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简答题42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694900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79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灾害简答题42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自然灾害简答题42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自然灾害简答题42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自然灾害简答题42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自然灾害简答题42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自然灾害简答题42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自然灾害简答题42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自然灾害简答题42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自然灾害简答题42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自然灾害简答题42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自然灾害简答题42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自然灾害简答题42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自然灾害简答题42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自然灾害简答题42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自然灾害简答题42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自然灾害简答题42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自然灾害简答题42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自然灾害简答题42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自然灾害简答题42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自然灾害简答题42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灾害简答题422.docx

《自然灾害简答题42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灾害简答题422.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然灾害简答题422.docx

自然灾害简答题422

绝密★启用前

2014-2015学年度?

?

?

学校4月月考卷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xxx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评卷人

得分

二、双选题(题型注释)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三、填空题(题型注释)

评卷人

得分

四、判断题(题型注释)

评卷人

得分

五、综合题(题型注释)

1.(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美国3月遭遇罕见暴风雪重创》2014-03-05中新社休斯敦3月4日电:

一场大规模冬季风暴连日来给美国中西部大片地区带来重创,降雪、冰雹、冻雨和气温骤降,导致多地学校与联邦政府关闭、航空交通大乱。

美国国家气象局称,这次覆盖面积广大的暴风雪系统从落基山脉东移,2日进入大平原和密西西比河流域,3日开始席卷美国东岸部分地区,不少城市降雪已经创纪录,气温比去年同期低15至20摄氏度。

说明形成本次美国暴风雪的主要原因及交通部门收到预警后相应做的准备工作。

(10分)

2.当地时间2012年10月29日,飓风“桑迪”登陆美国本土,登陆时飓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2级以上。

次日来自极地的寒冷气流南下与“桑迪”碰撞,带来大雪天气,造成严重灾害。

下图示意飓风“桑迪”移动路径。

据此回答问题。

(1)指出本次灾情严重的主要区域,并说明该区域灾情严重的主要原因。

(9分)

(2)简述为减轻飓风灾害,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6分)

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飓风“桑迪”于美国东部时间2012年10月29日晚8时许在美国新泽西洲海岸登陆。

“桑迪”裹挟着狂风骤雨重创了美国东海岸,也给部分地区带来了大雪天气。

下图为飓风“桑迪”的行进路线示意图。

(1)分析材料中大雪天气形成的原因。

(2)分析紧急状态区域飓风灾害严重的原因。

4.【自然灾害】

下图为我国2014年6月29日20时到6月30日20时的全国降水量分布图,部分地区出现了日降水量超过50mm的暴雨天气,中央气象局根据降雨量发布了地质灾害预警(注:

预警级数越高,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越大)。

(1)简述本次地质灾害预警地区的分布特征(6分)

(2)A地和B地的日降水量都超过了50mm,但A地地质灾害预警等级高于B地,试分析造成此差异的原因。

(4分)

5.(10分)自然灾害

读下面我国近500年水早灾害频率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图示分析,我国东部地区水早灾害分布及发生频率的特点。

(4分)

(2)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灾比较严重,从地形的角度分析其原因及该采取的合理措施。

(6分)

6.(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统计,目前北京地区有突发性地质灾害(如泥石流等)隐患点589处,主要分布在延庆、昌平、怀柔、密云、门头沟、房山等山区县。

(1)描述图示区域突发性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空间分布特点。

(4分)

(2)结合图文信息及所学知识,分析图示区域的西、北部多突发性地质灾害的自然原因。

(6分)

7.(10分)【地理一—自然灾害与防治】

读我国西南某地地震形成堰塞湖示意图,回答问题。

(1)推测堰塞湖形成的原因。

(4分)

(2)应对堰塞湖危害,指出防御措施。

(6分)

8.(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央气象台2014年12月1日8时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受强冷空气影响,12月1日至2日,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出现了大风降温天气,降温幅度一般有6~10℃,其中,东北地区东部、江淮东部、华南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12~14℃,吉林东部局部可超过16℃,上述地区并伴有4~6级偏北风,江河湖面风力可达5~7级。

我国东部和南部海域有7~9级偏北风,阵风10~11级。

如下图。

分析本次寒潮天气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防御对策。

(10分)

9.(10分)自然灾害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1年1月26日,日本九州南部的雾岛山新燃岳火山喷发,激起的火山灰冲到3000米的高空,能见度降到500米左右,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极大影响。

材料二:

“东亚局部区域图”。

(1)此次火山喷发固然规模较大,但对中国国内航空运输影响较小,试分析其原因。

(4分)

(2)请评价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6分)

10.【自然灾害】(10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初,美国部分地区经历了持续多日的暴风雪和冰冻天气,美国中西部地区经历了-35℃的超低温天气,受灾严重范围广。

下图是美国地形简图,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题

(1)简析此次美国超低温冰冻天气受灾范围广的原因,(4分)

(2)简述此次冰冻天气对美国生产生活的影响(6分)

11.下图是某区域地形图,该地区为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素有“粮仓”之称。

但该区域表土流失严重,加上气象灾害频发,严重威胁农业生产。

指出春季最有可能威胁该地农业生产的气象灾害,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10分)

12.自然灾害与防治

青藏高原是我国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发育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其中藏中南地区特别是雅鲁藏布江流域又成为本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最为严重的地区,本区最主要的地质灾害包括泥石流、滑坡、崩塌、塌岸和活动沙丘。

图为“雅鲁藏布江谷地部分地段等高线(单位:

米)分布图”。

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地质灾害频繁的原因。

1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东北地区有连片多年冻土分布,河流发育。

近年来该地区泥石流发生的规模和危害愈来愈大。

图10为东北地区泥石流分布示意图。

读图分析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

(10分)

14.【自然灾害与防治】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材料一2010年1月以来,新疆等地连续4次遭受强冷空气袭击,出现60年一遇的寒潮暴雪灾害,降雪持续时间之长、降雪量之大、积雪之厚、气温之低,历史罕见,给群众生活、交通运输、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影响。

材料二“北疆降雪分布图”

(1)据图描述该地暴雪的空间分布特点,并说明该地多暴雪的原因。

(4分)

(2)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考虑,分析暴雪融化后,大量融水可能带来的危害。

(6分)

15.【自然灾害与防治】(10分)

下图为我国北京市泥石流多发区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读图文资料,说明泥石流多发区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10分)

16.(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据粗略统计,黄河下游决口泛滥见于20世纪50年代前历史记载的约1500余次,较大的改道近30次,洪水遍及范围北至海河,南达淮河,纵横25万平方公里。

右图为黄河历次大改道示意。

简析历史上黄河改道时,溃堤决口主要集中在甲所在虚线区域内的原因。

(10分)

17.材料一:

云南省轮廓图及局部地区等高线图。

材料二:

2013年1月11日8时,从天而降的山体滑坡将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赵家沟村的16户居民点掩埋,最终造成46人死亡2人受伤及重大经济损失。

材料三:

滑坡是指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滑动面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

(1)根据以上资料及所学知识,简述该地滑坡产生的自然原因。

(6分)

(2)说明防范上述灾害应采取的措施。

(4分)

18.材料一:

图中左图是某区域地形图,该地区为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素有“粮仓”之称。

但该区域表土流失严重,如1928年的“黑风暴”剥离了5~12厘米的表土;加上气象灾害频发,严重威胁农业生产。

2013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与图示W国有关方面签署协议,可在图中甲河流域大规模种植粮食。

材料二:

右图为左图中部分城市的的降水统计图。

(1)分析该地区黑土有机质含量高的主要自然原因,并分析造成“黑风暴”盛行的原因。

(10分)

(2)指出春季最有可能威胁该地农业生产的气象灾害,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10分)

(3)与新疆比,分析图中河流域发展种植业更为有利的条件。

(4)某同学把该区域河流特征描述为“河网密度大,流量比较稳定,冬季有封冻期。

”结合材料信息,说明这些河流特征的形成原因。

(10分)

19.(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2014年4月23日,新疆库尔勒、尉犁县等地,甘肃省酒泉市的敦煌市、瓜州县等地,午间遭受特强沙尘暴袭击,最小能见度不足20米,酒泉市气象台发布沙尘暴红色预警信号。

据了解,新疆尉犁县当日9点30分风力已达8级,12时县域内能见度几乎为零,昏天黑地,白天瞬间变黑夜。

(1)简述沙尘暴产生的危害?

(4分)

(2)为减轻沙尘暴的危害应采取哪些措施?

(6分)

参考答案

1.

原因:

高纬冷空气迅速南下,与来自北大西洋的暖湿气流相遇,形成较多锋面、气旋,产生降雪降温(4分)。

准备:

做好道路融雪融冰准备;船舶应到避风场所避风,高空、水上等户外作业人员应停止作业。

(回答二点记满分6分)

【解析】

试题分析:

形成本次美国暴风雪的主要原因是高纬冷空气迅速南下,与来自北大西洋的暖湿气流相遇,形成较多锋面、气旋,产生降雪降温。

交通部门应做好道路融雪融冰准备,通知船舶应到避风场所避风,高空、水上等户外作业人员应停止作业等。

考点:

区域气象灾害的成因,主要防御措施。

2.

(1)美国东北部沿海。

(3分)“桑迪”飓风在此登陆,势力强(强度大),破坏力大;(2分)来自高纬度的强冷空气与飓风交汇,带来大雪,形成灾害链;(2分)东北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城市、人口、财产密集;(2分)

(2)加强对飓风灾害的监测与预报(建立灾情预警系统);加强海岸工程建设(加固海堤),提高抗灾能力;海上船只及时进港躲避风浪;提高房屋的防风防浪能力,及时加固危房;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自救互救培训;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法律法规等。

(6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灾情严重区域分布在美国东北部沿海。

读图可以看到,“桑迪”飓风在此登陆,根据材料风力12级以上,判断势力强,破坏力大。

来自高纬度的强冷空气与飓风交汇,带来大雪,形成灾害链。

东北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城市、人口、财产密集,所以灾情严重。

(2)减灾的措施包括加强对飓风灾害的监测与预报,建立灾情预警系统。

加强海岸工程建设,加固海堤,提高抗灾能力。

海上船只及时进港躲避风浪,提高房屋的防风防浪能力,及时加固危房。

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自救互救培训,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法律法规等。

考点:

区域主要自然灾害类型,灾情严重的原因,主要防御措施。

3.

(1)飓风桑迪带来丰富的水汽;北美洲北部地处高纬,10月末至11月初,冷空气活跃;空气存在强烈的抬升运动。

(2)飓风中心停留时间长;离海洋近,飓风威力强大,削弱不明显;该地区地处美国东北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可知,美国北部纬度较高,10月末至11月初,气温较低,冷空气活跃,图中台风“桑迪”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水汽,在美国北部登陆的时候,与冷空气相遇,受到强烈抬升作用,形成了降雪天气。

(2)读图可知,飓风“桑迪”在紧急状态区域停留时间较长;该地区距离海洋较近,飓风的影响强度更大,刚登陆陆地,被削弱的不明显;该地区位于美国东北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灾害损失更严重。

考点:

该题考查大雪形成原因及受灾程度。

4.

(1)分布特征:

都分布在日降水量大的地区(降水量大且集中的地区);都分布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地形崎岖的地区);分布较分散(或都分布在30°N以南或分布在具体位置如云南西北部、西藏东南部、浙江西南部等)(6分)

(2)A的等级高于B的原因:

A地山高谷深,地势落差大,地势起伏大于B地;A地地质构造比B地更不稳定(更活跃)(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图例和图中等值线,本次地质灾害预警地区都分布在日降水量大且集中的地区,都分布在地势起伏较大,地形崎岖的地区。

从纬度看,都分布在30°N以南,从地区看,分布较分散,如云南西北部、西藏东南部、浙江西南部等。

(2)A地位于西南部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地势落差大,地势起伏大。

A地地质构造比B地更活跃。

B地位于丘陵地区,地势起伏小,地势落差小。

所以A的地质灾害预警地区等级高于B。

考点:

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及分布特征,不同区域灾害等级差异的原因。

5.

(1)分布特点:

南方以水灾为主,北方以旱灾为主。

(2分)频次特点:

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次较高;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频次均是水灾多于旱灾。

(2分)

(2)原因: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发生内涝。

(2分)

措施:

加固堤防;(2分)疏通河道;(2分)河流截弯取直,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2分)。

(任答两点即可得满分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我国东部地区南方以水灾为主,北方以旱灾为主,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次高。

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频次均是水灾多于旱灾。

(2分)

(2)从地形角度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发生内涝。

所以主要措施是中、下游加固堤防,疏通河道。

对中游荆江河段时行河流截弯取直,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

考点:

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特征,治理措施。

6.

(1)分布特点:

分布不均;西北部多,东南部少;山区多,平原少(任答两点计4分)。

(2)自然原因:

西北部多山地,地势起伏较大;岩石较破碎;夏季多暴雨;地表植被覆盖率较低。

(任答三点计6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图中图例可知,图示区域地质灾害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西北地区,东南部地区分不少;且主要分布在山区,平原地区较少。

(2)图示区域为北京及其周边地区,北京地区西北部多以山地区为主,地势起伏大,地表植被覆盖率低,岩石裸露破碎,且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多暴雨,以雨暴雨很容易发生地质灾害。

考点:

该题考查地质灾害分布地区及自然原因。

7.

(1)山体坡度较大,地震引发山体崩塌或滑坡(2分),导致滑坡体或岩体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

(2分)

(2)加强堰塞湖的监测和预报;及时疏散和撤离堰塞湖上游和下游(或上游)居民;开挖泄洪通道;爆破摧毁堰塞体。

(6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堰塞湖是堰塞体阻塞河流后使河水集聚而形成的湖泊,而堰塞体是地震引发山体崩塌或滑坡所形成的。

(2)堰塞湖内水位上涨,可能造成沿岸居民、农田等被淹没,其防御措施可从加强监测和预报、及时疏散和撤离堰塞湖上游和下游居民、开挖泄洪通道、爆破摧毁堰塞体等方面回答。

考点:

堰塞湖成因和危害防御措施

8.

不利:

寒潮带来大风降温天气,对农作物和牲畜产生冻害,影响其正常生长,影响交通、通信及海上渔业生产等。

有利:

寒潮降温可杀死大量害虫和病菌,或抑制其滋生;可能带来雨雪天气,缓解旱情,使农作物受益。

(6分)

对策:

加强天气预报,做好应急预案,做好人畜防寒保暖工作,做好森林、草原防火T作等。

(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寒潮对农业的影响包括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

有利影响体现在寒潮带来的低温可杀死害虫和病菌,而寒潮伴随的雨雪天气可缓解旱情,是农作物收益;不利影响体现在寒潮带来大风、降温天气,对农作物和牲畜造成冻害,且会影响交通、通信以及海上渔业生产等。

寒潮的应对措施包括加强预报,做好应急预案,做好人畜防寒保暖工作,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等。

考点:

寒潮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9.(10分):

(1)距离相对较远;(2分)冬季盛行西北风,中国大陆位于上风向。

(2分)

(2)有利:

会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土;形成可开发的旅游资源;火山灰可以作为建筑材料及化工原料。

不利:

熔岩会摧毁田园、建筑等;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火山灰降低大气能见度,影响交通;诱发地震。

(任答3点给6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此次火山喷发发生在日本南部,又正值冬季,盛行西北风,中国大陆位于上风向,受火山喷发影响小。

(2)火山喷发产生大量的火山灰,会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土;火山,特殊地质景观,可形成可开发的旅游资源;火山灰可以作为建筑材料及化工原料。

火山喷发产生的熔岩会摧毁田园、建筑等,对自然环境破坏大;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火山灰降低大气能见度,影响交通;火山喷发还可能诱发地震,带来次生灾害。

考点:

主要考查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

10.

(1)来自北冰洋冷空气势力强;受地形影响,中部大平原成为寒冷气流的南下通道。

(4分)

(2)不利影响:

造成大面积交通瘫痪,影响人们出行;电力通讯设施受损,造成大面积停电,影响人们生活;冰冻天气会使冬小麦冻死冻伤,对冬小麦生长构成威胁,影响粮食收成;寒冷天气还会影响人们身体健康。

(2点4分)有利影响:

来年病虫害减少,有利于农业生产(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北美中部大平原,利于北冰洋的冷空气长趋南下;加之来自北冰洋冷空气势力强;使低温冰冻天气受灾范围广。

(2)此次冰冻天气对美国生产生活的影响不利影响表现在:

低温冰冻天气,陆面结冰,造成大面积交通瘫痪,影响人们出行;电线结冰,易坠断,电力通讯设施受损,造成大面积停电,影响人们生活;冰冻天气会使越冬作物和冬小麦冻死冻伤,对越冬作物和冬小麦生长构成威胁,影响农作物收成;寒冷天气还会使心血管疾病、感冒增多,影响人们身体健康。

有利影响:

低温冰冻天气,不利于病虫生活,来年病虫害减少,有利于农业生产。

考点:

主要考查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

11.倒春寒(低温冻害)(2分);(融雪性)洪涝(2分)。

该地纬度较高,春季(3~5月)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偏低易对农作物产生冻害威胁(2分);冬季降雪偏多(2分),而春季气温回升快,则积雪快速融化会产生洪涝灾害(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图示为乌克兰,该地纬度较高,春季(3~5月)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偏低,低温冻害易对农作物产生冻害威胁,影响农业生产;受西风带影响,冬季降雪偏多,积雪量大,而春季气温回升快,则积雪快速融化会产生融雪性洪涝灾害,影响农业生产。

考点:

主要考查自然灾害相关知识。

12.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位于板块碰撞边界(2分);地壳活动频繁,岩石破碎(2分);地形坡度大,重力作用强(2分);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容易诱发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2分);冬春季节干旱多大风,河流两岸裸露区域沙尘活动频繁(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雅鲁藏布江谷地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碰撞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多山地,海拔高,地势起伏大,地形复杂,构造运动活跃,地表不稳;降水丰沛,多暴雨;暴雨使岩体疏松,在重力作用下下滑,极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如破坏植被,大规模的工程活动等诱发泥石流、滑坡等灾害。

考点:

地形、地质和板块运动。

点评:

本题属于一道基础型题目,本题的关键是要抓住板块构造运动理论,造成了雅鲁藏布江谷地多地质灾害这一观点。

13.东北地区冻融作用强烈,土层松脆;河流发育,山麓冲积扇沉积物较多,为泥石流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多低山丘陵,地势起伏大;降雨集中,多暴雨;河网密布,汇流速度快,易形成洪水;春汛致使山体下滑。

(10分,五点即可)

【解析】

试题解析:

泥石流发生的原因从地形,气候,河流,土壤等方面来分析。

考点:

泥石流的原因

点评:

弄清泥石流发生的原因从地形地势,气候,河流,土壤等方面分析,难度较小。

14.

(1)分布:

主要分布在山区。

(2分)原因:

来自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遇山地抬升,形成降雪。

(2分)

(2)大量融雪易使河水暴涨。

形成洪水灾害(2分);大量雪水易在山区形成滑坡、泥石流(2分);融水冲刷土壤形成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从图中不难看出,该地暴雪主要分布在山区,这主要和该地盛行风向及地形有关,该地位于中纬度地区,受盛行西风影响,来自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遇山地抬升,易形成降雪。

大量融雪易使地表径流量迅速增加,引起河水暴涨,形成洪水灾害;洪水还是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形成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考点:

暴雪空间分布特征及危害

15.多分布于北京的西部,降水量较大的山地地区;北京位于季风区,西部地区降水空间变化大,说明受地形抬升,多暴雨易形成强洪流,西部坡度大.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图中泥石流分布区的图例可知,泥石流多分布在北京能够西部和降水量较多的饿山区。

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西部山区坡度大,受地形抬升,降水量变化大,多暴雨,有利于形成洪流,引发泥石流。

考点:

该考查泥石流。

16.此处落差大,水流急;冲积扇堆积的物质疏松,河流堤坝易被流水侵蚀;含沙量大,在此处形成地上悬河;降水集中,径流量变率大;此处上游湖泊少,缺乏调节功能;毁林开荒,植被破坏严重。

(每点2分,任答5点得10分)

【解析】

试题分析:

关于河流造成的洪涝灾害我们一般从自然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自然原因包括:

水系特征、气候特征等方面;人为原因包括:

植被破坏、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由于此处位于山区和平原的交界地带,落差大,水流急;冲积扇堆积的物质疏松,河流堤坝易被流水侵蚀;含沙量大,在此处形成地上悬河;降水集中,径流量变率大;再加上此处上游湖泊少,缺乏调节功能;毁林开荒,植被破坏严重,因此历史上黄河改道时,溃堤决口主要集中在甲所在虚线区域内。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17.

(1)该地位居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地处地壳活跃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表岩体不稳定;即使在冬季,发生区也经历雨雪天气,雨雪的浸泡渗润作用,加剧了岩体的不稳定性;地表植被相对稀少;地震的发生也会导致山体滑坡(2012年9月7日的彝良地震)。

(6分)

(2)加强监测预报;制定防灾的应急预案;人工加固坡体;保护植被,提高森林覆盖率;将居民区从滑坡多发区迁出。

(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云南省为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干旱,风化作用强烈,导致岩石破碎。

每年6---8月份,受东南、西南季风影响,该地降水多,且多暴雨,对地表冲刷严重。

云南西北部地质条件复杂,地壳运动活跃,岩石破碎。

该地喀斯特地貌发育,地形起伏大水流速度快,侵蚀能力强。

所以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

(2)防范滑坡的主要措施要增加植被的覆盖率,加强监测预报,并有针对的制定相应的预案。

考点:

自然灾害的防治。

18.

(1)纬度高气温低腐殖质不易分解(枯枝落叶不易分解)(3分)自然原因为气候干燥,风力强盛(2分);人为原因为植被破坏严重(不合理耕作)(2分)。

(2)倒春寒(低温冻害)(2分);(融雪性)洪涝(2分)。

该地纬度较高,春季(3~5月)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偏低易对农作物产生冻害威胁(2分);冬季降雪偏多(2分),而春季气温回升快,则积雪快速融化会产生洪涝灾害(2分)。

(3)与新疆比,甲河流域:

降水较多;(2分)水源丰富;(2分)黑土广布,土壤肥沃;(2分)风沙危害少;(2分)工农业基础好;(2分)近海,有河流和港口,水运方便,利于农产品运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