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理论视角下的网络通假词.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04508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46.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际理论视角下的网络通假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交际理论视角下的网络通假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交际理论视角下的网络通假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交际理论视角下的网络通假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交际理论视角下的网络通假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交际理论视角下的网络通假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交际理论视角下的网络通假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交际理论视角下的网络通假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交际理论视角下的网络通假词.docx

《交际理论视角下的网络通假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际理论视角下的网络通假词.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交际理论视角下的网络通假词.docx

交际理论视角下的网络通假词

交际理论视角下的网络通假词

 

 

————————————————————————————————作者:

————————————————————————————————日期:

 

交际理论视角下的网络通假词-汉语言文学

交际理论视角下的网络通假词

朱旭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成为日常沟通交流的重要媒介,越来越多的网络新词,尤其是网络通假词不断出现,并广泛地应用于日常交际中。

本文从交际理论的角度,通过分析网络通假词的特征,来分析网络通假词对实现成功交际的作用。

关键词:

交际理论通假词网络委婉隐喻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成为日常沟通交流的重要媒介,越来越多的网络新词不断出现,并广泛地应用于日常交际中。

在古代文本中,通假字大量存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语言的统一规范,通假字很少出现在文章之中。

但是在网络词汇中,类似于通假字的通假词仍然存在。

为什么这种词语能够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日常交际之中呢?

本文将从网络通假词的特点以及语用功能上进行分析。

二、文献综述

(一)交际理论

于根元在《应用语言学的基本理论》中提到,交际理论是在应用语言学基本理论中居于总归地位的理论,因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存在于交际之中,交际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动力和目的。

有很多国外学者根据交际的实质和功能,研究探讨出了许多学派的交际理论及其模式,如戴维托(Joseph.A.Devito)模式、申农(Shanon)模式、拉斯韦尔(Lasswell)模式、露丝(Rose)模式等。

其中戴维托交际理论模式就吸收了多种学派的交际理论的研究成果,反映了认知科学研究方面的一些新成就。

其模式概括起来可这样表达:

交际是交流“思想、感情、信息”的过程,其效果不仅受到内部过程的影响,还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其理论主要包含两个哲学内涵:

1.交际是一系列活动进行的过程。

交际不可能单个人进行,必须是两人或多人之间的活动。

2.交际双方都既是传递者,又是接收者。

(二)网络通假字的研究

刘菲露在2006年著有《通假字的回归?

——通假字与网络“新用字”的比较》一文。

她认为通假字和网络“新用字”在某些方面有类似的地方,但不能就此认为网络“通假字”是通假字的回归。

文章从原因、形式、规律和影响趋势四个方面进行比较,进一步说明通假字和网络“新用字”之间有很大的区别。

任欢在2011年从认知角度对网络通假字进行了描述。

他对网络通假字进行了分类,通过实例分析探讨网络通假字广为流行的深层原因——认知隐喻机制的存在,最后预测了网络通假字的发展趋势。

目前在学界,还暂未有对网络通假词的研究。

三、交际理论视角下的网络通假词

(一)通假字

1.通假字的定义及特征

古人在行文之时不用本字,而用另一个音同或音近而义不同的字替代本字,这个用以替代本字的字就称作“通假字”。

通假字的特点一般有三种:

1)通假字与本字在声音上相同或相近或为双声通假(声母相同,韵母相近),或为叠韵通假(韵母相同,声母相近),或为转音通假(声母韵母均相近)。

例如:

(1)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史记·陈涉世家》)

唱,通“倡”,支持。

(2)趣赵兵亟入关。

(《汉书·陈胜传》)

“趣”通“促”,即“催促”。

2)通假字与本字在意义上不相干。

(3)(襄)仲以君命召惠伯……乃入,杀而埋之马矢之中。

(《左传·文公十八年》)

“矢”通“屎”,两个字的意义不相干

3)通假字与本字要在某一历史时期里共时并存,即本字与通假字在特定的时期内是同时被大家使用的汉字。

(二)网络通假词

1.网络通假词的判定

通过对通假字的研究,我们得出了通假字的特点,即通假字与本字在声音上相同或相近,通假字与本字在意义上不相干,通假字与本字要在某一历史时期内共时并存,即本字与通假字在特定时期内是同时被大家使用的汉字。

根据通假字的特点,能否推断出我们可以将具有通假字特点的词语称为“通假词”?

基于此,笔者选取了一些网络上现有的流行词语进行分析和判断,看这些流行词语是否可以被称为“通假词”。

例如:

稀饭——喜欢虾米——什么

大虾——大侠果酱——过奖

驴友——旅友幽香——邮箱

粗线——出现杯具——悲剧

1314——一生一世fans——粉丝

现在网络上流行的词语用法趋于固定化和特制化,如“喜欢”叫作“稀饭”,“什么”叫作“虾米”,“过奖”称为“果酱”等等。

除了汉语词语之外,还有由数字和英文组成的。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

首先,网络词语和原有词在读音上是相似的;其次,意义上没有任何关联,完全表示不同的含义;最后,这些词语在当今时期都是为大家所使用的,也就是说,在特定时期内是并存的。

这些特点与通假字的特点吻合,因此,我们可以将此类网络词语称作“网络通假词”。

2.网络通假词的特征

为了总结网络通假词的特征,笔者先将网络词语分为三类,分别为名词、动词和形容词。

具体例子如下:

名词类:

动词类:

悲剧——杯具崇拜——葱白

喜剧——洗具喜欢——稀饭

版主——斑竹过奖——果酱

专家——砖家出现——粗线

同志——筒子攻击——公鸡

大侠——大虾

旅友——驴友

惨剧——餐具

形容词类:

有才——油菜

幽默——油墨

激动——鸡冻

通过分类,可以清楚地看到,名词类的词转化为网络用词之后仍为名词,词性没有改变,如“杯具”“砖家”“餐具”等;动词类的词经过转化后,得到的词是名词,如“葱白”“稀饭”“果酱”等;形容词类的词转化为网络术语时也成为了名词,如“油菜”“油墨”。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网络通假词的特征:

大体来说,无论是名词、动词还是形容词,其网络对应语一般用名词替代。

四、网络通假词的交际功能

(一)基于隐喻功能的交际

“隐喻”(metaphor)一词源于希腊语“metapherein”,其中“meta”义为“beyond,change”,“pher”表示“carry”。

隐喻的基本作用就是把一种事物(源域“sourcedomain”)的某些特征将推理类型影射(mapping)到另一事物(目的域“targetdomain”)的认知过程。

人们创造并使用的第一批词汇多表示具体可视的事物和直观的行为,是身体直接体验的结果。

无论符号本身,还是与之相关的语音都是随意的。

但是,当人类积累了一定的具体概念之后,由此形成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大脑逐渐完善的意念图式会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认知网络,该网络随着切身经历和体验的增多而得到完善,并以此为依托对未知的抽象事物进行推理和想像。

至此,大脑的加工过程更多地是用已知来同化未知,通过熟悉的具体事物来理解和输入陌生的抽象事物,初始的随意成分变得越来越少。

网络化和结构化的大脑对客观世界能动性地加工处理正是借助隐喻这一有力的认知工具。

没有隐喻,就没有条理化的理性语言思维;没有隐喻,贫乏的初始语言符号就不能表达丰富的思想。

例如:

(4)a.人生是一张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

——天涯社区

b.哎,人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悲剧。

b句使用的是原词“悲剧”,因为“悲剧”一词本身具有消极、沉重的感觉,所以这句话给人的感觉就是直观、沉重,听话者能够容易地感受到说话人的感情色彩;相比较而言,a句则较为间接和生动。

“杯具”是可以摆在茶几上的,基于对这一空间的感知,人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充满“悲剧”的人生可隐喻为:

“人生是一只茶几,上面放满了杯具。

”运用了隐喻之后的句子更加形象生动,容易让人接受,说话人有一种自嘲的口吻,比直接用“悲剧”表达更加轻松一些,不那么消极沉重。

当“杯具”刚产生的时候,也许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和接受;但因为“杯具”形象生动、紧贴生活、自嘲乐观,以至于这个词语比“悲剧”这个已经在字典里存在已久的词更受欢迎,随着使用的越来越多,人们对“杯具”也就逐渐接受,甚至喜爱。

与“杯具(悲剧)”有同样隐喻效果的词还有“洗具(喜剧)”“餐具(惨剧)”“公鸡(攻击)”等。

此外,例(4)中:

(4)a.筒子们~毕业季到啦!

今夜的你,无论是不是毕业将至,是否都感受到了学长学姐们的热情了呢?

——腾讯微博

b.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同志们要再接再厉啊!

通过比喻,“筒子”比“同志”更加生动、形象、直观,容易让听话者利用联想理解意思,因此更为有趣,容易马上拉近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交际更为自然与顺畅,人和人之间的社会距离和情感距离在说话者看来也缩小了很多。

(二)间接语的使用使言语表达委婉、含蓄

英国语言学家Searle在奥斯汀(J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的基础上首先提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是言语行为理论的一部分。

它是指说话者基于某种原因,或是出于礼貌,或是碍于面子而选择的一种含蓄或者委婉表达法,这种交际的成功依赖于交际双方要依靠其所处语境及共知语言信息推断出说话人的言外之意。

部分网络通假词的使用具有间接表达的感觉。

例如:

(5)a.以前看电视节目没有特别注意到李锐,是勇往直前这个节目让我重新认识了李锐,李锐的勇敢精神让自己毕生难忘。

直到现在我才发现,李锐,我对你已经有些葱白你了!

(湖南卫视《勇往直前》)

b.你考得太好了,我太崇拜你了。

a、b句均表示崇拜之情。

例句中女嘉宾对李锐非常崇拜,但又不仅限于崇拜,或许有一点点爱慕或喜欢,却又羞于表示,以免让对方察觉到自己的感情,此时一般会采用委婉含蓄的方式,如“葱白”。

这类词比原先词语的感情色彩减少了很多,更为平淡,不易让对方察觉出自己的感情变化,也避免了女嘉宾的尴尬。

与“葱白(崇拜)”用法相同的词还有“稀饭(喜欢)”等。

五、结语

网络通假词在实际生活中有着重要的语用功能,其特殊性使之在交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的隐喻功能能够使语言表达更加形象生动、紧贴生活,表现出说话者自嘲乐观的状态,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成功交际。

此外,网络通假词能够使感情表达更加委婉和间接,不直接表露出说话人的感情色彩。

本文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不足,此类通假词汇目前数量有限,是否能足以证明笔者提出的特征规律,还有待收集更多的已有词汇,以及等待新的此类网络词的出现。

此外,网络通假词能否长久地以这种形式发展下去,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参考文献:

[1]李丽敏.网络英语词语语音隐喻认知解读[J].新乡学院学报,2009,(6).

[2]刘菲露.通假字的回归?

——通假字与网络“新用字”的比较[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

[3]任欢.从“杯具”看网络通假字——一个认知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8).

[4]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孙边旗.隐喻与大学英语词汇习得[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9).

(朱旭上海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20009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