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学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697172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学案.docx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学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学案.docx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学案

18将相和

学校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正确读写“召集、商议、允诺、隆重、约定、胆怯、推辞、拒绝、能耐、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预习导航】

一、学习字词。

1.能给带点的字注音吗?

允诺()召集()上卿()

渑池()削弱()击缶()

胆怯()将相和()

2.读读下列词语。

蔺相如廉颇和氏璧胆怯鼓瑟侮辱

荆条躲避击缶抵御渑池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和氏璧  鼓瑟  击缶 上大夫  上卿诸位

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二、预习课文内容。

1.读一读“资料袋”,批画知识点。

填一填。

这篇文章选自,作者是。

2.《将相和》是根据,主要是和的故事。

文题中的“将”指“相”又是指;

“和”的意思是;“将相和”的意思是:

3.这篇课文共讲了?

?

?

个小故事,分别给故事加上小标题是:

【课堂探究】

三、合作探究。

1.课文题目为“将相和”既然有了“和”,就说明他们曾经“不和”,“不和”的原因是什么呢?

2.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

“大王,这块璧有点毛病,让我指给你看。

(1)这块和氏璧是稀世珍宝,真的有“小毛病”吗?

蔺相如为什么这样说?

(2)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蔺相如的什么特点?

3.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

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从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蔺相如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4.结合课文的内容说说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四、品读全文,完成填空。

 《将相和》这篇课文,讲了()件事。

分别是()、

()、()和()。

第一件事的起因(),结果是()。

第二件事的起因是(),结果是()。

第三件事的起因是(),结果是()。

三件事的总起因是()

五、学完本课后你有什么收获?

和同学交流交流。

【达标训练】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答(dā?

dá)应?

便(pián?

biàn)宜病假(jiǎjià)

回答(dā?

dá)方便(pián?

biàn)真假(jiǎjià)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削弱——()进攻——()隆重——()

 着急——()商议——()允诺——()

三、补充完整词语。

()之宝()直()壮完()归()

()无不()负()请()()心()力

四、照样子,写词语。

  例:

大方——大大方方?

?

?

浩荡——(?

?

?

)?

?

世代——(?

?

?

)?

?

?

日夜——(?

?

?

)客气——()

我还可以写出两个这样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

五、按要求改写句子。

1.蔺相如对手下人说:

“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

改为陈述句:

2.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改为“因为……所以……”的句式:

六、回顾课文,完成填空。

蔺相如与秦王斗智斗勇,在、上立了大动,被封为上卿,职位比?

高。

廉颇很不服气,有意给蔺相如下不了台,于是将相。

蔺相如,廉颇被蔺相如感动,主动上门。

从此,将相保卫赵国。

从文中可看出蔺相如

的人,廉颇是个的人

七、阅读课文片断,回答问题。

和氏璧

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住在荆山脚下。

有一天,他去见楚厉王,说是在荆山上找到一块罕见的美玉,特地来奉献给大王。

楚厉王左看右看,觉得这不过是一块比较光滑的普通石头,认为卞和在戏弄他,是欺骗君王。

一怒之下,砍掉了卞和的左脚。

厉王死后,武王接位。

卞和跛着一条腿,再一次入宫去献玉。

谁知武王同样不识货,又砍掉了他的右脚。

楚文王即位以后,有人报告,说卞和抱着一块宝石跪在荆山脚下痛哭,哭了三天三夜,连眼睛都哭出血来了。

文王就派人去问,是不是因为前两位国君砍了他的双脚而委屈难受?

卞和说:

“我不是为失去双脚难过,我痛心的是宝玉被当作石头,一片忠诚却成了罪名。

”楚文王召见了他,命人将玉石一琢磨,果然是一块熠熠闪光的美玉。

文王十分感动,因为这块宝石是卞和奉献的,就命名为“和氏壁”。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蒙骗——()贡献——()

2.卞和为什么在山脚下伤心地连哭三天三夜?

用“——”画出有关的语句。

3.简要说说“和氏璧”名字的由来。

4.对这篇短文所说的道理,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说明楚王的愚蠢、残暴和玉匠的无知。

B.主要说明卞和有毅力,是玉石鉴别专家。

C.主要说明卞和出于忠诚,不怕挫折,敢于坚持真理。

5.从这段话中你能体会出蔺相如是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评:

师评:

日期:

19草船借箭

学校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学会“妒、督、寨、擂、呐、丞”等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瑜、幔”等生字。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

3.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预习导航】

一、学习字词。

1.读准下列词语。

妒忌都督推却迟延丞相私自调度

水寨擂鼓呐喊支援探听军令状翎毛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妒忌惩罚都督?

军令状?

调度?

弓弩?

丞相?

神机妙算

二、预习课文内容。

1.《草船借箭》节选自我国着名的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

这个故事以()为主线,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

先写了(),接着写(),然后重点写了(),最后写事情的结果——箭如期如数交付。

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

的故事。

3.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肯定还有一些想解决的问题,请写下来。

(1)

(2)

【课堂探究】

三、分析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

1.周瑜是怎样“请”诸葛亮商议军事的?

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从哪儿看出来?

用“——”画出课文中有关的句子。

2.诸葛亮知不知这是周瑜的阴谋?

诸葛亮为什么不揭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枝箭的任务,并且立下军令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草船借箭的结果怎么样?

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4.文章结尾的句子是:

()

照应课文开头的句子是:

()

四、体会人物特点,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重点读课文6——9自然段,讨论交流以下问题:

“神机妙算”什么意思?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诸葛亮、曹操和周瑜各是怎样性格的人?

1.神机妙算:

2.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

(1)知天时:

(2)懂地理:

(3)识人心:

识鲁肃:

识周瑜:

识曹操:

3.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因素,诸葛亮都考虑到了,诸葛亮作出了巧妙的安排,这就叫

4.诸葛亮借箭的成功,使周瑜长叹一声,说:

五、★文中的人物,你最喜欢谁?

为什么?

【达标训练】

一、选择正确的读音填空。

léilèi

擂()鼓擂()台自吹自擂()打擂()

?

gēnggèng

更()正三更()()加更()改

二、比一比,再组词。

诸()虚()妙()探()罪()

都()虑()沙()深()罚()

三、请用“然”字组词,填入下面个句中。

1.诸葛亮说:

“()就要交战,十天造好,()误了大事。

2.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

3.鲁肃答应了。

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不提借船的事。

4.诸葛亮说:

“都督委托,()照办。

四、将下面句子换个说法,使意思不变。

1.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改为陈述句)

2.诸葛亮嘱咐军士们擂鼓呐喊。

(修改病句)

3.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

(缩句)

五、阅读短文,完成作业。

?

?

?

?

?

?

街亭失守后,诸葛亮调兵遣将准备应敌之策。

他调派任务停当,便先带领5000兵马去西城县运送粮草,忽然飞马送来消息,说司马懿带领大军15万朝西城这边涌了过来。

这时诸葛亮身边并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的5000兵马,已分了一半去搬运粮草,只剩2500兵马在城中。

众文官听到这个消息,都吓得脸色发白。

诸葛亮上城楼一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正分两路杀来。

于是连忙传下命令,叫藏起所有旗帜,禁止人们随便出入及大声说话,却把四面城门大开,每一个城门,用30个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倘若魏兵来到,不可乱动,诸葛亮自己则披上了鹤毛大氅,戴了丝织头巾,带领两个童子坐在城楼上焚香弹琴。

司马懿前军来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都不敢前进,连忙报告司马懿。

司马懿看了,心中大疑,回到军中,连忙传下命令,叫后军充当前锋,前军改作后军,向北面山路退去。

诸葛亮见魏兵远去,拍手大笑起来。

众官无不惊奇,便问诸葛亮:

“司马懿是魏国名将,如今带了15万大军到来,为何退得这样快?

”诸葛亮说:

“他料定我平生谨慎,决不冒险,见了如此模样,便怀疑会有埋伏,所以很快退走。

我并非想要冒险,实在是不得已才决定如此。

我们只有2500兵马,如果放弃城池逃走,必不能跑远,岂不被司马懿一个个捉住吗?

现在他们一定从北边小路退走,我已叫关兴、张苞在那里等候迎敌。

”部下听了,都十分佩服。

1.给本文加上一个标题:

?

?

?

2.给下面的词找近义词。

谨慎:

(?

?

?

?

?

?

?

?

?

)惊奇:

(?

?

?

?

?

?

?

?

?

3.你知道诸葛亮为什么要唱空城计吗?

4.如果你是司马懿,来到城下,你会怎么想呢?

5.《三国演义》中,有关诸葛亮使用计策的故事很多,除了“草船借箭”、“空城计”外,你还知道哪些?

(写三个)

6.你能写两个有关诸葛亮的歇后语吗?

自评:

师评:

日期:

?

20﹡景阳冈

学校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读读记记“吓唬、诡计、霹雳、踉踉跄跄”等词语。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够绘声绘色讲述“武松打虎”的故事。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预习导航】

一、读读下列词语和句子,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筛酒如何但凡榜文平生气力就势

岂霹雳酥软哨棒踉踉跄跄

(1)满满筛了一碗酒但凡客人来我店中。

(2)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

二、用“——”画出具体描写武松“打虎”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读课文填空。

1.《景阳冈》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

2.本文是按顺序写的,可概括为

几个情节,重点了武松和这两个故事情节,可以看出武松是个的人。

【课堂探究】

四、品读第9——11自然段,体验打虎的精彩。

1.画出描写老虎的动作的词语,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作者写老虎凶猛的目的是为了表现什么?

2.面对凶猛的老虎,武松用了怎样的对策?

3.可以把“闪”换成“躲”吗?

为什么作者一次又一次地用了“闪”?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勾画出描写武松打虎动作的词语,可以试着做一做。

5.从武松打虎的一系列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达标训练】

一、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挑着一面旗(tiāo?

?

?

tiǎo)过冈(ɡānɡ?

?

?

?

ɡǎnɡ)

趁着酒兴(xìnɡ?

?

xīnɡ)折上两截(shé?

?

?

zhé)

二、将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语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

?

1.店家给武松满满筛了一碗酒。

(?

?

?

?

?

2.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

?

?

?

?

?

3.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

(?

?

?

?

?

三、给下列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1.这时候天快晚了,你还过冈,岂不白白送了自家性命?

2.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虫来,却怎么斗得过?

四、读课文片断,回答问题。

武松在酒店喝酒,喝完了三碗,店家道:

“我家的酒虽然是村子里的酒,可是比的上老酒的滋味。

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过不了山冈,()叫做‘三碗不过冈’。

过往的客人都知道,知吃三碗,就不再问。

”武松笑道:

“原来这样。

吃了三碗,如何不醉?

”店家道:

“我这酒叫做“透瓶香”又叫‘出门倒’。

出入口时只觉得好喝,一会儿就醉倒了。

”武松从身边拿出些银子来,叫道:

“别胡说!

难道不付你钱!

再筛三碗来!

”。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但凡:

________________筛:

 ______________

3.店家为什么只让武松喝三碗酒。

用“——”画出原因。

4.品读武松的语言,你觉得上文的武松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评:

师评:

日期:

21﹡猴王出世

学校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读读记记“灵通、崩裂、避暑、楷书、造化、家当、顽劣明明朗朗、喜不自胜、天造地设、伸头缩颈、抓耳挠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石猴出世的经过,体会石猴性格特点。

【预习导航】

一、学习字词。

1.读准带点字的读音。

遂有灵通之意獐鹿为友猕猿为亲

镌着抓耳挠腮伸头缩颈家当石碣

2.理解下列的词语和句子。

喜不自胜天造地设天真地秀拱伏无违力倦神疲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日精月华

句子: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二、预习课文内容。

1.《猴王出世》选自作者,猴王就是

,你最喜欢的人物是。

2.课文按、的顺序,可分为三部分:

、。

【课堂探究】

三、品读探究。

1.猴王是怎样出世的?

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找出相关的内容,勾画出重点的句子,读一读。

2.从对猴王言行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他有什么个性、品质特点?

四、★畅谈想法。

如果可以选择,你愿意做石猴还是做众猴?

为什么?

【达标训练】

一、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1.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

2.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

3.(众猴)都在松阴之下顽()耍。

二、补充完整词语。

天()地()抓()耳()

()头()颈日()月()

喜()自()拱()无()

三、把下列文言词语换成现代词语。

1.真是一个好所在。

(?

?

?

?

?

?

2.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

(?

?

?

?

?

?

3.复瞑目蹲身。

(?

?

?

?

?

?

4.何不拜我为王?

(?

?

?

?

?

?

四、阅读课文片段。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有二丈四尺围圆。

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兰芝相衬。

盖自开天辟地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

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那猴在上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1.用“~~~~”画出仙石的形状及所处的位置。

并写出这段话用了写作方法。

2.用“——”画出石猴的日常生活情况。

3.石猴是怎样出生的?

用“——”画出有关的句子。

4.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的石猴。

自评:

师评:

日期:

回顾·拓展五

学校班级姓名

一、看拼音写词语。

dùjìcáojūngānyuànshuǐzhài

()()()()

jùjuéjūnlìnɡzhuànɡshénjīmiàosuàn

()()()

二、将下列成语中用错的字改正过来。

无介之宝()完壁归赵()负刑请罪()

同心谐力()草船借剑()神机机算()

三、把反问句改称陈述句。

1.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2.如果再跳出一条大虫来,却怎么斗的过?

四、把下面的歇后语补充完整。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徐庶进曹营———()

孙猴子的脸———()

五、课文精彩回放。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

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

“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

蔺相如碰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他理直气壮地说:

“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

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处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

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

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1.用“—”画出描写秦王看和氏璧的句子。

2.蔺相如提出要举行隆重的典礼是为了()

A.战士和氏璧是无价之宝。

B.赢得送璧回国的时间。

C.使赵国完全占据主动,秦国理屈被动。

3.蔺相如怎么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的?

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

4.从这段话中你能体会出蔺相如是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快乐阅读。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打仗,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

到了中午时分,士兵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了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然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着急。

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能加快速度呢?

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

“这附近是否有水源?

”向导摇摇头说:

“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

”曹操想了一下说:

“不行,时间来不及。

”他看了看前面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对向导说:

“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

”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

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

“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

”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1.找出文中的四字词语写下来。

2.联系上下文说说望梅止渴的意思。

3.请把文中表现天气炎热的句子画上横线。

4.曹操对士兵们说,前面梅林有梅子,对士兵行军有什么作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自评:

师评:

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