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694874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6.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x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x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一、选择题

1.(2013·山东·14)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

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曾有过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

“它”是指(  )

A.土地改革B.“一五”计划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人民公社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中苏经济建设。

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和知识的理解阐释比较能力。

题干强调的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而且20~30年代苏联有类似的做法,且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

由此判断应是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A项苏联在20~30年代没有类似的做法;B项是经济计划,不存在经济上的不合理之处;C项是适合国情的改造。

人民公社化运动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因此正确答案选D。

2.(2013·江苏·10)“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

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共85篇,1959年共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

下列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有(  )

①“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展开

②“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盛行

③1958年“大跃进”快速推进

④1960年基层对“大跃进”有所反思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经济建设:

大跃进。

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涉及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农业以粮为纲,工业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由此可知①错误,排除含①的选项即可。

其余三个选项均符合大跃进的实情,故正确答案选B。

3.(2013·天津·9)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至今已有百

年历史。

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

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  )

A.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

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

C.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

D.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考查学生对知识的阐释理解能力。

20世纪90年代我国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达仁堂在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销售经验,在经济体制改革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才会出现“拔剑四顾心茫然”的现象。

A、B两项不是主要原因,C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因此正确答案选D。

4.(2013·海南·23)我国“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民用工业企业中分别有50个部署在东北地区,32个部署在中部地区;国防工业企业中

的大部分部署在了中、西部地区。

国家调整工业布局的主要目的在于(  )

A.充分利用原有工业基础

B.推动经济均衡发展

C.打破西方对华经济封锁

D.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理解材料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

材料通过对一五计划中工业企业分布情况的描述设置新的情境,要求学生对这种分布的目的进行理解。

A项中充分利用原有的工业基础,而

我们工业基础比较好的是东北地区,这与题干中的企业分布状况不一致,可以排除;国家调整后的工业布局的状态,有利于推动经济走向均衡发展的道路,B项正确;C、D两项不是题干提到的这种工业布局的目的。

5.(2013·海南·25)1983年4月国务院在《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中规定:

允许个体工商户购买机动车船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贩运和批量销售;个体户可以起字号、刻图章,在银行开立账户等。

这一措施(  )

A.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B.实现了城乡之间的人员交流

C.活跃了城乡商品市场

D.建立起市场经济新格局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读取信息并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题干强调的是1983年国家对城镇个体户采取开放政策,允许他们可以作为法人从事商业活动。

这一政策提高了个体户从事商业活动的积极性,但他们不是工业生产者,不生产具体产品,所以A项理解错误;在此之前国有运输单位在城乡间已经进行了客货运输,所以实现城乡之间的人

员交流要早于这个时间,B项错误;个体户从事商业活动,以相对灵活的方式进行城乡之间货物贩运,对活跃城乡市场起到了推动作用,C项正确;D项的时间要晚一些,1992年后才出现,D项错误。

6.(2013·新课标Ⅰ卷·35)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

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苏联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经济改革。

考查分析比较能力,实质是考查两国经济改革措施的相似点。

苏联的新经济政策部分恢复资本主义,利用市场货币关系发展经济,中国80年代的改革也是打破原来的计划体制,利用市场货币关系发展经济,这是二者的相似点。

因此正确答案选B。

A项明显与二者改革的背景不符;C、D两项表述与两国经

济发展的史实不符。

7.(2013·阳江重点中学测试)20世纪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

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

与这些科学“奇迹”的出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农业合作化运动B.土地改革运动

C.“大跃进”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 C

[解析] 据题干时间,从题干所述事例,说明当时存在浮夸风、高产风等虚假现象,这反映了大跃进的特征,故选C项。

8.(2013·如东县调研)“在人民公社期间,……当我们翻开新旧中国的两本分省地图一对照,就会发现,新中国的地图上,造福于农民的人工湖泊星罗棋布,与旧时代有天壤之别。

我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在1980年以前每年以1700万亩(3.5%)的速度增加。

”材料反映出(  )

A.人民公社期间中国的农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

C.大跃进运动客观促进农村水利工程快速发展

D.人民公社期间国家经济更注重对农村的投入

[答案] A

[解析] 题

干材料肯定了人民公社期间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的建设,与平时对人民公社化否定的观点不同,故选A项。

B、C两项与题干材料不符,D项夸大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作用。

9.(2013·杭州)《人民日报》某篇社论中指出:

“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

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

”这种“新的社会组织”所带来的影响是(  )

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B.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C.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

D.使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答案] B

[解析] 首先根据材料判断材料所述是处于“人民公社”时期,人民公社的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这违背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规律并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10.(2013·佛山二模)大跃进期间,安徽省少数农民搞起了责任田:

“定产到户,超额归己。

”到1961年底,全省90.1%的生产队实行过或者正在实行责任田。

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领导人对此给予了极大支持,这反映了(  )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从安徽开始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入人心

C.农民自发纠正“左”倾错误

D.中央领导人一致支持安徽实行责任田

[答案] C

[解析] 大跃进期间到1961底,安徽省

农民实行责任田的做法,反映了部分农民自觉抵制“左”倾错误,C项正确;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个别的现象不能说明A项和B项;D项中的一致不符合实际。

11.(2013·南京三模)学者宋圭武在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说:

“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

小岗村的成功主要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小’和不足。

”该“不足”是指(  )

A.没有解决农村生产经营权

B.没有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

C.没有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D.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

[答案] D

[解析]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家为单位进行生产,不利于大规模的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这体现了这一经营模式的不足。

12.(2013·日照一模)2009年,国际著名的投资家和金融学教授吉姆·罗杰斯说:

“现在的中国越来越像资本主义,而美国反而变得越来越社会主义。

”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90年代后两国关系显著改善

B.不同经济模式相互借鉴和影响

C.全球化背景下利益休戚相关

D.两国的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答案] B

[解析] 二战后至今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不断调整经济政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中国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开放,经济上逐渐发挥市场的作用,逐渐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经济模式相互借鉴、创新的结果。

二、非选择题

13.(2013·福建·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增加财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

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

——摘自《列宁全集》

材料二 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的。

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

——摘自《斯大林选集》

材料三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

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摘自《斯大林选集》

材料四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

展的是建设重工业;《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八大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即“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苏维埃政权为什么要实施快速工业化战略。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是如何为工业化打基础并找到资金的。

(3)材料三中所说的“通常的”工业化道路是什么?

结合材料二、三,以英国为例加以说明。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并分析这一设想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

[答案] 

(1)苏维埃政权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敌对势力包围中;经济技术落后,国防薄弱;如不快速发展重工业、实现工业化,经济、技术就不能独立,政权将被扼杀。

(2)实行企业国有化、农业集体化;政府把国有企业利润集中收缴;征收农业税,以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等方式筹集工业化资金。

(3)从发展轻工业开始。

殖民掠夺(海外扩张)进行原始积累;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从轻工业到重工业);逐步实现工业化。

(4)借鉴苏联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尽快实现工业化;但又不能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走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解析] 本题考查中、苏、英的工业化道路。

考查对材料信息的归结提炼和所学知识的迁移比较能力。

第(1

)问原因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从苏俄当时面临的国际局势、自身技术状况、发展工业的目的等方面分析。

(2)问根据十月革命后苏俄工业化中采取的工业、农业等方面措施归结。

第(3)问道路根据所学知识特别是工业革命可以看出是发展轻工业。

说明可从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两次工业革命的产业结构的变化、工业化的过程等方面归结。

第(4)问基本设想根据一五计划的内容、八大的目标归结即可:

优先发展重工业,尽快实现工业化。

与苏联的不同根据材料四中《论十大关系》的相关内容归结:

汲取苏联教训,处理好农重轻的关系等。

14.(2013·湛江调研)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的惊人成就。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从1949年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60多年。

在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历史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上,有这样一种观点:

在肯定改革开放30年以来历史性进步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贬低甚至否定改革开放以前30年的成就和经验。

材料二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同志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发表了重要谈话,指清了改革的方向……南方谈话被誉为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宣言,影响极为深远。

材料三 2004~2007年中美货物贸易进出口情况单位:

亿美元

——数据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请回答:

(1)改革开放以前30年,中国在经济和科技文化方面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国内外背景。

(3)据材料三指出21世纪初中美贸易发展

的趋势,并分析其形成的重要历史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取得惊人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 

(1)经济:

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科技文化:

扫盲教育、“双百”方针(任一点)、“两弹一星”等成就,为科技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2)背景: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挫折;我国改革开放事业面临严峻考验。

(3)趋势:

我国对美贸易一直处于顺差。

重要历史原因: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根本原因: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