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车线束设计开发流程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694449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车线束设计开发流程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整车线束设计开发流程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整车线束设计开发流程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整车线束设计开发流程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整车线束设计开发流程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整车线束设计开发流程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整车线束设计开发流程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整车线束设计开发流程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整车线束设计开发流程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整车线束设计开发流程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整车线束设计开发流程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整车线束设计开发流程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整车线束设计开发流程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整车线束设计开发流程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整车线束设计开发流程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整车线束设计开发流程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整车线束设计开发流程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整车线束设计开发流程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车线束设计开发流程图.docx

《整车线束设计开发流程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车线束设计开发流程图.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整车线束设计开发流程图.docx

整车线束设计开发流程图

整车线束设计开发流程

本设计指南制定了公司乘用车一般整车线束设计开发流程

1.1该系统综述

汽车整车线束,就是将汽车的电源和各用电器按照它们各自的工作原理特性及相互间的在联系,用导线连接起来所构成的一个整体。

汽车整车线束由于各车型的结构型式,电器设备的数量,安装位置、接线方法不同而有差异,但有基本的规定

A、单线制

B、各用电器并联

C、有保险装置以保护线路

D、采用单色或双色导线、多色线

1.2适用围

本指南适用于公司整车线束的开发。

1.3系统基本组成

整车线束是分布在车体,根据它所处位置的不同可分成各种线束。

线束的基本组成主要由导线、插接器、胶带、波纹管、固定卡、电器盒和固定支架等组成,如下图:

2.设计构想

2.1设计原则

1、完整正确地体现整车电器系统的功能

2、根据车型的需要设计成整体或分组分段的电线束

3、根据汽车电线束所处的工作环境及在汽车的空间布置合理选择保护层和固定方式

4、选择线束部的电线时要针对用电设备的负载合理选择电线截面积和颜色

5、在设计过程中尽量减少连接点和过渡接头以提高线束质量、改善制造工艺

6、为降低电线电阻和降低电线成本,设计时应避免重复布线,使线的长度最短

7、对汽车上一些电器信号应增加防干扰措施

2.1.1功能要求

1、满足整车装配要求和布置要求

2、为用电器提供电源和搭铁

3、同汽车上某些开关及继电器结合起来实现对电器设备的功能控制

4、把某些传感器和开关信号输送给汽车上的相应控制单元,并把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传递给相应的执行机构

5、电器部的通讯(如CAN—BUS)

2.1.2顾客要求

1、线束走向整洁、合理,安装牢固

2、方便维修

3、价格低,使用寿命长

4、标识清楚

2.1.3性能要求

使用寿命:

用户正常使用不得少于50万公里或10年(以先到为限)

连接可靠性:

线束与线束之间、线束与用电器之间的连接可靠,满足Q/YYY.04.030中所规定

工作温度:

在-40℃~130℃中的不同温度能正常工作,高低温实验后,线束包扎紧密不松散,可弯曲,端子无退位。

工作环境:

耐油、防尘、防腐蚀、防水,线束经耐油实验(耐机油、汽油、玻璃清洗剂)和盐雾实验后,线束外包扎紧密不松开,线束导通率100%。

导线拉拔力:

拉拔力满足Q/YYY.04.030中所规定

电压降:

电压降应符合Q/YYY.04.030中所规定

导通率:

100%

包扎:

线束波纹管的直径以能完全包住导线且保证导线的直径不小于线束波纹管径的3/4;胶带不得散开

前舱排气管处导线耐温不低于130℃,室导线一般按85℃选择

2.2设计步骤和参数

2.2.1整车线束设计的步骤

2.2.1.1设计输入

1、整车电气原理图和用电器负荷

2、整车配置表和整车线路布置相关数据

3、用电器各插接器型号、引脚定义和对材料的要求

4、产品要满足的法规

2.2.1.2电器盒的设计

1、根据原理图计算保险和继电器的数量,合理分布于电器盒

2、结合车身分成一个或若干个电器盒及所在位置

3、根据整车的成本设计出电器盒的结构和材料

4、应优先考虑沿用

具体见《电器盒产品设计指南》

2.2.1.3线束路径的设计

1、绘制电器平面布置图及线束平面布置图

2、根据整车的数据用3D型式(Ug、Catia)将线束布置加以布置、固定

3、根据汽车的布置,按线束功能,合理走向给予分段

4、过孔处和过棱角处对线束要加予保护

5、线束一定距离要加以固定(150mm~300mm)

6、对于线束接插较集中的地方要支架固定

7、避免湿区的水流入干区

8、前舱线束要充分考虑热场分布

线束路径流程详见附件一

2.2.1.5线束所用材料的设计

1、根据电路合理选择导线型号

2、根据线束所处不同的环境选择不同类型的导线(如温度,信号类型等)

3、根据电路和线束所处的环境合理选择插接器(如防水,温度等)

4、根据线束所处不同的位置选择不同的线束外层保护材料

A、汽车线束的外部保护

B、线束在车体上的固定

、用线束扎带和管夹固定于车体接螺栓(螺母)或孔上

、在线束总成上捆扎塑料销钉固定于车身孔上

、过孔橡胶护套

其线束固定件优先选用:

《线束固定件数据库》

C、各段线束之间的连接

、通过中央电器盒使各线束连接起来

、线束在继电器支架连接

、线束之间的连接

2.2.1.6线束样线的制作和认可

跟踪供应商的制作情况

认可流程可按公司的PPAP

2.2.2设计参数

1、导线的设计

A、汽车导线类型的选择

汽车导线多种多样,根据汽车产品应满足的标准选择导线的标准,根据导线的工作环境和不同作用来选择导线类型

B、导线截面积的选择

参照《整车电路设计规》

C、导线颜色的选择

导线颜色的选择参照QC/T414汽车用低压电线的颜色

2、插接器的设计

A、端子的设计

端子所承受的电流可根据导线所承受的电流来定,端子所承受的负载电流≥导线所承受的负载电流;也可按下方法:

确定负载电流I=P/U

P----用电器的功率

U----汽车电压

端子所承受的负载电流≥I

结合压接导线线径确定端子

端子优先选用采用列表《电流与端子》、《端子的特性》

线对板优先选用《线对板接插器列表》

B、护套的设计

根据端子及线束分支的要求,确定护套的型号

根据插接器所处位置选择护套及保护

3、线束长度的设计

线束长度根据整车各用电器的距离,结合整车结构,合理设计汽车线束走向,得出线束最短距离

4、保险和继电器的设计

见《整车电路设计规》

2.3线束的EBOM数据

序号

线束名称

线束名英文对照(仅供参考)

零件号

1

前舱线束总成

Engineroomwiringharness

2

前保险杠线束总成

Frontbumperwiringharness

3

仪表板线束总成

Dashboard(IP)wiringharness

4

电瓶负极线束总成

Groundbattery

5

室地板线束总成

InteriorFloorwiringharness

6

自动变速箱线束总成

TCUwiringharness

7

左前门线束总成

LeftFrontdoorwiringharness

8

右前门线束总成

Rightfrontdoorwiringharness

9

后门线束总成

Reardoorwiringharness

10

电瓶正极线束总成

Batteryplus

11

行箱线束总成

Trunkwiringharness

12

尾灯线束总成

Rearlampwiringharness

13

油泵线束总成

FuelPumpwiringharness

14

点烟器线束总成

Cigarettewiringharness

15

后背门线束总成

Backsidedoorwiringharness

16

冷却风扇线束总成

Blowerradiatorwiringharness

17

发动机电喷线束总成

Enginemotorwiringharness

18

ABS线束总成

ABSwiringharness

19

电瓶线束总成(用于只有一条电瓶线)

Batterywiringharness

20

前档水槽线束总成

Frontflumewiringharness

21

左地板线束总成

FloorwiringharnessLH

22

右地板线束总成

FloorwiringharnessRH

23

后地板线束总成

Rearfloorwiringharness

24

左前舱线束总成

EngineroomwiringharnessLH

25

右前舱线束总成

EngineroomwiringharnessRH

26

安全气囊线束总成

Airbagwiringharness

27

后保险杠线束总成

Rearbumperwiringharness

28

胎压检测线束总成

TPMSwiringharness

29

顶蓬线束总成

Roofwiringharness

30

搭铁线束总成

Groundwiringharness

31

前左轮速传感器线束总成

FrontWheelsensorLH

32

前右轮速传感器线束总成

FrontWheelsensorRH

33

后左轮速传感器线束总成

RearwheelsensorLH

34

后右轮速传感器线束总成

RearwheelsensorRH

35

左后门线束总成

ReardoorLHwiringharness

36

右后门线束总成

ReardoorRHwiringharness

37

除霜正极线束总成

Defrostpluswiringharness

38

除霜负极线束总成

Defrostgroundwiringharness

39

前左制动蹄片线束总成

FrontEBVLHwiringharness

40

前右制动蹄片线束总成

FrontEBVRHwiringharness

41

后左制动蹄片线束总成

RearEBVLHwiringharness

42

后右制动蹄片线束总成

RearEBVRHwiringharness

43

空调线束总成

ACwiringharness

44

天线线束总成

Antennawiringharness

45

后背门转接线束总成

Backsidedoortransitionwiringharness

2.3环境条件

2.3.1系统的工作温度围

工作温度围:

-40℃~130℃

2.3.2外观件的腐蚀性要求

外观要求:

经耐机油、汽油、玻璃清洗剂实验,外包扎不松开。

3、汽车线束的测试规

3.1测试容

1、尺寸测试

验证线束的外形尺寸和安装尺寸是否和确认的图纸一致;

2、台架试验

按Q/YYY.04.030中所规定

3、三万公里道路测试

验证线束的可靠性

3.2测试标准、方法

1、尺寸测试:

按图纸测试

测试方法:

用钢尺测量线束主支和分支的长度

2、台架试验

按Q/YYY.04.030中所规定

3、三万公里道路测试

根据整车试验规执行

3.3其它方面的性能测试

电磁干扰测试

4一般注意事项

1、不要重复走线

2、尽可能采用就近搭铁,电流搭铁和信号搭铁要分开

3、线束同一分支中不得有线径和颜色都相同的导线存在

4、不要过载使用导线和端子

5、车身上的搭铁点应是焊接螺母或焊接螺栓

5图纸模式

5.1图纸主要容和形式

路径采用三维图纸保存,采用UG、CATIA都可以,线束采用二维图纸保存

线束走向复杂,导线数量多,插接器也多种多样,要把这些信息完整、清晰表达出来

5.2图纸尺寸和公差要求

按Q/YYY.04.030中所规定

5.3图纸其它要求

3D数据为UG、CATIA之格式

二维数据制图可按《线束制图规》

 

附录:

线束KNOW-HOW

产品

问题描述

出现问题的原因

具体的解决措施

附解决措施示意图

关联件

车型

更新时间

解决人

线束设计

导线线径与所选保险丝不匹配

10A保险丝却选了0。

3的线(保险丝保护不了该导线),10A保险丝选了1。

25的线(材料浪费)

根据保险丝容量、结合所选的导线类型,确定该导线的线径

 

保险丝、线束

所有车型

 

线束组

负载前后的线径不一致

在线束图纸和原理图上,出现了负载前的导线是0。

5的,过了负载后导线又成了0。

85的,这样是不符合设计要求的。

根据负载情况确定导线的线径并保持一致

 

导线各用电负载

S11

 

王大丽

前舱线束布置混乱

由于各车型在作前舱总布置时均忽略了线束的布置和走向、固定以及保护等,到装车时会发现前舱线束、发动机线束以及电源正负极线布置凌乱。

根据车型前舱的实际情况,对线束的布置进行专项整改和优化

 

前舱中的各电器系统和部件

各车型

 

线束组

插件状态不同一

部分线束中的部分件插件状态较多,对于同一一个插件,有的厂家选用的是进口件,有的是国产件,有的国产件甚至是多家的产品,这样对产品的可靠性很难保证。

在线束图纸上对所有插件的型号作出明确表示,同时要求质量保证部严格按图纸进行检验。

 

线束

各车型

 

线束组

前舱线束中插件不防水

由于产品定义未定义清楚以及线束厂家经验不足,对部分应该用防水插件的地方没有用,这样导致该插件进水、烧蚀。

在线束图纸上对所有插件的型号作出明确表示,同时要求质量保证部严格按图纸进行检验。

 

线束

各车型

 

线束组

部分插件端子易退位,锁不住

插件和端子本身质量问题;插件和对应端匹配不好;

在线束图纸上对所有插件的型号作出明确表示,同时要求质量保证部严格按图纸进行检验。

同时,在产品设计时尽量采用已批量、成熟的产品。

避免用一些不成熟或不清楚的插件。

 

线束、各功能件

各车型

 

线束组

线束易磨破、短路

由于线束在车身钣金比较锋利处没有采取有效的固定和保护,导致车辆运动过程中线束和车身发生相对移动和摩擦,长时间会导致线束被磨破发生短路。

1、在线束上采用耐磨的绒布胶带;2、线束布置时尽量考虑从钣金锋利的地方;3、采取有效的固定方式。

 

线束、钣金

各车型

 

线束组

附件一

线束布置工作程序

1、接受任务(项目开发计划、线束开发计划)

2、排出计划

3、根据电器件布置制定线束走向方案

4、方案评审(修改、再评审)

5、根据原理图上的线径估算总线外径

6、选波纹管

7、需要提供车身和底盘、发动机的数模(车身坐标的)

8、根据选定电器的插件,确定钣金上的开孔能否满足插件过孔的要求

9、绘制线束三维图

10、确定线束固定支架的形式、个数(应有线束固定支架间间距的标准),线束固定方式

11、根据数模绘制二维线束图(初稿)

12、校对工艺性

13、三维图提交给项目组审核,修改(直至满意)

14、根据最终数模修改二维图

15、根据设计的图纸制作样线

16、检测样线,试装样车,对图纸验证(可装、修改若干轮)

17、台架、道路试验验证

18、OTS

19、SOP

发动机线束布置注意事项:

1、新设计一款发动机时,要有电器部参与发动机线束在发动机上的布置方案。

主要是确定线束走向、线束支架的位置;

2、尽量避开运动件、高温区

3、在发动机缸体高温区,排气管附近的线束必须用支架将线束撑起来;

4、在发动机上各进入传感器的线束必须在传感器附近有固定点,防止发动机工作时的抖动造成传感器插件的接触不良;

5、发动机上线束支架的位置要尽量保证线束布置的美观,走线合理;

6、发动机线束在动力总成(发动机、变速箱)上的固定点与在车身或底盘上的固定点之间部分要留有适当余量,防止发动机抖动时把线束拉伤,也防止线束过长造成对其他件的干涉;

7、发动机线束要尽量避开由于维修而造成的机油、燃油泻在线束上的区域;

8、发动机线束过前围钣金时要注意保护线束,并且保护密封圈要有防尘、降噪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