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卉出口日本现状透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708371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花卉出口日本现状透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国花卉出口日本现状透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国花卉出口日本现状透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国花卉出口日本现状透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国花卉出口日本现状透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中国花卉出口日本现状透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中国花卉出口日本现状透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中国花卉出口日本现状透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中国花卉出口日本现状透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中国花卉出口日本现状透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中国花卉出口日本现状透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中国花卉出口日本现状透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中国花卉出口日本现状透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中国花卉出口日本现状透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中国花卉出口日本现状透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中国花卉出口日本现状透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花卉出口日本现状透视.docx

《中国花卉出口日本现状透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花卉出口日本现状透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花卉出口日本现状透视.docx

中国花卉出口日本现状透视

中国花卉出口日本现状透视

近年来,在国内花卉消费不断增大的同时,一些大型花卉生产企业开始瞄准国际市场扩大出口。

2005年全国花卉产业出口创汇1.5亿多美元,比上年增加了992万美元,增长了6.9%。

形成了以广东、福建、海南为主的观叶植物出口基地,以云南、辽宁为主的切花出口基地,以浙江为主的切叶切枝出口基地。

日本作为中国花卉产业的主要出口国,研究其市场需求特点及变化规律,对做强做大对日花卉出口,保护生产者利益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日本出口持续增加

近几年来,日本由于受经济不景气、花卉从业人员老年化、年轻继任者严重不足的制约,花卉生产出现了停滞的趋势。

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统计,2003年与上年相比,切花类的栽培面积为1.86万公顷,减少了420公顷(2%),上市量53.05亿支,减少了1.08亿支(2%);球根类的收获面积704公顷,减少了74公顷(10%),上市量2.07亿头,减少了3300万头(14%);盆花类的收获面积和上市量分别为2184公顷和3.2亿盆,与上年基本相等;花坛用苗的栽培面积1741公顷,减少了27公顷(2%),上市量8.7亿株,减少了3280万株(4%)。

但是,由于日本花文化比较发达,人们有着良好的花卉消费习惯,花卉已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国内生产停滞或萎缩的同时,进口在不断增加,这为中国花卉的扩大出口创造了条件。

据日本财务省贸易统计(速报),2005年进口切花3.1万吨,240.7亿日元(约34.4亿元人民币),分别增长了4.4%和6.8%。

如果加上切叶切枝,共4.5万吨,289.2亿日元(约41.3亿元人民币),分别增长了4%和6.4%。

事实上,中国花卉产业对日本的出口总体上一直处于上升阶段,2005年出口菊花1.5万吨,6.1亿日元(约8767.3万元人民币);百合126.4吨,1.1亿日元(约1513.1万元人民币);玫瑰28.7吨,2332.8万日元(约333.3万元人民币);康乃馨1582吨,8.2亿日元(约1.17亿元人民币);切叶切枝1.1万吨,22.5亿日元(约3.33亿元人民币)。

除兰科花卉外,出口量和金额分别比2002年增长了2.8倍、4.9倍;5.9倍、5.3倍;60%、88%;5.2倍、4.7倍以及18%、11.5%。

目前,中国花卉对日本的出口基本都是切花、切叶、切枝。

福建、广东等地也大量出口发财树、小榕树、仙人掌等观叶植物,但这些产品基本上都是以半成品的形式出口。

近几年来,森禾种业公司出口仙客来到日本,开中国盆花成品出口之先河,在日本花界引起了不小轰动。

但是,盆花出口日本比切花复杂得多,除了造型、花色、品种等要适销对路外,更重要的是怎样才能顺利通过检疫关。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中国盆花大规模出口日本,还需走较长的路。

花卉出口面临四大问题

中国花卉出口日本,虽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也面临着十分严峻的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对花卉出口的可持续发展,保护花农和企业的生产积极性有着重要作用。

质量不稳定,规格不统一质量不稳定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花卉生产企业和分散的小规模花农之间生产水平有着巨大的差距;二是在设施不完善的情况下,花卉生产仍然是靠天吃饭。

冬季和夏季在华北、东北、华东、西北等地区不能或很难生产出高品质的花。

即使在切花主产地春城昆明,每年的2、3月份,康乃馨、玫瑰等产品也易受到低温危害,出现褐斑叶;夏季受高温影响,常出现茎秆变细、花头变小的现象。

加之,一些出口企业在市场上盲目收购产品,没有认真经过筛选、分级、加工、包装等程序,竞相大量出口,使中国花卉产品在日本成为价廉物差的代表。

即使像云南英茂、杨月季公司、浙江森禾种业等一批能生产高档花卉的企业,其产品由于贴上了中国制造的标签,在日本也难以卖到理想的价格。

中国对日出口花卉产品的数量已占日本花卉总进口的56%,但出口额仅占7.6%。

这既有主要产品是价格较低的杨桐、柃木等切叶切枝的原因,也有花卉质量不稳定、不能适时供货的原因。

出口渠道混乱,缺乏有效的行业服务协调机制中国花卉产业对日本的出口渠道,可谓千姿百态。

各企业或商社各自为政,通过一家或数家日本公司以委托拍卖、买断销售或部分委托拍卖,部分买断销售的方式出口其产品。

由于质量、规格不统一,出口渠道多、销售地集中,经常形成中国产品不分质量好坏在东京

大田花卉拍卖公司、日本花卉拍卖公司等市场低价竞卖的局面。

由于缺乏行业服务协调机制,除部分大型企业外,许多生产者不了解日本市场的需求情况,盲目生产。

如母亲节前,按理说是一个充满商机的日子,但是由于各地的康乃馨大量销往日本,结果造成烂市,有的康乃馨每支只卖到3、4日元(0.2元人民币)。

今年昆明等地的生产者调减了康乃馨的种植面积,价格有所回升。

对新品种的保护认识不足,难以提升产业总体水平新品种的保护是花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近几年来,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企业都在抓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但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据日本《花卉园艺新闻》(2006年5月25日)报道,今年母亲节前的5月10日,在康乃馨育种公司、批发市场的协助下,农林水产省品种保护对策官在东京大田市场花卉部,对用违法繁殖苗生产的中国产康乃馨进行了检查。

这是继3月13日之后的第二次检查,确认违法嫌疑的品种有荷兰HILVERDA公司育成的CherryTessino、L.PBarbara、D.P.Barbara等。

报道称进入日本的80%的中国产康乃馨都是未经许可生产的。

这些报道对中国花卉的出口无疑带来了负面影响。

当前,中国花卉产业的对日出口面临着哥伦比亚、马来西亚、韩国、肯尼亚等国的严峻挑战。

增强国际竞争力,除价格因素外,更重要的是要保护育种者权利,开拓适销对路的产品。

重视新品种的保护至少有两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一是能吸引国外新品种尽快进入中国,提升国内花卉产业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这样,既能减少国外“高、新、奇”花卉产品对中国花卉产业的冲击,又能发挥国内劳动力便宜的优势,生产物美价廉的产品,扩大出口;二是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进入花卉生产强国的行列。

中国有着丰富的植物资源,但是由于缺乏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民间资本对植物资源的开发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这不仅使中国花卉产业长期处于低水平生产大国的地位,而且面临着大量植物遗传资源流失的危险。

近几年,随着花卉产业对外开放的深入,国外的植物学家、育种家纷纷到云南、四川、西藏等地考察,这对我国植物遗传资源的流失带来了不小的安全隐患。

物流成本高,制约着对日出口的扩大云南是中国最大的切花产地,也是花卉对日出口的大省。

但是由于缺乏冷链设施和专业物流组织,从而缩短了云花的

售前保鲜期,极大的影响了云花的品质。

物流成本高主要表现在:

一是没有专业的花卉运输公司,运输设备落后。

许多花农依然用手扶拖拉机、小马车、摩托车、自行车送花到市场。

出口公司常常在市场上购买切花,加工、包装后出口,很难保证产品质量。

一些大型花卉企业用自己公司的卡车直接运送产品到空港,但是由于没有专业化的冷藏车辆,鲜活花卉产品在运输中损失较大。

二是不进行产后处理。

大多数花农对收获后的切花基本不进行分级、加工、包装等产后处理,以200支或300支为一捆,打包送到市场销售,这样既保证不了商品的质量,又容易在运输中压坏产品。

三是出口运价高,运输条件差。

据有关资料统计,昆明到大阪飞行4.5小时,运价为2.9美元/千克。

而从印度孟买到大阪飞行10小时,运价仅为2美元/千克;从哥伦比亚到大阪飞行24小时,运价也不过3.25美元/千克。

运价过高明显削弱了云花在日本市场的竞争力。

另外,昆明到日本没有直达货机,出口切花与行李混放到客机的行李舱里,经北京、上海以及曼谷、首尔等地发往日本。

空运时间长,满足不了切花在运输中所需要的恒温条件,还易受到其它物品的污染。

特别是每年的7至9月松茸上市时,由于松茸出口商能以较高的价格订到舱位,发送大量松茸到日本,致使大量的切花发不出去,造成积压。

云花销往日本应获得比国内市场更高的利润,但由于物流成本高,许多花卉生产出口企业常常出的越多亏损越大。

扩大对日出口前景看好

随着花卉产业国际分工的深化,正如欧美国家的花卉生产基地向南美、非洲转移一样,日本的生产基地转向中国、马来西亚、印度、越南等国已是大势所趋。

中国花卉出口除面临着日本国内生产者的竞争外,还必须面对哥伦比亚、肯尼亚、马来西亚等国的严峻挑战。

因此,要针对上述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尽快推进产业升级。

一是大力发展花卉合作经济组织,把分散的小规模生产纳入社会化大生产的轨道。

通过花农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的筛选、分级、加工、包装、运输等问题,增加花农购买种苗、化肥以及销售产品的市场交涉力,从源头上保证花卉质量,从组织上保护农民的利益。

二是加强物流体系建设。

与市场建设结合,逐步建立专业化花卉运输公司,力争以最短的时间,把鲜活的花卉产

品运到消费者手中。

花卉主产区政府应设立外销花专项基金,积极支持花卉出口。

特别在当前,国际航线价位过高、缺乏货机专线的情况下,作为政府反哺农业政策的一环是非常必要的。

三是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加强新品种的研发,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中国花卉资源的开发和新品种的选育主要集中在植物研究所、农业科学院等官办研究机构,这些部门由于缺乏对国内外市场的了解,研发的品种往往缺乏商业价值,花农或生产企业开发的新品种很少。

而在日本95%以上的新品种都是由花农或企业完成的,每年申请登录的新品种数百件,可以说每个花卉生产者都是潜在的育种家。

而且申报程序简单,花农选育的新品种可委托拍卖市场或花卉普及员(农业试验场)上报农林水产省生产局新品种登录科,登记在册后即受到法律的保护。

花农能很快生产富有个性化、竞争力强的产品。

一般花农从委托到收到农林水产省发行的新品种登记受理号码,只需要3周的时间。

源源不断的新品种开发是日本成为世界花卉强国的核心动力。

中国花卉产业要培养花农选育新品种的意识,转变研发机制。

鼓励花农或企业在生产中研发新品种,简化新品种的登录程序,从内涵上提高中国花卉产业的竞争力。

四是加强行业服务,提高对外销售的市场交涉力,对内的信息传递和协调能力。

中国花卉产业各自为政的出口模式,使其处于完全竞争的状态,而买方只是十几家日本进口公司,处于垄断地位。

由于地位不平等,在市场交涉中,定价权往往由买方控制,这对中国花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

同时,由于国内花农和生产企业不知道日本市场的变化规律,在出口方面经常出现低价竞卖的现象。

因此,在花卉主产区建立由几家龙头出口企业、花卉合作经济组织牵头组成的行业服务协会是非常必要的。

一方面对内提供信息等服务,按国内外市场的变化规律安排生产,减少花农的经济风险;另一方面通过相对统一的对外交涉,稳定、提高花卉产品的国际销售价格,以保护花农的利益,做到花卉出口的可持续发展。

全国花卉出口稳定增长——2007年全国花卉出口贸易情况分析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发布的2007年12月全国花卉出口月度统计报告显示,2007年我国出口花卉数量为466242.1吨,金额为12773.9万美元,平均单价为274.0美元/吨,同比2006年数量增长24.3%,金额增长25.5%,平均单价上升1.0%。

2007年,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花卉出口额最多的是广东省,年出口额为2686.2万美元。

随后依次是浙江2629.6万美元、福建1901.5万美元、云南1889.4万美元、上海855.8万美元。

亚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欧洲居其次,北美洲居第三位。

日本是我国最大的花卉出口国,2006年出口额为4893.2万美元,其次是荷兰2409.8万美元、韩国1313.5万美元、美国916.8万美元、香港492.4万美元。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发布的中国农产品进出口2007年12月月度统计报告显示,2007年我国活植物及花卉出口金额为13170.9万美元,比2006年的10518.6万美元增加了25.2%;进口金额为8382.5万美元,比2006年的6953.4万美元增加了20.6%。

与前面专门针对花卉的统计数据不同,在农产品进出口统计中,花卉的统计范围可能还包括了其他非观赏用的活植物材料。

2007年1~12月花卉出口额前10名的国家或地区

国家

2007年1~12月

与上年同期比%

或地区数量(吨)金额(万美元)数量金额

日本

125717.5

4893.2

19.5

41.1

荷兰

74339.9

2409.8

30.9

34

韩国

68198.7

1313.5

-7

38.2

美国

33296.7

916.8

-31.9-5.7

新加坡

4362.5

396.4

7.3

41.5

香港

21967.9

492.4

-13.7-40.5

意大利

2076.3

238.6

28.4

71.9

马来西亚86671.6

246.4

3058.8

78.7

泰国

2452.8

224

-22.5

36.9

德国

4918.4

190.3

379.6162.1

世界花卉业发展现状

——2007年AIPH及UF花卉统计年册数据分析

□孔海燕

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HorticulturalProducers,AIPH)和世界花卉联盟(UnionFleurs,UF)每年都会联合编印一本世界花卉园艺统计年册,供会员了解世界花卉园艺发展状况。

年册将遍布全世界的各成员组织报送的数据进行归纳与分析。

截至目前,最新的年册是在2007年底编制、2008年春季发行的。

我们在对其数据进行整理时发现,两个组织的各个成员的报表在统计时间上略有不同,大部分数据比较新,但也有些时间相对较早。

即便如此,年册的数据仍有极大的参考意义。

生产面积和产值

切花和盆栽植物根据2007年的不完全统计,荷兰、美国、德国、中国等45个主要花卉生产国的切花和盆栽植物生产总面积为609938公顷,产值超过260亿欧元。

生产面积最大的国家依次为中国(362196公顷,2005年)、印度(65000公顷,1999年)和美国(25245公顷,2005年)。

产值最多的国家依次为美国(43.08亿欧元,2005年)、荷兰(约38.90亿欧元,2006年)和日本(约29.87亿欧元,2005年),中国统计的是销售额,2005年为21.76亿欧元,排在第四位。

观赏苗木包括芬兰、比利时等国家在内的18个欧洲国家,以及美国、加拿大、中国、日本等国家,生产面积总和超过695813公顷,产值超过173亿欧元。

生产面积最大的国家依次为中国(415035公顷,2005年)、美国(154020公顷,2001年)和德国(25520公顷,2004年)。

产值最多的依次为美国(约89.5亿欧元,2001年)、中国(约24亿欧元,2005年)和德国(约12.7亿欧元,2004年)。

花卉种球比利时、法国、德国、爱尔兰、荷兰、英国、土耳其等11个主要花卉种球生产国家和地区的种植面积总和为35398公顷,生产面积最大的国家依次为荷兰(19119公顷,2006年)、英国(5726公顷,2005年)和中国(4609公顷,2005年)。

产值最多的依次为荷兰(5.85亿欧元,2006年)、中国(约9120万欧元,2005年)和英国(约4080万欧元,2005年)。

花卉贸易

进口世界切花和盆栽植物2005年进口贸易总额约为97亿欧元,其中进口贸易额最大的国家依次为德国(14.93亿欧元)、英国(10.27亿欧元)和美国(8.93亿欧元)。

切花进口额最大的国家依次为英国(7.91亿欧元,2006年)、德国(7.56亿欧元,2006年)和美国(6.08亿欧元,2005年)。

盆栽植物进口额最大的国家依次为德国(6.08亿欧元,2006年)、法国(3.7亿欧元,2006年)和荷兰(3.01亿欧元,2006年)。

出口2005年世界切花和盆栽植物的出口贸易总额约为99.5亿欧元。

2006年荷兰的花卉出口额约为39.4亿欧元,比2005年的40.8亿欧元略有减少,但仍高居世界首位;哥伦比亚位居第二,达7.7亿欧元;厄瓜多尔第三,为3.55亿欧元。

切花出口额最大的国家依次为荷兰(24.02亿欧元,2006年)、哥伦比亚(7.7亿欧元,2006年)和厄瓜多尔(3.54亿欧元,2006年)。

盆栽植物出口额最大的国家依次为荷兰(15.36亿欧元,2006年)、丹麦(2.89亿欧元,2006年)和加拿大(2.6亿欧元,2005年)。

花卉消费

根据2004年的统计数据,切花和盆栽植物人均消费额最多的国家依次为瑞士(122欧元)、挪威(115欧元)和荷兰(88欧元)。

总体来看,花卉市场消费额最高的国家依次为德国(71.38亿欧元)、日本(67.5亿欧元)和美国(57.96亿欧元)。

在这份统计数据中,中国的人均消费只有切花消费的数据,为1欧元,市场消费额只有8.4亿欧元。

欧洲国家花卉市场情况

根据年册中荷兰花卉拍卖市场2006年数据、德国Landgard花卉市场2005年数据、意大利MarketCenterPerscia花卉市场2003年数据和瑞士BlumenborseZurich花卉市场2006年数据,以及荷兰花卉协会公布的荷兰花卉拍卖市场2007年数据,可以看出以下发展趋势:

切花销售月季是荷兰、德国、意大利和瑞士花卉市场最受欢迎的切花,销售额居各花卉市场销售产品首位。

月季、百合、非洲菊、菊花四大种类在这几个国家花卉市场的销售额均排在前10名。

荷兰、德国、意大利市场销售额排在前10名的切花的总销售额均占所有切花销售总额的50%以上,瑞士市场的也接近50%。

盆栽植物销售蝴蝶兰在荷兰、德国和瑞士的销售额均居首位。

蝴蝶兰、仙客来、一品红、月季、常春藤、长寿花在三个国家花卉市场的销售额均排在前15名。

荷兰花卉拍卖中心切花、盆栽植物销售情况分析切花中排在销售额前10名的依次为:

月季、多头菊、郁金香、百合、非洲菊、大花蕙兰、菊花、小苍兰、红掌、六出花。

多头菊、郁金香、大花蕙兰、红掌、六出花的销售均呈下降趋势,郁金香下降最多,降幅达8.2%。

其余呈上升趋势,上升最多的是菊花,升幅达14.9%。

总体呈上升趋势。

盆栽植物中销售额排在前9名的依次为:

蝴蝶兰、长寿花、红掌、龙血树、榕树、月季、菊花、八仙花、苞叶芋。

9种盆栽植物的销售额均有明显增加,增幅最大的是蝴蝶兰,达27.5%,其次是长寿花,为12.3%。

欧洲花卉发展趋势

2006年欧洲国家的鲜切花生产面积和产值比较稳定,只有德国和荷兰的产值有所增加。

盆栽植物生产比2005年有较大增长。

2006年欧洲国家的切花生产企业较2005年稍好,但仍处于不太景气的状态,荷兰的切花生产企业数量有较大幅度减少,盆栽植物生产企业则有所增加。

从欧洲国家花卉生产的效益来看,2006年切花生产的效益比过去几年稍好,丹麦、荷兰的利润略有增加,德国、匈牙利和卢森堡与上年持平,但仍然有不少国家处于亏损状况,包括奥地利、捷克、芬兰、挪威、瑞典、瑞士等。

盆栽植物生产的效益呈增长态势,观赏苗木生产只有捷克和卢森堡的效益比上年有所增长。

捷克、丹麦、德国、匈牙利和挪威在花卉生产上的投资比2005年有所增加。

丹麦、德国、荷兰和瑞士几大消费市场的切花供应2006年继续呈下降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价格给种植者造成的压力。

2006年欧洲市场的切花需求量与2005年基本持平,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有所增加。

盆栽植物需求量则总体有所增加,价格也较2005年有所上涨。

捷克、丹麦、匈牙利、荷兰和瑞典的盆栽植物价格均有上涨,只有瑞士的价格有所降低。

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欧洲花卉业的发展情况总体上不太乐观。

荷兰花卉拍卖中心2006、2007年排名前10位的切花销售情况

切花种类

2006销售额2007销售额

06/07(%)

(百万欧元)(百万欧元)

月季Roses

758.2

795.4

4.9

多头菊

Chrythanthumums,multiflower

300.2

296

-1.4

郁金香Tulips

223

204.6

-8.2

百合属Lilium

166.73

171.2

2.7

非洲菊Gerbera

122.2

126.2

3.2

大花蕙兰Cybidium

72

71.2

-1.2

菊花(大花型)

Chrysanthemums,largeflowers

55.8

64.2

14.9

小苍兰Freesia

55.4

56.4

1.8

安祖花Anthurium

46.4

45.9

-1.2

六出花Alstroemeria

39.2

38.7

-1.3

德国Landgard花卉市场2005年排名前10位的切花销售情况

切花种类

销售量

平均销售价格

销售额

(百万支)(欧元/支)(百万欧元)

月季Roses

188.2

0.19

39.95

非洲菊Gerbera

48.5

0.19

9.02

郁金香Tulips

66.9

0.13

8.7

多头菊

Chrythanthumums,multiflower

22

0.22

4.88

朱顶红属Amaryllis(flower)

4.5

1

4.52

百合属Lilium

6.4

0.27

1.73

满天星Gypsophila

9.8

0.16

1.54

金丝桃属Hypericum(stem)

8.9

0.16

1.38

一支黄花Solidago(stem)

10

0.13

1.32

向日葵Sunflower/Helianthus

5.8

0.22

1.3

其他切花

66.66

所有切花

141

日本花卉量减价增

——2007年日本花卉统计数据分析

□袁小环

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大臣官房统计部2008年5月公布的数据,2007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