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化学键》说课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04294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化学《化学键》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一化学《化学键》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一化学《化学键》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一化学《化学键》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一化学《化学键》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高一化学《化学键》说课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高一化学《化学键》说课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高一化学《化学键》说课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高一化学《化学键》说课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高一化学《化学键》说课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高一化学《化学键》说课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化学《化学键》说课稿.docx

《高一化学《化学键》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化学键》说课稿.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化学《化学键》说课稿.docx

高一化学《化学键》说课稿

高一化学《化学键》说课稿

(一)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1.教学内容:

高中化学第二册(必修)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包括:

①化学键②离子键③共价键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2.教材所处的地位: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学习化学键知识本节内容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对分子结构知识——化学键的学习学习这些知识有利于对物质结构理论有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认识同时对下节教学——电子式的学习提供基础下节课重点解决的问题就是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学生首先要知道化学键的概念学习化学键知识对于今后学习化学反应及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教材分析:

第一部分是关于离子键的内容——复习初中学过的活泼的金属钠跟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氯气起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过程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课堂讨论的形式对这段知识进行复习同时予以拓宽加深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离子键的概念;第二部分是关于共价键的内容——跟离子化合物一样复习初中学过的氯气和氢气起反应形成共价化合物氯化氢的过程基础上提出共价键的概念;第三部分介绍非极性键和极性键它是对共价键知识的加深学生学习了共价键之后必然要考虑成键原子之间对共用电子对吸引能力的大小以及共用电子对在成键原子间的位置教材回答了学生的疑问引出了非极性键和极性键的概念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典型化合物形成的分析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含义进而认识化学键的含义

(2)、理解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3)、知道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化学键的重组

(4)、学会用电子式表示简单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氯化钠生成过程的实验观察和微观想象产生探究欲望

(2)、了解模型方法在解决化学问题上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观察钠跟氯气起反应、氯气和氢气的演示实验从宏观上体验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所引起的化学变化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的好奇心;通过课件演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是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3、教学重点及确定依据:

重点:

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和概念

难点:

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极性化学键的概念

确立依据:

离子键和共价键都是指相邻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东西完全要靠学生的想象力来理解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都为离子键和共价键

二、教材处理

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

离子键和共价键;第二课时:

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本节课进行第一课时教学

三、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采取启发掌握式教学方法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

作为物质组成的重要理论化学键是一个纯理论、极其抽象的知识至今还在不断的完善之中对于学生来说化学键没有实验、没有具体感官认知是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所以如何创设一种氛围引导学生进入积极思考的最佳学习心理状态就很重要了而启发掌握式教学就重在教师的启发创设问题情景以此调动学生内在的认知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另外电脑多媒体以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形式强化对学生感观的刺激这一点是粉笔和黑板所不能比拟的采取这种形式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这样一节完全是理论知识的课更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原子、分子等微观世界放大无数倍通过动画、模型等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引入:

用两块不同磁极的磁铁相吸后再拉开让学生思考相吸原因;同时播放钠和氯气反应录象思考氯原子和钠原子如何结合成氯化钠从而引出课题—化学键

新课教学:

(投影):

钠原子遇到氯原子发生变化的示意图

(启发思考):

同学们通过初中物理的学习知道带同种电荷的粒子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粒子相吸引请同学们根据钠离子与氯离子的结构分析钠离子和氯离子间经典作用力的产生原因

(结论):

1、离子间作用力:

吸引和排斥;

2、离子键定义:

人们把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成为离子键

(过渡):

我们知道原子发生化学变化时只是最外层电子(价电子)数发生了变化所以科学上为了表示化合物的形成引入了电子式

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课本思考电子式的构成要素如何用电子式来表示化合物的形成

(投影):

1、常见元素的电子式

2、氯化钠形成过程的电子式

3、已知钾原子与钠原子类似溴原子与氯原子类似请写出溴化钾形成过程的电子式

目的: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问):

根据离子键的特点请同学们考虑些元素结合时会形成离子键》

(投影)形成离子键的元素特点

(展示)一瓶氯化钠溶液请同学分析溶液中有些微粒(Na+、Cl、H2O)

(过渡)那么氯化氢是如何形成的呢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投影)二、共价键

(动画演示):

氯化氢形成过程

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用电子式表示氢气、氯气和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请一位同学描述氯气分子的形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流畅的表达思想的能力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然后布置课后作业:

用几个不同层次、有发散性的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从练习中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

板书设计:

第三节化学键

一、离子键

1、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氯化钠形成过程分析:

2、离子键

①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叫离子键

②相互作用指同种电荷之间的排斥和异种电荷之间的吸引

③形成离子键的元素特点

二、共价键

1、氯气、氯化氢形成过程分析

氯分子的表示:

ClCl

2、共价键: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3、形成共价键的元素特点

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比较:

(二)

一、对教材的分析及教学目标的确立

1.教学内容:

高中化学第一册(必修)第五章第四节《化学键》第一课时包括:

①化学键②离子键③共价键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2.教材所处的地位: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学习化学键知识本节内容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对分子结构知识——化学键的学习学习这些知识有利于对物质结构理论有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认识同时对下节教学——电子式的学习提供基础下节课重点解决的问题就是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学生首先要知道化学键的概念学习化学键知识对于今后学习氮族元素、镁铝等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教材分析:

第一部分是关于离子键的内容——复习初中学过的活泼的金属钠跟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氯气起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过程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课堂讨论的形式对这段知识进行复习同时予以拓宽加深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离子键的概念;第二部分是关于共价键的内容——跟离子化合物一样复习初中学过的氯气和氢气起反应形成共价化合物氯化氢的过程基础上提出共价键的概念;第三部分介绍非极性键和极性键它是对共价键知识的加深学生学习了共价键之后必然要考虑成键原子之间对共用电子对吸引能力的大小以及共用电子对在成键原子间的位置教材回答了学生的疑问引出了非极性键和极性键的概念

4.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目标:

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条件;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2)能力目标:

对立统一论思想:

阴、阳离子构成了离子化合物中的矛盾的两个方面

3)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钠跟氯气起反应、氯气和氢气的演示实验从宏观上体验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所引起的化学变化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的好奇心;通过课件演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是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

难点:

化学键的概念化学反应的本质

确立依据:

化学键存在于微观结构中我们无法进行观察只能通过CAI演示使学生去了解形成过程这部分内容属于化学基本概念这在高考试题中也属于重点所以很有必要去突破这部分内容

三、教材处理

内容调整:

这节课先讲解化学键相关的知识把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内容放到下一课时去学习

四、教学方法

3W教学法(What:

Why:

为什么How:

怎样做)

五、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请学生钠和氯气反应、氢气和氯气的反应实验现象接着播放上述两个实验的录象让学生加深实验现象过渡让学生思考这两个反应的微观实质引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新课教学:

(1)、离子键:

演示NaCl的形成过程引出概念分析成键原因、特点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再来分析些原子之间会明显以离子键结合在周期表中处于什么位置

(2)、共价键:

通过演示HCl的形成过程引出概念分析其成键原因、特点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同样来分析些原子之间会明显以共价键结合根据原子吸引电子能力不同共价键分为非极性共价键和极性共价键

(3)、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比较:

从概念、成键粒子、粒子间作用、形成条件等方面去比较二者

(4)化学键:

由演示甲烷各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引出化学键的概念强调:

存在与分子内或晶体内分子间不存在;必须是相邻的原子或阴、阳离子间

(5)、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

通过对NaCl、HCl形成的讨论得出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及反应条件和反应热的原因

六、课堂小结:

离子键、共价键、化学键的概念化学反应的本质

七、布置作业:

课后习题一巩固本节所学内容

篇(三)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高中化学课本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为下一章的化学反应与能量奠定基础也为第三章解释有机物的分子结构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教和学双方合作实现的共同目标既是教师教的目标也是学生学的目标表现为教学活动所引起的学生终结行为的变化它着眼于教师的教而落脚于学生的学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我深入的研究课标、教材、学生找到三者的结合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自修能正确说出离子键的概念、找出离子键的构成微粒、形成条件;

2.通过讨论、总结、练习能用电子式准确表示离子化合物及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3.培养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情况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2.用电子式表示典型离子化合物及形成过程

难点:

用电子式表示典型离子化合物及形成过程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参与状态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要落实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之上

A.知识基础

1.学生已经具备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基本知识知道粒子在最外层电子为2或8时稳定

2.原子间的结合方式与各自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B.能力分析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实验探究能力

C.障碍分析在微观概念的理解上要由有表征性抽象到原理性抽象过渡不易吃透知识迁移和应用上还比较缺乏

三、教法分析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本节教材涉及的化学基本概念内容抽象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虽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还是易于接受感性认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我会采用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模式低起点小台阶采用动画演绎归纳总结、练习巩固提升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对知识技能推进的同时努力渗透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将三维目标融为一体;有效落实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设计

1.【设问1】:

(1)为什么物质的种类远远超过元素的种类

(2)构成物质的粒子有些呢这些微粒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相互作用

通过设问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

2、新课教学:

多媒体演示金属钠与氯气的反应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

【设问2】:

金属钠与Cl2能够发生剧烈反应生成NaCl,它们为什么可以发生反应呢启发学生透过现象看变化的本质提出问题我们现在从微观角度来分析该反应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1)请同学们写出Na和Cl原子结构示意图;

(2)分组讨论:

a.两种原子要达到稳定结构它们分别容易发生什么变化

b.当它们变化后又会有什么相互影响呢

接着引导学生运用核外电子排布知识解释NaCl的形成由表征性抽象向原理性抽象过渡引出离子键的概念、形成条件等用动画演示比较抽象的离子键形成的过程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降低难度

3、启发学生从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组织讨论从产物NaCl到其他常见的离子化合物中元素所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构成离子键的物质之后由小组派代表发表小组讨论的结果最后由我来评价总结通过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仅能互相沟通、增进友谊、交流观点、合作性学习而且其归纳总结能力也将得以锻炼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4、过渡并设问引出电子式:

【设问3】:

以上我们从原子结构的角度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Na原子和Cl原子发生变化生成NaCl的过程它清晰、直观但是书写结构示意图时有些麻烦1、如何形象地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2、如何用较为形象直观的方法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

这种表示方法叫做电子式请同学们看21页的资料卡片归纳电子式的定义和书写方法

引出电子式并激发学生继续深入探究问题的好奇心讲解电子式的概念并带领学生了解原子阴、阳离子的表示方法

【设问4】:

原子的电子式我们知道怎样写了那阳离子、阴离子的电子式又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几种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子式请同学们归纳它们的书写规律

阳离子:

Na、Mg、Al、+2+3+

阴离子:

(引导学生从电子数目、结构特征、电荷位置等考虑)

讲解电子式的概念并带领学生学习原子、阴阳离子的表示方法总结出书写要点尤其是阴离子的书写学生容易犯错用顺口溜打点、穿衣、带帽帮助学生记忆并加以习题巩固

练习:

请写出下列微粒的电子式:

硫原子溴原子硫离子溴离子

通过用电子式表达化合物的形成过程的练习进行反馈强化了化学用语书写的规范性在教学方法上边学习边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完善知识、系统总结的习惯也巩固了课堂教学成果整堂课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性做到师生互动

5、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这是本节课的重难点课堂上我先用电子式表示出三种类型的离子化合物(AB型如NaCl,A2B型如Na2O、Na2S,AB2型如MgCl2)的形成过程说出书写要点:

1.相同的原子可以合并写相同的离子要单个写;

2.不能把→写成====;

3.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方向(也可不标)

在学习中学生最易犯的是眼高手低的毛病为了加深学生对错误的认识让学生在黑板上板书之后再指出错误所在加深印象

6.教学小结布置作业

作业:

1.写出下列粒子的电子式:

C、S、Mg、K、Br、O

2.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NaFK2O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化学键(第1课时)

一、离子键

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时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

二、电子式

(1)定义:

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式子

(2)书写a原子:

H×Na×

b阳离子:

NaMg

C阴离子:

d离子化合物:

ABA2BAB2

(3)用电子式表示物质形成过程

+2+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