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类零件的分类技术要求.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01918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轴类零件的分类技术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轴类零件的分类技术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轴类零件的分类技术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轴类零件的分类技术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轴类零件的分类技术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轴类零件的分类技术要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轴类零件的分类技术要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轴类零件的分类技术要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轴类零件的分类技术要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轴类零件的分类技术要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轴类零件的分类技术要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轴类零件的分类技术要求.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轴类零件的分类技术要求.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轴类零件的分类技术要求.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轴类零件的分类技术要求.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轴类零件的分类技术要求.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轴类零件的分类技术要求.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轴类零件的分类技术要求.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轴类零件的分类技术要求.docx

《轴类零件的分类技术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轴类零件的分类技术要求.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轴类零件的分类技术要求.docx

轴类零件的分类技术要求

 一轴类零件的分类、技术要求

轴是机械加工中常见的典型零件之一。

它在机械中主要用于支承齿轮、带轮、凸轮以及连杆等传动件,以传递扭矩。

按结构形式不同,轴可以分为阶梯轴、锥度心轴、光轴、空心轴、曲轴、凸轮轴、偏心轴、各种丝杠等其中阶梯传动轴应用较广,其加工工艺能较全面地反映轴类零件的加工规律和共性。

根据轴类零件的功用和工作条件,其技术要求主要在以下方面:

⑴尺寸精度  轴类零件的要紧表面常为两类:

一类是与轴承的内圈配合的外圆轴颈,即支承轴颈,用于确信轴的位置并支承轴,尺寸精度要求较高,一样为IT5~IT7;另一类为与各类传动件配合的轴颈,即配合轴颈,其精度稍低,常为IT6~IT9。

⑵几何形状精度  要紧指轴颈表面、外圆锥面、锥孔等重要表面的圆度、圆柱度。

其误差一样应限制在尺寸公差范围内,关于周密轴,需在零件图上另行规定其几何形状精度。

⑶彼此位置精度  包括内、外表面、重要轴面的同轴度、圆的径向跳动、重要端面对轴心线的垂直度、端面间的平行度等。

⑷表面粗糙度  轴的加工表面都有粗糙度的要求,一样依照加工的可能性和经济性来确信。

支承轴颈常为~μm,传动件配合轴颈为~μm。

⑸其他  热处置、倒角、倒棱及外观修饰等要求。

二、轴类零件的材料、毛坯及热处理

1.轴类零件的材料

⑴轴类零件材料  经常使用45钢,精度较高的轴可选用40Cr、轴承钢GCr1五、弹簧钢65Mn,也可选用球墨铸铁;对高速、重载的轴,选用20CrMnTi、20Mn2B、20Cr等低碳合金钢或38CrMoAl氮化钢。

⑵轴类毛坯  经常使用圆棒料和锻件;大型轴或结构复杂的轴采纳铸件。

毛坯通过加热锻造后,可使金属内部纤维组织沿表面均匀散布,取得较高的抗拉、抗弯及抗扭强度。

2.轴类零件的热处理

锻造毛坯在加工前,均需安排正火或退火处理,使钢材内部晶粒细化,消除锻造应力,降低材料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调质一般安排在粗车之后、半精车之前,以获得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

表面淬火一般安排在精加工之前,这样可以纠正因淬火引起的局部变形。

精度要求高的轴,在局部淬火或粗磨之后,还需进行低温时效处理。

三、轴类零件的安装方式

轴类零件的安装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采用两中心孔定位装夹

一般以重要的外圆面作为粗基准定位,加工出中心孔,再以轴两端的中心孔为定位精基准;尽可能做到基准统一、基准重合、互为基准,并实现一次安装加工多个表面。

中心孔是工件加工统一的定位基准和检验基准,它自身质量非常重要,其准备工作也相对复杂,常常以支承轴颈定位,车(钻)中心锥孔;再以中心孔定位,精车外圆;以外圆定位,粗磨锥孔;以中心孔定位,精磨外圆;最后以支承轴颈外圆定位,精磨(刮研或研磨)锥孔,使锥孔的各项精度达到要求。

2.用外圆表面定位装夹

对于空心轴或短小轴等不可能用中心孔定位的情况,可用轴的外圆面定位、夹紧并传递扭矩。

一般采用三爪卡盘、四爪卡盘等通用夹具,或各种高精度的自动定心专用夹具,如液性塑料薄壁定心夹具、膜片卡盘等。

3.用各种堵头或拉杆心轴定位装夹

加工空心轴的外圆表面时,常用带中心孔的各种堵头或拉杆心轴来安装工件。

小锥孔时常用堵头;大锥孔时常用带堵头的拉杆心轴,如图6-2。

四、轴类零件工艺过程示例

1.CA6140车床主轴技术要求及功用

图6-3为CA6140车床主轴零件简图。

由零件简图可知,该主轴呈阶梯状,其上有安装支承轴承、传动件的圆柱、圆锥面,安装滑动齿轮的花键,安装卡盘及顶尖的内外圆锥面,联接紧固螺母的螺旋面,通过棒料的深孔等。

下面分别介绍主轴各主要部分的作用及技术要求:

⑴支承轴颈  主轴二个支承轴颈A、B圆度公差为,径向跳动公差为;而支承轴颈1∶12锥面的接触率≥70%;表面粗糙度Ra为;支承轴颈尺寸精度为IT5。

因为主轴支承轴颈是用来安装支承轴承,是主轴部件的装配基准面,因此它的制造精度直接阻碍到主轴部件的回转精度。

⑵端部锥孔  主轴端部内锥孔(莫氏6号)对支承轴颈A、B的跳动在轴端面处公差为,离轴端面300mm处公差为mm;锥面接触率≥70%;表面粗糙度Ra为;硬度要求45~50HRC。

该锥孔是用来安装顶尖或工具锥柄的,其轴心线必需与两个支承轴颈的轴心线严格同轴,不然会使工件(或工具)产生同轴度误差。

⑶端部短锥和端面  头部短锥C和端面D对主轴二个支承轴颈A、B的径向圆跳动公差为;表面粗糙度Ra为。

它是安装卡盘的定位面。

为保证卡盘的定心精度,该圆锥面必需与支承轴颈同轴,而端面必需与主轴的回转中心垂直。

  

⑷空套齿轮轴颈  空套齿轮轴颈对支承轴颈A、B的径向圆跳动公差为mm。

由于该轴颈是与齿轮孔相配合的表面,对支承轴颈应有必然的同轴度要求,不然引发主轴传动啮合不良,当主轴转速很高时,还会阻碍齿轮传动平稳性并产生噪声。

⑸螺纹主轴上螺旋面的误差是造成压紧螺母端面跳动的缘故之一,因此应操纵螺纹的加工精度。

当主轴上压紧螺母的端面跳动过大时,会使被压紧的转动轴承内环的轴心线产生倾斜,从而引发主轴的径向圆跳动。

2.主轴加工的要点与措施

主轴加工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保证主轴支承轴颈的尺寸、形状、位置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主轴前端内、外锥面的形状精度、表面粗糙度以及它们对支承轴颈的位置精度。

主轴支承轴颈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以及表面粗糙度要求,可以采用精密磨削方法保证。

磨削前应提高精基准的精度。

保证主轴前端内、外锥面的形状精度、表面粗糙度同样应采用精密磨削的方法。

为了保证外锥面相对支承轴颈的位置精度,以及支承轴颈之间的位置精度,通常采用组合磨削法,在一次装夹中加工这些表面,如图6-4所示。

机床上有两个独立的砂轮架,精磨在两个工位上进行,工位Ⅰ精磨前、后轴颈锥面,工位Ⅱ用角度成形砂轮,磨削主轴前端支承面和短锥面。

主轴锥孔相对于支承轴颈的位置精度是靠采用支承轴颈A、B作为定位基准,而让被加工主轴装夹在磨床工作台上加工来保证。

以支承轴颈作为定位基准加工内锥面,符合基准重合原则。

在精磨前端锥孔之前,应使作为定位基准的支承轴颈A、B达到一定的精度。

主轴锥孔的磨削一般采用专用夹具,如图6-5所示。

夹具由底座1、支架2及浮动夹头3三部分组成,两个支架固定在底座上,作为工件定位基准面的两段轴颈放在支架的两个V形块上,V形块镶有硬质合金,以提高耐磨性,并减少对工件轴颈的划痕,工件的中心高应正好等于磨头砂轮轴的中心高,否则将会使锥孔母线呈双曲线,影响内锥孔的接触精度。

后端的浮动卡头用锥柄装在磨床主轴的锥孔内,工件尾端插于弹性套内,用弹簧将浮动卡头外壳连同工件向左拉,通过钢球压向镶有硬质合金的锥柄端面,限制工件的轴向窜动。

采用这种联接方式,可以保证工件支承轴颈的定位精度不受内圆磨床主轴回转误差的影响,也可减少机床本身振动对加工质量的影响。

主轴外圆表面的加工,应该以顶尖孔作为统一的定位基准。

但在主轴的加工过程中,随着通孔的加工,作为定位基准面的中心孔消失,工艺上常采用带有中心孔的锥堵塞到主轴两端孔中,如图6-2所示,让锥堵的顶尖孔起附加定位基准的作用。

3.CA6140车床主轴加工定位基准的选择

主轴加工中,为了保证各主要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选择定位基准时,应遵循基准重合、基准统一和互为基准等重要原则,并能在一次装夹中尽可能加工出较多的表面。

由于主轴外圆表面的设计基准是主轴轴心线,根据基准重合的原则考虑应选择主轴两端的顶尖孔作为精基准面。

用顶尖孔定位,还能在一次装夹中将许多外圆表面及其端面加工出来,有利于保证加工面间的位置精度。

所以主轴在粗车之前应先加工顶尖孔。

为了保证支承轴颈与主轴内锥面的同轴度要求,宜按互为基准的原则选择基准面。

如车小端1∶20锥孔和大端莫氏6号内锥孔时,以与前支承轴颈相邻而它们又是用同一基准加工出来的外圆柱面为定位基准面(因支承轴颈系外锥面不便装夹);在精车各外圆(包括两个支承轴颈)时,以前、后锥孔内所配锥堵的顶尖孔为定位基面;在粗磨莫氏6号内锥孔时,又以两圆柱面为定位基准面;粗、精磨两个支承轴颈的1∶12锥面时,再次用锥堵顶尖孔定位;最后精磨莫氏6号锥孔时,直接以精磨后的前支承轴颈和另一圆柱面定位。

定位基准每转换一次,都使主轴的加工精度提高一步。

4.CA6140车床主轴主要加工表面加工工序安排

CA6140车床主轴主要加工表面是Ø75h5、Ø80h5、Ø90g5、Ø105h5轴颈,两支承轴颈及大头锥孔。

它们加工的尺寸精度在IT5~IT6之间,表面粗糙度Ra为~。

主轴加工工艺过程可划分为三个加工阶段,即粗加工阶段(包括铣端面、加工顶尖孔、粗车外圆等);半精加工阶段(半精车外圆,钻通孔,车锥面、锥孔,钻大头端面各孔,精车外圆等);精加工阶段(包括精铣键槽,粗、精磨外圆、锥面、锥孔等)。

在机械加工工序中间尚需插入必要的热处理工序,这就决定了主轴加工各主要表面总是循着以下顺序的进行,即粗车→调质(预备热处理)→半精车→精车→淬火-回火(最终热处理)→粗磨→精磨。

综上所述,主轴主要表面的加工顺序安排如下:

外圆表面粗加工(以顶尖孔定位)→外圆表面半精加工(以顶尖孔定位)→钻通孔(以半精加工过的外圆表面定位)→锥孔粗加工(以半精加工过的外圆表面定位,加工后配锥堵)→外圆表面精加工(以锥堵顶尖孔定位)→锥孔精加工(以精加工外圆面定位)。

当主要表面加工顺序确定后,就要合理地插入非主要表面加工工序。

对主轴来说非主要表面指的是螺孔、键槽、螺纹等。

这些表面加工一般不易出现废品,所以尽量安排在后面工序进行,主要表面加工一旦出了废品,非主要表面就不需加工了,这样可以避免浪费工时。

但这些表面也不能放在主要表面精加工后,以防在加工非主要表面过程中损伤已精加工过的

对凡是需要在淬硬表面上加工的螺孔、键槽等,都应安排在淬火前加工。

非淬硬表面上螺孔、键槽等一般在外圆精车之后,精磨之前进行加工。

主轴螺纹,因它与主轴支承轴颈之间有一定的同轴度要求,所以螺纹安排在以非淬火-回火为最终热处理工序之后的精加工阶段进行,这样半精加工后残余应力所引起的变形和热处理后的变形,就不会影响螺纹的加工精度。

5.CA6140车床主轴加工工艺过程

表6-1列出了CA6140车床主轴的加工工艺过程。

生产类型:

大批生产;材料牌号:

45号钢;毛坯种类:

模锻件

表6-1大批生产CA6140车床主轴工艺过程

序号

工序名称

工序内容

定位基准

设备

1

备料

2

锻造

模锻

立式精锻机

3

热处理

正火

4

锯头

5

铣端面钻中心孔

毛坯外圆

中心孔机床

6

粗车外圆

顶尖孔

多刀半自动车床

7

热处理

调质

8

车大端各部

车大端外圆、短锥、端面及台阶

顶尖孔

卧式车床

9

车小端各部

仿形车小端各部外圆

顶尖孔

仿形车床

10

钻深孔

钻Ø48mm通孔

两端支承轴颈

深孔钻床

11

车小端锥孔

车小端锥孔(配1∶20锥堵,涂色法检查接触率≥50%)

两端支承轴颈

卧式车床

12

车大端锥孔

车大端锥孔(配莫氏6号锥堵,涂色法检查接触率≥30%)、外短锥及端面

两端支承轴颈

卧式车床

13

钻孔

钻大头端面各孔

大端内锥孔

摇臂钻床

14

热处理

局部高频淬火(Ø90g5、短锥及莫氏6号锥孔)

高频淬火设备

15

精车外圆

精车各外圆并切槽、倒角

锥堵顶尖孔

数控车床

16

粗磨外圆

粗磨Ø75h5、Ø90g5、Ø105h5外圆

锥堵顶尖孔

组合外圆磨床

17

粗磨大端锥孔

粗磨大端内锥孔(重配莫氏6号锥堵,涂色法检查接触率≥40%)

前支承轴颈及Ø75h5外圆

内圆磨床

18

铣花键

铣Ø89f6花键

锥堵顶尖孔

花键铣床

19

铣键槽

铣12f9键槽

Ø80h5及M115mm外圆

立式铣床

20

车螺纹

车三处螺纹(与螺母配车)

锥堵顶尖孔

卧式车床

21

精磨外圆

精磨各外圆及E、F两端面

锥堵顶尖孔

外圆磨床

22

粗磨外锥面

粗磨两处1∶12外锥面

锥堵顶尖孔

专用组合磨床

23

精磨外锥面

精磨两处两处1∶12外锥面、D端面及短锥面

锥堵顶尖孔

专用组合磨床

24

精磨大端锥孔

精磨大端莫氏6号内锥孔(卸堵,涂色法检查接触率≥70%)

前支承轴颈及Ø75h5外圆

专用主轴锥孔磨床

25

钳工

端面孔去锐边倒角,去毛刺

26

检验

按图样要求全部检验

前支承轴颈及Ø75h5外圆

专用检具

五、轴类零件的检验

1.加工中的检验

自动测量装置,作为辅助装置安装在机床上。

这种检验方式能在不影响加工的情况下,根据测量结果,主动地控制机床的工作过程,如改变进给量,自动补偿刀具磨损,自动退刀、停车等,使之适应加工条件的变化,防止产生废品,故又称为主动检验。

主动检验属在线检测,即在设备运行,生产不停顿的情况下,根据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对生产过程进行预测预报及必要调整。

在线检测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越来越广。

2.加工后的检验

单件小批生产中,尺寸精度一般用外径千分尺检验;大批大量生产时,常采用光滑极限量规检验,长度大而精度高的工件可用比较仪检验。

表面粗糙度可用粗糙度样板进行检验;要求较高时则用光学显微镜或轮廓仪检验。

圆度误差可用千分尺测出的工件同一截面内直径的最大差值之半来确定,也可用千分表借助V形铁来测量,若条件许可,可用圆度仪检验。

圆柱度误差通常用千分尺测出同一轴向剖面内最大与最小值之差的方法来确定。

主轴相互位置精度检验一般以轴两端顶尖孔或工艺锥堵上的顶尖孔为定位基准,在两支承轴颈上方分别用千分表测量。

第二节箱体类零件的加工

一、箱体零件概述

箱体类零件通常作为箱体部件装配时的基准零件。

它将一些轴、套、轴承和齿轮等零件装配起来,使其保持正确的相互位置关系,以传递转矩或改变转速来完成规定的运动。

因此,箱体类零件的加工质量对机器的工作精度、使用性能和寿命都有直接的影响。

箱体零件结构特点:

多为铸造件,结构复杂,壁薄且不均匀,加工部位多,加工难度大。

箱体零件的主要技术要求:

轴颈支承孔孔径精度及相互之间的位置精度,定位销孔的精度与孔距精度;主要平面的精度;表面粗糙度等。

箱体零件材料及毛坯:

箱体零件常选用灰铸铁,汽车、摩托车的曲轴箱选用铝合金作为曲轴箱的主体材料,其毛坯一般采用铸件,因曲轴箱是大批大量生产,且毛坯的形状复杂,故采用压铸毛坯,镶套与箱体在压铸时铸成一体。

压铸的毛坯精度高,加工余量小,有利于机械加工。

为减少毛坯铸造时产生的残余应力,箱体铸造后应安排人工时效。

⑵齿轮毛坯  毛坯的选择取决于齿轮的材料、形状、尺寸、利用条件、生产批量等因素,经常使用的毛坯种类油:

1)铸铁件:

用于受力小、无冲击、低速的齿轮;

2)棒料:

用于尺寸小、结构简单、受力不大的齿轮;

3)锻坯:

用于高速重载齿轮;

4)铸钢坯:

用于结构复杂、尺寸较大不宜锻造的齿轮。

⑶齿轮热处置  在齿轮加工工艺进程中,热处置工序的位置安排十分重要,它直接阻碍齿轮的力学性能及切削加工的难易程度。

一样在齿轮加工中有两种热处置工序:

1)毛坯的热处理  为了消除锻造和粗加工造成的残余应力、改善齿轮材料内部的金相组织和切削加工性能,在齿轮毛坯加工前后通常安排正火或调质等预热处理。

2)齿面的热处理  为了提高齿面硬度、增加齿轮的承载能力和耐磨性而进行的齿面高频淬火、渗碳淬火、氮碳共渗和渗氮等热处理工序。

一般安排在滚齿、插齿、剃齿之后,珩齿、磨齿之前。

二、圆柱齿轮齿面(形)加工方法

1.齿轮齿面加工方法的分类

按齿面形成的原理不同,齿面加工可以分为两类方法:

⑴成形法  用与被切齿轮齿槽形状相符的成形刀具切出齿面的方式,如铣齿、拉齿和成型磨齿等;

⑵展成法  齿轮刀具与工件按齿轮副的啮合关系作展成运动切出齿面的方式,工件的齿面由刀具的切削刃包络而成,如滚齿、插齿、剃齿、磨齿和珩齿等。

2.圆柱齿轮齿面加工方法选择

齿轮齿面的精度要求大多较高,加工工艺复杂,选择加工方案时应综合考虑齿轮的结构、尺寸、材料、精度等级、热处理要求、生产批量及工厂加工条件等。

常用的齿面加工方案见表6-3。

表6-3  齿面加工方案

齿面加工方案

齿轮精度等  级

齿面粗糙度Raμm

适  用  范  围

铣齿

9级以下

~

  单件修配生产中,加工低精度的外圆柱齿轮、齿条、锥齿轮、蜗轮

拉齿

7级

~

  大批量生产7级内齿轮,外齿轮拉刀制造复杂,故少用

滚齿

8~7级

~

  各种批量生产中,加工中等质量外圆柱齿轮及蜗轮

插齿

  各种批量生产中,加工中等质量的内、外圆柱齿轮、多联齿轮及小型齿条

滚(或插)齿—淬火—珩齿

~

  用于齿面淬火的齿轮

滚齿—剃齿

7~6级

~

  主要用于大批量生产

滚齿—剃齿—淬火—珩齿

~

滚(插)齿—淬火—磨齿

6~3级

~

  用于高精度齿轮的齿面加工,生产率低,成本高

滚(插)齿—磨齿

6~3级

三、圆柱齿轮零件加工工艺过程示例

1.  工艺过程示例

圆柱齿轮的加工工艺过程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齿轮毛坯加工、齿面加工、热处理工艺及齿面的精加工。

在编制齿轮加工工艺过程中,常因齿轮结构、精度等级、生产批量以及生产环境的不同,而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案。

图6-8为一直齿圆柱齿轮的简图,表6-4列出了该齿轮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从中可以看出,编制齿轮加工工艺过程大致可划分如下几个阶段:

1)齿轮毛坯的形成:

锻件、棒料或铸件;

2)粗加工:

切除较多的余量;

3)半精加工:

车,滚、插齿面;

4)热处理:

调质、渗碳淬火、齿面高频淬火等;

5)精加工:

精修基准、精加工齿面(磨、剃、珩、研齿和抛光等)。

(沿用吴拓主编《机械制造工程》(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9月图5-40)

图6-8直齿圆柱齿轮零件图

表6-4直齿圆柱齿轮加工工艺过程

工序号

工序名称

工序内容

定位基准

1

锻造

毛坯锻造

2

热处理

正火

3

粗车

粗车外形、各处留加工余量2mm

外圆和端面

4

精车

精车各处,内孔至Ø,留磨削余量,其余至尺寸

外圆和端面

5

滚齿

滚切齿面,留磨齿余量~

内孔和端面A

6

倒角

倒角至尺寸(倒角机)

内孔和端面A

7

钳工

去毛刺

8

热处理

齿面:

HRC52

9

插键槽

至尺寸

内孔和端面A

10

磨平面

靠磨大端面A

内孔

11

磨平面

平面磨削B面

端面A

12

磨内孔

磨内孔至Ø85H5

内孔和端面A

13

磨齿

齿面磨削

内孔和端面A

14

检验

终结检验

2.齿轮加工工艺过程分析

⑴定位基准的选择  关于齿轮定位基准的选择常因齿轮的结构形状不同,而有所不同。

带轴齿轮要紧采纳顶尖定位,孔径大时那么采纳锥堵。

顶尖定位的精度高,且能做到基准统一。

带孔齿轮在加工齿面时常采纳以下两种定位、夹紧方式:

1)以内孔和端面定位  即以工件内孔和端面联合定位,确定齿轮中心和轴向位置,并采用面向定位端面的夹紧方式。

这种方式可使定位基准、设计基准、装配基准和测量基准重合,定位精度高,适于批量生产。

但对夹具的制造精度要求较高。

2)以外圆和端面定位  工件和夹具心轴的配合间隙较大,用千分表校正外圆以决定中心的位置,并以端面定位;从另一端面施以夹紧。

这种方式因每个工件都要校正,故生产效率低;它对齿坯的内、外圆同轴度要求高,而对夹具精度要求不高,故适于单件、小批量生产。

⑵齿轮毛坯的加工  齿面加工前的齿轮毛坯加工,在整个齿轮加工工艺进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齿面加工和检测所用的基准必需在现在期加工出来;不管从提高生产率,仍是从保证齿轮的加工质量,都必需重视齿轮毛坯的加工。

在齿轮的技术要求中,应注意齿顶圆的尺寸精度要求,因为齿厚的检测是以齿顶圆为测量基准的,齿顶圆精度太低,必然使所测量出的齿厚值无法正确反映齿侧间隙的大小。

所以,在这一加工过程中应注意下列三个问题:

1)当以齿顶圆直径作为测量基准时,应严格控制齿顶圆的尺寸精度;

2)保证定位端面和定位孔或外圆相互的垂直度;

3)提高齿轮内孔的制造精度,减小与夹具心轴的配合间隙。

⑶齿端的加工  齿轮的齿端加工有倒圆、倒尖、倒棱和去毛刺等方式。

倒圆、倒尖后的齿轮在换档时容易进人啮合状态,减少撞击现象。

倒棱可除去齿端尖边和毛刺。

倒圆时,铣刀高速旋转,并沿圆弧作摆动,加工完一个齿后,工件退离铣刀,经分度再快速向铣刀靠近加工下一个齿的齿端。

齿端加工必需在齿轮淬火之前进行,通常都在滚(插)齿以后,剃齿之前安排齿端加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