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感染管理制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04143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耳鼻喉感染管理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耳鼻喉感染管理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耳鼻喉感染管理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耳鼻喉感染管理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耳鼻喉感染管理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耳鼻喉感染管理制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耳鼻喉感染管理制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耳鼻喉感染管理制度.docx

《耳鼻喉感染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耳鼻喉感染管理制度.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耳鼻喉感染管理制度.docx

耳鼻喉感染管理制度

耳鼻喉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加强培训,提高认识。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组织科室医护人员根据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定的培训计划,结合科室专科特点定期培训学习。

二、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按要求及时上报。

三、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按要求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室内物品、药品分类固定摆放。

定期检查医用一次性物品、药品及无菌物品。

加强对清洁员的培训,清洁员知晓消毒液的配制浓度、浸泡时间。

病房、卫生间、病区走廊、办公区地巾严格区分并专用,有明显标记。

床头桌每日擦拭一次,做到一桌一巾,用后清洗、消毒、晾干备用。

四、加强对无菌操作的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是病房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各项操作严格执行手卫生。

医护人员有传染性疾病时,暂离本科,治愈后方允许入病房上班,避免因工作人员的传播而造成医院感染。

五、做好患者的管理。

1、传染性疾病的患者住单人间或隔离病房,每个患者出院后做好终末处理。

2、对传染性疾病患者所用物品行消毒处理,操作时要戴手套。

3、定期在病区内召开工休座谈会,对患者进行疾病的健康教育指导,讲解清洗、消毒及隔离的意义及对康复的重要性,以提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

 

 

消毒隔离制度

1、医务人员应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落实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2、工作时应衣帽整洁、必要时戴口罩。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诊疗患者前后进行手卫生,防止交叉感染。

4、耳鼻喉检查器械用75%酒精擦试消毒。

5、治疗室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每日进行清洁消毒,遇污染随时清洁消毒;治疗车物品摆放有序,上层放置无菌物品,下层放置使用后物品,并配备快速手消液;可复用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抽出的药液和配置好的静脉输注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放置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开启的无菌冲洗液须注明开启时间,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无菌棉球、纱布的灭菌包装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应超过24小时;无菌持物钳及容器干燥使用,每4小时更换一次,并注明开启时间;非治疗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治疗室;治疗室每天空气消毒机消毒﹥60min,并登记。

6、碘伏、醇类等皮肤消毒剂应注明开启时间,开启时间不应超过7天;非一次性盛装碘伏、醇类等皮肤消毒剂的容器每周灭菌2次,同时更换消毒剂。

7、对床单位进行定期清洁和(或)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清洁与消毒;患者出院时应对其床单位及用过的生活卫生用品进行终末消毒。

床上用品一人一更换,定期清洗消毒。

每周二进行更换床单。

被芯、枕芯、褥子、隔帘、床垫

8、病区地面及物体表面每日湿式打扫,如有血液、体液污染时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处理;感染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处理。

传染性疾病的患者住单人间或隔离病房。

9、科室产生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交接并有记录。

感染性医疗废物双层医疗垃圾袋逐层封扎。

 

 

安全注射基本原则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1、三查七对三查:

操作前查、操作时查、操作后查。

七对:

查对床号、、药名、剂量、时间、浓度、方法。

2、检查药物质量配药前查看水剂、片剂注意有无变质;密封铝盖有无松动;输液袋有无漏水;药液有无浑浊和絮状物。

3、有效期有过期药品、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4、安瓿和密封瓶是否完整、有无裂痕

5、配伍禁忌。

二、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1、安全注射前必须洗手、戴口罩,衣帽整洁;

2、安全注射器的活塞及针头应保持无菌;

3、安全注射部位按要求消毒(以注射点作为中心,内向外,直径5cm以上);

4、药液应按规定时间临时抽取,随即注射。

三、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及针头

1、根据药液量、粘稠度和刺激性的强弱选择;

2、注射器应完整无裂隙,针头应锐利,型号合适,无钩,无弯曲;

3、注射器和针头的衔接必须紧密;

4、一次性注射器的包装应密封,在有效期内。

四、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1、避开神经血管处、炎症、硬结、疤痕及患皮肤病处进针;

2、需要长期注射的患者,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3、静脉注射时选择血管应远心端到近心端。

五、排尽空气

1、防止空气进入血管形成空气栓子;

2、防止浪费药液。

六、检查回血

1、进针后,安全注射药液前,抽动活塞,检查有无回血;

2、动、静脉安全注射前,必须见回血,才可注入药液;

3、皮下、皮内无回血。

七、掌握合适的进针深度

1、根据安全注射法选择;

2、针梗不可全部刺入皮内。

八、掌握无痛技术

1、取舒适体位,使肌肉松弛,易于进针;

2、解除患者思想顾虑,分散注意力;

3、进针时做到二快一慢,推药速度均匀;

4、刺激性强的药物,进针要深;先安全注射刺激性弱的药物。

九、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交叉感染

1、做到一人一消毒,一人一垫枕,一人一止血带;

标准预防措施

一、执行手卫生。

时机:

接触患者前后、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二、手套:

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染微生物时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

三、面罩、护目镜和口罩:

戴口罩及护目镜可以减少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液体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的眼睛、口腔及鼻腔粘膜。

四、隔离衣:

穿隔离衣为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水和大量的传染性材料污染时才使用。

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避免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

五、可重复使用的设备:

1、可复用的医疗用品和医疗设备,在用于下一病人时根据需要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

2、处理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仪器设备时,要防止工作人员皮肤和黏膜暴露,工作服的污染,以致将病原微生物传播给病人和污染环境。

3、需重复使用的利器,应放在防刺的容器内,以便运输、处理和防止刺伤。

4、一次性使用的利器,如针头等放置在防刺、防渗漏的容器内进行无害化处理。

六、物体表面、环境、衣物与餐饮具的消毒:

1、对普通病房的环境、物体表面包括床栏、床边、床头桌、椅、门把手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定期清洁,遇污染时随时消毒。

2、在处理和运输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衣物时,要防止医务人员皮肤暴露、污染工作服和环境。

3、可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应清洗、消毒后再使用,对隔离病人尽可能使用一次性餐饮具。

4、复用的衣服置于专用袋中,运输至指定地点进行清洗、消毒,并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污染。

七、急救场所可能出现需要复苏时,用简易呼吸囊(复苏袋)或其他通气装置以代替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

八、病人确诊或可疑感染了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结核、流行性脑膜炎、腮腺炎、水痘、麻疹、肺鼠疫、肺出血热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要采用空气传播的隔离预防,要采用以下隔离措施:

1、病人的隔离:

(1)病人应单间安置,加强通风,并注意风向。

(2)无条件时,相同病原微生物感染病人可同住一室。

(3)尽快转送有条件收治的传染病院或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院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当病人病情容许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4)限制传染病人的活动范围。

(5)做好空气的消毒。

2、防护措施:

(1)医务人员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人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

(2)进行可能产生气溶胶的诊疗操作时,应穿隔离衣、戴护目镜。

(3)接触病人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必须戴手套。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为了保护广大医务人员的工作安全,减少不规范的医疗操作造成的医源性感染,在有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或其他体液时,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应该坚持采取必要的防护,避免直接接触。

一、暴露部分的处理

医务人员完整或有破损的皮肤或被病人的血液或血性体液溅到时,应该立即用肥皂和水充分清洗被溅到的部位;如果暴露的部位是粘膜(如果结膜、口腔),立即用大量流水冲洗所暴露之处。

当医务人员被可能带有血液的器械扎伤或割伤后,应立即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伤口,同时在流水下,用肥皂清洗伤口,然后在受伤的局部涂上消毒液。

二、报告

医护人员在作好暴露部位处理后,立即、主动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以便尽早征求专家对该次职业暴露的处理意见。

报告的要点包括:

暴露的日期及时间;暴露发生的过程;暴露的严重程度;暴露源病人的情况;暴露的工作人员身体状况。

三、评估

处理职业暴露的专业人员通过上述信息,明确了暴露的种类、体液类型和暴露的体液量、暴露源的现状、暴露者的易感性,评估该次暴露造成暴露者发生传播危险性的大小,作出暴露者是否有必要采取预防性用药的决定,以及使用基本或强化暴露后预防性治疗方案。

四、实施职业暴露后预防性治疗(PEP)

一旦决定实施PEP,原则上越早开始预防效果越好,最好在暴露后1-2小时之内开始。

五、随访

不论暴露者个人是否进行暴露后预防性治疗(PEP),院感科都应该对暴露者进行定期血清学随访。

六、咨询和健康教育

不管暴露者是否需要预防性治疗(PEP),院感科都应该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以缓解其心理压力,采取必要防护措施,防止进一步播散。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环境清洁。

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

治疗室每日用空气消毒机消毒一次。

2、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穿戴要整洁。

帽子遮盖头发,口罩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

3、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露在空气中,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可复用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再经无菌处理后方可使用,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4、无菌包应注明无菌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放,以便取用,放在固定的地方。

无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14天,过期应重新灭菌。

5、取用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钳。

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可触及无菌物品或跨越无菌区。

6、进行无菌操作时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更换或重新灭菌。

7、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员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