽、信封、石块、陶瓷片、插头等18种待检测物体。

教师:

演示用的电路装置“电流放大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实验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二、讨论研究计划,进行探究指导

师生共同研讨检测“一元硬币”的研究计划。

三、开始探究活动,注重思维参与

1、学生探究任务:

检测18种物体和自找7种物体,进行区分,预测这些物体是会不会导电?

2、找出容易导电和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的区别。

3、教师提供背景音乐,巡回指导

四、汇报探究结果、发现提出问题

1、汇报交流哪些物体能使电珠发亮,哪些物体不能使电珠发亮,在分类中感知导体和绝缘体。

2、对螺丝刀、插头等进行判断,知道“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电的地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3、交流发现材料的一些规律。

4、提出探究中产生的新问题,相互启发解决。

五、拓展探究内容,引导用电安全

指导探究人体、水的导电性。

 六、课堂小结:

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称为导体,像塑料、橡胶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称为绝缘体。

板书设计:

1.5导体与绝缘体

1、区分25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2、教师电气设备的绝缘材料和安全用电事项

课后反思:

1.6我来做个小开关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动手操作和描述手电筒开关特点的活动过程。

2、经历设计和制作一个小开关的活动过程,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造能力。

3、经历一个设计装置红绿灯的活动过程。

教学重点:

经历设计和制作一个小开关的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

给小电灯做一个开关。

教学准备:

小组每人一只手电筒和干电池。

每个小组灯泡一枚、小灯座、电池盒、干电池各一个,电线若干、回形针1枚、其他导体、绝缘体若干。

每组电路装置1个、开关1个、红灯、绿灯和黄灯各1个、干电池2个、电线若干。

教学方法:

实验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已经学过怎样点亮小灯泡了,点亮小灯泡的电路是怎样的?

二、 探究过程

●     1、观察手电筒

●  2、给我们的小电灯做一个开关

(1)在一个断开的电路上,小组讨论用什么材料来控制小电灯的亮和灭?

(2)再利用回形针,将一头翘起,一头固定,做一个按压式开关。

(3)利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讨论并设计、制作一个小开关,全班交流。

3、红灯、绿灯和黄灯

(1)利用每组准备好的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能交叉控制红绿灯的电路和开关。

推测一下,什么时候红灯亮,什么时候绿灯亮。

(2)在控制红绿灯装置的电路中,再增加一个连接有黄灯的电路,使红灯变绿灯、绿灯变红灯的时候,中间亮起一盏黄灯。

4、小组讨论制作。

三、交流汇报

 四、总结:

开关是电路中控制电流通断的元件。

板书设计:

1.6我来做个小开关

1、观察手电筒

2、给我们的小电灯做一个开关

课后反思:

1.7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教学目标:

1、经历用电路检测器检测4接线盒子的过程;

2、学会根据检测结果,推测盒子里面电线的连接方法;

3、初步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

教学重点:

学会用电路检测器检测。

教学难点:

做一块电路游戏板。

教学准备:

每组:

电路检测器一个、4个连接点的黑箱子一个;

游戏用:

四跟导线;

演示用:

6接口的黑箱子一个。

教学方法:

实验法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猜一猜,左边的哪个电线头与右边的哪个电线头是同一根电线?

依据是什么?

二、探究过程

1、研究:

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盒子上面有4个接线头,里面有电线连接着,不打开盒子盖能知道哪几个接线头是连通的吗?

(1)计划

•  说说打算如何去检验?

怎样检验不对遗漏连接点的检验?

•  想想大概需要检测多少对连接头?

•  检测要求:

A、组装检测器;

B、试试检测器是不是灵;

C、把检测结果记录在表中。

(2)推测盒子里的连接方法。

•  运用检测器检测。

•  我们能根据检测记录,推测4接线头盒子里的电线是怎样连接的吗?

请讨论一下,把推测结果画在纸上。

•  交流汇报。

请将推测的图话在黑板上,并说说推测的依据。

•  统计全班一共推测出几种连接方法。

•  想一想,根据这些推测结果我们能确定盒子里的连接是哪一种吗?

2、研究的延续。

(1)测试

4个接线头的盒子我们会测了,那么6个接线头的呢,需要检测接线头几对?

请把接线头的对数和顺序写在白纸上。

(2)推测

如果知道哪两个接线头之间是怎么连通的,会推测盒子里的电线是怎么连接的吗?

试试。

3、做一块电路游戏板。

(1)小组讨论。

(2)合作完成电路游戏板。

三、小结:

电路的连接方式有串联和并联。

板书设计

1.7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1、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2、做一块电路游戏板

课后反思:

1.8我们选择了什么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两节电池、1个小灯泡采取两种不同连接方法的活动过程;

2、经历1节电池、2个小灯泡采取两种不同连接方法的活动过程;

3、经历给模型房间设计电路,并能在科学文件夹中画出电路的过程;

4、经历给模型房间亲自安装电灯,并让其亮起来的活动过程。

教学重点:

了解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

教学难点:

能设计一个房间的电路。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两节电池、两个灯泡、若干电线。

每组已设计好的纸盒房间,最好是两个房间。

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小开关各2个,长电线4根、短电线6根、胶带纸1卷、小剪刀1把、白纸若干张。

教学方法:

实验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我们知道有关电的很多知识,会动手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了。

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研究有关电路的问题。

二、探究过程

1、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

(1)电池的两种不同连接方法

比一比:

用最快的速度,把2节电池、2个电池盒、1个小灯泡、几根电线连接起来,让灯泡亮起来,看看能有几种方法连接。

在这两种连接方法中,我们发现了什么?

(2)灯泡的两种不同连接方法。

比一比:

用把1节电池、2个小灯座、2个小灯泡、几根电线,让灯泡亮起来,能有几种连接方法?

•  在这两种连接方法中,我们发现了什么?

•  在串联、并联电路中,比划出电流的流动路线。

2、分组讨论,总结。

 三、小结:

一般家中电路是并联。

板书设计:

1.8我们选择了什么

1、串联

2、并联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你们想自己动手设计房间里的电路吗?

这节课我们来设计一下,看谁想的方法最好?

二、探究过程

1、设计一个房间的照明电路。

(1)出示一个纸盒做的模型房间,用我们学过的电路知识,象电工那样为这个纸盒房间设计照明电路。

(2)小组讨论:

怎样设计?

•  要解决哪几个实际问题?

•  采用怎样的电路安装?

(3)交流汇报:

全班交流各组的设计方案。

•  评说别人的设计方案。

•  提出好的建议和意见。

2、安装我们房间的照明电路。

(1)提出安装的要求:

各组安装要注意按一定顺序进行,安装每一个线路看看电是否经过了用电器,特别要注意断路现象。

(2)安装完毕后仔细检查一遍照明电路的连接,在通电。

(3)每组作品展示,比一比哪组的小屋组装的电灯最亮。

三、小结:

并联电路中灯泡最亮。

板书设计:

设计一个房间的照明电路

课后反思: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