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研究设计方案 初中物理实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707774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实验研究设计方案 初中物理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物理实验研究设计方案 初中物理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物理实验研究设计方案 初中物理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物理实验研究设计方案 初中物理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物理实验研究设计方案 初中物理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物理实验研究设计方案 初中物理实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物理实验研究设计方案 初中物理实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实验研究设计方案 初中物理实验.docx

《物理实验研究设计方案 初中物理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实验研究设计方案 初中物理实验.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物理实验研究设计方案 初中物理实验.docx

物理实验研究设计方案初中物理实验

物理实验研究设计方案初中物理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而我们目前的物理教学,基本上是停留在关于物理学的知识系统的归纳和理论体系的阐述上,就连物理实验本身的教学,也是按教材的分析按部就班地进行纯理论的讲解.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考查的实验不是教材所限的实验呢?

物理实验研究设计方案1

一、实验设计教学的必要性

1996年上海高考第四(5)题要求测定陶瓷管上均匀电阻膜的厚度,就属于设计型实验.

但由于题目给出了全部实验器材和所有相关量,使实验定位在电阻或电阻率的测定上,又大大降低了实验难度,只属于局部设计型实验.

无论命题者出于何种考虑,设计型实验毕竟半遮半掩地出现了,这多少给教学工作者提了个醒.

1.

从小处着眼,加强实验设计教学

上海作为高考改革的试点城市,其成功的改革将为全国高考提供可能的改革方向,甚至一些新颖的题型和情境,都可能为全国高考所借鉴.

如1996年全国高考第21题就是从1995年上海高考第一(5)题脱胎而来的.

无疑上海高考关于实验设计的考查是又一个成功的改革举措,极有在全国推广的价值.

而物理《考试说明》中要求“会用在这些实验中学过的实验方法”,也为实验设计的考查在全国的推广提供了可能.

2.

从大处着眼,加强实验设计教学

著名核物理学家钱三强先生在为郭奕玲、沈慧君编著的《物理学史》所作的序中,曾严厉指出:

“今天我们科学界有一个弱点,这就是思想不很活泼,这也许跟大家过去受的教育有一定关系……”我们常常教育学生“应该……”“必须……”;我们的考试题目常常不惜笔墨描述背景、附加条件,最后只有一个小小的空格“是……”.

这样培养选拔出来的人才在学校是好学生,步入社会是好职员,大脑中只是机械地跳动着两个问题:

“你要我做什么?

你要我怎么做?

”工作常常:

“完成”的相当漂亮,但思想僵化,毫无创见.

这正是我们的悲哀!

长期以来的这种教育选拔模式,致使我们现在仍只能在很羞涩地提到几个美籍华人时才有一种借来的荣光与自豪!

思想不活跃,是因为我们给了学生太多的“必须”的限制;思想僵化,是因为我们留给学生太少的“可能”的余地.

实验设计的教学,正是活跃思想,培养能力的一种好方法,授以实验的基本方法,让学生自己去考虑有哪些可能的做法,自己会怎么做.

二、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1.

明确目的,广泛联系

题目或课题要求测定什么物理量,或要求验证、探索什么规律,这是实验的目的,是实验设计的出发点.

实验目的明确后,应用所学知识,广泛联系,看看该物理量或物理规律在哪些内容中出现过,与哪些物理现象有关,与哪些物理量有直接的联系.

对于测量型实验,被测量通过什么规律需用哪些物理量来定量地表示;对于验证型实验,在相应的物理现象中,怎样的定量关系成立,才能达到验证规律的目的;对于探索型实验,在相应的物理现象中,涉及哪些物理量……这些都是应首先分析的.

举例来说,要测定地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我们就应检索:

在所学知识范围内,哪些内容涉及到重力加速度,它与其他物理量有何定量关系,并一一罗列出来:

(1)在静力学中,静止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就等于重力,即t=n=mg.

若t(或n)和m能测出,则重力加速度g可测定.

(2)在超重或失重(但不完全失重)系统中,f⊥-mg=±ma⊥.

若f⊥、a⊥和m可测出,则重力加速度g可测定.

(3)在运动学中,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由静止下滑,s=12gsinθt2.

若s、θ和t可测定,则重力加速度g也可测定.

(4)在运动学中,物体从粗糙斜面上由静止下滑,s=12(gsinθ-μgcosθ)t2.

若s、θ、μ和t可测,则重力加速度g也可测定.

(5)自由落体运动中,h=12gt2.

若h和t可测出,则重力加速度g也可测定.

(6)用重力加速度测定仪测定.

(7)在平抛运动中,竖直方向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之差δy=gt2.

若δy和t可测,重力加速度g同样可以测出.

(8)在斜抛运动中,水平射程可以表示为x=v02sin2θ/g.

若x、v0和θ可测出,则重力加速度g也可测出.

(9)单摆做简谐振动时,其周期可以表示为t=2πl/g.

若t和l可测,则g可测.

(10)在焦耳测定热功当量的实验中,若能测出水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算出水增加的内能,再测出重物的质量和下落的高度,同样可测定重力加速度.

(11)带电粒子在的匀强电场平行板电容器中平衡时,mg=qu/d.

若u、d和带电粒子的荷质比(q/m)可测定,则g可测出.

(12)假设一物体在地球表面附近绕地球做圆周运动,mg=gmm/r2,g=gm/r2.

2.选择方案,简便精确

对于每一个实验目标,都可能存在多条思路、多种方案.

教材中关于某个实验目标的实验方案,也只是众多方案中的一种,而且不一定是最好的一种,而只是较可行的一种.

那么在众多实验方案中,我们应如何选择呢?

一般来说,选择实验方案主要有三条原则:

(1)简便性原则即要求所选方案原理简单、操作简便,各量易测.

应尽量避免实施那些原理复杂、操作繁琐和被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实验方案.

(2)可行性原则实验方案的实施要安全可靠,不会对人身和器材造成危害;所需装置和器材要易于置备,不能脱离实际,不能超出现有条件.

(3)精确性原则不同的实验方案,其实验原理、所用仪器以及实验重复性等方面所引入的误差是不同的.

在选择方案时,应对各种可能的方案进行初步的误差分析,尽可能选用精确度高的实验方案.

以上三原则通常要综合考虑.

在前述方案中,方案

(1)中常用的测力计误差较大;

(2)中f⊥和a⊥均不易测定;(3)中θ和t不易测定且难以保证斜面足够光滑;(4)中θ、t和μ均不易测定;(5)中若用秒表计时人为因素较大,若用打点计时器计时,

纸带受振针阻力与通常小物块所受重力相比不能忽略;(6)中仪器先进但一般中学没有;(7)中若用闪光照像技术则是一种好方案,但设备和技术都达不到要求,

若用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误差较大;(8)中θ和v0的测量难度较大;(9)中相对而言较切合中学实际;(10)中需测定的物理量多且很难采取绝热措施;(11)中学阶段不易测定荷质比;(12)只是一个思想实验,无法付诸实践,但可估算,代入数据得g=9.

857m/s2,与标准值9.

81m/s2只相差4.

8?

.

综上所述,中学阶段通常采用单摆法测定重力加速度.

3.

依据方案,选定器材

实验方案选定之后,考虑该方案需要哪些装置,被测量与哪些物理量有直接的定量关系,这些物理量分别需用什么仪器来测定,从而确定整个实验需要哪些器材.

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是利用单摆装置来进行实验的,故需铁架台、细线和摆球等来组装单摆.

重力加速度可表示为g=4π2l/t2,周期需用秒表测定;摆长l是从悬点到摆球中心的距离,因此需用米尺和游标卡尺分别测定摆线长度l和摆球直径d.

从实验原理表达式可以看出,实验与摆球质量无关,故毋需使用天平.

当然,从实验方便性和精确性角度考虑,还需对所选器材作进一步要求,以期把系统误差降到最小.

如上述器材中,摆线的伸缩性和质量应较小,摆球的质量应较大.

摆线伸缩性大,其长度会随拉力变化而变化;摆球与摆线质量相差越小,系统(摆线和摆球)质心偏离摆球中心越远,误差就越大.

为了便于观察,摆球振动的路径宜长,但又要确保单摆做简谐振动,故摆线宜长些,常取1米左右.

4.

拟定步骤,合理有序

实验之前,要做到心中有数:

如何组装器材,哪些量先测,哪些量后测,应从正确操作和提高效率的角度拟定一个合理而有序的实验步骤.

对一些可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可先行测量;对需通过实验装置才能测定的物理量,须先组装器材,再进行实验、观察和测量.

在“利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原理表达式g=4π2l/t2中的l和t分别为单摆的摆长和单摆做简谐振动的周期.

因此应先组装单摆,再测定摆长,最后让单摆做简谐振动,测定周期t.

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出重力加速度g的值.

至于过程细节不再赘述.

5.

数据处理,误差分析

高考对此要求不高,但常用的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的方法还是应该掌握,在设计实验时也应予考虑.

三、建议

我们不能说全国高考对中学教学起一种指挥棒的作用,但也无法低估高考对中学教学的导向作用,正确认识并充分利用这种导向作用,对改善中学教学现状是大有裨益的.

因此在高考命题上做点文章,使试题内涵精些,外延宽些,少些“是什么”,多些“怎么样”,思想自然活跃,花样自然增多.

以1996年全国高考第15题为例,若把问题改为:

“根据以上数据,能否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试用必要的文字和简明的算式阐明你的观点.

”这样一改,同样可考查即时速度、δep和δek的计算,但为学生提供的可能性增多了.

为什么非得从“第一个点”开始考虑呢?

见微知著,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证明δep(bc)与δek(bc)相等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至少可说明bc过程机械能守恒.

总而言之,要改善中学物理教学现状,培养思想活跃、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即需中学教育工作者的切实努力,也需全国高考的积极正确导向.

物理实验研究设计方案2

一、实验名称:

乒乓球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二、实验设计思路: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要改革传统的实验设计理念,通过全新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身边的物体,巧妙的设计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此,我想到了可以把乒乓球运用到我们物理实验中来,像为国争光一样为我们物理课堂增光添彩。

三、探究实验:

探究实验一:

球体直径的测量

利用乒乓球,直尺,两块长方体木块来测量乒乓球的直径。

具体方法是:

把乒乓球放在两块长方体木块中间,直尺和长方体木块垂直,记下两木块间的距离,并转动乒乓球的不同方向再测量几次,求出平均值,这样测得直径较为准确。

这个实验不仅能让学生学会利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还能让学生学会测量其它球形物体直径的方法,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探究实验二: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利用乒乓球粘上一根细线,让挂在细线下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发生的音叉又会迅速把乒乓球弹开,但乒乓球在重力作用下又会回落,并再次与音叉接触,发生的音叉又把乒乓球弹开。

该实验的特点是能见度高,全班的每位同学都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的全过程。

同时实验的趣味性也比较强,学生感觉新颖、奇特,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探究实验三:

气体的热胀冷缩

在讲到温度计的原理时,需要介入热胀冷缩的知识,尽管有的同学可能知道这一现象,但如果有一现象明显的实验来验证,效果就更好了。

方法很简单,将一踩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里,里面的气体由于温度升高,体积膨胀,会使乒乓球复原。

证明了气体的热胀冷缩的特点。

探究实验四:

物体具有惯性

在讲到惯性时,将乒乓球放在硬纸片上,用力打纸片,纸片飞出,乒乓球留在原处,是因为乒乓球具有惯性,原来是静止的,还要保持原来静止状态,所以还会留在原处。

探究实验五:

分离密度不同的物质的方法

将乒乓球和玻璃球埋入装有米的大烧杯中,摇晃烧杯,过一段时间,乒乓球从米中“跑”出来。

原因就是乒乓球的密度比米小,能上来,此规律能用于分离密度不同的物质。

这个实验简单易做,现象明显,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探究实验六:

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在矿泉水瓶中装满水,用乒乓球盖严瓶口,手按住乒乓球把瓶子倒过来,放开手后水不会流出来乒乓球也不会下落。

此实验说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直观形象、生动有趣,比用任何语言描述效果都要好。

探究实验七: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在一漏斗下放一乒乓球,手放开,乒乓球由于重力的作用而下落,如果从上往下不断的向下吹气,可看到乒乓球不落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